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基本汇总

《硕鼠》赏析: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关雎》赏析: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赏析: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汉广》赏析:

本诗描写一位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第

二、三节又写他的幻想,寄托着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何,尤其感人。

《燕燕》赏析:

本诗描写国君送别远嫁他国的妹妹,表现了留恋不舍的深厚 感情。诗以燕子在空中高飞起兴,而引起送别之情,送别的人早已看不见了,而送行人的心却早

已追随着去了,我们看诗人泪眼汪汪地久久伫立的情形,可以知道他们的难舍难分。但是,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场面描写中来表达内心感情,最后一节,更感念这位远嫁的妹妹的优秀品德,交待了情感的基础,又充实,又深长,所谓,“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正是惜别之情既深,送别之时难舍,“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新台》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虾作比喻,突现其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明、河水的盛大作对照,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

《氓》赏析: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取,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 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在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取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认公的性格。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达了现来。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而且选作意象的事物,既比喻得贴切、生动,也在暗示着情感事态怕脉络。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则“其黄而陨”。曲折其妙,

情尽委曲,读来自有神韵。

《伯兮》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黍离》赏析:

本诗选自《王风》,写的是一个王室后裔面对旧都废墟的哀思。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立国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君子于役》赏析: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愁肠,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归的温存了。 《溱洧》赏析:

《溱洧》描写三月三日民巳节溱洧河上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祓除不祥的风俗已让位于青年男女的游春。诗中有景色,有人物,有场面,有特写。而特别突出人物的对话,欢声笑语,香兰扑鼻,而勺药动人。相赠相结,不仅在于此情此景,更给人无限想象,将来的景,将来的情。

《伐檀》赏析:

《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诗用对比,揭露

“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抗议。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无衣》赏析:

《无衣》传统解释写晋武公请求周王封他为诸侯,希望得得到七章之衣的诸侯常服。也有以为是感谢别人赠衣的作品。

《七月》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东山》赏析:

《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鹿鸣》赏析:

《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采薇》赏析: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巷伯》赏析:

《巷伯》描写遭受谗人的诬蔑陷害,表达了无比的愤恨。诗在表达愤慨时,强烈明快,而在描写谗人的特点,又尤其细致生动,以“贝锦”描绘,“南箕”比喻,刻划其形态,所谓花言巧语,多嘴多舌,而用象声词“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形容私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状态,真切鲜明,准确而极富特征。 《大东》赏析:

《大东》控诉西周王朝对东方各诸侯国的掠夺,东方人劳苦倦极,却空无一物只好仰天长叹,表达他们在沉重的压榨下不堪重负的哀怨。诗选取掠夺衣食进行倾诉,已见出赋役之重,所谓“杼柚其空”。在对比中,见出周人的奢华,东人

的劳苦,道出掠夺的实质。诗人更是联想丰富,想象奇珍异宝特,以天上的星象写人间的现实,突出掠夺一空的残酷事实,把一切神话的美丽都变得惨淡无光,增强了人们对东方人遭受掠夺的同情,也对掠夺者增强了愤怒。清人沈德潜解释说:“《大东》之诗,历数天汉牛斗堵星,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怅望于天”。

《北山》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

《生民》赏析:

《生民》描述后稷神的出生传说和从事农业生产,获取五谷丰收,在有邰建邦立业,祭神求福,一直造福后世的故事,歌颂了周人祖先后稷的伟大和创造,也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社会人类生活和生产状况,因此,《生民》不仅是周民族的史诗,也应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史诗。《生民》内容丰富,善于将神奇的神话,传说同真实的生活描绘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既充满神奇的色彩,又展现生活的真貌,后两章的宗教祭祀,对未来生活的祈福与展望,更增加了庄严的气氛,展示了现实与未来,人间与天界的联系。诗中的农业生产具体描述,可以说是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劳动的伟大创造,而这源于是“履帝武敏”而生的人,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原始人类社会的母题:始祖的诞生,生产的发明, 英雄的崇拜。

《振鹭》赏析:

《振鹭》这是一首描写周公遭“欲篡位”的诬陷,逃往楚地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颂、周颂”的第十三篇。构成一幅周公遭诬陷逃往楚地的画面。

请看周公遭诬陷逃往楚地的画面:“振(1)鹭(2)于飞,于彼西雍(3)。我客戾(4)止(5),亦有斯(6)容。在彼无恶(7),在此无斁(8)。庶几

(9)夙夜,以(10)永终(11)誉。”群飞的白鹭振翅翔,飞到西边的水泽上。我的贵客到此住,品德高洁鹭一样。在那西周没有一人说不好,在这楚地没人厌弃却敬仰。几乎日夜来操劳,他的美誉永流芳。

《振鹭》这首诗,勾画了一夫周公遭诬陷逃亡楚地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再好的人品,也不可能人人拥护,那些奸佞小人对超过他的好人,总怀有嫉妒心理,千方百计图谋陷害。周公虽然对年幼的成王摄政七年,仍遭到“欲篡位”的诬陷,周公不得不逃到楚地避难。周公像白鹭一样的纯洁品德,在楚地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后来,成王知周公无罪,才召他回朝。这就是《振鹭》的写作背景。可见,好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平坦,后人如此的遭遇也不鲜见,值得今人研究一番!

《丰年》赏析:

《丰年》这是一首描写丰年不忘祭祀祖先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颂、周颂”的第十四篇。构成一幅丰年不祭祀祖先的画面。

《丰年》这首诗,勾画了一幅丰年祭祀祖先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西周时期财富的高度集中,那些不劳而食的贵族们跃入眼帘。贵族们在丰年里所掠取的粮食“万亿及秭“上万上亿数不清,那“亦有高廪”高大的粮仓一座座,而那些农奴,平民,普通劳动者,能有这些粮食吗?他们除了两只手以外,恐怕没有更多的收获物,因为他们只有劳动的权利,没有收获谷物的权利,还声称“降福孔皆”普遍降下大福,这个普遍也许只在贵族阶层,不包括普通百姓,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而这些贵们把这些不劳而获得的粮食,又“为酒为醴”酿成清酒酿成甜酒,除了祭祀就是饮酒作乐。这就是统治着给人间制造的差别,而制造人间差别的人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给社会涂上不同色彩,让人们在不同的层次上享受不同的的生活,这就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等待着后人去打破!

《硕鼠》赏析: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关雎》赏析: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赏析: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汉广》赏析:

本诗描写一位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第

二、三节又写他的幻想,寄托着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何,尤其感人。

《燕燕》赏析:

本诗描写国君送别远嫁他国的妹妹,表现了留恋不舍的深厚 感情。诗以燕子在空中高飞起兴,而引起送别之情,送别的人早已看不见了,而送行人的心却早

已追随着去了,我们看诗人泪眼汪汪地久久伫立的情形,可以知道他们的难舍难分。但是,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场面描写中来表达内心感情,最后一节,更感念这位远嫁的妹妹的优秀品德,交待了情感的基础,又充实,又深长,所谓,“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正是惜别之情既深,送别之时难舍,“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新台》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虾作比喻,突现其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明、河水的盛大作对照,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

《氓》赏析: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取,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 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在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取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认公的性格。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达了现来。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而且选作意象的事物,既比喻得贴切、生动,也在暗示着情感事态怕脉络。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则“其黄而陨”。曲折其妙,

情尽委曲,读来自有神韵。

《伯兮》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 《黍离》赏析:

本诗选自《王风》,写的是一个王室后裔面对旧都废墟的哀思。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立国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君子于役》赏析: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愁肠,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归的温存了。 《溱洧》赏析:

《溱洧》描写三月三日民巳节溱洧河上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祓除不祥的风俗已让位于青年男女的游春。诗中有景色,有人物,有场面,有特写。而特别突出人物的对话,欢声笑语,香兰扑鼻,而勺药动人。相赠相结,不仅在于此情此景,更给人无限想象,将来的景,将来的情。

《伐檀》赏析:

《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诗用对比,揭露

“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抗议。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无衣》赏析:

《无衣》传统解释写晋武公请求周王封他为诸侯,希望得得到七章之衣的诸侯常服。也有以为是感谢别人赠衣的作品。

《七月》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 《东山》赏析:

《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鹿鸣》赏析:

《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采薇》赏析: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巷伯》赏析:

《巷伯》描写遭受谗人的诬蔑陷害,表达了无比的愤恨。诗在表达愤慨时,强烈明快,而在描写谗人的特点,又尤其细致生动,以“贝锦”描绘,“南箕”比喻,刻划其形态,所谓花言巧语,多嘴多舌,而用象声词“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形容私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状态,真切鲜明,准确而极富特征。 《大东》赏析:

《大东》控诉西周王朝对东方各诸侯国的掠夺,东方人劳苦倦极,却空无一物只好仰天长叹,表达他们在沉重的压榨下不堪重负的哀怨。诗选取掠夺衣食进行倾诉,已见出赋役之重,所谓“杼柚其空”。在对比中,见出周人的奢华,东人

的劳苦,道出掠夺的实质。诗人更是联想丰富,想象奇珍异宝特,以天上的星象写人间的现实,突出掠夺一空的残酷事实,把一切神话的美丽都变得惨淡无光,增强了人们对东方人遭受掠夺的同情,也对掠夺者增强了愤怒。清人沈德潜解释说:“《大东》之诗,历数天汉牛斗堵星,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怅望于天”。

《北山》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

《生民》赏析:

《生民》描述后稷神的出生传说和从事农业生产,获取五谷丰收,在有邰建邦立业,祭神求福,一直造福后世的故事,歌颂了周人祖先后稷的伟大和创造,也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社会人类生活和生产状况,因此,《生民》不仅是周民族的史诗,也应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史诗。《生民》内容丰富,善于将神奇的神话,传说同真实的生活描绘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既充满神奇的色彩,又展现生活的真貌,后两章的宗教祭祀,对未来生活的祈福与展望,更增加了庄严的气氛,展示了现实与未来,人间与天界的联系。诗中的农业生产具体描述,可以说是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劳动的伟大创造,而这源于是“履帝武敏”而生的人,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原始人类社会的母题:始祖的诞生,生产的发明, 英雄的崇拜。

《振鹭》赏析:

《振鹭》这是一首描写周公遭“欲篡位”的诬陷,逃往楚地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颂、周颂”的第十三篇。构成一幅周公遭诬陷逃往楚地的画面。

请看周公遭诬陷逃往楚地的画面:“振(1)鹭(2)于飞,于彼西雍(3)。我客戾(4)止(5),亦有斯(6)容。在彼无恶(7),在此无斁(8)。庶几

(9)夙夜,以(10)永终(11)誉。”群飞的白鹭振翅翔,飞到西边的水泽上。我的贵客到此住,品德高洁鹭一样。在那西周没有一人说不好,在这楚地没人厌弃却敬仰。几乎日夜来操劳,他的美誉永流芳。

《振鹭》这首诗,勾画了一夫周公遭诬陷逃亡楚地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再好的人品,也不可能人人拥护,那些奸佞小人对超过他的好人,总怀有嫉妒心理,千方百计图谋陷害。周公虽然对年幼的成王摄政七年,仍遭到“欲篡位”的诬陷,周公不得不逃到楚地避难。周公像白鹭一样的纯洁品德,在楚地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后来,成王知周公无罪,才召他回朝。这就是《振鹭》的写作背景。可见,好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平坦,后人如此的遭遇也不鲜见,值得今人研究一番!

《丰年》赏析:

《丰年》这是一首描写丰年不忘祭祀祖先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颂、周颂”的第十四篇。构成一幅丰年不祭祀祖先的画面。

《丰年》这首诗,勾画了一幅丰年祭祀祖先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西周时期财富的高度集中,那些不劳而食的贵族们跃入眼帘。贵族们在丰年里所掠取的粮食“万亿及秭“上万上亿数不清,那“亦有高廪”高大的粮仓一座座,而那些农奴,平民,普通劳动者,能有这些粮食吗?他们除了两只手以外,恐怕没有更多的收获物,因为他们只有劳动的权利,没有收获谷物的权利,还声称“降福孔皆”普遍降下大福,这个普遍也许只在贵族阶层,不包括普通百姓,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而这些贵们把这些不劳而获得的粮食,又“为酒为醴”酿成清酒酿成甜酒,除了祭祀就是饮酒作乐。这就是统治着给人间制造的差别,而制造人间差别的人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给社会涂上不同色彩,让人们在不同的层次上享受不同的的生活,这就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等待着后人去打破!


相关内容

  • 一起来看看小学阶段[古代文学]包含哪些内容?
  •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如何了解并学习好这些古代文学知识呢? 首先读一读下方朝代歌,了解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其次 ...

  • 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 24.<诗经>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 ...

  •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 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úy ǐ):车前(草 ...

  •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 感悟诗歌感情,揣摩 ...

  • 诗经 两首 说课稿
  • 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 <诗经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阶段,基本反映上古诗歌的概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 ...

  • 大学语文考试答案(重点篇)
  • 先秦文学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88 1.<周易>包括( C ). "传"两部分. A.卦 B.序 C. 经 D.辞 2.八卦中,( A )代表天. A.乾 B.坤 C.艮 D.离 88 3.六十四卦每个卦有( C )个爻 A.一 B.三 C.六 D.九 4. ...

  • 静女说课稿
  • <静女>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静女>,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八个环节来进行汇报两课时的教学实施. 1.教材分析 <静女>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职业学校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漫步古诗苑是整套教材的第一个古典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 ...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高中语文[小雅采薇]教案(6)北师大版必修2
  • 高中语文<小雅 采薇>教案(6) 北师大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