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导学案

过秦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

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文言文翻译。

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

限。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3.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

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介绍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教学设想

课 时:2课时。

一、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欣赏两首诗:

贾 生 贾 谊

李商隐 毛泽东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可怜夜半初三夜,不问苍生问鬼神。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

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观主义学风,教导我们要“认真地

研究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什么要“认真

地研究历史”?一句话,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

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

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

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

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

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

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

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

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

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时代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

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

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

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3.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注解”疏通课文,并完成下面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缔交 赢粮而景( )从( ) 因利乘( )便 万乘( )之势 )越 )有种乎 )静 )毅 ) )景 ) 召( )滑 累召( )不应 ) )巡 ) )持 )大 )德量力 )

(2)给下列加点字词作解释: ①务耕织( ) 守战之具( ) ②会盟( ) 重宝( ) ③明智忠信( ) 尊贤而重土( ) ④兼韩、魏„„之众( ) 杜赫之属( ) ⑤于是六国之士( ) 于是从散约败( ) ⑥开关延敌( ) 天下诸侯已困矣( ) ⑦因利乘便( ) 延及孝文王( ) ⑧享国之日浅( ) 陈利兵而谁何( )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 ) 自以为关中之固( ) ⑩斩木为兵( ) 同年而语 天下非小弱也( ) 为天下笑者( )

(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5)在横线上填空: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身死”后面省略了 词 ;“为天下笑者,何也?”是 修辞句。

第一课时

一、研习新课

1.朗读文段,参看注释,文言翻译。

2.标出并提问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词、古今词、文言句式等,如“席卷”“包举”“囊括”“宇内”“四海”“八荒”等等。

3.继续重点讲授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

附例句并译文(例句下A、B为译文)选出正确的一项: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 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B 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 (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

B(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提示: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起码要从以下几点检查:其一,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语词或遗漏的语词;其二,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其三,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二、作业

通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本文从对比中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翻译练习。

一、检查译文,着重检查容易误译的典型句子的翻泽。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

(2)才能不及中人。 译文: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译文:

(4)天下云集响应。 译文:

(5)崤函之固,自若也。 译文:

(6)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文: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译文:

二、论证方法:从对比中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三、布置作业:

(一)1.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

A度长契大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 同年而语 价值连城 C鉏耰棘矜 摄足行伍 緼袍敝衣 D足肤皲裂 崛起阡阳 门廷若市

2.选出“因”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E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二)1.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席卷天下 ②云集响应③船载以入 ④西举巴蜀 ⑤内立法度 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 ⑧吾得兄事之 ⑨良庖岁更刀 ⑩相如廷叱之 (11)舟行适临汝 (12)箕笨运于渤海之尾

A①②⑥⑧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

B④⑤⑩句表处所,译为“在„„”

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③(12)表工具,译为“用„„”,(11)也表工具,译为“乘船”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属于以下哪种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④赢粮而景从( )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 )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选出下面译文正确的项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A不吝惜珍奇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B不爱惜珍贵的器具、贵重的财宝及肥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C不爱惜珍贵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因而招致了天下有才之士。 D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宝物以及肥沃富绕的土地,因而招来了天下的士人。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A试着让山东的国家与陈涉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B假使让肴山以东的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C假使让山东诸国与陈涉比比长度,较量权力的大小,就不可以同日而语了。 D尝试着让肴山以东的国家同陈涉的军队比比权势和军力的大小,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4.找出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一、1. B 2.B E 二、1.A 2.①C②A③A④B⑤C⑥D 3.①A②B 4.A

过秦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

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文言文翻译。

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

限。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3.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

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介绍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教学设想

课 时:2课时。

一、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欣赏两首诗:

贾 生 贾 谊

李商隐 毛泽东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可怜夜半初三夜,不问苍生问鬼神。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

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观主义学风,教导我们要“认真地

研究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什么要“认真

地研究历史”?一句话,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

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

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

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

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

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

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

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

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

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时代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

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

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

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3.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注解”疏通课文,并完成下面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合从( )缔交 赢粮而景( )从( ) 因利乘( )便 万乘( )之势 )越 )有种乎 )静 )毅 ) )景 ) 召( )滑 累召( )不应 ) )巡 ) )持 )大 )德量力 )

(2)给下列加点字词作解释: ①务耕织( ) 守战之具( ) ②会盟( ) 重宝( ) ③明智忠信( ) 尊贤而重土( ) ④兼韩、魏„„之众( ) 杜赫之属( ) ⑤于是六国之士( ) 于是从散约败( ) ⑥开关延敌( ) 天下诸侯已困矣( ) ⑦因利乘便( ) 延及孝文王( ) ⑧享国之日浅( ) 陈利兵而谁何( )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 ) 自以为关中之固( ) ⑩斩木为兵( ) 同年而语 天下非小弱也( ) 为天下笑者( )

(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5)在横线上填空: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身死”后面省略了 词 ;“为天下笑者,何也?”是 修辞句。

第一课时

一、研习新课

1.朗读文段,参看注释,文言翻译。

2.标出并提问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词、古今词、文言句式等,如“席卷”“包举”“囊括”“宇内”“四海”“八荒”等等。

3.继续重点讲授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

附例句并译文(例句下A、B为译文)选出正确的一项: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 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B 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A (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

B(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提示: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起码要从以下几点检查:其一,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语词或遗漏的语词;其二,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其三,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二、作业

通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本文从对比中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翻译练习。

一、检查译文,着重检查容易误译的典型句子的翻泽。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

(2)才能不及中人。 译文: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译文:

(4)天下云集响应。 译文:

(5)崤函之固,自若也。 译文:

(6)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文: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译文:

二、论证方法:从对比中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三、布置作业:

(一)1.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

A度长契大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 同年而语 价值连城 C鉏耰棘矜 摄足行伍 緼袍敝衣 D足肤皲裂 崛起阡阳 门廷若市

2.选出“因”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E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二)1.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席卷天下 ②云集响应③船载以入 ④西举巴蜀 ⑤内立法度 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 ⑧吾得兄事之 ⑨良庖岁更刀 ⑩相如廷叱之 (11)舟行适临汝 (12)箕笨运于渤海之尾

A①②⑥⑧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

B④⑤⑩句表处所,译为“在„„”

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③(12)表工具,译为“用„„”,(11)也表工具,译为“乘船”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属于以下哪种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使动用法 D意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④赢粮而景从( ) ⑤外连衡而斗诸侯( )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选出下面译文正确的项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A不吝惜珍奇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B不爱惜珍贵的器具、贵重的财宝及肥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士人

C不爱惜珍贵的祭器、贵重的宝物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因而招致了天下有才之士。 D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宝物以及肥沃富绕的土地,因而招来了天下的士人。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A试着让山东的国家与陈涉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B假使让肴山以东的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简直不能同日而语。C假使让山东诸国与陈涉比比长度,较量权力的大小,就不可以同日而语了。 D尝试着让肴山以东的国家同陈涉的军队比比权势和军力的大小,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4.找出不是判断句的一句( )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C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D刘备天下枭雄

答案:一、1. B 2.B E 二、1.A 2.①C②A③A④B⑤C⑥D 3.①A②B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