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收获,"意外"的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转变,我们的课堂时常“暴出”一些意外情况,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和奇谈怪论的“节外生枝”,常常使得我们措手不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课堂教学中涌现的各种信息,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一:《连乘应用题》

  师:请同学们看这道例题——王阿姨在超市买了6箱矿泉水,每箱18瓶,每瓶矿泉水2元,请你帮王阿姨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

  【接下来的教学非常顺利,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纷纷出笼。】

  师:我刚才巡视时发现有这样的列式,我们来看看——

  2×6=12(元)12×18=216(元)

  生(大家):不对,不对,这是错的。

  生1:不对,2×6,2是表示每瓶矿泉水2元,而6是表示买6箱,它们相乘

  没有实际意义。

  生2:我也赞同他的说法。

  师:是呀,做连乘应用题时虽然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但要有实际意义,不要象这样列式,要记住!

  生(写算式的那个学生):我反对大家及老师的说法,其实这个算式是有意义的。

  【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教师正处在尴尬状态,沉思片刻。】

  师(笑):你能把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2×6表示每箱中先抽出一瓶矿泉水,6箱就抽出了6瓶,6瓶不就是2×6=12(元)吗?那每箱有18瓶就是要抽18次,所以再用12×18=216(元)。

  【停一会儿,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惊奇):对呀,这当中算法完全正确,我要向你学习,同学们也要向你学习。

  案例分析:

  课堂中老师的“笑问”,促进了孩子的积极思维,摆脱了尴尬,避免了教学上的失误,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信息“价值不菲”,那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我们应该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从而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智慧闪耀光芒。

  案例二:《认识钟表》

  某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钟表》时:在初步认识完钟面上各部分名称后,安排学生四人合作,在空白钟面上贴上分针、时针和十二个数字。学生们开心地动手粘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懒洋洋地拨弄着纸片,便走过去问:“你怎么了?”该生噘着嘴说:“老师,我觉得不会看这种钟表没关系,我有电子钟表,以后长大了就买手机,看手机上的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甚至说对呀对呀。老师一下子愣了,是啊,数学知识的价值如何体现?

  于是,老师随机提出一个话题:咱们班的同学个个是小能手,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会越来越先进,请你设计一个未来的钟表,比一比谁设计的最先进,最有创意。学生在老师的提议下纷纷开动脑筋,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钟表。

  其中,有个学生设计的是一口挂在建筑物上的数字大钟,教师问:“请同学们观看这口大钟,挂在大楼上效果怎样?”学生都说不太好,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楚钟面上的数字。教师说:“随着电子表等先进钟表的产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一些传统的钟表仍然有其用武之地。”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场所都适用于数字钟表,还是很有必要学习指针钟表的。

  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由于一位同学对知识价值的疑惑,导致了其学习欲望减弱,甚至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这个意外顺其拓展了下去。通过设计未来钟表以及与学生的对话,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既处理好了课堂中突发的小意外,同时通过拓展,使得课堂逐步走向深入,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使得数学课堂趣味横生。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新构建,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数学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所以,学生的意外是正常的,更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意外才变得更加精彩。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我们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而应为学生搭建宽广的发挥舞台,让学生有创造的苗头、探究的火花,也让教师自己有自由挥洒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创造出一番别样的、意外的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转变,我们的课堂时常“暴出”一些意外情况,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和奇谈怪论的“节外生枝”,常常使得我们措手不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课堂教学中涌现的各种信息,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一:《连乘应用题》

  师:请同学们看这道例题——王阿姨在超市买了6箱矿泉水,每箱18瓶,每瓶矿泉水2元,请你帮王阿姨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钱?

  【接下来的教学非常顺利,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纷纷出笼。】

  师:我刚才巡视时发现有这样的列式,我们来看看——

  2×6=12(元)12×18=216(元)

  生(大家):不对,不对,这是错的。

  生1:不对,2×6,2是表示每瓶矿泉水2元,而6是表示买6箱,它们相乘

  没有实际意义。

  生2:我也赞同他的说法。

  师:是呀,做连乘应用题时虽然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但要有实际意义,不要象这样列式,要记住!

  生(写算式的那个学生):我反对大家及老师的说法,其实这个算式是有意义的。

  【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教师正处在尴尬状态,沉思片刻。】

  师(笑):你能把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2×6表示每箱中先抽出一瓶矿泉水,6箱就抽出了6瓶,6瓶不就是2×6=12(元)吗?那每箱有18瓶就是要抽18次,所以再用12×18=216(元)。

  【停一会儿,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惊奇):对呀,这当中算法完全正确,我要向你学习,同学们也要向你学习。

  案例分析:

  课堂中老师的“笑问”,促进了孩子的积极思维,摆脱了尴尬,避免了教学上的失误,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信息“价值不菲”,那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我们应该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从而激活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智慧闪耀光芒。

  案例二:《认识钟表》

  某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钟表》时:在初步认识完钟面上各部分名称后,安排学生四人合作,在空白钟面上贴上分针、时针和十二个数字。学生们开心地动手粘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懒洋洋地拨弄着纸片,便走过去问:“你怎么了?”该生噘着嘴说:“老师,我觉得不会看这种钟表没关系,我有电子钟表,以后长大了就买手机,看手机上的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交头接耳,有的甚至说对呀对呀。老师一下子愣了,是啊,数学知识的价值如何体现?

  于是,老师随机提出一个话题:咱们班的同学个个是小能手,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会越来越先进,请你设计一个未来的钟表,比一比谁设计的最先进,最有创意。学生在老师的提议下纷纷开动脑筋,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钟表。

  其中,有个学生设计的是一口挂在建筑物上的数字大钟,教师问:“请同学们观看这口大钟,挂在大楼上效果怎样?”学生都说不太好,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楚钟面上的数字。教师说:“随着电子表等先进钟表的产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一些传统的钟表仍然有其用武之地。”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场所都适用于数字钟表,还是很有必要学习指针钟表的。

  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由于一位同学对知识价值的疑惑,导致了其学习欲望减弱,甚至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这个意外顺其拓展了下去。通过设计未来钟表以及与学生的对话,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了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既处理好了课堂中突发的小意外,同时通过拓展,使得课堂逐步走向深入,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使得数学课堂趣味横生。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新构建,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数学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所以,学生的意外是正常的,更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意外才变得更加精彩。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我们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而应为学生搭建宽广的发挥舞台,让学生有创造的苗头、探究的火花,也让教师自己有自由挥洒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创造出一番别样的、意外的美!


相关内容

  • 捕捉智慧火花收获意外精彩
  •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能听见这种声音:"老师,我觉得--""老师,我们小组的想法是--"从课堂上生生互动.生本对话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可以捕捉到一些智慧的火花.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催放的智慧.撞击的情感.敞亮的视界,不仅鲜活而且富有灵性,并且是语文课堂生成的 ...

  • "意外"的收获--初中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的案例
  • "意外"的收获--初中科学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的案例 布鲁姆说过: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中,一方面我们期望"意外"的出现,一方面又在抑制着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我们担心这 ...

  • 一次意外的收获
  • 一次意外的收获 ----讲<平均分>有感 姓名:施国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邮政编码:73007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1**********] 正文: 片段: 这是一节"平均 ...

  • 课堂上的"意外"收获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堂上的"意外"收获 作者:何竹仙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62-02 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所做的预 ...

  • 意外的收获
  • 意外的收获 在讲授<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我准备了几个小实验用来导课,其中一个就是覆杯实验.在做此实验时,首先我给杯子里盛满水,然后用硬纸片盖住杯口,接着左手按住纸片,右手把杯子倒过来.这时我神秘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如果我松开左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 " ...

  • 教学案例讲述我的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收获"
  •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讲述我的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收获" 自从走进了小学课堂,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而这些笑脸和眼睛背后,我们还能看到小学生们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天性.然而,作为英语课堂引导者的老师,如何抓住孩子们的不同个性差异,不 ...

  • 怎样收获更多的意外之喜
  • 怎样收获更多的意外之喜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 善于捕捉意外惊喜, 认真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节外生枝" ...

  • 小组合作中的意外收获
  • 小组合作中的意外收获 新石拐小学 折美莲 在学习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后,我在新课后创设了小猫钓鱼的情境,小黑猫钓了15条鱼,小花猫钓了8条,小黄猫钓了20条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准备让学生小组合作,初次在2班教学时,我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你,比一比哪 ...

  • 寻根问祖多会收获意外
  • 寻根问祖多会收获意外 ( 2013-04-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视界·生活·新知 在美国知名剧集<老友记>中扮演菲比的女星丽莎"库卓最近参加了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名叫<你以为你谁啊?>.这个节目的内容是帮众多明星追根溯源,排出他们的家谱. 在这期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