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常用公式小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该公式的各类变体详见第四章)

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2

⎡⎛n ⎫⎤

⎢p 实+a ⎪⎥(V 实-nb )=nRT

⎝V ⎭⎦⎢⎥⎣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V 总

p 总=∑p i p i =p 总g x i =p 总

V i i

4:Graham 气体扩散定律

u (A )

=u (B )

b (B ) =

=

n (B ) n (B )

或m (B ) = m (A ) m (A ) n (B ) m (B )

w (B ) = V M

,x (剂)=n (剂)=

n 液n 质+n 剂n (剂)

5: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和摩尔分数表示方法。

c (B ) =

x (质)=

n (质)

=

n 液n 质+n 剂n (质)

x (质)=

6:Raoult 定律

n 质+n 剂n (质)

n 剂n (质)

=

b

55.56

p =p *g (x 剂)

∆p =p *g (x 质)=p *k ’b =kb (k =p *k ’)

7:沸点升高公式

∆T b =k ’∆p =k b b ∆T f =k ’∆p =k f b

8:溶液渗透压公式

∏=cRT ∏V =nRT

常用物理量一览表

(无论x 是什么量) 1:∆x =x (终)-x 始

2:W =-p 外g ∆V

3:(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4:恒容反应热 (1)∆U =Q V (2)Q V =-C g ∆T (3)

()

Q V 1∆T 1

=

∆T

⇒Q V 1=Q V 21(推论1) ∆T 2∆T 2

Q V 2

(4)

m 1Q 1m Q

=22(推论2)

M 2∆T 1M 2∆T 2

5:恒压反应热 (1)H =U +pV

(2)

Q p =∆U -W =∆U +p 外∆V =(U 2-U 1)+

(p 2V 2-p 1V 1)=(U 2+p 2V 2)-(U 1+p 1V 1)=∆H

6:Q p 与Q v 的关系

(1)Q p =Q v +∆nR T (2)∆r H m =

∆r H

ξ

(3)∆r H m =∆r U m +∆νRT (注:左右两边的单位为J ·mol -1) 7:标准生成热的应用

ΘΘΘ

∆r H m =∑v i ∆f H (生成物)-v ∆H (∑m i f m 反应物)

i

i

8:燃烧热

ΘΘΘ∆r H m =∑v i ∆c H (m 反应物)-∑v i ∆c H (m 生成物)

i

i

(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前后顺序。)

9:熵

S =k ln Ω(k =1.38⨯10-23J K -1)

∆S =

Q r

(注:该公式只在恒温可逆过程中成立) T

ΘΘΘ∆r S m =∑v i S (m 生成物)-∑v i S (m 反应物)

i

i

10:吉布斯自由能

∆r U =Q +W 体+W 非⇒Q =∆r U +W 体+W 非=∆r U +(-p ∆V ) +W 非=∆r H -W 非

Q r =T ∆S ≥∆r H -W 非

-(∆H -T ∆S )≥-W 非

-⎡⎣(H 2-H 1)-(T 2S 2-T 1S 1)⎤⎦≥-W 非 -⎡⎣(H 2-T 2S 2)-(H 1-T 1S 1)⎤⎦≥-W 非

-[G 2-G 1]=-∆G ≥-W 非(G =H -TS )

11: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ΘΘΘ

∆r G m =∑v i ∆f G (生成物)-v ∆G (∑i f m 反应物) m

i

i

ΘΘΘ

∆r G m =∆r H m -T ∆r S m

第三章

1:反应平均速率

v (A )=

2:反应瞬时速率

c (A )2-c (A )1

t 2-t 1

=

∆c (A )

∆t

⎛∆c (A )⎫dc (A )

v (A )=lim -⎪=∆t →0∆t dt ⎝⎭

3:速率方程

aA +bB =cC +dD v =k ⎡⎣c (A )⎤⎦⎡⎣c (B )⎤⎦

m

n

(注:k 是反应速率常数,m ,n 称为A,B 浓度的幂指数,不一定等于反应系数,三者皆可

以通过实验测得。) 4:反应级数

N=m+n

5:速率常数

k a k b k c k d

=== a b c d

6:各级反应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1) 零级反应

c (A )=c (A )0-kt

t 1=

2

c (A )02k

(2) 一级反应

ln c -ln c 0=-kt

t 1=

2

ln10g log 20.693

=

k k

(3) 二级反应

11

-=kt c c 0t 1=

2

l kc 0

(4) 三级反应

11-=kt 22c c 0t 1=

2

l 2kc 02

(注:上述公式仅适用于有单一反应物的反应) 7: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k =Ae

-

E a RT

ln k =ln A -

E a

RT

ln

k 2E a ⎛11⎫E a ⎛T 2-T 1⎫= -⎪= ⎪ k 1R ⎝T 1T 2⎭R ⎝TT 12⎭

第四章

(注:本章的反应均以Aa+Bb=Cc+Dd或Aa=Bb+Cc表示)

1:平衡常数公式(以反应(1)为准)

K c =

c (c )g c (d )c (a )g c (b )

A

C D B

K p =

p (c )g p (d )p (a )g p (b )

A

C D B

2:(revision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变体。

pM r =ρRT ←pV =

3:经验平衡常数。

m n

RT ←pV =nRT →p =RT →p =cRT M r V

C

D

p (c )p (d )c (c )c (d )ΘΘΘΘp p ΘK ==A B A B c (a )c (b )p (a )p (b )

ΘΘΘΘc c p p

C

D

4: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变体。

Θ

∆r G m =∆r G m +RT ln Q Θ

∆r G m =-RT ln K Θ Θ

∆r G m

ln K =

RT

Θ

∆r G m =RT ln Q -RT ln K Θ=RT ln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ΘΘ

-RT ln K Θ=∆r H m -T ∆r S m

ΘΘ

∆r S m ∆r H m

ln K =-

R RT

Θ

Q

K Θ

ΘΘ

⎛11⎫∆r H m K 2

ln Θ= -⎪ K 1R ⎝T 1T 2⎭

第七章

变形性大小判断方法(变形性越大,离子性越低,热稳定性越弱) (1)分子变形性:与分子的大小有关,分子越大,变形性越大。 (2)离子变形性:①离子极化作用(阳离子→阴离子) 1. 电荷数越高,极化作用越强。

2. 电荷数相等,价电子层结构相同,半径越小,极化越强。

3.

e

18 or 18+2

e

9~17

e

8

②离子变形性(阴离子,也有阳离子)

1. 价电子层结构相同,电荷数越大,变形性越小。

2. 价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3.

e 9~18 or 18+2>>e 8。

4. 阳离子一般只考虑一些电荷数大的离子,如Pb 2+,Hg 2+,Ag +等。 5. 复杂阴离子变形性不大,中心离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 ③相互极化作用(阴离子→阳离子)

1.e 18 or 18+2容易变形,易引起相互极化作用及互相极化作用。

2.e 18的阳离子附加极化作用自上而下递增,加强二者的总极化作用。 3. 在具有e 18 or 18+2阳离子的化合物中阴离子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越强。

4. 一般来说,阳离子所含d 电子越多,电子层数越多,附加极化作用越大。

第八章

1:酸碱解离平衡常数及其各类变体。

(酸解离以HAc==H++Ac-为例,碱解离以NH 3·H 2O==NH4++OH-为例)

⎡c (H +)⎤⎡c (H +)⎤c H c Ac ()()⎣⎦=⎣⎦c H +=ΘΘK a ==当c >400K 时)(

)0a ++

c c 0-c H c 0-c H 0

+

-

2

2

⎡c (OH -)⎤⎡c (OH -)⎤c OH c NH ()()= c OH -=ΘΘ

K b ==当c >400K (

)0a 时)--

c 0c 0-c OH c 0-c OH -

+

4

22

2:解离度

α=

c (

H +)c 0

=

0α=

3:p 运算

c (

OH -)c 0

=

0pn =-lg n

4: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 =pK i Θ(±1)

5:缓冲溶液的pH

⎛c ⎫⎛c Θ

pH =pK a -lg 酸⎪pOH =pK b Θ-lg 碱

⎝c 盐⎭⎝c 盐

6:水解平衡常数

ΘΘΘK w K w K w

K =Θ=Θ=ΘΘ

K a K b K a K b Θh

⎫⎪ ⎭

7:水解度

h =

=

第九章

(以难溶盐M a A b 为例(溶解度为smol ·L -1))

1:溶度积

K sp =a (M m +) a (A a -)=c (M m +) c (A a -)

a

b

a

b

(常用的)

K sp =s a +b a a b b (纯固体溶于纯溶剂时可用) K sp =s a +1a a (b=1,常用于弱碱溶解)

第十一章

1: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2 5 4 3 1

1:先无机后有机:Cl 先,PH 3P 后

2:先离子后分子:Cl 先,H 2O 后

3:同类配体看配位原子字母表顺序:H 2O 先,N 后

4:配位原子相同,原子少的在前NO 2,NH 2先,NH 2OH 后 5:原子数相同看其他原子字母表顺序NH 2先,NO 2后。

读作:二氯化氯·氨基·硝基·羟胺·水·三苯基膦合铁(III )

2: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 (1)Δp >Δo >Δt

(2)中心离子电荷高,分裂能大

(3)周期较大的过渡金属元素轨道较伸展,与配体作用大。分裂能大。 (4)I

-

<Br -<SCN -<Cl -<F -<OH -<-ONO -<C 2O 42-<H 2O <NCS -<

NH3<en <NO 2-<CN -≈CO -

3:晶体场稳定化能

CFSE=E球-E 晶=0-E晶=∑E 轨道-∑P

对于八面体场来说,(Δo =10Dq)

E(dγ)=0.6Δo =6Dq E(dε) =-0.4Δo =-4Dq

对于四面体场来说(Δt =10Dq)

E(dγ)=-0.6Δt =-6Dq E(dε) =0.4Δt =4Dq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该公式的各类变体详见第四章)

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2

⎡⎛n ⎫⎤

⎢p 实+a ⎪⎥(V 实-nb )=nRT

⎝V ⎭⎦⎢⎥⎣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V 总

p 总=∑p i p i =p 总g x i =p 总

V i i

4:Graham 气体扩散定律

u (A )

=u (B )

b (B ) =

=

n (B ) n (B )

或m (B ) = m (A ) m (A ) n (B ) m (B )

w (B ) = V M

,x (剂)=n (剂)=

n 液n 质+n 剂n (剂)

5: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和摩尔分数表示方法。

c (B ) =

x (质)=

n (质)

=

n 液n 质+n 剂n (质)

x (质)=

6:Raoult 定律

n 质+n 剂n (质)

n 剂n (质)

=

b

55.56

p =p *g (x 剂)

∆p =p *g (x 质)=p *k ’b =kb (k =p *k ’)

7:沸点升高公式

∆T b =k ’∆p =k b b ∆T f =k ’∆p =k f b

8:溶液渗透压公式

∏=cRT ∏V =nRT

常用物理量一览表

(无论x 是什么量) 1:∆x =x (终)-x 始

2:W =-p 外g ∆V

3:(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4:恒容反应热 (1)∆U =Q V (2)Q V =-C g ∆T (3)

()

Q V 1∆T 1

=

∆T

⇒Q V 1=Q V 21(推论1) ∆T 2∆T 2

Q V 2

(4)

m 1Q 1m Q

=22(推论2)

M 2∆T 1M 2∆T 2

5:恒压反应热 (1)H =U +pV

(2)

Q p =∆U -W =∆U +p 外∆V =(U 2-U 1)+

(p 2V 2-p 1V 1)=(U 2+p 2V 2)-(U 1+p 1V 1)=∆H

6:Q p 与Q v 的关系

(1)Q p =Q v +∆nR T (2)∆r H m =

∆r H

ξ

(3)∆r H m =∆r U m +∆νRT (注:左右两边的单位为J ·mol -1) 7:标准生成热的应用

ΘΘΘ

∆r H m =∑v i ∆f H (生成物)-v ∆H (∑m i f m 反应物)

i

i

8:燃烧热

ΘΘΘ∆r H m =∑v i ∆c H (m 反应物)-∑v i ∆c H (m 生成物)

i

i

(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前后顺序。)

9:熵

S =k ln Ω(k =1.38⨯10-23J K -1)

∆S =

Q r

(注:该公式只在恒温可逆过程中成立) T

ΘΘΘ∆r S m =∑v i S (m 生成物)-∑v i S (m 反应物)

i

i

10:吉布斯自由能

∆r U =Q +W 体+W 非⇒Q =∆r U +W 体+W 非=∆r U +(-p ∆V ) +W 非=∆r H -W 非

Q r =T ∆S ≥∆r H -W 非

-(∆H -T ∆S )≥-W 非

-⎡⎣(H 2-H 1)-(T 2S 2-T 1S 1)⎤⎦≥-W 非 -⎡⎣(H 2-T 2S 2)-(H 1-T 1S 1)⎤⎦≥-W 非

-[G 2-G 1]=-∆G ≥-W 非(G =H -TS )

11: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ΘΘΘ

∆r G m =∑v i ∆f G (生成物)-v ∆G (∑i f m 反应物) m

i

i

ΘΘΘ

∆r G m =∆r H m -T ∆r S m

第三章

1:反应平均速率

v (A )=

2:反应瞬时速率

c (A )2-c (A )1

t 2-t 1

=

∆c (A )

∆t

⎛∆c (A )⎫dc (A )

v (A )=lim -⎪=∆t →0∆t dt ⎝⎭

3:速率方程

aA +bB =cC +dD v =k ⎡⎣c (A )⎤⎦⎡⎣c (B )⎤⎦

m

n

(注:k 是反应速率常数,m ,n 称为A,B 浓度的幂指数,不一定等于反应系数,三者皆可

以通过实验测得。) 4:反应级数

N=m+n

5:速率常数

k a k b k c k d

=== a b c d

6:各级反应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1) 零级反应

c (A )=c (A )0-kt

t 1=

2

c (A )02k

(2) 一级反应

ln c -ln c 0=-kt

t 1=

2

ln10g log 20.693

=

k k

(3) 二级反应

11

-=kt c c 0t 1=

2

l kc 0

(4) 三级反应

11-=kt 22c c 0t 1=

2

l 2kc 02

(注:上述公式仅适用于有单一反应物的反应) 7: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k =Ae

-

E a RT

ln k =ln A -

E a

RT

ln

k 2E a ⎛11⎫E a ⎛T 2-T 1⎫= -⎪= ⎪ k 1R ⎝T 1T 2⎭R ⎝TT 12⎭

第四章

(注:本章的反应均以Aa+Bb=Cc+Dd或Aa=Bb+Cc表示)

1:平衡常数公式(以反应(1)为准)

K c =

c (c )g c (d )c (a )g c (b )

A

C D B

K p =

p (c )g p (d )p (a )g p (b )

A

C D B

2:(revision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变体。

pM r =ρRT ←pV =

3:经验平衡常数。

m n

RT ←pV =nRT →p =RT →p =cRT M r V

C

D

p (c )p (d )c (c )c (d )ΘΘΘΘp p ΘK ==A B A B c (a )c (b )p (a )p (b )

ΘΘΘΘc c p p

C

D

4: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变体。

Θ

∆r G m =∆r G m +RT ln Q Θ

∆r G m =-RT ln K Θ Θ

∆r G m

ln K =

RT

Θ

∆r G m =RT ln Q -RT ln K Θ=RT ln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ΘΘ

-RT ln K Θ=∆r H m -T ∆r S m

ΘΘ

∆r S m ∆r H m

ln K =-

R RT

Θ

Q

K Θ

ΘΘ

⎛11⎫∆r H m K 2

ln Θ= -⎪ K 1R ⎝T 1T 2⎭

第七章

变形性大小判断方法(变形性越大,离子性越低,热稳定性越弱) (1)分子变形性:与分子的大小有关,分子越大,变形性越大。 (2)离子变形性:①离子极化作用(阳离子→阴离子) 1. 电荷数越高,极化作用越强。

2. 电荷数相等,价电子层结构相同,半径越小,极化越强。

3.

e

18 or 18+2

e

9~17

e

8

②离子变形性(阴离子,也有阳离子)

1. 价电子层结构相同,电荷数越大,变形性越小。

2. 价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3.

e 9~18 or 18+2>>e 8。

4. 阳离子一般只考虑一些电荷数大的离子,如Pb 2+,Hg 2+,Ag +等。 5. 复杂阴离子变形性不大,中心离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 ③相互极化作用(阴离子→阳离子)

1.e 18 or 18+2容易变形,易引起相互极化作用及互相极化作用。

2.e 18的阳离子附加极化作用自上而下递增,加强二者的总极化作用。 3. 在具有e 18 or 18+2阳离子的化合物中阴离子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越强。

4. 一般来说,阳离子所含d 电子越多,电子层数越多,附加极化作用越大。

第八章

1:酸碱解离平衡常数及其各类变体。

(酸解离以HAc==H++Ac-为例,碱解离以NH 3·H 2O==NH4++OH-为例)

⎡c (H +)⎤⎡c (H +)⎤c H c Ac ()()⎣⎦=⎣⎦c H +=ΘΘK a ==当c >400K 时)(

)0a ++

c c 0-c H c 0-c H 0

+

-

2

2

⎡c (OH -)⎤⎡c (OH -)⎤c OH c NH ()()= c OH -=ΘΘ

K b ==当c >400K (

)0a 时)--

c 0c 0-c OH c 0-c OH -

+

4

22

2:解离度

α=

c (

H +)c 0

=

0α=

3:p 运算

c (

OH -)c 0

=

0pn =-lg n

4: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 =pK i Θ(±1)

5:缓冲溶液的pH

⎛c ⎫⎛c Θ

pH =pK a -lg 酸⎪pOH =pK b Θ-lg 碱

⎝c 盐⎭⎝c 盐

6:水解平衡常数

ΘΘΘK w K w K w

K =Θ=Θ=ΘΘ

K a K b K a K b Θh

⎫⎪ ⎭

7:水解度

h =

=

第九章

(以难溶盐M a A b 为例(溶解度为smol ·L -1))

1:溶度积

K sp =a (M m +) a (A a -)=c (M m +) c (A a -)

a

b

a

b

(常用的)

K sp =s a +b a a b b (纯固体溶于纯溶剂时可用) K sp =s a +1a a (b=1,常用于弱碱溶解)

第十一章

1: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2 5 4 3 1

1:先无机后有机:Cl 先,PH 3P 后

2:先离子后分子:Cl 先,H 2O 后

3:同类配体看配位原子字母表顺序:H 2O 先,N 后

4:配位原子相同,原子少的在前NO 2,NH 2先,NH 2OH 后 5:原子数相同看其他原子字母表顺序NH 2先,NO 2后。

读作:二氯化氯·氨基·硝基·羟胺·水·三苯基膦合铁(III )

2:影响分裂能大小的因素 (1)Δp >Δo >Δt

(2)中心离子电荷高,分裂能大

(3)周期较大的过渡金属元素轨道较伸展,与配体作用大。分裂能大。 (4)I

-

<Br -<SCN -<Cl -<F -<OH -<-ONO -<C 2O 42-<H 2O <NCS -<

NH3<en <NO 2-<CN -≈CO -

3:晶体场稳定化能

CFSE=E球-E 晶=0-E晶=∑E 轨道-∑P

对于八面体场来说,(Δo =10Dq)

E(dγ)=0.6Δo =6Dq E(dε) =-0.4Δo =-4Dq

对于四面体场来说(Δt =10Dq)

E(dγ)=-0.6Δt =-6Dq E(dε) =0.4Δt =4Dq


相关内容

  •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g )物质的摩尔质量(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N 微粒数(个) 即n= 23 N A 6. 02⨯10(个/mo ...

  • %8A%80术教材中硫酸铵盐析公式参数的校正
  •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3卷 第4期,2007年8月765 硫酸铵对蛋白质有相当好的稳定作用,同时其溶解度和离子容积较大,吸收水分子的能力也大,是最有效的盐析试剂之一,广泛用于生化物质的提取,不仅适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在蛋白质.酶.多肽.核酸和其他细胞组分的回收和分离中也常应用.因此,硫酸铵 ...

  • 注册化工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
  • 注册化工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 (一) 公共基础考试(上午段考试)科目和主要内容 1.数学(考题比例 20% )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和空间曲线等方面知识. 1.2 微分学 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等方面知识,掌握基本公式, ...

  • 提高数学解题速度的实用办法
  • 提高解题速度的实用办法 摘 要:1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2熟悉习题中所涉及到的以前学过的知识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 3对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也要熟悉 4要学会归纳总结 5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6认真.仔细地审题 7学会画图 8对于常用的公式要熟记于心 关 键词:学习方法 提高解题速度 ...

  • 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部分
  • 基础部分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1.2微分学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积分学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 1.4无穷级数数项级数不清幂级数泰勒级数傅立叶级数 1.5常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 ...

  • PH计测量原理
  • 什么是PH?PH是拉丁文"Pondushydrogenii"一词的缩写(Pondus=压强.压力hydrogenium=氢),用来量度物质中氢离子的活性.这一活性直接关系到水溶液的酸性.中性和碱性.水在化学上是中性的,但不是没有离子,即使化学纯水也有微量被离解:严格地讲,只有在与 ...

  • 九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
  • 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过程 ...

  •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惯性).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 ...

  • 铜螺丝加工工艺
  • 螺丝生产工艺流程 1"隆铧螺丝"生产及控制程序计划 ㈠确认规格及客户要求控制程序: a. 由我厂销售部代表与客户沟通及确认螺丝规格及要求. b. 根据客户图纸或样品制定规格确认书,并由客户签署确认. c. 接到客户订单及签定―规格确认书|后,由我厂客户服务科向生产计划科发出―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