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初一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老师的建议:语文阅读能力是可以比较快的提高的。同学们要将老师讲课的要点记下并仔细揣摩,课下每周至少做1—2篇阅读加以巩固,并持之以恒,这样阅读能力才能比较快的提高。当然,有计划地将老师讲过的试题认真整理也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题。(共13分)

忆冼星海

茅盾

⑴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⑵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⑶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⑷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⑸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⑹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⑺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

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⑻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⑼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⑽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⑾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⑿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熊老师讲习:阅读最基础的是读懂文章。那么我们阅读完每一段时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①“这一段或部分作者写了什么?”②“这一段或部分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如果很明了,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应该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以这篇文章为例来具体分析。如第一段写了作者和冼星海见面是在听过他的作品演奏,读过他的自传后。它的作用明显是领起后面第2——5段的内容。又如第2段紧承第l段,写了作者听《黄河大合唱》的感动。它的作用是引起第3段的内容,引起读者对冼星海形象的猜想。所以如果我们阅读时多思考一下,就会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提高阅读水平。

二、学以致用做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⑵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⑷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⑸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⑹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⑺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⑻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⑼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⑽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

2.结合文章,揣摩文中划线句子里作者“怅惘敬慕”的内容。(4分)

“怅惘”的内容:

“敬慕”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7分)

三、文言文小阅读: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日:“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2分)

附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忆冼星海》

1.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或与冼星海相见)

2.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十分激动,“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3.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1.①凶。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③修改作文

2.“怅惘”的内容: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3.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文言文阅读:

1.居(居住) (2)实(其实,实际)

2.B

3.《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4.积极进取(豁达、乐观);治学严谨(勤勉好学)

初一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老师的建议:语文阅读能力是可以比较快的提高的。同学们要将老师讲课的要点记下并仔细揣摩,课下每周至少做1—2篇阅读加以巩固,并持之以恒,这样阅读能力才能比较快的提高。当然,有计划地将老师讲过的试题认真整理也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题。(共13分)

忆冼星海

茅盾

⑴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⑵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⑶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⑷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⑸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⑹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⑺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

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⑻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⑼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⑽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⑾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⑿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熊老师讲习:阅读最基础的是读懂文章。那么我们阅读完每一段时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①“这一段或部分作者写了什么?”②“这一段或部分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如果很明了,那么对文章的理解应该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以这篇文章为例来具体分析。如第一段写了作者和冼星海见面是在听过他的作品演奏,读过他的自传后。它的作用明显是领起后面第2——5段的内容。又如第2段紧承第l段,写了作者听《黄河大合唱》的感动。它的作用是引起第3段的内容,引起读者对冼星海形象的猜想。所以如果我们阅读时多思考一下,就会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提高阅读水平。

二、学以致用做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⑵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⑷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⑸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⑹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⑺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⑻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⑼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⑽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

2.结合文章,揣摩文中划线句子里作者“怅惘敬慕”的内容。(4分)

“怅惘”的内容:

“敬慕”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7分)

三、文言文小阅读: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日:“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2分)

附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忆冼星海》

1.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或与冼星海相见)

2.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十分激动,“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3.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1.①凶。 ②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读 ③修改作文

2.“怅惘”的内容:离开恩师将近五十年!未曾通音讯,不知道老师的近况。 “敬慕”的内容:徐老师很有才学,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负责。

3.答案示例1:作者先写徐先生古怪外貌和神态,作文课上他骂我“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看到底”来突出他的凶。又写他自己选辑教材,有意思的朗诵,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的批改我的作文使我受益良多,突出了他才学很高,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写法,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写的生动而令人难忘的。 答案示例2: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作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文言文阅读:

1.居(居住) (2)实(其实,实际)

2.B

3.《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4.积极进取(豁达、乐观);治学严谨(勤勉好学)


相关内容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子不在迷茫?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 子不在迷茫?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基础初一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 ...

  •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详解
  •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让孩子不再迷茫!(附详细方案) 2015-09-23西安学而思培优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落".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 ...

  • 新课标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2)
  • 新课标下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陈华 尊敬的刘老师.尊敬的各位语文老师: 大家好! 我是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陈华,今天能来到这里,要感谢刘兵老师对我们学校的信任!让我有机会代表学校语文组跟各位同行学习.交流,我感到万分荣幸!接下来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青竹湖湘一 ...

  • 初一语文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又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本人坚决执行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针,扎扎实实地作好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坚持有序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多写少改详评。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初中教学大纲的修订,作文在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作文的教法及效果 ...

  • 范文:语文组工作总结
  • 除教研活动集体组织学习外,大多数教师坚持读了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二. 除互相听课外(本学期语文组教师平均听课50余节,多的 达70余节),每人都举行了一次年级或校级公开课,有的达多次. 三.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很多公开课中都较好地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许多教师利用微机备课,做语文课件.在教案评选中语文 ...

  • 初中语文教师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 又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在这个学期,本人坚决执行教育教学的有关方针,扎扎实实地作好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坚持有序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多写少改详评.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初中教学大纲的修订,作文在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但长期以来,作文的教 ...

  • 014第二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3-2014第二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4-1-20 14:26| 发布人: tina670| 阅读: 3106 | 新学期,新气象,新挑战!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本着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质量.特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研活动工作以新课程 ...

  •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 摘 要: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差异,能否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语文成绩.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分析中小学语文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有益于同行. 关键词: 中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衔接工作 当小学生结束了相对轻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