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2

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

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民主义的含义。

生:(阅读教材,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生:(思考)

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师:(设问)“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创立民国”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师:“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第77页文字材料,并思考)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三民主义的评价

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引导学生评价三民主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2.论战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楷体宇,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

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为、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革命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生:(让一名学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

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

3.论战的作用

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

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师: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秋瑾》、《徐锡麟》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项目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等)

生:(阅读、按要求列表)

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简介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

1.萍浏醴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

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照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

生:(简介起义情况)

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黄花岗起义

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

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

师: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

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

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小结

师:请大家依据板书归纳本节内容。

生:(思考、归纳、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小结)(略)

课后记:

审定意见:可以采用。

审稿人:邓兴国

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

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民主义的含义。

生:(阅读教材,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生:(思考)

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师:(设问)“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创立民国”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师:“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第77页文字材料,并思考)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三民主义的评价

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引导学生评价三民主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2.论战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楷体宇,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

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为、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革命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生:(让一名学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

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

3.论战的作用

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

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师: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秋瑾》、《徐锡麟》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项目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等)

生:(阅读、按要求列表)

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简介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

1.萍浏醴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

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照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

生:(简介起义情况)

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黄花岗起义

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

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

师: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

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

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小结

师:请大家依据板书归纳本节内容。

生:(思考、归纳、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小结)(略)

课后记:

审定意见:可以采用。

审稿人:邓兴国


相关内容

  • 中国民盟会的性质和成立的历史意义[1]
  • 中国民盟会的性质和成立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同盟会:性质:意义 中国同盟会(The China Ftederal Association),简称同盟会,是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进步知识分子 ...

  • 近现代史纲要--论辛亥革命成败之理性分析
  • 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理性分析 刘子君 一.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 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 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 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 ...

  • 论述题材料-辛亥革命
  • 论述题材料:辛亥革命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创立者:孙中山 黄兴)P44 P40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P40 清政府实行"新 ...

  •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 ...

  • 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 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11年第11期 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孙文沛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中,中国和法国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西端,但两个国家历史上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本国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类走向民主与文 ...

  • 第八课 辛亥革命
  • 第八课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2 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早期革命活动: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第二目:武昌起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意义. 学情分析 初二 ...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 ...

  • 牺盟会的历史贡献回顾
  •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这一特殊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积极争取了中间势力,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统战工作,有力推动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的形成和华北乃至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则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成熟和完善增 ...

  •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选题 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D ).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