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上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一、 古代埃及:

1. 埃及的兴衰: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逐渐形成几十个最初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欧亚国家。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2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北部 重要河流 尼罗河 3埃及国家机构和制度:法老,军队、刑法

4. 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 象形文字 第一部太阳历 医学发达 二、古代西亚国家

1. 古巴比伦地理位置及河流:亚洲西部,“新月沃地”的东部。既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汉谟拉比法典》目的、地位 、作用 、实质 3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作用 4. 希伯来人 和 腓尼基人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及河流:南亚次大陆。重要河流是印度河和恒河 2.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构成;作用

3佛教: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以及传播路线(阿育王的贡献)

五、西方古典文明

西方古典文明:

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P18—20页)

地理位置: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 地理环境: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天然良港众多 城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雅典和斯巴达

* 雅典民主制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统治时期(见课本19页) * 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具有双重性:

积极性: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

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尚武,贵族统治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征服希腊,希腊城邦时代终结。之后,国王亚历山大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罗马帝国的兴衰:制作年代尺

西方文明之源:(P24-26页)

东西方文明的对比:(P27)

* 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P27页):早期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和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位于河流沿岸,属于大河文明,农业文明 (1)处于温带,气候条件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2)临近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都位于河谷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西方文明的特点:属于海洋文明,自然环境优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的繁荣。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一、西欧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A 中世纪的王国和帝国

1 法兰克王国: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 2 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

3 封建制度的形成:土地层层分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 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建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英国

B 基督教盛行西欧

1 基督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 2 教会统治西欧

C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 庄园:封建主与农奴 2 城市的兴起:“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巴黎和伦敦—政治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

威尼斯和热那亚 —— 对外贸易;佛罗伦萨 —— 手工业

3 行会:保护同行利益的行业组织 D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等级制度 封君封臣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庄园制度 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农奴制度 终老庄园的土地租种关系 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教权与王权的结合

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 一个人物:默罕默德

• 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经典 最大的特点: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 一个帝国: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麦加,麦地那、巴格达 • 一个文明:文明成就的原因以及有何成就P38-40 二、 日本大化改新

改革背景:内部: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⑴经济上: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⑵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权利争夺,豪强贵族权, 倾朝野 ,致使皇权旁落

外部: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 ⑷日本留学生力倡改革

改革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 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改革的影响: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 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消极性,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大化改新,日本在制度,建筑、文字、服饰等等方面都借鉴了中国

三、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综合知识点

1、中国从春秋开始政权分立与统一的王朝

春秋战国分立 __ 秦汉统一___ 三国分立、南北朝对峙 ___ 隋唐统一 ___ 辽、宋、西夏、金并立 __ 元统一

注: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 2、民族融合与交往

(1)春秋战国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和中原霸主“攘夷”的斗争中,不断进行了联系与交流,并不断融合。(2)西汉推行和亲政策以及互市,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3)东汉后期,鲜卑、羌、羯、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终融合于汉族中(4)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5)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唐朝社会呈现胡汉交融的特点(6)宋元时期,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和游牧文化在相互的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7)元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高峰期,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中国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

分封制(西周)——县制(秦国)——郡县制(秦朝)————行省制(元朝) 4、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迁奠定了基础。

(2)唐朝后期,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原因:1、南方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2、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则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发展

3、大量的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4、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5、生产工具的变化

旧石器———新石器——铁农具(春秋时期)——筒车、曲辕犁(唐朝)——秧马(宋朝)

注: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6、秦朝与隋朝相同点

(1)都是短暂的王朝 (2)都创立了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制度(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郡县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3)都是由于皇帝大兴土木,使百姓承担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没有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如秦始皇修建宫殿,建长城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巡游江南等)(4)成为下一个朝代吸取教训的范例

7、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1)经济重心南移(2)造船业发达 (3)指南针广泛地运用于航海,航海技术高超 (4)商业经济繁荣,陶瓷、丝绸等物品深受外国人喜爱 (4)北方政权的阻碍和战乱 8列举中国古代几项首创的政治制度:

答:①禅让制:尧舜时期;②王位世袭制:夏启;③分封制:西周;④县制: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⑤郡县制:秦朝;⑥省制(行省制度):元朝;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⑧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秦朝

9、古都:①定都西安:西周、西汉、隋朝、唐朝;②定都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 魏;③定都南京: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④定都北京:元、明、清 10、列举中国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答:①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北魏;②契丹族建立的辽;③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西夏; ④女真族建立的金(满洲建立的清);⑤蒙古族建立的元 11、毛泽东的名词《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帝王有哪几位?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答:⑴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⑵共同特点: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开创或完善了一些重要的制度,在位期间国力强盛,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⑶提示:如最欣赏唐太宗,则要讲清楚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12、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省?元朝的行省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有什么联系?

答:①浙江属于元朝时的江浙行省。②元朝行省的创设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13、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书P95

①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②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14、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答: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

15、丝绸之路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代名词” ?(即:丝绸之路的作用或地位)

答:①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④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⑤是联结中国同亚洲、欧洲、北非各国的友谊之路。

[注: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6、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17、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18、简述宋元时代的几个重要标志(时代特征):

答:①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②繁荣的城市商业(传统的坊市制格局被打破);③多彩的文学艺术(出现了文人的世界);④文明高度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⑤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出现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面)。⑥情趣无限的世俗时代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一、 古代埃及:

1. 埃及的兴衰: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逐渐形成几十个最初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欧亚国家。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 2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北部 重要河流 尼罗河 3埃及国家机构和制度:法老,军队、刑法

4. 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 象形文字 第一部太阳历 医学发达 二、古代西亚国家

1. 古巴比伦地理位置及河流:亚洲西部,“新月沃地”的东部。既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汉谟拉比法典》目的、地位 、作用 、实质 3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作用 4. 希伯来人 和 腓尼基人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及河流:南亚次大陆。重要河流是印度河和恒河 2.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构成;作用

3佛教: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以及传播路线(阿育王的贡献)

五、西方古典文明

西方古典文明:

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P18—20页)

地理位置: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 地理环境: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天然良港众多 城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雅典和斯巴达

* 雅典民主制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统治时期(见课本19页) * 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具有双重性:

积极性: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

消极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尚武,贵族统治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征服希腊,希腊城邦时代终结。之后,国王亚历山大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罗马帝国的兴衰:制作年代尺

西方文明之源:(P24-26页)

东西方文明的对比:(P27)

* 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P27页):早期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和环境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位于河流沿岸,属于大河文明,农业文明 (1)处于温带,气候条件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2)临近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都位于河谷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西方文明的特点:属于海洋文明,自然环境优越,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的繁荣。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一、西欧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A 中世纪的王国和帝国

1 法兰克王国:日尔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建立 2 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为查理加冕

3 封建制度的形成:土地层层分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 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建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英国

B 基督教盛行西欧

1 基督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 2 教会统治西欧

C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 庄园:封建主与农奴 2 城市的兴起:“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巴黎和伦敦—政治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

威尼斯和热那亚 —— 对外贸易;佛罗伦萨 —— 手工业

3 行会:保护同行利益的行业组织 D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等级制度 封君封臣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庄园制度 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农奴制度 终老庄园的土地租种关系 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教权与王权的结合

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 一个人物:默罕默德

• 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时间,地点,教义,经典 最大的特点: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 一个帝国: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麦加,麦地那、巴格达 • 一个文明:文明成就的原因以及有何成就P38-40 二、 日本大化改新

改革背景:内部: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⑴经济上: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⑵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权利争夺,豪强贵族权, 倾朝野 ,致使皇权旁落

外部: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 ⑷日本留学生力倡改革

改革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 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法律上,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改革的影响: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 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消极性,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大化改新,日本在制度,建筑、文字、服饰等等方面都借鉴了中国

三、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综合知识点

1、中国从春秋开始政权分立与统一的王朝

春秋战国分立 __ 秦汉统一___ 三国分立、南北朝对峙 ___ 隋唐统一 ___ 辽、宋、西夏、金并立 __ 元统一

注: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 2、民族融合与交往

(1)春秋战国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和中原霸主“攘夷”的斗争中,不断进行了联系与交流,并不断融合。(2)西汉推行和亲政策以及互市,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3)东汉后期,鲜卑、羌、羯、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终融合于汉族中(4)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5)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速了与少数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唐朝社会呈现胡汉交融的特点(6)宋元时期,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和游牧文化在相互的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7)元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一个高峰期,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中国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

分封制(西周)——县制(秦国)——郡县制(秦朝)————行省制(元朝) 4、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迁奠定了基础。

(2)唐朝后期,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原因:1、南方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2、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则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发展

3、大量的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4、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5、生产工具的变化

旧石器———新石器——铁农具(春秋时期)——筒车、曲辕犁(唐朝)——秧马(宋朝)

注: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6、秦朝与隋朝相同点

(1)都是短暂的王朝 (2)都创立了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制度(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郡县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等)(3)都是由于皇帝大兴土木,使百姓承担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没有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如秦始皇修建宫殿,建长城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巡游江南等)(4)成为下一个朝代吸取教训的范例

7、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1)经济重心南移(2)造船业发达 (3)指南针广泛地运用于航海,航海技术高超 (4)商业经济繁荣,陶瓷、丝绸等物品深受外国人喜爱 (4)北方政权的阻碍和战乱 8列举中国古代几项首创的政治制度:

答:①禅让制:尧舜时期;②王位世袭制:夏启;③分封制:西周;④县制: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⑤郡县制:秦朝;⑥省制(行省制度):元朝;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⑧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皇帝制度和丞相制度:秦朝

9、古都:①定都西安:西周、西汉、隋朝、唐朝;②定都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 魏;③定都南京: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④定都北京:元、明、清 10、列举中国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答:①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北魏;②契丹族建立的辽;③党项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西夏; ④女真族建立的金(满洲建立的清);⑤蒙古族建立的元 11、毛泽东的名词《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中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帝王有哪几位?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答:⑴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⑵共同特点: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开创或完善了一些重要的制度,在位期间国力强盛,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⑶提示:如最欣赏唐太宗,则要讲清楚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12、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省?元朝的行省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有什么联系?

答:①浙江属于元朝时的江浙行省。②元朝行省的创设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13、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书P95

①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②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14、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答: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

15、丝绸之路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代名词” ?(即:丝绸之路的作用或地位)

答:①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传入中国);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④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⑤是联结中国同亚洲、欧洲、北非各国的友谊之路。

[注:亚欧大陆桥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6、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17、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18、简述宋元时代的几个重要标志(时代特征):

答:①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②繁荣的城市商业(传统的坊市制格局被打破);③多彩的文学艺术(出现了文人的世界);④文明高度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⑤频繁的中外交流(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出现空前的开放和交流的局面)。⑥情趣无限的世俗时代


相关内容

  •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
  •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 年修订)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 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为提高国民素质, 加强民 ...

  •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1会考知识点整理
  • 会考知识点整理(重要) 高中历史历史必修 1 会考知识点整理(重要)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考纲: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二.知识要点 1.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①概念(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②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 ...

  • 聋校[社会常识]第11册(全册教案)
  • <社会常识>第11册 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金字塔的地理位置.结构等. (2)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3)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4)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发源地,知道三大 ...

  • 毛概课后答案13-15
  • 习题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思考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这是本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 ...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6年3月21.22日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此次统测力求通过此次检测查找出下一步教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为2016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试题完全遵循全国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要求,传承了历史材料题的命题 ...

  • 高中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 ...

  • 十二式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 十二式常见导语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 一.有一说一式 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往往有特别的效果. 新闻稿发布.新闻营销.软文推广.企业新闻宣传等,可直接联系美基营销,百度搜美 ...

  •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
  •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技巧详解 一.问答题的审题要求 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 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简述"."比较"."论证"等等.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 2.主干语(或中心语):即 ...

  •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 西南交通大学2012级本科生军事理论 期末总复习提纲 参考教材: 大学军事科学概论(第三版):教师各专题课件. 答 疑: 赵章海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18.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中国共产党 缔造和 领导 的人民军队,是中国 武装力量 的主体,建立于 1927 年 8 ...

  • 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da
  •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要点 一百七十万 云南 工具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周口店龙骨山 七十万 二十万 猿类 天然 群居 三万 打制 人工 血缘 氏族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课本p. 2.) 2.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