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本质

研究的本质

2013年10月2日

兴趣是研究的动力,创新是研究的核心,影响力是研究的成绩单,这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研究的本质。

将研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研究。将一件复杂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尤其是自己熟悉的事物,绝非易事。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被问及的基本话题,例如,研究的本质(basics of research)是什么?想走进研究者或者科学家的生活,并揭开研究的神秘面纱吗?还在考虑自己究竟是不是做研究的这块料吗?或者,你刚刚踏入研究领域,感到焦虑害怕且毫无头绪,请耐心读完下面的内容,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将了然于心。

(1)什么是研究?

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research)‖广义上可以理解为,通过可重复性的观察和可验证性的结果,能够对人类认识世界作出独创性且具有影响力的贡献。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强调发现新知识,比如新理论、新范例、新方法、新算法、新的仿真技术、新的实验设计等。在工程领域,研究则强调使用新技术、新设计、新过程、新方法、新模型、新的测试手段等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虽然研究在这两个领域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具备创新性和影响力这两个条件,这也是研究的本质所在。

很多词语,比如―新颖‖、―全新‖、―原创‖、―独创‖、―非传统意义‖、―革新‖和―开创性‖等都是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即―创新性‖,而创新性就是以前不为人所知,尚未为人所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如果一篇文章被任何一个这种词汇所描述,就表示该文章的研究以前并未发表于任何学术期刊和会议,也未见于书籍、技术报告或者其他媒介,它乃开山之作。创新性的工作也必须具备影响力。一项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工作将会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创新性和影响力这两个基本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研究,缺一不可。

如何评判创新性和影响力呢?很明显,同样的研究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只要已经有人发表过的话,那么这项研究工作就要跟―创新性‖说永别了。如果所做研究只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简单推导或改进,其创新性也会大打折扣。所谓影响力或重要性就更难评断了。如果一项研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这项工作可以冠为非常重要、影响力极大;如果发现了新范例,提出了新算法、新方法,可以解决大范围的新问题,也可以说这项工作很重要,影响力很大;如果一项研究在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上,较现有方法有很大优势,我们就说这项研究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尽管在白纸黑字间游走了这么久,对―影响力‖的理解是否还有些模糊?没有关系,俗话说―时间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确是这样,一项研究工作的影响力同样需要时间来沉淀:很多会议和期刊专门设有―10年重要论文奖‖。

评价研究工作的影响力,一种非正式的方法是看有多少研究者以此项工作为基础构建其研究,在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内,有多少论文引用了这项工作。也正因为如此,资深研究者会被邀请参与审阅并评价所提交文章的工作的影响力。

(2)研究者还是非研究者

我们现在所谓的―职业生涯(professional career)‖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专业的(professional)‖一词源于拉丁语―professionem‖,意思是说进行公开的声明。这一词语后来演变为描述这样的职业,即要求新成员进行宣誓,声明其要致力于职业相关的理想和业务活动。所谓即这―研究‖为职业生涯,人称学肴。本文主要面向那些―准研究者‖的读者,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在,职业生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科学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者又称为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称为数学家;在计算机领域,称为计算机科学家;在生物领域,称为生物学家,等等。大多数研究者任职于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一些公司的研究部门。

一说到研究者和科学家,恐怕很多人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如此典型形象:厚厚的眼镜,灰白的头发或者干脆秃顶,破旧的衣衫,一副永远在思考的表情,言语晦涩难懂,不易接近。反正就是一副―年纪很大的书呆子‖模样。读者朋友,是这样的吗?真希望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暂且不去追溯那种典型形象源于哪朝哪代,在这里,我们只想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研究者和科学家风趣幽默,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举个例子说吧,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是一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会打鼓,会画画,也喜欢到酒吧一边喝酒一边做学问。他拍摄电影,环游世界,出版过很多科学书籍,还偷偷破解装有绝密文件的保险箱密码,等等。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我们强烈推荐读者阅读他的著作中一本很传奇的书《别闹了,费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Mr. Feynman‖),此书由诺顿出版公司出版(New York: W.W. Norton Company)。大多数研究者和科学家,都拥有着跟世人一样多姿多彩的生活。

现在通过例子来说明几类典型的非研究者。销售人员是专业人员,但并不属于研究者范畴。他们在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类似于工厂工人或银行会计师,创新并不是其职业。所以,销售人员不能算是研究者。在学校里,以上课为主的教师或者讲师通常也不能称为研究者,除非他们为教学开发研制了新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比如工程师,如果在工作中作出有创新性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贡献,则可称为研究者。医生或牙医属于专业人士,除非他们进行新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否则不能纳入研究者行列。

生活像一张音乐专辑,我们都以―主打歌‖为生,同样也会收录许多其他歌曲。对于研究者,比如说大学教授,除了―研究‖这支主打歌外,其他日常工作,如教学、管理研究经费等便构成了生活的非主打歌曲。于非研究者而言,研究可能不会成为主打歌,但有时他们也会搞一些研究。

(3)研究者的生活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当然是研究。我们可以将其日常工作任务总结归纳为以下11项。 任务1:探索和构思新的想法(确保研究的创新性)。要确保想法的创新性,研究者必须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并要为此做大量文献检索工作。

任务2:将新想法辅助实验,检验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要证明想法具有可行性,就要做深入严谨的研究工作,对工作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体现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之所在)。

任务3:将任务1、2中得到的研究结果撰写成文稿(manuscripts)或者论文,提交给学术期刊、会议、图书出版商或者其他媒介去发表。通常情况下,研究文稿首先要经过同一领域中的其他研究者进行同行评审,以鉴定这项研究工作是否达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标准,从而决定是否收录。这些进行同行评审的研究者均是所属领域中的资深人士。为公平和公正起见,评审者均为匿名。评审过程往往会很残酷,很多顶级期刊和会议的论文收录率低至10%~20%。。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提交的论文都被拒收了。

任务4:评审来自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和文稿,评价其创新性和影响力,从而决定是否收录并发表其工作成果。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研究者变成了任务3中提到的评审者。

任务5:管理学术期刊的运转,组织学术会议。尤其在成为比较资深的研究者之后,这类为组织机构服务的事务会逐渐增多。虽然,从长远看来,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能够帮助研究者提高知名度,但这些工作非常耗时,并且一般是出于自愿(即没有额外报酬)。

任务6:参加学术会议,向大会报告论文,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进行讨论,交换想法。资深研究者会被会议邀请做演讲,这是跟领域内其他研究者很重要的―社交(networking)‖机会。对于参加学术会议,我们希望读者朋友不要放过每一次机会,要多跟活跃的研究者交谈,如果能碰到研究中的知己,那么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你的收获,一点都不夸张。

任务7:向政府和其他机构费,用来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生的培养。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基础性研究,这意味着短时间内没有金钱回报,因此通常政府和其他机构会投资科研工作,这也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经费来源。申请经费是一个充满相当激烈竞争的过程。

任务8:指导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研究,以便他们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独立的研究者。我们同时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如何成功地完成硕士和博士生的研究和学习,成功地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二是如何成为一位出色的导师。

任务9: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想一想,一些日后的研究者可能会诞生在你的课堂上,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

任务10:为所属院系部门和机构做些行政工作。在大学里,包括院系,教授往往会担

任很多委员会的职务,因此常常需要花费时间做些事务性的工作,例如写推荐信等。

任务11:如前所述,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基础性研究,研究结果通常发表于公开性媒介,比如ACM Digital Library、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等,其他研究者可自由读取这些刊物,用以服务更深一步的研究。然而,有些研究是面向商业应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寻求使用专利或者其他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此,一些研究者还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将其研究成果商业化,称为技术转让。

许多研究者的身份是大学教授。在研究型大学,职称级别依次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通常情况下,教授的主要工作围绕着上述任务列表中的任务1、2、3、7、8和9进行。在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方面(任务1和任务2),大学教授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感兴趣的课题,前提条件是可以作出创新性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经过同行评审,如果获得收录许可,他们也可以自由地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观点和成果(任务3)。对于任务列表中的任务5和任务11以及其他任务的参与和执行程度,视研究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另外,也有很多研究者任职于大公司和其他机构的研究部门。很多公司,比如微软、谷歌、IBM、通用、杜邦、华为、波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等都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这些研究者的主要职责包括:构思新想法,将想法付诸实验进行验证,将研究结果撰写成论文及进行技术转让,这些分别对应于我们提到的11项任务中的任务1、2、3和11这4项任务。有时,他们的工作也涉及评审论文、管理学术期刊、组织学术会议和指导研究生,即任务4、5和8。实际上,有很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会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做研究。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方面,他们不如大学教授自由,通常受限于与公司的服务和产品直接相关的研究工作。然而也不尽然,比如在谷歌,有一项称为创意休闲时间(innovation time off)的政策,就允许工程师花20%的工作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这些事不一定在公司日程上,以此激励更多更广泛的创新。这项政策确实激发出了Gmail、Google新闻、Orkut、AdSense 等产品的创意。

研究生可以称为―准研究者‖,这些人往往是以大学教授为导师开展研究工作,其主要工作是任务列表中的任务1到任务3。通常,他们也会同导师一起参与其他任务,包括任务8。在低年级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高年级博士研究生要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这也算是博士研究生额外的―必修课‖。经过持续积累,在完成博士学业之后,他们应该有能力利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列表中的11项任务,从而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有些学科,比如生物和物理,会为研究者提供博士后奖学金(post doctoral fellowship),让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有一个进入研究角色的缓冲过程,这是一种介于博士研究生和教授之间的工作,通常为期一年到两年。在做博士后期间,他们会从导师那里学习一些在学生阶段没有机会接触的事情,特别是研究经费的预算和各种研究团队的管理方法。

(4)研究者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和能力

读者朋友,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在孩童时期着迷于那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比如阿基米德、牛顿、欧拉、高斯和爱因斯坦)的故事,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科学家?时间虽然摸不着看不到,但它总有办法让人留意它的步伐,轻盈的时候像是一阵微风,沉重的

时候会在走过的地方烙上清晰的印记,每个脚印都赫然映照着两个字:记忆。就像多年后的今日,我们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烙下的那枚理想印记。

读者朋友,你也一定有梦想、有热情、有好奇心、有创造力吧?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难道就这简简单单四个词语便构成了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条件?不要着急,请继续耐心阅读。就像云彩,原本不是实物,移动的影子造就了它,眨眼间便流逝了,一经招惹尘埃,便化雨成露,洒在大地上变成了大自然的恩惠。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研究者?我们总结出的几项重要因素如下:

∙ 激情、专注、热情和兴趣

―我别的什么都不关心,只想着这件事‖—只有对研究抱有如此大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专心致志地推进研究的发展。

∙ 好奇心和创造性

通用电气前杰克·韦尔奇谈到自己追求成功的感想时说:―如果想要弄清楚一件事,我会坐在椅子上,一口气问上一万八千个问题。‖他在分析自己时说道:―我不具备什么特别的创造性,只不过发现这种创造性的能力较强而已。‖作为研究者,不论在研究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具备一颗好奇心,富有创造性。任何人都能预见到的工作是难有创新性而言的,研究者要把精力投放在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

∙ 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说过:面对自己不曾遭遇的事物时,应该先停止用过去的价值观和知识做判断,而以怀疑的精神与其对峙。研究者必须能从传统的思考中解放出来,必须带有批判性和独立性的精神去思考(比如,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如何做到更好?)

∙ 冒险精神

不可能所有的想法都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有时有的想法行不通,有时有的想法已被他人发表。不要因为这些情况而轻言放弃,这些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迈不出尝试的那一步。在科学研究中,真正重要的是,要具备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

∙ 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研究者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他们时刻都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除此之外,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均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这样才能分析、实现、检验新想法(严谨的研究需要这些能力)。

∙ 勤奋

要想使事业成功,必须极为勤奋。正如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PhilKnight)所说的,―即使是想开餐馆,如果没有每天在厨房工作23个小时的思想准备,那么还是放弃为好‖。作为研究者必须集中精力,深入思考,能看透新问题的本质。他们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他们可能会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方能作出一些突破性的研究。

∙ 表达和沟通能力

研究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才能把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稿和论文。他们必须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抓住读者的心:了解他们的听众(读者〉,能够让别人相信他们的故事(接收他们的论文)。他们还必须能够在学术会议上有条理地讲述论文中的想法,以令人信服。大学教授通常需要教授课程,因此他们必须是出色的教师,并热爱教学。

以上所述是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条件,我们没有一一枚举。回到开始的第二个问题:自己究竟是不是做研究的这块料?结合以上条件,对比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自身优势,也许你会觉得要求太高。不过不用担心,大部分要求的能力和技能都能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而且无论从何时开始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再者说,在我们提到的这些能力中,你可以扬长避短。举例来说,如果你不太擅长数学,那么可以选择偏应

用型的研究课题。

(5)以研究为生涯的利与弊

先从研究生涯的―利‖开始谈起吧。

∙ 较高的事业满意度

就工作内容而言,研究者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这一点,相较其他职业显得自由多了。大学教授的工作时间很灵活,和学生一样享有假期。通常利用假期,他们可以专注于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一些研究访问等。当研究者的工作有了新突破、并被同行认可、能够有益于他人时,会获得很高的满足感。

∙ 受保护的研究环境

研究者,尤其是大学教授,其职业比较稳定,而且受到保护。一般其教职与收入不会受到经济动荡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为了倡导学术自由,让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创造出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多数大学设有终身聘用制,即使研究者持有与众不同的学术观点,或在某一年没能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学校也不能轻易对其―炒鱿鱼‖。本来嘛,发表少量高影响力的论文要比发表很多没有影响力的论文好很多。

∙ 相对来说不错而稳定的收入

研究者一般拥有博士学位,起薪会比硕士或者本科学历的人高很多。除此之外,研究者的工资相对稳定,不论在某一年内他们对于前述任务列表中第一项到第十项任务完成的多或者少,都不存在―奖金‖或者―罚款‖的问题。这应该算是研究者的―利‖吧?至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这一点与销售人员不同,销售人员卖掉的产品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而研究者的收入基本是稳定不变的。对于大学教授而言,如果他们同时担任其他咨询类或者商业性的工作,也可以有额外收入。

∙ 受到社会的尊重

1999年《人物志》评选出了近千年(从1000年到2000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10位中有5位科学家,分别是伽利略(第10名),哥白尼(第9名),爱因斯坦(第8名),达尔文(第4名)和牛顿(第2名)。这些人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他们也是年轻研究者的―终极偶像‖。除此之外,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图灵奖得主(计算机学科的最高奖项),再到约翰·弗里茨奖章获得者(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全都是颁发给研究者的,以奖励他们为科研事业作出的贡献。

上述之―利‖是否对你很有吸引力呢?下面再谈谈―弊‖。

∙ 研究者通常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每周超过40小时,因为不这样,就很难保

证持久的竞争力。面对上述11项任务,研究者所承受的工作量相当之大。但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是高效人士,都是管理时间的高手。再说研究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作‖。研究者往往对研究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享受做研究的过程。当研究取得突破时,会倍感欣慰。

∙ 漫长的―热身时间‖。要成为研究者,一般需要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

学位。有时,在获得更稳定的研究职位之前,还要花费几年时间从事博士后的工作。但是,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已然算是半个研究者,或者―准研究者‖了,这期间会有相应的收入。所以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精神是研究者最根本的支柱。

∙ 相对较窄的职业选择范围。有时候受制于经费的状况,大学里提供的博士后和

教授的职位,以及公司中提供给研究者的职位数量有限。另外,近几十年来,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教授和研究者的职位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除此之外,如果博士研究生去应聘硕士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的工作,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不过,经济状况常常存在循环周期,有些年,教授的职位会稍微少一些,而有些年教授的职位则相对较多,公司的研究机构也是一样。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有很多其他职业选择,比如选择创业。在你选择研究课题时,就要考虑未来的工作打算,比如是当大学教授呢?还是做公司的研究者?

(6)硕士生与博士生的研究

多数研究者的研究事业始于攻读博士期间。想要成功申请博士学位,需要有相同或者相关领域的硕士或者学士学位。如果你在同一个导师指导下修读硕士和博士,那么你的整体学习时间可能会比其他由不同的导师分别指导各阶段学习的同学短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大学不要求所有的硕士学生都撰写硕士论文,有些硕士研究生只需达到学分要求便可拿到硕士学位。但是,如果你想尝尝做研究的滋味,或者想继续攻读博士,那么就请把―论文选项‖设为必选吧。

我们也试图在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找到分界线,以区分二者的不同。但后来发现这条线真的很难找。不过有一点可以非常肯定,篇幅的长短绝对不是区分的依据!有人说最短的博士论文只有14页,最长的有1000多页!不论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都要求创新性和影响力,但博士论文的要求会高很多。有时论文审阅人相互之间也会对评审的论文究竟应该属于哪个类别进行讨论和辩论。

一种比较直接的区分方法是:博士论文的工作可以看做多篇学术论文的集合体,当然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应该是一致的。这些论文可以发表或者已经发表于顶级期刊或者会议,而硕士论文的工作仅仅可看做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能够发表或者已经发表于具有中等影响力的期刊或者会议。

对于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还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 硕士论文可以借用现有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或应用到新领域;博士论文通常要提

出创新性的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

∙ 硕士论文可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做些改进或推导;博士论文要在领域内提出

崭新的研究问题,作出更大、更深远的贡献。

∙ 硕士论文可以对许多现有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理论或者实验比较;博士论

文必须有新方法,并且要在理论上或者实验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并超过现有的、包括其他权威的研究成果。

∙ 硕士论文可以报告负面结果,即使这些结果产生于合理的方法。不过这类硕士

论文必须对负面结果进行仔细分析(为何结果不成立,为何与预期相反);博士论文不能只有负面结果,一般来说,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新性的正面结果。

∙ 拿到硕士学位的学生一般还尚未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一般不是

全职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应该能够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可以直接应聘大学教授职位。

再一次强调,我们无法像中国象棋一样,在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清清楚楚地划出一道―楚河汉界‖,让其色分黑红。二者的区分在不同的领域、学科、大学和国家均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对这两种论文区别的不同看法。

(7)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不同的院系和大学对于分配研究生的方法有所不同。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对于博士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乐队指挥和团员的关系。乐队指挥了解团员的技能,能够引导团员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团员理解指挥所描述的乐曲,可以配合指挥演奏出动人的音乐。他们共同的目的是想要在接下来的3年到5年时间里―演奏出最佳效果(在研究中取得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成果)‖。虽然选择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影响不及博士生那么大,但是也不能忽略―合拍‖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至少也要一起合作2年到3年。如果与导师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则难免出现分歧、矛盾、关系紧张或冲突等情况。要是不想让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希望你能够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去琢磨研究下述内容。通常选择导师时,有以下几点需考虑的因素:

∙ 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

研趣选择导师的第一要素是考究你和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是否一致。在互联网时代,教授的个人资料、研究领域和论文发表情况均会清楚地展示在个人主页上,建议花些时间仔细阅读你感兴趣的老师的研究工作,读读他们之前写过的文章。你也可以直接给这些老师发邮件,提一些关于他们的研究工作的问题,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做你的指导老师。你应该在申请材料里注明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指导老师。如果老师同意做你的指导老师,而你又满足他们学校的基本入学要求的话,那么你申请博士成功的概率以及被分配给这个导师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一些院系把选择导师安排在学生入学一年后进行,这无疑给了你充分的考虑和权衡时间,在这期间你可以选择不同教授的课程,与其交谈,以便更加了解这些老师及其研究工作,这对你选择导师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指导理念和风格

这几乎是和研究兴趣同等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些教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你是那种在压力中爆发的人,这种教授当然是你的不二选择。相反,有些教授会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如果你不希望有过多的束缚,愿意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那么选择这类教授就更合适。有些教授会给予学生很多指导,比如研究问题的选择,如何写论文;而有些教授更愿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自己斟酌很多事情,包括论文的课题等。老师的指导理念和风格究竟与你的性格和工作习惯是否合拍?你必须在确定导师之前就这个问题给自己一个明确答案。

∙ 经费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因素。虽然博士生的补助达不到餐餐―山珍海味‖的程度,但起码足以使你生活得健健康康,使你不必―白天愁论文,晚上愁生存‖。有些教授的研究经费可能超出常规需要的年限。如果你的论文被收录,一些教授还可以资助你参加会议,而另一些教授可能因为经费有限就不一定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了。

∙ 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际网络

我们在网络中诞生,在网络中生存。所谓学术社会网络(academic social network),是由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有机体集合。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甚至开始你的研究事业时,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网络‖带给你的帮助。加入导师的研究小组时你便进入了一个社会网络,这一网络中的节点

包括导师以前的学生、顾问,现在的同僚、朋友、学生。这些人会对你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这意味着,不论在攻读博士阶段还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你都可以跟他们讨论你的新想法、新计划以及工作的机会。你还可以利用他们的网络来拓宽你的交流和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

老师在学术上的表现

对感兴趣的老师做些―背景调查‖,了解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所处的学术地位,这一点极其重要。现在,这种―调查工作‖做起来很容易。第一种方法是查看论文发表以及被引用的情况,这些信息通过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第二种方法是就你关心的问题直接询问这些老师以前或者现在的学生;第三种方法是阅读这些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

(8)拿到博士学位需要多久?

经常有同学问起:―需要多长时间我才能博士毕业呢?‖从我们的角度讲,这些同学问错问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出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件事:博士学位意味着什么?要知道,我们所处的学术空间没有既定的道路,没有边界,每位研究者都在尽量向远处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让人头疼的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看清―新的学术空间‖在哪里。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你要能看到新领域的萌芽并捕捉到研究发展的良机,具备洞察难以发现之物的能力,也就是―字知先觉能力‖必不可少。能够发现新问题,并且能够使用新的方法去解决。获得博士学位还意味着,你能够凭借专门知识和技能在所属研究领域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能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专家‖是一个听起来漂亮悦耳的词汇,现在大家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了。我们在此该怎么定义―专家‖呢?这里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当你去参加会议或者研讨会时,看看是否有人在寻找你,想找你讨论问题。这是因为参加会议时,人们总是想找一流的专家讨论交流。如果你碰到了这种情况,那么恭喜你已经具备博士毕业的资格了,因为你己经称得上是所在研究领域的专家了。还有一种衡量方法,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开始被同行所引用,恭喜你,这也是一个好兆头,准备毕业吧,准备被人称做博士吧!

卖了这么长的关子,读者朋友,对于前述问题(多久才能博士毕业?)你是不是已经有了答案?没错,对这个问题的有效回答正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与大学本科学习不同,博士研究生没有固定学时,短到3年,长至10年,完全取决于你如何高效地完成前述任务列表中的前三项任务,如何选择博士研究课题,以及与导师的合作情况。对于所有这些问题,本书均有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博士学位。实际上,大多数博士研究生一般都能用3年到5年时间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9)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

我们可以使用三个虚构的研究生例子进行具体讲解,用他们代表研究生的三种典型类型。

研究生A,善于学术研究,计划毕业后到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大学做教授。他在一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用4年时间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为了加深研究,他做了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目前,他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

研究生B,善于实验性研究,计划毕业后到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他发表了多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更重要的是,他参加了一个基于大规模真实数据的国际知名竞赛,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毕业后,他到了硅谷的一家大型网络公司任职研究员。

研究生C,擅长工程和工业应用,以及将创业商业化。其研究偏向应用,他的目标是日后构建一些新的、有用化自己的创意。他开发了一套新系统,对于当前的商业模式来说,这套系统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因此,他为此成功申请了专利。他的这项技术还登了报。当然,他也发表了多篇应用型的研究文章。毕业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并取得成功。

真心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改编自《Crafting Your Research Future》一书部分章节,

研究的本质

2013年10月2日

兴趣是研究的动力,创新是研究的核心,影响力是研究的成绩单,这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研究的本质。

将研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研究。将一件复杂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尤其是自己熟悉的事物,绝非易事。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被问及的基本话题,例如,研究的本质(basics of research)是什么?想走进研究者或者科学家的生活,并揭开研究的神秘面纱吗?还在考虑自己究竟是不是做研究的这块料吗?或者,你刚刚踏入研究领域,感到焦虑害怕且毫无头绪,请耐心读完下面的内容,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将了然于心。

(1)什么是研究?

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research)‖广义上可以理解为,通过可重复性的观察和可验证性的结果,能够对人类认识世界作出独创性且具有影响力的贡献。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强调发现新知识,比如新理论、新范例、新方法、新算法、新的仿真技术、新的实验设计等。在工程领域,研究则强调使用新技术、新设计、新过程、新方法、新模型、新的测试手段等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虽然研究在这两个领域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具备创新性和影响力这两个条件,这也是研究的本质所在。

很多词语,比如―新颖‖、―全新‖、―原创‖、―独创‖、―非传统意义‖、―革新‖和―开创性‖等都是在表达着同一个意思,即―创新性‖,而创新性就是以前不为人所知,尚未为人所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如果一篇文章被任何一个这种词汇所描述,就表示该文章的研究以前并未发表于任何学术期刊和会议,也未见于书籍、技术报告或者其他媒介,它乃开山之作。创新性的工作也必须具备影响力。一项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工作将会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创新性和影响力这两个基本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研究,缺一不可。

如何评判创新性和影响力呢?很明显,同样的研究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只要已经有人发表过的话,那么这项研究工作就要跟―创新性‖说永别了。如果所做研究只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简单推导或改进,其创新性也会大打折扣。所谓影响力或重要性就更难评断了。如果一项研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这项工作可以冠为非常重要、影响力极大;如果发现了新范例,提出了新算法、新方法,可以解决大范围的新问题,也可以说这项工作很重要,影响力很大;如果一项研究在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上,较现有方法有很大优势,我们就说这项研究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尽管在白纸黑字间游走了这么久,对―影响力‖的理解是否还有些模糊?没有关系,俗话说―时间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确是这样,一项研究工作的影响力同样需要时间来沉淀:很多会议和期刊专门设有―10年重要论文奖‖。

评价研究工作的影响力,一种非正式的方法是看有多少研究者以此项工作为基础构建其研究,在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内,有多少论文引用了这项工作。也正因为如此,资深研究者会被邀请参与审阅并评价所提交文章的工作的影响力。

(2)研究者还是非研究者

我们现在所谓的―职业生涯(professional career)‖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专业的(professional)‖一词源于拉丁语―professionem‖,意思是说进行公开的声明。这一词语后来演变为描述这样的职业,即要求新成员进行宣誓,声明其要致力于职业相关的理想和业务活动。所谓即这―研究‖为职业生涯,人称学肴。本文主要面向那些―准研究者‖的读者,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在,职业生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科学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者又称为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称为数学家;在计算机领域,称为计算机科学家;在生物领域,称为生物学家,等等。大多数研究者任职于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一些公司的研究部门。

一说到研究者和科学家,恐怕很多人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如此典型形象:厚厚的眼镜,灰白的头发或者干脆秃顶,破旧的衣衫,一副永远在思考的表情,言语晦涩难懂,不易接近。反正就是一副―年纪很大的书呆子‖模样。读者朋友,是这样的吗?真希望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暂且不去追溯那种典型形象源于哪朝哪代,在这里,我们只想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研究者和科学家风趣幽默,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举个例子说吧,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是一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会打鼓,会画画,也喜欢到酒吧一边喝酒一边做学问。他拍摄电影,环游世界,出版过很多科学书籍,还偷偷破解装有绝密文件的保险箱密码,等等。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我们强烈推荐读者阅读他的著作中一本很传奇的书《别闹了,费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Mr. Feynman‖),此书由诺顿出版公司出版(New York: W.W. Norton Company)。大多数研究者和科学家,都拥有着跟世人一样多姿多彩的生活。

现在通过例子来说明几类典型的非研究者。销售人员是专业人员,但并不属于研究者范畴。他们在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类似于工厂工人或银行会计师,创新并不是其职业。所以,销售人员不能算是研究者。在学校里,以上课为主的教师或者讲师通常也不能称为研究者,除非他们为教学开发研制了新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比如工程师,如果在工作中作出有创新性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贡献,则可称为研究者。医生或牙医属于专业人士,除非他们进行新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否则不能纳入研究者行列。

生活像一张音乐专辑,我们都以―主打歌‖为生,同样也会收录许多其他歌曲。对于研究者,比如说大学教授,除了―研究‖这支主打歌外,其他日常工作,如教学、管理研究经费等便构成了生活的非主打歌曲。于非研究者而言,研究可能不会成为主打歌,但有时他们也会搞一些研究。

(3)研究者的生活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当然是研究。我们可以将其日常工作任务总结归纳为以下11项。 任务1:探索和构思新的想法(确保研究的创新性)。要确保想法的创新性,研究者必须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并要为此做大量文献检索工作。

任务2:将新想法辅助实验,检验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要证明想法具有可行性,就要做深入严谨的研究工作,对工作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体现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之所在)。

任务3:将任务1、2中得到的研究结果撰写成文稿(manuscripts)或者论文,提交给学术期刊、会议、图书出版商或者其他媒介去发表。通常情况下,研究文稿首先要经过同一领域中的其他研究者进行同行评审,以鉴定这项研究工作是否达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标准,从而决定是否收录。这些进行同行评审的研究者均是所属领域中的资深人士。为公平和公正起见,评审者均为匿名。评审过程往往会很残酷,很多顶级期刊和会议的论文收录率低至10%~20%。。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提交的论文都被拒收了。

任务4:评审来自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和文稿,评价其创新性和影响力,从而决定是否收录并发表其工作成果。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研究者变成了任务3中提到的评审者。

任务5:管理学术期刊的运转,组织学术会议。尤其在成为比较资深的研究者之后,这类为组织机构服务的事务会逐渐增多。虽然,从长远看来,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能够帮助研究者提高知名度,但这些工作非常耗时,并且一般是出于自愿(即没有额外报酬)。

任务6:参加学术会议,向大会报告论文,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进行讨论,交换想法。资深研究者会被会议邀请做演讲,这是跟领域内其他研究者很重要的―社交(networking)‖机会。对于参加学术会议,我们希望读者朋友不要放过每一次机会,要多跟活跃的研究者交谈,如果能碰到研究中的知己,那么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你的收获,一点都不夸张。

任务7:向政府和其他机构费,用来支持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生的培养。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基础性研究,这意味着短时间内没有金钱回报,因此通常政府和其他机构会投资科研工作,这也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经费来源。申请经费是一个充满相当激烈竞争的过程。

任务8:指导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研究,以便他们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独立的研究者。我们同时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如何成功地完成硕士和博士生的研究和学习,成功地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二是如何成为一位出色的导师。

任务9: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想一想,一些日后的研究者可能会诞生在你的课堂上,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

任务10:为所属院系部门和机构做些行政工作。在大学里,包括院系,教授往往会担

任很多委员会的职务,因此常常需要花费时间做些事务性的工作,例如写推荐信等。

任务11:如前所述,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基础性研究,研究结果通常发表于公开性媒介,比如ACM Digital Library、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等,其他研究者可自由读取这些刊物,用以服务更深一步的研究。然而,有些研究是面向商业应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寻求使用专利或者其他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此,一些研究者还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将其研究成果商业化,称为技术转让。

许多研究者的身份是大学教授。在研究型大学,职称级别依次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通常情况下,教授的主要工作围绕着上述任务列表中的任务1、2、3、7、8和9进行。在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方面(任务1和任务2),大学教授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感兴趣的课题,前提条件是可以作出创新性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经过同行评审,如果获得收录许可,他们也可以自由地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观点和成果(任务3)。对于任务列表中的任务5和任务11以及其他任务的参与和执行程度,视研究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另外,也有很多研究者任职于大公司和其他机构的研究部门。很多公司,比如微软、谷歌、IBM、通用、杜邦、华为、波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等都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这些研究者的主要职责包括:构思新想法,将想法付诸实验进行验证,将研究结果撰写成论文及进行技术转让,这些分别对应于我们提到的11项任务中的任务1、2、3和11这4项任务。有时,他们的工作也涉及评审论文、管理学术期刊、组织学术会议和指导研究生,即任务4、5和8。实际上,有很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会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做研究。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方面,他们不如大学教授自由,通常受限于与公司的服务和产品直接相关的研究工作。然而也不尽然,比如在谷歌,有一项称为创意休闲时间(innovation time off)的政策,就允许工程师花20%的工作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这些事不一定在公司日程上,以此激励更多更广泛的创新。这项政策确实激发出了Gmail、Google新闻、Orkut、AdSense 等产品的创意。

研究生可以称为―准研究者‖,这些人往往是以大学教授为导师开展研究工作,其主要工作是任务列表中的任务1到任务3。通常,他们也会同导师一起参与其他任务,包括任务8。在低年级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高年级博士研究生要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这也算是博士研究生额外的―必修课‖。经过持续积累,在完成博士学业之后,他们应该有能力利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列表中的11项任务,从而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有些学科,比如生物和物理,会为研究者提供博士后奖学金(post doctoral fellowship),让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有一个进入研究角色的缓冲过程,这是一种介于博士研究生和教授之间的工作,通常为期一年到两年。在做博士后期间,他们会从导师那里学习一些在学生阶段没有机会接触的事情,特别是研究经费的预算和各种研究团队的管理方法。

(4)研究者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和能力

读者朋友,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在孩童时期着迷于那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比如阿基米德、牛顿、欧拉、高斯和爱因斯坦)的故事,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科学家?时间虽然摸不着看不到,但它总有办法让人留意它的步伐,轻盈的时候像是一阵微风,沉重的

时候会在走过的地方烙上清晰的印记,每个脚印都赫然映照着两个字:记忆。就像多年后的今日,我们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烙下的那枚理想印记。

读者朋友,你也一定有梦想、有热情、有好奇心、有创造力吧?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难道就这简简单单四个词语便构成了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条件?不要着急,请继续耐心阅读。就像云彩,原本不是实物,移动的影子造就了它,眨眼间便流逝了,一经招惹尘埃,便化雨成露,洒在大地上变成了大自然的恩惠。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研究者?我们总结出的几项重要因素如下:

∙ 激情、专注、热情和兴趣

―我别的什么都不关心,只想着这件事‖—只有对研究抱有如此大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专心致志地推进研究的发展。

∙ 好奇心和创造性

通用电气前杰克·韦尔奇谈到自己追求成功的感想时说:―如果想要弄清楚一件事,我会坐在椅子上,一口气问上一万八千个问题。‖他在分析自己时说道:―我不具备什么特别的创造性,只不过发现这种创造性的能力较强而已。‖作为研究者,不论在研究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具备一颗好奇心,富有创造性。任何人都能预见到的工作是难有创新性而言的,研究者要把精力投放在前人未曾涉足的世界。

∙ 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说过:面对自己不曾遭遇的事物时,应该先停止用过去的价值观和知识做判断,而以怀疑的精神与其对峙。研究者必须能从传统的思考中解放出来,必须带有批判性和独立性的精神去思考(比如,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如何做到更好?)

∙ 冒险精神

不可能所有的想法都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有时有的想法行不通,有时有的想法已被他人发表。不要因为这些情况而轻言放弃,这些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迈不出尝试的那一步。在科学研究中,真正重要的是,要具备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

∙ 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研究者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他们时刻都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除此之外,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均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这样才能分析、实现、检验新想法(严谨的研究需要这些能力)。

∙ 勤奋

要想使事业成功,必须极为勤奋。正如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PhilKnight)所说的,―即使是想开餐馆,如果没有每天在厨房工作23个小时的思想准备,那么还是放弃为好‖。作为研究者必须集中精力,深入思考,能看透新问题的本质。他们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他们可能会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方能作出一些突破性的研究。

∙ 表达和沟通能力

研究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述能力才能把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稿和论文。他们必须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能抓住读者的心:了解他们的听众(读者〉,能够让别人相信他们的故事(接收他们的论文)。他们还必须能够在学术会议上有条理地讲述论文中的想法,以令人信服。大学教授通常需要教授课程,因此他们必须是出色的教师,并热爱教学。

以上所述是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条件,我们没有一一枚举。回到开始的第二个问题:自己究竟是不是做研究的这块料?结合以上条件,对比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自身优势,也许你会觉得要求太高。不过不用担心,大部分要求的能力和技能都能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而且无论从何时开始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再者说,在我们提到的这些能力中,你可以扬长避短。举例来说,如果你不太擅长数学,那么可以选择偏应

用型的研究课题。

(5)以研究为生涯的利与弊

先从研究生涯的―利‖开始谈起吧。

∙ 较高的事业满意度

就工作内容而言,研究者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这一点,相较其他职业显得自由多了。大学教授的工作时间很灵活,和学生一样享有假期。通常利用假期,他们可以专注于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一些研究访问等。当研究者的工作有了新突破、并被同行认可、能够有益于他人时,会获得很高的满足感。

∙ 受保护的研究环境

研究者,尤其是大学教授,其职业比较稳定,而且受到保护。一般其教职与收入不会受到经济动荡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为了倡导学术自由,让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创造出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多数大学设有终身聘用制,即使研究者持有与众不同的学术观点,或在某一年没能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学校也不能轻易对其―炒鱿鱼‖。本来嘛,发表少量高影响力的论文要比发表很多没有影响力的论文好很多。

∙ 相对来说不错而稳定的收入

研究者一般拥有博士学位,起薪会比硕士或者本科学历的人高很多。除此之外,研究者的工资相对稳定,不论在某一年内他们对于前述任务列表中第一项到第十项任务完成的多或者少,都不存在―奖金‖或者―罚款‖的问题。这应该算是研究者的―利‖吧?至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这一点与销售人员不同,销售人员卖掉的产品越多赚到的钱就越多,而研究者的收入基本是稳定不变的。对于大学教授而言,如果他们同时担任其他咨询类或者商业性的工作,也可以有额外收入。

∙ 受到社会的尊重

1999年《人物志》评选出了近千年(从1000年到2000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10位中有5位科学家,分别是伽利略(第10名),哥白尼(第9名),爱因斯坦(第8名),达尔文(第4名)和牛顿(第2名)。这些人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他们也是年轻研究者的―终极偶像‖。除此之外,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图灵奖得主(计算机学科的最高奖项),再到约翰·弗里茨奖章获得者(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全都是颁发给研究者的,以奖励他们为科研事业作出的贡献。

上述之―利‖是否对你很有吸引力呢?下面再谈谈―弊‖。

∙ 研究者通常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每周超过40小时,因为不这样,就很难保

证持久的竞争力。面对上述11项任务,研究者所承受的工作量相当之大。但是,大部分研究者都是高效人士,都是管理时间的高手。再说研究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作‖。研究者往往对研究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很享受做研究的过程。当研究取得突破时,会倍感欣慰。

∙ 漫长的―热身时间‖。要成为研究者,一般需要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

学位。有时,在获得更稳定的研究职位之前,还要花费几年时间从事博士后的工作。但是,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已然算是半个研究者,或者―准研究者‖了,这期间会有相应的收入。所以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精神是研究者最根本的支柱。

∙ 相对较窄的职业选择范围。有时候受制于经费的状况,大学里提供的博士后和

教授的职位,以及公司中提供给研究者的职位数量有限。另外,近几十年来,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教授和研究者的职位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除此之外,如果博士研究生去应聘硕士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的工作,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不过,经济状况常常存在循环周期,有些年,教授的职位会稍微少一些,而有些年教授的职位则相对较多,公司的研究机构也是一样。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有很多其他职业选择,比如选择创业。在你选择研究课题时,就要考虑未来的工作打算,比如是当大学教授呢?还是做公司的研究者?

(6)硕士生与博士生的研究

多数研究者的研究事业始于攻读博士期间。想要成功申请博士学位,需要有相同或者相关领域的硕士或者学士学位。如果你在同一个导师指导下修读硕士和博士,那么你的整体学习时间可能会比其他由不同的导师分别指导各阶段学习的同学短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大学不要求所有的硕士学生都撰写硕士论文,有些硕士研究生只需达到学分要求便可拿到硕士学位。但是,如果你想尝尝做研究的滋味,或者想继续攻读博士,那么就请把―论文选项‖设为必选吧。

我们也试图在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找到分界线,以区分二者的不同。但后来发现这条线真的很难找。不过有一点可以非常肯定,篇幅的长短绝对不是区分的依据!有人说最短的博士论文只有14页,最长的有1000多页!不论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都要求创新性和影响力,但博士论文的要求会高很多。有时论文审阅人相互之间也会对评审的论文究竟应该属于哪个类别进行讨论和辩论。

一种比较直接的区分方法是:博士论文的工作可以看做多篇学术论文的集合体,当然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应该是一致的。这些论文可以发表或者已经发表于顶级期刊或者会议,而硕士论文的工作仅仅可看做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能够发表或者已经发表于具有中等影响力的期刊或者会议。

对于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还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 硕士论文可以借用现有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或应用到新领域;博士论文通常要提

出创新性的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

∙ 硕士论文可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做些改进或推导;博士论文要在领域内提出

崭新的研究问题,作出更大、更深远的贡献。

∙ 硕士论文可以对许多现有工作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理论或者实验比较;博士论

文必须有新方法,并且要在理论上或者实验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并超过现有的、包括其他权威的研究成果。

∙ 硕士论文可以报告负面结果,即使这些结果产生于合理的方法。不过这类硕士

论文必须对负面结果进行仔细分析(为何结果不成立,为何与预期相反);博士论文不能只有负面结果,一般来说,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新性的正面结果。

∙ 拿到硕士学位的学生一般还尚未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一般不是

全职研究;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应该能够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可以直接应聘大学教授职位。

再一次强调,我们无法像中国象棋一样,在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之间清清楚楚地划出一道―楚河汉界‖,让其色分黑红。二者的区分在不同的领域、学科、大学和国家均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对这两种论文区别的不同看法。

(7)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不同的院系和大学对于分配研究生的方法有所不同。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对于博士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乐队指挥和团员的关系。乐队指挥了解团员的技能,能够引导团员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团员理解指挥所描述的乐曲,可以配合指挥演奏出动人的音乐。他们共同的目的是想要在接下来的3年到5年时间里―演奏出最佳效果(在研究中取得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成果)‖。虽然选择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影响不及博士生那么大,但是也不能忽略―合拍‖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至少也要一起合作2年到3年。如果与导师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则难免出现分歧、矛盾、关系紧张或冲突等情况。要是不想让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希望你能够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去琢磨研究下述内容。通常选择导师时,有以下几点需考虑的因素:

∙ 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

研趣选择导师的第一要素是考究你和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是否一致。在互联网时代,教授的个人资料、研究领域和论文发表情况均会清楚地展示在个人主页上,建议花些时间仔细阅读你感兴趣的老师的研究工作,读读他们之前写过的文章。你也可以直接给这些老师发邮件,提一些关于他们的研究工作的问题,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做你的指导老师。你应该在申请材料里注明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指导老师。如果老师同意做你的指导老师,而你又满足他们学校的基本入学要求的话,那么你申请博士成功的概率以及被分配给这个导师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一些院系把选择导师安排在学生入学一年后进行,这无疑给了你充分的考虑和权衡时间,在这期间你可以选择不同教授的课程,与其交谈,以便更加了解这些老师及其研究工作,这对你选择导师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指导理念和风格

这几乎是和研究兴趣同等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些教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你是那种在压力中爆发的人,这种教授当然是你的不二选择。相反,有些教授会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如果你不希望有过多的束缚,愿意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那么选择这类教授就更合适。有些教授会给予学生很多指导,比如研究问题的选择,如何写论文;而有些教授更愿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自己斟酌很多事情,包括论文的课题等。老师的指导理念和风格究竟与你的性格和工作习惯是否合拍?你必须在确定导师之前就这个问题给自己一个明确答案。

∙ 经费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因素。虽然博士生的补助达不到餐餐―山珍海味‖的程度,但起码足以使你生活得健健康康,使你不必―白天愁论文,晚上愁生存‖。有些教授的研究经费可能超出常规需要的年限。如果你的论文被收录,一些教授还可以资助你参加会议,而另一些教授可能因为经费有限就不一定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了。

∙ 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际网络

我们在网络中诞生,在网络中生存。所谓学术社会网络(academic social network),是由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有机体集合。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甚至开始你的研究事业时,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网络‖带给你的帮助。加入导师的研究小组时你便进入了一个社会网络,这一网络中的节点

包括导师以前的学生、顾问,现在的同僚、朋友、学生。这些人会对你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这意味着,不论在攻读博士阶段还是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你都可以跟他们讨论你的新想法、新计划以及工作的机会。你还可以利用他们的网络来拓宽你的交流和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

老师在学术上的表现

对感兴趣的老师做些―背景调查‖,了解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所处的学术地位,这一点极其重要。现在,这种―调查工作‖做起来很容易。第一种方法是查看论文发表以及被引用的情况,这些信息通过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第二种方法是就你关心的问题直接询问这些老师以前或者现在的学生;第三种方法是阅读这些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

(8)拿到博士学位需要多久?

经常有同学问起:―需要多长时间我才能博士毕业呢?‖从我们的角度讲,这些同学问错问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出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件事:博士学位意味着什么?要知道,我们所处的学术空间没有既定的道路,没有边界,每位研究者都在尽量向远处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让人头疼的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看清―新的学术空间‖在哪里。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你要能看到新领域的萌芽并捕捉到研究发展的良机,具备洞察难以发现之物的能力,也就是―字知先觉能力‖必不可少。能够发现新问题,并且能够使用新的方法去解决。获得博士学位还意味着,你能够凭借专门知识和技能在所属研究领域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简单地说,就是能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专家‖是一个听起来漂亮悦耳的词汇,现在大家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了。我们在此该怎么定义―专家‖呢?这里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当你去参加会议或者研讨会时,看看是否有人在寻找你,想找你讨论问题。这是因为参加会议时,人们总是想找一流的专家讨论交流。如果你碰到了这种情况,那么恭喜你已经具备博士毕业的资格了,因为你己经称得上是所在研究领域的专家了。还有一种衡量方法,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开始被同行所引用,恭喜你,这也是一个好兆头,准备毕业吧,准备被人称做博士吧!

卖了这么长的关子,读者朋友,对于前述问题(多久才能博士毕业?)你是不是已经有了答案?没错,对这个问题的有效回答正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与大学本科学习不同,博士研究生没有固定学时,短到3年,长至10年,完全取决于你如何高效地完成前述任务列表中的前三项任务,如何选择博士研究课题,以及与导师的合作情况。对于所有这些问题,本书均有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博士学位。实际上,大多数博士研究生一般都能用3年到5年时间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9)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

我们可以使用三个虚构的研究生例子进行具体讲解,用他们代表研究生的三种典型类型。

研究生A,善于学术研究,计划毕业后到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大学做教授。他在一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用4年时间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为了加深研究,他做了两年的博士后工作。目前,他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

研究生B,善于实验性研究,计划毕业后到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他发表了多篇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更重要的是,他参加了一个基于大规模真实数据的国际知名竞赛,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毕业后,他到了硅谷的一家大型网络公司任职研究员。

研究生C,擅长工程和工业应用,以及将创业商业化。其研究偏向应用,他的目标是日后构建一些新的、有用化自己的创意。他开发了一套新系统,对于当前的商业模式来说,这套系统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因此,他为此成功申请了专利。他的这项技术还登了报。当然,他也发表了多篇应用型的研究文章。毕业之后他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并取得成功。

真心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改编自《Crafting Your Research Future》一书部分章节,


相关内容

  • 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
  • 作者:袁辛奋陈维明 理论探讨 1998年04期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致力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但这种研究在许多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术界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是:没有很好地把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相区别,在论述过程中经常将两者 ...

  •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_杨玉琴
  • 2010年第12期 化 学 教 育#11# * 课程与教材研讨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 杨玉琴 王祖浩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062) 摘要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 科学教材是影响学生和教师对科学本质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现行3套高中化学必修教 ...

  • 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
  • 第89卷第#期!8::9年'第9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01,.2342*+56072.34+/ 89!8::9'?+>#19&1; 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 !王爱芬 摘要: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本质观来源于黑格尔的"本质在关系中 ...

  • 高等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 高等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从事物的本质入手,分析了教育本质,并在论述当前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博:高 要讨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弄清一般教育的本质:而讨论一般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在"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 ...

  • 文艺学:反本质主义之后
  • 文艺学:反本质主义之后 : 文章作者:方克强 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南帆主编<文艺理论(新读本)>.王一川著<文学理论>.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分别于2002.2003.2004年相继出版,构成了新世纪文艺学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都对当下后现代语境 ...

  • 旅游的起源.本质与终极意义的探究--从旅游哲学的角度
  • 旅游的起源.本质与终极意义的探究 --从旅游哲学的角度 摘要:旅游概念是旅游学进行一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概念基础上,剖析了现有旅游概念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哲学提供的逻辑思考方式,探讨了旅游和旅行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的定义.本文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旅游 ...

  • 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作者:孙绵涛康翠萍 中小学管理 1998年01期 当前对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有四种典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提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提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提示教育管理规 ...

  • "美是什么"的命题究竟是真还是伪?
  • 作者:李志宏王博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年04期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14)01-0121-05 自古希腊以来,"美是什么"命题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和根本问题.但是,古今中外所有对这一命题的回答都不能成立.这种情况促使人们对回答这 ...

  • 想象竞合犯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拟开题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想象竞合犯有关问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想象竞合犯系一个极具实践价值且在传统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比较复杂的罪数形态理 论问题,又因其自身的独特结构所引起的争议很大.虽然目前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没有想象竞 合犯的明文规定, 但这一理 ...

  • 死刑的起源和本质新探
  • 和谐发展论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死刑的起源和本质新探 文/李振华 [摘要] 死刑是个历史范畴,因此探讨清楚死刑是应存还是应废十分重要.要搞清死刑向何处去,就必须 明确死刑从何处来,其本质是什么?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对死刑的起源和本质作一新的探索,为人们研究死刑的存废问题提供新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