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常州)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南京)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连云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⑴ 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⑵ 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⑶如图2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

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5.(盐城)右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的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比甲溶液的质量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甲溶液的相等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0(1)t3C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_____B;

(2)t30C时,把3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的_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0C时A、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0C ,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___ _B(填>、<或=)。

7.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

正确的是

浓硫酸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水 水

水 水 b溶液 a溶液 a溶液 b溶液 温度/℃ A B C

D 图1 图

2

8.请你用右图所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溶解度/g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 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40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________ g。该温度下8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_________

溶液。

(3)分别将400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无晶体存在)降温至t 0C时,

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9.图9-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9-2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

相等”)。

(3)8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该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

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10.据右图曲线回答: 溶(1)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此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解数的表达式为 ;图中A点的意义度

/g是 。 (2)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加热浓缩、c.降温、d.过滤、e.趁热过滤。若KNO3晶体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操作步骤是(填序

号) ;若NaCl晶体中含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其操作步

骤是(填序号) 。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 )

A.X溶液 B.Y溶液 C.Z溶液 D.X、Y溶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C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

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B )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填“大”

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

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

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t1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 t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C>B ;

(2)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取的方法是升温结晶。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A=B>C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

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最少的是 B ,没

有晶体析出的是 C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54g 。

11、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

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A. B. C.

D.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 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A 。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4)t1℃时A的溶解度 > 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下同)

(5)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2)P点的的含义 (3)N点为,可通过 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

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B 晶

析出的有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C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

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20、2.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20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A>B>C。

00⑵ 将t2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

21、右图是甲、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__50g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25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应____降温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乙__(填“甲”、“乙”)曲线。

22、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40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2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

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B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A 。

2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50℃时,将40g

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

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10 g

2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 氯化钠 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

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1.2 g。

26、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

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 (填“”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乙 (填“甲”或“乙”);

27、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3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填“>”、“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B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

是 B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人A物质

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 ;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9、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B

( 填“A”或“B”)。

(2) 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温(只举一种)

(3) 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

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升温结晶 。

3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甲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乙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不能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c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1)A B C (2)A、C B (3)15g 2.0g

2、C

3、C

5、(1)t1 大 (2)加入A至不再溶解为止 降低温度至刚有晶体析出 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

6、1)a、b (2)b和c (3)60 t1

7、(1)t2 (2)a>b>c。

8、D

9、(1)B>C>A;(2)溶解度;(3)降温结晶(或结晶)

10、(1)S(A)=S(B)>S(C);(2)A,B,C;(3)36g。

11、B

12、(1) A和C , (2) A (3)CBA (4)大于 (5) 大于

13、(1)80g、

(2)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4)C>B>A

(5)降温结晶

(6)蒸发结晶

(7)A和B, C

(8)过滤,结晶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1)A>B>C,(2)A,C(3)70

21、50 g 25 降低 乙

22、(1)40 (2)加热蒸发 (3)A

23、(1)

24、(1)40 (2)不饱和 10

25、⑴氯化钠或NaCl;⑵不饱和;54.2

26、(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27、(1)30℃(2)

28、(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

29、(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

(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3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

专题训练(溶解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

i.要使w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g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2g NaCl溶液

C.蒸发掉一半溶剂 D.再加入2wg 25%的NaCl溶液

ii.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

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iii.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M未完全溶解 D.无法配制

iv.(2005.11灌云县调研1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

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u2+的数目

v.有一杯t℃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未溶;若

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铵的溶解度

xyxy2100(xy)100xA.2g B.200g C.g D.200g 2 vi.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2CO3溶液至不再生成

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3沉淀10g,再将滤液蒸发掉90g

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多少?

A.11.7% B.10% C.9.2% D.5.85%

vii.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水后降至

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

A.20g B.17.23g C.30g D.22.05g

viii.20℃时,将某盐R的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无水),溶液达饱和;若将原溶液蒸发掉30g水,则只需加入1g R(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时R的溶解度为

A.20g B.25g C.30g D.35g

ix.t℃时,在VmL密度为dg/cm 3的FeCl3(相对分子质量为M)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mL 1.0 mol/L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时FeCl3的溶解度为

A.400MM100M100Mg B.g C.g D.g 15Vd250VdM750VdM3000dVM

x.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m=1600n1600n1600n160n B.m= C.m= D.m= 25025009n250016n250025n

xi.(2005.8启东中学8)t℃时将某氢氧化钠溶液蒸发去8.2g水后,恢复至t℃析出

5.8gNaOH·H2O晶体。再蒸发去1.2g水,恢复至t℃,又析出5.8gNaOH·H2O晶体,则t℃时NaOH的溶解度约为

A.40g B.133.3g C.333.3g D.483.3g

xii.在t℃时,取可溶物A其浓度为a%的溶液100g,蒸发掉p g水,冷却到t℃,析出A的不

含结晶水的晶体g g,则在t℃时,A的溶解度为

A.100apg B.100(ag)g C.100g D.a

xiii100(ag)100ag100(ag)g ap.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

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A.23(W-B)/123g B.23(W-B)/77g

C.23(W-B)/100g D.(W-77B/23)/g

xiv.某温度下,氯化镁饱和溶液浓度为40%,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氯化镁,最终

析出结晶水合物40.6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

A.MgCl2·7H2O B.MgCl2·2H2O C.MgCl2·6H2O D.MgCl2·5H2O xv.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将36g的无水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

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

A.136 g B.120g C.116g D.108g

xvi.t℃时,Na2CO3的溶解度为40 g,现有饱和碳酸钠溶液Ag,溶质质量分数为a %,向溶液

中投入碳酸钠固体10g,静置后析出一定量晶体(Na2CO3·10H2O),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仍为a %,加入水的量是

A. 100g B. 25g C. (100-A)180/286g D. 不能确定 xvii.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viii.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20℃时溶解度为y g,取80℃时Ca(OH)2的饱和溶

液a g蒸发掉w g水后,再恢复至2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 B.yz

xix.T℃时,bg固体A能完全溶解于水形成(a+b)g溶液。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

应;则T℃时,A的溶解度肯定不可能是

A.ag B.100(ab)g C.g D.g abaa

xx.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

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g、80g、35.8g、20.9g。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氯化钾 B.硝酸钠 C.氯化钠 D.硝酸钾

xxi.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

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则a、b、c间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不可比较

xxii. (2005.4苏锡常镇一模15)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若溶液蒸发

b 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 g;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 g。若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100m2100(m1m2)100(mm1) A.S=g B.S=cg C.S=g D.S=g bcab

xxiii. (2005.9南京调研10)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一包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

拌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包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6.6g B.9g C.18.4g D.16g

xxiv. (2005.10丹阳市统测18)有一定质量的KNO3样品,在10℃下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

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70℃时为20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样品中混有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D.当温度在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xxv. (2005.10泗阳中学14)Na2SO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

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

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xxvi.有一种由CaCl2 和NaCl组成的混和物,取34.8g溶于

50g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m g

某浓度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g沉淀。经过滤,所得滤液在t℃时刚好为饱和溶液(已知t℃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m值;(2)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xxvii.将100g 15%的NaCl溶液稀释成10%的NaC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11.7g与17g AgNO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求:(1)稀释NaCl溶液时所加水的质量;(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xxviii.将200g浓度为3.65%的稀盐酸加入到80g浓度为10%的NaOH溶液里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2)若将反应后所得溶液制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xxix.30℃时将8.0g饱和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10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的碘化钾溶液,发生以下反应:2Cu2++4I=2CuI↓+ I2, 反应所生成的I2能够把20mL -

2220.05mol/L的Na2S2O3溶液中的S2O3全部氧化成S4O6,反应方程式为:I2+2S2O3=2I

2+S4O6。请计算:30℃时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 -

xxx.(2005.10泗阳中学26)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稀H2SO4中,

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g时,剩下滤液40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1) 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2) 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3) 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4) MgSO4·xH2O中的x值。

答案

i BD

ii D

iii B

iv B

xyvS C 

vi B 质:0.2molNaCl 液:111+106-10-90=117g

B 102010180100 vii

viii B

ix D V mL密度为d g · cm – 3的FeCl3中氯化铁的质量可为m (FeCl3) = n (FeCl3) × M 4M

n(AgNO1

=3)0.004L1 molL

3× M =3M,溶解度S为:S

100S3000

Vd

x B n

10010090n

xi B

xii A 100a%g

100100a

xiii A 原溶液减少W-B克溶液,溶质占123

xiv C 质 剂 液

40 60 100

14.4 40.6-4.6 MgCl2共19g,结晶水21.6g

xv D

xvi B

xvii A

xviii CD

xix C

xx D

xxi B

xxii C

xxiii C

xxiv BD

xxv BD

xxvi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 22.2g 原混合物中NaCl

滤液中NaCl质量58.5×0.4+12.6=36g ∴滤液中水恰100g

m=50+106×0.2=71.2g Na2CO3%=21.2

71.2×100%=29.8%

xxvii (1)100×15%=(100+x)×10% x =50g

(2) NaCl ~ AgNO3

11.7×10% 17y y=20%

xxviii (1)盐酸中HCl 7.3g 0.2mol NaOH 8g 0.2mol

恰好形成NaCl 0.2mol m水=200+80-11.7=268.3g

(2)11.7gNaCl形成饱和溶液需要32.5g水 故 需蒸发水235.8g

xxix 2Cu2+ ~ I2 ~ 2S2-

2O3 .6g 12

n(Cu2+)=20×10-3L×0.05mol·L-1×100mL=0.01 mol 10mL

0.01mol160gmol1

S(CuSO4)100g25g 18.0g0.01mol160gmol

xxx (1)3.36L (2) 28.6% (3)141.3 g (4) 7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常州)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南京)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l℃时,a、c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3. (连云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⑴ 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⑵ 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⑶如图2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B.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泰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

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5.(盐城)右图为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粉末,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的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比甲溶液的质量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与甲溶液的相等

6.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0(1)t3C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_____B;

(2)t30C时,把3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的____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把t10C时A、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0C ,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___ _B(填>、<或=)。

7.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

正确的是

浓硫酸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水 水

水 水 b溶液 a溶液 a溶液 b溶液 温度/℃ A B C

D 图1 图

2

8.请你用右图所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溶解度/g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 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400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________ g。该温度下8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_________

溶液。

(3)分别将400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无晶体存在)降温至t 0C时,

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9.图9-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9-2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

相等”)。

(3)8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该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

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10.据右图曲线回答: 溶(1)t1℃时KNO3的溶解度是 ,此时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解数的表达式为 ;图中A点的意义度

/g是 。 (2)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加热浓缩、c.降温、d.过滤、e.趁热过滤。若KNO3晶体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的操作步骤是(填序

号) ;若NaCl晶体中含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其操作步

骤是(填序号) 。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 )

A.X溶液 B.Y溶液 C.Z溶液 D.X、Y溶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C )

A.a点 B.b点 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

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B )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填“大”

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

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

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t1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 t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A>C>B ;

(2)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 相等;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欲从此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取的方法是升温结晶。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A=B>C 。

(2)35℃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均冷却

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最少的是 B ,没

有晶体析出的是 C 。

(3)30℃时,a点表示10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30℃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A物质的质量是 54g 。

11、现有M、N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溶液有晶体析出,而N溶液

还可以再溶解N晶体,则能正确表示M、N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0 温度/℃

A. B. C.

D.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 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A 。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4)t1℃时A的溶解度 > 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下同)

(5)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2)P点的的含义 (3)N点为,可通过 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的

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 AB 晶

析出的有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降温结晶 法。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

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

溶液为饱和溶液

16、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17、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C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

1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20、2.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20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A>B>C。

00⑵ 将t2C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

21、右图是甲、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__50g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25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应____降温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乙__(填“甲”、“乙”)曲线。

22、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40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A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23、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

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B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A 。

24、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50℃时,将40g

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

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10 g

25、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B是 氯化钠 的溶解度曲线。

⑵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

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51.2 g。

26、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

入30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 (填“”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10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乙 (填“甲”或“乙”);

27、右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3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填“>”、“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B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

是 B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人A物质

2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

(选填“饱和”或“”);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 ;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9、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 B

( 填“A”或“B”)。

(2) 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方法是 升温(只举一种)

(3) 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

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 升温结晶 。

3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___甲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乙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部溶解______不能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c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1)A B C (2)A、C B (3)15g 2.0g

2、C

3、C

5、(1)t1 大 (2)加入A至不再溶解为止 降低温度至刚有晶体析出 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

6、1)a、b (2)b和c (3)60 t1

7、(1)t2 (2)a>b>c。

8、D

9、(1)B>C>A;(2)溶解度;(3)降温结晶(或结晶)

10、(1)S(A)=S(B)>S(C);(2)A,B,C;(3)36g。

11、B

12、(1) A和C , (2) A (3)CBA (4)大于 (5) 大于

13、(1)80g、

(2)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4)C>B>A

(5)降温结晶

(6)蒸发结晶

(7)A和B, C

(8)过滤,结晶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1)A>B>C,(2)A,C(3)70

21、50 g 25 降低 乙

22、(1)40 (2)加热蒸发 (3)A

23、(1)

24、(1)40 (2)不饱和 10

25、⑴氯化钠或NaCl;⑵不饱和;54.2

26、(1)饱和(2分) 3︰10(2分) (2)乙(2分)

27、(1)30℃(2)

28、(1) 40 (2) 不饱和 (3) 加水或降温(4)<

29、(1)B(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

(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30、(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乙(3)不能(4)C

专题训练(溶解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

i.要使w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g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2g NaCl溶液

C.蒸发掉一半溶剂 D.再加入2wg 25%的NaCl溶液

ii.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

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iii.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M未完全溶解 D.无法配制

iv.(2005.11灌云县调研1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

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u2+的数目

v.有一杯t℃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未溶;若

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铵的溶解度

xyxy2100(xy)100xA.2g B.200g C.g D.200g 2 vi.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2CO3溶液至不再生成

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3沉淀10g,再将滤液蒸发掉90g

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多少?

A.11.7% B.10% C.9.2% D.5.85%

vii.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水后降至

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

A.20g B.17.23g C.30g D.22.05g

viii.20℃时,将某盐R的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无水),溶液达饱和;若将原溶液蒸发掉30g水,则只需加入1g R(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时R的溶解度为

A.20g B.25g C.30g D.35g

ix.t℃时,在VmL密度为dg/cm 3的FeCl3(相对分子质量为M)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mL 1.0 mol/L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时FeCl3的溶解度为

A.400MM100M100Mg B.g C.g D.g 15Vd250VdM750VdM3000dVM

x.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 CuSO4或加入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m=1600n1600n1600n160n B.m= C.m= D.m= 25025009n250016n250025n

xi.(2005.8启东中学8)t℃时将某氢氧化钠溶液蒸发去8.2g水后,恢复至t℃析出

5.8gNaOH·H2O晶体。再蒸发去1.2g水,恢复至t℃,又析出5.8gNaOH·H2O晶体,则t℃时NaOH的溶解度约为

A.40g B.133.3g C.333.3g D.483.3g

xii.在t℃时,取可溶物A其浓度为a%的溶液100g,蒸发掉p g水,冷却到t℃,析出A的不

含结晶水的晶体g g,则在t℃时,A的溶解度为

A.100apg B.100(ag)g C.100g D.a

xiii100(ag)100ag100(ag)g ap.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

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A.23(W-B)/123g B.23(W-B)/77g

C.23(W-B)/100g D.(W-77B/23)/g

xiv.某温度下,氯化镁饱和溶液浓度为40%,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氯化镁,最终

析出结晶水合物40.6g,则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

A.MgCl2·7H2O B.MgCl2·2H2O C.MgCl2·6H2O D.MgCl2·5H2O xv.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下将36g的无水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

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

A.136 g B.120g C.116g D.108g

xvi.t℃时,Na2CO3的溶解度为40 g,现有饱和碳酸钠溶液Ag,溶质质量分数为a %,向溶液

中投入碳酸钠固体10g,静置后析出一定量晶体(Na2CO3·10H2O),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仍为a %,加入水的量是

A. 100g B. 25g C. (100-A)180/286g D. 不能确定 xvii.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原温度,则

A.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xviii.Ca(OH)2在80℃时的溶解度为x g,20℃时溶解度为y g,取80℃时Ca(OH)2的饱和溶

液a g蒸发掉w g水后,再恢复至20℃,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 B.yz

xix.T℃时,bg固体A能完全溶解于水形成(a+b)g溶液。若固体A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

应;则T℃时,A的溶解度肯定不可能是

A.ag B.100(ab)g C.g D.g abaa

xx.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

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已知10℃时,氯化钾、硝酸钠、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依次为31g、80g、35.8g、20.9g。通过计算可推断出析出的晶体是

A.氯化钾 B.硝酸钠 C.氯化钠 D.硝酸钾

xxi.浓度不等的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和时,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b;

浓度不等的两种乙醇溶液等质量混和后,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也为a,而等体积混和时为c,则a、b、c间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不可比较

xxii. (2005.4苏锡常镇一模15)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中含溶质m g。若溶液蒸发

b 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 g;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 g。若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100m2100(m1m2)100(mm1) A.S=g B.S=cg C.S=g D.S=g bcab

xxiii. (2005.9南京调研10)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一包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

拌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包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6.6g B.9g C.18.4g D.16g

xxiv. (2005.10丹阳市统测18)有一定质量的KNO3样品,在10℃下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

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70℃时为20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样品中混有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D.当温度在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xxv. (2005.10泗阳中学14)Na2SO4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降温和加入

Na2SO4·H2O晶体都可使其饱和

B.B、C点表示t1℃时,Na2SO4溶液在B点的溶解度大

于在C点的溶解度

C.在C点时Na2SO4溶液降温或升温,都会使其溶液变浑浊

D.制取芒硝的最佳方法是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至0℃析出晶体

xxvi.有一种由CaCl2 和NaCl组成的混和物,取34.8g溶于

50g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m g

某浓度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g沉淀。经过滤,所得滤液在t℃时刚好为饱和溶液(已知t℃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m值;(2)所加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

xxvii.将100g 15%的NaCl溶液稀释成10%的NaC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11.7g与17g AgNO3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求:(1)稀释NaCl溶液时所加水的质量;(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xxviii.将200g浓度为3.65%的稀盐酸加入到80g浓度为10%的NaOH溶液里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试求:(1)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2)若将反应后所得溶液制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xxix.30℃时将8.0g饱和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取出10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的碘化钾溶液,发生以下反应:2Cu2++4I=2CuI↓+ I2, 反应所生成的I2能够把20mL -

2220.05mol/L的Na2S2O3溶液中的S2O3全部氧化成S4O6,反应方程式为:I2+2S2O3=2I

2+S4O6。请计算:30℃时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 -

xxx.(2005.10泗阳中学26)进行下列实验:将过量Mg粉溶于100 mL 1.5 mol/L稀H2SO4中,

反应结束后,滤去多余Mg粉,滤液在t℃下蒸发,当滤液质量为63 g时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当析出晶体13.47g时,剩下滤液40g。请计算下列各小题:(1) 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2) 开始析出MgSO4·xH2O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3) t℃时该晶体的溶解度;(4) MgSO4·xH2O中的x值。

答案

i BD

ii D

iii B

iv B

xyvS C 

vi B 质:0.2molNaCl 液:111+106-10-90=117g

B 102010180100 vii

viii B

ix D V mL密度为d g · cm – 3的FeCl3中氯化铁的质量可为m (FeCl3) = n (FeCl3) × M 4M

n(AgNO1

=3)0.004L1 molL

3× M =3M,溶解度S为:S

100S3000

Vd

x B n

10010090n

xi B

xii A 100a%g

100100a

xiii A 原溶液减少W-B克溶液,溶质占123

xiv C 质 剂 液

40 60 100

14.4 40.6-4.6 MgCl2共19g,结晶水21.6g

xv D

xvi B

xvii A

xviii CD

xix C

xx D

xxi B

xxii C

xxiii C

xxiv BD

xxv BD

xxvi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 22.2g 原混合物中NaCl

滤液中NaCl质量58.5×0.4+12.6=36g ∴滤液中水恰100g

m=50+106×0.2=71.2g Na2CO3%=21.2

71.2×100%=29.8%

xxvii (1)100×15%=(100+x)×10% x =50g

(2) NaCl ~ AgNO3

11.7×10% 17y y=20%

xxviii (1)盐酸中HCl 7.3g 0.2mol NaOH 8g 0.2mol

恰好形成NaCl 0.2mol m水=200+80-11.7=268.3g

(2)11.7gNaCl形成饱和溶液需要32.5g水 故 需蒸发水235.8g

xxix 2Cu2+ ~ I2 ~ 2S2-

2O3 .6g 12

n(Cu2+)=20×10-3L×0.05mol·L-1×100mL=0.01 mol 10mL

0.01mol160gmol1

S(CuSO4)100g25g 18.0g0.01mol160gmol

xxx (1)3.36L (2) 28.6% (3)141.3 g (4) 7


相关内容

  • 泵与风机3-2
  • 上次课主要内容 第三章 第一节 相似条件 第二节 相似定律 第三节 相似定律的特例 第三章 相似理论在泵与风机中的应用 第一节 相似条件 第二节 相似定律 第三节 相似定律的特例 第四节 比转数 第五节 无因次性能曲线 第六节 通用性能曲线 2 第四节 比转数 在具体设计,选型以及判别泵与风机是否相 ...

  • 电测曲线的应用
  • 电测曲线.数据的应用 1. 视电阻曲线的应用 视电阻曲线主要用于确定岩性,划分岩层. (1)确定岩性 岩性不同,其电阻率也不同.一般纯泥岩电阻率较低,砂岩稍高,灰质岩相当高,岩浆岩很高.当岩石中含有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时,其电阻率都要相应降低,而当岩石中含有石油或天然气时,其电阻率侧相应升高. 岩石的电 ...

  •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 ...

  • 关于凸轮机构的应用--12901214吕潇健
  • 盘形凸轮在自动机械中的应用 凸轮机构常用于轻载.低速自动或半自动机构的控制.其中盘形凸轮应用较广,其加工方法有划线加工.靠模加工和数控加工.由于凸轮轮廓曲线较复杂,采用前两者加工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且精度低.而采用数控加工可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如果其轮廓曲线是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可由手工编程解决.但是 ...

  • 极化曲线在氯碱工业的应用
  • 氯碱工业第45卷 第5期Vol . 45, No . 5 2009年5月May, 2009Chl or -A lkali I ndustry [电 解] 极化曲线在氯碱工业的应用 刘振江3, 张卫国 (1.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300480; 2. 天津大学, 天津300072) 1 2 ...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土壤水动力学 学 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 学 号: 姓 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研究与运用 摘要:土壤水的基质势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该曲线反映了土壤水分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 ...

  • 热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 上半月出版 Casting・Forging.Welding金属铸锻焊技术 热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黄张洪1,赵惠2.吕利强1.高文柱1 (1.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1:2.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14) 摘 要:探讨了热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等.着重介绍了热分析 ...

  • 陈元千资料
  • 陈元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生年月:1933年 籍贯:浙江省瑞安县 职称职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教育履历: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采矿系 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石油学院采油专业 陈元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藏工程.油气田开发和油气田储量方面的科研.教学和评估工作.他是勘探开发院的元老级人物,共 ...

  • 应用DigXY实现测井曲线的图形数字化
  • 应用DigXY 实现测井曲线的图形数字化 路远涛, 杨东梅 *1 2 (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服务分公司测试十一大队, 黑龙江大庆163153; 2.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163413) 摘 要:测井曲线的数字化是测井资料处理的必要环节,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解释工 ...

  • 溶解性表.溶解度曲线在物质检验.提纯和制备的应用
  •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阴.阳离子检验和物质提纯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下面通过相关的典型例题分析,帮助同学们掌握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表进行常见离子检验和提纯的实验方法. 一.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在物质检验中的应用 例1(原创)根据下面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