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博文收藏

2010-02-08 1017 51fa76350100gy7o

不问收获 只问耕耘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他早期主要熟读四书五经,练习八股应试作文。不过,在第二次落榜后,借钱买了一部二十三史。也许正是这部二十三史使他的人生发生重大的转变。在家境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借钱买书确实需要较大的勇气。好在有父亲表示全力支持,只希望儿子能扎扎实实地把它研读完毕。为了报答父亲的支持,特意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不孝。”发愤攻读一年,不仅把这部二十三史读完,把每日点十页史书的读书习惯保持了下来,而且,也养成了对古文与历史的爱好。通读二十三史,可能也是第三次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的基础,当然,也是他以后学术研究与治理国家的基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阅读历史书籍具有很大的学术与实用价值。思想导致行为,读书改变命运。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了解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很难想像,平常人眼里亲戚朋友之间的书信,既然包括这么多的知识。用这句话“吾最服曾公!其思想之深,非常人所能窥视!况如今民风日下,传统文化断层,吾人思绪普遍迷茫、空虚、偏激,故曾公之雄才伟略岂我辈所能一睹其芳颜!”来说明自己对于此书的评价应该更确切不过了。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文字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家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名经历了几千年岁月打磨依然闪烁着金子般光芒的警世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之士。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标记,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对它负责。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仰望到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其认为读书要“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讲究“志、识、恒”;鼓励其弟“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进也。”、“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讲求立志需严,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内心修养、素质的提高,经过日积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德,做到真强;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勤劳、谦逊、戒骄、宽容、节俭、坚忍、自强,在其家书中屡屡可见,言之切切。

人们常说,子孙有用,留钱没有用;子孙无用,留钱也没有用。令人感慨的是,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手中实权在握,竟然入不敷出,“亦将欠债”,“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再三叮嘱家人要力行节俭以不致亏空,这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廉”字,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曾国藩是做到了,与今天那些利用职权大捞钱财、中饱私囊的郑筱萸、王怀忠等社会主义的“蛀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部家书值得每位有志之士一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特别是当今人民的公仆们更应好好读读曾国藩的“八本堂”,谨记“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每日审视自己的心灵,是否做到了“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博文收藏

2010-02-08 1017 51fa76350100gy7o

不问收获 只问耕耘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他早期主要熟读四书五经,练习八股应试作文。不过,在第二次落榜后,借钱买了一部二十三史。也许正是这部二十三史使他的人生发生重大的转变。在家境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借钱买书确实需要较大的勇气。好在有父亲表示全力支持,只希望儿子能扎扎实实地把它研读完毕。为了报答父亲的支持,特意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不孝。”发愤攻读一年,不仅把这部二十三史读完,把每日点十页史书的读书习惯保持了下来,而且,也养成了对古文与历史的爱好。通读二十三史,可能也是第三次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的基础,当然,也是他以后学术研究与治理国家的基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阅读历史书籍具有很大的学术与实用价值。思想导致行为,读书改变命运。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了解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很难想像,平常人眼里亲戚朋友之间的书信,既然包括这么多的知识。用这句话“吾最服曾公!其思想之深,非常人所能窥视!况如今民风日下,传统文化断层,吾人思绪普遍迷茫、空虚、偏激,故曾公之雄才伟略岂我辈所能一睹其芳颜!”来说明自己对于此书的评价应该更确切不过了。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文字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家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名经历了几千年岁月打磨依然闪烁着金子般光芒的警世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之士。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和标记,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对它负责。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仰望到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其认为读书要“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讲究“志、识、恒”;鼓励其弟“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进也。”、“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讲求立志需严,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内心修养、素质的提高,经过日积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德,做到真强;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勤劳、谦逊、戒骄、宽容、节俭、坚忍、自强,在其家书中屡屡可见,言之切切。

人们常说,子孙有用,留钱没有用;子孙无用,留钱也没有用。令人感慨的是,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手中实权在握,竟然入不敷出,“亦将欠债”,“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再三叮嘱家人要力行节俭以不致亏空,这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廉”字,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曾国藩是做到了,与今天那些利用职权大捞钱财、中饱私囊的郑筱萸、王怀忠等社会主义的“蛀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部家书值得每位有志之士一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特别是当今人民的公仆们更应好好读读曾国藩的“八本堂”,谨记“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每日审视自己的心灵,是否做到了“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相关内容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06年,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毕竟有限,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实在肤浅.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 ...

  • 曾国藩的家书读后感
  • 读后感: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地方.最近有幸拜读了曾国藩的<家书>,虽然我没有完全读懂全部的内容,也不是完全赞成其中的某些观点,但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就像是他时时刻刻要求弟弟们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他觉得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就如他自己一 ...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
  •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也影响深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800字一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蕴藏着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青年时代的毛泽 ...

  • [转载]读书是一种责任
  • 一 家长教育子女是一种责任,学校培养学生是一种责任,教师读书也是一种责任. 教师读书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一个学校,教师喜欢不喜欢读书,决定着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和前途.一个时代读书人的有为无为,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成败. 教师要用心读书.读书不是看闲书,不能完全凭兴趣.读书是一件苦差事, ...

  • 解一个百年的谜:吃透曾国藩
  • 吃透曾国藩 自序 我有优点,凡事有泡的精神,做事虽然效率不高,但能长期地做下来.我精选了200句与我有共鸣的曾氏格言,发表自己的感想,最终写了十四万字.曾国藩讲读书要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写作实在是一种绝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写书,我不但系统梳理了自己对曾国藩的认识,梳理了自己十几年的人生感悟与读书心 ...

  • 曾国藩家书,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 大家好,今天推荐的书是<曾国藩家书>.古人很看重家书,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家教的一种,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在此概念上,<曾国藩家书>绝对是家书中最有影响力的家书之一,南怀瑾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 ...

  • 曾国藩家书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刘镇铭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 ...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
  •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00字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历史人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或为晚清" 中兴第一名臣", 或为" 卖国贼" ." 大汉奸", 在此我们不去评判其历史上的功过是非,也不对其做评判,但其所言.所做对他所 ...

  • 曾国藩家书内容简介
  • 曾国藩家书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具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