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论文作业

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中西方文化选择、民族心理结构、认识论等文化哲学视角审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差异。主要结论:西方体育基于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中国传统体育基于形神互相依赖的哲学观;西方体育注重外在的超越;中国传统体育则注重内在的超越。在现代化语境下,要全面认识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重构中国新的体育文化模式,从而实现中西体育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关键词:体育原理 体育文化

一、中西文化的殊途与中西方体育梁漱溟认为,西方化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物质世界)的关系上,“就是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而中国文化则表现在以意欲的调和持中为根本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求得自我满足。文化的“殊途”造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人生哲学与文化性情,反映到中西体育文化上,西方体育的运动精神有着近似“悲壮”的美学色彩—人们宣泄意志与激情,用有限的躯体去追逐那看似并无实用的终点线,这与顺应自然、强调“实用理性”的传统东方思维相比,便有了一种近似“悲剧”的美学精神。

二、中西文化迥然的民族心理结构与中西方体育西方体育强调勇敢、顽强、拼搏向上,体现着与自身能力、对手和自然的抗争,展现了人类开拓、进取的搏击精神,它象征着西方文化的“士兵哲学”。而奥林匹克运动讲求“更快,更高,更强”,更是体现了最根本的西方精神。无论是西方科学还是西方体育,都根源于西方文化土壤,是将“理想主义”转变为现实的力量,表现了不断向外超越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则“重伦理、重道德”,“主张竞技中的胜负无足轻重,提倡‘君子之争’,竞争意识日趋淡化,古代球类等竞技型项目发展至宋以后逐渐减弱乃至消失,而逐渐转化成一种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体育活动”。以“伦理本位”为特征的中国文化,造就了独特的艺术哲学化的中国传统体育。西方文明的发展,是在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灵与肉的分裂和冲突中,不断追逐平衡以求得发展的。而在古代中国社会,儒家与道家的互补表现在人与自然、社会、自身朴素协调的结果。因此,西方民族心理结构是以“对立”并向外超越的形式显示的;中国民族心理结构是以“合和”而向内超越的模式呈现的。

三、中西体育文化的“身心观”问题

(1)西方体育与人的感性意识西方文化的基本命脉来自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1],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古希腊文化的“世俗精神”与“个体精神”是西方社会顺利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因素之一,也是现代体育的文化渊源。人与自然分离的文明历程,即人的自觉意识、自我意识逐步确立的过程。西方体育被称为是“物理体育”,这其实源自于古希腊人对自身与世界的认识史,西方文化“认识自己的历史是由外向内的。即人由认识外界而认识自己,由认识自己的肌肤而认识自己的心”[2],古希腊庞大而绝无仅有的体育现象,可以看作是人类从蒙昧时期走向文明时代的一段绝无仅有的,通过身体运动来“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古希腊的教育主要是体育,而奥林匹亚神域举行祭礼竞技可以追溯到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之初甚至更早。但直到公元前776年,古希腊才开始把举行奥林匹克竞技的时间作为纪年单位[3]。在古希腊历史上,古代奥运会产生于“希腊文明的形成时期”,而哲

学的诞生却是在雅典开始出现民主政治的“希腊文明的古典时代”。这恰恰说明了古希腊人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历史,是从肉体到灵魂,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而,古希腊既有鼎盛的体育运动又诞生了璀璨的理性哲学。人的感性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后,理性意识(哲学)才如约而到。

(2)灵肉合一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不同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性与理性从未彻底分裂过。中国哲学坚持有机联系的人与自然整一的宇宙观,以“主客体合一”为认知的基本条件,注重调节和制约知行、内外、灵肉关系的和谐,是促生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比如庄子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矛盾时,走上的是一条消极避世的路径,不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追求一种精神境界来取消问题。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养生之道,健体之法,朝拳暮剑,吐纳导引达到延年益寿,以养形(身体)而悟道。这种思想发展下去,最极端的一脉就成为以“修炼”来求长生不死的思想—道教。但是,这也孕育而出独特的武术等传统体育,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感性理性并有,精神身体同行,艺术气质浑然天成,哲学韵味深暗其中,与古代的诗词书画一样,以“境界为最上”。中国传统体育是在人们无有界限、互为依赖的形神之分中,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产物,以“阴阳”观念来把握世界。

(3)灵肉对立的西方体育文化古希腊人迷狂于身体(肌肉)的力与美,他们有着自由的天性,率真的性格,注重鲜明的形式,追求个人利益,重视体魄的健美,充满游戏精神,热爱竞争。他们通过娱神来赞美自身,神只是人类完美性的尺度,因而创建了在阳光下展示人类生命力量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人作为鲜活的生命,如同阳光般得到了肯定与荣耀。古希腊人首先通过身体来认识世界,促使了解剖学等自然学科的发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虽然重视“体育”,但却建构在严格的身心二元论基础上,认为“体育”仅仅是塑造身体的手段,与心灵无关,而相比心灵,肉体是卑下的。哲学家把人性中的恶归结于“身体”,这为中世纪的禁欲时代埋下了伏笔,揭开了严重的“身心”对立的历史。长达千年之久的欧洲中世纪,以拷打肉体来追求灵魂,体育活动被通通禁绝。

四、结语

(1)西方体育从灵肉分离、感性与理性分裂、主体与客体对立的二元论出发;中国传统体育却源于未经分疏、互为依赖的形神二元论,追求天人合一的直观思维,认为身与心不可分割。但二者都反映了人类追求生命价值与心灵自由的人本精神,只是认识论与价值取向的不同促生了中西体育文化的“殊途”。

(2)中西体育文化属于两个迥异的体育文化体系:西方体育是一种外在的超越形式;中国传统体育可称为是内在超越的模范,两者相加才是全球化时代体育与人的真正内涵。

(3)古代人局限于地域与信息的隔绝,产生了适应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致的体育文化体系。但是进入现代化社会后,中西体育文化由碰撞与冲突走向对话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并强调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性,进而保护并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使之适应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发展的需要,完成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重构中国新的体育文化模式。明确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身份,进而以“它者”形象进入与世界体育文化对话的话语空间。改变西方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体多元,这对于人类文明无疑具有滋养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585-587.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

[3]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3:132-133.

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中西方文化选择、民族心理结构、认识论等文化哲学视角审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差异。主要结论:西方体育基于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中国传统体育基于形神互相依赖的哲学观;西方体育注重外在的超越;中国传统体育则注重内在的超越。在现代化语境下,要全面认识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重构中国新的体育文化模式,从而实现中西体育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关键词:体育原理 体育文化

一、中西文化的殊途与中西方体育梁漱溟认为,西方化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物质世界)的关系上,“就是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而中国文化则表现在以意欲的调和持中为根本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求得自我满足。文化的“殊途”造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人生哲学与文化性情,反映到中西体育文化上,西方体育的运动精神有着近似“悲壮”的美学色彩—人们宣泄意志与激情,用有限的躯体去追逐那看似并无实用的终点线,这与顺应自然、强调“实用理性”的传统东方思维相比,便有了一种近似“悲剧”的美学精神。

二、中西文化迥然的民族心理结构与中西方体育西方体育强调勇敢、顽强、拼搏向上,体现着与自身能力、对手和自然的抗争,展现了人类开拓、进取的搏击精神,它象征着西方文化的“士兵哲学”。而奥林匹克运动讲求“更快,更高,更强”,更是体现了最根本的西方精神。无论是西方科学还是西方体育,都根源于西方文化土壤,是将“理想主义”转变为现实的力量,表现了不断向外超越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则“重伦理、重道德”,“主张竞技中的胜负无足轻重,提倡‘君子之争’,竞争意识日趋淡化,古代球类等竞技型项目发展至宋以后逐渐减弱乃至消失,而逐渐转化成一种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的体育活动”。以“伦理本位”为特征的中国文化,造就了独特的艺术哲学化的中国传统体育。西方文明的发展,是在精神与物质、理性与感性、灵与肉的分裂和冲突中,不断追逐平衡以求得发展的。而在古代中国社会,儒家与道家的互补表现在人与自然、社会、自身朴素协调的结果。因此,西方民族心理结构是以“对立”并向外超越的形式显示的;中国民族心理结构是以“合和”而向内超越的模式呈现的。

三、中西体育文化的“身心观”问题

(1)西方体育与人的感性意识西方文化的基本命脉来自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1],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古希腊文化的“世俗精神”与“个体精神”是西方社会顺利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因素之一,也是现代体育的文化渊源。人与自然分离的文明历程,即人的自觉意识、自我意识逐步确立的过程。西方体育被称为是“物理体育”,这其实源自于古希腊人对自身与世界的认识史,西方文化“认识自己的历史是由外向内的。即人由认识外界而认识自己,由认识自己的肌肤而认识自己的心”[2],古希腊庞大而绝无仅有的体育现象,可以看作是人类从蒙昧时期走向文明时代的一段绝无仅有的,通过身体运动来“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古希腊的教育主要是体育,而奥林匹亚神域举行祭礼竞技可以追溯到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之初甚至更早。但直到公元前776年,古希腊才开始把举行奥林匹克竞技的时间作为纪年单位[3]。在古希腊历史上,古代奥运会产生于“希腊文明的形成时期”,而哲

学的诞生却是在雅典开始出现民主政治的“希腊文明的古典时代”。这恰恰说明了古希腊人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历史,是从肉体到灵魂,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而,古希腊既有鼎盛的体育运动又诞生了璀璨的理性哲学。人的感性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后,理性意识(哲学)才如约而到。

(2)灵肉合一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不同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性与理性从未彻底分裂过。中国哲学坚持有机联系的人与自然整一的宇宙观,以“主客体合一”为认知的基本条件,注重调节和制约知行、内外、灵肉关系的和谐,是促生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比如庄子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矛盾时,走上的是一条消极避世的路径,不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追求一种精神境界来取消问题。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养生之道,健体之法,朝拳暮剑,吐纳导引达到延年益寿,以养形(身体)而悟道。这种思想发展下去,最极端的一脉就成为以“修炼”来求长生不死的思想—道教。但是,这也孕育而出独特的武术等传统体育,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感性理性并有,精神身体同行,艺术气质浑然天成,哲学韵味深暗其中,与古代的诗词书画一样,以“境界为最上”。中国传统体育是在人们无有界限、互为依赖的形神之分中,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产物,以“阴阳”观念来把握世界。

(3)灵肉对立的西方体育文化古希腊人迷狂于身体(肌肉)的力与美,他们有着自由的天性,率真的性格,注重鲜明的形式,追求个人利益,重视体魄的健美,充满游戏精神,热爱竞争。他们通过娱神来赞美自身,神只是人类完美性的尺度,因而创建了在阳光下展示人类生命力量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人作为鲜活的生命,如同阳光般得到了肯定与荣耀。古希腊人首先通过身体来认识世界,促使了解剖学等自然学科的发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虽然重视“体育”,但却建构在严格的身心二元论基础上,认为“体育”仅仅是塑造身体的手段,与心灵无关,而相比心灵,肉体是卑下的。哲学家把人性中的恶归结于“身体”,这为中世纪的禁欲时代埋下了伏笔,揭开了严重的“身心”对立的历史。长达千年之久的欧洲中世纪,以拷打肉体来追求灵魂,体育活动被通通禁绝。

四、结语

(1)西方体育从灵肉分离、感性与理性分裂、主体与客体对立的二元论出发;中国传统体育却源于未经分疏、互为依赖的形神二元论,追求天人合一的直观思维,认为身与心不可分割。但二者都反映了人类追求生命价值与心灵自由的人本精神,只是认识论与价值取向的不同促生了中西体育文化的“殊途”。

(2)中西体育文化属于两个迥异的体育文化体系:西方体育是一种外在的超越形式;中国传统体育可称为是内在超越的模范,两者相加才是全球化时代体育与人的真正内涵。

(3)古代人局限于地域与信息的隔绝,产生了适应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致的体育文化体系。但是进入现代化社会后,中西体育文化由碰撞与冲突走向对话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并强调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性,进而保护并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使之适应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发展的需要,完成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重构中国新的体育文化模式。明确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身份,进而以“它者”形象进入与世界体育文化对话的话语空间。改变西方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体多元,这对于人类文明无疑具有滋养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585-587.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

[3]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3:132-133.


相关内容

  • 2011年中小学校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增强"全体员工为学生成长服务"."行政人员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和谐"."规范"."创新".& ...

  • 品牌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 品牌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品牌学校建设项目研讨会实施方案 为保障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校长专业成长与品牌学校建设"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切实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的作用,提高校长培养与培养成效,加快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科研项目合作协议要求,结合我校实践制定学校建设项 ...

  • 杭电选课推荐
  • ~~~~~~~~~~~~~~~~~~~~~~~~~~~~~~~~~~~~~~~~~~~~~~~~~~~~~~~~~~~~ #代表上课能学习一些东西的 #代表给分不错的 #注意分数的同学需要注意的课 ~~~~~~~~~~~~~~~~~~~~~~~~~~~~~~~~~~~~~~~~~~~~~~~~~~~ ...

  •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
  •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旧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教育教学条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为切实加强基础 ...

  •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教务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为手段,以质量为目标,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细化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并超过教育局给我校下达的教学目标。   ...

  • 红山学区2014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说1
  • 红山学区2014年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情况说明 一.基本情况 学区现有中心小学一所,红山堡教学点一个,中心幼儿园一个.现有在校学生502人,其中学前幼儿108人.小学生394人.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校舍建筑面积2908平方米.有各类图书5721册:课桌凳配齐率达到100%.音乐.体育器 ...

  • 体育科组学期工作计划
  • 体育科组学期工作计划一:2011-2012第二学期体育科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参加体育锻炼.娱乐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体育的兴趣爱好,逐渐形成自觉参加锻炼的良好习惯 ...

  • 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_李先长
  • DOI:10.15930/j.cnki.wtxb.2009.06.005第43卷第6期2009年6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Wuha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 Vol.43No.6June,2009 百年来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述评与展望 李先长,涂传飞,严 ...

  • 星级教研组复评汇报
  • 我们湖州十一中体育教研组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教研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87.5%,但年轻并不仅仅代表着经验的缺乏,相反因为年轻我们更加有追求.更加有干劲.更加有朝气.更加虚心学习.近两学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与大力支持下,在组内名师与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组9位体育老师在团结协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