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东南亚关系看马克思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 -

从中国—东南亚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何龙群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530006)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摘 要] 东南亚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政治体制, 地, 在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事务中具有特殊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与邻为善; “; 和谐世界”理念; “开放合作, 互惠共赢”战略等等, 。

[中图分类号]D820]A[]025722826(2011) 0620070208  、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10个国家) 是我国南部周边国家, 情况极其复杂, 不仅因为邻国数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民族跨境交错, 更因为清朝在从泱泱大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衰败的过程中, 帝国主义列强从整个周边全方位侵蚀中国领土, 巧取豪夺, 造成了数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冷战时期, 中国又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沿, 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东方阵营, 在中国周边或建立反华军事同盟, 或制造矛盾离间中国与邻国关系, 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东南亚可以说是世界主要大国利益的交汇之地, 也是世界民族的博物馆, 宗教文化的博物馆和政治制度的博物馆。据统计, 整个东南亚地区共有400多个民族和部族, 东盟10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各国各民族分别受中国文化、印度文 [收稿日期]2011203207

 [作者简介]何龙群,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

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区, 一个国家往往多种宗教、文化并存。东南亚地区几乎集中了世界上各种主要的政治模式。如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是君主制国家; 印尼和菲律宾是总统制国家; 越南、老挝是社会主义国家; 新加坡是实行议会制的共和国; 缅甸目前正从军人统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这种多样性很大程度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有关。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东南亚对中国有着特殊意义。一是新中国初步获得国际地位的重要支点。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建立外交关系的, 除苏联、东欧、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外, 就是东南亚国家。二是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纽带之一。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在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

70 

近140艘船只中, 近60%是中国的船只, 而且大

部分是油轮, 中国所需80%左右的石油靠这条航道运输。对中国来说,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生命线”。三是新中国雪国耻、扬国威、树立道义形象和国际威望的舞台之一。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战争, 和之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使中国一洗百年积贫积弱、不堪一击的形象。四是考验和锤炼新中国国家意志和新中国为保卫主权、维护领土完整、伸张正义而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地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既有长期广泛的和平相处、互利互助的经验, 也有过短暂、局部的敌对和冲突的教训。五是中国走上世界舞台的出发点。新中国在国际多边舞台上最初的成功亮相, 就是1954年7月和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而这两次会议都与东南亚有关。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中国与印度、缅甸领导人最早共同提出的。由于东南亚国家的独特地位和对中国的特殊意义, 中国许多重和实行的。

正因为如此, 新和发展。“, 国际关系”这一概念与“对外关系”概念是有区别的。“对外关系”只考虑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关系, 而“国际关系”则必须把自身置于整个国际关系的架构内来考虑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外交战略都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 都是为完成其国内战略任务服务的。国际关系战略则是从世界角度谋划国家的长远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不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政策过程中, 国家从对外关系到国际关系的转型逐步推进,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和发展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此率先提出并推广应用于世界其他区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亚的政策思想可概括为“突破与团结”:一方面要突破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的封锁和遏制, 另一方面要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毛泽东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与近邻国家和平友好、和睦共处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 就声明“愿意考虑同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

()

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 [1]P1461

[2](P78)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周恩来将其发展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代表中国与印度、缅甸领导人最早共同提出。1954年4月29日, 中印两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28日, 中印, , “在他们与亚洲月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4月亚非。这两次会议都与东南亚有关, 日内瓦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结束外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敌对行动; 亚非会议(在东南亚国家印尼的万隆召开, 又称“万隆会议”, 与会的29个国家中有8个是东南亚国家即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菲律宾、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 其中印尼和缅甸是发起国) 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又通过周恩来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 广泛结交了亚非国家的新朋友。从此以后, 中国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 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鲜明的创新特点:

一是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上, 既摒弃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的意识, 也不再以某个国家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之初,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东南

71 

国的态度来决定自己与他国的关系。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时代, 为推进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等国际主义口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标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了这一樊篱, 创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关系的解决路径。毛泽东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认

()

为“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3]P339“应当

[3](P362)

把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点, 提出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 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 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处理国际关系“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 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

[4](P330)

益”。并将其发展到党际关系中, 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 人民去判断”。“各国的事情, 党、各国的人民, , 去解决问题, 去发号施令。, 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条

[5]P318-319重要的原则”。这种创新开启了中国国际关系的新时代。

二是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主张。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宗旨是维护世界

(

)

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反对在国际关系中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实现这些主张的基石。

二“、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在东海和南海岛屿与海域划界争议问题上,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都宣称对西沙和南

沙群岛的小岛和沙洲拥有主权。根据中国的地图, 这些岛屿和大部分的南中国海都属于中国。这是历史遗留的棘手问题, 需要用大智慧来解决。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在成功实践的启发下, , 首先提出了。日, , “最终是会找到。即使一时解决不了, 可以, 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发展往来, 增进了解和友谊, 双方合

[4](P19-20)

作仍有广阔的前景。”1984年10月22日,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又提到, 一些国际争端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 两国的主权争议, 共同开发”。如“南沙群岛, 历来世界地图是划到中国的, 属中国, 现在除台湾占了一个岛以外, 菲律宾占了几个岛, 越南占了几个岛, 马来西亚占了几个岛。将来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 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 共同开发, 这就可以消除

[4](P87)

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是:第一, 主权属我。第二, 对领土争议, 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下, 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 而把争议搁置起来。搁置争议, 并不是要放弃主权, 而是将争议先放一放。第三, 对有些有争议的领土, 进行共同开发。第四, 共同开发的目的是, 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 就南海的海洋环保、气象、渔业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 于2002

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毛泽东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大发展……应当采取些步骤使五项原则具体实现, 不要使五项原则成为抽象的原则, 讲讲就算

[3](P374)

了。”主张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维护世界多样性,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同时支持世界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

72 

年与东盟国家共同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5年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在南海开展联合海洋地震工作的三方协议。以此解决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存在的南海主权纠纷问题。中国之所以不是与有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相关国而是与东盟国家共同发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是有其周全考虑的。首先是要明确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 是因为中国和它们是邻国, 不能因为这些国家是东盟成员, 就要把南海问题说成是中国与东盟的争议。其次强调其主旨就是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争议, 以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维护睦邻友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就是要保持克制, 不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思想同样用于处理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2008年与日本达成“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和“关于日本法人依照岛风波”, 发”中国共产党“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

()

法”, [4]P49-50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大智慧, 既坚持了中国政府“主权属我”的基本立场, 又在最终解决条件尚不成熟的背景下, 不使国家间争议恶化失控, 保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凌弱。为消除这些疑虑,20世纪90年代, 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思想的基础上, 特别对周边国家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与人为善”、“和谐万邦”思想运用于周边外交。

1997年底, 江泽民与东盟领导人在首次非正式会晤后发表了《联合声明》, 确定建立中国一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政治上, 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理解、信任和友谊, 中国积极支持东盟为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发展的努力, 明确指出“一个团结和繁荣的东盟, 是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 积极寻求。经济上, , , , 积—湄公河流域合作, 在东南亚地“走出去”战略等。安全上, 努力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认为一个对话而非对抗的地区安全框架是亚太安全的重要保障。“9・11”事件后, 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2002年11月, 中国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

外交方针, 用以指导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各周边国家的关系。

2003年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进一步发展了对东盟的睦邻政策, 提出了处理周边关系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周边外交的战略定位。“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共同成为中国外交努力建设的四大环境“; 周边是首要”与“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共同成为中国外交格局的四大支柱。二是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睦邻外交的内涵。2003年10月, 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 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 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东盟在中国

三“、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

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

  中国在东南亚的智慧在于审时度势。冷战结

束是美中在本地区影响力此消彼长的开始。1991年苏东剧变, 中国面临复杂艰险的国际环境, 但同年, 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实现了突破:与东南亚国家全部建交、复交和关系正常化, 并开启了与东南亚组织的对话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西方的宣传, 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国存有疑虑, 看到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 担心中国恃强

73 

外交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05年11月1日,

胡锦涛在越南国会发表演讲, 进一步表明和阐述这一政策“:中国将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睦邻, 就是要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 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安邻, 就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友好互信, 通过谈判解决分歧, 为亚洲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富邻, 就是要加强同邻国

[6]

的合作, 推进区域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目前, 中国与东盟对话机制(10+1) 已稳定运行19年,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自2010年1月生效以来, 已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该说, 这与中国的“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有极大的关系。

[8]

国际社会推出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的理念。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这一全新理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0年后, 又是在东南亚国家中首先提出、然后再推向世界的。

“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目标的新的诠释, 其内涵可以用“政治多边、经济平衡、文化多元”来概括。它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坚持民主平等, 实现协调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坚持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 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坚持和睦互信, 实现共同安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调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通过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 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三是坚持公正互利, 实现共同发展。, 使各国放, 性“, 和谐世, 经济上共, 安全上协作互信。它思考和大胆探索, 是对世界发展变化的回应,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体现和发展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代表了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时代进步的趋势, 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观, 是对人类未来的一种理想。表明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坚定信心。

这一理念也显示了中国开始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负责任的大国”提升。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6年12月离任前强调:在当今世界, 我们所有人都对其他人的安全和幸福负有责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借助相对于其他人的优势地位来保证自己不受核武器扩散、气候变化、全球性流行疾病或恐怖主义的威胁。”“政府也必须为其在国际以及国内框架内的行为担负起说明的责

[9]

任。”“必须考虑全世界的立场和利益。”

“负责任的大国”就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利益作自我约束, 同时准备在全球问题上发挥更明显的作用。要求国家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 而且也要对整个世界体系负责, 一方面必须培养自身的

四“、和谐世界”理念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

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就提出“环境”的任务, [3]P340“, [3]()

人民的生活。”, 重要性。, 世界需要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 国际关系民主化继续推进,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不断加深; 同时, 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恐怖势力、极端势力、分裂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猖獗, 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十分突出, 这需要不断地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全面把握地区及世界发展大势, 把建立和谐社会这个中国国内政治的理念推向世界, 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目标。2004年4月25日, 胡锦涛在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亚非首脑雅加达会议上, 首次呼吁亚非国家推动不同文明友好

[7]

相处, 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005年9月15日,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 胡锦涛又以《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题发表专题讲话, 在更大范围、以更隆重的方式向

(

)

74 

国际责任观; 另一方面要建设自己履行国际责任

的能力。这两方面均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得到体现。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同东盟国家共渡难关, 到在与东盟国家商谈自贸区的过程中, 坚持多予少取、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 无不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09年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背景下, 中国仍提出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等与东盟国家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经历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作为东盟国家经济“稳定阀”的角色已为世人所公认。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7月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要求, 在与东盟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过程中, 要做人的工作, 主动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 积极开展国际援助和国际人道主义救助, 的繁荣与机遇, 的亲和力和道义上的感召力。一是提出“。其“根本目的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

[10]社会协调发展。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起投资、就业和可持续增长的大气候, 以及投资于穷人并帮助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 从而减缓贫穷所带来的问题。二是敢于就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表明中国的立场。

全威胁。要说明的是, 中国是在和其他国家互动过程中, 来确立和培养自己的国际责任感和大国的能力的, 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 简单地把自己界定的“国际责任”强加给他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提升, 将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开放合作, 互惠共赢”战略

中国和东盟关系明显的特征是彼此力求合

作, 以合作谋发展, 并不断摸索解决敏感问题的方式和途径。2003年, 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成为双方合作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03、温家, 其主为。周边、大国、发展中国“; 亚洲振兴”“、亚洲共赢”等概念正成为中国亚洲战略的核心思想。以东盟为核心的合作是亚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东盟+中国”正成为东亚合作的最主要推动力。中国一方面把东南亚十国视为一个组织———东盟; 另一方面也注意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夯实与十国双边关系的基础。此外, 还注意到不同层次政策间的综合性和联动性。二是采取“五年行动计划”新方式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已经完成, 双方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战略沟通与协作更加密切, 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双方携手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启动, 双方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在2010年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并发表。双方继续以和平发展为主题, 以友好合作为主线, 更加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加重视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更加重视社会和人文交流, 更加重视东亚的一体化建设, 中方将向

2009年月11月,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表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和平稳定、和谐合作的国际发展环境, 也

[11]

愿意为营造这样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表示,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 通力合作,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多管齐下,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团结协作, 共同应对非传统安

75 

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增资1700万美元, 用于

推动区域合作。三是有效的社会和民间交往成为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润滑剂。这种交往有利于夯实双方关系的民间基础, 有利于双方互相借鉴, 化解社会风险, 共建和谐社会。虽然在中国一东盟的经济往来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如大湄公河流域的滥砍滥伐、水土破坏, 等等, 但中国与东盟双方推动“绿色合作”, 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新的合作内容。当前, 东南亚地区格局加速变化。美国在“9・11”之后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东南亚, 尤其是南海、印尼和越南, 将东南亚列为第二反恐战线, 在印度洋海啸期间成功实施公共外交, 并重新操作东亚合作的新格局。日本则加大对东南亚的经济投入, 不断抛出试图主导东亚合作的方针政策。日本在感受到其在东南亚地区多年来的主导地位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时, 便加速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试图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东盟国家一贯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战略, 家独大, 大国对抗, 以实现, 新加, 以制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表露“所有亚细安国家都欢迎国务卿希拉里重新开启同东南亚关系的决定。”强调“美国的核心利益让她必须在太平洋维持占优势的强国地位。放弃这个地位将

[12]

削弱美国在整个世界的角色。”同时美国也提升了对东盟的重视程度,2009年7月, 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11月, 在新加坡举行了首届东盟—美国峰会, 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轮廓渐晰。美国加大介入亚太事务, 部分周边国家疑虑增多“以美治华”, 暗流涌动。部分东盟国家也采取退出或推迟执行自贸区协议的举措。对于这些变化, 中国坚持培本固原, 坚持与周边合作, 包容看待东盟国家对我国的防范心态。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关系发展的历史说明, 双方相互信任、坦诚相待, 完全可以做到互为机遇、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和能力。

2010年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应

所谓“中国与邻国关系紧张论”时表示, 中国同东盟关系继往开来, 温家宝总理和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 中国同东盟关系是最务实、最丰富、最全面、最具活力和最有成效的战略关系。中国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之路,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这种良好关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努力付诸实施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则、理念、思想、方针、政策成为中国特, 是马克思, ,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毫“中国问题”作为我们的落脚点和聚焦点, 但是, 决不能孤立地就中国问题而研究中国问题, 必须学会从中国的视野去透视世界问题, 进而从世界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视角去审视中国问

[13]

题。目前, 后金融危机的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

特点:国际政治格局向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 国际经济格局从美国、西方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参与的方向发展; 国际安全格局利益更加多元, 组合更加复杂; 国际思想文化领域软实力竞争更加激烈, 人文交流更加频繁, 交锋、交流趋势明显。未来十年, 国内改革攻坚期、国际体系变革期和国际关系调整期叠加, 挑战压力增大, 更需要我们智慧地处理好周边、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关系, 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新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M ].2版. 第4卷.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1.

[2] 毛泽东外交文选[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4.

[3] 毛泽东文集[M ].第6卷. 北京:人民出版

76 

社,1999.

[4] 邓小平文选[M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

[9] 安南. 五大教训警戒世人[N ].参考消息,

2006212217.

[10] 胡锦涛. 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J].

社,1993.

[5] 邓小平文选[M ].2版. 第2卷. 北京:人民出

中国新闻周刊,2010, (36) .

[11] 胡锦涛.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

版社,1994.

[6] 胡锦涛. 增进友好互信促进共同发展[N ].光

式会议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09211216.

[12] 李光耀. 世界秩序将会重新平衡[N ].联合早

明日报,2005211201.

[7] 胡锦涛. 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构筑亚非新型

报,2009211205.

[13] 衣俊卿. 理论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

战略伙伴关系[N ].人民日报,2004204223.

[8] 胡锦涛.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

集》《、列宁专题文集》读后[N ].光明日报,

2010207218.

世界[N ].光明日报,2005209216.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IR Theory

in the Light of Sino 2Southeast Asian R elations

HE Long 2(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 , )

[K ey w ords] China ; Sout t [Abstract] The been t he focus of t he attention of major big pow 2ers of po sition and varied political systems. Thus , when China deals wit h relations t hey are of specific significance. China is t he first coun 2try to p ropo a of basic IR p rinciples , new t heories and new policies in t he process of han 2dling relations wit h t hese count ries , and t hese p rinciples , new t heories and new policies have gradually gained worldwide acceptance. Cases in point include “t 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 ul co 2existence ”, “shelving disp utes and seeking joint develop ment ”, “maintaining friendship and part 2nership wit h neighboring count ries ”, “promoting harmony ,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among neigh 2bors ”, t 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 and t he st rategy of “opening to cooperation for mut u 2al benefit ”. All t his reflect s t 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 ment of Marxist IR t heories.

[责任编辑 刘蔚然]

77 

从中国—东南亚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何龙群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530006)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摘 要] 东南亚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政治体制, 地, 在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事务中具有特殊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与邻为善; “; 和谐世界”理念; “开放合作, 互惠共赢”战略等等, 。

[中图分类号]D820]A[]025722826(2011) 0620070208  、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10个国家) 是我国南部周边国家, 情况极其复杂, 不仅因为邻国数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民族跨境交错, 更因为清朝在从泱泱大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衰败的过程中, 帝国主义列强从整个周边全方位侵蚀中国领土, 巧取豪夺, 造成了数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冷战时期, 中国又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沿, 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东方阵营, 在中国周边或建立反华军事同盟, 或制造矛盾离间中国与邻国关系, 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东南亚可以说是世界主要大国利益的交汇之地, 也是世界民族的博物馆, 宗教文化的博物馆和政治制度的博物馆。据统计, 整个东南亚地区共有400多个民族和部族, 东盟10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各国各民族分别受中国文化、印度文 [收稿日期]2011203207

 [作者简介]何龙群,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

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区, 一个国家往往多种宗教、文化并存。东南亚地区几乎集中了世界上各种主要的政治模式。如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是君主制国家; 印尼和菲律宾是总统制国家; 越南、老挝是社会主义国家; 新加坡是实行议会制的共和国; 缅甸目前正从军人统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这种多样性很大程度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有关。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东南亚对中国有着特殊意义。一是新中国初步获得国际地位的重要支点。最早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建立外交关系的, 除苏联、东欧、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外, 就是东南亚国家。二是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纽带之一。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在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

70 

近140艘船只中, 近60%是中国的船只, 而且大

部分是油轮, 中国所需80%左右的石油靠这条航道运输。对中国来说,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生命线”。三是新中国雪国耻、扬国威、树立道义形象和国际威望的舞台之一。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战争, 和之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使中国一洗百年积贫积弱、不堪一击的形象。四是考验和锤炼新中国国家意志和新中国为保卫主权、维护领土完整、伸张正义而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地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既有长期广泛的和平相处、互利互助的经验, 也有过短暂、局部的敌对和冲突的教训。五是中国走上世界舞台的出发点。新中国在国际多边舞台上最初的成功亮相, 就是1954年7月和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而这两次会议都与东南亚有关。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中国与印度、缅甸领导人最早共同提出的。由于东南亚国家的独特地位和对中国的特殊意义, 中国许多重和实行的。

正因为如此, 新和发展。“, 国际关系”这一概念与“对外关系”概念是有区别的。“对外关系”只考虑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关系, 而“国际关系”则必须把自身置于整个国际关系的架构内来考虑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外交战略都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 都是为完成其国内战略任务服务的。国际关系战略则是从世界角度谋划国家的长远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不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政策过程中, 国家从对外关系到国际关系的转型逐步推进,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和发展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此率先提出并推广应用于世界其他区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亚的政策思想可概括为“突破与团结”:一方面要突破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的封锁和遏制, 另一方面要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毛泽东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与近邻国家和平友好、和睦共处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 就声明“愿意考虑同各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

()

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 [1]P1461

[2](P78)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周恩来将其发展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并代表中国与印度、缅甸领导人最早共同提出。1954年4月29日, 中印两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28日, 中印, , “在他们与亚洲月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4月亚非。这两次会议都与东南亚有关, 日内瓦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 结束外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敌对行动; 亚非会议(在东南亚国家印尼的万隆召开, 又称“万隆会议”, 与会的29个国家中有8个是东南亚国家即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菲律宾、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 其中印尼和缅甸是发起国) 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又通过周恩来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 广泛结交了亚非国家的新朋友。从此以后, 中国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 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鲜明的创新特点:

一是在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思想上, 既摒弃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的意识, 也不再以某个国家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建立之初,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东南

71 

国的态度来决定自己与他国的关系。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时代, 为推进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等国际主义口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标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了这一樊篱, 创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关系的解决路径。毛泽东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认

()

为“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3]P339“应当

[3](P362)

把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点, 提出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 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 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处理国际关系“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 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

[4](P330)

益”。并将其发展到党际关系中, 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 人民去判断”。“各国的事情, 党、各国的人民, , 去解决问题, 去发号施令。, 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条

[5]P318-319重要的原则”。这种创新开启了中国国际关系的新时代。

二是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主张。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宗旨是维护世界

(

)

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反对在国际关系中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实现这些主张的基石。

二“、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在东海和南海岛屿与海域划界争议问题上,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都宣称对西沙和南

沙群岛的小岛和沙洲拥有主权。根据中国的地图, 这些岛屿和大部分的南中国海都属于中国。这是历史遗留的棘手问题, 需要用大智慧来解决。20世纪80年代, 邓小平在成功实践的启发下, , 首先提出了。日, , “最终是会找到。即使一时解决不了, 可以, 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发展往来, 增进了解和友谊, 双方合

[4](P19-20)

作仍有广阔的前景。”1984年10月22日,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又提到, 一些国际争端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 两国的主权争议, 共同开发”。如“南沙群岛, 历来世界地图是划到中国的, 属中国, 现在除台湾占了一个岛以外, 菲律宾占了几个岛, 越南占了几个岛, 马来西亚占了几个岛。将来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 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 共同开发, 这就可以消除

[4](P87)

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是:第一, 主权属我。第二, 对领土争议, 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下, 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 而把争议搁置起来。搁置争议, 并不是要放弃主权, 而是将争议先放一放。第三, 对有些有争议的领土, 进行共同开发。第四, 共同开发的目的是, 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 就南海的海洋环保、气象、渔业等问题进行具体协商, 于2002

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毛泽东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大发展……应当采取些步骤使五项原则具体实现, 不要使五项原则成为抽象的原则, 讲讲就算

[3](P374)

了。”主张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维护世界多样性,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同时支持世界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

72 

年与东盟国家共同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5年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在南海开展联合海洋地震工作的三方协议。以此解决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存在的南海主权纠纷问题。中国之所以不是与有南海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相关国而是与东盟国家共同发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是有其周全考虑的。首先是要明确南海问题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 是因为中国和它们是邻国, 不能因为这些国家是东盟成员, 就要把南海问题说成是中国与东盟的争议。其次强调其主旨就是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争议, 以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维护睦邻友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就是要保持克制, 不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思想同样用于处理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2008年与日本达成“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和“关于日本法人依照岛风波”, 发”中国共产党“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

()

法”, [4]P49-50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大智慧, 既坚持了中国政府“主权属我”的基本立场, 又在最终解决条件尚不成熟的背景下, 不使国家间争议恶化失控, 保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凌弱。为消除这些疑虑,20世纪90年代, 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思想的基础上, 特别对周边国家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与人为善”、“和谐万邦”思想运用于周边外交。

1997年底, 江泽民与东盟领导人在首次非正式会晤后发表了《联合声明》, 确定建立中国一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政治上, 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理解、信任和友谊, 中国积极支持东盟为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发展的努力, 明确指出“一个团结和繁荣的东盟, 是促进亚洲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 积极寻求。经济上, , , , 积—湄公河流域合作, 在东南亚地“走出去”战略等。安全上, 努力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认为一个对话而非对抗的地区安全框架是亚太安全的重要保障。“9・11”事件后, 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2002年11月, 中国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

外交方针, 用以指导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各周边国家的关系。

2003年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进一步发展了对东盟的睦邻政策, 提出了处理周边关系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周边外交的战略定位。“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共同成为中国外交努力建设的四大环境“; 周边是首要”与“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共同成为中国外交格局的四大支柱。二是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睦邻外交的内涵。2003年10月, 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 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 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东盟在中国

三“、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

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

  中国在东南亚的智慧在于审时度势。冷战结

束是美中在本地区影响力此消彼长的开始。1991年苏东剧变, 中国面临复杂艰险的国际环境, 但同年, 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实现了突破:与东南亚国家全部建交、复交和关系正常化, 并开启了与东南亚组织的对话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西方的宣传, 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国存有疑虑, 看到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 担心中国恃强

73 

外交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05年11月1日,

胡锦涛在越南国会发表演讲, 进一步表明和阐述这一政策“:中国将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睦邻, 就是要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 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安邻, 就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友好互信, 通过谈判解决分歧, 为亚洲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富邻, 就是要加强同邻国

[6]

的合作, 推进区域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目前, 中国与东盟对话机制(10+1) 已稳定运行19年,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自2010年1月生效以来, 已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该说, 这与中国的“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有极大的关系。

[8]

国际社会推出和谐世界这一全新的理念。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这一全新理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0年后, 又是在东南亚国家中首先提出、然后再推向世界的。

“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新时期中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目标的新的诠释, 其内涵可以用“政治多边、经济平衡、文化多元”来概括。它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坚持民主平等, 实现协调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坚持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 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坚持和睦互信, 实现共同安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调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通过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 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三是坚持公正互利, 实现共同发展。, 使各国放, 性“, 和谐世, 经济上共, 安全上协作互信。它思考和大胆探索, 是对世界发展变化的回应,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体现和发展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代表了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时代进步的趋势, 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观, 是对人类未来的一种理想。表明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坚定信心。

这一理念也显示了中国开始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负责任的大国”提升。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6年12月离任前强调:在当今世界, 我们所有人都对其他人的安全和幸福负有责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借助相对于其他人的优势地位来保证自己不受核武器扩散、气候变化、全球性流行疾病或恐怖主义的威胁。”“政府也必须为其在国际以及国内框架内的行为担负起说明的责

[9]

任。”“必须考虑全世界的立场和利益。”

“负责任的大国”就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利益作自我约束, 同时准备在全球问题上发挥更明显的作用。要求国家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 而且也要对整个世界体系负责, 一方面必须培养自身的

四“、和谐世界”理念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

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就提出“环境”的任务, [3]P340“, [3]()

人民的生活。”, 重要性。, 世界需要中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 国际关系民主化继续推进,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不断加深; 同时, 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恐怖势力、极端势力、分裂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猖獗, 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十分突出, 这需要不断地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全面把握地区及世界发展大势, 把建立和谐社会这个中国国内政治的理念推向世界, 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目标。2004年4月25日, 胡锦涛在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亚非首脑雅加达会议上, 首次呼吁亚非国家推动不同文明友好

[7]

相处, 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005年9月15日,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 胡锦涛又以《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题发表专题讲话, 在更大范围、以更隆重的方式向

(

)

74 

国际责任观; 另一方面要建设自己履行国际责任

的能力。这两方面均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得到体现。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同东盟国家共渡难关, 到在与东盟国家商谈自贸区的过程中, 坚持多予少取、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 无不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09年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背景下, 中国仍提出设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等与东盟国家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经历过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作为东盟国家经济“稳定阀”的角色已为世人所公认。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7月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要求, 在与东盟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过程中, 要做人的工作, 主动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 积极开展国际援助和国际人道主义救助, 的繁荣与机遇, 的亲和力和道义上的感召力。一是提出“。其“根本目的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

[10]社会协调发展。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起投资、就业和可持续增长的大气候, 以及投资于穷人并帮助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 从而减缓贫穷所带来的问题。二是敢于就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表明中国的立场。

全威胁。要说明的是, 中国是在和其他国家互动过程中, 来确立和培养自己的国际责任感和大国的能力的, 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 简单地把自己界定的“国际责任”强加给他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提升, 将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开放合作, 互惠共赢”战略

中国和东盟关系明显的特征是彼此力求合

作, 以合作谋发展, 并不断摸索解决敏感问题的方式和途径。2003年, 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成为双方合作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03、温家, 其主为。周边、大国、发展中国“; 亚洲振兴”“、亚洲共赢”等概念正成为中国亚洲战略的核心思想。以东盟为核心的合作是亚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东盟+中国”正成为东亚合作的最主要推动力。中国一方面把东南亚十国视为一个组织———东盟; 另一方面也注意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夯实与十国双边关系的基础。此外, 还注意到不同层次政策间的综合性和联动性。二是采取“五年行动计划”新方式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已经完成, 双方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战略沟通与协作更加密切, 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双方携手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启动, 双方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在2010年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并发表。双方继续以和平发展为主题, 以友好合作为主线, 更加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加重视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更加重视社会和人文交流, 更加重视东亚的一体化建设, 中方将向

2009年月11月,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表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和平稳定、和谐合作的国际发展环境, 也

[11]

愿意为营造这样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表示,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 通力合作,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多管齐下,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团结协作, 共同应对非传统安

75 

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增资1700万美元, 用于

推动区域合作。三是有效的社会和民间交往成为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润滑剂。这种交往有利于夯实双方关系的民间基础, 有利于双方互相借鉴, 化解社会风险, 共建和谐社会。虽然在中国一东盟的经济往来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如大湄公河流域的滥砍滥伐、水土破坏, 等等, 但中国与东盟双方推动“绿色合作”, 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新的合作内容。当前, 东南亚地区格局加速变化。美国在“9・11”之后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东南亚, 尤其是南海、印尼和越南, 将东南亚列为第二反恐战线, 在印度洋海啸期间成功实施公共外交, 并重新操作东亚合作的新格局。日本则加大对东南亚的经济投入, 不断抛出试图主导东亚合作的方针政策。日本在感受到其在东南亚地区多年来的主导地位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时, 便加速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 试图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东盟国家一贯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战略, 家独大, 大国对抗, 以实现, 新加, 以制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表露“所有亚细安国家都欢迎国务卿希拉里重新开启同东南亚关系的决定。”强调“美国的核心利益让她必须在太平洋维持占优势的强国地位。放弃这个地位将

[12]

削弱美国在整个世界的角色。”同时美国也提升了对东盟的重视程度,2009年7月, 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11月, 在新加坡举行了首届东盟—美国峰会, 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轮廓渐晰。美国加大介入亚太事务, 部分周边国家疑虑增多“以美治华”, 暗流涌动。部分东盟国家也采取退出或推迟执行自贸区协议的举措。对于这些变化, 中国坚持培本固原, 坚持与周边合作, 包容看待东盟国家对我国的防范心态。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关系发展的历史说明, 双方相互信任、坦诚相待, 完全可以做到互为机遇、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战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和能力。

2010年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应

所谓“中国与邻国关系紧张论”时表示, 中国同东盟关系继往开来, 温家宝总理和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 中国同东盟关系是最务实、最丰富、最全面、最具活力和最有成效的战略关系。中国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之路,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这种良好关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努力付诸实施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则、理念、思想、方针、政策成为中国特, 是马克思, ,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毫“中国问题”作为我们的落脚点和聚焦点, 但是, 决不能孤立地就中国问题而研究中国问题, 必须学会从中国的视野去透视世界问题, 进而从世界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视角去审视中国问

[13]

题。目前, 后金融危机的国际形势呈现出新的

特点:国际政治格局向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的方向发展; 国际经济格局从美国、西方垄断向发展中国家参与的方向发展; 国际安全格局利益更加多元, 组合更加复杂; 国际思想文化领域软实力竞争更加激烈, 人文交流更加频繁, 交锋、交流趋势明显。未来十年, 国内改革攻坚期、国际体系变革期和国际关系调整期叠加, 挑战压力增大, 更需要我们智慧地处理好周边、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关系, 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新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M ].2版. 第4卷.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1.

[2] 毛泽东外交文选[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4.

[3] 毛泽东文集[M ].第6卷. 北京:人民出版

76 

社,1999.

[4] 邓小平文选[M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

[9] 安南. 五大教训警戒世人[N ].参考消息,

2006212217.

[10] 胡锦涛. 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J].

社,1993.

[5] 邓小平文选[M ].2版. 第2卷. 北京:人民出

中国新闻周刊,2010, (36) .

[11] 胡锦涛.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

版社,1994.

[6] 胡锦涛. 增进友好互信促进共同发展[N ].光

式会议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09211216.

[12] 李光耀. 世界秩序将会重新平衡[N ].联合早

明日报,2005211201.

[7] 胡锦涛. 与时俱进, 继往开来, 构筑亚非新型

报,2009211205.

[13] 衣俊卿. 理论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

战略伙伴关系[N ].人民日报,2004204223.

[8] 胡锦涛.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

集》《、列宁专题文集》读后[N ].光明日报,

2010207218.

世界[N ].光明日报,2005209216.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IR Theory

in the Light of Sino 2Southeast Asian R elations

HE Long 2(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 , )

[K ey w ords] China ; Sout t [Abstract] The been t he focus of t he attention of major big pow 2ers of po sition and varied political systems. Thus , when China deals wit h relations t hey are of specific significance. China is t he first coun 2try to p ropo a of basic IR p rinciples , new t heories and new policies in t he process of han 2dling relations wit h t hese count ries , and t hese p rinciples , new t heories and new policies have gradually gained worldwide acceptance. Cases in point include “t 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 ul co 2existence ”, “shelving disp utes and seeking joint develop ment ”, “maintaining friendship and part 2nership wit h neighboring count ries ”, “promoting harmony ,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among neigh 2bors ”, t 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 and t he st rategy of “opening to cooperation for mut u 2al benefit ”. All t his reflect s t 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 ment of Marxist IR t heories.

[责任编辑 刘蔚然]

77 


相关内容

  • "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
  • "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 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维系中国与欧亚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是德国地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在其所著的<中国>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历史 ...

  • 云南党代会报告
  • 立足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1月12日) 白恩培 同志们: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 ...

  • 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
  •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强调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强调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强调国防手段的多元性:强调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古代国防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 ) 近代中国有国无防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客观原因:近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险恶.主观原因:政治腐败.经济科技落 ...

  • 东南大学 特色专业 申报 案例
  • 江苏省高等学校 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申报表 学 校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专 业 代 码专 业 类 别:本科■高职高专□ 申 报 类 别:品牌□ 特色■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江苏省教育厅制 二○○六年二月 填表说明 1. 本表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请勿 另加其他封面. 2 ...

  • 东南大学毛概闭卷试题及答案
  •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 ...

  • 军事理论论述题大全
  • 1.结合国防历史及周边安全环境现状,谈谈对国防的认识? 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 ...

  •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题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五位一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五位一体"是: 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q ...

  • 继续教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学习读本答案(96分)
  • 继续教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学习读本答案(96分) 1. "一带一路"体现了创造战略机遇的(). (单选 ) A 中国智慧 B 中国担当 C中国道义 D重大目标 2.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两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一是以()为代表的信用中介主导模式. ( ...

  • 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 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两大主线,即保护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注:厉以宁:<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