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本成果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课题的成果,已经通过教育部委托的鉴定机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鉴定。200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00]40号) 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北京联合大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学院和部门、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在四年的研究中又补充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ATA 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研究。

在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 ”,VOCSCUM 课程获得教育部专家和高职院校同行的好评。课题的具体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八个专题研究报告、二十八个VOCSCUM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五个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三部专著、一部课题研究文集、发表论文数十篇,配合理论研究设计推出职业资格证书一套(与信息产业部合作)、创新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十九个、开发出版教材22种。课题成果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背景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核心任务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本质原因是现行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之间存在差距。这就使课程改革成为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一些基本问题急待研究解决,否则课程改革很难深入和落实。如:

1. 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和专业口径宽窄的本质要素问题;

2. 如何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处理好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3. 课程结构的系统化问题,即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不采用 “老三段”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后,专业课程应遵从怎样的新的系统结构。科目课程强调理论上“够用为度”、

课程之间的“课程整合”后,应建立怎样的新课程体系结构;

4.掌握技术和技能教育的课程规律问题,如课程的理论模型、课程范型以及它们对课程实际教学的要求和影响;

5.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基础的主要区别问题;

6.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教授手段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问题;

7.以提高素质为宗旨的关键能力和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型和课程设计问题;

8.关于课程开发方法的研制,如何搭建课程理论和课程教学实际应用之间的立交桥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无论从理论或实证研究层面,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课程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媒介,因此,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质量是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二、总体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ational Competency Systematized Curriculum ,简称VOCSCUM )

课题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高度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用高等教育整体分类的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代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在对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适时地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全新理念,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国情,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开发方法,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 )模式;研制出一套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提供了运用VOCSCUM 理论和方法开发的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和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初步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并同时探索了相关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就业导向,面向职业”的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并加以内涵界定和概念阐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体系,阐释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模式之间的关系等。

三、理论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1.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的理论观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表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认同度低;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课程不满意,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未能获得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多数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那么,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课题组认为,在高职专业名称与社会需求接轨后,产生系统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职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规律。

2.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VOCSCUM 课程观

VOCSCUM 课程观集中体现再就业导向上,具体表现在:课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课程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服务;课程为个人发展服务。对于我国当前国情来说,毕业生就业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今后个人发展的基础,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也是为个人发展打基础。因此,就业导向的课程也是人本本位的重要体现。

3.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概念

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它应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环节,VOCSCUM 课程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而言的,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指专业的全部课程,其表现形式为培养方案;中观课程指一个专业中内容相关的一组课程,在VOCSCUM 课程中指一个课程链路的课程集合,也称链路课程;微观课程指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或教师指导的一个实践教学单元。在研究中,我们提出和定义了课程观、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范型、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解决方案等十个VOCSCUM 课程的基本概念。

4.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十项基本原则:

⑴ 设置专业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

⑵ 设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⑶ 适应学生智能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⑷ 设计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

⑸ 设计中观课程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

⑹ 设计微观课程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

⑺ 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⑻ 评价课程的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

⑼ 保障原则——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

⑽ 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等。

5. 分析了职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内涵界定

职业能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职业能力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又可分为职业特定技能和行业通用技能,它们与职业关键能力相互包容,行业通用技能是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职业关键能力是行业通用技能的基础,没有职业关键能力和行业通用技能提供的坚实基础,职业特定技能不可能充分发挥,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6. 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体系一直是延续本科的理论体系,不能摆脱

学科系统化的思想,科目课程也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组织教育内容的束缚,教学方法改革在指导思想上也是跟着本科走,没有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本成果从课程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摆脱完全学科体系、脱离职业应用实际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影响,研制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这套体系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理论基础、课程观、课程范型、课程设置原则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7. 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框架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人才培养环境、框架、平台、核心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涵为:

⑴ 人才培养环境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人才需求环境、生源环境、人才培养环境及产业环境。

⑵ 人才培养框架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家框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高职教育办学机构的设置、高职教育学制及与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等。

⑶ 人才培养平台是指支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平台,包括支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平台、支撑实践教学的环境平台、支撑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发平台、支撑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平台以及支撑能力培养的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⑷ 人才培养核心是指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突破现行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四、方法论研究成果——研制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研制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开发方法”,具体包括:

1. 行业分析方法(国家或地区层面)

行业分析方法是从行业分析入手,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国家行业的能力体系与职业资格框架,从而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行业分析包括行业能力分析与行业职业分析两个方面,行业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起点。

2. 专业设置方法(国家、地区、学校层面)

专业设置方法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⑴ 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和行业分析

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制(修)订工作应由国家常设的专业设置修订委员会负责,委员会的成员应由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高职专业类别原则上按行业划分兼顾学科。同时,委员会还应负责组织行业分析工作。

⑵ 地方级(省、直辖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在国家颁布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应允许地方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修订国家目录,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支柱性产业形成地方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地方也应成立由教育专家和经济劳动部门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制(修)订地方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⑶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学校)的专业设置

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导下,考虑本地区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教育市场供给因素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因素的前提下,决定专业开设与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由学校的规划部门、教学指导部门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3. 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学校层面)

VOCSCUM 专业课程开发是VOCSCUM 课程中宏观层面的课程开发,主要是开发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VOCSCUM 专业课程开发,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观指导下,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设计、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

4. 单元课程开发方法(学校层面)

单元课程开发方法由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部分组成。课程分析是以专业及职业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课程任务分析、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课程设计包括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制作课件等,课程设计是单元课程开发的核心部分。课程实施的任务是根据课程分析和课程设计的结果,按照课程实施的时间进程安排、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实施课程的具体条件,形成课程实施方案。单元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单元课程开发各阶段的工作标准,包括:课程分析评价、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大纲评价、课件与教材评价、课程实施方案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

5. 课程评价方法(国家、地区、学校层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分为国家、地区、学校三个层面的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评价标准体现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地区层面的评价标准应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的评价标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的特性制定本地区的评价标准。学校层面应建立以专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以毕业生评价为核心的目标评价体系。各个层面的评估工作应通过专门评估机构实施评价。

五、实践研究成果

2003年以来,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与部分行业企业合作,分别开发了两年制《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和三年制《计算机信息管理(Web数据库应用开发) 专业课程

解决方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等28个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开发了《程序设计基础》《服装专题设计与工艺制作》等5种不同课程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与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合作设计和推出面向大学生的IT 类职业资格证书一套,包括CEAC —计算机软件技术项目工程师等17种“CEAC —大学生IT 职业证书”。

六、专业改革实践成果

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确定位,构建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第二阶段——创设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改革成果;第三阶段——实施两年制VCCSCUM 课程。2002年以来,课题组在北京联合大学、课题参研单位以及通过行业、企业、学会等,组织北京及全国的一些职业院校进行实践和试点,北京联合大学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建设了四个国家级高职重点专业和七个北京市级高职重点专业。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四类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运用了VOCSCUM 课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了四类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方案,并以教育部文件形式下发,开始在全国试点。

七、教材改革实践成果

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从2000年开始组织学校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教材,实施单元课程的改革思想。由课题组主要成员组织的教材改革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在科目课程中加强实践、实训的比重为主题进行教材建设,主要代表作是《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教材;第二阶段是按照问题中心范型构造教材内容体系,主要代表作是“现代高职高专信息技术” 和“高职高专电子商务系列教材”系列教材;第三阶段是按照VOCSCUM 方法编写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教材,代表作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近年来,主编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已达数十种,其中由高林教授与袁玫副教授主编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材2002年获国家级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

八、课程研发机构改革实践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遵从的理念是: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方法研制为手段、以改革实践为重点、以建立机构为保障。因此,为保障课程改革的成果落到实处和改革的可持续性,课题主持单位率先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发推广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研发机构,集中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和编写相关教材,同时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本研究的许多实践成果就源于该中心,课程研发中心的工作模式是高质量、高效率进行课程改革的一条捷径。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总结 本成果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课题的成果,已经通过教育部委托的鉴定机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课题鉴定。2000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00]40号) 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北京联合大学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学院和部门、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在四年的研究中又补充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ATA 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研究。

在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 ”,VOCSCUM 课程获得教育部专家和高职院校同行的好评。课题的具体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八个专题研究报告、二十八个VOCSCUM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五个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三部专著、一部课题研究文集、发表论文数十篇,配合理论研究设计推出职业资格证书一套(与信息产业部合作)、创新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十九个、开发出版教材22种。课题成果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背景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核心任务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本质原因是现行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之间存在差距。这就使课程改革成为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一些基本问题急待研究解决,否则课程改革很难深入和落实。如:

1. 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和专业口径宽窄的本质要素问题;

2. 如何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及处理好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3. 课程结构的系统化问题,即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不采用 “老三段”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后,专业课程应遵从怎样的新的系统结构。科目课程强调理论上“够用为度”、

课程之间的“课程整合”后,应建立怎样的新课程体系结构;

4.掌握技术和技能教育的课程规律问题,如课程的理论模型、课程范型以及它们对课程实际教学的要求和影响;

5.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基础的主要区别问题;

6.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法和教授手段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问题;

7.以提高素质为宗旨的关键能力和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型和课程设计问题;

8.关于课程开发方法的研制,如何搭建课程理论和课程教学实际应用之间的立交桥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无论从理论或实证研究层面,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课程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媒介,因此,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的质量是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二、总体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ational Competency Systematized Curriculum ,简称VOCSCUM )

课题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高度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用高等教育整体分类的理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代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在对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住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适时地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全新理念,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国情,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创新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开发方法,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亮点: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 )模式;研制出一套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提供了运用VOCSCUM 理论和方法开发的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和不同范型的单元课程;初步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并同时探索了相关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就业导向,面向职业”的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并加以内涵界定和概念阐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体系,阐释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模式之间的关系等。

三、理论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1.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的理论观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系统性偏差表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认同度低;学生及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课程不满意,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未能获得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多数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那么,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课题组认为,在高职专业名称与社会需求接轨后,产生系统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职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规律。

2.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VOCSCUM 课程观

VOCSCUM 课程观集中体现再就业导向上,具体表现在:课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课程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服务;课程为个人发展服务。对于我国当前国情来说,毕业生就业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今后个人发展的基础,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也是为个人发展打基础。因此,就业导向的课程也是人本本位的重要体现。

3.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概念

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它应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环节,VOCSCUM 课程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而言的,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指专业的全部课程,其表现形式为培养方案;中观课程指一个专业中内容相关的一组课程,在VOCSCUM 课程中指一个课程链路的课程集合,也称链路课程;微观课程指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或教师指导的一个实践教学单元。在研究中,我们提出和定义了课程观、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范型、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解决方案等十个VOCSCUM 课程的基本概念。

4. 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十项基本原则:

⑴ 设置专业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

⑵ 设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⑶ 适应学生智能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⑷ 设计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

⑸ 设计中观课程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

⑹ 设计微观课程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

⑺ 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⑻ 评价课程的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

⑼ 保障原则——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

⑽ 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等。

5. 分析了职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内涵界定

职业能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职业能力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又可分为职业特定技能和行业通用技能,它们与职业关键能力相互包容,行业通用技能是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职业关键能力是行业通用技能的基础,没有职业关键能力和行业通用技能提供的坚实基础,职业特定技能不可能充分发挥,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6. 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体系一直是延续本科的理论体系,不能摆脱

学科系统化的思想,科目课程也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组织教育内容的束缚,教学方法改革在指导思想上也是跟着本科走,没有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本成果从课程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摆脱完全学科体系、脱离职业应用实际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影响,研制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这套体系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理论基础、课程观、课程范型、课程设置原则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初步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7. 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框架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人才培养环境、框架、平台、核心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涵为:

⑴ 人才培养环境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人才需求环境、生源环境、人才培养环境及产业环境。

⑵ 人才培养框架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家框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高职教育办学机构的设置、高职教育学制及与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等。

⑶ 人才培养平台是指支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和教学平台,包括支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平台、支撑实践教学的环境平台、支撑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发平台、支撑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平台以及支撑能力培养的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⑷ 人才培养核心是指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突破现行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四、方法论研究成果——研制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研制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开发方法”,具体包括:

1. 行业分析方法(国家或地区层面)

行业分析方法是从行业分析入手,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能力标准和职业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构建国家行业的能力体系与职业资格框架,从而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率。行业分析包括行业能力分析与行业职业分析两个方面,行业分析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起点。

2. 专业设置方法(国家、地区、学校层面)

专业设置方法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⑴ 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和行业分析

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制(修)订工作应由国家常设的专业设置修订委员会负责,委员会的成员应由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高职专业类别原则上按行业划分兼顾学科。同时,委员会还应负责组织行业分析工作。

⑵ 地方级(省、直辖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在国家颁布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应允许地方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修订国家目录,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支柱性产业形成地方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地方也应成立由教育专家和经济劳动部门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制(修)订地方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⑶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学校)的专业设置

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导下,考虑本地区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教育市场供给因素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因素的前提下,决定专业开设与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由学校的规划部门、教学指导部门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完成。

3. 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学校层面)

VOCSCUM 专业课程开发是VOCSCUM 课程中宏观层面的课程开发,主要是开发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VOCSCUM 专业课程开发,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观指导下,依据高职教育目的,在需求分析(包括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职业分析、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设计、培养方案设计、单元课程设计、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

4. 单元课程开发方法(学校层面)

单元课程开发方法由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部分组成。课程分析是以专业及职业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课程任务分析、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课程设计包括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制作课件等,课程设计是单元课程开发的核心部分。课程实施的任务是根据课程分析和课程设计的结果,按照课程实施的时间进程安排、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实施课程的具体条件,形成课程实施方案。单元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单元课程开发各阶段的工作标准,包括:课程分析评价、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大纲评价、课件与教材评价、课程实施方案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

5. 课程评价方法(国家、地区、学校层面)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分为国家、地区、学校三个层面的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评价标准体现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地区层面的评价标准应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的评价标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的特性制定本地区的评价标准。学校层面应建立以专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以毕业生评价为核心的目标评价体系。各个层面的评估工作应通过专门评估机构实施评价。

五、实践研究成果

2003年以来,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与部分行业企业合作,分别开发了两年制《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和三年制《计算机信息管理(Web数据库应用开发) 专业课程

解决方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等28个专业课程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开发了《程序设计基础》《服装专题设计与工艺制作》等5种不同课程范型的单元课程解决方案。与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合作设计和推出面向大学生的IT 类职业资格证书一套,包括CEAC —计算机软件技术项目工程师等17种“CEAC —大学生IT 职业证书”。

六、专业改革实践成果

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确定位,构建职业能力系统化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第二阶段——创设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改革成果;第三阶段——实施两年制VCCSCUM 课程。2002年以来,课题组在北京联合大学、课题参研单位以及通过行业、企业、学会等,组织北京及全国的一些职业院校进行实践和试点,北京联合大学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建设了四个国家级高职重点专业和七个北京市级高职重点专业。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四类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运用了VOCSCUM 课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了四类紧缺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方案,并以教育部文件形式下发,开始在全国试点。

七、教材改革实践成果

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从2000年开始组织学校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教材,实施单元课程的改革思想。由课题组主要成员组织的教材改革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在科目课程中加强实践、实训的比重为主题进行教材建设,主要代表作是《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教材;第二阶段是按照问题中心范型构造教材内容体系,主要代表作是“现代高职高专信息技术” 和“高职高专电子商务系列教材”系列教材;第三阶段是按照VOCSCUM 方法编写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教材,代表作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近年来,主编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已达数十种,其中由高林教授与袁玫副教授主编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材2002年获国家级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

八、课程研发机构改革实践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遵从的理念是: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方法研制为手段、以改革实践为重点、以建立机构为保障。因此,为保障课程改革的成果落到实处和改革的可持续性,课题主持单位率先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发推广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研发机构,集中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和编写相关教材,同时开展相应的教师培训。本研究的许多实践成果就源于该中心,课程研发中心的工作模式是高质量、高效率进行课程改革的一条捷径。


相关内容

  • 培养美术系学生科学精神的开题报告
  • 一. 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民族预科班教育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少数民族学生中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班.它们基本分为三类:纯民族语言授课班.用汉语授课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这些办学形式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各类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两种形式是,从入学到毕业整班移动,专 ...

  • 在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 在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重庆市普通高 ...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总结汇报
  • 新疆职业大学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整改工作总结汇报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汇报 2010年4月7日-10日,自治区教育厅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评估并进行了及时反馈.对于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提出的反馈 ...

  • 机械设计课程建设总结
  • 辽宁省优秀课申报材料之二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分院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 2005年7月13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总结 一.课程建设历史及现状 历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工科非电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课程于1992年被 ...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告 序言 本课题为2006年立项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为XJK06BZC010),属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课题牵头单位是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主持人是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刘晓教授,副主持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报告 一. 项目改革的背景.思路 材料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国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几十年来,我国的材料类专业高等教育 ...

  •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 特等奖 1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等奖 1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2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4 创新性 ...

  • 申报教学成果申报书
  • 教学成果申报书 名称:"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 完成人:杨培国.蒋志明.李树炜.吕珊清.史丽君 成果完成单位:数学教研室.教务处.督导处. 申报等级:市级教学成果奖 申报学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时间:2012 年 成果科类:大类:理学 小类:数学 代码:074112 序 ...

  • [网络课程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网络课程设计与评价研究>报告 [摘要]本子课题从当前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际需要入手,针对网络课程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结合技术特点,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思想和原则,并进一步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网络课程评价的方法及标准.本子课题形成了一套网络课程设计的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