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

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 瘟 病

(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

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

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

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

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

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

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

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

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可以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

(二)防治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压低菌源数量情况下,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选育良种是根本,稻桩稻草要处理,施肥晒田应注意,连绵阴雨勤检查,急性病斑要标记,好药

要数三环唑,抢晴施药莫迟疑。

化学防治:预防苗瘟,亩用75%三环唑2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叶瘟,在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时,亩用40%异稻瘟净150~200毫升,兑水40~60公斤喷雾;预防穗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3~5%时施药,亩用75%三环唑2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如果前期已经出现过叶瘟,齐穗期再施一次。此外,防治稻瘟病还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1、普通型

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缘形成波纹状的病斑,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前缘有鲜嫩的黄绿色条状晕斑。根据侵染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脉型和叶缘型。在湿度高、有露水时可以看到黄色菌落。

2、急性型

在多肥栽培,感病品种,温湿度适宜,连续阴雨,被水淹没,高温闷热时发生。病叶变灰绿色,叶向内卷曲成青枯状,象开水烫过一样,很快干枯。

3、凋萎型

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本田返青期。心叶、心叶下面的一至二叶失水,叶卷曲,下垂呈凋萎状。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是暗绿色的小斑点,后期成黄褐色,带湿润性的条斑,半透明,病区常常合并成斑块,在病斑上常有鱼子状菌脓。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均是细菌性病害,发病后比较难防治。防治上要科学合理用水用肥,防止串灌、漫灌,施跑马水,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增强植株抗病力。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要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其传播蔓延。

化学防治:秧田期和分蘖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20%叶枯唑600倍液喷雾;或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也可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辛菌胺醋酸盐、代森铵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稻 曲 病

症状识别:病害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先在颖壳的合缘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体积比健谷大3~4倍,为墨绿色或橄榄色,表面平滑,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切开病粒,中心白色,其外围分为三层,外层为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橙黄色,第三层淡黄色。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化学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5%井冈霉素500倍液,药液量每亩次45—60公斤。还可用咪鲜胺、三唑醇、己唑醇、琥胶肥酸铜、腈苯唑、硫酸铜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水稻赤枯病

(一)识别

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是一种生理性病害。1、缺钾型。一般发生在栽秧后十几天,早

稻发生较迟,晚稻发生较早,病苗矮小,分蘖慢,老叶下垂黄化,心叶窄挺,茎秆细弱,初期暗绿色,狭而软;后来由下部叶尖端开始,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铁锈状斑,严重时可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有些品种初期即呈现赤褐色长条斑,甚至叶鞘上也发生,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由下叶渐向上叶蔓延,严重者全株只留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像火烧一样。病株根短而细弱,根表皮层水清状透明,根毛少,易脱落,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此种类型由钾素营养失调引起。一是土壤中缺钾;二是土壤中施用氮肥过多而吸钾不足,破坏了正常平衡。2、根部中毒型。栽后难返青,或返青后禾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片中肋黄白化,中肋周边黄化,也长出红褐色斑点,以至叶片全变赤褐色。根为赤褐色,新根少,老根变黑甚至腐烂,有臭味,中毒型赤枯病主要是因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产生多种有害有机酸和二价铁等有害物质,抑制了根的活力。有害物质侵入根部传导至叶片,以致中肋发生黄化,破坏叶绿素长出锈斑。

(二)防治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2、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集中施过磷酸钙每亩施30kg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加重发病。3、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沟。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4、早稻要浅灌勤灌,及时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5、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轻度搁田,促进浮泥沉实,以利新根早发。

四、细菌性基腐病

(一)识别

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

(二)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培育壮苗。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小苗要直栽浅栽,避免伤口。3、提倡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4、化学防治: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隔7~10天喷一次,连续1~2次。

五、水稻纹枯病

(一)识别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菌丝纠成的菌核。

(二)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化学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代森铵水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

六、稻 飞 虱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全州各地均有发生,种类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低热河谷地区两种飞虱混合发生,中海拔地区以白背飞虱为主。为害水稻后,稻株叶片发黄,茎杆变黑,为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落塘,导致严重减产。

(一)识别

稻飞虱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口成针状,成虫有半透明的翅2对,头部一般较尖,触角粗短并在末端有一根刚毛,后足胫节末端内侧有粗刺。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能飞,能扑灯,能迁移;短翅型成虫不能作长距离迁飞,不能扑灯,但产卵多,繁殖快。

(二)防治

结合病虫预测预报,在低龄若虫盛期施药,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如果成虫若虫混合发生,且虫量比较大,用25%噻嗪酮30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施药时要注意稻丛的中下部,做到均匀周到。还可用毒死蜱、氟虫腈、仲丁威、啶虫脒、吡蚜酮、异丙威等药剂进行防治。

七、稻纵卷叶螟

(一)识别

成虫长7~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卵 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幼虫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2、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纵卷叶螟天敌约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天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天施药,但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可选用5%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3%杀虫双颗粒剂、苏云金杆菌、4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八、三 化 螟

三化螟俗称钻心虫,只为害水稻,以幼虫为害,造成枯心苗和白穗,影响水稻产量。雷响田和迟栽田受害比较严重。

识别:蛾子淡黄色,前翅三角形,雌蛾前翅黄白色,中央有一黑点,腹部末端在产卵前有一丛明显的黄褐色绒毛;雄蛾体较小,前翅淡灰褐色,翅顶有一条黑色斜带纹,中央有一个小黑点,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卵块椭圆形,表面盖有黄褐色绒毛,象半粒发霉的黄豆。幼虫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一条透明的纵线。蛹圆筒形,雌蛹的触角末端在前足末端之前,中足不伸出翅芽,后足伸出翅芽的长度不到腹部长度一半;雄蛹的触角末端在前足末端之后,中足稍伸出翅芽,后足伸出翅芽很长,直到腹部末端附近。蛾子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

喜在生长茂盛,嫩绿的稻株上产卵,在秧田内多在叶片近尖端处,在大田内多在叶片的中上部。初孵化出的蚁螟在稻株上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到邻近的稻株上。水稻苗期受害,造成枯心苗,抽穗期受害,形成白穗。

防治:在抓好预测基础上,于蚁螟孵化盛期施药防治。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混用,也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三唑磷乳油30~50克,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以用乐果、乙酰甲胺磷、杀螟丹、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

文山州常年玉米栽培面积在200万亩左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玉米灰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等。

一、玉米大斑病

识别: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大型梭状(纺锤形)的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长达15~20厘米,宽2~3厘米)。

防治: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化学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识别: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但病斑最长在2cm左右(小于大斑病),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防治:以夏玉米为重点,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适期早播、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2、 轮作换茬,清洁田园。有条件的可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存放的玉米秆应在播种前及时处理掉,以减少初侵染源。3、 适时早播,扩大春玉米比例。主要使玉米抽雄穗灌浆期提前,以避开最易发病的高温多雨季节。此措施实行有一定的困难,可配合其它措施。 4、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三、玉米灰斑病

识别: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0.5~3×0.5~30毫米,到中后期多数病斑结合后叶片变黄枯死,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好的良种作为种植品种。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田间初侵染源,减少发病机会。用于饲养牛马的玉米秆叶堆沤的农家肥要经过腐熟后才能施用于田间。3、适时早播。在田间湿度大或雨水来临之季,将往年播种时间提前10~15天,错开7、8月份高温多雨多湿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降低灰斑病对玉米生长的为害和产量的损失,特别是玉米抽穗期、灌浆期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4、开沟排水。四周开沟排水,达到雨后田间无积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5、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每亩种植3800-4000株,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6、药剂防治时期。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为害特点,在药剂防治上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先喷下部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不要往上爬,以达到控制病害。7、化学防治。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丙环唑5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提高防效。 辣椒病虫害及防治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山州辣椒栽培密集逐年扩大,近几年来常年栽培面积都在90万亩左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辣椒疫病、辣椒根腐病 、辣椒霜霉病、辣椒花叶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蛀果害虫、蚜虫等。

一、辣椒疫病

识别:辣椒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根部受害,幼苗呈立枯状。茎基部受害呈水浸状软腐,茎、叶急速萎蔫,幼苗倒伏枯死。成株叶片受害,上生暗绿色病斑,不久扩大,使叶一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呈淡褐色,病叶易脱落。茎部症状同叶相似,病斑暗褐色,易从病部折倒,在极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可生微细的白色霉状物。果实上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潮湿时软腐,干燥后变淡褐色枯缩。根部受害变褐腐烂,主根受害植株萎蔫枯死。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时一定要避开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应与玉米、大豆、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类蔬菜进行倒茬。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菌量,降低发病率。3、培育无病壮苗。做好种子和苗床的消毒工作,并施入腐熟(堆沤)猪、牛粪等有机肥。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床土消毒,苗床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全面喷药,防止病菌继续扩散蔓延,培育健壮无病苗。(消毒方法为:种子消毒将种子用52℃温水浸3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后播种;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 8克 40%乙磷铝,与15千克细土拌匀,播种时用1/3药土垫底,2/3药土盖种。)4、土壤处理。在定植前,应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辣椒根10~15分钟,并进行灌穴,每穴浇灌50~60毫升药水坐窝。也可结合整地用恶霜灵•锰锌拌干细土撒在土壤中。达到杀灭土壤病菌的目的。5、加强管理。辣椒从育苗开始,就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满足辣椒生长发育对水肥的需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①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实行氮、磷、钾配合施用,补施微量元素

肥料,防止植株徒长。②浅中耕。对于土壤湿度较大和土壤质地粘重的田块,在大行内进行浅中耕,以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辣椒根系的抗病力。③注意灌水方法,严禁大水漫灌,改大水串灌为小水细灌或隔行浇水,有条件的可实行渗灌,尽量避免植株基部触水。④后期遇连阴雨或暴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⑤在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为的机械创伤,避免造成伤口,因为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6、拔除病株。发病始期,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清理出田外销毁。辣椒收获后,要彻底清理残枝落叶,集中销毁。科学轮作、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排水。7、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00克或80%代森锰锌200克,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后视病害情况,每隔7~14天喷1次,连施2~3次。还可用烯酰吗啉、嘧菌酯、噁酮•霜脲氰、氢氧化铜、唑醚•代森联、霜脲•锰锌等,喷药要均匀周到,尤其要注意茎基部。

二、辣椒根腐病

识别: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病株部分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茎内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粘物质,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外,病原菌侵染幼苗的根茎部时,也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侵染种子后,可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该病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防治:1、因地制宜种植早熟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实行与豆科、禾本科、乔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3、选用无病种子。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亩喷兑好的药液50升,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还可用福双•毒死蜱、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药剂进行防治。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

三、辣椒青枯病

识别:初期症状,仅表现为最幼嫩的1至几片叶萎蔫,最初萎蔫尚可恢复,以后趋于稳定。条件适宜时2~3天即可表现为全株萎蔫。叶片从下向上变黄退绿,后期呈褐色焦枯。 防治:1、实行轮作:轻病间隔2~3年,重病隔4~5年,与非茄科蔬菜轮作,最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轮作,能与水稻轮作最好,避免与茄科蔬菜相互接茬栽种。2、选用抗病品种。

3、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亩撒消石灰50~100公斤,然后翻耙,调整酸性土质为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以减轻危害。4、培育无病苗。选没有育过茄科蔬菜等的苗床育苗,或更换苗床土,如河泥、稻田土等。用营养钵育苗最好,既壮苗又不伤根,可抗御病菌侵袭。

5、化学防治。发病前适时喷淋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多粘类芽孢杆菌300倍液浸种,苗期可用多粘类芽孢杆菌200克/亩进行浇泼,每7~8天喷药1次,连喷3~4次。 甘蔗病虫害及防治

(一)甘蔗病害

赤腐病:

1、发病症状: 赤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呈暗红色。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

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在52°C温水中加50%苯莱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C温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

(3)及时消灭螟虫;

(4)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病叶烧毁。

眼斑病:

甘蔗眼斑病又称眼点病。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产蔗量减少33%,蔗糖含量降低50%。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主要为害甘蔗嫩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褪绿小斑点,4~5天后扩展为长5~12毫米,宽3~6毫米、长椭圆形的病斑,其长轴与叶脉平行。病斑中央红褐色,周围具有一条草黄色的晕圈,随后病斑的一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并向叶尖方向延伸。

②发病规律:眼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过冬,翌年春雨来临即可萌发侵染。分生孢子*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一般从叶片的幼嫩组织侵入。本病在高温多湿环境下容易发生,但在较低温度和较多雨量条件下也易发生。多从4月开始发生,7~9月为发病高峰期。阴雨天的早晨雾重,相对湿度大,土壤肥沃,施氮肥过多,眼斑病常暴发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植株做种。大多数的栽培品种除Co419、福引79-8外,都有一定的抗病性。

②湿度较大的蔗田,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渍水;不要重施氮肥;适当剥除老叶,增加蔗田通风透光性。

③在发病初期,将发病中心的病叶剪除烧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1000倍稀释液,或1:1:100波尔多液,着重喷发病区周围,防止病菌蔓延。

褐斑病:

受害的症状为:受害叶片病斑大小不一,病斑红色或红褐色。受害严重的病叶,病斑老化,相互合并成更大的病斑,斑点为数甚多,遍布于叶片的两表面。病斑先在老的叶片上出现,随着蔗株的伸长,不断向上继续侵染上部叶片,病叶未成熟而先干枯死亡。受害严重时,整片甘蔗的老叶全部发红,呈现“火烧”状。

防治建议为:

1、修剪蔗株下部病叶,利于通风;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病原物。

2、增施P、K肥,促进新叶长出,提高蔗株光合作用。

3、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务必选择晴朗天气,保证药效,控制病原菌蔓延

(二)甘蔗虫害

甘蔗害虫种类繁多,甘蔗生长不同时期,受不同虫害威胁,对甘蔗产量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甘蔗虫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预防为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进行农业、化学、生物等方法的综合防治,最终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简便”地防治虫害的目的。 甘蔗螟虫:

1、为害:甘蔗螟虫常称为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达20%—40%,减少甘蔗单位面积的有效茎。甘蔗拔节后,幼虫钻蛀蔗节,造成螟蛀节,一般为5%—10%,高者达20%—30%。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每亩损失约0.25~0.5吨,为害甘蔗的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种。

2、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蔗螟、减少虫源;甘蔗收获时用小锄低砍,及时清除蔗田残茎、枯苗、枯

叶,就地集中烧毁。蔗螟成虫羽化前,将秋、冬笋砍除。白螟发生为害的地区,榨季开始后,可集中人力把发生枯梢的蔗茎,先砍送交糖厂,以防治越冬白螟。不留宿根的蔗田,将蔗头犁起烧掉或将蔗田浸水3天,消除越冬虫源。除此之外,选择无螟害的健壮蔗苗作种苗,用石灰水浸种,可防止蔗种传播螟害。适当提早植期,或推行冬植施足基肥,使分蘖早生快发,减少螟害形成缺株。实行轮作,如甘蔗与水稻、番薯或蔬菜轮作,可减轻蔗螟为害。

(2)割除枯梢可显著减轻为害。

(3)及时处理枯心苗:枯心苗发生后和成虫羽化前处理,先用小刀将枯心苗茎脚泥拔开,然后向虫口附近斜切下去,刺死幼虫。

(4)药剂防治 :

① 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区,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亩施用2%乐果粉10kg或3%呋喃丹颗粒剂3—4kg,均匀撒施于植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及白螟。

② 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50%杀螟丹1000倍液,每亩喷100kg;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或用25%亚胺硫磷500倍液喷雾,或用25%杀螟腈5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重点喷雾蔗梢部三丫叶处,效果好。如果幼虫进入茎内,则效果不佳。

③苗期以黄螟为主的蔗区,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1次,要喷在三丫叶处。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黄螟、二点螟、条螟等多种害虫的卵,使其不能变成幼虫,而孵化出的赤眼蜂,将蔗螟消灭于卵期。

(6)性诱剂迷向法防治:其作用机理就是在蔗田中散放出一定数量的性诱剂(仿生化合物,剂型为中空塑料管或线),气体弥漫于螟蛾交配活动层空间,干扰雄蛾,使其辨别不出雌蛾所在的方位,从而中断雌雄蛾性信息联系,中止交配活动,大大减少其繁殖量和虫口密度,是防治螟虫的一项新技术、一条新途径。

棉蚜虫:

1、为害:甘蔗棉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于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

2、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消灭有翅蚜于迁飞扩散前(11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迁飞)。对越冬寄主(割手密、芦苇、杂草等)进行清除,同时对秋植蔗进行喷药,以消灭越冬虫源。

(2)及早检查和消灭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间棉蚜在大田呈点状发生,尚未大量扩散时,抓紧消灭。

(3)人工抹杀:用纤维织物制成扫把,抹杀蔗叶上的棉蚜,抹杀时如蘸些药液,效果更佳。最好选择上午棉蚜群集未分散时进行。

(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邻接,以减少传播条件。

(5)保护天敌: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虫、双星瓢虫、食蚜虻、草青岭等能捕食蚜虫,要加以保护。

(6)药剂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或用40%乐果和80%敌敌畏各250克加水750升喷杀;或用1200倍50%杀虫灵(乙酰甲胺磷)喷杀。也可用40%乐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涂蔗茎,将有虫株的基部第二片青叶剥去,然后用毛笔或自制棉球沾上药剂于叶痕处环涂一圈,使其内吸杀虫。

粉介壳虫:

1、为害:蔗粉介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 露于茎的表面,常引起煤烟病的发生。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在温暖少雨的冬、

春季,可助长其发育繁殖,若温度与雨量都适宜时则大量发生。在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

2、防治方法:

(1)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

(2)注意剥除蔗叶,特别是虫害盛发期间。

(3)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50%氯丹加80%敌敌畏(1∶0.5)400倍液浸种消毒2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或用2%石灰水浸种24小时,也有杀虫效果。 蔗龟:

1、为害:蔗龟种类很多,其中以黑色蔗龟(突背蔗龟)和黄褐色蔗龟(齿缘金龟子)二点褐金龟和绿色金龟等最为严重。

黑色蔗龟成虫及所有蔗龟幼虫都咬食蔗根及蔗茎地下部,在苗期形成枯心苗,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而后为害地下茎部,受害蔗株遇台风易倒伏,遇干旱蔗叶呈黄色,叶端干枯,影响甘蔗产量及蔗糖分。蔗龟咬食宿根蔗地下部的蔗芽和蔗根,致使翌年宿根发株少,影响甘蔗产量。

2、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与深耕: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或长期旱—旱连作。由于几种蔗龟的幼虫一般分布在蔗头附近10—20cm深处,化蛹时可深达20cm以上,因此,不留宿根的蔗地要及早进行深耕,可致部分幼虫及蛹于死地。

(2)灌水驱杀:黑色蔗龟特别怕水淹,在5月份成虫盛发期,放水浸蔗地,让水漫过畦面10分钟,驱使成虫浮出水面,立即组织人力捕杀,并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甘蔗生长。防治幼虫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获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过泥面,浸6天左右,地下幼虫可全部淹死。

(3)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蔗龟为害严重的蔗区,在新植蔗下种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3—4kg/亩施放于蔗沟内种苗上,然后覆土;黑色蔗龟成虫为害初期,每亩用90%敌百虫500克或50%辛硫磷500—750克对水1000—1500公斤淋施于蔗行间。

蓟马:

1、为害:甘蔗蓟马在我国主产蔗区均有分布。其体型细小,成、若虫喜背光环境,常栖息于尚未展开的甘蔗心叶内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片表皮组织,吸吮叶汁,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待叶片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斑块。蓟马为害严重时,叶尖卷缩,甚至缠绕打结,呈现黄褐色或紫赤色。

蓟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拔节伸长期发生为害,一般发生在干旱季节,并繁殖特别快。如蔗田因积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长缓慢时,蓟马为害便会加重;高温和雨季来临后,蓟马的发生会受到抑制。苗期生长慢的甘蔗品种受害程度比生长快的严重。

2、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促进苗期甘蔗生长旺盛,加速心叶展开,以减少为害。

(2)药剂防治:用 40%乐果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心叶;40%敌敌畏12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喷心叶。

油菜病虫害及防治

(一) 菌核病

发生特点: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越冬越夏,在春后气温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入寄主最适温度为20℃左右。油菜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降水量多、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80%以

上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的田块发病都较严重。油菜始花期是菌核病感染流行的重要时机,加之部分田块田间种植密度大及时晴时雨天气等,都十分有利于菌核病的普遍发生且逐渐蔓延。

防治技术: 除及时摘除病、老、黄叶等农业防治手段外,需立即用药剂防治,用70% 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或80% 多菌灵600 倍液,或40%菌核净600 倍液等,喷施植株中下部。由于带菌(有病)的花瓣是引起叶片、茎秆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掌握在油菜主茎盛花期至第一分枝盛花期(最佳防治适期)用药,每隔7~10d 喷1 次,连喷2~3 次。

(二)霜霉病

发生特点: 油菜霜霉病属鞭毛南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受时晴时雨天气的影响,油菜霜霉病也将严重发生并流行。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 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防治技术: 摘除基部黄叶、病叶并带离田间深埋或集中烧毁,以增强田间通透性、降低和减少田间菌源基数外,应适时进行对口的药剂防治。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M 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三)病毒病

发生特点: 油菜病毒病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油菜花叶病毒(YMV)等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其传毒媒介是蚜虫。一般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上越夏,秋季通过蚜虫传播至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传至油菜地。春季干燥少雨、气温高,利于蚜虫大发生和有翅蚜迁飞,从而导致该病易发生和流行;早播地靠近蔬菜地,或附近杂草丛生田,发病也较重。而成株期病害的流行则决定于油菜品种、播种期、传毒蚜虫、苗期气候条件和毒源作物等综合因素。

防治技术: 除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适当迟播、清除田边杂草以及实行水旱轮作等综合农业措施外,应加强毒源蚜虫的防治,其防治药剂参照蚜虫防治药剂。

(四)蚜 虫

发生特点:油菜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桃蚜一年发生20 多代,萝卜蚜一年发生30 多代,它们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数蚜虫集中危害菜苔,进而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一般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如十字花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另外后期若遇持续偏晴天气,则种群繁殖速度快,危害加重。

防治技术: 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掌握防治标准,当有蚜株率达10%,百株蚜量达100—200头时要迅速进行防治。选择对口农药。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烯啶虫胺水分散颗粒剂6克或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4—6克,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添加增效剂,冬季蚜虫腊质层较厚,一般农药较难渗入体内,在防治时每桶药液加神效王1支,可溶解腊质,提高防治效果。掌握喷雾方法。由于蚜虫大部分在叶片背面和贴近地面叶片取食,施药时要注意喷药质量,用水量要足,药要喷到叶片正反两面。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油菜蚜虫繁殖快,用药次数多,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要交替使用农药,间隔10天防治一次。

烤烟病虫害及防治

烤烟是文山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文山州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 、烟草野火病 、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线虫病、烟青虫、烟蚜等。

(一)烟草普通花叶病

识别:此病自苗床至大田成熟期均有发生。幼苗感病后,先出现于新叶上,沿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蔓延到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根据田间症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轻型

开始时沿叶脉 部分的叶肉颜色变黄,表现明脉;然后深色和浅色的部分各自扩大,形成杂斑。植株变形不大。

(二)重型

病叶色泽深浅不匀,黄绿相间成斑驳。由于受害叶片一部分细胞加多或增大,使叶片厚薄不匀,形成泡斑,叶缘多向背面卷曲,叶片皱缩扭曲,呈各种畸形,有时呈缺刻或带状。早期感病,植株矮化,节间缩短,不发棵,生长迟缓。

防治:

1、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2、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应选用2年以上未种烟草及茄科植物、远离菜田的地块。禁施受TMV污染的粪肥。选用从无病田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或用0.1%硝酸银或0.1%~0.2%硫酸锌、0.1%磷酸三钠液浸种l0分钟,去除种子表面病毒,浸种后要反复冲洗。间苗、定苗前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操作时先管理好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3、实行轮作,不与茄科植物间、套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4、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将已发病的烟苗移入大田。应先健株后病株顺序管理,操作过程中不宜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充分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移栽后适当炼苗,团棵末期浇临界水,促进植株生长。出现花叶病,要及时追施速效肥、培土浇水、促进开秸开片,减轻病害,及时防治蚜虫。5、化学防治。早期出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立即喷药保护,可选用2.8%烷醇•硫酸铜62.6~125毫升、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165~250克、5%菌毒清水剂250~375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

(二)烟草赤星病

识别:

先在烟株下部叶片发生,后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初起时,病斑直径仅0.1厘米,以后逐渐扩展。可达1~2.5厘米,发病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环,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有时在病斑中部和生裂孔。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并合,致使病斑枯焦脱落。在烟茎、叶中脉上亦可产生深褐色椭圆形凹陷病斑。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高湿条件下形成的病斑大,反之病斑就小。

防治:

1、适时早栽。赤星病发生主要在烟草生长后期,春烟可以适时早栽,提早成熟采收,使叶片成熟期避开赤星病盛发期,是控制赤星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采用塑料薄膜和大棚等方式育苗,可实现早移栽,早成熟,早烘烤,使烟草感病阶段避开温暖雨季,躲过病害流行期。

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叶片互相遮荫,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因此,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做到合理密植,密度以成株期叶片不封垄为宜,一般在1200株左右。3、合理施肥。烟田使用氮肥不可过多、过晚,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要适当增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以1:1~2:3为宜,或在氮、磷、钾1:1:1

的基础上,于团棵期、旺长期、平顶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三次效果也较好。合理留叶,避免烟株叶片上大下小的长相。4、搞好田间卫生,以减少侵染源。赤星病菌在病杆、病叶以及其它病株的残体上越冬,因此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赤星病危害的重要措施。及时采收底脚叶,烟叶、烟杆、烟杈,不要随地乱扔,要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销毁,减少侵染源。5、实行轮作。赤星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连作会增加土壤内含菌量,轮作减少了土壤中含菌量,可减轻赤星病危害。6、化学防治。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于烟草初发病时喷药,每隔7~10天1次,喷施药均匀周到,如遇雨要补喷。也可用代森锰锌、多抗霉素、咪鲜胺、噁霉•络氨铜等进行防治。

(三)烟草野火病

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花、果和茎。多发生在烟草生长中后期。叶片染病初为黑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展,周围有宽的黄色晕圈,中心红褐色坏死,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潮湿或有水滴存在,病部溢出菌浓,干燥后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脱落。在多雨潮湿,幼苗密集的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往往引起幼苗成片腐烂,倒伏死亡,如被野火焚烧状。茎、花和蒴果染病形成不规则小斑,初水渍状,后变褐坏死,茎部病斑凹陷,黄晕不明显。花、果因病斑较多而坏死腐烂脱落。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种。2、实行3~5年轮作,不与茄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不施混有烟草病残体粪肥。适期早栽,适时适度打顶,提早收获。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深翻土地。 4、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育苗前用0.2%硫酸铜液或0.1%硝酸银液消毒1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5、化学防治。初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并进行药剂防治,可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间隔7~10天1次,连防3~5次。也可农用链霉素、用噻菌铜、氢氧化铜、硫酸铜钙、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防治。

(四)烟草黑胫病

识别:

多发生于成株期,少数苗床期发生。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污黑色病斑,或从底叶发病沿叶柄蔓延至幼茎,引致幼苗猝倒。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白色菌丝,幼苗成片死亡。茎秆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黑斑,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绕茎一周时,植株萎蔫死亡。纵剖病茎,可见髓部黑褐色坏死并干缩呈“笋节”状,“节”间长满白色絮状菌丝。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大为中央黄褐色坏死、边缘不清晰隐约有轮纹呈“膏药”状黑斑。潮湿条件表面也生白色绒毛状物。

防治:

1、选种抗病品种。2、与禾本科作物及甘薯轮作3年以上或水旱轮作。3、推广高垄栽培,垄高30~40cm。适时早栽避开雨季。及时中耕除草、注意排灌结合,降低田间湿度。4、化学防治。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g/m2,拌10~12kg干细土,播种时1/3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在种子上。移栽前用此药500~800倍液喷一次,做到带药移栽。移栽时用药50g/亩与干细土拌匀,撒入穴窝。也可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每亩350~400克穴施。烟株培土后发病前采用局部保护的灌根方法向茎部及其土表施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1:150~200倍波尔多液喷淋等,隔15天喷一次。

(五)烟青虫

烟青虫又名烟草夜蛾,其寄主作物广泛,在我州主要为害烟草、辣椒和番茄。为害烟草,在

烟株现蕾前取食心芽、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损伤烟叶,使烟叶降级减产;留种地烟株出蕾后,取食烟蕾、花、果,降低种子的重量与质量。为害辣椒、番茄,啃食植株嫩叶、嫩芽,影响植株生长,取食花和果柄,造成落花落果,钻蛀果实,导致果实腐烂。

识别:

成虫体长13~19毫米,翅展27~36毫米,虫体灰黄至黄褐色。雌蛾前翅黄绿色,雄蛾前翅黄褐至灰褐色,前翅有暗褐色的波状横纹4条,即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最为明显,后者为宽状带。内横线与中横线间有一褐色环形斑, 中横线上端分二叉,叉间有一灰褐色肾形斑。

幼虫初孵幼虫2毫米左右,多为铁锈色;末龄幼虫体长31~41毫米,体色有青绿、绿褐、暗褐、红褐等色,头部黄色,有深黄色而不规则的网纹,体背面有线1条,较透明。 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施药,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亩用10%除尽悬浮剂30克或0.2%甲维盐40~60毫升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用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蔬菜病虫害及防治

发生在我州的蔬菜病虫害主要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白菜软腐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蚕豆锈病、蚕豆赤斑病、蚜虫、菜青虫等等。

(一)十字花科软腐病

识别:

十字花科软腐病是一种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病害,凡是栽种大白菜的地区都发现软腐病。此病除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外,还可为害马铃薯、蕃茄、辣椒、黄瓜等蔬菜。症状因不同寄主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环境条件而稍有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呈浸润半透明状,以后病部扩大而发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上面有污白色细菌溢脓。病部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粘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茎基软腐型,开始茎基腐烂,随后外叶萎垂,露出菜球,严重时整个心髓腐烂。

烧边型:细菌从上部浸染菜球的外缘,造成干腐。

烧心型:细菌从上部侵入心叶里,造成菜心腐烂。

防治:

1、尽可能选择前茬大麦、小麦、水稻、豆科植物的田块种植白菜,避免与茄科、瓜类及其它十字花科蔬菜连作。2、及早腾地、翻地,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土地的残留物清理后,将土壤深耕30~40cm,把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埋入土中,加速分解腐烂,消灭菌源和破坏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生态环境,对病虫防治都有直接作用。将HB-101(植物营养活力液)的固体颗粒施用在土壤中, 可以消除因为酸雨和农药使用而造成的土壤环境恶化,而且可以活化土壤微生物,将被固定的以磷、钾为主的各种无机营养释放出来,消化为能被植物根部容易吸收的离子,减少使用化肥量,降低成本,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水透气,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和均衡,促进作物的生长。3、仔细平整土地,整治排灌系统,非干旱地区采用高畦直播,南方深沟厢种植。4、推广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防治害虫,辅以药剂防治,地上部分出现病株就应施药防治,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5克,兑水40~6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用3次。也可用氨基寡糖素、噻菌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十字花科霜霉病

识别: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叶片被害后,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

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则出现白霉。病斑后变褐,在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发展,病斑数目迅速增加,叶背面白霉满布,最后叶片变黄干枯。茎、花及种荚病斑黑褐色,表面有白色霜霉。 防治:

1、因地置宜选用抗病品种。2、从无病种株选留种子。3、彻底销毁病残体,减少初侵染菌源。4、菜田深翻晒土,增施优质有机底肥,底肥与HB-101(植物营养活力液)的固体颗粒结合使用,从而减少使用化肥量,降低成本,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水透气,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和均衡,促进作物的生长。同时起高畦并整平畦面利于排水,及时中耕除草,利于田间通风降湿。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亩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50克,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克,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00克,可任选其中一种兑水45~60公斤喷雾,每隔10天喷1次,最多不超过3次,也可用代森铵、敌磺钠、丙森锌、三乙膦酸铝、胂•锌•福美双等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三)番茄立枯病

识别:

幼苗期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一般不倒伏。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是本病与猝倒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防治:

1、加强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温,合理通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温条件出现。

2、用种子重量0.2%~0.3%的50%多菌灵拌种。3、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g处理土壤,处理时先将药剂加5kg细土混匀,下铺1/3,上盖2/3。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淋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15%噁霉灵水剂4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视病情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四)番茄早疫病

识别: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叶片初呈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后发展成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不平坦物,别于圆纹病;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 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防治:

1、保护地番茄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3、种植耐病品种。4、大面积轮作。应与番茄、马铃薯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5、合理密植。以每亩定植4000株为宜,前期产量虽低,但中期产量高,小果少,发病轻。6、化学防治。发病前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嘧菌酯、代森锰锌、克菌单等药剂进行防治。番茄茎部发病除喷淋上述杀菌剂外,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性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还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上述保护剂把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在于用药的迟早。发病后用药虽有

一定抑制作用,但不理想。因此,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压低前期菌源,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

(五)黄瓜枯萎病

识别:

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株易被拔起。本病与黄瓜疫病症状共同点是病株外观呈萎蔫状。不同点在于:黄瓜疫病染病的茎蔓维管束不变色,仅茎节表面变褐,收缩成线状,并侵害果实引致果腐,潮湿时果面出现稀疏白色霉状物。枯萎病不侵染果实,染病茎基部潮湿时长出黄白色至粉红色粉状霉,内部维管束则变褐。 防治:

1、黄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2、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在每平方米床土上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并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4、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用40%甲醛l50倍液浸种1.5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70℃恒温灭菌72小时后再播种。5、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应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枝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6、加强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过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成瓜期多浇水,保持旺盛的长势。8、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公斤药液,每隔5~7天灌一次,连灌2~3次。还可用春雷霉素、敌磺钠等药剂进行防治。

(六)马铃薯晚疫病

识别:

晚疫病可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在叶上往往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一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薯块发病时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坏死部分。茎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直至茎部,在皮层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严重时,茎和其它部分一样变褐坏死。

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相结合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1、选用抗病品种。中国已育出上百个抗病品种,大大减轻了晚疫病的威胁。2、减少菌源。首先要从无病留种开始。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药剂保护外,还应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提倡割蔓晒地两个星期后收获,在入窖、播种前淘汰并处理好病薯。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每亩施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50克,隔7~10天施药1次,连用3次。也可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嘧菌酯、烯酰•吡唑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

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 瘟 病

(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

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

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

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

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

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

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

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

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可以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

(二)防治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压低菌源数量情况下,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选育良种是根本,稻桩稻草要处理,施肥晒田应注意,连绵阴雨勤检查,急性病斑要标记,好药

要数三环唑,抢晴施药莫迟疑。

化学防治:预防苗瘟,亩用75%三环唑2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叶瘟,在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时,亩用40%异稻瘟净150~200毫升,兑水40~60公斤喷雾;预防穗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3~5%时施药,亩用75%三环唑20克,或20%三环唑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如果前期已经出现过叶瘟,齐穗期再施一次。此外,防治稻瘟病还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1、普通型

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缘形成波纹状的病斑,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前缘有鲜嫩的黄绿色条状晕斑。根据侵染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脉型和叶缘型。在湿度高、有露水时可以看到黄色菌落。

2、急性型

在多肥栽培,感病品种,温湿度适宜,连续阴雨,被水淹没,高温闷热时发生。病叶变灰绿色,叶向内卷曲成青枯状,象开水烫过一样,很快干枯。

3、凋萎型

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本田返青期。心叶、心叶下面的一至二叶失水,叶卷曲,下垂呈凋萎状。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是暗绿色的小斑点,后期成黄褐色,带湿润性的条斑,半透明,病区常常合并成斑块,在病斑上常有鱼子状菌脓。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均是细菌性病害,发病后比较难防治。防治上要科学合理用水用肥,防止串灌、漫灌,施跑马水,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增强植株抗病力。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要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其传播蔓延。

化学防治:秧田期和分蘖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20%叶枯唑600倍液喷雾;或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也可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辛菌胺醋酸盐、代森铵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稻 曲 病

症状识别:病害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先在颖壳的合缘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体积比健谷大3~4倍,为墨绿色或橄榄色,表面平滑,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切开病粒,中心白色,其外围分为三层,外层为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橙黄色,第三层淡黄色。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化学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5%井冈霉素500倍液,药液量每亩次45—60公斤。还可用咪鲜胺、三唑醇、己唑醇、琥胶肥酸铜、腈苯唑、硫酸铜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水稻赤枯病

(一)识别

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是一种生理性病害。1、缺钾型。一般发生在栽秧后十几天,早

稻发生较迟,晚稻发生较早,病苗矮小,分蘖慢,老叶下垂黄化,心叶窄挺,茎秆细弱,初期暗绿色,狭而软;后来由下部叶尖端开始,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铁锈状斑,严重时可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有些品种初期即呈现赤褐色长条斑,甚至叶鞘上也发生,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由下叶渐向上叶蔓延,严重者全株只留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像火烧一样。病株根短而细弱,根表皮层水清状透明,根毛少,易脱落,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此种类型由钾素营养失调引起。一是土壤中缺钾;二是土壤中施用氮肥过多而吸钾不足,破坏了正常平衡。2、根部中毒型。栽后难返青,或返青后禾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片中肋黄白化,中肋周边黄化,也长出红褐色斑点,以至叶片全变赤褐色。根为赤褐色,新根少,老根变黑甚至腐烂,有臭味,中毒型赤枯病主要是因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产生多种有害有机酸和二价铁等有害物质,抑制了根的活力。有害物质侵入根部传导至叶片,以致中肋发生黄化,破坏叶绿素长出锈斑。

(二)防治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2、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集中施过磷酸钙每亩施30kg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加重发病。3、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沟。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4、早稻要浅灌勤灌,及时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5、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轻度搁田,促进浮泥沉实,以利新根早发。

四、细菌性基腐病

(一)识别

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

(二)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2、培育壮苗。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小苗要直栽浅栽,避免伤口。3、提倡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4、化学防治: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隔7~10天喷一次,连续1~2次。

五、水稻纹枯病

(一)识别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菌丝纠成的菌核。

(二)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化学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代森铵水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

六、稻 飞 虱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全州各地均有发生,种类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低热河谷地区两种飞虱混合发生,中海拔地区以白背飞虱为主。为害水稻后,稻株叶片发黄,茎杆变黑,为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落塘,导致严重减产。

(一)识别

稻飞虱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口成针状,成虫有半透明的翅2对,头部一般较尖,触角粗短并在末端有一根刚毛,后足胫节末端内侧有粗刺。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能飞,能扑灯,能迁移;短翅型成虫不能作长距离迁飞,不能扑灯,但产卵多,繁殖快。

(二)防治

结合病虫预测预报,在低龄若虫盛期施药,每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如果成虫若虫混合发生,且虫量比较大,用25%噻嗪酮30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施药时要注意稻丛的中下部,做到均匀周到。还可用毒死蜱、氟虫腈、仲丁威、啶虫脒、吡蚜酮、异丙威等药剂进行防治。

七、稻纵卷叶螟

(一)识别

成虫长7~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卵 长约l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幼虫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2、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纵卷叶螟天敌约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

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天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天施药,但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可选用5%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3%杀虫双颗粒剂、苏云金杆菌、4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八、三 化 螟

三化螟俗称钻心虫,只为害水稻,以幼虫为害,造成枯心苗和白穗,影响水稻产量。雷响田和迟栽田受害比较严重。

识别:蛾子淡黄色,前翅三角形,雌蛾前翅黄白色,中央有一黑点,腹部末端在产卵前有一丛明显的黄褐色绒毛;雄蛾体较小,前翅淡灰褐色,翅顶有一条黑色斜带纹,中央有一个小黑点,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卵块椭圆形,表面盖有黄褐色绒毛,象半粒发霉的黄豆。幼虫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一条透明的纵线。蛹圆筒形,雌蛹的触角末端在前足末端之前,中足不伸出翅芽,后足伸出翅芽的长度不到腹部长度一半;雄蛹的触角末端在前足末端之后,中足稍伸出翅芽,后足伸出翅芽很长,直到腹部末端附近。蛾子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

喜在生长茂盛,嫩绿的稻株上产卵,在秧田内多在叶片近尖端处,在大田内多在叶片的中上部。初孵化出的蚁螟在稻株上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到邻近的稻株上。水稻苗期受害,造成枯心苗,抽穗期受害,形成白穗。

防治:在抓好预测基础上,于蚁螟孵化盛期施药防治。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混用,也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三唑磷乳油30~50克,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以用乐果、乙酰甲胺磷、杀螟丹、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

文山州常年玉米栽培面积在200万亩左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玉米灰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等。

一、玉米大斑病

识别: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大型梭状(纺锤形)的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长达15~20厘米,宽2~3厘米)。

防治: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化学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识别: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但病斑最长在2cm左右(小于大斑病),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防治:以夏玉米为重点,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适期早播、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2、 轮作换茬,清洁田园。有条件的可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存放的玉米秆应在播种前及时处理掉,以减少初侵染源。3、 适时早播,扩大春玉米比例。主要使玉米抽雄穗灌浆期提前,以避开最易发病的高温多雨季节。此措施实行有一定的困难,可配合其它措施。 4、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三、玉米灰斑病

识别: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0.5~3×0.5~30毫米,到中后期多数病斑结合后叶片变黄枯死,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好的良种作为种植品种。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田间初侵染源,减少发病机会。用于饲养牛马的玉米秆叶堆沤的农家肥要经过腐熟后才能施用于田间。3、适时早播。在田间湿度大或雨水来临之季,将往年播种时间提前10~15天,错开7、8月份高温多雨多湿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降低灰斑病对玉米生长的为害和产量的损失,特别是玉米抽穗期、灌浆期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4、开沟排水。四周开沟排水,达到雨后田间无积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5、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每亩种植3800-4000株,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6、药剂防治时期。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为害特点,在药剂防治上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先喷下部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不要往上爬,以达到控制病害。7、化学防治。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丙环唑5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提高防效。 辣椒病虫害及防治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山州辣椒栽培密集逐年扩大,近几年来常年栽培面积都在90万亩左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辣椒疫病、辣椒根腐病 、辣椒霜霉病、辣椒花叶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蛀果害虫、蚜虫等。

一、辣椒疫病

识别:辣椒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根部受害,幼苗呈立枯状。茎基部受害呈水浸状软腐,茎、叶急速萎蔫,幼苗倒伏枯死。成株叶片受害,上生暗绿色病斑,不久扩大,使叶一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呈淡褐色,病叶易脱落。茎部症状同叶相似,病斑暗褐色,易从病部折倒,在极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可生微细的白色霉状物。果实上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潮湿时软腐,干燥后变淡褐色枯缩。根部受害变褐腐烂,主根受害植株萎蔫枯死。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时一定要避开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应与玉米、大豆、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类蔬菜进行倒茬。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菌量,降低发病率。3、培育无病壮苗。做好种子和苗床的消毒工作,并施入腐熟(堆沤)猪、牛粪等有机肥。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床土消毒,苗床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全面喷药,防止病菌继续扩散蔓延,培育健壮无病苗。(消毒方法为:种子消毒将种子用52℃温水浸3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后播种;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 8克 40%乙磷铝,与15千克细土拌匀,播种时用1/3药土垫底,2/3药土盖种。)4、土壤处理。在定植前,应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辣椒根10~15分钟,并进行灌穴,每穴浇灌50~60毫升药水坐窝。也可结合整地用恶霜灵•锰锌拌干细土撒在土壤中。达到杀灭土壤病菌的目的。5、加强管理。辣椒从育苗开始,就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满足辣椒生长发育对水肥的需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①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实行氮、磷、钾配合施用,补施微量元素

肥料,防止植株徒长。②浅中耕。对于土壤湿度较大和土壤质地粘重的田块,在大行内进行浅中耕,以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辣椒根系的抗病力。③注意灌水方法,严禁大水漫灌,改大水串灌为小水细灌或隔行浇水,有条件的可实行渗灌,尽量避免植株基部触水。④后期遇连阴雨或暴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⑤在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为的机械创伤,避免造成伤口,因为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6、拔除病株。发病始期,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清理出田外销毁。辣椒收获后,要彻底清理残枝落叶,集中销毁。科学轮作、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排水。7、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00克或80%代森锰锌200克,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后视病害情况,每隔7~14天喷1次,连施2~3次。还可用烯酰吗啉、嘧菌酯、噁酮•霜脲氰、氢氧化铜、唑醚•代森联、霜脲•锰锌等,喷药要均匀周到,尤其要注意茎基部。

二、辣椒根腐病

识别: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病株部分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茎内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粘物质,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外,病原菌侵染幼苗的根茎部时,也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侵染种子后,可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该病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防治:1、因地制宜种植早熟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实行与豆科、禾本科、乔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3、选用无病种子。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亩喷兑好的药液50升,隔10天左右1次,连续2~3次。还可用福双•毒死蜱、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药剂进行防治。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

三、辣椒青枯病

识别:初期症状,仅表现为最幼嫩的1至几片叶萎蔫,最初萎蔫尚可恢复,以后趋于稳定。条件适宜时2~3天即可表现为全株萎蔫。叶片从下向上变黄退绿,后期呈褐色焦枯。 防治:1、实行轮作:轻病间隔2~3年,重病隔4~5年,与非茄科蔬菜轮作,最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轮作,能与水稻轮作最好,避免与茄科蔬菜相互接茬栽种。2、选用抗病品种。

3、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亩撒消石灰50~100公斤,然后翻耙,调整酸性土质为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以减轻危害。4、培育无病苗。选没有育过茄科蔬菜等的苗床育苗,或更换苗床土,如河泥、稻田土等。用营养钵育苗最好,既壮苗又不伤根,可抗御病菌侵袭。

5、化学防治。发病前适时喷淋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多粘类芽孢杆菌300倍液浸种,苗期可用多粘类芽孢杆菌200克/亩进行浇泼,每7~8天喷药1次,连喷3~4次。 甘蔗病虫害及防治

(一)甘蔗病害

赤腐病:

1、发病症状: 赤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呈暗红色。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

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在52°C温水中加50%苯莱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C温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

(3)及时消灭螟虫;

(4)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病叶烧毁。

眼斑病:

甘蔗眼斑病又称眼点病。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产蔗量减少33%,蔗糖含量降低50%。

(1)病状及发病规律

①主要病状:主要为害甘蔗嫩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褪绿小斑点,4~5天后扩展为长5~12毫米,宽3~6毫米、长椭圆形的病斑,其长轴与叶脉平行。病斑中央红褐色,周围具有一条草黄色的晕圈,随后病斑的一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并向叶尖方向延伸。

②发病规律:眼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过冬,翌年春雨来临即可萌发侵染。分生孢子*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一般从叶片的幼嫩组织侵入。本病在高温多湿环境下容易发生,但在较低温度和较多雨量条件下也易发生。多从4月开始发生,7~9月为发病高峰期。阴雨天的早晨雾重,相对湿度大,土壤肥沃,施氮肥过多,眼斑病常暴发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植株做种。大多数的栽培品种除Co419、福引79-8外,都有一定的抗病性。

②湿度较大的蔗田,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渍水;不要重施氮肥;适当剥除老叶,增加蔗田通风透光性。

③在发病初期,将发病中心的病叶剪除烧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1000倍稀释液,或1:1:100波尔多液,着重喷发病区周围,防止病菌蔓延。

褐斑病:

受害的症状为:受害叶片病斑大小不一,病斑红色或红褐色。受害严重的病叶,病斑老化,相互合并成更大的病斑,斑点为数甚多,遍布于叶片的两表面。病斑先在老的叶片上出现,随着蔗株的伸长,不断向上继续侵染上部叶片,病叶未成熟而先干枯死亡。受害严重时,整片甘蔗的老叶全部发红,呈现“火烧”状。

防治建议为:

1、修剪蔗株下部病叶,利于通风;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病原物。

2、增施P、K肥,促进新叶长出,提高蔗株光合作用。

3、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务必选择晴朗天气,保证药效,控制病原菌蔓延

(二)甘蔗虫害

甘蔗害虫种类繁多,甘蔗生长不同时期,受不同虫害威胁,对甘蔗产量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甘蔗虫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预防为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进行农业、化学、生物等方法的综合防治,最终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简便”地防治虫害的目的。 甘蔗螟虫:

1、为害:甘蔗螟虫常称为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达20%—40%,减少甘蔗单位面积的有效茎。甘蔗拔节后,幼虫钻蛀蔗节,造成螟蛀节,一般为5%—10%,高者达20%—30%。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每亩损失约0.25~0.5吨,为害甘蔗的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种。

2、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蔗螟、减少虫源;甘蔗收获时用小锄低砍,及时清除蔗田残茎、枯苗、枯

叶,就地集中烧毁。蔗螟成虫羽化前,将秋、冬笋砍除。白螟发生为害的地区,榨季开始后,可集中人力把发生枯梢的蔗茎,先砍送交糖厂,以防治越冬白螟。不留宿根的蔗田,将蔗头犁起烧掉或将蔗田浸水3天,消除越冬虫源。除此之外,选择无螟害的健壮蔗苗作种苗,用石灰水浸种,可防止蔗种传播螟害。适当提早植期,或推行冬植施足基肥,使分蘖早生快发,减少螟害形成缺株。实行轮作,如甘蔗与水稻、番薯或蔬菜轮作,可减轻蔗螟为害。

(2)割除枯梢可显著减轻为害。

(3)及时处理枯心苗:枯心苗发生后和成虫羽化前处理,先用小刀将枯心苗茎脚泥拔开,然后向虫口附近斜切下去,刺死幼虫。

(4)药剂防治 :

① 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区,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亩施用2%乐果粉10kg或3%呋喃丹颗粒剂3—4kg,均匀撒施于植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及白螟。

② 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时,可用50%杀螟丹1000倍液,每亩喷100kg;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或用25%亚胺硫磷500倍液喷雾,或用25%杀螟腈5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重点喷雾蔗梢部三丫叶处,效果好。如果幼虫进入茎内,则效果不佳。

③苗期以黄螟为主的蔗区,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杀螟松乳剂5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结晶500倍液喷雾1次,要喷在三丫叶处。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黄螟、二点螟、条螟等多种害虫的卵,使其不能变成幼虫,而孵化出的赤眼蜂,将蔗螟消灭于卵期。

(6)性诱剂迷向法防治:其作用机理就是在蔗田中散放出一定数量的性诱剂(仿生化合物,剂型为中空塑料管或线),气体弥漫于螟蛾交配活动层空间,干扰雄蛾,使其辨别不出雌蛾所在的方位,从而中断雌雄蛾性信息联系,中止交配活动,大大减少其繁殖量和虫口密度,是防治螟虫的一项新技术、一条新途径。

棉蚜虫:

1、为害:甘蔗棉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于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

2、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消灭有翅蚜于迁飞扩散前(11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迁飞)。对越冬寄主(割手密、芦苇、杂草等)进行清除,同时对秋植蔗进行喷药,以消灭越冬虫源。

(2)及早检查和消灭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间棉蚜在大田呈点状发生,尚未大量扩散时,抓紧消灭。

(3)人工抹杀:用纤维织物制成扫把,抹杀蔗叶上的棉蚜,抹杀时如蘸些药液,效果更佳。最好选择上午棉蚜群集未分散时进行。

(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邻接,以减少传播条件。

(5)保护天敌: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虫、双星瓢虫、食蚜虻、草青岭等能捕食蚜虫,要加以保护。

(6)药剂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或用40%乐果和80%敌敌畏各250克加水750升喷杀;或用1200倍50%杀虫灵(乙酰甲胺磷)喷杀。也可用40%乐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涂蔗茎,将有虫株的基部第二片青叶剥去,然后用毛笔或自制棉球沾上药剂于叶痕处环涂一圈,使其内吸杀虫。

粉介壳虫:

1、为害:蔗粉介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 露于茎的表面,常引起煤烟病的发生。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在温暖少雨的冬、

春季,可助长其发育繁殖,若温度与雨量都适宜时则大量发生。在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

2、防治方法:

(1)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

(2)注意剥除蔗叶,特别是虫害盛发期间。

(3)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50%氯丹加80%敌敌畏(1∶0.5)400倍液浸种消毒2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或用2%石灰水浸种24小时,也有杀虫效果。 蔗龟:

1、为害:蔗龟种类很多,其中以黑色蔗龟(突背蔗龟)和黄褐色蔗龟(齿缘金龟子)二点褐金龟和绿色金龟等最为严重。

黑色蔗龟成虫及所有蔗龟幼虫都咬食蔗根及蔗茎地下部,在苗期形成枯心苗,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而后为害地下茎部,受害蔗株遇台风易倒伏,遇干旱蔗叶呈黄色,叶端干枯,影响甘蔗产量及蔗糖分。蔗龟咬食宿根蔗地下部的蔗芽和蔗根,致使翌年宿根发株少,影响甘蔗产量。

2、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与深耕: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或长期旱—旱连作。由于几种蔗龟的幼虫一般分布在蔗头附近10—20cm深处,化蛹时可深达20cm以上,因此,不留宿根的蔗地要及早进行深耕,可致部分幼虫及蛹于死地。

(2)灌水驱杀:黑色蔗龟特别怕水淹,在5月份成虫盛发期,放水浸蔗地,让水漫过畦面10分钟,驱使成虫浮出水面,立即组织人力捕杀,并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甘蔗生长。防治幼虫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获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过泥面,浸6天左右,地下幼虫可全部淹死。

(3)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4)药剂防治:蔗龟为害严重的蔗区,在新植蔗下种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3—4kg/亩施放于蔗沟内种苗上,然后覆土;黑色蔗龟成虫为害初期,每亩用90%敌百虫500克或50%辛硫磷500—750克对水1000—1500公斤淋施于蔗行间。

蓟马:

1、为害:甘蔗蓟马在我国主产蔗区均有分布。其体型细小,成、若虫喜背光环境,常栖息于尚未展开的甘蔗心叶内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片表皮组织,吸吮叶汁,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待叶片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斑块。蓟马为害严重时,叶尖卷缩,甚至缠绕打结,呈现黄褐色或紫赤色。

蓟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拔节伸长期发生为害,一般发生在干旱季节,并繁殖特别快。如蔗田因积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长缓慢时,蓟马为害便会加重;高温和雨季来临后,蓟马的发生会受到抑制。苗期生长慢的甘蔗品种受害程度比生长快的严重。

2、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促进苗期甘蔗生长旺盛,加速心叶展开,以减少为害。

(2)药剂防治:用 40%乐果乳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心叶;40%敌敌畏12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喷心叶。

油菜病虫害及防治

(一) 菌核病

发生特点: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越冬越夏,在春后气温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入寄主最适温度为20℃左右。油菜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降水量多、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80%以

上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的田块发病都较严重。油菜始花期是菌核病感染流行的重要时机,加之部分田块田间种植密度大及时晴时雨天气等,都十分有利于菌核病的普遍发生且逐渐蔓延。

防治技术: 除及时摘除病、老、黄叶等农业防治手段外,需立即用药剂防治,用70% 甲基托布津600 倍液,或80% 多菌灵600 倍液,或40%菌核净600 倍液等,喷施植株中下部。由于带菌(有病)的花瓣是引起叶片、茎秆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掌握在油菜主茎盛花期至第一分枝盛花期(最佳防治适期)用药,每隔7~10d 喷1 次,连喷2~3 次。

(二)霜霉病

发生特点: 油菜霜霉病属鞭毛南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受时晴时雨天气的影响,油菜霜霉病也将严重发生并流行。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 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防治技术: 摘除基部黄叶、病叶并带离田间深埋或集中烧毁,以增强田间通透性、降低和减少田间菌源基数外,应适时进行对口的药剂防治。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M 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三)病毒病

发生特点: 油菜病毒病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油菜花叶病毒(YMV)等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其传毒媒介是蚜虫。一般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上越夏,秋季通过蚜虫传播至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传至油菜地。春季干燥少雨、气温高,利于蚜虫大发生和有翅蚜迁飞,从而导致该病易发生和流行;早播地靠近蔬菜地,或附近杂草丛生田,发病也较重。而成株期病害的流行则决定于油菜品种、播种期、传毒蚜虫、苗期气候条件和毒源作物等综合因素。

防治技术: 除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适当迟播、清除田边杂草以及实行水旱轮作等综合农业措施外,应加强毒源蚜虫的防治,其防治药剂参照蚜虫防治药剂。

(四)蚜 虫

发生特点:油菜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桃蚜一年发生20 多代,萝卜蚜一年发生30 多代,它们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数蚜虫集中危害菜苔,进而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一般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如十字花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另外后期若遇持续偏晴天气,则种群繁殖速度快,危害加重。

防治技术: 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掌握防治标准,当有蚜株率达10%,百株蚜量达100—200头时要迅速进行防治。选择对口农药。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烯啶虫胺水分散颗粒剂6克或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4—6克,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添加增效剂,冬季蚜虫腊质层较厚,一般农药较难渗入体内,在防治时每桶药液加神效王1支,可溶解腊质,提高防治效果。掌握喷雾方法。由于蚜虫大部分在叶片背面和贴近地面叶片取食,施药时要注意喷药质量,用水量要足,药要喷到叶片正反两面。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油菜蚜虫繁殖快,用药次数多,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要交替使用农药,间隔10天防治一次。

烤烟病虫害及防治

烤烟是文山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文山州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 、烟草野火病 、烟草花叶病、烟草青枯病、烟草线虫病、烟青虫、烟蚜等。

(一)烟草普通花叶病

识别:此病自苗床至大田成熟期均有发生。幼苗感病后,先出现于新叶上,沿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蔓延到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根据田间症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轻型

开始时沿叶脉 部分的叶肉颜色变黄,表现明脉;然后深色和浅色的部分各自扩大,形成杂斑。植株变形不大。

(二)重型

病叶色泽深浅不匀,黄绿相间成斑驳。由于受害叶片一部分细胞加多或增大,使叶片厚薄不匀,形成泡斑,叶缘多向背面卷曲,叶片皱缩扭曲,呈各种畸形,有时呈缺刻或带状。早期感病,植株矮化,节间缩短,不发棵,生长迟缓。

防治:

1、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2、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应选用2年以上未种烟草及茄科植物、远离菜田的地块。禁施受TMV污染的粪肥。选用从无病田无病株上采收的种子,或用0.1%硝酸银或0.1%~0.2%硫酸锌、0.1%磷酸三钠液浸种l0分钟,去除种子表面病毒,浸种后要反复冲洗。间苗、定苗前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操作时先管理好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3、实行轮作,不与茄科植物间、套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4、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将已发病的烟苗移入大田。应先健株后病株顺序管理,操作过程中不宜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充分施足氮、磷、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移栽后适当炼苗,团棵末期浇临界水,促进植株生长。出现花叶病,要及时追施速效肥、培土浇水、促进开秸开片,减轻病害,及时防治蚜虫。5、化学防治。早期出现病株及时拔出,并立即喷药保护,可选用2.8%烷醇•硫酸铜62.6~125毫升、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165~250克、5%菌毒清水剂250~375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

(二)烟草赤星病

识别:

先在烟株下部叶片发生,后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初起时,病斑直径仅0.1厘米,以后逐渐扩展。可达1~2.5厘米,发病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环,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有时在病斑中部和生裂孔。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并合,致使病斑枯焦脱落。在烟茎、叶中脉上亦可产生深褐色椭圆形凹陷病斑。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高湿条件下形成的病斑大,反之病斑就小。

防治:

1、适时早栽。赤星病发生主要在烟草生长后期,春烟可以适时早栽,提早成熟采收,使叶片成熟期避开赤星病盛发期,是控制赤星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采用塑料薄膜和大棚等方式育苗,可实现早移栽,早成熟,早烘烤,使烟草感病阶段避开温暖雨季,躲过病害流行期。

2、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叶片互相遮荫,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因此,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做到合理密植,密度以成株期叶片不封垄为宜,一般在1200株左右。3、合理施肥。烟田使用氮肥不可过多、过晚,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要适当增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以1:1~2:3为宜,或在氮、磷、钾1:1:1

的基础上,于团棵期、旺长期、平顶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三次效果也较好。合理留叶,避免烟株叶片上大下小的长相。4、搞好田间卫生,以减少侵染源。赤星病菌在病杆、病叶以及其它病株的残体上越冬,因此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赤星病危害的重要措施。及时采收底脚叶,烟叶、烟杆、烟杈,不要随地乱扔,要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销毁,减少侵染源。5、实行轮作。赤星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连作会增加土壤内含菌量,轮作减少了土壤中含菌量,可减轻赤星病危害。6、化学防治。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于烟草初发病时喷药,每隔7~10天1次,喷施药均匀周到,如遇雨要补喷。也可用代森锰锌、多抗霉素、咪鲜胺、噁霉•络氨铜等进行防治。

(三)烟草野火病

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花、果和茎。多发生在烟草生长中后期。叶片染病初为黑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展,周围有宽的黄色晕圈,中心红褐色坏死,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潮湿或有水滴存在,病部溢出菌浓,干燥后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脱落。在多雨潮湿,幼苗密集的情况下,病害蔓延迅速,往往引起幼苗成片腐烂,倒伏死亡,如被野火焚烧状。茎、花和蒴果染病形成不规则小斑,初水渍状,后变褐坏死,茎部病斑凹陷,黄晕不明显。花、果因病斑较多而坏死腐烂脱落。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种。2、实行3~5年轮作,不与茄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不施混有烟草病残体粪肥。适期早栽,适时适度打顶,提早收获。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深翻土地。 4、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育苗前用0.2%硫酸铜液或0.1%硝酸银液消毒1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5、化学防治。初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并进行药剂防治,可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间隔7~10天1次,连防3~5次。也可农用链霉素、用噻菌铜、氢氧化铜、硫酸铜钙、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防治。

(四)烟草黑胫病

识别:

多发生于成株期,少数苗床期发生。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污黑色病斑,或从底叶发病沿叶柄蔓延至幼茎,引致幼苗猝倒。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白色菌丝,幼苗成片死亡。茎秆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黑斑,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绕茎一周时,植株萎蔫死亡。纵剖病茎,可见髓部黑褐色坏死并干缩呈“笋节”状,“节”间长满白色絮状菌丝。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大为中央黄褐色坏死、边缘不清晰隐约有轮纹呈“膏药”状黑斑。潮湿条件表面也生白色绒毛状物。

防治:

1、选种抗病品种。2、与禾本科作物及甘薯轮作3年以上或水旱轮作。3、推广高垄栽培,垄高30~40cm。适时早栽避开雨季。及时中耕除草、注意排灌结合,降低田间湿度。4、化学防治。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g/m2,拌10~12kg干细土,播种时1/3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在种子上。移栽前用此药500~800倍液喷一次,做到带药移栽。移栽时用药50g/亩与干细土拌匀,撒入穴窝。也可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每亩350~400克穴施。烟株培土后发病前采用局部保护的灌根方法向茎部及其土表施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1:150~200倍波尔多液喷淋等,隔15天喷一次。

(五)烟青虫

烟青虫又名烟草夜蛾,其寄主作物广泛,在我州主要为害烟草、辣椒和番茄。为害烟草,在

烟株现蕾前取食心芽、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损伤烟叶,使烟叶降级减产;留种地烟株出蕾后,取食烟蕾、花、果,降低种子的重量与质量。为害辣椒、番茄,啃食植株嫩叶、嫩芽,影响植株生长,取食花和果柄,造成落花落果,钻蛀果实,导致果实腐烂。

识别:

成虫体长13~19毫米,翅展27~36毫米,虫体灰黄至黄褐色。雌蛾前翅黄绿色,雄蛾前翅黄褐至灰褐色,前翅有暗褐色的波状横纹4条,即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最为明显,后者为宽状带。内横线与中横线间有一褐色环形斑, 中横线上端分二叉,叉间有一灰褐色肾形斑。

幼虫初孵幼虫2毫米左右,多为铁锈色;末龄幼虫体长31~41毫米,体色有青绿、绿褐、暗褐、红褐等色,头部黄色,有深黄色而不规则的网纹,体背面有线1条,较透明。 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施药,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亩用10%除尽悬浮剂30克或0.2%甲维盐40~60毫升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用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

蔬菜病虫害及防治

发生在我州的蔬菜病虫害主要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白菜软腐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蚕豆锈病、蚕豆赤斑病、蚜虫、菜青虫等等。

(一)十字花科软腐病

识别:

十字花科软腐病是一种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病害,凡是栽种大白菜的地区都发现软腐病。此病除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外,还可为害马铃薯、蕃茄、辣椒、黄瓜等蔬菜。症状因不同寄主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环境条件而稍有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呈浸润半透明状,以后病部扩大而发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上面有污白色细菌溢脓。病部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粘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茎基软腐型,开始茎基腐烂,随后外叶萎垂,露出菜球,严重时整个心髓腐烂。

烧边型:细菌从上部浸染菜球的外缘,造成干腐。

烧心型:细菌从上部侵入心叶里,造成菜心腐烂。

防治:

1、尽可能选择前茬大麦、小麦、水稻、豆科植物的田块种植白菜,避免与茄科、瓜类及其它十字花科蔬菜连作。2、及早腾地、翻地,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土地的残留物清理后,将土壤深耕30~40cm,把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埋入土中,加速分解腐烂,消灭菌源和破坏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生态环境,对病虫防治都有直接作用。将HB-101(植物营养活力液)的固体颗粒施用在土壤中, 可以消除因为酸雨和农药使用而造成的土壤环境恶化,而且可以活化土壤微生物,将被固定的以磷、钾为主的各种无机营养释放出来,消化为能被植物根部容易吸收的离子,减少使用化肥量,降低成本,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水透气,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和均衡,促进作物的生长。3、仔细平整土地,整治排灌系统,非干旱地区采用高畦直播,南方深沟厢种植。4、推广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防治害虫,辅以药剂防治,地上部分出现病株就应施药防治,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5克,兑水40~60公斤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用3次。也可用氨基寡糖素、噻菌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十字花科霜霉病

识别: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叶片被害后,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

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则出现白霉。病斑后变褐,在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发展,病斑数目迅速增加,叶背面白霉满布,最后叶片变黄干枯。茎、花及种荚病斑黑褐色,表面有白色霜霉。 防治:

1、因地置宜选用抗病品种。2、从无病种株选留种子。3、彻底销毁病残体,减少初侵染菌源。4、菜田深翻晒土,增施优质有机底肥,底肥与HB-101(植物营养活力液)的固体颗粒结合使用,从而减少使用化肥量,降低成本,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水透气,营养元素更加丰富和均衡,促进作物的生长。同时起高畦并整平畦面利于排水,及时中耕除草,利于田间通风降湿。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亩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50克,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克,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00克,可任选其中一种兑水45~60公斤喷雾,每隔10天喷1次,最多不超过3次,也可用代森铵、敌磺钠、丙森锌、三乙膦酸铝、胂•锌•福美双等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三)番茄立枯病

识别:

幼苗期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一般不倒伏。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是本病与猝倒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防治:

1、加强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温,合理通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温条件出现。

2、用种子重量0.2%~0.3%的50%多菌灵拌种。3、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g处理土壤,处理时先将药剂加5kg细土混匀,下铺1/3,上盖2/3。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淋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15%噁霉灵水剂4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视病情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四)番茄早疫病

识别: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叶片初呈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后发展成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不平坦物,别于圆纹病;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 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防治:

1、保护地番茄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2、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3、种植耐病品种。4、大面积轮作。应与番茄、马铃薯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5、合理密植。以每亩定植4000株为宜,前期产量虽低,但中期产量高,小果少,发病轻。6、化学防治。发病前开始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嘧菌酯、代森锰锌、克菌单等药剂进行防治。番茄茎部发病除喷淋上述杀菌剂外,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性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必要时还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上述保护剂把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在于用药的迟早。发病后用药虽有

一定抑制作用,但不理想。因此,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压低前期菌源,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

(五)黄瓜枯萎病

识别:

多在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可以恢复,以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复原,并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茎基部、节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有黄色胶状物流出,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株易被拔起。本病与黄瓜疫病症状共同点是病株外观呈萎蔫状。不同点在于:黄瓜疫病染病的茎蔓维管束不变色,仅茎节表面变褐,收缩成线状,并侵害果实引致果腐,潮湿时果面出现稀疏白色霉状物。枯萎病不侵染果实,染病茎基部潮湿时长出黄白色至粉红色粉状霉,内部维管束则变褐。 防治:

1、黄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洒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2、选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分苗。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在每平方米床土上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并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4、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用40%甲醛l50倍液浸种1.5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70℃恒温灭菌72小时后再播种。5、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应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枝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6、加强栽培管理。培土不可埋过嫁接切口,栽前多施基肥,收瓜后应适当增加浇水,成瓜期多浇水,保持旺盛的长势。8、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公斤药液,每隔5~7天灌一次,连灌2~3次。还可用春雷霉素、敌磺钠等药剂进行防治。

(六)马铃薯晚疫病

识别:

晚疫病可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在叶上往往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一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薯块发病时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坏死部分。茎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直至茎部,在皮层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严重时,茎和其它部分一样变褐坏死。

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相结合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1、选用抗病品种。中国已育出上百个抗病品种,大大减轻了晚疫病的威胁。2、减少菌源。首先要从无病留种开始。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药剂保护外,还应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提倡割蔓晒地两个星期后收获,在入窖、播种前淘汰并处理好病薯。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每亩施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50克,隔7~10天施药1次,连用3次。也可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嘧菌酯、烯酰•吡唑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相关内容

  • 04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 No.4 课题:1.4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翠英 审核人:王中华 验收负责人:王长青 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农作物病虫害有哪些.2.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农作物的病虫害常使作物减产,危害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 ...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 第一章 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对产量的影响 (2) 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 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 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 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 对植物 ...

  • 玉米种植的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
  • [摘 要]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植物,我国在玉米的种植与栽培方面已经有450年以上的历史,国内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3亿亩以上,以小麦.水稻等同属于国内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除了基础的使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占据了我国农业收益中很大的比重.但近年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灾害时 ...

  • 东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东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作者:朱征宇 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12期 摘要: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类,栽培面积以东北地区最为广泛,其中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大豆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大豆物美价廉,营养极其丰富,是农户们亲睐 ...

  • 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 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46-01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内部具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而且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作为农业食品食用,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食品加工原料以及 ...

  • 蔬菜的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 2014-01-12 11:26:51 出处:中国有机生活网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绿叶菜 自从人类从事集约式栽培蔬菜以来,即不断面临害虫威胁,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农药」可以使用,防治害虫皆是以最原始的方法,例如以徒手捉害虫.忌避植物叶片捣碎加水喷施于蔬菜叶片等方法,直到20世纪初「农药 ...

  • 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甘勇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5期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要保证小麦的丰产.高产,就必须加强其病虫害的管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 ...

  • 第六章 生物灾害
  • 第六章 生物灾害 [本章内容介绍]:首先从生物灾害的定义.特点.主要成因.类型划分.防治对策等方面,对生物灾害进行总体介绍:然后重点从生物灾害发生区域的土地类型角度出发,对林业.农业.草业.水产业等生物灾害进行详细专题介绍. 第一节 生物灾害概述 生物的特征在于有生命,地球由于充满生命而气象万千.生 ...

  • 白城市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病虫害管理人员培训班开班
  • 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市农业开发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于10月9日在市邮政宾馆四楼会议室举办市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病虫害管理人员培训班.市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病虫害管理人员培训班是以贯彻"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加强植保新技术推广.加大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正确引导农 ...

  • 病虫害实习心得体会
  • 病虫害 实习心得 张文生 起初我认为做调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件看 似简单的事情在执行的时候也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困难,两天半时间,时间很短暂,在实习 过程中,得到深刻的认识,鉴定,如何将昆虫制成标本,识别昆虫基本特征.两天半几乎是 雨天,阻碍抓虫不便,在团队合作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