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

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让现代观众难以理解的原因

——以《精疲力尽》为主进行分析 14文化产业管理3班 祁祺 140905329

电影应该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但不见得要按照这种顺序。 ——戈达尔

一、重要镜头的删减和无用镜头的插入

戈达尔导演作品《精疲力尽》中,米歇尔枪杀警察是一个重要的情节点,但

是镜头的组合却是:1、警察走过来的远景;2、米歇尔拿枪;3、米歇尔面部特写;4、两个快速摇过米歇尔手臂的枪的特写镜头和枪响声;5、警察倒在灌木丛中。这些镜头看起来过于简单,观众无法清晰的知道是米歇尔失手打死警察,还是故意打死警察。

在《精疲力尽》里面,派翠夏参加了一场小说家的记者招待会,这位小说家

是一位于剧情毫无关联的角色。他在记者会上回答的内容全是在评论男女关系和男女的差 异,他的回答是戏谑的、是开玩笑的、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派翠夏问他:“你最大的抱负是什么?”,他回答说:“不朽,然后死去”。这场戏结束后,派翠夏疑惑的看着摄影机,同时也是看着观众,这暗示了电影结局的暧昧性。

二、结构松散,缺乏叙事目的

特吕弗导演作品《四百击》的经典结尾:一个长镜头跟拍从少年感化院逃出

来的安托万,他向海边一直跑,镜头也一直跟着他。他跑到了海边,跑到了水中。镜头一直在后面跟拍着他。突然,安托万回头望镜头,这时,摄影机推向安托万的脸部,然后突然冻结画面,结尾镜头定格在安托万茫然的脸上。随后电影结束。影片没有交代他是否被感化院的老师抓回去,也没有交代他后来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电影的结束明显不是故事的结尾,让普通观众觉得不完整,就是因为导演没有特定的叙事目的。

镜头告诉观众的只是这个小男孩得到了暂时性的解脱,而之后何去何从呢。

这不是这个电影里要讲的故事。

另外在《精疲力尽》的结尾处,米歇尔在生命的最后倒在地上,吐了一口烟。

甚至露出了他和派翠夏在房间里面亲密的笑容。

米歇尔死的最后自言自语道:“这让我想吐。”然后就死了。

派翠夏问警察他说了什么,警察却将米歇尔的话翻译成:“你说你让他想吐。”

这并不是完全本意的翻译,甚至有曲解的意思,这让我们深思什么是米歇尔

说的“恶心”。是派翠夏的背叛?是自己没有成功逃脱警察的追捕?还是他自己的死亡?最后影片的定格处派翠夏也对着镜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且摆出了米歇尔在整部电影中都在摆的摸嘴唇的姿势。

三、需要理性的观众

在《精疲力尽》里,戈达尔多次使用蒙太奇剪辑让时间在视觉空间呈现为碎

片化的同时,又在声音内平稳地流动,而此用断续剪接取代连续剪接的手法,就像一幅干净平滑的油画上增加粗糙的颗粒点,再结合配乐,更浮现出躁动不安的气息。

戈达尔希望观众不要太融入剧情,会时不时的提醒观众:《精疲力尽》里,男主角米歇尔刚刚偷了辆车,一路自言自语地从马赛奔向巴黎的路上,突然转过头来向公众说话。这在以往的电影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戈达尔认为观众应该是能够理性地思考故事,而不应被故事所迷惑,只有这样,

观众和创作者才可与

此艺术作品进行交流,才可对这作品反映出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 《精疲力尽》的很多地方,会被夸张地强调出它的电影化特征(如两位主角刻意摆出来的接吻姿势),而这些“强调”更容易让观众从戏中抽离出来,让观众能不受操纵地跟导演一起,观看着剧情的发展。

在《女人就是女人》中,戈达尔也不忘时时提醒观众和银幕之间的距离。女主角安琪拉在影片一开始就向观众眨眼睛,似乎在调情,又像是在想什么鬼点子。她回家之后,与埃米尔斗嘴吃饭前,拉着埃米尔的手说:“来,我们先向观众鞠躬,然后再开始”。戈达尔的这种拍摄电影的手法会让观众无所适从,其实这种技巧并非戈达尔首创,它源自于戏剧家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认为,那种创作方法非常隐秘的文艺作品是一种对观众的蔑视和愚弄。而真正优秀的戏剧(电影),是能揭示出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动机的。创作方法越是显而易见,观众就越是明白形式和思想意识是如何产生作用的。这也是新浪潮电影导演向传统文化致敬的表现,后面也会说到。

四、违背了视听语言的规则

视听语言中的运动方向为一致,有的时候会插入中性镜头和越轴镜头。观众

在影片里看见的“连续”的动作,并不完全是演员的连续动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后期的蒙太奇手法让观众明了演员的运动方向和目的。而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很多导演放弃了这一原则。

在《精疲力尽》里,有一个派翠夏边走边看报纸的镜头。第一个镜头里,派

翠夏从银幕的左边走向右边;可是在下一个镜头中,她却从右向左移动,明目张胆地违反 了传统的银幕运动方向。在接下来的几个镜头里,戈达尔继续玩弄着这种“越轴剪辑”的把戏。这样的剪辑,造成了观影过程中的不适。其实,戈达尔用这样的剪辑 在有意夸张和放大时间的作用。让银幕时间远远大于实际时间。

无形中表明了“派翠夏拿着报纸,走过来走过去”这样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

五、音画关系

在新浪潮电影中导演经常会将一些“不合适”的背景音乐加在里面,不是人

物对白,也不是简单的画外音。

背景音乐在传统的电影中一般用来表达影片的背

2015-2016-1公选《外国电影史》期末考试作业

景或者烘托气氛。但在新浪潮的电影中,背景音乐并不是完全用来表达

在《筋疲力尽》里,跳切中的角色和画外音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视觉的元素省略了,可是音轨仍然在继续。外景拍摄时候的环境音也会干扰对白,派翠夏公寓外的警笛声,淹没了她和米歇尔在银幕上的对话;稍后举行的记者会令人费解地安排在了机场的观测台上,邻近飞机的巨响盖过了所有人的对话。这样的场景是不会出现在传统电影中的。

《精疲力尽》的跳切实在是太精彩又很有主张性。

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的电影主张“作者电影”,旨在电影表达出导演的想法和精神,而不是像好莱坞套路片一样一味迎合观众,以表现个性为主。特吕弗的《四百击》击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他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他信奉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事件的组

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 大部分电影史都以1964年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终结,主要观点是,新浪潮电影的形式和风格,已广泛地渗入到各种电影制作之中。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让现代观众难以理解的原因

——以《精疲力尽》为主进行分析 14文化产业管理3班 祁祺 140905329

电影应该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但不见得要按照这种顺序。 ——戈达尔

一、重要镜头的删减和无用镜头的插入

戈达尔导演作品《精疲力尽》中,米歇尔枪杀警察是一个重要的情节点,但

是镜头的组合却是:1、警察走过来的远景;2、米歇尔拿枪;3、米歇尔面部特写;4、两个快速摇过米歇尔手臂的枪的特写镜头和枪响声;5、警察倒在灌木丛中。这些镜头看起来过于简单,观众无法清晰的知道是米歇尔失手打死警察,还是故意打死警察。

在《精疲力尽》里面,派翠夏参加了一场小说家的记者招待会,这位小说家

是一位于剧情毫无关联的角色。他在记者会上回答的内容全是在评论男女关系和男女的差 异,他的回答是戏谑的、是开玩笑的、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派翠夏问他:“你最大的抱负是什么?”,他回答说:“不朽,然后死去”。这场戏结束后,派翠夏疑惑的看着摄影机,同时也是看着观众,这暗示了电影结局的暧昧性。

二、结构松散,缺乏叙事目的

特吕弗导演作品《四百击》的经典结尾:一个长镜头跟拍从少年感化院逃出

来的安托万,他向海边一直跑,镜头也一直跟着他。他跑到了海边,跑到了水中。镜头一直在后面跟拍着他。突然,安托万回头望镜头,这时,摄影机推向安托万的脸部,然后突然冻结画面,结尾镜头定格在安托万茫然的脸上。随后电影结束。影片没有交代他是否被感化院的老师抓回去,也没有交代他后来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电影的结束明显不是故事的结尾,让普通观众觉得不完整,就是因为导演没有特定的叙事目的。

镜头告诉观众的只是这个小男孩得到了暂时性的解脱,而之后何去何从呢。

这不是这个电影里要讲的故事。

另外在《精疲力尽》的结尾处,米歇尔在生命的最后倒在地上,吐了一口烟。

甚至露出了他和派翠夏在房间里面亲密的笑容。

米歇尔死的最后自言自语道:“这让我想吐。”然后就死了。

派翠夏问警察他说了什么,警察却将米歇尔的话翻译成:“你说你让他想吐。”

这并不是完全本意的翻译,甚至有曲解的意思,这让我们深思什么是米歇尔

说的“恶心”。是派翠夏的背叛?是自己没有成功逃脱警察的追捕?还是他自己的死亡?最后影片的定格处派翠夏也对着镜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且摆出了米歇尔在整部电影中都在摆的摸嘴唇的姿势。

三、需要理性的观众

在《精疲力尽》里,戈达尔多次使用蒙太奇剪辑让时间在视觉空间呈现为碎

片化的同时,又在声音内平稳地流动,而此用断续剪接取代连续剪接的手法,就像一幅干净平滑的油画上增加粗糙的颗粒点,再结合配乐,更浮现出躁动不安的气息。

戈达尔希望观众不要太融入剧情,会时不时的提醒观众:《精疲力尽》里,男主角米歇尔刚刚偷了辆车,一路自言自语地从马赛奔向巴黎的路上,突然转过头来向公众说话。这在以往的电影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戈达尔认为观众应该是能够理性地思考故事,而不应被故事所迷惑,只有这样,

观众和创作者才可与

此艺术作品进行交流,才可对这作品反映出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 《精疲力尽》的很多地方,会被夸张地强调出它的电影化特征(如两位主角刻意摆出来的接吻姿势),而这些“强调”更容易让观众从戏中抽离出来,让观众能不受操纵地跟导演一起,观看着剧情的发展。

在《女人就是女人》中,戈达尔也不忘时时提醒观众和银幕之间的距离。女主角安琪拉在影片一开始就向观众眨眼睛,似乎在调情,又像是在想什么鬼点子。她回家之后,与埃米尔斗嘴吃饭前,拉着埃米尔的手说:“来,我们先向观众鞠躬,然后再开始”。戈达尔的这种拍摄电影的手法会让观众无所适从,其实这种技巧并非戈达尔首创,它源自于戏剧家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认为,那种创作方法非常隐秘的文艺作品是一种对观众的蔑视和愚弄。而真正优秀的戏剧(电影),是能揭示出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动机的。创作方法越是显而易见,观众就越是明白形式和思想意识是如何产生作用的。这也是新浪潮电影导演向传统文化致敬的表现,后面也会说到。

四、违背了视听语言的规则

视听语言中的运动方向为一致,有的时候会插入中性镜头和越轴镜头。观众

在影片里看见的“连续”的动作,并不完全是演员的连续动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后期的蒙太奇手法让观众明了演员的运动方向和目的。而在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很多导演放弃了这一原则。

在《精疲力尽》里,有一个派翠夏边走边看报纸的镜头。第一个镜头里,派

翠夏从银幕的左边走向右边;可是在下一个镜头中,她却从右向左移动,明目张胆地违反 了传统的银幕运动方向。在接下来的几个镜头里,戈达尔继续玩弄着这种“越轴剪辑”的把戏。这样的剪辑,造成了观影过程中的不适。其实,戈达尔用这样的剪辑 在有意夸张和放大时间的作用。让银幕时间远远大于实际时间。

无形中表明了“派翠夏拿着报纸,走过来走过去”这样一个“并不存在的事实”。

五、音画关系

在新浪潮电影中导演经常会将一些“不合适”的背景音乐加在里面,不是人

物对白,也不是简单的画外音。

背景音乐在传统的电影中一般用来表达影片的背

2015-2016-1公选《外国电影史》期末考试作业

景或者烘托气氛。但在新浪潮的电影中,背景音乐并不是完全用来表达

在《筋疲力尽》里,跳切中的角色和画外音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视觉的元素省略了,可是音轨仍然在继续。外景拍摄时候的环境音也会干扰对白,派翠夏公寓外的警笛声,淹没了她和米歇尔在银幕上的对话;稍后举行的记者会令人费解地安排在了机场的观测台上,邻近飞机的巨响盖过了所有人的对话。这样的场景是不会出现在传统电影中的。

《精疲力尽》的跳切实在是太精彩又很有主张性。

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的电影主张“作者电影”,旨在电影表达出导演的想法和精神,而不是像好莱坞套路片一样一味迎合观众,以表现个性为主。特吕弗的《四百击》击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他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他信奉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事件的组

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 大部分电影史都以1964年作为法国新浪潮的终结,主要观点是,新浪潮电影的形式和风格,已广泛地渗入到各种电影制作之中。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相关内容

  • 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第五代"比较
  • 作者:姚国强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 一 背景 中国电影的"第五代现象"(亦称"第五代电影运动"或"第五代电影人")是一种特 殊的.强烈的.反思型的中国电影新运动.他们以反思"文化大革命"和追寻世界现代 化艺 ...

  • 五大国际电影节
  • 五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加拿大蒙特利尔.捷克卡罗维发利 三大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德国柏林.意大利威尼斯 国外电影奖: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欧洲电影奖. 法国电影凯撒奖.美国 电影金球奖.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 世界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东京. ...

  • 编导文艺常识-文艺基础知识1
  • 编导文艺常识-文艺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10-4-20 22:25:07 浏览次数:14 肖像构图 指人物特写或近景镜头的画面形式构成.肖像这一名词是从传统造型艺术中借鉴而来,绘画和雕塑中肖像的概念,从形式上讲, 是指人物头像半身像甚至全身像, 而电影中是指人物头部特写和近景镜头.电影肖像构图,立 ...

  • 中外电影史整理
  • 第一章 电影起源时期(1815-1895年) 一.电影的发明 1.电影是西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2.灯影戏:是用光源照射在一种剪纸之类的物象上,投影在一定的空间上,产生活动的影像.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电影的前驱"就 ...

  •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一.最初的实验发明 ●从诡盘.电影透视箱到活动的摄影机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早期电影的纪实风格 ●梅里爱:电影与戏剧的联姻 二.鲍特和格里菲斯的贡献 鲍特 剪辑手法的确立 格里菲斯(1875-1948) 现代电影观念的奠基者 <一个国 ...

  • 世界电影发展史概述
  • 公文写作 小试牛刀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 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 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世界电影概述 * * * 1.被誉为"电影蒙太奇之父"是___________. A.格里菲斯 B. 卢米埃尔兄弟 ...

  • 电影风格介绍
  • 其实这些分类并不是很全面,我只在收藏自己最为关注自己喜欢的.电影分类有着很大的角度性.不同的视角看同一部电影,你可以说是CULT电影,也可以说后现代主义,也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电影.SOLO电影,商业剧,艺术电影,实验电影,或者无政府主义,新现实主义,甚至于第三电影,这些都能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上,而且都 ...

  • 广播电视编导必背文艺常识
  • 文艺常识 一.电影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影片<火车进站>.以及后来的<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是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 ...

  • 优秀纪录片
  • 1. 东 导演 : 贾樟柯 主演 : 刘小东 评语 : 2006 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2006开放奖"和纪录片奖 2. 铁西区第一部分: 工厂 导演 : 王兵 评语 : 2002葡萄牙里斯本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2003法国马赛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弗拉哈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