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六)--学佛网

富楼那说:“世尊!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产生一切虚妄轮回有为法相。那么请问,如来现今已经得到妙空光明无上觉悟,诸如山河大地,如是等等一切有为习漏幻象,在如来圆觉之后,何时应当又生出来呢?”

佛告富楼那:“比如一个迷失方向之人,在一个村庄里,惑乱认为南方就是北方,你说此迷,他是因迷而有呢,还是因悟而出?”

富楼那说:“如是迷人,既不是因迷而有,亦不是因悟而出。为什么呢?此迷原本无根,为何能说因迷而有呢?而且悟非生迷,为何能说因悟而出?”

佛说:“那个迷人正在迷时,突然有一悟人指示正确方向,令其明白开悟。富楼那!你的意下如何呢?此人纵然先前迷惑,在这个村庄里,他还更生迷惑出来不?”

“是不会的,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也是如此。这个迷惑无有实在根本,它的体性,是毕竟空无的。过去原本无有迷惑,只是似有迷惑之觉,如果觉悟到是迷惑之后,迷惑也就永远消灭,觉悟不会再生出迷惑来。又象眼睛生长翳膜之人,看见空中有花朵生出来,眼翳之病若是除去,那些花朵自然也在空中消灭。忽有一个愚昧之人,在那空花所灭空地,等待空花再生出来,你观察这个人,他是愚蠢呢,还是智慧呢?”

富楼那说:“空中元本无有花朵,只是虚妄看见空花生灭。看见花朵灭于空中,已是颠倒之相,如果教令它们更生出来,这实在是狂痴之病,既然如此,为何更名如是狂人,他是愚蠢呢,还是智慧呢?”

佛说:“正如你所解悟的那样,为什么还这样问我,说什么诸佛如来,已经得到妙觉明空之后,何时还要生出诸如山河大地,如是一切有为习漏的幻象来?又象金矿之中,杂含精金,若把金矿加以提炼,其金一旦纯粹之后,更不再成杂砂金矿。又象木烧成灰,不能重新还原成为原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也是这个道理。

富楼那!你又这样问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本际,疑惑水火二性之间,为何不会互相对抗消灭。又征询说,这个虚空及诸大地,既然全部遍满法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应该相互容纳。富楼那!比如这个虚空,它的自身体性,虽然并非其他群相,然而不会拒斥其他诸相各自发挥。这是什么缘故呢?富楼那!在那个庞大虚空中,日光照耀则有光明,云朵集聚则有阴暗,风力飘摇则有动荡,雨后澄静则有清明,秽气凝结则有昏浊,烟尘积累则成雾霾,浊水澄清则成映象。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是不同方所诸有为相,是因彼生此呢,还是因空而有?若是这些诸有为相,为彼之所产生,富楼那,正当日照之时,既是因于彼日,方才具有此明,那么十方世界,应当共同都为纯一日色,无所分别,可是为何在天空中,还能看见一个圆日之相?若是因于彼空,方才具有此明,那么这个虚空,应当自照自明,可是,为何处在半夜之中,云雾弥漫遮天蔽地之时,虚空不生光耀出来,而来自照自明呢?应当知道,这个明相,并非就是太阳自身本性,并非就是虚空自身本性,但是又不能异化于虚空太阳,而能独立自主存在。所观察的这些诸有为相,元本都是虚妄的,无可指示陈列出来。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犹如邀于空中幻花,希望它能产生什么实然结果,终究只能结出虚无空果出来。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穷求追问,这些诸多幻有法相之间,为何不会对抗消灭这种义理?至于其中能够观照诸有法相,那个潜在观照心性,元本是真实存在的,是唯妙觉明的,这个潜在妙觉光明心性,是先非水火等等一切幻相的,既然如此,怎么又问他们之间,不能互相容纳这个问题呢?

富楼那!这个自性如来藏精元真空妙觉光明照现能力,也和上述道理一样。你以虚空现象发明,就有虚空照现出来;如果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就有各各法相照现出来。若是同时全全发明,她就能够全全同时照现出来。为何能够全全同时照现出来?富楼那!如同在一水中,显现一个日影出来,有两个人,同时观看水中之日,并且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各自前行,那就各有一日随同二人而去,与其相伴而行。这样一个日影向东,一个日影向西,先前就无确定不变的参照物。当然不应该诘难说,此日原本只是一个,为何能够一分为二,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前行呢?各自向不同方向前行之日,既然看着就是一双,为何能够合二现一?所以这些诸多法相之间,是互相宛转虚妄轮回的,其中无有任何一个法相,可以当作确定不变的参考对象,把它作为推理凭据。

富楼那!你认为色空等等诸有为相,互相倾压颠覆,互相争夺占有各自地盘,相倾相夺于自性如来藏真空能力中,然而自性如来藏真空能力,能够随顺变为色空等等诸相,是故在她当中,具有风动现相,空澄现相,日明现相,云暗现相。众生识心迷惑昏闷,背离如来藏心真空正照能力,合于物质运动(,依靠妄想颠倒之心,生起莫须有的颠倒反映),故而发起尘劳运动颠倒显相功能,以为实然具有世间诸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无为功用,契合如来藏心真空正照能力。然而如来藏心真空正照能力,唯妙觉明,圆满遍照法界本际。因此在如来藏心真空觉明正照能力当中,一个现象可以扩展成为无量,无量现象能够缩影为一;在微小世界里,可以放映宏大世界,在宏大世界里,能够显现微小世界;不动所在道场,就可遍观十方世界,一个身体,就能含容十方无尽虚空;在一毛发尖端,就可映现宝王佛刹,坐在微尘里面,就能转动巨大无比法轮。如来灭掉了一切有为性的尘劳诸相,合于如来藏心本觉能力,故能发起真如妙觉光明空性。

然而自性如来藏本元妙觉圆明心体,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因为这些所有一切法相,俱非世间出世间法性之故,这个体现而出的世间出世间法性,即自性如来藏元明心体所起妙用,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因为这些所有一切法相潜在根本,俱即世间出世间法性之故,这个世间出世间法性,即自性如来藏妙明心体本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为何世间三有众生,和出世间声闻缘觉,用有限的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应用世间虚妄语言形式,想凭它来入于佛陀正知真见?比如琴、瑟、箜篌、琵琶,虽然潜有妙音,若无妙指弹拨,终究不能发生出来。你和其他众生也是这样,宝觉真心各自圆满无缺,然而就是不能发挥她的妙用。就象我一按指,海印就发煜煜之光。而你只要暂一动心,尘劳烦恼就先发生。由于不去勤求无上觉道,爱恋小乘有漏之果(,便自沾沾自喜,停止不前),得少为足!”

富楼那说:“世尊!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产生一切虚妄轮回有为法相。那么请问,如来现今已经得到妙空光明无上觉悟,诸如山河大地,如是等等一切有为习漏幻象,在如来圆觉之后,何时应当又生出来呢?”

佛告富楼那:“比如一个迷失方向之人,在一个村庄里,惑乱认为南方就是北方,你说此迷,他是因迷而有呢,还是因悟而出?”

富楼那说:“如是迷人,既不是因迷而有,亦不是因悟而出。为什么呢?此迷原本无根,为何能说因迷而有呢?而且悟非生迷,为何能说因悟而出?”

佛说:“那个迷人正在迷时,突然有一悟人指示正确方向,令其明白开悟。富楼那!你的意下如何呢?此人纵然先前迷惑,在这个村庄里,他还更生迷惑出来不?”

“是不会的,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也是如此。这个迷惑无有实在根本,它的体性,是毕竟空无的。过去原本无有迷惑,只是似有迷惑之觉,如果觉悟到是迷惑之后,迷惑也就永远消灭,觉悟不会再生出迷惑来。又象眼睛生长翳膜之人,看见空中有花朵生出来,眼翳之病若是除去,那些花朵自然也在空中消灭。忽有一个愚昧之人,在那空花所灭空地,等待空花再生出来,你观察这个人,他是愚蠢呢,还是智慧呢?”

富楼那说:“空中元本无有花朵,只是虚妄看见空花生灭。看见花朵灭于空中,已是颠倒之相,如果教令它们更生出来,这实在是狂痴之病,既然如此,为何更名如是狂人,他是愚蠢呢,还是智慧呢?”

佛说:“正如你所解悟的那样,为什么还这样问我,说什么诸佛如来,已经得到妙觉明空之后,何时还要生出诸如山河大地,如是一切有为习漏的幻象来?又象金矿之中,杂含精金,若把金矿加以提炼,其金一旦纯粹之后,更不再成杂砂金矿。又象木烧成灰,不能重新还原成为原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也是这个道理。

富楼那!你又这样问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本际,疑惑水火二性之间,为何不会互相对抗消灭。又征询说,这个虚空及诸大地,既然全部遍满法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应该相互容纳。富楼那!比如这个虚空,它的自身体性,虽然并非其他群相,然而不会拒斥其他诸相各自发挥。这是什么缘故呢?富楼那!在那个庞大虚空中,日光照耀则有光明,云朵集聚则有阴暗,风力飘摇则有动荡,雨后澄静则有清明,秽气凝结则有昏浊,烟尘积累则成雾霾,浊水澄清则成映象。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是不同方所诸有为相,是因彼生此呢,还是因空而有?若是这些诸有为相,为彼之所产生,富楼那,正当日照之时,既是因于彼日,方才具有此明,那么十方世界,应当共同都为纯一日色,无所分别,可是为何在天空中,还能看见一个圆日之相?若是因于彼空,方才具有此明,那么这个虚空,应当自照自明,可是,为何处在半夜之中,云雾弥漫遮天蔽地之时,虚空不生光耀出来,而来自照自明呢?应当知道,这个明相,并非就是太阳自身本性,并非就是虚空自身本性,但是又不能异化于虚空太阳,而能独立自主存在。所观察的这些诸有为相,元本都是虚妄的,无可指示陈列出来。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犹如邀于空中幻花,希望它能产生什么实然结果,终究只能结出虚无空果出来。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穷求追问,这些诸多幻有法相之间,为何不会对抗消灭这种义理?至于其中能够观照诸有法相,那个潜在观照心性,元本是真实存在的,是唯妙觉明的,这个潜在妙觉光明心性,是先非水火等等一切幻相的,既然如此,怎么又问他们之间,不能互相容纳这个问题呢?

富楼那!这个自性如来藏精元真空妙觉光明照现能力,也和上述道理一样。你以虚空现象发明,就有虚空照现出来;如果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就有各各法相照现出来。若是同时全全发明,她就能够全全同时照现出来。为何能够全全同时照现出来?富楼那!如同在一水中,显现一个日影出来,有两个人,同时观看水中之日,并且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各自前行,那就各有一日随同二人而去,与其相伴而行。这样一个日影向东,一个日影向西,先前就无确定不变的参照物。当然不应该诘难说,此日原本只是一个,为何能够一分为二,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前行呢?各自向不同方向前行之日,既然看着就是一双,为何能够合二现一?所以这些诸多法相之间,是互相宛转虚妄轮回的,其中无有任何一个法相,可以当作确定不变的参考对象,把它作为推理凭据。

富楼那!你认为色空等等诸有为相,互相倾压颠覆,互相争夺占有各自地盘,相倾相夺于自性如来藏真空能力中,然而自性如来藏真空能力,能够随顺变为色空等等诸相,是故在她当中,具有风动现相,空澄现相,日明现相,云暗现相。众生识心迷惑昏闷,背离如来藏心真空正照能力,合于物质运动(,依靠妄想颠倒之心,生起莫须有的颠倒反映),故而发起尘劳运动颠倒显相功能,以为实然具有世间诸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无为功用,契合如来藏心真空正照能力。然而如来藏心真空正照能力,唯妙觉明,圆满遍照法界本际。因此在如来藏心真空觉明正照能力当中,一个现象可以扩展成为无量,无量现象能够缩影为一;在微小世界里,可以放映宏大世界,在宏大世界里,能够显现微小世界;不动所在道场,就可遍观十方世界,一个身体,就能含容十方无尽虚空;在一毛发尖端,就可映现宝王佛刹,坐在微尘里面,就能转动巨大无比法轮。如来灭掉了一切有为性的尘劳诸相,合于如来藏心本觉能力,故能发起真如妙觉光明空性。

然而自性如来藏本元妙觉圆明心体,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因为这些所有一切法相,俱非世间出世间法性之故,这个体现而出的世间出世间法性,即自性如来藏元明心体所起妙用,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因为这些所有一切法相潜在根本,俱即世间出世间法性之故,这个世间出世间法性,即自性如来藏妙明心体本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为何世间三有众生,和出世间声闻缘觉,用有限的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应用世间虚妄语言形式,想凭它来入于佛陀正知真见?比如琴、瑟、箜篌、琵琶,虽然潜有妙音,若无妙指弹拨,终究不能发生出来。你和其他众生也是这样,宝觉真心各自圆满无缺,然而就是不能发挥她的妙用。就象我一按指,海印就发煜煜之光。而你只要暂一动心,尘劳烦恼就先发生。由于不去勤求无上觉道,爱恋小乘有漏之果(,便自沾沾自喜,停止不前),得少为足!”


相关内容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一)--学佛网
  •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比丘,都是无漏大阿罗汉,个个身为佛子,人人住持佛法;善于超越一切生死诸有为法,能于国土成就威仪;随从佛陀宣转法轮,能以妙不可测方式胜任遗嘱;严净奉持戒律,广大性地典范三界;应现无量身形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超越一切尘劳苦累.他们的名字是:大智舍 ...

  • 十善业道经原文,十善业道经讲解,十善业道经白话文
  • <十善业道经(讲记)>内容简介: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畏惧,唯独这件事情真正值得我们畏惧.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不善,都存在阿赖耶识里,永远不会磨灭.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决定不造恶业,要把恶断干净,善行修圆满.不管别人用什么方式对我,对我好,我感激他:对我不好,决定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跟自 ...

  • 佛教电影大全--转载功德无量!
  • 百年虚云(综合系列)[全集] 学佛人的好榜样-刘素 江浙佛教电影网http://www.jzfjw.cn/move/ 佛教电影 更多>> 现世报应 华语版..出家..冤魂索命..一轮明月..逆缘..达摩祖师传(高清DV..栖霞寺1937..了凡四训..地藏王..解怨..念佛灭罪..观世音 ...

  • 2_3善现启请分(下)
  • 金刚经管窥录(善现启请分第二)(3)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注意,这里提到发菩提心者,首先是"善男子善女人".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即是大乘因地菩萨,此乃大乘佛法入学之处,一定需要积善修善心作基础的,断无"恶男子恶女人" ...

  • 山 丹 大 佛 寺 简 史
  • 山 丹 大 佛 寺 简 史 ①大佛寺简介 山丹大佛寺位于城西5公里处的瞭高山脚下,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旧名‚土佛寺‛.明英宗朱祁镇曾亲手为该寺题写匾额‚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本寺在历史上屡遭战火,又屡次重建,特别是1971年,这座千年古刹几乎毁于‚文革‛浩劫.自1992年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白话解释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白话解释 心经今译文: 1.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爱的.神圣的致敬! 2.阿伐罗其塔(Avalokita)---神圣的主和菩萨---在超越的智慧深道里移动,他从高处往下看,只看到五项要素,而他看到在它们自己的存在里,它们是空的.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 ...

  • 王羲之"十七帖"标点及白话译文
  • 王羲之"十七帖"实为27封书信,现逐封(帖)标点并白话翻译于后[译文中,那些带小圆点的字,依次抽出排列即为原文]: 1."十七日帖" ▲标点:[参照市面流通本(上海书画出版社88年一版,后再印至十多次的版本)对无标点的注文进行标点.(在注字上笔者以为该书存在七 ...

  • 释迦牟尼佛是最善用比喻的语文老师
  • 净空法师说:佛教的意义在于教学.教育,而寺院的实质是--一所学校.这个学校的创办人就是释迦摩尼佛,他被称之为"本师",也就是"老师". 据说佛教经书共计三藏十二部,每部下又分有若干本,一个人几辈子也读不完. 笔者近期读过几本经书,发现佛家的很多道理确实是通过一 ...

  • 析[十五小豪杰]的"豪杰译"
  • 作者:王志松 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11期 就忠实原著的程度而言,梁启超.罗孝高采用章回白话小说体合译的<十五小豪杰>(注:<十五小豪杰>连载于1902年的<新民丛报>第2号-第24号.以下凡引<十五小豪杰>都不再加注. )不能算成功的翻译之作,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