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

【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胜桮杓(桮通杯,杓通勺,酒器) 3.一词多义 【举】 A动词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推荐《张衡传》)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行动、发动《陈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攻取,占领《阿房宫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本课)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孔雀东南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完毕,尽,本课) B副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整个《屈原列传》) 【谢】 动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本课)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本课)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劝告《孔雀东南飞》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信?”(谢绝《孔雀东南飞》)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本课) 【如】

沛公起如厕(到„„去,本课)

江城如画里(像,如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战》)

【斗】 A名词dǒu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古代盛酒器,本课) 则与斗卮酒(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本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在此是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记》) B动词dòu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争斗《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战斗《史记·李广传》) 【因】 A名词

无因而至前也(原因《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B动词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汉书·循吏传》) C介词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本课)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由,从《神灭论》范缜)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D副词

秦军解,因大破之(于是,就《史记·高祖本纪》) E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产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5.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6.习惯句式(凝固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难句解析】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1.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例句 活用类型

1.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2.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3.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4.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5. 沛公军霸上 同上 6. 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7. 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8. 道芷阳间行 同上 9. 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10.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11.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1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

同上

13.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释义

像对待兄长一样 连夜

像翅膀一样 登记在册 驻扎 统治 用眼示意 取道 处罚 使之为王 使„„活 使„„跟从,率领 交好

14. 拔剑撞而破之 15.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小事

2. 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 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 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 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因

例句 出处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

《毛遂自荐》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

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合纳斗盆 《促织》 陈陈相因 成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②如

例句 出处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万事如意 成语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过秦论》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同上 空空如也

成语

③意

释义

依靠、凭借 顺着、根据 乘机

因为、由于 于是、就 沿袭

原因、理由

释义

如同、像 比、及 到、往、去 顺、随 如果、假如 好象

或、或者 至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例句 出处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

《促织》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史记·张仪列传》

④举

例句 出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

图其新

《屈原》

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 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举贤任能 成语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举世无双 成语

⑤谢

例句 出处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

誓„”

《孔雀东南飞》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汉书·张安世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

《芙蕖》

五、布置作业

1. 从下列句中找出加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

项 ①A. 范增数目项王 数者乃用兵之患也

C.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数

②A. 则与斗厄酒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释义

意图、意愿 意思

意态、神情 意料

怀疑、猜疑

释义

举起、抬起 提出、举出 发起、发动 攻下、占领 推荐 科举考试 全、尽 全部、整个

释义

道歉 推辞、谢绝 辞别 感谢

告诉、劝告 凋落、衰亡

B.此 D.不可胜 B. (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外连衡而斗诸侯

2. 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

项 (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 大王来何操?

【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胜桮杓(桮通杯,杓通勺,酒器) 3.一词多义 【举】 A动词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推荐《张衡传》)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行动、发动《陈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攻取,占领《阿房宫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本课)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孔雀东南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完毕,尽,本课) B副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整个《屈原列传》) 【谢】 动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本课)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本课)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劝告《孔雀东南飞》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信?”(谢绝《孔雀东南飞》)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本课) 【如】

沛公起如厕(到„„去,本课)

江城如画里(像,如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依照《赤壁之战》)

【斗】 A名词dǒu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古代盛酒器,本课) 则与斗卮酒(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本课)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星,在此是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记》) B动词dòu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争斗《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战斗《史记·李广传》) 【因】 A名词

无因而至前也(原因《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B动词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汉书·循吏传》) C介词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本课)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由,从《神灭论》范缜)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D副词

秦军解,因大破之(于是,就《史记·高祖本纪》) E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产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5.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因果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头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6.习惯句式(凝固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难句解析】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1.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例句 活用类型

1.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2.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3.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4.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5. 沛公军霸上 同上 6. 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7. 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8. 道芷阳间行 同上 9. 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10.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11.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1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

同上

13.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释义

像对待兄长一样 连夜

像翅膀一样 登记在册 驻扎 统治 用眼示意 取道 处罚 使之为王 使„„活 使„„跟从,率领 交好

14. 拔剑撞而破之 15.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小事

2. 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 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 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 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因

例句 出处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

《毛遂自荐》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

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合纳斗盆 《促织》 陈陈相因 成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②如

例句 出处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万事如意 成语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过秦论》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同上 空空如也

成语

③意

释义

依靠、凭借 顺着、根据 乘机

因为、由于 于是、就 沿袭

原因、理由

释义

如同、像 比、及 到、往、去 顺、随 如果、假如 好象

或、或者 至于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例句 出处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

《促织》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史记·张仪列传》

④举

例句 出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

图其新

《屈原》

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 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举贤任能 成语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举世无双 成语

⑤谢

例句 出处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

誓„”

《孔雀东南飞》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汉书·张安世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

《芙蕖》

五、布置作业

1. 从下列句中找出加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

项 ①A. 范增数目项王 数者乃用兵之患也

C.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数

②A. 则与斗厄酒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释义

意图、意愿 意思

意态、神情 意料

怀疑、猜疑

释义

举起、抬起 提出、举出 发起、发动 攻下、占领 推荐 科举考试 全、尽 全部、整个

释义

道歉 推辞、谢绝 辞别 感谢

告诉、劝告 凋落、衰亡

B.此 D.不可胜 B. (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外连衡而斗诸侯

2. 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

项 (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 大王来何操?


相关内容

  •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 古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全体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平衡.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拓展 ...

  • 问卷调查总结分析
  • 问卷调查总结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1.语文教师基本情况介绍 学校共有13名语文教师,其中按各指标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校教师年龄搭配合理,30-39岁占54%,40-49岁占31%,50-60岁占15%.职称比例协调,高级占38%,中级占38%,初级占24%.老中青三代教师中有着州 ...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报>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称: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顿失光彩‛‚暗然失色‛,再也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究其原因,就是文坛新生代作家大多远离文言 ...

  •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关于创建初中高效文言课堂>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茂县七一民族中学课题组---袁红梅 一. 调查时间: 2014年12月 二. 调查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创建初中高效文言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文言课堂教学质 ...

  • 小课题申报
  • 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实施方案 导读: 文言文是高中生接近传统经典的最直接的载体,这一载体应该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词法.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灵魂所在,带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 ...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 标签: - 分类: 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 ...

  • 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
  • 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 很多人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其实他只是还没有品尝到其中滋味,要是一旦尝到其中滋味,他会像现在的人们爱上网络一样痴迷.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认为从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努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 从教师个人出发,培养学生 ...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借会考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玉环实验学校 许晓娟 为体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检测目标,高考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即高考测试就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和延伸,就是考查学生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纵观历年高考题,文言文 ...

  •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力避串讲式
  •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力避串讲式 黄厚江 逐词逐句的串讲,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现象.似乎大家对文言文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索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也大大小于现代文.文言文占课文比例比较小,的确是一个因素:但思想深处的认同,才是根本的原因. 有些老师对文言文的 ...

  •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 摘要: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先行朗读文言文,随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学生理解文意后再行全文或局部段落的背诵,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水平差异.对此,初中语文尝试使用"创设情境"."巧设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