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教育来于生活、源于爱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阳城镇刘指挥小学 郎俊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讲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

陶先生所说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

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期望达到预想的效果时,我的学生们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想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多年来,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一次次“告诉”,一声声“叮咛”,一遍遍“咀嚼”,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可他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大动肝火,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学生们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知识的源泉”,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他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其实,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总之,我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深深感叹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

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我想,我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必不可缺的。

教育来于生活、源于爱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阳城镇刘指挥小学 郎俊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讲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

陶先生所说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

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期望达到预想的效果时,我的学生们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想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多年来,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一次次“告诉”,一声声“叮咛”,一遍遍“咀嚼”,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可他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大动肝火,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学生们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知识的源泉”,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他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其实,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总之,我读了《陶行知文集》之后,深深感叹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

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我想,我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必不可缺的。


相关内容

  • [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 <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港侨中学 钟稚冰 暑假里,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就像喝一杯陈年的老酒,不仅滋味在口中,那浓郁的醇香更是涌上心头.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事业,需要用生命去诠释它的意义.它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 ...

  • 2014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
  •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 多读些教育著作, 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最近,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 ...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阳城小学 韩素敏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师,读好书更为必要. 最近我研读了< ...

  •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
  •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崔丽华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 ...

  •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 ...

  •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 ...

  • 中国著名教育家名言标语推荐
  • 中国从古到今的教育名家如过江之鲫,鳞次栉比.而真正能够脱颖而出,教育后来的却也是如梳如箆,少之又少.而能够留下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名句的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学校标语大师汇聚中国古今最著名的教育名家所留下的名言,筛选最具有教育启迪意义的名言警句,设计成20张经典优质的 中国教育家名言标语套图 ...

  • [陶行知文集]部分内容读书汇报
  •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汇报的汇报内容是 陶行知先生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对于参与国际教育运动的意见" 第二篇是"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 第三篇是"教育与科学方法".接下来我将从 主要内容.好句好段.对我的启发 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汇报第一 ...

  • 做一名点石成金的老师
  • 做一名"点石成金"的班主任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孙祥红 [摘 要]现在留守儿童居多,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到了高年级"劣习"成性,孩子孩子顽皮得如一块石头,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做一名能点"石"成金的&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