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幼儿教师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1

张某,女,三十八岁,幼儿园大班教师,小的时候父母对其要求比较严格,从上学到工作一直规规矩矩,对工作一贯非常认真负责。最近听说有个幼儿园发生幼儿在回家途中走失,该班老师受到严厉批评与惩罚的事情后,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班的幼儿被其他家长接错了,甚至丢了,或被坏人劫持。张某在班上的时候总是考虑这件事,以致上课时不能专心,讲课时常常走神,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讲到哪里了,然后就开始点名,反复点名。下午放学时,她总是要反复核查家长的姓名与幼儿的姓名,有时还追到幼儿园门口外面核查,有时要检查几次,仍不放心。

下班到家了还在想着每一个幼儿的事,进门后,张某马上逐个给幼儿家长打电话,再给幼儿园的传达室打电话问“有没有家长来找孩子的?”每天如此。

她自己也感到疲惫不堪,教学水平下降,幼儿活动不理想,还经常向幼儿发火,情绪很暴躁,有时还表现出对幼儿的推搡行为。她自己感到很痛苦,有时虽然也明白自己的核查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

思考:

张老师属于什么问题?

导致张老师心理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问题?

强迫倾向

原因分析

A.张老师个人的成长经历?

B.张老师好强、谨小慎微、墨守陈规、刻板的性格特点?

C.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过高的要求,导致压力过大?

D.不安全感,对某些突发意外事件或隐性事故的发生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 调适方法

1.听其自然法-森田疗法

对于轻度表现可以采取听其自然法。

由于强迫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是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

实际上,“强迫”的许多观念和行为都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当事人抑制不住要按照某种“指令”行动,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

在出现“强迫”观念时当事人不妨“放纵”一次,听其自然,按照这些想法行事。多次听其自然后,当事如会发现并没有出现所担心的后果,强迫表现便会减轻直至消失。

2.当头棒喝法

强迫之所以挥之不去,很大程度上是当事人已经过分依赖这些并无必要的观念,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

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

强迫倾向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当事人一般可以在即将进入强迫思维时采用自我命令的方式提醒自己,在即将沉溺于强迫思维时立即自行或借助外力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

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他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

3.采用厌恶疗法

一旦发现自己有不理性的观念反复出现,就用橡皮筋弹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惩罚,也可以请家人、朋友发挥棒喝作用。

4.改变认知

发挥显著的作用。

强迫的观念、行为都是认识的产物,改变认知可以令强迫表现减弱。改变认知一般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

严重型强迫型人格障碍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案例2

李某,一位有22年教龄的农村幼儿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在今年的高级职称评审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英语、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好不容易撰写了论文,并在一家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但却因学历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如果要继续申请高级教师,她必须要再读一个“续本科”,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她说:“我已经45岁了,再过两三年,我就48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

她边哭边说:“我的大学同学有的当了主任,有的当了园长,还有的早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我怎么这么倒霉?‘官’当不上,职称也评不上?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现在评职称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太不公道了,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为此,李老师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以往感兴趣的看电影、爬山等活动失去兴趣。对班里的孩子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在工作中,感到无法胜任工作,觉得脑子没有以前那样好用了,思考问题甚至是简单的问题也感到困难,记忆力也变得很差,讲话也比以前明显减少,站在教室前面往往数分钟也讲不出一句话,即使讲话,声音很小,连第一排的幼儿也听不清楚她在讲什么。认为前途无望,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思考:

属于什么问题?

导致心理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问题?

抑郁倾向,抑郁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认知功能损害

原因分析

抑郁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的发病过程。

1.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

2.性格因素:过于好强、失落、压抑、自卑

失落。任何形式的失落都会使人抑郁,弗洛伊德甚至将抑郁看作是对失落的一种反应。失去深爱的恋人、丢掉高薪的工作、即将面临退休„„都会十分苦恼。

压抑。抑郁是一种被压制的愤怒。虽然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可过分压抑自己,不良情绪找不

到出口,最终“引火烧身”,带来无尽的痛苦。

自卑。自卑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世界,任何事物都会暗淡无光,生活也变成了无期徒刑般的折磨。阿德勒,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结,只是程度不同。

3.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调适方法

1.倾诉烦恼,适当宣泄

情绪需要表达和释放,而不是压抑,所以可以找朋友诉说、谈心,可以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

加强社会交往,通过表达、宣泄,把烦恼、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升华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

2.调整认知

第一,要清醒了解和面对现实情况,不要怨天尤人。

想要在退休前晋升职称,为自己付出一生的事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固然是个不错的追求,但结果可能未必尽如人意。

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应,进而把评职挫折归因于机会命运的不公平。

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可以满足教师强烈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经济需要。晋升职称确实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晋升职称成为很多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奔头”。

事实上,影响职称评定的因素非常复杂,这其中有工作业绩、学术水平、名额比例的限制,更多的时候可能还有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很难说职称评定过程中就一定没有不正之风的影响,这就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在人生历程中,确实有机遇问题,每个人遇到的机遇也会有所不同,李老师冲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努力了这么多年,这个过程已经是值得肯定的了,面对如此现实情况还要调整一下认识。 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梯较少,晋升机会受限的情况确实存在,对此要进行理性思考,对职称评定的事情保持客观而清醒的头脑,切不可情绪化。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

第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发展目标,全面安排,量力而行,减轻心理负担。 最好要以自己的精力、能力为限,把所有事情做一全面安排,正确客观地评估自己,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甚至可以适度降低期望值。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第三,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评职称是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很多时候未必就很客观和公正。不要因为评职受挫而影响对自我价值的评价,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

第四,合理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克服嫉妒心理。成功感缺乏往往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很多心理问题也来源于比较之中。

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工作过程中都会和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跟自己身边的人比,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惯性,仿佛跟人比了,才能体现自身的好,自身的价值。尽管我们自己有很多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

经常听到一种规劝:不要跟别人比。

跟别人比确实是自我认同的一种途径,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但是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的做法,以人家取得的成就作为对自己否定的依据,则陷入了心理误区;如果不恰当的跟人比较太多,甚至到了极端的程度,往往会形成创伤性事件的发生。

在与他人比较时,要多比较所做的努力,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

抑郁症病人最危险或最严重的症状是自杀。由于病人在采取行动前往往设计有周密的计划,故自杀的成功率甚高,所以一旦发现有抑郁症倾向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与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心理轻微失调、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心理轻微失调可以在自己有意识的调节下得到改善,而心理问题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可能获得解决,心理疾病则需要及早到专门、正规的心理诊所求治。

幼儿教师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1

张某,女,三十八岁,幼儿园大班教师,小的时候父母对其要求比较严格,从上学到工作一直规规矩矩,对工作一贯非常认真负责。最近听说有个幼儿园发生幼儿在回家途中走失,该班老师受到严厉批评与惩罚的事情后,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班的幼儿被其他家长接错了,甚至丢了,或被坏人劫持。张某在班上的时候总是考虑这件事,以致上课时不能专心,讲课时常常走神,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讲到哪里了,然后就开始点名,反复点名。下午放学时,她总是要反复核查家长的姓名与幼儿的姓名,有时还追到幼儿园门口外面核查,有时要检查几次,仍不放心。

下班到家了还在想着每一个幼儿的事,进门后,张某马上逐个给幼儿家长打电话,再给幼儿园的传达室打电话问“有没有家长来找孩子的?”每天如此。

她自己也感到疲惫不堪,教学水平下降,幼儿活动不理想,还经常向幼儿发火,情绪很暴躁,有时还表现出对幼儿的推搡行为。她自己感到很痛苦,有时虽然也明白自己的核查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

思考:

张老师属于什么问题?

导致张老师心理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问题?

强迫倾向

原因分析

A.张老师个人的成长经历?

B.张老师好强、谨小慎微、墨守陈规、刻板的性格特点?

C.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过高的要求,导致压力过大?

D.不安全感,对某些突发意外事件或隐性事故的发生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 调适方法

1.听其自然法-森田疗法

对于轻度表现可以采取听其自然法。

由于强迫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是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

实际上,“强迫”的许多观念和行为都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当事人抑制不住要按照某种“指令”行动,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

在出现“强迫”观念时当事人不妨“放纵”一次,听其自然,按照这些想法行事。多次听其自然后,当事如会发现并没有出现所担心的后果,强迫表现便会减轻直至消失。

2.当头棒喝法

强迫之所以挥之不去,很大程度上是当事人已经过分依赖这些并无必要的观念,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

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

强迫倾向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当事人一般可以在即将进入强迫思维时采用自我命令的方式提醒自己,在即将沉溺于强迫思维时立即自行或借助外力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

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他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

3.采用厌恶疗法

一旦发现自己有不理性的观念反复出现,就用橡皮筋弹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惩罚,也可以请家人、朋友发挥棒喝作用。

4.改变认知

发挥显著的作用。

强迫的观念、行为都是认识的产物,改变认知可以令强迫表现减弱。改变认知一般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

严重型强迫型人格障碍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案例2

李某,一位有22年教龄的农村幼儿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在今年的高级职称评审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英语、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好不容易撰写了论文,并在一家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但却因学历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如果要继续申请高级教师,她必须要再读一个“续本科”,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她说:“我已经45岁了,再过两三年,我就48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

她边哭边说:“我的大学同学有的当了主任,有的当了园长,还有的早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我怎么这么倒霉?‘官’当不上,职称也评不上?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现在评职称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太不公道了,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为此,李老师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以往感兴趣的看电影、爬山等活动失去兴趣。对班里的孩子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在工作中,感到无法胜任工作,觉得脑子没有以前那样好用了,思考问题甚至是简单的问题也感到困难,记忆力也变得很差,讲话也比以前明显减少,站在教室前面往往数分钟也讲不出一句话,即使讲话,声音很小,连第一排的幼儿也听不清楚她在讲什么。认为前途无望,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思考:

属于什么问题?

导致心理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问题?

抑郁倾向,抑郁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

4.认知功能损害

原因分析

抑郁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的发病过程。

1.生物学因素: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

2.性格因素:过于好强、失落、压抑、自卑

失落。任何形式的失落都会使人抑郁,弗洛伊德甚至将抑郁看作是对失落的一种反应。失去深爱的恋人、丢掉高薪的工作、即将面临退休„„都会十分苦恼。

压抑。抑郁是一种被压制的愤怒。虽然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可过分压抑自己,不良情绪找不

到出口,最终“引火烧身”,带来无尽的痛苦。

自卑。自卑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世界,任何事物都会暗淡无光,生活也变成了无期徒刑般的折磨。阿德勒,自卑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结,只是程度不同。

3.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调适方法

1.倾诉烦恼,适当宣泄

情绪需要表达和释放,而不是压抑,所以可以找朋友诉说、谈心,可以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

加强社会交往,通过表达、宣泄,把烦恼、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升华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

2.调整认知

第一,要清醒了解和面对现实情况,不要怨天尤人。

想要在退休前晋升职称,为自己付出一生的事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固然是个不错的追求,但结果可能未必尽如人意。

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应,进而把评职挫折归因于机会命运的不公平。

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可以满足教师强烈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经济需要。晋升职称确实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晋升职称成为很多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奔头”。

事实上,影响职称评定的因素非常复杂,这其中有工作业绩、学术水平、名额比例的限制,更多的时候可能还有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很难说职称评定过程中就一定没有不正之风的影响,这就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

在人生历程中,确实有机遇问题,每个人遇到的机遇也会有所不同,李老师冲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努力了这么多年,这个过程已经是值得肯定的了,面对如此现实情况还要调整一下认识。 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梯较少,晋升机会受限的情况确实存在,对此要进行理性思考,对职称评定的事情保持客观而清醒的头脑,切不可情绪化。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

第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发展目标,全面安排,量力而行,减轻心理负担。 最好要以自己的精力、能力为限,把所有事情做一全面安排,正确客观地评估自己,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甚至可以适度降低期望值。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第三,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评职称是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很多时候未必就很客观和公正。不要因为评职受挫而影响对自我价值的评价,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

第四,合理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克服嫉妒心理。成功感缺乏往往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很多心理问题也来源于比较之中。

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工作过程中都会和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跟自己身边的人比,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惯性,仿佛跟人比了,才能体现自身的好,自身的价值。尽管我们自己有很多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

经常听到一种规劝:不要跟别人比。

跟别人比确实是自我认同的一种途径,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但是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的做法,以人家取得的成就作为对自己否定的依据,则陷入了心理误区;如果不恰当的跟人比较太多,甚至到了极端的程度,往往会形成创伤性事件的发生。

在与他人比较时,要多比较所做的努力,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

抑郁症病人最危险或最严重的症状是自杀。由于病人在采取行动前往往设计有周密的计划,故自杀的成功率甚高,所以一旦发现有抑郁症倾向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与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心理轻微失调、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心理轻微失调可以在自己有意识的调节下得到改善,而心理问题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可能获得解决,心理疾病则需要及早到专门、正规的心理诊所求治。


相关内容

  • 教学实施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 教学实施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我校自实施新课改以来,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几年来,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给学校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准确.许多教师只了解课标的框架,对课标具体的内涵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思 ...

  • 幼教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题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 ...

  • 如何写观察记录
  • 如何写观察记录 简燕 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遵照园长的指示,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提高写作观察记录的水平. 一.什么是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如实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 ...

  • 教学案例的写作
  • 教学案例的写作 目录 一. 什么是教学案例 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四.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 六.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编辑本段] 一. 什么是教学案例 1.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 ...

  • 民办幼儿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4-2019年民办幼儿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A220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 ...

  • 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 一.案例场景: 一天,我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童心迎奥运"美术活动,要求每八人一组,共同在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绘画纸上,通过画.剪贴.折纸多种形式组画合作而成.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合作的形式来作画,相互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正在我来回观察幼儿作画时,一个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传到耳边:& ...

  •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5
  •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 ...

  •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材料--案例分析汇总
  •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 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 ...

  • 继续教育专业课答案
  • 1. 答: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 ...

  •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实践策略与指导-作业  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 正在紧张展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识培训后,一些教师对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