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种桑技术

养蚕技术

饲养过程中的关键点

一、养蚕重点:立足稳产,在此基础上争取高产 ;饲养关键做到六个 一点

1、饲育温度标准一点; 2、通风透气做到位一点; 3、防病消毒认真一点; 4、各龄提青适当早一点; 5、用叶适熟略偏老一点; 6、大蚕期用叶量足一点;

二、养蚕要注意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

小蚕偏高,大蚕偏低饲养

1、发育的起点温度为7.5 ℃,最高温度得35 ℃, 超过此温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2、适温:有利于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叶丝转化率和养蚕的经济效益。

小蚕偏湿,大蚕偏干;食桑偏湿,眠中偏干

1、湿度过高:能延长桑叶凋零时间,使家蚕血液循环加快,生理代谢旺盛、龄期缩短,蚕体肥大, 影响健康,特别对大蚕危害严重。

2、湿度过低:桑叶易干瘪,蚕体较小,发育迟缓,对小蚕发育不利,

3、合理的湿度环境,有利于家蚕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度的提高。

饲育温注意要点

1、 3 龄 :只要微弱气流;

2、 大蚕期:保持通风换气,以蚕室内悬挂的纸条微微飘到为宜。

3、蔟 室:不通风换气,易造成茧质下降和 产生不结茧蚕

3)光线

1、室内光线均匀 2、蚕分布不均; 3、蔟室减少,双宫茧及柴印茧的发生

三、家蚕主要病害,及预防方法

家蚕主要病害

1、病毒病 2、细菌病 3、真菌病 4、粒子病

1)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俗称“水白肚” 亚急性传染病

发生时间:多发于3龄,特别 是5龄中期至上蔟前后多,大多不吐丝,能营茧,成死笼茧。 症状:体躯肿大,节间高,狂 躁爬行,皮肤易破流白脓等。

病程:小蚕3-4天,大蚕5-6天;温度越高,发病死亡越快。

病变:血液混浊,呈乳白色,正常蚕血液为淡黄色,透明状。

辨别方法:剪去家蚕尾角观察

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慢性传染病

症状:食桑,行动不活泼,常静伏于蚕座,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开差悬殊,大蚕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伴有起缩,下痢,严重时排出粪便有乳白色黏液;

病程:1龄染,2-3龄发病;2龄染,3-4龄发病;4龄染,5龄发病,5龄中后期染,基本可吐丝结茧,但部分为死笼茧。

病变:在中肠,病势慢,病程长, 生产上大多在3、4龄感染,到 5龄饷食后大量发生。

还有软化病,浓核病。

病毒病通过食下传染,生产中发生较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是养蚕过程中防治的重点。 防治方法:

1、合理养蚕布局,避免蚕期交叉重叠,间隔对蚕室蚕具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的残留量。

2、严格防病消毒,减少水平传染。养蚕前,蚕室,蚕具,环境消毒,养蚕期间,蚕座蚕体消毒,小蚕每给一次桑撒一次,大蚕每天一次。

3、控制桑园虫害,防止交叉传染。桑园治虫为重。

4、严格分批提青,防止蚕座传染。迟眠迟起的蚕,挖坑深埋,不乱丢,控制病原的传播。

5、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气候,温度的调整,优质桑叶的选采,农药及废气污染的控制。

6、选择抗病力较强的蚕品种。

2)细菌性败血病 2、细菌性中毒病 3、细菌性肠道病

分为:黑胸败血病、青头败血病、灵菌败血病

通过创伤传染,急性传播

症状:食桑停止,行动呆滞或静伏蚕座,胸部略膨大,腹部各环节收缩,少量吐液,痉挛侧倒而死。 初死短暂尸僵,数小时后逐渐软化变色。

黑胸败血病:先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并快速扩展至全身,最后全身腐烂流黑褐色污液。

青头败血病:5龄初发病胸部多不出现气泡,血液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尸体流出恶臭污液。

灵菌败血病:蚕体壁有时出现褐色小圆斑,尸体变色慢,最后流出红色污液。

病程:28℃左右约10小时,25℃左右约一天,温度越高,发病死亡越快。

细菌病预防工作:

1、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2、仔细操作,防止蚕体创伤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4、防治好桑园虫害

5、应用药物防治:如红霉素等抗生素

3)真菌病害及预防措施

根据病蚕僵化后尸体上长出分生孢子的颜色的不同僵病分为:

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 (以病原菌的名称,曲霉菌)

生产上常发生的主要有:

白僵病、绿僵病、曲霉病

所有真菌病都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染,即真菌分生孢子落附于蚕体上,发芽穿过体壁进入蚕体,吸取营养,分泌毒素,致蚕死亡。

真菌病的病原在野外昆虫与家蚕间存在相互传染

预防真菌病,必须找其根原采取相应的消毒防病措施:

1、养蚕前用广谱性的消毒药 剂对蚕蚕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之后通风透气排湿,蚕具暴晒,防潮湿发霉。

2、养蚕期间要用防病一号、漂白粉防僵粉或消力威防僵粉等在各龄蚕易感染期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生僵病后用防僵剂每天消毒1-2次,直至不出现僵蚕为止。病死蚕要在尚未长出菌丝前进行深埋处理,防病原扩散。

3、加强蚕室通风换气,勤除沙,尽量降低环境和蚕座湿度

4、抓好桑园虫害防治,切断交叉传染途径

5、蚕区禁用真菌类生物农药。

四、桑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家蚕的品质及产量,如何选择?

不同的蚕龄,对桑叶的需求不同: 小蚕用叶量少,但要求高。

认真选采好每片桑叶,以使家蚕健康生长发育。

1、采叶时间要把握:

早 晨:露干雾散进行; 傍 晚:太阳西下后进行。春 期:傍晚多采; 夏秋期或晴热天:早晨多采。 眠前控制采叶量,以防浪费或饷食时吃干瘪叶。

杜绝不良桑叶:

1、未成熟叶和日照足叶:即新梢顶端嫩叶,阴雨天无光照,或种植过密等导致桑叶营养成分差; 会造成家蚕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减蚕率高,

极易诱发病毒病。

2、过老叶和旱害叶。即手捏能碎的叶,久旱无雨的叶。

秋期多,含水,蛋白质少,纤维素含量多。

导致家蚕食下率低,妨碍蚕体生理,影响家蚕体质,易诱发蚕病

3、凋零叶和蒸热叶。凋零叶桑叶水分散失,影响蚕的食下量和体质。蒸热叶由于堆积产生高温,消耗叶内营养,并产生微弱发酵,破坏叶质,滋生细菌。

家蚕不仅得不到营养,且易发生细菌性肠道病。

4、虫口叶和虫粪叶等: 影响蚕正常生长发育易染病。

5、泥叶和各种污染叶: 6、每次砧板刀具要消毒

五、如何鉴别适熟叶

1龄蚕对桑叶嫩度最敏感,要掌握所采桑叶是否适熟

在收蚁给桑1-2次取出咬食过得桑叶进行透视观察。

桑叶全被咬穿,表明叶太嫩;

只吃去叶肉没有被咬穿,表明叶太老;

大部分叶被咬穿少部分叶只吃去叶肉,即适熟。

优质的桑叶应满足: 一、新鲜 二、适熟 三、清洁 四、营养高,病害少

总结:高产量高品质的蚕茧,离不开高品质的桑叶及合理的桑园管理

桑树实用种植管理技术

一、桑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了解虫的习性:

1、桑尺蠖:啃食嫩桑芽,导致桑芽停止生长,影响产量。桑螟,桑毛虫等都危害桑树苗叶,后期易导致蚕病发生。

2、桑尺蠖、桑毛虫、桑螟以幼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3、桑天牛,蛀蚀树干,导致植株倒伏死亡。假死性

2)桑树预防虫害防治

科学物理人工防治法:

1、麦壳熏杀法:建议用80%敌敌畏乳油兑200斤水,均匀喷洒在小麦壳中拌好,在害虫高发期,于晴天傍晚,撒到桑园的行间,可预防桑螟等鳞翅目害虫的产卵危害。

2、束草诱杀法:用稻草、麦草、玉米叶等挽成把,于冬日初在桑树叉处引诱害虫入内越冬,开春前解下束草集中烧毁,杀灭害虫。

3、人工捕杀桑天牛:中午11-下午13时,摇动树干或用木棒敲打枝干,使其掉落,捕杀

3)科学防治桑树病害

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病枝病叶带出园外统一烧毁,深埋,土壤深翻暴晒。

2、刮除树干病斑,涂白防虫。 3、挖出黄化型萎缩病病株等

二、根据桑树的生长时间,分为:

春肥:发芽前夕以氮为主配合磷、钾肥结合有机农家肥,能促进春枝叶的生长。

夏秋肥:夏伐后重施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供枝叶旺盛生长,同时能提高第二年的春叶增生。 冬肥(过冬肥)落叶后封冻前:以有机肥为主,适施氮、磷、钾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来年生长。

桑树一生之中需要15中营养元素,在施肥过程中要补充中微量元素的供给,能起到提高品质和产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中:硫、钙、硼等需求量仅次于氮磷钾,应重视。

硼:缺少造成粗皮病。 锌:缺失造成花叶病。

2、肥料的选择:

选择含硫的肥料,能提高桑叶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总含量。

施氯过多,则会造成桑叶中毒现象,减产。

桑树叶面喷肥可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是一种桑树辅助性施肥方法,也是桑园快速丰产的措施之一。若施用得当可增产桑叶10%以上。

桑树叶面施肥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吸收快,运输快,见效快。其次是养分直接得到利用,避免了土壤固定,从而使肥料的利用率高。第三是肥效短,一般肥效期在几天或十几天。

那么桑树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叶面施肥呢?

一是肥料少时,为防止土壤固定可实行叶面施肥。

二是遇到久旱不雨、水涝及风霜灾害时,根系吸收机能下降,采用叶面施肥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夏伐导致桑树根毛脱落,吸收暂停,地上部的生长缺乏矿质营养时。这时对残留叶及幼叶叶面施肥,效果良好。

四是丰产桑园在旺盛生长期间,往往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供不应求,此时进行叶面施肥补充营养,效果也很好。

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喷洒时间,以傍晚为最好,其次是早晨露水初干时。

2、喷洒部位,叶背面的吸收率较正面高4倍,幼叶较老叶吸收率高60%。因此,叶面施肥应多喷桑树枝条上部的嫩叶背面。

3、叶面施肥以稀释为宜,浓度不宜太高。

4、次数与用量,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用液量100千克左右。

5、叶面施肥前一定要把喷雾器洗干净,以免农药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若喷后6小时内下雨,需要重喷。

养蚕技术

饲养过程中的关键点

一、养蚕重点:立足稳产,在此基础上争取高产 ;饲养关键做到六个 一点

1、饲育温度标准一点; 2、通风透气做到位一点; 3、防病消毒认真一点; 4、各龄提青适当早一点; 5、用叶适熟略偏老一点; 6、大蚕期用叶量足一点;

二、养蚕要注意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

小蚕偏高,大蚕偏低饲养

1、发育的起点温度为7.5 ℃,最高温度得35 ℃, 超过此温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2、适温:有利于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叶丝转化率和养蚕的经济效益。

小蚕偏湿,大蚕偏干;食桑偏湿,眠中偏干

1、湿度过高:能延长桑叶凋零时间,使家蚕血液循环加快,生理代谢旺盛、龄期缩短,蚕体肥大, 影响健康,特别对大蚕危害严重。

2、湿度过低:桑叶易干瘪,蚕体较小,发育迟缓,对小蚕发育不利,

3、合理的湿度环境,有利于家蚕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度的提高。

饲育温注意要点

1、 3 龄 :只要微弱气流;

2、 大蚕期:保持通风换气,以蚕室内悬挂的纸条微微飘到为宜。

3、蔟 室:不通风换气,易造成茧质下降和 产生不结茧蚕

3)光线

1、室内光线均匀 2、蚕分布不均; 3、蔟室减少,双宫茧及柴印茧的发生

三、家蚕主要病害,及预防方法

家蚕主要病害

1、病毒病 2、细菌病 3、真菌病 4、粒子病

1)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俗称“水白肚” 亚急性传染病

发生时间:多发于3龄,特别 是5龄中期至上蔟前后多,大多不吐丝,能营茧,成死笼茧。 症状:体躯肿大,节间高,狂 躁爬行,皮肤易破流白脓等。

病程:小蚕3-4天,大蚕5-6天;温度越高,发病死亡越快。

病变:血液混浊,呈乳白色,正常蚕血液为淡黄色,透明状。

辨别方法:剪去家蚕尾角观察

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慢性传染病

症状:食桑,行动不活泼,常静伏于蚕座,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开差悬殊,大蚕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伴有起缩,下痢,严重时排出粪便有乳白色黏液;

病程:1龄染,2-3龄发病;2龄染,3-4龄发病;4龄染,5龄发病,5龄中后期染,基本可吐丝结茧,但部分为死笼茧。

病变:在中肠,病势慢,病程长, 生产上大多在3、4龄感染,到 5龄饷食后大量发生。

还有软化病,浓核病。

病毒病通过食下传染,生产中发生较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是养蚕过程中防治的重点。 防治方法:

1、合理养蚕布局,避免蚕期交叉重叠,间隔对蚕室蚕具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的残留量。

2、严格防病消毒,减少水平传染。养蚕前,蚕室,蚕具,环境消毒,养蚕期间,蚕座蚕体消毒,小蚕每给一次桑撒一次,大蚕每天一次。

3、控制桑园虫害,防止交叉传染。桑园治虫为重。

4、严格分批提青,防止蚕座传染。迟眠迟起的蚕,挖坑深埋,不乱丢,控制病原的传播。

5、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气候,温度的调整,优质桑叶的选采,农药及废气污染的控制。

6、选择抗病力较强的蚕品种。

2)细菌性败血病 2、细菌性中毒病 3、细菌性肠道病

分为:黑胸败血病、青头败血病、灵菌败血病

通过创伤传染,急性传播

症状:食桑停止,行动呆滞或静伏蚕座,胸部略膨大,腹部各环节收缩,少量吐液,痉挛侧倒而死。 初死短暂尸僵,数小时后逐渐软化变色。

黑胸败血病:先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并快速扩展至全身,最后全身腐烂流黑褐色污液。

青头败血病:5龄初发病胸部多不出现气泡,血液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尸体流出恶臭污液。

灵菌败血病:蚕体壁有时出现褐色小圆斑,尸体变色慢,最后流出红色污液。

病程:28℃左右约10小时,25℃左右约一天,温度越高,发病死亡越快。

细菌病预防工作:

1、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2、仔细操作,防止蚕体创伤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

4、防治好桑园虫害

5、应用药物防治:如红霉素等抗生素

3)真菌病害及预防措施

根据病蚕僵化后尸体上长出分生孢子的颜色的不同僵病分为:

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 (以病原菌的名称,曲霉菌)

生产上常发生的主要有:

白僵病、绿僵病、曲霉病

所有真菌病都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染,即真菌分生孢子落附于蚕体上,发芽穿过体壁进入蚕体,吸取营养,分泌毒素,致蚕死亡。

真菌病的病原在野外昆虫与家蚕间存在相互传染

预防真菌病,必须找其根原采取相应的消毒防病措施:

1、养蚕前用广谱性的消毒药 剂对蚕蚕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之后通风透气排湿,蚕具暴晒,防潮湿发霉。

2、养蚕期间要用防病一号、漂白粉防僵粉或消力威防僵粉等在各龄蚕易感染期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生僵病后用防僵剂每天消毒1-2次,直至不出现僵蚕为止。病死蚕要在尚未长出菌丝前进行深埋处理,防病原扩散。

3、加强蚕室通风换气,勤除沙,尽量降低环境和蚕座湿度

4、抓好桑园虫害防治,切断交叉传染途径

5、蚕区禁用真菌类生物农药。

四、桑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家蚕的品质及产量,如何选择?

不同的蚕龄,对桑叶的需求不同: 小蚕用叶量少,但要求高。

认真选采好每片桑叶,以使家蚕健康生长发育。

1、采叶时间要把握:

早 晨:露干雾散进行; 傍 晚:太阳西下后进行。春 期:傍晚多采; 夏秋期或晴热天:早晨多采。 眠前控制采叶量,以防浪费或饷食时吃干瘪叶。

杜绝不良桑叶:

1、未成熟叶和日照足叶:即新梢顶端嫩叶,阴雨天无光照,或种植过密等导致桑叶营养成分差; 会造成家蚕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减蚕率高,

极易诱发病毒病。

2、过老叶和旱害叶。即手捏能碎的叶,久旱无雨的叶。

秋期多,含水,蛋白质少,纤维素含量多。

导致家蚕食下率低,妨碍蚕体生理,影响家蚕体质,易诱发蚕病

3、凋零叶和蒸热叶。凋零叶桑叶水分散失,影响蚕的食下量和体质。蒸热叶由于堆积产生高温,消耗叶内营养,并产生微弱发酵,破坏叶质,滋生细菌。

家蚕不仅得不到营养,且易发生细菌性肠道病。

4、虫口叶和虫粪叶等: 影响蚕正常生长发育易染病。

5、泥叶和各种污染叶: 6、每次砧板刀具要消毒

五、如何鉴别适熟叶

1龄蚕对桑叶嫩度最敏感,要掌握所采桑叶是否适熟

在收蚁给桑1-2次取出咬食过得桑叶进行透视观察。

桑叶全被咬穿,表明叶太嫩;

只吃去叶肉没有被咬穿,表明叶太老;

大部分叶被咬穿少部分叶只吃去叶肉,即适熟。

优质的桑叶应满足: 一、新鲜 二、适熟 三、清洁 四、营养高,病害少

总结:高产量高品质的蚕茧,离不开高品质的桑叶及合理的桑园管理

桑树实用种植管理技术

一、桑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了解虫的习性:

1、桑尺蠖:啃食嫩桑芽,导致桑芽停止生长,影响产量。桑螟,桑毛虫等都危害桑树苗叶,后期易导致蚕病发生。

2、桑尺蠖、桑毛虫、桑螟以幼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3、桑天牛,蛀蚀树干,导致植株倒伏死亡。假死性

2)桑树预防虫害防治

科学物理人工防治法:

1、麦壳熏杀法:建议用80%敌敌畏乳油兑200斤水,均匀喷洒在小麦壳中拌好,在害虫高发期,于晴天傍晚,撒到桑园的行间,可预防桑螟等鳞翅目害虫的产卵危害。

2、束草诱杀法:用稻草、麦草、玉米叶等挽成把,于冬日初在桑树叉处引诱害虫入内越冬,开春前解下束草集中烧毁,杀灭害虫。

3、人工捕杀桑天牛:中午11-下午13时,摇动树干或用木棒敲打枝干,使其掉落,捕杀

3)科学防治桑树病害

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病枝病叶带出园外统一烧毁,深埋,土壤深翻暴晒。

2、刮除树干病斑,涂白防虫。 3、挖出黄化型萎缩病病株等

二、根据桑树的生长时间,分为:

春肥:发芽前夕以氮为主配合磷、钾肥结合有机农家肥,能促进春枝叶的生长。

夏秋肥:夏伐后重施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供枝叶旺盛生长,同时能提高第二年的春叶增生。 冬肥(过冬肥)落叶后封冻前:以有机肥为主,适施氮、磷、钾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来年生长。

桑树一生之中需要15中营养元素,在施肥过程中要补充中微量元素的供给,能起到提高品质和产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中:硫、钙、硼等需求量仅次于氮磷钾,应重视。

硼:缺少造成粗皮病。 锌:缺失造成花叶病。

2、肥料的选择:

选择含硫的肥料,能提高桑叶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总含量。

施氯过多,则会造成桑叶中毒现象,减产。

桑树叶面喷肥可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是一种桑树辅助性施肥方法,也是桑园快速丰产的措施之一。若施用得当可增产桑叶10%以上。

桑树叶面施肥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吸收快,运输快,见效快。其次是养分直接得到利用,避免了土壤固定,从而使肥料的利用率高。第三是肥效短,一般肥效期在几天或十几天。

那么桑树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叶面施肥呢?

一是肥料少时,为防止土壤固定可实行叶面施肥。

二是遇到久旱不雨、水涝及风霜灾害时,根系吸收机能下降,采用叶面施肥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夏伐导致桑树根毛脱落,吸收暂停,地上部的生长缺乏矿质营养时。这时对残留叶及幼叶叶面施肥,效果良好。

四是丰产桑园在旺盛生长期间,往往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供不应求,此时进行叶面施肥补充营养,效果也很好。

叶面施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喷洒时间,以傍晚为最好,其次是早晨露水初干时。

2、喷洒部位,叶背面的吸收率较正面高4倍,幼叶较老叶吸收率高60%。因此,叶面施肥应多喷桑树枝条上部的嫩叶背面。

3、叶面施肥以稀释为宜,浓度不宜太高。

4、次数与用量,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用液量100千克左右。

5、叶面施肥前一定要把喷雾器洗干净,以免农药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若喷后6小时内下雨,需要重喷。


相关内容

  • 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
  • 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 网上办事分类录入:lj123 责任编辑:lj123 更新时间:2008-3-4 20:17:05 文章来源:四川省农业厅 点击 数:158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蚕种管理,保证蚕种质量,维护蚕种选育者.生产者.供应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业和丝绸生产的发展,根据& ...

  • [法律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
  • [阅读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 (2007年3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4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3号公布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保护蚕农合法权益,促进桑蚕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

  • 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xx素有养蚕传统.近年来,xx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蚕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全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xx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4.35万亩(投产11.7万亩),遍及全市21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养蚕户70800户,年饲养量60.2万张(同比增加18 ...

  • 安徽省霍山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07年春是实施茧丝绸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季,也是茧丝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后的回落调整时期,做好春茧生产收烘工作至关重要。县茧丝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县情实际出发,努力优化茧丝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实现霍山茧丝绸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 ...

  • 市蚕桑管理站XX年蚕桑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安排
  • 一年来,我单位在市农牧局党组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蚕桑生产全面贯彻落实 “十六大”和省、市农村工作和全市蚕业工作会议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东桑西移”的历史性机遇,全行业 ...

  • 桑蚕生产办试养雄蚕现状调研报告
  •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xx年蚕桑生产工作意见精神,努力完成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办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今年,对春蚕的养殖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在普遍养殖历年常规蚕种青松.皓月的前提下,配制4张雄蚕进行养殖,通过对这4张雄蚕养殖情况.质量和效益全面.细致的了解,现将调 ...

  • 蚕桑生产与蚕茧回收协议书
  •   甲方:   乙方:   2011年是两镇蚕桑生产的关键年,在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指引下,抓住契机,依靠两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依靠两镇各村委的支持,在以“龙头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为模式的带领下,带动产业再发展,确保农民再增收,计划石黄镇实际饲养1500张。官坝镇实际饲养6000张为基础,以 ...

  • 绩溪县蚕桑业发展探讨
  • 摘要 从绩溪县蚕桑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推动全县蚕桑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蚕桑业:现状:制约因素:前景:发展措施:安徽绩溪 中图分类号 S88: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63-02 蚕桑生产是绩溪县五大支柱产 ...

  • 蚕桑办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计划
  • 蚕桑产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蚕桑办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帮助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学习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一切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六个“为什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 ...

  • 两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研究
  • 湖南农业科学2009,(7):139~142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两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研究 廖模祥1,刘吉平2,张国平1,孟繁利1,贾孟周1, 林高堂1,向生刚1谈顺友1, (1.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72:2. 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