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朱以撒]阅读答案

空 巢朱以撒①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②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自己在空巢面前无来由地气短,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③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来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④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未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和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⑤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原文有删改)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提及的几类“空巢”出现的原因。(3分)11.指出第2段中加点的词语“似乎”“好像”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1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⑴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⑵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13.文末提到“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 10.(3分)原因有:(1)自然界的鸟儿在晚秋离巢远行,到南方筑巢过冬,便在北方留下空巢。(2)人们到大洋彼岸淘到金后,回村子筑起象征富有的豪宅给别人看,而自己再度远走他乡,从而留下豪华“空巢”。(3)年轻人远行追梦,留下了古旧的四合院,成为千疮百孔的“空巢”。(4)南方是游

移不安分的,漂泊者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答出一点给1分,答到三点即可)11.(3分)表示作者对留守村民歆羡于豪华空巢感到奇怪,也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人们的这类歆羡是带着嫉妒和盲目的,不必为此而气短,“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日子也不赖。12.(4分)(1)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答出一种即可),形象写出了北方的空巢随着时光流逝日渐残损之景,表达了作者对鸟去巢空的怅惘。(2)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豪华空宅凄清寂寞的氛围,外在的豪华与内部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把异乡当故乡的人们的无限感慨。13.(5分)作者在这里寄寓了惆怅和期待。惆怅的是空巢随时光日渐残损,失去了它原来的实用意义;期待的是来年春天空巢不再空,“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让欢笑和温情能复归空巢。(情感分析每点2分,结合文本1分)

空 巢朱以撒①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②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自己在空巢面前无来由地气短,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③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来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④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未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和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⑤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原文有删改)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提及的几类“空巢”出现的原因。(3分)11.指出第2段中加点的词语“似乎”“好像”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1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⑴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⑵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13.文末提到“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 10.(3分)原因有:(1)自然界的鸟儿在晚秋离巢远行,到南方筑巢过冬,便在北方留下空巢。(2)人们到大洋彼岸淘到金后,回村子筑起象征富有的豪宅给别人看,而自己再度远走他乡,从而留下豪华“空巢”。(3)年轻人远行追梦,留下了古旧的四合院,成为千疮百孔的“空巢”。(4)南方是游

移不安分的,漂泊者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答出一点给1分,答到三点即可)11.(3分)表示作者对留守村民歆羡于豪华空巢感到奇怪,也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人们的这类歆羡是带着嫉妒和盲目的,不必为此而气短,“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日子也不赖。12.(4分)(1)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答出一种即可),形象写出了北方的空巢随着时光流逝日渐残损之景,表达了作者对鸟去巢空的怅惘。(2)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豪华空宅凄清寂寞的氛围,外在的豪华与内部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把异乡当故乡的人们的无限感慨。13.(5分)作者在这里寄寓了惆怅和期待。惆怅的是空巢随时光日渐残损,失去了它原来的实用意义;期待的是来年春天空巢不再空,“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让欢笑和温情能复归空巢。(情感分析每点2分,结合文本1分)


相关内容

  • 心理援助倡议书
  •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爱心人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务之急是进行心理援助,我们准备开战"火红缎带心理援助行 动",通过代表"心理救援在进行"的火红缎带在灾区广泛传播,对灾区人民进行心理激励暗 示,减少人们的恐惧和焦虑. 为了更好地看展这一行动,我们倡议:将飘扬 ...

  • 阜阳三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 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卷 第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 ...

  • 语文阅卷反思
  • 由"小情小爱"到"家国情怀" ---- 一名普通"教书匠"阅卷过程中的反思 本次月考后继续采取流水阅卷,我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分到了老师们一直"头疼"的现代文阅读题,而幸运的却是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就学生们的答题 ...

  • 陪他吃碗面阅读答案
  • 篇一:陪他吃碗面阅读答案 陪他吃碗面 木铃 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他说:等等啊,等等啊.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我大声 喂喂 ,他又说:再等一 陪他吃碗面 木铃 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他说: 等等啊,等等 ...

  • 父母眼里的孝阅读答案
  • 篇一:父母眼里的孝阅读答案 "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眷恋".是"幸福".是"往事".是"链条",它也包括"豪宅""砖瓦""鸿雁"&q ...

  • 2017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昨夜江边春水生, . (<观书有感(其二)>)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 ,雪尽马蹄轻. (<观猎>) 4.六十而耳顺, , . (& ...

  • 高三期中模拟题
  • 高三期中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3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4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据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习题1
  • <枣儿>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囫囵吞枣( )( ) 翘首( ) 踌躇( )( ) 咀嚼( )( ) 雕塑( ) 蓦然( ) 竹匾( ) 2.解释下列词语. (1)喜出望外: (2)津津有味: (3)囫囵吞枣: (4)咀嚼: (5)翘首: (6)蓦然: (7)垂头 ...

  • 2017届初三二模语文卷-崇明区(含答案)
  • 2017届崇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2.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