地面气象观测练习题

地面气象观测练习题 张旭2015年2月27日9时

一、单选题(0.5分/题)

1、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天气越是晴朗,天空蓝色越加清澈,这是因为()。

A. 大气本身是蓝色的

B. 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

C. 大气中含有蓝色物质

D. 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漫射的结果

2、“高山戴帽,长工睡觉”意指第二天是()。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3、温湿度传感器感应部分中部离地面高度()米。

A.1.5

B.1.6

C.1.7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冰针、轻雾、露、结雪、烟幕、闪电均不记其止时间。

B. 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

C.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当日天气现象栏。

D.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隙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

5、在气候月报中,降水量分级的第1、2级上限均为0.0,第3级上限为4.0,若全月未出现降水,则Rd 应编报()。

A.0

B.1

C.2

D.3

6、在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气柱的温度垂直递减率τ取值为()。

A.0.65℃/100m

B.0.98℃/100m

C.0.50℃/100m

7、丢失自动站观测数据10小时,应计算错情()。

A.10个

B.15个

C. 按缺测数据个数计算错情

8、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包括初日和终日

B. 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C. 包括初日

D. 包括终日

9、《气象法》规定: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A. 气象台站

B. 当地人民政府

C. 气象主管机构

D.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技术装备保障部门

10、Y 文件中,年报数据由地面()个要素的统计项目构成。

A.10

B.12

C.14

D.16

11、由团块、薄片或条行云组成的云群或云层,成群或波状排列,云块个体都相当大,其视角多大于5度的云是()。

A. 积云

B. 层积云

C. 高积云

D. 雨层云

12、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A.1/1

B.1/2

C.1/3

D.1/4

13、观测场一般为25 m×25 m的平整场地; 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

A.20m(南北向) ×25m(东西向)

B.16m(南北向) ×20m(东西向)

C.25m(南北向) ×20m(东西向)

D.20m(南北向) ×16m(东西向)

14、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是()。

A. 有充足的水汽。

B. 有使空气绝热冷却和水汽凝结的上升运动

C. 有充足的水汽,还要有使空气绝热冷却和水汽凝结的上升运动

D. 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15、 霰一般降自()

A.Cb ,Sc 气层较不稳定。

B.Cb ,Cu ,层云或雾。

C.Ns ,As ,Sc 气层较稳定。

16、最低温度表洒精柱中断,观测时()。

A. 扣除中断部分

B. 加上内管顶上一段中断的洒精柱

C. 按缺测处理

17、气象测报员达到连续百班或250班无错情时,台站须在其达标终止日期后的()内完成初查和上报;逾期上报者,不再验收和审批。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二、多选题(1.5分/题)

18、能见度观测仪测定的是一定基线范围内的能见度,其中 ( )

A. 透射能见度仪的基线,可从几米到几百米

B. 透射能见度仪的基线,可从几米到150米

C. 散射能见度仪的基线长度很短,光源与接收安在同一支架上

D. 散射能见度仪的优点是基线长度不超过10米

19、自动气象站正点地面气象要素若缺测时( )

A. 在气簿-1有关栏中均记“-”

B. 在气表-1有关栏中均记“-”

C. 在Z 文件中有关位置均存入 “////”

D. 在Z 文件中有关位置均存入“----”

E. 在A 文件中有关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20、造成干湿表测温测湿法误差的因子主要有( ) 。

A. 干球温度误差

B. 湿球温度误差

C. 气压误差

D. 干湿表系数偏差

21、编报现在天气ww 时,非阵性的霰可用电码()编报。

A.87

B.88

D.77

E.22

22、在()情况下,应测定观测场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A. 新建观测场

B. 增加对观测环境要求更高的观测项目时

C. 迁移观测场

D. 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

23、当()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 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

A. 沙尘暴

B. 雪

C. 吹雪

D. 龙卷

E. 雪暴

F. 尘卷风

G. 浮尘

H. 霾

24、空气与空气、空气与地面之间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热交换。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和湍流

D. 蒸发和凝结

25、在各级降水日数中,应分别统计日降水量()的日数。

A. ≥0.1、≥1.0、≥5.0

B. ≥10.0、≥15.0、≥25.0、≥50.0

D. ≥100.0、≥150.0mm

E. ≥250.0mm

26、为便于能见度的观测,能见度目标物应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 目标物的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的

B. 目标物以山、森林等为背景时,则要求目标物在背景的衬托下,轮廓清晰,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能远一些

C. 目标物大小要适度,目标物的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D. 气象站观测的是水平能见度,因此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5°。

27、下列天气现象中不记起止时间的有()。

A. 积雪

B. 吹雪

C. 扬沙

D. 尘卷风

28、现在天气现象应根据天气现象的()。

A.A. 性质

B.B. 强度

C.C. 出现时间和地点

D.D. 影响程度

29、人工站冬季湿球纱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的正确方法是:()。

A. 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湿度的正式记录

B. 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计算湿度,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湿球温度栏记录“—”

C. 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相对湿度改用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计(表) 定时值,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反查而得

D. 没有毛发湿度计(表) 的台站,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需在正点后一小

时之内补测干湿球温度值(记录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 ,并用此值计算湿度,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湿球温度栏记录“—”;若正点后一小时之内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湿度记录按缺测处理

30、自动观测程序中()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A.00-01

B.00

C.01-03

D.02-04

31、能见度0.9km ,风很大,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相当混浊,成黄色,应记录()

A. 浮尘

B. 扬沙

C. 沙尘暴

D. 记录最小能见度

三、任选题(2分/题)

32、凡连续( )中断值班(或报表预审) 工作者(西藏等边远气象站回内地探亲者,可扣除其探亲时间) ,其中断工作前后的工作基数应分别进行计算,不得连续计算参加连续百班无错情或连续250班无错情评比。

A. ≥3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6个月

33、当气压与相对湿度均缺测时需补测的数据有:()

A. 相对湿度,气压表读数

B. 湿球温度,气压表读数和附温

C. 干球温度,气压表读数和附温

D. 干、湿球温度,气压表读数和附温

3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定义,()行为属于事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 丢失或者损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

B. 整份记录缺测

C. 漏发整份气象电报

D. 伪造气象资料

E. 火烧观测场

35、空气与空气、空气与地面之间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热交换。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和湍流

D. 蒸发和凝结

36、当过去六小时出现冰雹时,必须编报939nn 组。其中:nn 表示

A. 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单位毫米

B. 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单位厘米

C. 冰雹的平均直径,单位毫米

D. 冰雹的平均直径,单位厘米。

37、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发现温度表水银柱上滑,脱离开窄管口()。

A. 记录加括号并在备注栏注明

B. 按缺测处理,在备注栏注明

C. 稍抬温度表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位置,再读数

38、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度。

A.5

B.6

C.8

39、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包括初日和终日

B. 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C. 包括初日

D. 包括终日

40、E-601型蒸发器的器口面积是()平方厘米。

A.1000

B.2000

C.3000

D.4500

41、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正确的记录处理方法是()。

A. 若全天无云,则可参照前后几日某一晴天的日照时数作为该日的日合计值,并加()

B. 若该日天气时晴时阴,该日照时数按缺测处理,日合计栏记“-”

C. 若全天为阴天,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0.0

42、AStra 通常由CS 加厚而成,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CS ()。

A. 有晕

B. 地物有影

C. 有丝缕结构

D. 日月轮廓分明

43、挑选年最大降水量的时段共有()时段。

A.14

B.15

C.16

44、新的气压表按装好后, 要稳定()后方可使用。

A.3小时

B.4小时

45、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是。

A.OSSMO

B.SAWSS

C.CNIS

D.OSSMO-2004

46、直管地温表安装应自东向西,由浅而深,表间相隔约()cm ,在地段中部排列成一行

A.30

B.40

C.50

D.60

47、霜的特征()

A. 白色松脆的冰晶或冰珠 水汽直接凝化而成或由露冻结而成 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地面温度在0℃以下,地面及近地面物体。

B. 水珠(不包括霜融化成的) 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晴朗少风湿度大的夜间地表温度0℃以上 地面及近地面物体。

48、760mm 水银柱高等于()百帕。

A.1013.15

B.1013.25

C.1013.35

D.1013.45

49、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现象有()。

A. 云

B. 雾

C. 结冰

D. 雨淞

E. 露

50、某日08时无积雪,08时以后开始降雪,14时前形成积雪,则()。

A. 在达到积雪标准时补测雪深

B. 在20时补测雪深

C. 在14时补测雪深

D. 在第二天08时补测雪深

四、判断题(0.5分/题)

51、规范规定雪深观测地段在入冬前清除杂草,即应将地段搞成裸地。

52、现在天气电码报56、57时,一般情况下, 地面温度在0.5度以下。

53、WW 电码91-99对应于W1(W2)电码9或8,按规定,过去一小时前的雷暴、阵性降水和雷暴期间的降水一般也不再选报为W1或W2。

54、所有温度表都应在全浸时定标,但地表温度表除外。

55、蒸发表测量中最主要的误差来源包括:蒸发表面不清洁和蒸发表的暴露状况差异。

56、地温表被水淹时,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数。

57、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值。极大风速(阵风) 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

58、如果观测场没有适宜地点,日照计可安装在平台或附近较高的建筑物上。

59、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3 x 5平方米的裸地上。地表疏松、平整、无草。

60、振筒式气压传感器感应部位应与台站水银气压表的感应部位一致,如无法调整一致,则要重新测定拔海高度。

61、风速记录缺测但有风向时,则风向亦按缺测处理;有风速而无风向时,则风速照记,风向记“—”。

62、在非规定的观测日期,若14时或20时补测的雪深较之前一日增加5cm 或以上时,也应补测雪压。

63、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1.5米高的稀疏围栏, 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64、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65、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好终止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

66、同时有两种或以上的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均应分别发危险报。

67、草面(或雪面)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裸地地温观测区西侧,面积约2㎡的草地上,距地高度6cm ,并与地面大致平行。

68、出现轻雾使天空的云状、云量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轻雾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69、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4个小时才能使用。

70、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除以有效能见度为准外,还要参照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71、因垂直能见度的影响,当日无云但确无日照迹线,则日照时数按0.0计算。

72、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测站及附近的全部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73、使用《地面气象测报软件》,记录带有“>”、“

74、采集器与计算机每小时至少自动对时一次,保持两者时钟同步。

75、听到一声雷后,接着在15分钟内只见到闪电,而听不到雷声,要记录闪电。

76、调整水银气压表使象牙针尖与水银面恰恰相接是指水银面与象牙针尖之间既没有空隙也没有小涡。

77、交接班制度规定,接班员在班前要注意休息,严禁酗酒。

78、当台站四周视野二分之一以上被米雪覆盖, 厚度达到5cm, 在规定的日子里应观测雪深。

79、在自动气象站软件本站基本参数中极大风速、积雪深度、冰雹直径等均按整数输入。

80、在OSSMO 软件参数设置中,如果有关参数修改后且SAWSS 正在运行,必须关闭SAWSS 软件,再将SAWSS 重新启动。

8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要求:每个要素由指示码、方式位及该要素一个月的观测数据组成。

82、站址在年内迁移,如果两地的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未超出50KM ,拔海高度差在100.0M 以内,而且迁站前后的观测记录没有显著的不连续现象时,则各项目迁站前后的观测记录均可合并作年统计。

83、地面状态为采用2m X 5m面积的自然地面。

84、迟测是指某次人工定时观测的全部项目在正点后1小时内进行,发生1次算2个错情。

85、每日20时最高与最低表调整后应水平的放回原处。

86、每年春季对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接地电阻进行复测。

8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选定云码 。

88、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时间不一致, 定时观测中允许相互之间不匹配。

89、毛毛雨一般降自层云、碎层云和雾中。

地面气象观测练习题 张旭2015年2月27日9时

一、单选题(0.5分/题)

1、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天气越是晴朗,天空蓝色越加清澈,这是因为()。

A. 大气本身是蓝色的

B. 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

C. 大气中含有蓝色物质

D. 太阳光遇到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漫射的结果

2、“高山戴帽,长工睡觉”意指第二天是()。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3、温湿度传感器感应部分中部离地面高度()米。

A.1.5

B.1.6

C.1.7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冰针、轻雾、露、结雪、烟幕、闪电均不记其止时间。

B. 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08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

C. 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当日天气现象栏。

D.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隙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

5、在气候月报中,降水量分级的第1、2级上限均为0.0,第3级上限为4.0,若全月未出现降水,则Rd 应编报()。

A.0

B.1

C.2

D.3

6、在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气柱的温度垂直递减率τ取值为()。

A.0.65℃/100m

B.0.98℃/100m

C.0.50℃/100m

7、丢失自动站观测数据10小时,应计算错情()。

A.10个

B.15个

C. 按缺测数据个数计算错情

8、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包括初日和终日

B. 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C. 包括初日

D. 包括终日

9、《气象法》规定: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A. 气象台站

B. 当地人民政府

C. 气象主管机构

D.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技术装备保障部门

10、Y 文件中,年报数据由地面()个要素的统计项目构成。

A.10

B.12

C.14

D.16

11、由团块、薄片或条行云组成的云群或云层,成群或波状排列,云块个体都相当大,其视角多大于5度的云是()。

A. 积云

B. 层积云

C. 高积云

D. 雨层云

12、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A.1/1

B.1/2

C.1/3

D.1/4

13、观测场一般为25 m×25 m的平整场地; 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

A.20m(南北向) ×25m(东西向)

B.16m(南北向) ×20m(东西向)

C.25m(南北向) ×20m(东西向)

D.20m(南北向) ×16m(东西向)

14、形成云的基本条件是()。

A. 有充足的水汽。

B. 有使空气绝热冷却和水汽凝结的上升运动

C. 有充足的水汽,还要有使空气绝热冷却和水汽凝结的上升运动

D. 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15、 霰一般降自()

A.Cb ,Sc 气层较不稳定。

B.Cb ,Cu ,层云或雾。

C.Ns ,As ,Sc 气层较稳定。

16、最低温度表洒精柱中断,观测时()。

A. 扣除中断部分

B. 加上内管顶上一段中断的洒精柱

C. 按缺测处理

17、气象测报员达到连续百班或250班无错情时,台站须在其达标终止日期后的()内完成初查和上报;逾期上报者,不再验收和审批。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二、多选题(1.5分/题)

18、能见度观测仪测定的是一定基线范围内的能见度,其中 ( )

A. 透射能见度仪的基线,可从几米到几百米

B. 透射能见度仪的基线,可从几米到150米

C. 散射能见度仪的基线长度很短,光源与接收安在同一支架上

D. 散射能见度仪的优点是基线长度不超过10米

19、自动气象站正点地面气象要素若缺测时( )

A. 在气簿-1有关栏中均记“-”

B. 在气表-1有关栏中均记“-”

C. 在Z 文件中有关位置均存入 “////”

D. 在Z 文件中有关位置均存入“----”

E. 在A 文件中有关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20、造成干湿表测温测湿法误差的因子主要有( ) 。

A. 干球温度误差

B. 湿球温度误差

C. 气压误差

D. 干湿表系数偏差

21、编报现在天气ww 时,非阵性的霰可用电码()编报。

A.87

B.88

D.77

E.22

22、在()情况下,应测定观测场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A. 新建观测场

B. 增加对观测环境要求更高的观测项目时

C. 迁移观测场

D. 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

23、当()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 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

A. 沙尘暴

B. 雪

C. 吹雪

D. 龙卷

E. 雪暴

F. 尘卷风

G. 浮尘

H. 霾

24、空气与空气、空气与地面之间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热交换。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和湍流

D. 蒸发和凝结

25、在各级降水日数中,应分别统计日降水量()的日数。

A. ≥0.1、≥1.0、≥5.0

B. ≥10.0、≥15.0、≥25.0、≥50.0

D. ≥100.0、≥150.0mm

E. ≥250.0mm

26、为便于能见度的观测,能见度目标物应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 目标物的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的

B. 目标物以山、森林等为背景时,则要求目标物在背景的衬托下,轮廓清晰,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能远一些

C. 目标物大小要适度,目标物的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D. 气象站观测的是水平能见度,因此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5°。

27、下列天气现象中不记起止时间的有()。

A. 积雪

B. 吹雪

C. 扬沙

D. 尘卷风

28、现在天气现象应根据天气现象的()。

A.A. 性质

B.B. 强度

C.C. 出现时间和地点

D.D. 影响程度

29、人工站冬季湿球纱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的正确方法是:()。

A. 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湿度的正式记录

B. 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计算湿度,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湿球温度栏记录“—”

C. 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相对湿度改用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计(表) 定时值,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反查而得

D. 没有毛发湿度计(表) 的台站,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需在正点后一小

时之内补测干湿球温度值(记录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 ,并用此值计算湿度,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湿球温度栏记录“—”;若正点后一小时之内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湿度记录按缺测处理

30、自动观测程序中()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A.00-01

B.00

C.01-03

D.02-04

31、能见度0.9km ,风很大,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相当混浊,成黄色,应记录()

A. 浮尘

B. 扬沙

C. 沙尘暴

D. 记录最小能见度

三、任选题(2分/题)

32、凡连续( )中断值班(或报表预审) 工作者(西藏等边远气象站回内地探亲者,可扣除其探亲时间) ,其中断工作前后的工作基数应分别进行计算,不得连续计算参加连续百班无错情或连续250班无错情评比。

A. ≥3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6个月

33、当气压与相对湿度均缺测时需补测的数据有:()

A. 相对湿度,气压表读数

B. 湿球温度,气压表读数和附温

C. 干球温度,气压表读数和附温

D. 干、湿球温度,气压表读数和附温

3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定义,()行为属于事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 丢失或者损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

B. 整份记录缺测

C. 漏发整份气象电报

D. 伪造气象资料

E. 火烧观测场

35、空气与空气、空气与地面之间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热交换。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和湍流

D. 蒸发和凝结

36、当过去六小时出现冰雹时,必须编报939nn 组。其中:nn 表示

A. 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单位毫米

B. 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单位厘米

C. 冰雹的平均直径,单位毫米

D. 冰雹的平均直径,单位厘米。

37、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发现温度表水银柱上滑,脱离开窄管口()。

A. 记录加括号并在备注栏注明

B. 按缺测处理,在备注栏注明

C. 稍抬温度表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位置,再读数

38、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度。

A.5

B.6

C.8

39、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包括初日和终日

B. 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C. 包括初日

D. 包括终日

40、E-601型蒸发器的器口面积是()平方厘米。

A.1000

B.2000

C.3000

D.4500

41、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正确的记录处理方法是()。

A. 若全天无云,则可参照前后几日某一晴天的日照时数作为该日的日合计值,并加()

B. 若该日天气时晴时阴,该日照时数按缺测处理,日合计栏记“-”

C. 若全天为阴天,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0.0

42、AStra 通常由CS 加厚而成,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CS ()。

A. 有晕

B. 地物有影

C. 有丝缕结构

D. 日月轮廓分明

43、挑选年最大降水量的时段共有()时段。

A.14

B.15

C.16

44、新的气压表按装好后, 要稳定()后方可使用。

A.3小时

B.4小时

45、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是。

A.OSSMO

B.SAWSS

C.CNIS

D.OSSMO-2004

46、直管地温表安装应自东向西,由浅而深,表间相隔约()cm ,在地段中部排列成一行

A.30

B.40

C.50

D.60

47、霜的特征()

A. 白色松脆的冰晶或冰珠 水汽直接凝化而成或由露冻结而成 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地面温度在0℃以下,地面及近地面物体。

B. 水珠(不包括霜融化成的) 水汽冷却凝结而成 晴朗少风湿度大的夜间地表温度0℃以上 地面及近地面物体。

48、760mm 水银柱高等于()百帕。

A.1013.15

B.1013.25

C.1013.35

D.1013.45

49、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现象有()。

A. 云

B. 雾

C. 结冰

D. 雨淞

E. 露

50、某日08时无积雪,08时以后开始降雪,14时前形成积雪,则()。

A. 在达到积雪标准时补测雪深

B. 在20时补测雪深

C. 在14时补测雪深

D. 在第二天08时补测雪深

四、判断题(0.5分/题)

51、规范规定雪深观测地段在入冬前清除杂草,即应将地段搞成裸地。

52、现在天气电码报56、57时,一般情况下, 地面温度在0.5度以下。

53、WW 电码91-99对应于W1(W2)电码9或8,按规定,过去一小时前的雷暴、阵性降水和雷暴期间的降水一般也不再选报为W1或W2。

54、所有温度表都应在全浸时定标,但地表温度表除外。

55、蒸发表测量中最主要的误差来源包括:蒸发表面不清洁和蒸发表的暴露状况差异。

56、地温表被水淹时,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数。

57、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值。极大风速(阵风) 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

58、如果观测场没有适宜地点,日照计可安装在平台或附近较高的建筑物上。

59、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3 x 5平方米的裸地上。地表疏松、平整、无草。

60、振筒式气压传感器感应部位应与台站水银气压表的感应部位一致,如无法调整一致,则要重新测定拔海高度。

61、风速记录缺测但有风向时,则风向亦按缺测处理;有风速而无风向时,则风速照记,风向记“—”。

62、在非规定的观测日期,若14时或20时补测的雪深较之前一日增加5cm 或以上时,也应补测雪压。

63、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1.5米高的稀疏围栏, 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64、记录不完全正确或有疑误但基本可用时,按正常记录处理;当某次记录有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按缺测处理(记“-”)

65、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正好终止在20时,则应记在当日天气现象栏。

66、同时有两种或以上的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均应分别发危险报。

67、草面(或雪面)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裸地地温观测区西侧,面积约2㎡的草地上,距地高度6cm ,并与地面大致平行。

68、出现轻雾使天空的云状、云量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轻雾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69、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4个小时才能使用。

70、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除以有效能见度为准外,还要参照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71、因垂直能见度的影响,当日无云但确无日照迹线,则日照时数按0.0计算。

72、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测站及附近的全部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73、使用《地面气象测报软件》,记录带有“>”、“

74、采集器与计算机每小时至少自动对时一次,保持两者时钟同步。

75、听到一声雷后,接着在15分钟内只见到闪电,而听不到雷声,要记录闪电。

76、调整水银气压表使象牙针尖与水银面恰恰相接是指水银面与象牙针尖之间既没有空隙也没有小涡。

77、交接班制度规定,接班员在班前要注意休息,严禁酗酒。

78、当台站四周视野二分之一以上被米雪覆盖, 厚度达到5cm, 在规定的日子里应观测雪深。

79、在自动气象站软件本站基本参数中极大风速、积雪深度、冰雹直径等均按整数输入。

80、在OSSMO 软件参数设置中,如果有关参数修改后且SAWSS 正在运行,必须关闭SAWSS 软件,再将SAWSS 重新启动。

8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要求:每个要素由指示码、方式位及该要素一个月的观测数据组成。

82、站址在年内迁移,如果两地的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未超出50KM ,拔海高度差在100.0M 以内,而且迁站前后的观测记录没有显著的不连续现象时,则各项目迁站前后的观测记录均可合并作年统计。

83、地面状态为采用2m X 5m面积的自然地面。

84、迟测是指某次人工定时观测的全部项目在正点后1小时内进行,发生1次算2个错情。

85、每日20时最高与最低表调整后应水平的放回原处。

86、每年春季对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接地电阻进行复测。

8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选定云码 。

88、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时间不一致, 定时观测中允许相互之间不匹配。

89、毛毛雨一般降自层云、碎层云和雾中。


相关内容

  •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编码格式编制说明
  • 附件10: 国内地面.气象辐射.酸雨观测数据BUFR 编码格式编制说明 1.格式使用范围 本标准格式规定了国内固定陆地测站的地面分钟.小时和日观测资料,气象辐射站分钟.小时观测资料,酸雨日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运行状态和设备信息.地面台站元数据的编码格式.编报规则和代码. 本标准格式适用于国内固定陆地 ...

  • 气象学实习报告
  • 实习目的: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 ...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论试题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理论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 ).( ).( ). 2.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分为( )和( )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 )和( ). 3.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和( ). 4.仪器之间的东西间隔不小于( ),南北 ...

  • 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分析图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SYS PRACTICE 系统实践 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分析图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雷升锴 刘红阳 张祥峰 摘要:为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提出以IDV(Integrated Data Viewer)为核心的气象要素时间序列分析图服务模型.该模型以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为基础,以IDV为图形处理工具, ...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1号)
  •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 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 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 ...

  • 去气象局的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对郑州市气象局的参观,了解各项气象数据的测量,了解各设备的功能,使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实习安排: 郑州气象局的地面观测站是国家基准气候站, 郑州市气象局目前承担的基本气象业务主要有:地面基准气候观测,高空气象观测, ...

  • 气象现代化装备科普图解内容10.15
  • 气象现代化装备科普图解内容 (10幅)  新一代多普勒气象雷达 1. 简述气象雷达的原理(简单带过).作用,我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布网情况 提到雷达,人们往往想到是又高科技又神秘的东西,其实雷达就是一种探测设备,探测几百公里范围内天气情况的设备,所以它又俗称"千里眼".这个 ...

  • 大学生气象局实习报告
  • 一、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 ...

  • 地面气象观测规
  • 吴宏钢2006/09/18 第1章 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正点前约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 00分,正点数据采样. 00-01分,完成自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