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常州)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南京)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连云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⑴ 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⑵ 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⑶如图2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
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5.(盐城)右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的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比甲溶液的质量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甲溶液的相等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0(1)t3C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_____B;
(2)t30C时,把3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的_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0C时A、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0C ,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___ _B(填>、<或=)。
7.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
正确的是
浓硫酸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水 水
水 水 b溶液 a溶液 a溶液 b溶液 温度/℃ A B C
D 图1 图
2
8.请你用右图所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溶解度/g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 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40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________ g。该温度下8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_________
溶液。
(3)分别将400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无晶体存在)降温至t 0C时,
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9.图9-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9-2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
相等”)。
(3)8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该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
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10.据右图曲线回答: 溶(1)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此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解数的表达式为 ;图中A点的意义度
/g是 。 (2)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加热浓缩、c.降温、d.过滤、e.趁热过滤。若KNO3晶体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操作步骤是(填序
号) ;若NaCl晶体中含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其操作步
骤是(填序号) 。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 )
A.X溶液 B.Y溶液 C.Z溶液 D.X、Y溶
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C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
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B )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填“大”
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
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
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t1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 t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C>B ;
(2)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取的方法是升温结晶。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A=B>C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
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最少的是 B ,没
有晶体析出的是 C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54g 。
11、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
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A. B. C.
D.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 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A 。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4)t1℃时A的溶解度 > 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下同)
(5)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2)P点的的含义 (3)N点为,可通过 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
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B 晶
体
析出的有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C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
丙
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20、2.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20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A>B>C。
00⑵ 将t2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
21、右图是甲、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__50g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25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应____降温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乙__(填“甲”、“乙”)曲线。
22、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40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2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
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B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A 。
2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50℃时,将40g
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
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10 g
2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 氯化钠 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
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1.2 g。
26、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
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 (填“”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乙 (填“甲”或“乙”);
27、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3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填“>”、“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B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
是 B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人A物质
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 ;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9、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B
( 填“A”或“B”)。
(2) 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温(只举一种)
(3) 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
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升温结晶 。
3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甲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乙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不能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c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1)A B C (2)A、C B (3)15g 2.0g
2、C
3、C
5、(1)t1 大 (2)加入A至不再溶解为止 降低温度至刚有晶体析出 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
6、1)a、b (2)b和c (3)60 t1
7、(1)t2 (2)a>b>c。
8、D
9、(1)B>C>A;(2)溶解度;(3)降温结晶(或结晶)
10、(1)S(A)=S(B)>S(C);(2)A,B,C;(3)36g。
11、B
12、(1) A和C , (2) A (3)CBA (4)大于 (5) 大于
13、(1)80g、
(2)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4)C>B>A
(5)降温结晶
(6)蒸发结晶
(7)A和B, C
(8)过滤,结晶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1)A>B>C,(2)A,C(3)70
21、50 g 25 降低 乙
22、(1)40 (2)加热蒸发 (3)A
23、(1)
24、(1)40 (2)不饱和 10
25、⑴氯化钠或NaCl;⑵不饱和;54.2
26、(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27、(1)30℃(2)
28、(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
29、(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
(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3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
专题训练(溶解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
i.要使w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g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2g NaCl溶液
C.蒸发掉一半溶剂 D.再加入2wg 25%的NaCl溶液
ii.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
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iii.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M未完全溶解 D.无法配制
iv.(2005.11灌云县调研1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
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u2+的数目
v.有一杯t℃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未溶;若
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铵的溶解度
xyxy2100(xy)100xA.2g B.200g C.g D.200g 2 vi.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2CO3溶液至不再生成
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3沉淀10g,再将滤液蒸发掉90g
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多少?
A.11.7% B.10% C.9.2% D.5.85%
vii.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水后降至
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
A.20g B.17.23g C.30g D.22.05g
viii.20℃时,将某盐R的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无水),溶液达饱和;若将原溶液蒸发掉30g水,则只需加入1g R(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时R的溶解度为
A.20g B.25g C.30g D.35g
ix.t℃时,在VmL密度为dg/cm 3的FeCl3(相对分子质量为M)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mL 1.0 mol/L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时FeCl3的溶解度为
A.400MM100M100Mg B.g C.g D.g 15Vd250VdM750VdM3000dVM
x.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m=1600n1600n1600n160n B.m= C.m= D.m= 25025009n250016n250025n
xi.(2005.8启东中学8)t℃时将某氢氧化钠溶液蒸发去8.2g水后,恢复至t℃析出
5.8gNaOH·H2O晶体。再蒸发去1.2g水,恢复至t℃,又析出5.8gNaOH·H2O晶体,则t℃时NaOH的溶解度约为
A.40g B.133.3g C.333.3g D.483.3g
xii.在t℃时,取可溶物A其浓度为a%的溶液100g,蒸发掉p g水,冷却到t℃,析出A的不
含结晶水的晶体g g,则在t℃时,A的溶解度为
A.100apg B.100(ag)g C.100g D.a
xiii100(ag)100ag100(ag)g ap.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
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A.23(W-B)/123g B.23(W-B)/77g
C.23(W-B)/100g D.(W-77B/23)/g
xiv.某温度下,氯化镁饱和溶液浓度为40%,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氯化镁,最终
析出结晶水合物40.6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
A.MgCl2·7H2O B.MgCl2·2H2O C.MgCl2·6H2O D.MgCl2·5H2O xv.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将36g的无水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
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
A.136 g B.120g C.116g D.108g
xvi.t℃时,Na2CO3的溶解度为40 g,现有饱和碳酸钠溶液Ag,溶质质量分数为a %,向溶液
中投入碳酸钠固体10g,静置后析出一定量晶体(Na2CO3·10H2O),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仍为a %,加入水的量是
A. 100g B. 25g C. (100-A)180/286g D. 不能确定 xvii.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viii.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20℃时溶解度为y g,取80℃时Ca(OH)2的饱和溶
液a g蒸发掉w g水后,再恢复至2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 B.yz
xix.T℃时,bg固体A能完全溶解于水形成(a+b)g溶液。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
应;则T℃时,A的溶解度肯定不可能是
A.ag B.100(ab)g C.g D.g abaa
xx.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
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g、80g、35.8g、20.9g。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氯化钾 B.硝酸钠 C.氯化钠 D.硝酸钾
xxi.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
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则a、b、c间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不可比较
xxii. (2005.4苏锡常镇一模15)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若溶液蒸发
b 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 g;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 g。若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100m2100(m1m2)100(mm1) A.S=g B.S=cg C.S=g D.S=g bcab
xxiii. (2005.9南京调研10)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一包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
拌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包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6.6g B.9g C.18.4g D.16g
xxiv. (2005.10丹阳市统测18)有一定质量的KNO3样品,在10℃下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
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70℃时为20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样品中混有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D.当温度在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xxv. (2005.10泗阳中学14)Na2SO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
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
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xxvi.有一种由CaCl2 和NaCl组成的混和物,取34.8g溶于
50g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m g
某浓度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g沉淀。经过滤,所得滤液在t℃时刚好为饱和溶液(已知t℃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m值;(2)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xxvii.将100g 15%的NaCl溶液稀释成10%的NaC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11.7g与17g AgNO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求:(1)稀释NaCl溶液时所加水的质量;(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xxviii.将200g浓度为3.65%的稀盐酸加入到80g浓度为10%的NaOH溶液里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2)若将反应后所得溶液制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xxix.30℃时将8.0g饱和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10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的碘化钾溶液,发生以下反应:2Cu2++4I=2CuI↓+ I2, 反应所生成的I2能够把20mL -
2220.05mol/L的Na2S2O3溶液中的S2O3全部氧化成S4O6,反应方程式为:I2+2S2O3=2I
2+S4O6。请计算:30℃时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 -
xxx.(2005.10泗阳中学26)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稀H2SO4中,
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g时,剩下滤液40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1) 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2) 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3) 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4) MgSO4·xH2O中的x值。
答案
i BD
ii D
iii B
iv B
xyvS C
vi B 质:0.2molNaCl 液:111+106-10-90=117g
B 102010180100 vii
viii B
ix D V mL密度为d g · cm – 3的FeCl3中氯化铁的质量可为m (FeCl3) = n (FeCl3) × M 4M
n(AgNO1
=3)0.004L1 molL
3× M =3M,溶解度S为:S
100S3000
Vd
x B n
10010090n
xi B
xii A 100a%g
100100a
xiii A 原溶液减少W-B克溶液,溶质占123
xiv C 质 剂 液
40 60 100
14.4 40.6-4.6 MgCl2共19g,结晶水21.6g
xv D
xvi B
xvii A
xviii CD
xix C
xx D
xxi B
xxii C
xxiii C
xxiv BD
xxv BD
xxvi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 22.2g 原混合物中NaCl
滤液中NaCl质量58.5×0.4+12.6=36g ∴滤液中水恰100g
m=50+106×0.2=71.2g Na2CO3%=21.2
71.2×100%=29.8%
xxvii (1)100×15%=(100+x)×10% x =50g
(2) NaCl ~ AgNO3
11.7×10% 17y y=20%
xxviii (1)盐酸中HCl 7.3g 0.2mol NaOH 8g 0.2mol
恰好形成NaCl 0.2mol m水=200+80-11.7=268.3g
(2)11.7gNaCl形成饱和溶液需要32.5g水 故 需蒸发水235.8g
xxix 2Cu2+ ~ I2 ~ 2S2-
2O3 .6g 12
n(Cu2+)=20×10-3L×0.05mol·L-1×100mL=0.01 mol 10mL
0.01mol160gmol1
S(CuSO4)100g25g 18.0g0.01mol160gmol
xxx (1)3.36L (2) 28.6% (3)141.3 g (4) 7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常州)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南京)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连云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⑴ 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⑵ 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⑶如图2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
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5.(盐城)右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的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比甲溶液的质量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甲溶液的相等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0(1)t3C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_____B;
(2)t30C时,把3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的_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0C时A、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0C ,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___ _B(填>、<或=)。
7.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
正确的是
浓硫酸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水 水
水 水 b溶液 a溶液 a溶液 b溶液 温度/℃ A B C
D 图1 图
2
8.请你用右图所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溶解度/g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 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40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________ g。该温度下8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_________
溶液。
(3)分别将400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无晶体存在)降温至t 0C时,
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9.图9-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9-2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
相等”)。
(3)8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该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
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10.据右图曲线回答: 溶(1)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此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解数的表达式为 ;图中A点的意义度
/g是 。 (2)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加热浓缩、c.降温、d.过滤、e.趁热过滤。若KNO3晶体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操作步骤是(填序
号) ;若NaCl晶体中含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其操作步
骤是(填序号) 。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 )
A.X溶液 B.Y溶液 C.Z溶液 D.X、Y溶
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C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
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B )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填“大”
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
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
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t1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 t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C>B ;
(2)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取的方法是升温结晶。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A=B>C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
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最少的是 B ,没
有晶体析出的是 C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54g 。
11、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
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A. B. C.
D.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 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A 。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4)t1℃时A的溶解度 > 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下同)
(5)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2)P点的的含义 (3)N点为,可通过 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
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B 晶
体
析出的有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C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
丙
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20、2.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20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A>B>C。
00⑵ 将t2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
21、右图是甲、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__50g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25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应____降温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乙__(填“甲”、“乙”)曲线。
22、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40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2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
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B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A 。
2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50℃时,将40g
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
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10 g
2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 氯化钠 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
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1.2 g。
26、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
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 (填“”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乙 (填“甲”或“乙”);
27、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3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填“>”、“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B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
是 B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人A物质
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 ;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9、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B
( 填“A”或“B”)。
(2) 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温(只举一种)
(3) 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
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升温结晶 。
3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甲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乙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不能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c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1)A B C (2)A、C B (3)15g 2.0g
2、C
3、C
5、(1)t1 大 (2)加入A至不再溶解为止 降低温度至刚有晶体析出 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
6、1)a、b (2)b和c (3)60 t1
7、(1)t2 (2)a>b>c。
8、D
9、(1)B>C>A;(2)溶解度;(3)降温结晶(或结晶)
10、(1)S(A)=S(B)>S(C);(2)A,B,C;(3)36g。
11、B
12、(1) A和C , (2) A (3)CBA (4)大于 (5) 大于
13、(1)80g、
(2)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4)C>B>A
(5)降温结晶
(6)蒸发结晶
(7)A和B, C
(8)过滤,结晶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1)A>B>C,(2)A,C(3)70
21、50 g 25 降低 乙
22、(1)40 (2)加热蒸发 (3)A
23、(1)
24、(1)40 (2)不饱和 10
25、⑴氯化钠或NaCl;⑵不饱和;54.2
26、(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27、(1)30℃(2)
28、(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
29、(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
(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3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
专题训练(溶解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
i.要使w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g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2g NaCl溶液
C.蒸发掉一半溶剂 D.再加入2wg 25%的NaCl溶液
ii.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
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iii.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M未完全溶解 D.无法配制
iv.(2005.11灌云县调研1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
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u2+的数目
v.有一杯t℃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未溶;若
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铵的溶解度
xyxy2100(xy)100xA.2g B.200g C.g D.200g 2 vi.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2CO3溶液至不再生成
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3沉淀10g,再将滤液蒸发掉90g
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多少?
A.11.7% B.10% C.9.2% D.5.85%
vii.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水后降至
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
A.20g B.17.23g C.30g D.22.05g
viii.20℃时,将某盐R的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无水),溶液达饱和;若将原溶液蒸发掉30g水,则只需加入1g R(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时R的溶解度为
A.20g B.25g C.30g D.35g
ix.t℃时,在VmL密度为dg/cm 3的FeCl3(相对分子质量为M)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mL 1.0 mol/L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时FeCl3的溶解度为
A.400MM100M100Mg B.g C.g D.g 15Vd250VdM750VdM3000dVM
x.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m=1600n1600n1600n160n B.m= C.m= D.m= 25025009n250016n250025n
xi.(2005.8启东中学8)t℃时将某氢氧化钠溶液蒸发去8.2g水后,恢复至t℃析出
5.8gNaOH·H2O晶体。再蒸发去1.2g水,恢复至t℃,又析出5.8gNaOH·H2O晶体,则t℃时NaOH的溶解度约为
A.40g B.133.3g C.333.3g D.483.3g
xii.在t℃时,取可溶物A其浓度为a%的溶液100g,蒸发掉p g水,冷却到t℃,析出A的不
含结晶水的晶体g g,则在t℃时,A的溶解度为
A.100apg B.100(ag)g C.100g D.a
xiii100(ag)100ag100(ag)g ap.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
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A.23(W-B)/123g B.23(W-B)/77g
C.23(W-B)/100g D.(W-77B/23)/g
xiv.某温度下,氯化镁饱和溶液浓度为40%,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氯化镁,最终
析出结晶水合物40.6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
A.MgCl2·7H2O B.MgCl2·2H2O C.MgCl2·6H2O D.MgCl2·5H2O xv.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将36g的无水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
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
A.136 g B.120g C.116g D.108g
xvi.t℃时,Na2CO3的溶解度为40 g,现有饱和碳酸钠溶液Ag,溶质质量分数为a %,向溶液
中投入碳酸钠固体10g,静置后析出一定量晶体(Na2CO3·10H2O),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仍为a %,加入水的量是
A. 100g B. 25g C. (100-A)180/286g D. 不能确定 xvii.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viii.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20℃时溶解度为y g,取80℃时Ca(OH)2的饱和溶
液a g蒸发掉w g水后,再恢复至2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 B.yz
xix.T℃时,bg固体A能完全溶解于水形成(a+b)g溶液。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
应;则T℃时,A的溶解度肯定不可能是
A.ag B.100(ab)g C.g D.g abaa
xx.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
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g、80g、35.8g、20.9g。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氯化钾 B.硝酸钠 C.氯化钠 D.硝酸钾
xxi.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
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则a、b、c间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不可比较
xxii. (2005.4苏锡常镇一模15)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若溶液蒸发
b 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 g;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 g。若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100m2100(m1m2)100(mm1) A.S=g B.S=cg C.S=g D.S=g bcab
xxiii. (2005.9南京调研10)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一包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
拌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包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6.6g B.9g C.18.4g D.16g
xxiv. (2005.10丹阳市统测18)有一定质量的KNO3样品,在10℃下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
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70℃时为20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样品中混有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D.当温度在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xxv. (2005.10泗阳中学14)Na2SO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
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
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xxvi.有一种由CaCl2 和NaCl组成的混和物,取34.8g溶于
50g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m g
某浓度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g沉淀。经过滤,所得滤液在t℃时刚好为饱和溶液(已知t℃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m值;(2)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xxvii.将100g 15%的NaCl溶液稀释成10%的NaC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11.7g与17g AgNO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求:(1)稀释NaCl溶液时所加水的质量;(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xxviii.将200g浓度为3.65%的稀盐酸加入到80g浓度为10%的NaOH溶液里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2)若将反应后所得溶液制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xxix.30℃时将8.0g饱和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10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的碘化钾溶液,发生以下反应:2Cu2++4I=2CuI↓+ I2, 反应所生成的I2能够把20mL -
2220.05mol/L的Na2S2O3溶液中的S2O3全部氧化成S4O6,反应方程式为:I2+2S2O3=2I
2+S4O6。请计算:30℃时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 -
xxx.(2005.10泗阳中学26)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稀H2SO4中,
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g时,剩下滤液40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1) 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2) 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3) 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4) MgSO4·xH2O中的x值。
答案
i BD
ii D
iii B
iv B
xyvS C
vi B 质:0.2molNaCl 液:111+106-10-90=117g
B 102010180100 vii
viii B
ix D V mL密度为d g · cm – 3的FeCl3中氯化铁的质量可为m (FeCl3) = n (FeCl3) × M 4M
n(AgNO1
=3)0.004L1 molL
3× M =3M,溶解度S为:S
100S3000
Vd
x B n
10010090n
xi B
xii A 100a%g
100100a
xiii A 原溶液减少W-B克溶液,溶质占123
xiv C 质 剂 液
40 60 100
14.4 40.6-4.6 MgCl2共19g,结晶水21.6g
xv D
xvi B
xvii A
xviii CD
xix C
xx D
xxi B
xxii C
xxiii C
xxiv BD
xxv BD
xxvi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 22.2g 原混合物中NaCl
滤液中NaCl质量58.5×0.4+12.6=36g ∴滤液中水恰100g
m=50+106×0.2=71.2g Na2CO3%=21.2
71.2×100%=29.8%
xxvii (1)100×15%=(100+x)×10% x =50g
(2) NaCl ~ AgNO3
11.7×10% 17y y=20%
xxviii (1)盐酸中HCl 7.3g 0.2mol NaOH 8g 0.2mol
恰好形成NaCl 0.2mol m水=200+80-11.7=268.3g
(2)11.7gNaCl形成饱和溶液需要32.5g水 故 需蒸发水235.8g
xxix 2Cu2+ ~ I2 ~ 2S2-
2O3 .6g 12
n(Cu2+)=20×10-3L×0.05mol·L-1×100mL=0.01 mol 10mL
0.01mol160gmol1
S(CuSO4)100g25g 18.0g0.01mol160gmol
xxx (1)3.36L (2) 28.6% (3)141.3 g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