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教学纵横谈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

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 群起而攻之" ,就比" 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 或者" 批评他"" 斥责他" 更有力些。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 活化石" 。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如通过成语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

光阴似箭(比喻 )、怒发冲冠(夸张)、披坚执锐(借代)、莺歌燕舞(拟人)、悲欢离合(排比)、前居后恭(对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偶)、破釜沉舟(用典)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如:寅吃卯粮(纪时)、金榜题名(科举)、蓬筚生辉(建筑)。

再次,学习成语还可训练思维。

(1)、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

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2)、提高思维灵活性

A .成语接龙。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

B .成语对对。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②反对。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精雕细刻--粗制滥造;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C .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成语如此重要,所以应该加强成语的学习。

那么,如何加强成语学习呢?

第一、要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的欲望,才能掀起学习成语的热潮。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并且乐学呢?我认为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笑话或故事入手。如某期《故事会》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标题是《乱用成语》。

某学生写我的一家:“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

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三个人臭味相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但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打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学生一听这样的故事,兴趣一下就来了。哈哈!居然有人这样乱用成语,太笑人了!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成语没学好呗,帮他改一改吧,自己得先把这几个成语学懂才行呀。(教师趁热打铁,赶紧出示这几个成语的学习资料)

(2)从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入手,激发兴趣。

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可从课文入手,发动学生收集。然后让学生轮流介绍。天长日久,学生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就明显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收集成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要阐明学习成语的必要。。

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炼,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成语掌握得普遍不佳。对于成语,学生或是不会写、或是乱理解、或是读错音。基础一般的学生,大多不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谈不上使用。基础稍好的学生,虽然大体能理解,能正确运用的也是凤毛麟角。试想一下,写一篇文章,如果连几个好的词语也找不出来,能称得上是“佳作”吗?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搞不懂,又怎能理解得深入、透彻?所以,成语掌握的多少及熟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成语的学习不容忽视。通过学习成语,学生不但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且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教师可结合成语的几大优势及作用,让学生明白学成语不但有趣而且有用。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第三、要讲究学习成语的方法。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成语。但是,由于没有对成语进行专门的复习或归纳。学生的成语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尽管他们学过的成语也不少,写作

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却不多。本来掌握得就不多,再加上遗忘,学生头脑中的成语可以说是廖廖无几。我认为有必要对成语知识进行梳理,对初中生的成语知识加以强化,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趣味中进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以下是我在成语学习方面的一些尝试,但愿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

(1)分类学习法

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分类后分批掌握。分类方式灵活多变,以好记好用为原则。如:出自初中古诗文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从头到脚”的成语(即含有人体某部位名称的成语)、容易写错的成语(形近而误或同音而误)、容易读错的成语(多音字、古读字而误读)、与学习有关的成语等。 这种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定学习内容后分头收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2)小组竞争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布置任务。要求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评比。如所收集成语的数量多少、是否常用、造句的准确性如何等。

(3)限时记忆法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后及时听写、解释、或用某些成语造句。也可准备相关答题资料,限时记忆后立即完成练习。

(4)日积月累法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所以绝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天天学成语。三个两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允许个体差异,提倡“能者多劳”。“保底不封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多记则多记,记得少的也应鼓励。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

(5)游戏巩固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就需创造机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采用各

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书面检测不可少,口头练习免不了,游戏参与更是妙。 如制作一些成语卡片,让学生一人描述,一人猜测是什么词。描述者可以直接解释该词含义,也可运用动作或表情、声音等,只要不说出该词的任何一个字即不算违规。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如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A 看图片猜成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为图片命名。

(游戏名称:“争分夺秒”。此游戏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看图片来猜测比较直观、形象。)可抽学生个别回答,也可由某几个或某组学生合作完成。

B 你说我猜: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寻找搭档参与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者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猜测者不看屏幕,根据对方提示说出对应的成语。(此游戏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层要求,视学生基础而定是一对一参与还是多对多参与)

(游戏名称:“心有灵犀”。此游戏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合作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用表演的方式让大家熟悉成语。

第四、要重视成语的运用。

成语中包含着生动的比喻、深刻的哲理。成语学得好,可以让我们说起话来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总之,中学生学习成语,对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成语,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

1

推荐

从一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4个成语,我采用了环环链接的方式,几乎花了我大半课时间,想想是很值得的。

一、在朗读中初步理解意思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我引导孩子借助拼音尝试朗读成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孩子们逐步熟悉了成语。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分解成语,依据字,凭借自己的感悟猜猜成语的大概意思。这四个成语还是比较浅显的,孩子们通过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整体大概意思。这一环节是简单且顺利的。

二、在情境中巩固理解意思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帮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我主要创设了两个情境:

1. 依托生活,想象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生活为源头,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寻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的情景。比如我问孩子:“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是欣喜若狂的?”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说自己考试拿了一百分的时候,有的说爸爸中了彩票的时候,有的说妈妈看到孩子比赛得奖的时候,等等。孩子的正确回答是对成语意思的最好诠释,也向运用迈进了一步。

2. 凭借图画,感悟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媒介,和孩子一起描述图中的场景,再次理解和感悟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当和孩子以衔接的方式展开对图画的描述时,孩子们的情绪是激动的,因为图中的场景他们曾在电视画面中见过,尽管他们还小不是很熟悉,不是太理解奥运,但是最起码印象不是模糊的。在图中,他们能体会人群中的欢声雷动,他们能看到人们的欣喜若狂与载歌载舞,能想象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火辉煌。

此时,成语的意思他们完全明白了,也基本能运用了。

三、在写话中学会运用成语

为了让孩子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几个成语,我又临时多加了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说话训练。还是以教材提供的图为素材,对刚才创设的情境润色,将图上的内容完整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篇小作文。说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鼓励孩子们边说边表演,采用“你说我接”的方式慢慢引领,这样互动了三、四遍,孩子们不需要我的提醒就能完整地说下来了。我想这样的一次说话,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知道这几个成语该如何运用。

我的成语教学法

在书本中,每单元都有熟记成语这一栏目,教学要求是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只要大体懂得,应多花精力知道学生读记,在朗读中加深感悟,通过熟记,丰富词汇。

对成语的教学,我一直认为:成语意思的不应该像教参上所讲的是大体懂得,应该做到扎扎实实做到熟悉——理解——感悟——运用这个规律。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巧记,在感悟的基础上才是巧用。假如你让学生学成语时浅知一点皮毛,连意思都是懵懵懂懂,那谈何理解和感悟,那谈何真正掌握?又怎么能随心所欲地学以致用呢?

为了努力让学生学得快乐掌握扎实,我想了个办法,是个土办法,一点不花俏,不过效果还真不错。

一、作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通过查阅字典或其他方法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并抄写在书上。因为眼过千遍不如手到一遍,还有就是学生的长久记忆性不怎么管用,写上了,随时翻阅,温故而知新嘛!

二、读。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沿袭。虽说小孩子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界,但能读到“脱口而出”是不成问题的。我让他们前后左右交叉着读,读的遍数不少,却没有生厌。有时“死记硬背”也是要得的。

三、抄。“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看书就要动笔墨”。看着抄,默着抄,叫着抄,每天换着法子抄,虽说有时抄两遍,甚至一遍,学生也觉新鲜,乐意。

四、课堂的展示,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主体”魅力的全力凸现,是师生共同演绎思想创新的舞台。

1、自读成语,看看有什么规律?

生答:(左右刚好一对反义词,左边都是“不”开头的成语)

2、你们看看这些成语,想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些事情可以用以下成语来表示?

(思考片刻,学生有了答案)

生1、“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我马上接:)是啊,任何事情都必须“自食其力”。

我表扬:哈哈,你能连用两个成语,真不错,绝对夸张的神情和语调。 不好,就这么一句话,连用成语成了是“时尚”。

生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一个啄住了蚌肉,一个夹住了鹬嘴,两个不甘示弱,谁也不让谁-----(马上有学生接了)那个渔翁来了,轻轻松松来了个“不劳而获”。

师:那谁能说说我们篮球比赛的事呢?

生3:我们和其他班级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第一次,我们输了,但我们“不甘示弱”,(师接)奋起直追,终于获得了第三名。(师问:同学们表现怎样?用成语)同学们兴奋的手舞足蹈。(学生在下面喊:欢呼雀跃、振臂高呼------)

生4:我们在学习中碰到难题,要“寻根究底”,不能“不求甚解”----我马上接:这样才能和优异的成绩怎么样?——“不期而遇”。

生5:星期天,我和***在东新公园“不期而遇”。

生6:在这次竞选班长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和“班长”这个职务“失之交臂”。

--------

这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精彩运用,这是对生活语言活生生的诠释,这是身心愉悦中的尽情迸发,这是和谐氛围中灵感的交汇。学生的语言就像风中舞动的树叶,不是给我带来清鲜而有热烈的气息,让我不禁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鼓掌。 通过五年级练习1中的这段成语教学,我最大的直觉就是语文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应该注入一个“巧”字,只要老师问得精致,问得环环相扣,学生的回答就像林间的山泉,汩汩流淌;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融会贯通。

假如描写景物的,可让学生写一段美丽景色的文字,会用则多用,反之少用。

从想到写,随后说,既是思想的过程,也是训练表达的机会。

假如成语中有不同类的,你可以分门别类,注重于课文的联系。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成语的运用。

成语教学纵横谈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

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 群起而攻之" ,就比" 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 或者" 批评他"" 斥责他" 更有力些。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 活化石" 。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如通过成语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

光阴似箭(比喻 )、怒发冲冠(夸张)、披坚执锐(借代)、莺歌燕舞(拟人)、悲欢离合(排比)、前居后恭(对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偶)、破釜沉舟(用典)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如:寅吃卯粮(纪时)、金榜题名(科举)、蓬筚生辉(建筑)。

再次,学习成语还可训练思维。

(1)、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

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2)、提高思维灵活性

A .成语接龙。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

B .成语对对。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②反对。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精雕细刻--粗制滥造;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C .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成语如此重要,所以应该加强成语的学习。

那么,如何加强成语学习呢?

第一、要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的欲望,才能掀起学习成语的热潮。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并且乐学呢?我认为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笑话或故事入手。如某期《故事会》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标题是《乱用成语》。

某学生写我的一家:“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

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三个人臭味相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但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打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学生一听这样的故事,兴趣一下就来了。哈哈!居然有人这样乱用成语,太笑人了!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成语没学好呗,帮他改一改吧,自己得先把这几个成语学懂才行呀。(教师趁热打铁,赶紧出示这几个成语的学习资料)

(2)从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入手,激发兴趣。

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可从课文入手,发动学生收集。然后让学生轮流介绍。天长日久,学生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就明显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收集成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要阐明学习成语的必要。。

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炼,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成语掌握得普遍不佳。对于成语,学生或是不会写、或是乱理解、或是读错音。基础一般的学生,大多不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谈不上使用。基础稍好的学生,虽然大体能理解,能正确运用的也是凤毛麟角。试想一下,写一篇文章,如果连几个好的词语也找不出来,能称得上是“佳作”吗?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搞不懂,又怎能理解得深入、透彻?所以,成语掌握的多少及熟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成语的学习不容忽视。通过学习成语,学生不但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且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教师可结合成语的几大优势及作用,让学生明白学成语不但有趣而且有用。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第三、要讲究学习成语的方法。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成语。但是,由于没有对成语进行专门的复习或归纳。学生的成语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尽管他们学过的成语也不少,写作

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却不多。本来掌握得就不多,再加上遗忘,学生头脑中的成语可以说是廖廖无几。我认为有必要对成语知识进行梳理,对初中生的成语知识加以强化,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趣味中进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以下是我在成语学习方面的一些尝试,但愿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

(1)分类学习法

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分类后分批掌握。分类方式灵活多变,以好记好用为原则。如:出自初中古诗文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从头到脚”的成语(即含有人体某部位名称的成语)、容易写错的成语(形近而误或同音而误)、容易读错的成语(多音字、古读字而误读)、与学习有关的成语等。 这种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定学习内容后分头收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2)小组竞争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布置任务。要求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评比。如所收集成语的数量多少、是否常用、造句的准确性如何等。

(3)限时记忆法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后及时听写、解释、或用某些成语造句。也可准备相关答题资料,限时记忆后立即完成练习。

(4)日积月累法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所以绝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天天学成语。三个两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允许个体差异,提倡“能者多劳”。“保底不封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多记则多记,记得少的也应鼓励。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

(5)游戏巩固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就需创造机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采用各

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书面检测不可少,口头练习免不了,游戏参与更是妙。 如制作一些成语卡片,让学生一人描述,一人猜测是什么词。描述者可以直接解释该词含义,也可运用动作或表情、声音等,只要不说出该词的任何一个字即不算违规。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如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A 看图片猜成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为图片命名。

(游戏名称:“争分夺秒”。此游戏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看图片来猜测比较直观、形象。)可抽学生个别回答,也可由某几个或某组学生合作完成。

B 你说我猜: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寻找搭档参与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者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猜测者不看屏幕,根据对方提示说出对应的成语。(此游戏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层要求,视学生基础而定是一对一参与还是多对多参与)

(游戏名称:“心有灵犀”。此游戏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合作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用表演的方式让大家熟悉成语。

第四、要重视成语的运用。

成语中包含着生动的比喻、深刻的哲理。成语学得好,可以让我们说起话来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总之,中学生学习成语,对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成语,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

1

推荐

从一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4个成语,我采用了环环链接的方式,几乎花了我大半课时间,想想是很值得的。

一、在朗读中初步理解意思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我引导孩子借助拼音尝试朗读成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孩子们逐步熟悉了成语。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分解成语,依据字,凭借自己的感悟猜猜成语的大概意思。这四个成语还是比较浅显的,孩子们通过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整体大概意思。这一环节是简单且顺利的。

二、在情境中巩固理解意思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帮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我主要创设了两个情境:

1. 依托生活,想象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生活为源头,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寻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的情景。比如我问孩子:“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是欣喜若狂的?”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说自己考试拿了一百分的时候,有的说爸爸中了彩票的时候,有的说妈妈看到孩子比赛得奖的时候,等等。孩子的正确回答是对成语意思的最好诠释,也向运用迈进了一步。

2. 凭借图画,感悟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媒介,和孩子一起描述图中的场景,再次理解和感悟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当和孩子以衔接的方式展开对图画的描述时,孩子们的情绪是激动的,因为图中的场景他们曾在电视画面中见过,尽管他们还小不是很熟悉,不是太理解奥运,但是最起码印象不是模糊的。在图中,他们能体会人群中的欢声雷动,他们能看到人们的欣喜若狂与载歌载舞,能想象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火辉煌。

此时,成语的意思他们完全明白了,也基本能运用了。

三、在写话中学会运用成语

为了让孩子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几个成语,我又临时多加了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说话训练。还是以教材提供的图为素材,对刚才创设的情境润色,将图上的内容完整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篇小作文。说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鼓励孩子们边说边表演,采用“你说我接”的方式慢慢引领,这样互动了三、四遍,孩子们不需要我的提醒就能完整地说下来了。我想这样的一次说话,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知道这几个成语该如何运用。

我的成语教学法

在书本中,每单元都有熟记成语这一栏目,教学要求是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只要大体懂得,应多花精力知道学生读记,在朗读中加深感悟,通过熟记,丰富词汇。

对成语的教学,我一直认为:成语意思的不应该像教参上所讲的是大体懂得,应该做到扎扎实实做到熟悉——理解——感悟——运用这个规律。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巧记,在感悟的基础上才是巧用。假如你让学生学成语时浅知一点皮毛,连意思都是懵懵懂懂,那谈何理解和感悟,那谈何真正掌握?又怎么能随心所欲地学以致用呢?

为了努力让学生学得快乐掌握扎实,我想了个办法,是个土办法,一点不花俏,不过效果还真不错。

一、作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通过查阅字典或其他方法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并抄写在书上。因为眼过千遍不如手到一遍,还有就是学生的长久记忆性不怎么管用,写上了,随时翻阅,温故而知新嘛!

二、读。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沿袭。虽说小孩子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界,但能读到“脱口而出”是不成问题的。我让他们前后左右交叉着读,读的遍数不少,却没有生厌。有时“死记硬背”也是要得的。

三、抄。“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看书就要动笔墨”。看着抄,默着抄,叫着抄,每天换着法子抄,虽说有时抄两遍,甚至一遍,学生也觉新鲜,乐意。

四、课堂的展示,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主体”魅力的全力凸现,是师生共同演绎思想创新的舞台。

1、自读成语,看看有什么规律?

生答:(左右刚好一对反义词,左边都是“不”开头的成语)

2、你们看看这些成语,想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些事情可以用以下成语来表示?

(思考片刻,学生有了答案)

生1、“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我马上接:)是啊,任何事情都必须“自食其力”。

我表扬:哈哈,你能连用两个成语,真不错,绝对夸张的神情和语调。 不好,就这么一句话,连用成语成了是“时尚”。

生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一个啄住了蚌肉,一个夹住了鹬嘴,两个不甘示弱,谁也不让谁-----(马上有学生接了)那个渔翁来了,轻轻松松来了个“不劳而获”。

师:那谁能说说我们篮球比赛的事呢?

生3:我们和其他班级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第一次,我们输了,但我们“不甘示弱”,(师接)奋起直追,终于获得了第三名。(师问:同学们表现怎样?用成语)同学们兴奋的手舞足蹈。(学生在下面喊:欢呼雀跃、振臂高呼------)

生4:我们在学习中碰到难题,要“寻根究底”,不能“不求甚解”----我马上接:这样才能和优异的成绩怎么样?——“不期而遇”。

生5:星期天,我和***在东新公园“不期而遇”。

生6:在这次竞选班长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和“班长”这个职务“失之交臂”。

--------

这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精彩运用,这是对生活语言活生生的诠释,这是身心愉悦中的尽情迸发,这是和谐氛围中灵感的交汇。学生的语言就像风中舞动的树叶,不是给我带来清鲜而有热烈的气息,让我不禁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鼓掌。 通过五年级练习1中的这段成语教学,我最大的直觉就是语文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应该注入一个“巧”字,只要老师问得精致,问得环环相扣,学生的回答就像林间的山泉,汩汩流淌;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融会贯通。

假如描写景物的,可让学生写一段美丽景色的文字,会用则多用,反之少用。

从想到写,随后说,既是思想的过程,也是训练表达的机会。

假如成语中有不同类的,你可以分门别类,注重于课文的联系。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成语的运用。


相关内容

  • [漫游成语王国]教学设计
  • 漫游成语王国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成语分类,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成语,能够正确理解.运用成语,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口说一说,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成语,使学生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成 ...

  • 六年级语文乐园(初级班)活动课教案
  • 六年级<语文乐园>(初级班)活动课教案 一. 活动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是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它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倡导的一种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 ...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四]教学反思
  • <识字四>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 授课目的 一课一得,得不在于一课.这是我选择这篇包含了十二个成语的课文的主要目的.希望通过这节课,打开孩子们对成语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十二个成语,仅仅是成语王国里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成语的博大精深.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二. 授课目标 ...

  • 成语积累1蓓蕾读书教案
  •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成语积累 --阅读积累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丰富学生的成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成语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 3. 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应用成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

  • 提高小学生成语学习有效性策略
  •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时都安排了成语诵读,这种安排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又有利于增强孩子熟记成语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孩子自身语言内化的一种积累.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些成语就成了老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在情境中学成语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写景的成语.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练习三 ...

  • 成语辨析方法谈
  • 成语辨析方法谈 成语数量多,复习难度大.成语辨析历来都是高考的重点,但从高考统计结果来看,相当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提高考生的备考效率. 一.从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一致角度辨析 成语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换句话说,一个成语必须用于适合它"生存&quo ...

  • 3.22 成语故事教案
  • 走进成语故事 一.以成语动画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成语故事的动画片,[播放] 2.与学生交流成语故事内容 师:这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匡衡) 师: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师:你还懂得了 什么道理? 师:成语故事,生动有趣,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读 ...

  • 初中生积累成语的三条途径
  •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积累成语的方法 澧县梦溪镇中学 龚德海 我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10余年,从学生课堂答问.考试试卷和习作情况反馈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生的成语积累量少得可怜!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成语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 ...

  • 6.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备课时间:2012年9月11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 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 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