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学生

教育故事

我的三个学生„„

杨军锋

那是我进入北街小学任教,教过的第一届毕业班中的一个学生。小王的父亲是一个农民,耕种着家乡的十几亩土地,他的继母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小王一起生活在城里。小王从农村来到城市上学,从肤色,衣着上与别的同学有一些差异,这让他有一些自卑,而对他在学习习惯、完成作业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纠正,让他越来越成为同学老师关注的对象。为了纠正他的坏习惯,督促他养成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们甚至通过家长会,请来他的父亲商议对策。那个木讷的父亲只是将家中的情况给老师做了介绍,自己的孩子与继母及其女儿生活在一起,能吃上饭按时到校上课已经很不错了„„,听到这些我有些无奈,看来只能督促孩子了。我叫来小王,给他讲了好些道理,尤其给他讲农村孩子励志勤奋的故事,可他依然我行我素,不记单词,不写作业,几次道理依然如故,我有些发疯了,生气地叫来小王发出最后通牒,“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查你的作业了,再也不查你记单词了!你再也别写作业了!”。

几天后,听写本交上来了,小王记住了几个单词,又过了几天,组长说他的家庭作业每天都完成了,我有些怀疑,听写本再次交上的时候,他基本上都写对了,我有些吃惊,暗暗地观察了一段时间,他确实变了,我很高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而且说了我很欣赏男孩子敢说敢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怪我那时年轻,凭着自己在农村教学多年,了解农村孩子的性格特点,才敢把“激将法”用在他的身上,我能成功是我重视了他,激起了他男孩子的自尊。

两年后教过的小强,也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离异后他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平时的学习由他的继母督促指导,可能是他的继母渴望他成才的愿望太强烈了,也或许是她生下小强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让小强太嫉妒了,他总是在埋怨继母的不是,甚至嫉妒继母给妹妹搓澡,而不管他,整天陷入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让他无法自拔,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几次的交谈,我告诉小强,你其实很幸福,有爷爷奶奶疼爱,有继母辅导功课,有小妹妹和你玩,你应该很快乐很幸福。渐渐地小强变了,活泼了,好学了,当然了,毕业考试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小秦是我从三年级教的学生,开始的时候只是感觉他有些特殊,学习不积极,凡事得过且过,后来越来越明显感觉他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上课人在课堂,心不在,一种忧郁的眼神始终写在脸上,下课他不与其他同学交往,只是找一些与他有相同身世的学生说话,老师与他交谈他总是沉默或简单的点头摇头,让人不寒而栗。后来与家长的沟通证实了我们的怀疑,小秦的父亲移情别恋了,他的母亲陷入了离婚拉锯战中,家长根本没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变成了爹嫌娘不爱的人,放学后孩子在犹豫该上谁家,这种事情就是大人遇上也会很痛苦,

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可能在孩子最痛苦的时候我没能帮助他一下,给他以心理上的安慰,没能站在他的角度审视家庭的变故,只是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不断地督促他学习再学习,他表面上听懂老师的教导,点头称是,事实上根本不是那样。后来的毕业会考证实了这一切,我在批阅毕业会考试卷时从那么多的试卷中认出了他的试卷,看到那个53分的英语试卷我几乎要晕过去,我想我这一年干了个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就是这样的回报?今天想来,这也是可能的,毕竟我们老师从事的是教育人的工作,老师付出再多,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家庭,本应是爱的源泉,幸福的港湾。各种原因导致的家庭离异,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心灵冬天的结束,而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心灵冬天的开始。我的这三个学生,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老师给与了比别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有付出后的回报,也有教育的遗憾。面对着今天依然存在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在思考,我用师爱怎样来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心灵的爱抚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疗精神的污染”。离婚的家庭,从孩子的父母感情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的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是对孩子施加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因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孩子则可能由于父母迁怒于孩子,搞得孩子摇摆不定,无所适从,经常在恐惧和无奈中度日,变得神经质,甚至由于对家庭和父母的失望而逐渐产生厌倦、敌对情绪,以至于形成双重人格,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必将作用于孩子的平时交往活动中,产生交往矛盾,形成交往障碍,造成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更应当有百倍的关爱,从细致入微的生活起居入手,直到学习品行的培养。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些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及全体同学的爱去吸引他们,感化他们。用真诚的友情弥补他们缺乏的亲情,抚平心灵的创伤,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充满阳光的集体里。

教育故事

我的三个学生„„

杨军锋

那是我进入北街小学任教,教过的第一届毕业班中的一个学生。小王的父亲是一个农民,耕种着家乡的十几亩土地,他的继母带着自己的女儿和小王一起生活在城里。小王从农村来到城市上学,从肤色,衣着上与别的同学有一些差异,这让他有一些自卑,而对他在学习习惯、完成作业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纠正,让他越来越成为同学老师关注的对象。为了纠正他的坏习惯,督促他养成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们甚至通过家长会,请来他的父亲商议对策。那个木讷的父亲只是将家中的情况给老师做了介绍,自己的孩子与继母及其女儿生活在一起,能吃上饭按时到校上课已经很不错了„„,听到这些我有些无奈,看来只能督促孩子了。我叫来小王,给他讲了好些道理,尤其给他讲农村孩子励志勤奋的故事,可他依然我行我素,不记单词,不写作业,几次道理依然如故,我有些发疯了,生气地叫来小王发出最后通牒,“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查你的作业了,再也不查你记单词了!你再也别写作业了!”。

几天后,听写本交上来了,小王记住了几个单词,又过了几天,组长说他的家庭作业每天都完成了,我有些怀疑,听写本再次交上的时候,他基本上都写对了,我有些吃惊,暗暗地观察了一段时间,他确实变了,我很高兴,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而且说了我很欣赏男孩子敢说敢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怪我那时年轻,凭着自己在农村教学多年,了解农村孩子的性格特点,才敢把“激将法”用在他的身上,我能成功是我重视了他,激起了他男孩子的自尊。

两年后教过的小强,也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离异后他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平时的学习由他的继母督促指导,可能是他的继母渴望他成才的愿望太强烈了,也或许是她生下小强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让小强太嫉妒了,他总是在埋怨继母的不是,甚至嫉妒继母给妹妹搓澡,而不管他,整天陷入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让他无法自拔,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几次的交谈,我告诉小强,你其实很幸福,有爷爷奶奶疼爱,有继母辅导功课,有小妹妹和你玩,你应该很快乐很幸福。渐渐地小强变了,活泼了,好学了,当然了,毕业考试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小秦是我从三年级教的学生,开始的时候只是感觉他有些特殊,学习不积极,凡事得过且过,后来越来越明显感觉他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上课人在课堂,心不在,一种忧郁的眼神始终写在脸上,下课他不与其他同学交往,只是找一些与他有相同身世的学生说话,老师与他交谈他总是沉默或简单的点头摇头,让人不寒而栗。后来与家长的沟通证实了我们的怀疑,小秦的父亲移情别恋了,他的母亲陷入了离婚拉锯战中,家长根本没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变成了爹嫌娘不爱的人,放学后孩子在犹豫该上谁家,这种事情就是大人遇上也会很痛苦,

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可能在孩子最痛苦的时候我没能帮助他一下,给他以心理上的安慰,没能站在他的角度审视家庭的变故,只是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不断地督促他学习再学习,他表面上听懂老师的教导,点头称是,事实上根本不是那样。后来的毕业会考证实了这一切,我在批阅毕业会考试卷时从那么多的试卷中认出了他的试卷,看到那个53分的英语试卷我几乎要晕过去,我想我这一年干了个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就是这样的回报?今天想来,这也是可能的,毕竟我们老师从事的是教育人的工作,老师付出再多,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家庭,本应是爱的源泉,幸福的港湾。各种原因导致的家庭离异,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是心灵冬天的结束,而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心灵冬天的开始。我的这三个学生,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老师给与了比别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有付出后的回报,也有教育的遗憾。面对着今天依然存在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在思考,我用师爱怎样来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心灵的爱抚来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涤疗精神的污染”。离婚的家庭,从孩子的父母感情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的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是对孩子施加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因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孩子则可能由于父母迁怒于孩子,搞得孩子摇摆不定,无所适从,经常在恐惧和无奈中度日,变得神经质,甚至由于对家庭和父母的失望而逐渐产生厌倦、敌对情绪,以至于形成双重人格,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必将作用于孩子的平时交往活动中,产生交往矛盾,形成交往障碍,造成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更应当有百倍的关爱,从细致入微的生活起居入手,直到学习品行的培养。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些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及全体同学的爱去吸引他们,感化他们。用真诚的友情弥补他们缺乏的亲情,抚平心灵的创伤,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充满阳光的集体里。


相关内容

  • 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论文
  • 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论文 摘 要:高校必须要积极探索出规避网络风险.发挥网络优势,构建和完善灵活.迅速的网络平台和反馈机制,提升掌控校园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上思想交流平台,扬长避短,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进一步推进网络学生党建.社会实践.和谐校园文化 ...

  • 23[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 <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个儿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 ...

  •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教育)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向全党做出了新的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我 ...

  • [三个儿子]说课稿
  • <三个儿子>说课稿 北淤疃学校徐文平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我先分析教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 分析教材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 ...

  • 山东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调查研究
  • ●王运贵 姜言霞 摘要:基于对山东省161806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全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现状.结果显示:(1)全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人文情怀的发展水平较高,人文积淀次之,审美情趣最低.(2)男.女生在人文底蕴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在这三个方面都高于男生,并且方差 ...

  • 吴菲:践行"三个代表" 让党建在高校生辉
  • 摘要:江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高等院校的基层党组织也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吸引优秀的青年学生投身到党的队伍中来,使他们在党组织的教育关怀培养下,继续完善自我,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从而成为新时期,新世纪 ...

  • 小论文范文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大学生奋斗的根本方向 三个代表" 王莉莉 2011 年秋季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科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 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毫无疑问,这 项具有创新特征的伟大实践 ...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平安希望小学 李云花 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课文写了三个儿子看到他们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的不同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 ...

  • 一年级语文猜字谜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识字4猜字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 2.会写"字.左"等7个字. 3.认识偏旁:两点水 "冫"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意思. (三)情感目标:养 ...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篇幅很短,意义深长,本课中的三个儿童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