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一)珠三角的定义

1994年10月,广东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珠三角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2%,占全国总数的0.4%。2009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4634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9.8%。习惯上“珠三角”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之和。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珠三角全年完成GDP 25450.22亿元,占广东省GDP总量(28077亿元)的82.97%,约占全国GDP总量(246619亿元)的10.3%,与去年同比增长17.72%,分别高出广东省(14.5%)和全国(11.4%)平均水平约3.22和6.32个百分点。近5年来,珠三角GDP年均增长率为18.1%,各市GDP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见表1)。

从城市经济规模看,2009年,广州和深圳两市分别以7050.78亿元和6765.41亿元占珠三角GDP总量的27.7%和26.58%,继续保持绝对优势,而佛山和东莞也均突破3000亿元,分别达到3588.5亿元和3151亿元。从经济增幅看,虽然只有珠海、肇庆两市增幅同比没有回落,但是各市增幅仍超过14%。

表1 珠三角各市近5年GDP(亿元)和GDP同比增速(%)情况 2005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GDP

增速

2006 GDP 4450.55

增速 15

2007 GDP

增速

2008 GDP

增速

2009 GDP

增速

3758.62 15.2 3585.72 19.2 476.71 17.5 1578.49 17.4 586.46 12.2 328.3 11.4 617.81

11

1452.52 20.5 572.05 19.7

5154.23 12.9 4950.91 15.1 634.95 13.4 2383.18 19.4 803.43 15.8 450.57 14.4 805.37 12.8 2181.62 19.4 880.2 23.2

6073.83 14.8 5813.56 16.6 747.7 16.4 2928.16 19.3 934.96 16.6 516.09 14.5 941.88 15.6 2626.51 19.2 1036.32 16.8

7050.78 14.5 6765.41 14.7 886.84 16.5 3588.5 19.2 1085.11 14.1 616.55 15.3 1095.33

15

3151.01 18.1 1210.69 14.7

4282.14 17.3 551.68 14.2 1918.04 18.3 686.45 15.1 390.56 13.2 695.64 12.2 1806.03

21

704.3 21.5

珠三角 12956.68 17.0 15485.39 19.5 18244.46 17.8 21619.01 18.5 25450.22 17.7 注:本表数据已按经济普查口径修订,数据来源珠海统计信息网。

2、产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结构趋优

2009年,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68.2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27亿元,增长18.5%;二、三产业间增幅小于1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51.3%和46.1%。与2008年的2.82:51.42:45.76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高出全国2.1个、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珠三角第三产业增长继续提速,第二产业则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形成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见表2)。

表2 2009珠三角各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亿元)及比例情况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江门 东莞 中山 惠州 肇庆 全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 增加值比例 2.3:40.0:57.7 0.1:50.9:49.0

增加值 增长% 增加值 161.08 22.67 80.4 82.76 12.28 35.07 85.72 168.93 28910

5 4 1 0.5 -10 2.6 5.1 7.5 3.7

增长% 增加值 增长%

14 15

2816.89 15.6 4072.8

6.23 -17.3 3444.74 14.5 3314.4

501.4 19.5 362.77 13.4 2.6:56.5:40.9 2327.83 22.7 1180.3 14.4 2.2:64.9:32.9 613.88

19

398.69 12.3 7.6:56.0:36.4 1348 361.34

22 14

0.4:56.8:42.8 7.9:58.8:33.3 27.4:31.8:40.8

436.8 17.7 2.9:61.0:36.1

1790.68 15.5 738.82 13.5 638.05

195.91 27.7 251.71 13068.2 17.6 121381 13.4

珠三角 655.14 11727 18.5 2.6:51.3:46.1 96328 11.4 11.7:49.2:39.1

注:本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各市统计信息网,并已按统计口径修订,空格为缺少数据。

分城市看,2009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是第三年为57%以上,是珠三角9市中最大;深圳第三产业比重为49%,提高2.4个百分点,即将达到50%以上;珠海、佛山、江门三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其余城市的三产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见表3)。

表3 珠三角地区各市产业结构情况

城市

2006年

2007年 2.6:40.2:57.2 0.3:51.6:48.1 3.3:51.7:45.1 3.9:57.2:39.0 1.3:56.3:42.5 4.1:61.6:34.3

2008年 2.5:39.7:57.8 0.2:53.2:46.6 3.0:53.4:43.5 3.2:60.4:36.4 0.9:56.7:42.4 3.5:61.3:35.2

2009年 2.3:40.0:57.7 0.1:50.9:49.0 2.6:56.5:40.9 2.2:64.9:32.9 7.6:56.0:36.4 0.4:56.8:42.8 2.9:61.0:36.1 27.4:31.8:40.8

广州 3.8:41.0:55.2 深圳 0.7:49.7:49.6 珠海 4.3:52.1:43.5 佛山 5.9:52.7:41.4 东莞 3.2:54.9:41.9 中山 6.8:52.4:40.8 肇庆

江门 13.8:46.6:39.6 11.1:47.9:41.0 9.0:53.0:37.0

惠州 14.2:58.1:27.7 11.2:57.1:31.7 10.3:57.2:32.5 7.9:58.8:33.3

26.5:38.8:34.7

注:本表数据来源各市统计信息网,并已按统计口径修订,空格为缺少数据。

3、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幅略有回落

2009年,工业继续为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指标增长稳中加快。珠三角工业增加值为12352.58亿元,增长18.1%,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是2006年的2.14倍;2008~2009年,珠三角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分城市看,广州(2600.22亿

元),增长17.1%,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深圳(3270.05亿元),增长13.3%,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珠海(471.93亿元),增长21.6%,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佛山(2232.84亿元),增长26.2%,增幅回落2.5个百分点;惠州(597.99亿元),增长17.3%,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肇庆(171.31亿元),增长33.1%,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江门(586.7亿元),增长20%,回落2.1个百分点;东莞1717.85元),增长17.5%,增幅回落6.3个百分点;中山(703.69亿元),增长16%,增幅回落2.7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加快

2009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03.34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分城市看,各市近几年投资总额都保持了较大的增长(见表4)。

表4 珠三角各市近五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城市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广州市 1157.77 1321.96 1360.13 1687.11 1863.34

1345 深圳市 946.49 1090.14 1176.13 1286

珠海市 141.05 182.64 218.51 257.16 343.16 佛山市 388.15 565.4 753.26 895.19 1089.69 惠州市 224.53 288.84 351.69 307.67 484.23 肇庆市 113.85 144.71 177.86 216.48 293.42 江门市 161.11 197.88 237.46 267.55 324.47 东莞市 318.13 427.84 562.08 698.17 841.11 中山市 261.07 291.29 318.77 342.77 396.25 珠三角 3712.15 4510.7 5155.89 5958.1 6903.34

注:其他各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省口径,不包含跨区域项目,数据来源各市统计信息网。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2009年,珠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31.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96%。分城市看,珠海(98.6%)、惠州(98.9%)、江门(88.33%)、肇庆(84.3%)和佛山(72.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居前;深圳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0.2%(见表5)。

表5 2009年珠三角各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金额单位为亿元)

城市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总额 1863.34

1345 343.16 1089.69 484.23 293.42 324.47 841.11 396.25

增长%

总额

更新更改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增长% 26.4 -0.2 98.6 72.5 98.9 84.3 27.5 57.9

增长% 总额 -3.7 347.14 11.6 144.11 10 29.3 18.4 1

25.06 24.03 67.46 32.12

2.6 155.04

增长% 总额 15.3

703.8

9.8 800.64 5.6 714.05 33.4 183.06 19.9

587.3

56.8 35.3 125.57 19.2 344.84 14.2 156.49

3.7 461.04 9.5 130.27 22.2 314.02 27.4

137.33 46.95

16.19 148.46 10.45 59.5 14.05 54.54 88.33

-6.4 209.42 2.1 173.74

注:数据来源各市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空格为缺少数据

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快,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810.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

个百分点(见表6)。

表6 2009年珠三角各市消费情况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珠三角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数额(亿元) 增长% 数额(亿元) 增长% 数额(亿元) 增长%

2595 1915.03 301.5 946.8 353.94 196.83 409.47 695.89 395.66 7810.12

18.9 14.6 18 22 19.1 17.2 16.2 19 19.5 20

331.56 598.11 342.53

746.99 306.13

14.4 19.2 19.4

2178.65 1689.55

21.2 19.1

76.57 97.72 52.38

18.8 15.6

199.8 47.81

24.7 18.3 20.5

184.19 225.48

25 18.9 116 7.8

注:数据来源各市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空格为缺少数据

5、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增幅略有回落

2009年,珠三角地区继续克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出口情况看,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540.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9%,比上年增长26.8%,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但仍高出全国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各市出口增长有所分化,深圳的外贸出口额突破1500亿美元,达到1684.93亿美元,增长23.8%,增幅回落10.2个百分点,但仍占珠三角出口总额的47.6%,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东莞市也突破了600亿美元,达到602.05亿美元,出口总额居珠三角各市第二位,增长27.1%,增幅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从进口情况看,珠三角全年实现外贸进口总额2550.5亿美元。分城市看,除惠州、江门和中山增长较低外,其他各市增长率都为两位数(见表7)。全年珠三角地区外贸顺差达到990.1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总额的37.76%。

表7 2009年珠三角各市进出口贸易情况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珠三角 全国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进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金额 734.94 2875.33 398.74 378.48 241.13 34.19 123 1068.73 246.63 6101.17 21738

23.5 增长% 15.8 21.1 21.5 22.2 13.6 22.8 14 26.9 6.6

金额 355.92 1190.4 214 116.59 95.07 12.46

26 466.4 73.66 2550.5 9558

20.8 增长% 13.4 17 19 18.4 6.2 21.9 6.4 26.6 2.1

金额 379.02 1684.93 184.74 261.89 146.06 21.73

87 602.32 172.97 3540.66 12180

25.7 增长%

17 23.8 24.4 23.9 18.9 23.3 17.4 27.1 10.8

注:数据来源国家和各市的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

2009年,珠三角地区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88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0.3%。分城市看,深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规模继续领先,达到36.62亿美元,增长12.4%,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此外,广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86亿美元,数额紧随深圳,增长12.4%;珠海增长24.9%、佛山增长38.3%、惠州增长17.5%、肇庆增长12.3%、江门增长15.5%、东莞增长17.1%,中山增幅最少,仅为3.1%。 6、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

一是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见表8)。

表8 2009年珠三角各市主要工作指标

城市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18.7 15 20.9 25.4 16.4 34.5 20.7 16 1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利润总额(1~11月) (1~11月)±百分点

24.3 3.8 25.2 29 19.3 23 14.82 13.8 9.8

增长% 47.9 10.2 70.8 57.3 173 47.3 24.7 23.9 40.9

注:数据来源肇庆市统计信息网

二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较快增长和企业效益好转也带动了珠三角地区财政收入的加快增长(见表9)。

表9 珠三角各市近5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亿元) 城市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371.26 412.38 48.97 130.85 34.72 20.44 41.63 103.97 54.26

427.08 500.88 60.27 157.06 44.45 24.98 50.66 128.94 66.45

523.53 658.06 75.82 194.54 62.06 32.74 62.43 186.45 86.12

广州市 274.77 302.87 深圳市 290.84 321.47 珠海市 佛山市 惠州市 肇庆市 江门市 东莞市 中山市

34.82 95.44 24.12 14.44 29.37 67.45 36.63

34.46 95.29 25.42 15.8 28.94 72.2 34.54

珠三角 867.88 930.99 1218.48 1460.77 1881.75

注:各年数据口径有变动,不能直接对比。数据来源珠海市信息统计网三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不但提供了丰厚的税源,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2009年,珠三角城乡居民存款年末余额达17748.8 亿元,是2005年的1.59倍。从绝对水平看,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

的城市有:广州市(22469元),增长13.2%;深圳市(24870元),增长10.2%;佛山市(21234元),增长12.4%;东莞市(27025元),增长6.7%;中山市(20317元),增长7.5%。除肇庆市(12794元)低于15000元外,珠海市(19290元),增长9.2%;惠州市(17310元),增长8.2%;江门市(15149元)。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

一是传统产业加速外迁。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出口退税调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转型中的珠三角对消防、环保、用工规范的要求日益严格。自2009年以来,珠三角产业转移改变了以电镀、皮革、印染等污染型企业向外迁移为主的态势,制鞋、玩具、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企业也走上了迁移之路并逐渐成为主体。在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延伸和综合投资环境的迅速改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等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周边“扇状转移”的趋势。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外迁为珠三角加快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了资源与机遇。以深圳为例,2009年包括德国西门子中压开关公司、香港超捷造织、台资聚才集成电路设计等重大项目,以及意法集成电路芯片封装、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中华映管等一批产业链中关键性项目顺利落户深圳,深圳新批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243个,显示了深圳以承接国际高级产业的转移加快本地产业升级。而电风扇产量居全球第一位的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是原有传统产业转型的例子。公司过去以替国际品牌代加工为主,靠低廉的劳动力赚钱,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艾美特曾一度亏损,但自2008年公司大力拓展中国内地市场,拥有自我研发的技术,并使用自有品牌,使企业扭转了败局。目前艾美特每年内销的产品已占到总产量的四成以上。 3.2.2产业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阶段

虽然当前珠三角的传统产业外迁趋势增强,但并不能说明珠三角产业已到了扩散时期。按照邱俊、张建梅参照工业化国家从集聚到扩散的转折点数据, 提出的广东各经济区域集聚—扩散临界点评判指标及参考值(见表10) 。

表10 工业化阶段经济区域集聚—扩散临界点评判指标

评判指标 GDP 增长率 人均GDP

单位 临界点( 参考值) %

从长期高速增长( 8%以上) 转入中低速( 5%以下) ≥50

美元 3000~5000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资料来源:邱俊张建梅《集聚与扩散:基本规律定输赢———广东区域发展差距综合评价报告》,《广东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年8 月第1版。

珠三角只有人均GDP指标达到了扩散区间,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第三产业比重都仍处于聚集区间,这就意味着珠三角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的阶段。除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由于当前面临高成本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外,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加速集聚阶段,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一是逐渐形成面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机械装备工业为三大核心地区的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三是逐渐形成以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和东风乘用车公司等三大外资汽车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

珠三角核心区原有优势产业虽然出现“走出去”和产业转移的迹象, 但从总体看, 珠三角尚未进入产业扩散阶段, 经济聚集发展的空间仍比较广阔, 资金、技术集聚仍在加强。

2、区域内部整合与外联趋势增强

近年来,珠三角积极推动区域内外的合作,使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促进了区域资源整合、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优化。

首先是珠三角增强区域内部的整合。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对珠三角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城市间的交通、信息、航运、污水处理以至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先后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航道建设项目实施意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6-2020) 》等。一度阻碍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诸侯经济”格局在未来将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各种要素将得到优化整合和利用。

其次是积极增强与区外省区的合作。第一,借助 “大珠三角”的 发展,加快形成包括港澳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2005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珠三角抓住粤港澳实施CEPA 的时机, 积极拓展吸引外资新领域,与香港、澳门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增强了与泛珠三角内陆省区的合作。一是传统“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从珠三角地区逐渐向经济发展较慢的粤北及广东两翼地区渗透的同时, 内陆各省也开始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二是泛珠各方签订了《泛珠三角九省区劳务合作协议》和《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章程》,并确认举办了泛珠三角9省区劳务合作洽谈暨技术技能人才招聘会,达成职业资格互认等共识。 3、技术创新比较活跃

2006-2008年间,在广东省被调查的89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珠三角地区企业数占全部调查企业数的83.9%,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占全省4244家创新企业中的84.3%,技术创新活跃程度较高。

2006 年, 珠三角4009 家大中型企业中, 只有26.6%的企业有科技活动, 有R&D活动的企业只占15.4%, 有七成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而到了2008年, 珠三角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比例达到47.6%,科技人员投入占全省80%以上。近几年全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创办的7 个科技创新大平台均落户珠三角, 有54 个专业镇( 区) 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共申请专利4.58 万项, 获得专利授权2.75 万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和R&D 经费投入分别占全省的89.3%和94.4%;科技项目、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和R&D项目分别占全省的82.9%、86%和88.5%。 4、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珠三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保护, 部分流经城镇污染严重的河段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 生产能耗不断降低, 能源单耗低于全省水平(见表11) 。

表11 2007 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地区 全省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单位GDP 能耗

单位GDP 电耗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1.08 1.30 0.60 0.96 0.92 0.61 1.14 0.54

( 吨标准煤/万元) ( 千瓦时/万元)

0.79 0.78 0.59 0.66 0.95 0.85 0.86 0.78

1195.3 825.9 889.1 969.9 1327.2 1309.7 1924.4 1404.6

江门 肇庆

0.88 0.95

1410.9 1078.2

1.35 1.81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经贸委、发改委和能源联合发布《2007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2008年7月10日。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珠三角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从短期因素来看,有劳动力结构性不足、原油价格上涨、煤电紧缺、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国际贸易纠纷等制约因素;从长期来看,存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升级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腹地较小等制约因素。

(一)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增长后劲乏力

一是珠三角的经济增长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靠粗放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来实现。首先,从全社会范围看,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提升缓慢。2001~2009 年,珠三角的投资效果系数( 当年新增GDP/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分别为0.38、0.37、0.48、0.46、0.51、0.54、0.55,投入产出比率( 当年GDP/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分别为3.26、3.26、3.03、2.99、3.4、3.6、3.69。

二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工业仍呈高消耗、低效率。2007 年,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产值比重为26%,比2000 年同口径比重下降1.1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 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达20%以上,其技术含量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率为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个多百分点。

三是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承接高级产业转移不足等诸多因素下,珠三角增长后劲乏力。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依靠外资和外力以及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低成本扩张模式已经遭遇了产出效益逐日下降的问题,各种要素投入的获利空间将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珠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二)比较优势效应日趋弱化

首先从国内看,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先发优势”已大大减弱。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开放已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许多地区在承接国际大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走在了珠三角前面。据统计,2009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为374.5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0.1%。,而珠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8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0.3%。随着其他地区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资源整合步伐更快,新税法2008年开始实行,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珠三角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

其次从国际看,珠三角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后发优势”也逐渐弱化。进入21 世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国内通货膨胀较高,人民币升值,造成成本不断攀升;珠三角缺乏创新与研发,仍是粗放的生产方式,一般制造业尚未走出模仿学习阶段,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又很薄弱, 致使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难以承接高层次的国际产业分工;而低层次的产业,在追逐高额利润的目的下,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如东南亚。后发优势也不容乐观。

(三)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进入21 世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

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一是珠三角土地面积只有4.17 万平方公里,发展至今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当有限,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基本没有土地可供大规模开发。二是广东是资源稀缺省份, 煤、油、气、矿石等资源对外依赖性强。三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18364元,广州、深圳分别以343428元、32476元占全国城市排名第二、第四位。四是人民币升值,到2009 年12月25日,1美元兑人民币7.3261元,按2007年7月汇改之时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升值了约10.6%。五是污染治理积重难返, 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环保成本上升。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令珠三角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升级受限

虽然近几年来,珠三角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有所提高,但仍不足以支撑珠三角经济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升级仍受到自身发展不足和国外技术封锁的限制。

2006年,珠三角4009大中型企业中,只有26.6%的企业有科技活动,有R&D活动的企业只占15.4%,有七成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在2006-2008年间广东省被调查的89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珠三角地区按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本地区企业的比例仅为47.6%。

由于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为主,受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既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又削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再者以“三来一补”产业为主的珠三角,区内的“三资企业”技术研发多在境外进行,而内资企业尚处于吸收、消化阶段。内资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大多以外观设计为主,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多,关键技术仍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限制而引进困难,自主研发水平又提高缓慢。

(五)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

从国内来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法和新税法颁布„„一系列旨在调整外贸结构的从紧政策密集出台,令珠三角低端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出局的危险,而新的《加工贸易产品限制目录》将对占全国加工贸易份额四成的珠三角地区产生巨大冲击,广东的数万家港资加工贸易企业中,有4000余家面临停工危机。

从国际上看,次级债风波、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突然变化的外部环境,让珠三角一些企业措手不及。近几年广东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日渐频繁, 贸易摩擦案件呈上升趋势, 2004~2007 年针对广东企业的贸易救济案件累计71起, 占全国总数的40%。欧美等发达国家频繁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 正成为广东外贸发展的最大障碍。到2008年, 广东对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70%左右受制于欧盟《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由此可见,国内外贸易环境的改变,给珠三角外向型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生存与发展压力,制约着珠三角出口增长。

(六)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不足,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珠三角经济区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发展协调不足。长期以来, 珠三角并未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产业分工格局, 重复建设, 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 并渗透到每个领域, 而工业结构雷同已成为珠三角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难点和障碍, 城市产业同构化趋势日益严重。从企业间的联系来看,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没

法享受到有利于提升价值增值的纵向分工的好处。这种缺乏深层次的分工,使企业难以享受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珠三角“两大增长极”的广州和深圳除了在金融、汽车和成套设备制造、石油等领域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外, 其他产业与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从2008年工业完成产值情况看, 排在前10 位的主要工业大类, 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60%, 穗深与主要其他城市同构率也达60%以上。

三、珠三角经济主要优势产业

(二)珠三角经济区块概况 1、总体情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3 个市、县(区):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 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 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面积为4.1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23.2%。2006年末,常住人口4446.94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51.11 万人),约占全省的47.8%。地区生产总值21424.28 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三次产业比重为2.4∶51.7∶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分别达5889.14亿元和6681.94 亿元,占全省的72.4%和73.3%,城市化水平82.1%。 2、经济发展基础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珠三角经济区是我国南方入海的重要通道, 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2006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总值5069.42 亿美元, 增长 23.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96%。其中,出口 2887.45 亿美元,增长27.0%;进口2181.97 亿美元,增长18.7%。外商投资平稳增长,逐步向欠发 达地区延伸转移,实际利用外资 130.86 亿美元,增长 15.5%,占全省的 90%以上。 (2)交通运输便利快捷。珠三角公路发展水平较高,已初步建立起较为 发达的公路网,公路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5 年,通车里程达到28673.3 公里,比上年增长 5.4%。已有京广、京九、广三和广深等 4 条铁路 经过,其中京广铁路和广深铁路已实现电气化,广深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准高 速铁路。地铁通车里程约 80 公里。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新广州站)、广深 港铁路客运专线广深段暨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开工建设。港口发展速度快,广 州、深圳、珠海港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疏运条件不断完善,集装箱吞吐 量占全省总量的 98%。共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机场和珠海机场 3 个机 场,飞行区均为4E 标准,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客、货吞吐量均列全国前 茅。珠江三角洲水运比较发达,通航里程约占全省的 50%。台山电厂 3 号机 组投产,新增装机60 万千瓦。 (3)雄厚的工业基础。珠三角经济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涉及工业门 类齐全。2005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846.71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 全省的8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79.54 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 省的 89.0%。支柱产业主导作用强,电子、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 柱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占区域工业比重约60%,比全省高近10 个百分点。企 业规模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 7951 万元,是全省的 1.04 倍;上 缴税金 741.4 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 79%。产业外向度高,该区域是全省的 重点出口地区,三资工业企业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比重达 68%,出口交货值占 全省 93%。从产业结构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呈 不断缩小趋势,第二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稳步提高。 (4)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珠三角经济区聚集了众多的高校、科 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科技队伍庞大,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专业配套齐 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和扩散源。2005 年高技术 产业产值 10187.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占全省的 96.6%;拥有6 个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 4 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企 业3300 多家。已建成广州、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深圳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珠江三角洲、深圳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至2005 年末止,累计建立 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南海海洋生物技术、移动通信等 6 家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华为、中兴等21 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4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 发中心,68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82 家省重点实验室,5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部分布在珠三角。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专利申请总量为 65257 件,授 权量为31962 件,分别占全省的90.4%和86.6%。

一、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一)珠三角的定义

1994年10月,广东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珠三角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和我国的南大门。珠三角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的部分县区(市辖区、高要市、四会市),陆地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2%,占全国总数的0.4%。2009年,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4634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9.8%。习惯上“珠三角”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和肇庆共9个地级市之和。

(二)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珠三角全年完成GDP 25450.22亿元,占广东省GDP总量(28077亿元)的82.97%,约占全国GDP总量(246619亿元)的10.3%,与去年同比增长17.72%,分别高出广东省(14.5%)和全国(11.4%)平均水平约3.22和6.32个百分点。近5年来,珠三角GDP年均增长率为18.1%,各市GDP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见表1)。

从城市经济规模看,2009年,广州和深圳两市分别以7050.78亿元和6765.41亿元占珠三角GDP总量的27.7%和26.58%,继续保持绝对优势,而佛山和东莞也均突破3000亿元,分别达到3588.5亿元和3151亿元。从经济增幅看,虽然只有珠海、肇庆两市增幅同比没有回落,但是各市增幅仍超过14%。

表1 珠三角各市近5年GDP(亿元)和GDP同比增速(%)情况 2005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GDP

增速

2006 GDP 4450.55

增速 15

2007 GDP

增速

2008 GDP

增速

2009 GDP

增速

3758.62 15.2 3585.72 19.2 476.71 17.5 1578.49 17.4 586.46 12.2 328.3 11.4 617.81

11

1452.52 20.5 572.05 19.7

5154.23 12.9 4950.91 15.1 634.95 13.4 2383.18 19.4 803.43 15.8 450.57 14.4 805.37 12.8 2181.62 19.4 880.2 23.2

6073.83 14.8 5813.56 16.6 747.7 16.4 2928.16 19.3 934.96 16.6 516.09 14.5 941.88 15.6 2626.51 19.2 1036.32 16.8

7050.78 14.5 6765.41 14.7 886.84 16.5 3588.5 19.2 1085.11 14.1 616.55 15.3 1095.33

15

3151.01 18.1 1210.69 14.7

4282.14 17.3 551.68 14.2 1918.04 18.3 686.45 15.1 390.56 13.2 695.64 12.2 1806.03

21

704.3 21.5

珠三角 12956.68 17.0 15485.39 19.5 18244.46 17.8 21619.01 18.5 25450.22 17.7 注:本表数据已按经济普查口径修订,数据来源珠海统计信息网。

2、产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结构趋优

2009年,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68.2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27亿元,增长18.5%;二、三产业间增幅小于1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51.3%和46.1%。与2008年的2.82:51.42:45.76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高出全国2.1个、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珠三角第三产业增长继续提速,第二产业则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形成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见表2)。

表2 2009珠三角各市三次产业增加值(亿元)及比例情况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江门 东莞 中山 惠州 肇庆 全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 增加值比例 2.3:40.0:57.7 0.1:50.9:49.0

增加值 增长% 增加值 161.08 22.67 80.4 82.76 12.28 35.07 85.72 168.93 28910

5 4 1 0.5 -10 2.6 5.1 7.5 3.7

增长% 增加值 增长%

14 15

2816.89 15.6 4072.8

6.23 -17.3 3444.74 14.5 3314.4

501.4 19.5 362.77 13.4 2.6:56.5:40.9 2327.83 22.7 1180.3 14.4 2.2:64.9:32.9 613.88

19

398.69 12.3 7.6:56.0:36.4 1348 361.34

22 14

0.4:56.8:42.8 7.9:58.8:33.3 27.4:31.8:40.8

436.8 17.7 2.9:61.0:36.1

1790.68 15.5 738.82 13.5 638.05

195.91 27.7 251.71 13068.2 17.6 121381 13.4

珠三角 655.14 11727 18.5 2.6:51.3:46.1 96328 11.4 11.7:49.2:39.1

注:本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各市统计信息网,并已按统计口径修订,空格为缺少数据。

分城市看,2009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是第三年为57%以上,是珠三角9市中最大;深圳第三产业比重为49%,提高2.4个百分点,即将达到50%以上;珠海、佛山、江门三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其余城市的三产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见表3)。

表3 珠三角地区各市产业结构情况

城市

2006年

2007年 2.6:40.2:57.2 0.3:51.6:48.1 3.3:51.7:45.1 3.9:57.2:39.0 1.3:56.3:42.5 4.1:61.6:34.3

2008年 2.5:39.7:57.8 0.2:53.2:46.6 3.0:53.4:43.5 3.2:60.4:36.4 0.9:56.7:42.4 3.5:61.3:35.2

2009年 2.3:40.0:57.7 0.1:50.9:49.0 2.6:56.5:40.9 2.2:64.9:32.9 7.6:56.0:36.4 0.4:56.8:42.8 2.9:61.0:36.1 27.4:31.8:40.8

广州 3.8:41.0:55.2 深圳 0.7:49.7:49.6 珠海 4.3:52.1:43.5 佛山 5.9:52.7:41.4 东莞 3.2:54.9:41.9 中山 6.8:52.4:40.8 肇庆

江门 13.8:46.6:39.6 11.1:47.9:41.0 9.0:53.0:37.0

惠州 14.2:58.1:27.7 11.2:57.1:31.7 10.3:57.2:32.5 7.9:58.8:33.3

26.5:38.8:34.7

注:本表数据来源各市统计信息网,并已按统计口径修订,空格为缺少数据。

3、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幅略有回落

2009年,工业继续为珠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指标增长稳中加快。珠三角工业增加值为12352.58亿元,增长18.1%,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是2006年的2.14倍;2008~2009年,珠三角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分城市看,广州(2600.22亿

元),增长17.1%,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深圳(3270.05亿元),增长13.3%,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珠海(471.93亿元),增长21.6%,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佛山(2232.84亿元),增长26.2%,增幅回落2.5个百分点;惠州(597.99亿元),增长17.3%,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肇庆(171.31亿元),增长33.1%,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江门(586.7亿元),增长20%,回落2.1个百分点;东莞1717.85元),增长17.5%,增幅回落6.3个百分点;中山(703.69亿元),增长16%,增幅回落2.7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加快

2009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03.34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分城市看,各市近几年投资总额都保持了较大的增长(见表4)。

表4 珠三角各市近五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城市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广州市 1157.77 1321.96 1360.13 1687.11 1863.34

1345 深圳市 946.49 1090.14 1176.13 1286

珠海市 141.05 182.64 218.51 257.16 343.16 佛山市 388.15 565.4 753.26 895.19 1089.69 惠州市 224.53 288.84 351.69 307.67 484.23 肇庆市 113.85 144.71 177.86 216.48 293.42 江门市 161.11 197.88 237.46 267.55 324.47 东莞市 318.13 427.84 562.08 698.17 841.11 中山市 261.07 291.29 318.77 342.77 396.25 珠三角 3712.15 4510.7 5155.89 5958.1 6903.34

注:其他各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省口径,不包含跨区域项目,数据来源各市统计信息网。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2009年,珠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31.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96%。分城市看,珠海(98.6%)、惠州(98.9%)、江门(88.33%)、肇庆(84.3%)和佛山(72.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居前;深圳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0.2%(见表5)。

表5 2009年珠三角各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金额单位为亿元)

城市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总额 1863.34

1345 343.16 1089.69 484.23 293.42 324.47 841.11 396.25

增长%

总额

更新更改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增长% 26.4 -0.2 98.6 72.5 98.9 84.3 27.5 57.9

增长% 总额 -3.7 347.14 11.6 144.11 10 29.3 18.4 1

25.06 24.03 67.46 32.12

2.6 155.04

增长% 总额 15.3

703.8

9.8 800.64 5.6 714.05 33.4 183.06 19.9

587.3

56.8 35.3 125.57 19.2 344.84 14.2 156.49

3.7 461.04 9.5 130.27 22.2 314.02 27.4

137.33 46.95

16.19 148.46 10.45 59.5 14.05 54.54 88.33

-6.4 209.42 2.1 173.74

注:数据来源各市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空格为缺少数据

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快,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810.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

个百分点(见表6)。

表6 2009年珠三角各市消费情况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珠三角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数额(亿元) 增长% 数额(亿元) 增长% 数额(亿元) 增长%

2595 1915.03 301.5 946.8 353.94 196.83 409.47 695.89 395.66 7810.12

18.9 14.6 18 22 19.1 17.2 16.2 19 19.5 20

331.56 598.11 342.53

746.99 306.13

14.4 19.2 19.4

2178.65 1689.55

21.2 19.1

76.57 97.72 52.38

18.8 15.6

199.8 47.81

24.7 18.3 20.5

184.19 225.48

25 18.9 116 7.8

注:数据来源各市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空格为缺少数据

5、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增幅略有回落

2009年,珠三角地区继续克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出口情况看,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540.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9%,比上年增长26.8%,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但仍高出全国出口增幅1.1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各市出口增长有所分化,深圳的外贸出口额突破1500亿美元,达到1684.93亿美元,增长23.8%,增幅回落10.2个百分点,但仍占珠三角出口总额的47.6%,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东莞市也突破了600亿美元,达到602.05亿美元,出口总额居珠三角各市第二位,增长27.1%,增幅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从进口情况看,珠三角全年实现外贸进口总额2550.5亿美元。分城市看,除惠州、江门和中山增长较低外,其他各市增长率都为两位数(见表7)。全年珠三角地区外贸顺差达到990.1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总额的37.76%。

表7 2009年珠三角各市进出口贸易情况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珠三角 全国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进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

金额 734.94 2875.33 398.74 378.48 241.13 34.19 123 1068.73 246.63 6101.17 21738

23.5 增长% 15.8 21.1 21.5 22.2 13.6 22.8 14 26.9 6.6

金额 355.92 1190.4 214 116.59 95.07 12.46

26 466.4 73.66 2550.5 9558

20.8 增长% 13.4 17 19 18.4 6.2 21.9 6.4 26.6 2.1

金额 379.02 1684.93 184.74 261.89 146.06 21.73

87 602.32 172.97 3540.66 12180

25.7 增长%

17 23.8 24.4 23.9 18.9 23.3 17.4 27.1 10.8

注:数据来源国家和各市的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报告

2009年,珠三角地区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88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0.3%。分城市看,深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规模继续领先,达到36.62亿美元,增长12.4%,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此外,广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86亿美元,数额紧随深圳,增长12.4%;珠海增长24.9%、佛山增长38.3%、惠州增长17.5%、肇庆增长12.3%、江门增长15.5%、东莞增长17.1%,中山增幅最少,仅为3.1%。 6、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

一是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见表8)。

表8 2009年珠三角各市主要工作指标

城市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庆 江门 东莞 中山

18.7 15 20.9 25.4 16.4 34.5 20.7 16 1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利润总额(1~11月) (1~11月)±百分点

24.3 3.8 25.2 29 19.3 23 14.82 13.8 9.8

增长% 47.9 10.2 70.8 57.3 173 47.3 24.7 23.9 40.9

注:数据来源肇庆市统计信息网

二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较快增长和企业效益好转也带动了珠三角地区财政收入的加快增长(见表9)。

表9 珠三角各市近5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亿元) 城市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371.26 412.38 48.97 130.85 34.72 20.44 41.63 103.97 54.26

427.08 500.88 60.27 157.06 44.45 24.98 50.66 128.94 66.45

523.53 658.06 75.82 194.54 62.06 32.74 62.43 186.45 86.12

广州市 274.77 302.87 深圳市 290.84 321.47 珠海市 佛山市 惠州市 肇庆市 江门市 东莞市 中山市

34.82 95.44 24.12 14.44 29.37 67.45 36.63

34.46 95.29 25.42 15.8 28.94 72.2 34.54

珠三角 867.88 930.99 1218.48 1460.77 1881.75

注:各年数据口径有变动,不能直接对比。数据来源珠海市信息统计网三是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不但提供了丰厚的税源,也增加了居民的收入。2009年,珠三角城乡居民存款年末余额达17748.8 亿元,是2005年的1.59倍。从绝对水平看,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

的城市有:广州市(22469元),增长13.2%;深圳市(24870元),增长10.2%;佛山市(21234元),增长12.4%;东莞市(27025元),增长6.7%;中山市(20317元),增长7.5%。除肇庆市(12794元)低于15000元外,珠海市(19290元),增长9.2%;惠州市(17310元),增长8.2%;江门市(15149元)。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

一是传统产业加速外迁。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出口退税调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转型中的珠三角对消防、环保、用工规范的要求日益严格。自2009年以来,珠三角产业转移改变了以电镀、皮革、印染等污染型企业向外迁移为主的态势,制鞋、玩具、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企业也走上了迁移之路并逐渐成为主体。在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延伸和综合投资环境的迅速改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等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周边“扇状转移”的趋势。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外迁为珠三角加快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了资源与机遇。以深圳为例,2009年包括德国西门子中压开关公司、香港超捷造织、台资聚才集成电路设计等重大项目,以及意法集成电路芯片封装、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中华映管等一批产业链中关键性项目顺利落户深圳,深圳新批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243个,显示了深圳以承接国际高级产业的转移加快本地产业升级。而电风扇产量居全球第一位的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的成功转型是原有传统产业转型的例子。公司过去以替国际品牌代加工为主,靠低廉的劳动力赚钱,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艾美特曾一度亏损,但自2008年公司大力拓展中国内地市场,拥有自我研发的技术,并使用自有品牌,使企业扭转了败局。目前艾美特每年内销的产品已占到总产量的四成以上。 3.2.2产业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阶段

虽然当前珠三角的传统产业外迁趋势增强,但并不能说明珠三角产业已到了扩散时期。按照邱俊、张建梅参照工业化国家从集聚到扩散的转折点数据, 提出的广东各经济区域集聚—扩散临界点评判指标及参考值(见表10) 。

表10 工业化阶段经济区域集聚—扩散临界点评判指标

评判指标 GDP 增长率 人均GDP

单位 临界点( 参考值) %

从长期高速增长( 8%以上) 转入中低速( 5%以下) ≥50

美元 3000~5000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资料来源:邱俊张建梅《集聚与扩散:基本规律定输赢———广东区域发展差距综合评价报告》,《广东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年8 月第1版。

珠三角只有人均GDP指标达到了扩散区间,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第三产业比重都仍处于聚集区间,这就意味着珠三角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的阶段。除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由于当前面临高成本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外,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加速集聚阶段,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一是逐渐形成面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逐渐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机械装备工业为三大核心地区的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三是逐渐形成以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和东风乘用车公司等三大外资汽车公司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

珠三角核心区原有优势产业虽然出现“走出去”和产业转移的迹象, 但从总体看, 珠三角尚未进入产业扩散阶段, 经济聚集发展的空间仍比较广阔, 资金、技术集聚仍在加强。

2、区域内部整合与外联趋势增强

近年来,珠三角积极推动区域内外的合作,使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推进,促进了区域资源整合、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优化。

首先是珠三角增强区域内部的整合。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对珠三角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城市间的交通、信息、航运、污水处理以至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先后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航道建设项目实施意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6-2020) 》等。一度阻碍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诸侯经济”格局在未来将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各种要素将得到优化整合和利用。

其次是积极增强与区外省区的合作。第一,借助 “大珠三角”的 发展,加快形成包括港澳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2005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珠三角抓住粤港澳实施CEPA 的时机, 积极拓展吸引外资新领域,与香港、澳门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增强了与泛珠三角内陆省区的合作。一是传统“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从珠三角地区逐渐向经济发展较慢的粤北及广东两翼地区渗透的同时, 内陆各省也开始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二是泛珠各方签订了《泛珠三角九省区劳务合作协议》和《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章程》,并确认举办了泛珠三角9省区劳务合作洽谈暨技术技能人才招聘会,达成职业资格互认等共识。 3、技术创新比较活跃

2006-2008年间,在广东省被调查的89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珠三角地区企业数占全部调查企业数的83.9%,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占全省4244家创新企业中的84.3%,技术创新活跃程度较高。

2006 年, 珠三角4009 家大中型企业中, 只有26.6%的企业有科技活动, 有R&D活动的企业只占15.4%, 有七成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而到了2008年, 珠三角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比例达到47.6%,科技人员投入占全省80%以上。近几年全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创办的7 个科技创新大平台均落户珠三角, 有54 个专业镇( 区) 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共申请专利4.58 万项, 获得专利授权2.75 万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和R&D 经费投入分别占全省的89.3%和94.4%;科技项目、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和R&D项目分别占全省的82.9%、86%和88.5%。 4、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珠三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保护, 部分流经城镇污染严重的河段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 生产能耗不断降低, 能源单耗低于全省水平(见表11) 。

表11 2007 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地区 全省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东莞 中山

单位GDP 能耗

单位GDP 电耗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1.08 1.30 0.60 0.96 0.92 0.61 1.14 0.54

( 吨标准煤/万元) ( 千瓦时/万元)

0.79 0.78 0.59 0.66 0.95 0.85 0.86 0.78

1195.3 825.9 889.1 969.9 1327.2 1309.7 1924.4 1404.6

江门 肇庆

0.88 0.95

1410.9 1078.2

1.35 1.81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经贸委、发改委和能源联合发布《2007年全省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 2008年7月10日。

二、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珠三角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从短期因素来看,有劳动力结构性不足、原油价格上涨、煤电紧缺、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国际贸易纠纷等制约因素;从长期来看,存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升级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腹地较小等制约因素。

(一)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增长后劲乏力

一是珠三角的经济增长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靠粗放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来实现。首先,从全社会范围看,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提升缓慢。2001~2009 年,珠三角的投资效果系数( 当年新增GDP/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分别为0.38、0.37、0.48、0.46、0.51、0.54、0.55,投入产出比率( 当年GDP/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分别为3.26、3.26、3.03、2.99、3.4、3.6、3.69。

二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工业仍呈高消耗、低效率。2007 年,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产值比重为26%,比2000 年同口径比重下降1.1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 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达20%以上,其技术含量有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率为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个多百分点。

三是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承接高级产业转移不足等诸多因素下,珠三角增长后劲乏力。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依靠外资和外力以及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低成本扩张模式已经遭遇了产出效益逐日下降的问题,各种要素投入的获利空间将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珠三角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二)比较优势效应日趋弱化

首先从国内看,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先发优势”已大大减弱。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开放已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许多地区在承接国际大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走在了珠三角前面。据统计,2009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为374.5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50.1%。,而珠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8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0.3%。随着其他地区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资源整合步伐更快,新税法2008年开始实行,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珠三角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

其次从国际看,珠三角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后发优势”也逐渐弱化。进入21 世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国内通货膨胀较高,人民币升值,造成成本不断攀升;珠三角缺乏创新与研发,仍是粗放的生产方式,一般制造业尚未走出模仿学习阶段,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又很薄弱, 致使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难以承接高层次的国际产业分工;而低层次的产业,在追逐高额利润的目的下,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如东南亚。后发优势也不容乐观。

(三)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进入21 世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

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一是珠三角土地面积只有4.17 万平方公里,发展至今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当有限,深圳、东莞、佛山等市已基本没有土地可供大规模开发。二是广东是资源稀缺省份, 煤、油、气、矿石等资源对外依赖性强。三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18364元,广州、深圳分别以343428元、32476元占全国城市排名第二、第四位。四是人民币升值,到2009 年12月25日,1美元兑人民币7.3261元,按2007年7月汇改之时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升值了约10.6%。五是污染治理积重难返, 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环保成本上升。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令珠三角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升级受限

虽然近几年来,珠三角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有所提高,但仍不足以支撑珠三角经济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升级仍受到自身发展不足和国外技术封锁的限制。

2006年,珠三角4009大中型企业中,只有26.6%的企业有科技活动,有R&D活动的企业只占15.4%,有七成以上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在2006-2008年间广东省被调查的896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珠三角地区按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本地区企业的比例仅为47.6%。

由于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为主,受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既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又削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再者以“三来一补”产业为主的珠三角,区内的“三资企业”技术研发多在境外进行,而内资企业尚处于吸收、消化阶段。内资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大多以外观设计为主,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多,关键技术仍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限制而引进困难,自主研发水平又提高缓慢。

(五)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

从国内来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法和新税法颁布„„一系列旨在调整外贸结构的从紧政策密集出台,令珠三角低端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出局的危险,而新的《加工贸易产品限制目录》将对占全国加工贸易份额四成的珠三角地区产生巨大冲击,广东的数万家港资加工贸易企业中,有4000余家面临停工危机。

从国际上看,次级债风波、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突然变化的外部环境,让珠三角一些企业措手不及。近几年广东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日渐频繁, 贸易摩擦案件呈上升趋势, 2004~2007 年针对广东企业的贸易救济案件累计71起, 占全国总数的40%。欧美等发达国家频繁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 正成为广东外贸发展的最大障碍。到2008年, 广东对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70%左右受制于欧盟《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

由此可见,国内外贸易环境的改变,给珠三角外向型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生存与发展压力,制约着珠三角出口增长。

(六)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不足,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珠三角经济区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发展协调不足。长期以来, 珠三角并未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产业分工格局, 重复建设, 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 并渗透到每个领域, 而工业结构雷同已成为珠三角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难点和障碍, 城市产业同构化趋势日益严重。从企业间的联系来看,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没

法享受到有利于提升价值增值的纵向分工的好处。这种缺乏深层次的分工,使企业难以享受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珠三角“两大增长极”的广州和深圳除了在金融、汽车和成套设备制造、石油等领域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外, 其他产业与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从2008年工业完成产值情况看, 排在前10 位的主要工业大类, 广州与深圳的同构率达60%, 穗深与主要其他城市同构率也达60%以上。

三、珠三角经济主要优势产业

(二)珠三角经济区块概况 1、总体情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3 个市、县(区):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 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 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面积为4.1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23.2%。2006年末,常住人口4446.94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51.11 万人),约占全省的47.8%。地区生产总值21424.28 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三次产业比重为2.4∶51.7∶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分别达5889.14亿元和6681.94 亿元,占全省的72.4%和73.3%,城市化水平82.1%。 2、经济发展基础 (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珠三角经济区是我国南方入海的重要通道, 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2006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总值5069.42 亿美元, 增长 23.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96%。其中,出口 2887.45 亿美元,增长27.0%;进口2181.97 亿美元,增长18.7%。外商投资平稳增长,逐步向欠发 达地区延伸转移,实际利用外资 130.86 亿美元,增长 15.5%,占全省的 90%以上。 (2)交通运输便利快捷。珠三角公路发展水平较高,已初步建立起较为 发达的公路网,公路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5 年,通车里程达到28673.3 公里,比上年增长 5.4%。已有京广、京九、广三和广深等 4 条铁路 经过,其中京广铁路和广深铁路已实现电气化,广深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准高 速铁路。地铁通车里程约 80 公里。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新广州站)、广深 港铁路客运专线广深段暨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开工建设。港口发展速度快,广 州、深圳、珠海港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疏运条件不断完善,集装箱吞吐 量占全省总量的 98%。共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机场和珠海机场 3 个机 场,飞行区均为4E 标准,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客、货吞吐量均列全国前 茅。珠江三角洲水运比较发达,通航里程约占全省的 50%。台山电厂 3 号机 组投产,新增装机60 万千瓦。 (3)雄厚的工业基础。珠三角经济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涉及工业门 类齐全。2005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846.71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 全省的8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79.54 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全 省的 89.0%。支柱产业主导作用强,电子、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 柱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占区域工业比重约60%,比全省高近10 个百分点。企 业规模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 7951 万元,是全省的 1.04 倍;上 缴税金 741.4 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 79%。产业外向度高,该区域是全省的 重点出口地区,三资工业企业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比重达 68%,出口交货值占 全省 93%。从产业结构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呈 不断缩小趋势,第二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稳步提高。 (4)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珠三角经济区聚集了众多的高校、科 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科技队伍庞大,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专业配套齐 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和扩散源。2005 年高技术 产业产值 10187.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9%,占全省的 96.6%;拥有6 个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 4 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企 业3300 多家。已建成广州、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深圳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珠江三角洲、深圳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至2005 年末止,累计建立 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南海海洋生物技术、移动通信等 6 家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华为、中兴等21 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4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 发中心,68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82 家省重点实验室,5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部分布在珠三角。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专利申请总量为 65257 件,授 权量为31962 件,分别占全省的90.4%和86.6%。


相关内容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金融和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题目不必与下列题目完全相同,但应注意选题不要超越金融学科的范围. 1. 从中外银行竞争力比较看中资银行竞争策略的选择 2.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 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4. 论我国上 ...

  •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题目不必与下列题目完全相同,但应注意选题不要超越物流学科的范围 1.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深圳的启示 2. 第三方物流的风险识别及防范 3. 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 ...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拓展第三方物流的方法及途径 2.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整合策略 3.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4.利用电子商务整合供应链的方法及措施 5.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6.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以X 食品供应链为例 7.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8.城市冷链物流发 ...

  •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度量.经济含义及国际比较 2.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 3.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或差额)效应研究--以中国(或其他国家)为例的分析 4.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5.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型风险 6. ...

  •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指南
  • 附件1 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指南 一.广东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研究.重点研究"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我省未来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 ...

  • 2016年会展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2年中国会展业市场深度调查分析 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85029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2017年版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调查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广东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 [摘要] 本文就广东船舶工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在研究分析广东船舶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广东船舶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船舶工业 船舶企业 产业 造船 船舶配套产业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 ...

  • 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问题及发展论文
  • 目 录 目录„„„„„„„„„„„„„„„„„„„„„„„„„„„„„„„„„„1 摘要„„„„„„„„„„„„„„„„„„„„„„„„„„„„„„„„„„2 关建词„„„„„„„„„„„„„„„„„„„„„„„„„„„„„„„„„2 一.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现状„„„„„„„„„„„„„„„ ...

  • 东莞市城市供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人民珠江 PEARL砒VER・2007年第6期 东莞市城市供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强,罗 (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杰 广东广州510611) 摘要:分析了东莞市现状供水水源构成,总结供水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渡依赖东江水.供水能力不足. 供水保证率低等,提出要保护并利用蓄水工程.改造供水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