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12

取而代之

项羽是秦朝末年一支主要起义军的领袖。他出身于楚国的旧贵族,少年时候,既不愿意好好读书,也不愿意练习剑术。他的叔父项梁对此很不满,经常责备他。项羽却说:“读书认字多了有什么用呢?只需要记住姓名就可以了,学习剑术也只能抵挡很少的几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战胜万人的本领。”项梁见他很有抱负,就教他学习兵法。后来,项梁杀了人,被官府追捕,便带着项羽一起逃到吴中这个地方。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全国,途中路过吴中时,项梁、项羽一起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那个皇帝的位子夺过来代替他做皇帝!项梁听到后又惊喜又害怕,于是就责备项羽道:“不要胡说八道,这可是要灭门的!”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十分赏识项羽,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了不起的作为。后来,项羽带兵参加反秦起义,成为抗秦的主要力量,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但是,后来他在与以刘邦为首的起义军进行的战争中,由于战略战术的错误,最后吃了败仗,逃到乌江边上,自杀身亡。后来,人们就用“取而代之”这一成语,来表示一方取代另一方的意思。

如出一辙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敌造成的。宋朝学者洪迈写过一篇读书随笔《名将晚谬(miù)》,举例分析了这一现象。

首先是关羽。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当年他与袁绍作战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锐气。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当年他

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围。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后来王思政迁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成语“如出一辙”表示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辙,车轮碾轧的痕迹。

如鸟兽散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一大片沼泽中。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了对汉军的进攻。李陵率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了汉军的后路。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重。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看样子明天就会被匈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望。”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成语“如鸟兽散”是说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现多用来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 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边塞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的马突然丢了一匹。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可是过了没几天,丢失的那匹马不仅自动回了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却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

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扬扬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都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了暂时的损失,后来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相信,便说:“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队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

于是,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向右转吗?”宫女们回答:“知道。”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命令。宫女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命令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道:“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命令。宫女们仍然只是笑而不执行命令。孙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严肃起来,所有动作都能按照号令认真去做了。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申,申明。

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了使双方都能信守诺言,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本国的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

有一次,魏王和赵王联盟,按规定,魏王必须把儿子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于是,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儿子同去。庞葱知道魏王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人,便担心自己走后,原来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蜚语。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报告大王,说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说:“我不相信。”庞葱接着问:“如果有第二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如果有两个人这么说,我就半信半疑了。”庞葱又问:“那么,如果有第三个人来向您报告,说街上有一只老虎,您信还是不信呢?”魏王答道:“大家都这么说,我当然相信了。”

这时,庞葱说:“大街上没有跑来老虎,可是因为有三个人说有,您就真的相信有老虎。我走后,议论我的人一定不少,还希望大王您能明察。”魏王说:“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去吧。”庞葱告别了魏王陪太子到赵国以后,果然有一些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魏王本来不相信,可是说的人越来越多,魏王就开始怀疑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三人成虎”的成语,比喻谣言一再被重复,就有可能掩盖事情的真相,使人信以为真。

身无长物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

给我一领呢?”王忱笑笑,便答应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

王忱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文是:“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来,人们引申出“身无长(zhàng)物”这个成语,表示没有多余的东西。现在常用来比喻生活穷困,一无所有;有时也比喻为官清廉。长物,多余的东西。

生吞活剥

唐高宗时期,有一个地方的县尉张怀庆,附庸风雅,喜欢诗文创作,但他文笔不是很好,为了出名,就经常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地抄袭过来,冒充自己的作品。

当时,有个诗人名叫李义府,他写了这样一首五言诗:“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看见以后,就马上把它拿来,在每句前面加上两个字,改成了一首根本不通的七言诗:“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鉴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人们读了张怀庆的这首诗,无不哗然大笑。

那时,朝中有两个官居高位的大诗人,一个是张昌龄,一个是郭正一。他们两人的作品常常遭到张怀庆的剽窃篡改。因为张怀庆有不懂装懂、剽窃抄袭、随便改动别人作品来冒充自己创作的恶劣习惯,并且常常剽窃张昌龄和郭正一的作品,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给他编了两句顺口溜:“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成语“生吞活剥”就是由“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简化演变来的。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别人的言论和文章,也指原样照搬别人的工作经验。

取而代之

项羽是秦朝末年一支主要起义军的领袖。他出身于楚国的旧贵族,少年时候,既不愿意好好读书,也不愿意练习剑术。他的叔父项梁对此很不满,经常责备他。项羽却说:“读书认字多了有什么用呢?只需要记住姓名就可以了,学习剑术也只能抵挡很少的几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战胜万人的本领。”项梁见他很有抱负,就教他学习兵法。后来,项梁杀了人,被官府追捕,便带着项羽一起逃到吴中这个地方。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全国,途中路过吴中时,项梁、项羽一起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那个皇帝的位子夺过来代替他做皇帝!项梁听到后又惊喜又害怕,于是就责备项羽道:“不要胡说八道,这可是要灭门的!”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十分赏识项羽,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了不起的作为。后来,项羽带兵参加反秦起义,成为抗秦的主要力量,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但是,后来他在与以刘邦为首的起义军进行的战争中,由于战略战术的错误,最后吃了败仗,逃到乌江边上,自杀身亡。后来,人们就用“取而代之”这一成语,来表示一方取代另一方的意思。

如出一辙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敌造成的。宋朝学者洪迈写过一篇读书随笔《名将晚谬(miù)》,举例分析了这一现象。

首先是关羽。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当年他与袁绍作战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锐气。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当年他

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围。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后来王思政迁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成语“如出一辙”表示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辙,车轮碾轧的痕迹。

如鸟兽散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一大片沼泽中。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了对汉军的进攻。李陵率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了汉军的后路。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重。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看样子明天就会被匈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望。”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成语“如鸟兽散”是说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现多用来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 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边塞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的马突然丢了一匹。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可是过了没几天,丢失的那匹马不仅自动回了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却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

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扬扬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都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了暂时的损失,后来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相信,便说:“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队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可以。”吴王又问:“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

于是,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向右转吗?”宫女们回答:“知道。”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命令。宫女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命令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道:“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命令。宫女们仍然只是笑而不执行命令。孙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严肃起来,所有动作都能按照号令认真去做了。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申,申明。

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了使双方都能信守诺言,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本国的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

有一次,魏王和赵王联盟,按规定,魏王必须把儿子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于是,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儿子同去。庞葱知道魏王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人,便担心自己走后,原来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蜚语。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报告大王,说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说:“我不相信。”庞葱接着问:“如果有第二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如果有两个人这么说,我就半信半疑了。”庞葱又问:“那么,如果有第三个人来向您报告,说街上有一只老虎,您信还是不信呢?”魏王答道:“大家都这么说,我当然相信了。”

这时,庞葱说:“大街上没有跑来老虎,可是因为有三个人说有,您就真的相信有老虎。我走后,议论我的人一定不少,还希望大王您能明察。”魏王说:“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去吧。”庞葱告别了魏王陪太子到赵国以后,果然有一些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魏王本来不相信,可是说的人越来越多,魏王就开始怀疑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三人成虎”的成语,比喻谣言一再被重复,就有可能掩盖事情的真相,使人信以为真。

身无长物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

给我一领呢?”王忱笑笑,便答应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

王忱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文是:“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来,人们引申出“身无长(zhàng)物”这个成语,表示没有多余的东西。现在常用来比喻生活穷困,一无所有;有时也比喻为官清廉。长物,多余的东西。

生吞活剥

唐高宗时期,有一个地方的县尉张怀庆,附庸风雅,喜欢诗文创作,但他文笔不是很好,为了出名,就经常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地抄袭过来,冒充自己的作品。

当时,有个诗人名叫李义府,他写了这样一首五言诗:“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看见以后,就马上把它拿来,在每句前面加上两个字,改成了一首根本不通的七言诗:“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鉴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人们读了张怀庆的这首诗,无不哗然大笑。

那时,朝中有两个官居高位的大诗人,一个是张昌龄,一个是郭正一。他们两人的作品常常遭到张怀庆的剽窃篡改。因为张怀庆有不懂装懂、剽窃抄袭、随便改动别人作品来冒充自己创作的恶劣习惯,并且常常剽窃张昌龄和郭正一的作品,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给他编了两句顺口溜:“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成语“生吞活剥”就是由“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简化演变来的。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别人的言论和文章,也指原样照搬别人的工作经验。


相关内容

  • 小学文化常识积累
  • 中国民俗故事文化:杨姓的起源 2017-02-27中国民俗故事文化:晏姓的起源 2017-02-27中国民俗故事文化:姚姓的起源 2017-02-27中国民俗故事文化:叶姓的起源 2017-02-27中国民俗故事文化:易姓的起源 2017-02-27中国民俗故事文化:殷姓的起源 2017-02-27 ...

  • "中国梦"的故事化传播
  • 在政治传播视角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官方语言与民间语言的隔阂不断加大,甚至割裂为两个语言体系.如果官方语言不主动变革,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将不愿听.也听不懂官方语言. 近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理念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梦"理念为中国对内对外 ...

  • 2017,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新的想象力
  • 又一次,我们祝福新年!又一次,我们感恩时间!无论你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怎样的喧嚣与挑战,我们都祝福你在新年能开启自己的梦想之旅.没有什么能改变时间,它会校正谬误,它会积聚热情,它会彰显真理,它会慰藉苦难.无论你身处何处,都请接受时间的祝福,祝福你眼中永存阳光!祝福你内心永怀正义!祝福你生命永驻大爱! ...

  • 讲好中国故事教案
  • 讲好中国故事 --公民意识与公共外交的视角 教学设计 主讲人:胡尉尉 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时间:2015年12月 一.本课程的基本信息: 二.本课程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篇不断书写奇迹的宏大叙事.以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为特 ...

  • 传统寓言故事在现代动漫创作题材研究中的应用
  • 传统寓言故事在现代动漫创作题材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博大精深,现在比较热门动漫<功夫熊猫>系列在中国上市引起了票房的巨大成功,虽然剧情依旧是老套的凡夫俗子变身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但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元素,同样说的中国传统寓言故事,好莱坞梦工厂拍出的片子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我们 ...

  • 连环画 中国诗歌故事(上海版14册)缺1册
  • P.186 连环画 中国诗歌故事(上海版14册)中国诗歌故事14 积分:300 P.170 连环画 中国诗歌故事(上海版14册)中国诗歌故事13 积分:300 P.170 连环画 中国诗歌故事(上海版14册)中国诗歌故事12 积分:300 P.162 连环画 中国诗歌故事(上海版14册)中国诗歌故事 ...

  • 小学生好书推荐目录
  • 小学生好书推荐目录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好书推荐 <十万个为什么> <三国演义> <格林童话> <童年> <淘气马小跳> <没有尾巴的狼> <爱的教育> <巴黎圣母院> <哈佛女孩刘亦婷> ...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中国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上演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国家形象,关系我国际话语权,关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重庆面向全球开展"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聚焦普通人真 ...

  • 讲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
  • 讲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 2013年,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4年来,这一理念渐成世界的共识.不久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方案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回响,不仅在于东方智慧给出了可取代丛林法则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在于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讲述中国故事 ...

  • 一位语文老师花费10年搜集一万个民间故事,写就中国版"格林童话"
  •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优秀的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冬日火炉旁,夏夜露台上,央求着大人讲一个久远的故事,是很多人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之一. 对孩子来说,睡前听妈妈就讲个故事才能安安心心上床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