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凸显五大特征

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凸显五大特征

乡村旅游是依托“三农”资源发展起来的,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项目、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中国乡村旅游走了一条较特别的发展之路,驱动发展的最初并非是市场需求,而是开发者脱贫致富的愿望,若干年后才逐步走入与世界的接轨。 当前乡村旅游最显著特征是大发展,包括产品种类、市场需求、发展势头、参与主体,乡村旅游成为国民休闲的普及性、基础性产品。主要特征:

一、发展刷新

80年代中期以来,乡村旅游经历了个体自发发展、以旅游扶贫为目的的推动发展、以贯彻农业旅游标准为示范的引导发展、以推动实现小康为牵引的提升发展四个阶段,如今进入了普及度高、成长性好、辐射面广、升级提质快的大发展时代。20年间,中国乡村旅游的名称、内涵、动力多有变化,以相关名称为例,就有旅游扶贫,农家乐,三农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新农业、乡村休闲等,发展方式、参与主体、取得成效等也有很多变化。

二、领域拓宽

在乡村旅游的起步阶段,先是主要由旅游部门引领,继之是农业部门参与,如今已不限于农旅结合,不限于一片一隅,而是呈现多种资源、多个行业、多类产品、多类业态。以近些年北京乡村旅游为例,就有国际驿站,生态渔村,休闲农庄,采摘篱园,山水人家,养生山吧,乡村酒店,民族风苑,古村聚落,创意产业等产品形态。今年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就应是依据乡村旅游现有规模和发展势头而作的预测,若没有乡村旅游大发展作为基础,没有乡村旅游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拓展,上述目标的实现也是不可想象的。

三、融合加强

融合发展是中国各地乡村旅游的一大共性。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调动更多资源和优势,才能形成更大发展合力。贵州省曾提出“同烧一炉香,各敬各的神”,说的就是各部门都要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同时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本部门的相关发展目标。国发31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如要求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要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广泛参与、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

四、战略凸现

从“十二五”起,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被政府和中央高层认识,上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被多次写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日益凸现。对旅游业来说,乡村旅游既是重要旅游业态,也是展示全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载体;对农业和相关行业来说,乡村旅游是实现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创新“三农”工作的重要领域;对国家和各级政府来说,乡村旅游是普遍贯彻“以人为本”、塑造新型农民的基地,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因此,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乡村旅游都是重要的着力点和接合部。

五、接轨国际

乡村旅游发展要走什么样的路,一直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是大面积发动、全领域开花,还是抓典型、推典型,业界一直有不同认识。就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政府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选择后者,应该超越初级阶段的标准,通过狠抓高端产品力促大众化产品的全面提升。国发31号文件提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实际上为乡村旅游指明了提升的方向,就是要下决心上档次、显特色、高质量。

近年来,在乡村旅游国际化问题上,中外之间的合作一直不断,如与法国、新西兰、爱尔兰等的各类合作,晥南古民居向特色家庭旅馆的开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徳清“洋家乐”经营更是名利双收、蜚声中外。什么样的乡村旅游是与国际接轨的呢?应该有几个共性特点:一是特色浓郁,不能雷同;二是生态优良,不但绿化、还要美化;三是保证品质,质价相符,宾至如归;四是文化充盈,处处体现文化内涵。做到了这几点,也就大致可以与国际先进的乡村旅游接轨了。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顺势发展好乡村旅游,一定意义上是在保存和传承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把握好当下乡村旅游的阶段性特征,既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更有利于开发满足国民休闲需要的乡村旅游产品。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产业的融合不但有休闲度假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还有全景式的醇厚乡气、乡风、乡情等与产业文化的融合,使休闲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高度融合,新型城镇化全面探索,使游客的旅游品质和百姓的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休闲乡村是乡村休闲功能强化到一定程度,社会整体休闲化水平高的乡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凸显五大特征

乡村旅游是依托“三农”资源发展起来的,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项目、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中国乡村旅游走了一条较特别的发展之路,驱动发展的最初并非是市场需求,而是开发者脱贫致富的愿望,若干年后才逐步走入与世界的接轨。 当前乡村旅游最显著特征是大发展,包括产品种类、市场需求、发展势头、参与主体,乡村旅游成为国民休闲的普及性、基础性产品。主要特征:

一、发展刷新

80年代中期以来,乡村旅游经历了个体自发发展、以旅游扶贫为目的的推动发展、以贯彻农业旅游标准为示范的引导发展、以推动实现小康为牵引的提升发展四个阶段,如今进入了普及度高、成长性好、辐射面广、升级提质快的大发展时代。20年间,中国乡村旅游的名称、内涵、动力多有变化,以相关名称为例,就有旅游扶贫,农家乐,三农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新农业、乡村休闲等,发展方式、参与主体、取得成效等也有很多变化。

二、领域拓宽

在乡村旅游的起步阶段,先是主要由旅游部门引领,继之是农业部门参与,如今已不限于农旅结合,不限于一片一隅,而是呈现多种资源、多个行业、多类产品、多类业态。以近些年北京乡村旅游为例,就有国际驿站,生态渔村,休闲农庄,采摘篱园,山水人家,养生山吧,乡村酒店,民族风苑,古村聚落,创意产业等产品形态。今年国发〔2014〕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就应是依据乡村旅游现有规模和发展势头而作的预测,若没有乡村旅游大发展作为基础,没有乡村旅游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拓展,上述目标的实现也是不可想象的。

三、融合加强

融合发展是中国各地乡村旅游的一大共性。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调动更多资源和优势,才能形成更大发展合力。贵州省曾提出“同烧一炉香,各敬各的神”,说的就是各部门都要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同时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本部门的相关发展目标。国发31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如要求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要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些,都体现了广泛参与、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

四、战略凸现

从“十二五”起,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被政府和中央高层认识,上升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被多次写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日益凸现。对旅游业来说,乡村旅游既是重要旅游业态,也是展示全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载体;对农业和相关行业来说,乡村旅游是实现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创新“三农”工作的重要领域;对国家和各级政府来说,乡村旅游是普遍贯彻“以人为本”、塑造新型农民的基地,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因此,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乡村旅游都是重要的着力点和接合部。

五、接轨国际

乡村旅游发展要走什么样的路,一直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是大面积发动、全领域开花,还是抓典型、推典型,业界一直有不同认识。就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政府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选择后者,应该超越初级阶段的标准,通过狠抓高端产品力促大众化产品的全面提升。国发31号文件提出,“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实际上为乡村旅游指明了提升的方向,就是要下决心上档次、显特色、高质量。

近年来,在乡村旅游国际化问题上,中外之间的合作一直不断,如与法国、新西兰、爱尔兰等的各类合作,晥南古民居向特色家庭旅馆的开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徳清“洋家乐”经营更是名利双收、蜚声中外。什么样的乡村旅游是与国际接轨的呢?应该有几个共性特点:一是特色浓郁,不能雷同;二是生态优良,不但绿化、还要美化;三是保证品质,质价相符,宾至如归;四是文化充盈,处处体现文化内涵。做到了这几点,也就大致可以与国际先进的乡村旅游接轨了。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顺势发展好乡村旅游,一定意义上是在保存和传承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把握好当下乡村旅游的阶段性特征,既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更有利于开发满足国民休闲需要的乡村旅游产品。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产业的融合不但有休闲度假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还有全景式的醇厚乡气、乡风、乡情等与产业文化的融合,使休闲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高度融合,新型城镇化全面探索,使游客的旅游品质和百姓的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休闲乡村是乡村休闲功能强化到一定程度,社会整体休闲化水平高的乡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相关内容

  • 全域旅游 大有可为20160505
  • 全域旅游 大有可为 全域旅游的概念在社会上逐渐引起注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域旅游?为什么要推进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需要我们一起认真探索. 一.何谓"全域旅游" 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 ...

  • [行业动态]我国旅游发展启动"全民 全域"模式
  •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6日在2016年全国旅游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向"全域旅游"转变(什么是"全域旅游"?),是由全民旅游特征决定的.过去30多年间的旅游业发展基本以建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为主."这些 ...

  • 2011年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 围绕大局 加快发展 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在2011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厦门市旅游局 (2011年3月10日)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度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 ...

  • 旅游规划文本
  • 新都区毗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1 规划总则 ..................................................................................................................... 2 1.1 ...

  •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
  • PB/01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四.精彩纷呈(一)创建亮点不断 / 10 1. 大力推动旅游体制改革 / 10 2. 促进部门联动,共建全域旅游 / 10 3. 涉旅项目土地供应与会商机制 / 10 4. "1+3"体制向乡镇和景区延伸 / 11 5. ...

  •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定义: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 ...

  •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2010年是 “中国生态旅游”主题年,也是清溪景区管理中心设立的开局之年。09年是“山乡巨变第一村”实现大突破、谋划大发展、观念大更新、体制大创新、和谐大构建的一年。清溪景区管理中心在区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为 ...

  • 保山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改革思路与配套政策研究
  • 2008-10-15 0:00:00     字号:[大  中  小] 腾冲旅游综合改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域经济为载体,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国际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打造云南旅游新的增长极为着力点,以探索和推广我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经验为着眼点,以土地.交通.融资等瓶颈制约为突破口 ...

  • 旅游局工作会议主持稿
  •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旅游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遭遇了重大的自然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的严重冲击,饱受重大疫情甲流h1n1的深刻影响,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压力,全省旅游行业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过去的五年中,也是我省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五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1.4%,远远高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