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形象

试析《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形象

【摘 要】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

族性格,他们崇尚自由,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

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这个民族

频频游走于诸多文学作品中,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到梅里美的

《卡门》,吉普赛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从吉普赛民族的特

点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出发简单的讨论一下《百年孤独》中以

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形象及他们对布恩迪亚家族的发

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吉普赛;使者;智者;贪婪;他者

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对“他者”的认识,是人类“自我”认识

深化的内在需要。在形象学的视野里,他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

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相对呈现的“镜像”,在他者身上,能够投射

出自我的某些重要信息。因此,认识他者,能够帮助认识自我、反

省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认识他者,也就成了认识自我,在认识他

者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目的,从而促

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

《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实际上是作为异国形象出现的,也就

是与马孔多本土相对的“他者”。马孔多实际上是缩简版的拉丁美

洲:地方自治与国家政权角力,反教权运动,党派政治,联合香蕉

公司的来临,扑灭的革命,被历史剥夺的纯真。文中作者马尔克斯

刻画了两种不同的吉普赛形象: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梅尔基亚德斯

部落和作为贪婪和堕落的传播者的另一批吉普赛人。下面我们就从

梅尔基亚德斯出发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作为文化使者的梅尔基亚德斯及其部落

吉普赛人梅尔基阿德斯是全书的一个关键人物。从第一章他给野

蛮、未经教化的马孔多小镇带来了现代文明到最后一章他留下的羊

皮卷被奥雷里亚诺破解,他似乎伴随着布恩迪亚家族从未离开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德启蒙老师,

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启蒙老师,也是整个马孔多小镇的启蒙老师。

开篇第一章,吉普赛人就伴随着梅尔基亚德斯在马孔多出场了,

“每年三月前后,一群衣衫褴褛的吉普赛人就会来到村边扎下帐

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当吉普赛人用嘶

哑的嗓音向马孔多居民宣布“万物有灵,只需唤起他们的灵性”的

时候,马孔多的历史就注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吉普赛人的到来打破了马孔多村相对封闭的格局。“那时候的马孔

多只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

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建村的时候马孔多人确信永远也找不到大海了,“梅尔基亚德斯的

部落第一次来贩卖治头痛的玻璃珠的时候,大家都惊讶于他们竟能

找到这个迷失在沼泽雾瘴中的村庄”i,马孔多还处于相对原始的

状态,也就是说现代文明还没有传递到他们那里,流浪的吉普赛人

的到来说明马孔多将不再封闭,将与外界发生联系。

流浪的吉普赛人成为了文明的传递工具,为马孔多带来了新近的

发明。梅尔基亚德斯“拖着两块金属锭走家串户,引发的景象使所

有人目瞪口呆: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跌落,木板因钉子

绝望挣扎,螺丝奋力挣脱而吱嘎作响,甚至连那些丢失多日的物件

也在久寻不见的地方出现,一窝蜂似地追随在梅尔基亚德斯的魔铁

后面”,“绝望挣扎”、“奋力挣脱”似乎足以让人感受到马孔多古老

习俗的根深蒂固,而“物件在久寻不见的地方出现”则说明马孔多

受习惯势力影响极大,习惯需要被改变,吉普赛人带来的先进文明

将打乱这里原有的愚昧、落后状态。

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见证了马孔多的盛衰,同时证明马孔多的历

史是总处于一种循环中。暴雨过后,乌尔苏拉和丽贝卡死去,马孔

多也衰落,人们一派懈怠,遗忘吞噬了记忆,共和国总统的特使四

下打探发现无人知晓在哪里能找到上校的后人,“吉普赛人也在那

个时期再次来到,这最后一批继承梅尔基亚德斯学问的人发现失贞

满目疮痍,居民与世隔绝,于是有一次拖着磁铁走街串户,仿佛那

真是巴比伦智者的最新发明,并又一次用巨型放大镜聚焦阳光”,

对磁铁,假牙,哈哈镜等东西,目瞪口呆的大有其人,为之惊叹的

也大有人在,这些东西成为了永恒变化中的事物或不停的变迁以确

认过去之所是的事物的象征。于是马孔多又回到了吉普赛人最初到

来时的状态。

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心

灵是用来歌唱的。——吉普赛名言

三月里那个温暖的下午,吉普赛人又来到了村里,他们证实了梅

尔基亚德斯的确在新加坡的沙洲上死于热病,被丢到了爪哇海的最

深处,而且据他们说梅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

地上被抹去。他们是一批新的吉普赛人,男男女女都很年轻,只会

自己的语言,在街上载歌载舞引来喧声笑语,激起惊诧不断,他们

还带来了冰块。乌尔苏拉安稳休息四十天不到,吉普赛人又来了,

是带来过冰块的同一拨江湖艺人和杂耍演员。后来走江湖的吉普赛

人又来了,这次干脆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布恩迪亚家族

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就是在观看表演的时候被一个瘦小又充

满野性的吉普赛女郎魅惑后跟着吉普赛人走了。

作者在文中明确的说出了自己的对这批吉普赛人的观点:“与梅尔

基亚德斯的部落不同,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证明了自己并非传播

进步的使者,而是贩卖娱乐的商人”。这吉普赛人的目的也和梅的

部落不一样,他们是为了娱乐赚钱,而梅的部落诚实地传播文明,

并不是为了获得利润。作者后来干脆通过镇上的人的表现“将他们

视为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他们真正实践了吉普赛的名言“时间

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

结 语

形象学认为,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既是作家思想、情感的产物,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带来的各

种新鲜事物增添了一种神秘气氛,增强了其魔幻色彩,同时又让魔

幻和现实结合的更紧密,使得魔幻也真实,真实也充满魔幻。作为

贪婪和堕落传播者的吉普赛人似乎更符合一种社会集体想象,因为

较普遍的观念中的吉普赛人就是以流浪、贪婪、享乐为特质的,他

们在与以马孔多为代表的“本土”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只是奉行“娱

乐至上”,并没起到推动进步的作用。而梅尔基亚德斯部落则更多

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产物,马孔多本来就充满了原始的神秘感,

他们似乎倾向于将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

呼吸等现象与灵魂联系起来。而梅部落“万物有灵”观点的大肆宣

传似乎能与这种原始神秘很好的契合。梅部落给马孔多带来了先进

的文明,促进了马孔多的进步,本来应该是将布恩迪亚家族带出孤

独的,却似乎将他们引向了魔幻,在孤独中越走越远。让人觉得幽

默的是,每一次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陷入幻想中时,总是乌尔苏拉把

他们拉回了现实,而乌尔苏拉却是本土文化的代表。

作者以吉普赛人作对比,他们作为一种“镜像”,通过他们可以让

人更清楚地了解马孔多的状况,通过他们的自由、开放可以看到马

孔多的封闭、保守,又可以看到马孔多人独特的生命力,贪婪的吉

普赛人引出了马孔多人贪图享乐与懒惰的本性,通过梅尔基亚德斯

部落的科学、先进,可以看到马孔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落后、愚昧,

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孤独的本质,尽管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

亚这种执着于科学、渴望与外界联系、想要带领马孔多走出孤独的

人,但不懂得沟通不懂得爱,个人始终无法走出孤独,也不能带领

整个群体走出孤独。也许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这个近于原始的

家族会在孤独中遭遇现代性又孤独地消失了。

【参考文献】

[1] 张志彪著.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7.

[2]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范晔译.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

司,2011.

试析《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形象

【摘 要】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

族性格,他们崇尚自由,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

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这个民族

频频游走于诸多文学作品中,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到梅里美的

《卡门》,吉普赛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从吉普赛民族的特

点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出发简单的讨论一下《百年孤独》中以

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形象及他们对布恩迪亚家族的发

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吉普赛;使者;智者;贪婪;他者

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对“他者”的认识,是人类“自我”认识

深化的内在需要。在形象学的视野里,他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

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相对呈现的“镜像”,在他者身上,能够投射

出自我的某些重要信息。因此,认识他者,能够帮助认识自我、反

省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认识他者,也就成了认识自我,在认识他

者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目的,从而促

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

《百年孤独》中的吉普赛人实际上是作为异国形象出现的,也就

是与马孔多本土相对的“他者”。马孔多实际上是缩简版的拉丁美

洲:地方自治与国家政权角力,反教权运动,党派政治,联合香蕉

公司的来临,扑灭的革命,被历史剥夺的纯真。文中作者马尔克斯

刻画了两种不同的吉普赛形象: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梅尔基亚德斯

部落和作为贪婪和堕落的传播者的另一批吉普赛人。下面我们就从

梅尔基亚德斯出发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作为文化使者的梅尔基亚德斯及其部落

吉普赛人梅尔基阿德斯是全书的一个关键人物。从第一章他给野

蛮、未经教化的马孔多小镇带来了现代文明到最后一章他留下的羊

皮卷被奥雷里亚诺破解,他似乎伴随着布恩迪亚家族从未离开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德启蒙老师,

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启蒙老师,也是整个马孔多小镇的启蒙老师。

开篇第一章,吉普赛人就伴随着梅尔基亚德斯在马孔多出场了,

“每年三月前后,一群衣衫褴褛的吉普赛人就会来到村边扎下帐

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当吉普赛人用嘶

哑的嗓音向马孔多居民宣布“万物有灵,只需唤起他们的灵性”的

时候,马孔多的历史就注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吉普赛人的到来打破了马孔多村相对封闭的格局。“那时候的马孔

多只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

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建村的时候马孔多人确信永远也找不到大海了,“梅尔基亚德斯的

部落第一次来贩卖治头痛的玻璃珠的时候,大家都惊讶于他们竟能

找到这个迷失在沼泽雾瘴中的村庄”i,马孔多还处于相对原始的

状态,也就是说现代文明还没有传递到他们那里,流浪的吉普赛人

的到来说明马孔多将不再封闭,将与外界发生联系。

流浪的吉普赛人成为了文明的传递工具,为马孔多带来了新近的

发明。梅尔基亚德斯“拖着两块金属锭走家串户,引发的景象使所

有人目瞪口呆: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跌落,木板因钉子

绝望挣扎,螺丝奋力挣脱而吱嘎作响,甚至连那些丢失多日的物件

也在久寻不见的地方出现,一窝蜂似地追随在梅尔基亚德斯的魔铁

后面”,“绝望挣扎”、“奋力挣脱”似乎足以让人感受到马孔多古老

习俗的根深蒂固,而“物件在久寻不见的地方出现”则说明马孔多

受习惯势力影响极大,习惯需要被改变,吉普赛人带来的先进文明

将打乱这里原有的愚昧、落后状态。

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见证了马孔多的盛衰,同时证明马孔多的历

史是总处于一种循环中。暴雨过后,乌尔苏拉和丽贝卡死去,马孔

多也衰落,人们一派懈怠,遗忘吞噬了记忆,共和国总统的特使四

下打探发现无人知晓在哪里能找到上校的后人,“吉普赛人也在那

个时期再次来到,这最后一批继承梅尔基亚德斯学问的人发现失贞

满目疮痍,居民与世隔绝,于是有一次拖着磁铁走街串户,仿佛那

真是巴比伦智者的最新发明,并又一次用巨型放大镜聚焦阳光”,

对磁铁,假牙,哈哈镜等东西,目瞪口呆的大有其人,为之惊叹的

也大有人在,这些东西成为了永恒变化中的事物或不停的变迁以确

认过去之所是的事物的象征。于是马孔多又回到了吉普赛人最初到

来时的状态。

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心

灵是用来歌唱的。——吉普赛名言

三月里那个温暖的下午,吉普赛人又来到了村里,他们证实了梅

尔基亚德斯的确在新加坡的沙洲上死于热病,被丢到了爪哇海的最

深处,而且据他们说梅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

地上被抹去。他们是一批新的吉普赛人,男男女女都很年轻,只会

自己的语言,在街上载歌载舞引来喧声笑语,激起惊诧不断,他们

还带来了冰块。乌尔苏拉安稳休息四十天不到,吉普赛人又来了,

是带来过冰块的同一拨江湖艺人和杂耍演员。后来走江湖的吉普赛

人又来了,这次干脆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布恩迪亚家族

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就是在观看表演的时候被一个瘦小又充

满野性的吉普赛女郎魅惑后跟着吉普赛人走了。

作者在文中明确的说出了自己的对这批吉普赛人的观点:“与梅尔

基亚德斯的部落不同,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证明了自己并非传播

进步的使者,而是贩卖娱乐的商人”。这吉普赛人的目的也和梅的

部落不一样,他们是为了娱乐赚钱,而梅的部落诚实地传播文明,

并不是为了获得利润。作者后来干脆通过镇上的人的表现“将他们

视为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他们真正实践了吉普赛的名言“时间

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

结 语

形象学认为,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既是作家思想、情感的产物,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带来的各

种新鲜事物增添了一种神秘气氛,增强了其魔幻色彩,同时又让魔

幻和现实结合的更紧密,使得魔幻也真实,真实也充满魔幻。作为

贪婪和堕落传播者的吉普赛人似乎更符合一种社会集体想象,因为

较普遍的观念中的吉普赛人就是以流浪、贪婪、享乐为特质的,他

们在与以马孔多为代表的“本土”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只是奉行“娱

乐至上”,并没起到推动进步的作用。而梅尔基亚德斯部落则更多

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产物,马孔多本来就充满了原始的神秘感,

他们似乎倾向于将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

呼吸等现象与灵魂联系起来。而梅部落“万物有灵”观点的大肆宣

传似乎能与这种原始神秘很好的契合。梅部落给马孔多带来了先进

的文明,促进了马孔多的进步,本来应该是将布恩迪亚家族带出孤

独的,却似乎将他们引向了魔幻,在孤独中越走越远。让人觉得幽

默的是,每一次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陷入幻想中时,总是乌尔苏拉把

他们拉回了现实,而乌尔苏拉却是本土文化的代表。

作者以吉普赛人作对比,他们作为一种“镜像”,通过他们可以让

人更清楚地了解马孔多的状况,通过他们的自由、开放可以看到马

孔多的封闭、保守,又可以看到马孔多人独特的生命力,贪婪的吉

普赛人引出了马孔多人贪图享乐与懒惰的本性,通过梅尔基亚德斯

部落的科学、先进,可以看到马孔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落后、愚昧,

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孤独的本质,尽管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

亚这种执着于科学、渴望与外界联系、想要带领马孔多走出孤独的

人,但不懂得沟通不懂得爱,个人始终无法走出孤独,也不能带领

整个群体走出孤独。也许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这个近于原始的

家族会在孤独中遭遇现代性又孤独地消失了。

【参考文献】

[1] 张志彪著.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与实践[m].民族出版社,2007.

[2]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范晔译.百年孤独[m].南海出版公

司,2011.


相关内容

  • 浅析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的艺术特点
  • 摘要:<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品,小说以虚构的小镇马孔多为背景,在神话与现实的交融氛围中,娓娓道来布恩地亚家族的故事.从而折射出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实史诗性作品. 关键词: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 ...

  • 吉普赛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千年命运
  • 编撰|刘浪 提起吉普赛人,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印度电影<大篷车>中的场景,那首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拉兹之歌>更是曾经传唱于中国的大街小巷.吉普赛人天生就是流浪者,他们最新的引人注目的流浪却来自于法国总统的鄙视和驱逐 2010年7月2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召开内阁会议,讨论法国治安问 ...

  • 三个不同的民族
  • 三个不同的民族 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段相差无几.由资本主义革命诱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浪潮中,三个不同家族所代表的不同的民族将如何面对?三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将进行如何的演变与退化? 试着从<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酋长女人.<穆斯林葬礼>中璧 ...

  • 百年孤独魔幻解读
  • 中文摘要: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百年 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为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对 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作品的魔幻诗学 和魔幻手法两方面切入,在系统地梳理和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 更全面 ...

  • 浅析_百年孤独_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 浅析<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肖莎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了1982年的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这既是一部把魔幻手法和展示现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巨著,也是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思潮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 ...

  • 用后现代主义评论一部作品
  • 用后现代主义评论一部作品 --以<百年孤独>为例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 ...

  • 百年孤独分析
  • 马贡多已死 孤独不再 --<百年孤独>初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6级 王新刚 1044406020 [提要]本文就<百年孤独>中"孤独"这一问题展开论述,论述了"孤独"本身的由来.关于布恩迪亚.马贡多.以至拉美的孤独的笔者自认为的 ...

  • [炼金术士]教案
  • <炼金术士>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炼金术士>. 一. 说教材 <炼金术士>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 ...

  • 巴黎圣母院读书报告
  • <巴黎圣母院>的丑陋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四班 41202167 徐英杰 梗概: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法国中世纪的百丑图.有趾高气昂的红衣主教,有阴险虚伪的教士,有荒淫无度.四处留情的花花公子,有迷信炼金术的国王,还有一大批无聊庸俗的小市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