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讲必修三王丹2

伊春市友好三中 高二历史导学案 编制人:王丹 审批人: 授课日期: 8 月 20日 姓名: 班级: 编号: 1 周 1 号 课题:第 讲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4、魏晋隋唐时期佛家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5、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儒学在中国传统主体地位。

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二、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对世界文明做出独特贡献。

【学法指导——备考策略】1、加强材料特别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本单元以文献材料的形式出现,对原汁原味的文言文理解是能力考查的重要方面。

2、准确把握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线索,并注意与古代政治、经济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正确对待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3、高度重视古代科技的复习,既要掌握核心内容如四大发明,又要强化对其它科技成就的掌握。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熟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记忆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掌握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诸子百家中儒墨道法各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的社会背景,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注意区别各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主张的差异,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掌握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生活时代、学派: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爱人”实现途径是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于师”。

3.影响:

(1)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著《道德经》。

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3.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出现的历史原因

1. 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在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2)思想:①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②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③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2.荀子:(1)历史地位: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学产生深远影响。

(2)思想:①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②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③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三、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2)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3)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3. 影响:思想代表了,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四、庄子与道家

1. 历史地位: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1)哲学观:提出观点。(2的人生态度。(3)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3.影响:在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

五、韩非与法家 1. 历史地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1)政治: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

(2)哲学:反对儒家“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1)适应了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与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膑: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要受《孙子兵法》影响,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2.军事思想:(1)强调要懂得战争的

七、百家争鸣的影响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这些思想共同构造了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作用之大,地位之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谢幼伟《孝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就是把社会中的人各就其关系,排定其彼此名分地位,而指明相互间应有之情与义,要他们时时顾名思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关系,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三 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

一旦强制性的经济责任不再存在于父子、兄弟之间,父亲没必要再以一副威严不可亲近的面孔出现在儿女面前,用不着强制儿女无条件地听自己的话并要求在父母讲话时儿女不能还嘴,而儿女则可从“孔家店”中解放出来。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因经济利益关系引发的张力也就消失了,他们之间可以更平等地注重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让亲情、友情成为家庭关系的主旋律。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与儒家“孝道”的反思》

材料四 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婢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

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明日之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儒学的突出特点。

【答案】(1)儒学是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伦理关系是一种义务关系。

(2)根据材料二、三的观点,说明农业文化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2)特点:家庭结构是刚性的等级尊卑关系,个人需要服从于整体的需要;家庭的功能是维持经济交易的保险互助。原因:农业社会严峻的生存挑战。

(3)材料三认为家庭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变化趋势:由强制性经济功能向情感交流功能转变,由等级森严向平等交流转变。原因: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市场交流代替家庭互助。

(4)材料四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的总体认识是什么?

(4)缺陷:个人独立意识淡泊,缺乏理性。认识:儒家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以适应农业文明的需要为出发点;家庭关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高考链接】

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请。”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2. (2007·全国卷Ⅱ)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3、(2012浙江)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血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2011·广东)“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6、(2010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伊春市友好三中 高二历史导学案 编制人:王丹 审批人: 授课日期: 8 月 20日 姓名: 班级: 编号: 1 周 1 号 课题:第 讲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4、魏晋隋唐时期佛家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5、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儒学在中国传统主体地位。

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二、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对世界文明做出独特贡献。

【学法指导——备考策略】1、加强材料特别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本单元以文献材料的形式出现,对原汁原味的文言文理解是能力考查的重要方面。

2、准确把握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线索,并注意与古代政治、经济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正确对待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3、高度重视古代科技的复习,既要掌握核心内容如四大发明,又要强化对其它科技成就的掌握。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熟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记忆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掌握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诸子百家中儒墨道法各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的社会背景,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注意区别各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主张的差异,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掌握各派代表人物的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生活时代、学派: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爱人”实现途径是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于师”。

3.影响:

(1)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著《道德经》。

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3.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出现的历史原因

1. 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在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2)思想:①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②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③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2.荀子:(1)历史地位: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学产生深远影响。

(2)思想:①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②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③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 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三、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2)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3)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3. 影响:思想代表了,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四、庄子与道家

1. 历史地位: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1)哲学观:提出观点。(2的人生态度。(3)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3.影响:在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

五、韩非与法家 1. 历史地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1)政治: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

(2)哲学:反对儒家“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1)适应了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与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膑: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要受《孙子兵法》影响,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2.军事思想:(1)强调要懂得战争的

七、百家争鸣的影响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这些思想共同构造了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作用之大,地位之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谢幼伟《孝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就是把社会中的人各就其关系,排定其彼此名分地位,而指明相互间应有之情与义,要他们时时顾名思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关系,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为他人而存在者。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三 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

一旦强制性的经济责任不再存在于父子、兄弟之间,父亲没必要再以一副威严不可亲近的面孔出现在儿女面前,用不着强制儿女无条件地听自己的话并要求在父母讲话时儿女不能还嘴,而儿女则可从“孔家店”中解放出来。父母与儿女间、兄弟姐妹间因经济利益关系引发的张力也就消失了,他们之间可以更平等地注重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让亲情、友情成为家庭关系的主旋律。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与儒家“孝道”的反思》

材料四 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婢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

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明日之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儒学的突出特点。

【答案】(1)儒学是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伦理关系是一种义务关系。

(2)根据材料二、三的观点,说明农业文化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2)特点:家庭结构是刚性的等级尊卑关系,个人需要服从于整体的需要;家庭的功能是维持经济交易的保险互助。原因:农业社会严峻的生存挑战。

(3)材料三认为家庭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变化趋势:由强制性经济功能向情感交流功能转变,由等级森严向平等交流转变。原因: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市场交流代替家庭互助。

(4)材料四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以上材料对儒家思想的总体认识是什么?

(4)缺陷:个人独立意识淡泊,缺乏理性。认识:儒家思想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以适应农业文明的需要为出发点;家庭关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高考链接】

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请。”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2. (2007·全国卷Ⅱ)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3、(2012浙江)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血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2011·广东)“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6、(2010山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相关内容

  • 人民调解经典案例
  • 四亩方田招来三个主人 人民调解消逝多年积怨 --奉先县司法局经典"调解案例"申报材料 奉 先 县 司 法 局 四亩方田招来三个主人 人民调解消逝多年积怨 --奉先县司法局经典"调解案例"申报材料 案例上报:奉先县司法局南阳司法所 黑黑 调节机构:奉先县司法局南 ...

  • 第二届中国开幕式主持词
  • 序:介绍出席领导与嘉宾. 领导宣布桃花节开幕. 音乐声中,全场锣鼓喧天.群鸽飞翔.礼花飘舞. 百名桃花仙子手持气球涌上舞台欢呼"春来了",放气球升空后,在舞台上摆成"春"字造型. 开场锣鼓止,节目锣鼓音乐起. 观众席里四只雄狮.两条巨龙穿行而出,跑上舞台表演, ...

  •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翻译
  • 第13课 1 王丹:你好? 我是王丹. 李世民:你好? 我是. 王丹: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 李世民:是的,韩国人. 王丹是中国人吗? 王丹: 是的,我是中国人. 2 陈文洙:你好? 许正姬. 许正姬:你好? 陈文洙.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 陈文洙:是,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许正姬:我是汉城大学学生. ...

  • 15大学生开网店求职 明码实价"出售"自己
  • 15大学生开网店求职 明码实价"出售"自己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3-17 [星岛网讯]北方工业大学15名毕业生日前别出心裁,开了一家网店来"出卖"自己,而售价就是自己期望的月薪.不过,由于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网站已经暂时将这些商品& ...

  • 幸运的蓝裙子(上)
  • 据小升初考试还有四个月,李芸发奋学习,她的目标是耀华中学,与她竞争的对手是同班的王丹.王丹成绩优异,年年市级三好学生,而李芸,只不过是因为补习才斩兵折将与王丹并驾齐驱. 在这节骨眼上,王丹的祖母,一位慈爱的老人,不幸病逝了.王丹自然没来上学.这正是李芸的好机会,班主任赵老师,还让李芸给王丹补课. 李 ...

  • [标准韩国语]第三册课文翻译
  • 第1课 自我介绍 (1) 王丹:智英,从你自己做饭来看,你是来自地方的吧. 李智英:是啊.庆尚北道安东是我的故乡.我一直住在那里呢,直到高中毕业. 王丹:那么,方言几乎不会说吧. 李智英:一开始很严重,但经过努力,已经改了很多了呢. 王丹:是吗?那么,父母亲还在故乡吗? 李智英:是的 妹玫艿苊且苍谀 ...

  • 王丹丹微课-热力环流教案
  •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商丘市回民中学 王丹丹 热力环流 地理组 王丹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过程,并据此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等自然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热力环流规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 ...

  • 苏教版第七单元分与合教案
  • 第七单元 分与合 第6课时 练习四 主备人:王丹 审核人:胡玉香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 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适应合理作出选择,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 ...

  • 老人不能成为"道德讲堂"门外人
  • 公交车上的座位其实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将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先让渡给弱势群体的过程."让座"的实质,就是给需要的人以帮助. 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在这里,陌生人之间短暂地相处.今天,陌生人社会正经历着不陌生的考验.一个座位,让还是不让?有时是一念之差,有时是身不由己.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