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二.三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 二 、 三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二)(三)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1]14 号

(2001 年 3 月 22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65 次会议通过, 2001 年 4 自 月 30 日起施行。)

颁布日期:20010416

实施日期:20010430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 《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和 (以下简称 《民事诉讼法》 ) 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 条规定的劳动争议,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 依法向人 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 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 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 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 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 依法受理。 第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 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 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 决定或者 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 过仲裁申请期限, 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 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 作出不予 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 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 当 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 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 如该 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 应当合并审理; 如属独立的劳动 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 范围,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

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八条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 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 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 均 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 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后受理 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合并的, 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 由合并 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 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 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 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 分 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原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可以列劳动者 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第十二条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 与 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 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应当 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第十三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 劳动报酬、 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负举证 责任。 第十四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 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 同,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比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 标准,赔偿劳动者因合同无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期满后, 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 原用人单位 未表示异议

的, 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一方提出终止劳

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 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 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十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 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 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 决后,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对提 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 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 发生法律效 力,如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 的规章制度, 不违反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等处理,或者因 其他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予以撤销。 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金、 培训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变更。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 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 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 并经审查核实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 权仲裁的; (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 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 起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6]6 号

颁布日期:20060814

实施日期:20061001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2006 年 7 月 10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393 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 2006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06 年 8 月 14 日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 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对下列情形, 视为劳动法第八十 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 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 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用 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 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 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 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 遇等争议, 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 系后的具体日期的, 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劳动者不 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 拖欠工资争议, 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 用人单 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的除外。

第三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 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 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按照普通民事 纠纷受理。 第四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 以及应 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五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 请求用人单位返 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 劳动者的人事档案、 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 经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劳动者因为工伤、 职业病, 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 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 院应予受理。 第七条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三)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 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

纷; (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第八条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 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用人单位不履行上述裁决中的给付义务, 劳动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 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劳动者与起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 人民法 院应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 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自然

情况。 第十条 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 以派遣单 位为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第十一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 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 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 告。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 诉讼请求继续审理。 第十二条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 观原因无法申请仲裁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止, 从中止的原 因消灭之次日起,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 第十三条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 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 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 或者有关部门 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 第十四条 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经济确有困难, 或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 逃匿可能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劳动者提供担保的义务, 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 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 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 逾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 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 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 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

据。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 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

理。 第十八条 本解释自二○○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 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解释的规定为准。 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 释施行前已经审结的案件,不得适用本解释的规定进行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法释〔2010〕12 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 2010 年 7 月 12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489 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0 年 9 月 14 日起施行。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 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 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 第一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 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用人单位 第三条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 第四条 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 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第五条 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 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第六条 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 讼, 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 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 人为诉讼当事人。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 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 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 第八条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 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 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但劳动者有证据 第九条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

, 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支付工资报酬、 加 第十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 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方当事人反悔 第十一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直接提起 第十二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 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申请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

(一)移送管辖的;

(二)正在送达或送达延误的;

(三)等待另案诉讼结果、评残结论的;

(四)正在等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的;

(五)启动鉴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 应当提交劳动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第十三条 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 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 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四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 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用人单位 第十五条 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 销仲裁裁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或者劳动者撤诉的,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 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依照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 决,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或者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为终审裁定。

第十七条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向人民 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依据劳动合

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 劳动 者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 会申请仲裁。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 劳动者依据 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用人 第十八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 单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 执行。

用人单位撤回撤销终局裁决申请或者其申请被驳回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 仲 裁裁决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用人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 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 执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 二 、 三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二)(三) (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1]14 号

(2001 年 3 月 22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165 次会议通过, 2001 年 4 自 月 30 日起施行。)

颁布日期:20010416

实施日期:20010430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 《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和 (以下简称 《民事诉讼法》 ) 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 条规定的劳动争议,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 依法向人 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 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 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 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 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 依法受理。 第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 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 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 决定或者 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 过仲裁申请期限, 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 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 作出不予 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 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 当 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 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 如该 诉讼请求与讼争的劳动争议具有不可分性, 应当合并审理; 如属独立的劳动 争议,应当告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 范围,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

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八条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 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 当事人双方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 均 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 但对双方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双方就同一仲裁裁决分别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后受理 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给先受理的人民法院。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合并的, 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 由合并 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 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 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 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 分 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原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可以列劳动者 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第十二条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 与 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 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应当 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第十三条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 劳动报酬、 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负举证 责任。 第十四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 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 同,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比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 标准,赔偿劳动者因合同无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四)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期满后, 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 原用人单位 未表示异议

的, 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一方提出终止劳

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 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 人民法院可以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十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 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 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多个劳动者的劳动争议作出仲裁裁 决后,部分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对提 出起诉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 对未提出起诉的部分劳动者, 发生法律效 力,如其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 的规章制度, 不违反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等处理,或者因 其他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予以撤销。 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补偿金、 培训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变更。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 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 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 并经审查核实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 权仲裁的; (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 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 起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6]6 号

颁布日期:20060814

实施日期:20061001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2006 年 7 月 10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393 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 2006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06 年 8 月 14 日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 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对下列情形, 视为劳动法第八十 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 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 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用 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 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 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 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 遇等争议, 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 系后的具体日期的, 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劳动者不 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 拖欠工资争议, 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 用人单 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的除外。

第三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 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 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 按照普通民事 纠纷受理。 第四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 以及应 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 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五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 请求用人单位返 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 劳动者的人事档案、 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 经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劳动者因为工伤、 职业病, 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 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 院应予受理。 第七条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三) 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 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

纷; (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第八条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 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用人单位不履行上述裁决中的给付义务, 劳动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 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劳动者与起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 人民法 院应当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字号为当事人, 但应同时注明该字号业主的自然

情况。 第十条 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起诉, 以派遣单 位为被告;争议内容涉及接受单位的,以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为共同被告。 第十一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 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 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 告。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 诉讼请求继续审理。 第十二条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 观原因无法申请仲裁的, 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止, 从中止的原 因消灭之次日起,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 第十三条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 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 (一)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 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 或者有关部门 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 第十四条 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经济确有困难, 或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 逃匿可能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劳动者提供担保的义务, 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 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 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 逾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 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七条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 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 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

据。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 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

理。 第十八条 本解释自二○○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解释施行前本院颁 布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解释的规定为准。 本解释施行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 释施行前已经审结的案件,不得适用本解释的规定进行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法释〔2010〕12 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 2010 年 7 月 12 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489 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0 年 9 月 14 日起施行。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 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 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 第一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 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 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用人单位 第三条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 第四条 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 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第五条 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 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第六条 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 讼, 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 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 人为诉讼当事人。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 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 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 第八条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 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 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但劳动者有证据 第九条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

, 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支付工资报酬、 加 第十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 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前款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方当事人反悔 第十一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当事人直接提起 第十二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仲裁裁决, 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申请仲裁的案件存在下列事由的除外:

(一)移送管辖的;

(二)正在送达或送达延误的;

(三)等待另案诉讼结果、评残结论的;

(四)正在等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的;

(五)启动鉴定程序或者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为由提起诉讼的, 应当提交劳动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受理通知书或者其他已接受仲裁申请的凭证或证明。

第十三条 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 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 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决处理。

第十四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 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用人单位 第十五条 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 销仲裁裁决的,中级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或者劳动者撤诉的,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 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依照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 决,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或者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为终审裁定。

第十七条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向人民 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督促程序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依据劳动合

同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 劳动 者就劳动争议事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 会申请仲裁。

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申请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 劳动者依据 调解协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用人 第十八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 单位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 执行。

用人单位撤回撤销终局裁决申请或者其申请被驳回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 仲 裁裁决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用人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 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 执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关内容

  • "劳动争议发生日"之我见
  • "劳动争议发生日"之我见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二00六年十月一日施行)第一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下列三种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劳 ...

  •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转) 评论:0 条   查看:959 次   wr666 发表于 2007-05-07 18:59 一.解释出台的背景.意义 劳动法颁布实施以后,为了应对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增长出现的新的疑难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1 ...

  •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吗
  •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吗? 案例: 徐师傅,50岁,77年参加工作,系原固定工.1993年单位被青岛澳柯玛公司兼并,1994年开始与青岛澳柯玛公司了数次劳动合同,合同期限截止到2007年2月28日.合同到期后,公司又要求徐师傅签订了一次劳动合同,但是内容为空白,只要求其在合同文本上签字, ...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解读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解读 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类型包括: (1)劳动报酬争议,包括支付工资.加班工资.节假日工资争议等: (2)社会保险.福利争议: (3)解除劳动合同争议,包括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支付等: (4)未签劳动合同争议. 第一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 ...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1.2.3.4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出解释,该解释自2001年4月30日起 ...

  • 当前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难点
  • 当前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难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劳动争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国有企业产权转换.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外来劳动力的交叉流转等诸多因素影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冲突不断升级,矛盾愈加激烈,劳动争议纠纷 ...

  •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员工转移工龄是多少
  •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员工转移工龄是多少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对工龄,也就是工作年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该法实施之初,很多企业通过员工假辞职再重新上岗来规避工龄计算问题.那么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员工转移 ...

  •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 ...

  • 劳动合同司法解释二
  •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一) 案件正在排期的; (二) 移送管辖的; (三) 正在移送或送达延误的; (四) 等待工伤复议或诉讼、评残结论的: (五) 启动鉴定程序,或委托其他部门调查取证的; (六) 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参加仲裁活动的: (七) 其他正当事由。 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提交劳动 ...

  • 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 仲裁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3 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