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历史--古代史

日本的历史

 日本历史分期

 日本各时代

 日本国起源

 古代

 中世纪(12~16世纪)

 近世(16~19世纪中叶)

 日本近代史(19世纪后期至今)

日本历史分期

 日本的先土器时代

 日本的旧石器时代

 日本的古代

 日本的中世

 日本的近世

 日本の近代-现代

日本各时代

 日本本身没有朝代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哪个将军当政,都是和天皇并存的。

将军虽然并不理会天皇的意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由天皇册封的。所以日本历史上只有时代。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认为是换了一个统治集团。到明治以前的天皇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也称不上是什么朝代。具体时代如下。

日本各时代

 公元300-592年 大和时代

 公元592-710年 飞鸟时代

 公元711-794年 奈良时代

 公元794-1192年 平安时代

日本各时代

 公元1192-1333年 镰仓幕府时代

 公元1333-1392年 南北朝时期

 公元1393-1573年 室町幕府时代

 公元1573-1603年 织丰时期

 公元1603-1867年 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各时代

 公元1868-1911年 明治时代

 公元1912-1925年 大正时代

 公元1926-1988年 昭和时代

 公元1989- 现在 平成时代

日本国起源

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

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

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

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绳文时代

 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後期,约一万年以前到

公元前一世纪前後的时期。日本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时期遗迹特别多,文化遗址遍及全国。

 从列岛南端的长崎县的福井洞穴、泉福寺洞穴到本州东北的小濑则洞

穴,均反映出当时日本列岛居民已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居民多择沿海地带山岩洞穴或竖穴而居,利用弓箭通过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维系氏族生活。

陶器

 绳文陶器延续数千年,直至弥生式陶器出现的公元前3世纪。目前,考古

学界将绳文时代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4个阶段。

 从遍及全国各地的绳文陶器来看,前期多为尖底钵,中期以后趋向平底

深钵,后期和晚期造型富于变化,出现了瓮型皿、圆筒形皿以及土瓶、土碗等用品。陶器色彩多为深褐色或红褐色,表面图案基调为绳文式花纹。

 此外,绳文晚期,日本东北地方还出现了黑陶器,陶胎薄而轻,表面经过研

磨呈黑色,造型挺秀俊美,体现出新时期早、中、晚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对土陶器的用途分析使我们得知,绳文时代的土陶器除作为饮食器具和贮藏事物的器具之外,还被用来宗教祭祀和丧葬。

屈葬

 即将死者手足关节折叠埋葬的葬仪方式。一般认为,此种掩埋方式源于对死

亡的恐惧,是把生命的结束看做魔鬼作祟使人生病乃至死亡的结果,对魔鬼与死亡的敬畏又引申为对死者的惧怕,导致了对故人的防范心理。所以,屈

葬属于一种防止死亡者灵魂作祟而向外飘逸的咒法。

农业

 日本原生的农业,可以上溯到绳文时代前期,即6500年前,在长期采摘植

物的基础上,绳文时代中期的人们已经懂得播种多种野生的植物,以满足随着人口增加而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 绳文时代晚期,食物结构由动物、鱼类、贝类转向农作物,激发起日本

远古居民发展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渴求。不久,水稻这种原产亚热带的粮食作物便在大约距今3000年前传入日本九州地区。

 使用绳纹式陶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

日本与大陆分离,变成列岛。人们驯养狗以捕获鹿和野猪,同时发明了弓箭,增加了猎物捕获量。除捕鱼外,人们也采集七叶树籽、橡实、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

 人们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有空闲时间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又

因为开始食用熟食而扩大了食物范围。这样,人类可以长期定居一地,建造竖穴住居。竖穴住居以广场为中心,几家聚居一起,周围因丢弃贝壳和食物碎屑,形成贝冢。

 但这类食物不能被长期保存,而且也很难把剩余产品积累于某个人手中,

当时尚处于没有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因此未发现反映特定人们的财富与权力的遗址和遗物。

 在当时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自然生产的资源有限,因此人们在集团内部

制定严格的规约以保护自然,同时盛行巫术,出现石棒、土偶,并有拔齿等习惯。

 人们还祈求自然丰盈。到这一时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现企图突

破狩猎、捕捞和采集经济的趋势,最近在福冈县的板付遗址发现绳纹晚期种植水稻的水田遗址。

 这一时期遗迹特多,三内丸山古迹是目前日本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绳文村

落古迹,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绳索图案,故称为绳文时代。

三内丸山古迹

 三内丸山古迹是目前日本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绳文村落古迹,大量出土的陶器

和陶俑表面是有近似草绳花纹的图案,故称为绳文时代。这时代产生的文化称绳文文化。绳文人被外来民族征服後,弥生时代来临。

弥生时代

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

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

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弥生时代

 弥生时代(yayoi period)(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

 弥生时代,日本古代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其文化称弥生文化。1884

年这种陶器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故名。

 弥生时代在绳纹时代之后,古坟时代之前,约当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可分前、中、后3 期。弥生文化是在绳纹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大陆(包括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 村落和农业、纺织 村落多建在河流附近的台地或平地上,周围往往设壕沟。

房屋一般是竖穴式的,平面呈圆角方形或圆形。为了贮存谷物,建筑干栏式(见干栏式建筑)的粮仓,其遗迹在兵库县的田能、静冈县的山木和登吕等遗址被发现。

 村落附近有水田,以登吕遗址为例,它们被划分成许多整齐的长方形田块,

用木桩和木板加固畦埂,水渠纵贯田间。除种植水稻外,其他农作物有瓜类、粟、豆类及麻等。农具除石、铁制品外,还大量使用木锹和木锄等,收割则多用石刀(镰)。

 与绳纹时代相比,狩猎和渔捞在技术上虽有进步,但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比

重已大大下降。随着农业的发展,开始有了纺织业,织物是平织的麻布。

 村落附近有水田,以登吕遗址为例,它们被划分成许多整齐的长方形田块,

用木桩和木板加固畦埂,水渠纵贯田间。除种植水稻外,其他农作物有瓜类、粟、豆类及麻等。农具除石、铁制品外,还大量使用木锹和木锄等,收割则多用石刀(镰)。

 铁器和石器 铁器出现于前期,熊本县斋藤山遗址出土的铁斧便是例证。中

期铁器普遍增多,种类包括锹、锄、镰等农具,斧、凿、锥、(简单的刨)等工具,刀、剑、戈、矛、镞等武器,以及鱼叉、鱼钩之类。

 但直到中期,石器的使用仍很普遍。与绳纹时代相比,打制石器显著减少,

磨制石器大为增加,后者主要是斧(锹)、锛、凿、刀(镰)等工具和农具。

 福冈县的今津、今山和立岩发现专门制作磨制石斧和石刀的加工场遗迹,其

制品在九州北部乃至中部地区广泛分布,可见磨制石器的制作已专业化。

 到了后期,由于铁器进一步普及,石器才迅速减少,乃至绝迹。一般认为,

前期的铁器是从大陆输入的,中期和后期则主要利用输入的铁料在日本本地加工制作。

 铜器 主要为铜剑、铜矛、铜戈和铜铎。剑、矛、戈分“细形”和“广形”

两类。前者系从大陆输入,发现地点主要在九州北部。后者是本地铸造的,形体庞大,铜质不良,不是实用的兵器,而是祭器,除九州北部以外,还广泛分布在四国、中国(本州西部)和近畿一带。

 铜铎是日本本地产的铜器,也属祭器,其分布范围在以畿内为中心的本州中

西部和四国的东部地区,但在九州北部也发现了铸铎的范。

 铜镜主要是从中国输入的“汉式镜”(见汉代铜器),也有少数是从朝鲜输入

的“多钮细纹铜镜”(见朝鲜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此外,还有本地仿中国镜而制作的“倭镜”。据研究,日本本地制作的铜器,铜料是由大陆输入的。

陶器

 陶器是弥生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称弥生式陶器。一般呈红褐或黄褐色,烧

成温度约850℃。制作方法是泥条盘筑,经慢轮修整。器形大致可分壶形器、瓮形器、 钵形器和高脚杯等类。 由于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弥生式陶器的形制变化比较复杂。

 前期的器物属“远贺川式”(1931年首次在福冈县远贺川畔的立屋敷遗址发

现,故名),花纹用篦尖刻划,或用贝壳押印。

 进入中期,“远贺川式陶器”衰落,代之而起在九州出现无纹陶器,在本州

西部出现栉齿纹陶器,而本州东部的陶器则含有浓厚的绳纹式陶器的遗风。  后期本州西部栉齿纹陶器盛行,影响及于九州,并扩展到本州的东部。最后,

陶器上施花纹的风气衰落,便形成了与古坟时代的“土师器”相似的素面红褐陶。

装饰品

 最常见的是手镯与项链。手镯主要是用贝壳制成的,也有铜制的玻璃制

的,后两者的形状仿自前者。项链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珠饰组成,其质料有玉石、玛瑙、琥珀和玻璃等。

 玻璃手镯和勾形珠等的原料可能自大陆输入,但系在日本当地制造。福

冈县须玖遗址和三云遗址的瓮棺葬墓出土的玻璃璧,形制、纹饰与中国的相同,是从中国输入的。

墓葬

 墓葬有瓮棺墓、支石墓、石棺墓、土圹墓、方形周沟墓(土圹墓周围设沟)

等类。瓮棺墓和支石墓的分布限于九州北部。

 石棺墓除九州北部外,也见于本州西部的山口县一带。土圹墓课方形周

沟墓分布在九州和本州各地,范围较广,有的墓中用木棺。

 各类墓中的尸体多为仰身直肢。大多数墓很少有或完全没有随葬品,但九州

北部如佐贺县的宇木汲田、福冈县的三云、须玖和平原等遗址中有少数墓却有数量甚多的珍贵随葬品,种类包括铜剑、铜矛、铜镜、各种珠饰和玻璃壁等。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存在着少数占统治地位的人,他们拥有多量的财富。  中国文献中的有关记载 弥生时代中、后期的日本,在《后汉书·东夷传》

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成许多小国,有“王”、“大夫”、“下户”、“生口”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奴”国曾遣使到洛阳,汉朝赐其王以

金印(见汉委奴国王金印)。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倭国王帅升又遣使来朝,并献上“生口”(奴隶)。

 到了三国时期,邪马台国成为许多小国的共主,其女王卑弥呼于景初三

年(239)遣使到洛阳,魏帝赐“亲魏倭王”金印及锦缎、铜镜等各种礼物,由带方郡派官吏回访。

 此后,邪马台国又多次与中国交往。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

界有两种不同意见,即“九州说”与“畿内说”,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

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

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

 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

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古坟时代

 古坟时代(Era of Great Tombs),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

的时代,从西元300年开始,迄于西元600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 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岛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

海道则未发现。

 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後圆」形式的墓

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著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之「埴轮」

 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负担,目

前发现有七十一座,钥匙孔形的古坟最常见,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据悉为全世界最大的古坟。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到了後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

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後期。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

微,并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也於此时相继编成,从而进入日本的历史时代。

时期区分

 3世纪後期到4世纪初期称为古坟时代前期。

 4世纪後期称为古坟时代中期。

6世纪、7世纪称为後期。

飞鸟时代

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

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

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

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 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

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

 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

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

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

 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

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

 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

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

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

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

 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

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

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日本的历史

 日本历史分期

 日本各时代

 日本国起源

 古代

 中世纪(12~16世纪)

 近世(16~19世纪中叶)

 日本近代史(19世纪后期至今)

日本历史分期

 日本的先土器时代

 日本的旧石器时代

 日本的古代

 日本的中世

 日本的近世

 日本の近代-现代

日本各时代

 日本本身没有朝代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哪个将军当政,都是和天皇并存的。

将军虽然并不理会天皇的意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由天皇册封的。所以日本历史上只有时代。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认为是换了一个统治集团。到明治以前的天皇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也称不上是什么朝代。具体时代如下。

日本各时代

 公元300-592年 大和时代

 公元592-710年 飞鸟时代

 公元711-794年 奈良时代

 公元794-1192年 平安时代

日本各时代

 公元1192-1333年 镰仓幕府时代

 公元1333-1392年 南北朝时期

 公元1393-1573年 室町幕府时代

 公元1573-1603年 织丰时期

 公元1603-1867年 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各时代

 公元1868-1911年 明治时代

 公元1912-1925年 大正时代

 公元1926-1988年 昭和时代

 公元1989- 现在 平成时代

日本国起源

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

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

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

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绳文时代

 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是日本石器时代後期,约一万年以前到

公元前一世纪前後的时期。日本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时期遗迹特别多,文化遗址遍及全国。

 从列岛南端的长崎县的福井洞穴、泉福寺洞穴到本州东北的小濑则洞

穴,均反映出当时日本列岛居民已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居民多择沿海地带山岩洞穴或竖穴而居,利用弓箭通过采集和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维系氏族生活。

陶器

 绳文陶器延续数千年,直至弥生式陶器出现的公元前3世纪。目前,考古

学界将绳文时代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4个阶段。

 从遍及全国各地的绳文陶器来看,前期多为尖底钵,中期以后趋向平底

深钵,后期和晚期造型富于变化,出现了瓮型皿、圆筒形皿以及土瓶、土碗等用品。陶器色彩多为深褐色或红褐色,表面图案基调为绳文式花纹。

 此外,绳文晚期,日本东北地方还出现了黑陶器,陶胎薄而轻,表面经过研

磨呈黑色,造型挺秀俊美,体现出新时期早、中、晚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对土陶器的用途分析使我们得知,绳文时代的土陶器除作为饮食器具和贮藏事物的器具之外,还被用来宗教祭祀和丧葬。

屈葬

 即将死者手足关节折叠埋葬的葬仪方式。一般认为,此种掩埋方式源于对死

亡的恐惧,是把生命的结束看做魔鬼作祟使人生病乃至死亡的结果,对魔鬼与死亡的敬畏又引申为对死者的惧怕,导致了对故人的防范心理。所以,屈

葬属于一种防止死亡者灵魂作祟而向外飘逸的咒法。

农业

 日本原生的农业,可以上溯到绳文时代前期,即6500年前,在长期采摘植

物的基础上,绳文时代中期的人们已经懂得播种多种野生的植物,以满足随着人口增加而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 绳文时代晚期,食物结构由动物、鱼类、贝类转向农作物,激发起日本

远古居民发展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渴求。不久,水稻这种原产亚热带的粮食作物便在大约距今3000年前传入日本九州地区。

 使用绳纹式陶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

日本与大陆分离,变成列岛。人们驯养狗以捕获鹿和野猪,同时发明了弓箭,增加了猎物捕获量。除捕鱼外,人们也采集七叶树籽、橡实、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

 人们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有空闲时间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又

因为开始食用熟食而扩大了食物范围。这样,人类可以长期定居一地,建造竖穴住居。竖穴住居以广场为中心,几家聚居一起,周围因丢弃贝壳和食物碎屑,形成贝冢。

 但这类食物不能被长期保存,而且也很难把剩余产品积累于某个人手中,

当时尚处于没有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因此未发现反映特定人们的财富与权力的遗址和遗物。

 在当时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自然生产的资源有限,因此人们在集团内部

制定严格的规约以保护自然,同时盛行巫术,出现石棒、土偶,并有拔齿等习惯。

 人们还祈求自然丰盈。到这一时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现企图突

破狩猎、捕捞和采集经济的趋势,最近在福冈县的板付遗址发现绳纹晚期种植水稻的水田遗址。

 这一时期遗迹特多,三内丸山古迹是目前日本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绳文村

落古迹,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绳索图案,故称为绳文时代。

三内丸山古迹

 三内丸山古迹是目前日本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绳文村落古迹,大量出土的陶器

和陶俑表面是有近似草绳花纹的图案,故称为绳文时代。这时代产生的文化称绳文文化。绳文人被外来民族征服後,弥生时代来临。

弥生时代

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

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

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弥生时代

 弥生时代(yayoi period)(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

 弥生时代,日本古代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其文化称弥生文化。1884

年这种陶器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故名。

 弥生时代在绳纹时代之后,古坟时代之前,约当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可分前、中、后3 期。弥生文化是在绳纹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大陆(包括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 村落和农业、纺织 村落多建在河流附近的台地或平地上,周围往往设壕沟。

房屋一般是竖穴式的,平面呈圆角方形或圆形。为了贮存谷物,建筑干栏式(见干栏式建筑)的粮仓,其遗迹在兵库县的田能、静冈县的山木和登吕等遗址被发现。

 村落附近有水田,以登吕遗址为例,它们被划分成许多整齐的长方形田块,

用木桩和木板加固畦埂,水渠纵贯田间。除种植水稻外,其他农作物有瓜类、粟、豆类及麻等。农具除石、铁制品外,还大量使用木锹和木锄等,收割则多用石刀(镰)。

 与绳纹时代相比,狩猎和渔捞在技术上虽有进步,但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比

重已大大下降。随着农业的发展,开始有了纺织业,织物是平织的麻布。

 村落附近有水田,以登吕遗址为例,它们被划分成许多整齐的长方形田块,

用木桩和木板加固畦埂,水渠纵贯田间。除种植水稻外,其他农作物有瓜类、粟、豆类及麻等。农具除石、铁制品外,还大量使用木锹和木锄等,收割则多用石刀(镰)。

 铁器和石器 铁器出现于前期,熊本县斋藤山遗址出土的铁斧便是例证。中

期铁器普遍增多,种类包括锹、锄、镰等农具,斧、凿、锥、(简单的刨)等工具,刀、剑、戈、矛、镞等武器,以及鱼叉、鱼钩之类。

 但直到中期,石器的使用仍很普遍。与绳纹时代相比,打制石器显著减少,

磨制石器大为增加,后者主要是斧(锹)、锛、凿、刀(镰)等工具和农具。

 福冈县的今津、今山和立岩发现专门制作磨制石斧和石刀的加工场遗迹,其

制品在九州北部乃至中部地区广泛分布,可见磨制石器的制作已专业化。

 到了后期,由于铁器进一步普及,石器才迅速减少,乃至绝迹。一般认为,

前期的铁器是从大陆输入的,中期和后期则主要利用输入的铁料在日本本地加工制作。

 铜器 主要为铜剑、铜矛、铜戈和铜铎。剑、矛、戈分“细形”和“广形”

两类。前者系从大陆输入,发现地点主要在九州北部。后者是本地铸造的,形体庞大,铜质不良,不是实用的兵器,而是祭器,除九州北部以外,还广泛分布在四国、中国(本州西部)和近畿一带。

 铜铎是日本本地产的铜器,也属祭器,其分布范围在以畿内为中心的本州中

西部和四国的东部地区,但在九州北部也发现了铸铎的范。

 铜镜主要是从中国输入的“汉式镜”(见汉代铜器),也有少数是从朝鲜输入

的“多钮细纹铜镜”(见朝鲜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此外,还有本地仿中国镜而制作的“倭镜”。据研究,日本本地制作的铜器,铜料是由大陆输入的。

陶器

 陶器是弥生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称弥生式陶器。一般呈红褐或黄褐色,烧

成温度约850℃。制作方法是泥条盘筑,经慢轮修整。器形大致可分壶形器、瓮形器、 钵形器和高脚杯等类。 由于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弥生式陶器的形制变化比较复杂。

 前期的器物属“远贺川式”(1931年首次在福冈县远贺川畔的立屋敷遗址发

现,故名),花纹用篦尖刻划,或用贝壳押印。

 进入中期,“远贺川式陶器”衰落,代之而起在九州出现无纹陶器,在本州

西部出现栉齿纹陶器,而本州东部的陶器则含有浓厚的绳纹式陶器的遗风。  后期本州西部栉齿纹陶器盛行,影响及于九州,并扩展到本州的东部。最后,

陶器上施花纹的风气衰落,便形成了与古坟时代的“土师器”相似的素面红褐陶。

装饰品

 最常见的是手镯与项链。手镯主要是用贝壳制成的,也有铜制的玻璃制

的,后两者的形状仿自前者。项链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珠饰组成,其质料有玉石、玛瑙、琥珀和玻璃等。

 玻璃手镯和勾形珠等的原料可能自大陆输入,但系在日本当地制造。福

冈县须玖遗址和三云遗址的瓮棺葬墓出土的玻璃璧,形制、纹饰与中国的相同,是从中国输入的。

墓葬

 墓葬有瓮棺墓、支石墓、石棺墓、土圹墓、方形周沟墓(土圹墓周围设沟)

等类。瓮棺墓和支石墓的分布限于九州北部。

 石棺墓除九州北部外,也见于本州西部的山口县一带。土圹墓课方形周

沟墓分布在九州和本州各地,范围较广,有的墓中用木棺。

 各类墓中的尸体多为仰身直肢。大多数墓很少有或完全没有随葬品,但九州

北部如佐贺县的宇木汲田、福冈县的三云、须玖和平原等遗址中有少数墓却有数量甚多的珍贵随葬品,种类包括铜剑、铜矛、铜镜、各种珠饰和玻璃壁等。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存在着少数占统治地位的人,他们拥有多量的财富。  中国文献中的有关记载 弥生时代中、后期的日本,在《后汉书·东夷传》

和《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成许多小国,有“王”、“大夫”、“下户”、“生口”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奴”国曾遣使到洛阳,汉朝赐其王以

金印(见汉委奴国王金印)。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倭国王帅升又遣使来朝,并献上“生口”(奴隶)。

 到了三国时期,邪马台国成为许多小国的共主,其女王卑弥呼于景初三

年(239)遣使到洛阳,魏帝赐“亲魏倭王”金印及锦缎、铜镜等各种礼物,由带方郡派官吏回访。

 此后,邪马台国又多次与中国交往。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

界有两种不同意见,即“九州说”与“畿内说”,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

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

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

 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

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古坟时代

 古坟时代(Era of Great Tombs),又称大和时代,日本继弥生时代之后

的时代,从西元300年开始,迄于西元600年,因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 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岛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

海道则未发现。

 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後圆」形式的墓

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著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之「埴轮」

 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负担,目

前发现有七十一座,钥匙孔形的古坟最常见,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据悉为全世界最大的古坟。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到了後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

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後期。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

微,并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也於此时相继编成,从而进入日本的历史时代。

时期区分

 3世纪後期到4世纪初期称为古坟时代前期。

 4世纪後期称为古坟时代中期。

6世纪、7世纪称为後期。

飞鸟时代

 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

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 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

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

 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

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

 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

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

 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

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

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

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

 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

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

 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

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

 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

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

 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

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

 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

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

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相关内容

  •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考教案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 学 科:历史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学期 课 时: 1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 ...

  • 揭秘古代日本女人婚前为何要先跟汉人同居?
  • 揭秘古代日本女人婚前为何要先跟汉人同居? <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 ...

  • 专题6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中国人民素以友好交往.和平共处著称于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对外开放的保障.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闭关政策,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 ...

  • 论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
  • 论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 内容摘要:国家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发生在一个漫长历史时期里的一系列独特事件.本文将简述日本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古代国家的形成以及每一个国家的特征. 关键词:古代日本.国家形成 对于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争议和讨论.我认为.每个国家的形成 ...

  • 2015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 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发展历程: 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 ...

  • 七下复习提纲
  • 2015年春学期初三历史基础知识提纲(二) 中国古代史(下册)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内容:[注意P8页唐太宗的图像] 1.经济上: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免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qu ...

  • 近代史结课论文
  •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姓名:轩钰茗 院系:徐海学院信电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4-3班 学号:22140258 [摘 要]当今社会,对各个国家来说,最主要问题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各国不能正常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从古 ...

  • 近代史报告
  •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主题: "鉴往知来" 学院(部):电子信息学院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李晓雪学 号:1428403024 指导教师:朱蓉蓉 成 绩: 由今忆古,以古省今 考察时间:2015年5月2日 考察地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摘要:中国近代史从1840 ...

  •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1.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