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一山青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坐对一山青

朱星鹤

只要一回到家,我总爱朝窗前的藤椅一坐,不论早晚,不论晴雨。

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至,我会忧愁,也很不快乐,而当烦闷苦恼、心绪不宁时,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举目遥望,无言相对,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于是,心境恢复了澄明,我仍拥有一片宁静和平和。

雨天的山,像个啜泣的少妇,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把那份凄楚挂满一山千树。我喜欢看雨中的山,看它的凄迷,看它的落寞,看烟笼雨罩中那蒙蒙的姿态,有时密密的雨如丝如缕把山岭裹进一片灰暗中,任你搜集寻觅,也只能望见一抹若隐若现、劳而无功、若远若近的陵线,的确是“山在虚无缥缈间”。

晴天是另一种神貌,尤其是雨后青山,晶莹翠绿,一副冰清玉洁。白云自天外飞来,绕着群山飞舞,山伸出千树手指,戏弄着云,也逗引着风,云是不胜娇羞的少女,怎禁得住山的挑逗?她躲躲闪闪,一不小心跌进山的怀抱,把山谷跌成一片氤氲,山笑了,把笑脸迎向朗朗睛空,迎向坐在窗前的我。一抬头,我便承接住山的明朗与活泼,我窥见云的飘逸和洒脱。于是,我也忍不住把笑脸迎向山、迎向云、迎向蓝天、迎向大自然的和煦温馨里。

惟其宽容,它才能忍受风雨的凌虐;惟其沉默,它才能启示无穷的智慧。千百年来,山便以哲人之姿静静地踞坐在那里,看尽山上人世的变幻,而它恒常以沉默向世人宣示: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追寻,必得永恒!这里的夏天好像特别长,蝉声已经在窗外聒噪了一季,而山也绿了一个长长的夏,就是不闻秋声;即使秋来,山上的树也不见落叶,落叶也不见枯黄。

冬来,满山仍是一片绿青,只是它绿得不像夏天那么浓,青得不如春季那么嫩。说起冬天,我就不免埋怨这座山了,为何它那么不甘心情愿脱下一身葱茏,把山的原始作一次全然的裸露?我是好想去探一探山的,但却怕破坏了它埋在我心中的神秘,美感是由距离产生,一旦距离消失,美感也消失,即使我不去探山,我也想象得出它的峥嵘巍峨。

春风尚未吹起,山便抢先披一身青绿,还把这身绿自山脚向原野铺陈。于是,整个大地都被妆扮起来了,这里那里全喧腾着春的热闹;只有山依然静静地坐着,散发着春的芬芳,传送着春的讯息,而且,它也招引着成群成群的人走向山里,去亲一亲山的芳泽。

清晨,曙光微露,山的脊背驮着初升的朝阳,把光明投向宇宙。当一轮红日从山的那一边冉冉爬升出来时,山便挺立如守护太阳神的武士,披挂起一身庄严,威武昂扬地向人们提出忠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月夜,山的侧影画在星空里,远远望去,“横看成岭侧成峰”,格外地显得诗意与朦胧。山也有倦的时候,当大地睡向沉沉的午夜,山横卧在夜的荒原,这时我如醒着,总爱凭窗小立,看夜空下山的睡态,看它的静谧柔和,我甚至听得见山沉沉的鼾声和沉沉的叹息。

老这样坐着看山,对山的认识毕竟有限,于是,我有去访一访山的欲望了。

选一个没有人的时刻,我浴一肩斜阳叩响山的小径,森林摇动手臂迎接我,款款的枝丫摇曳出一山风情,阵阵野香自四面八方沁来,浸得我通体舒畅,鸟声、虫声、蛙声……和着山风奏起一曲交响乐,那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迎宾曲,最美的音乐。

我没读过这山的历史,但我了解它自亘古以来与风雨雷电搏斗挣扎的经过,没有那份锤打和考验,山不会如此坚强和硬朗。无须听它述说当年的英勇,只须环山巡视一遍,就可以看到满山伤痕,那些断崖残石,便是当年战斗的痕迹,山谷下或许仍躺着它们的伙伴――当年的战友。这山是如此的挺拔,是如此的峥嵘,正展示出它的光辉史实,我走遍山前山后,看尽山腹山背,我忽然领悟:山之所以沉默,正由于它的深广。

倦了,我随意朝山腰一坐,夜色晦暝中,望见山外一片灯海,原来还有无数的窗开向这座山,那么,坐对一山青的人也绝不止我一个了。想到有那么多人和我共同拥有一座山,共同拥有豪放和雄伟,险峻和深沉,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共同看山赏山,心中便兴起“吾道不孤”的喜悦。从那以后,无论是窗前小立,或是窗下独坐,我再也不会有孤独的感觉。我原无意独占,现在,这山更教会了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

听说,有人看中了这最近处的一座山,不久,这山里便将盖起房子,修起马路,点起电灯,所有都市文明都搬进这座山里来,甚至冷气机。我听了好难过!然而,山无言,山不语,如果命运安排必须那样,山也不会抗议,它仍会坦荡荡的接纳,一如接纳自亘古以来人们的赞颂或是诅咒。

传闻变成了事实,现在,推土机的轧轧声辗碎了一山的岑寂,山路被拓宽了,山头被推平了,而那一山青和一山绿随着砍伐的树林消失,林中的鸟想必早已飞向别处,蝉声已杳,蛙鼓不鸣,而现在正是夏天,正是我们急需以山的灵秀喂饱眼睛和心灵的时候。推窗外望,我看到的是一丘黄土,工地的水泥和红砖也堆得比另一座山高,我忽然若有所失,默立良久,心意凄然。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早已失掉了悠闲与从容,而我们还须随时准备失落。但愿心中长留青山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青山如黛,使绿意映满眼前,也植满一心。

17.作者最后说:“但愿心中长留青山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青山如黛。”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答:

18.作者不仅写山的美,也写了山给予自己的教益,请归纳作者从山那里得到的人生启迪。(4分)

答:

19.面对“都市文明搬进这座山里来”的现实,作者是怎样的态度?(4分)

答:

20.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青山?请分条概述。(6分)

答: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阅读答案:

17.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意思是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心中都应保存一份清净、安宁、让生活充满美感。(2分)(大意如此即可)

18.答:人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2分)追寻真理,人的精神才会永恒(2分)(顺序可换,大意对即可。但应适当用自己的话归纳,若照搬原文“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追寻,必得永恒!”“这山更教会了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只能得一半分。)

19.既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和凄然,(2分)也有一种在坚守心中的“青山绿意”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变化的理解和坦然。(2分)(大意如此即可)

20.答:一是远距离看山,(1分)看到了山在不同时候的姿容,(1分)晴天的山,明朗活跃,清晨的山威武庄严,月夜的山诗意朦胧、静谧柔和(2分);二是走进山中,(1分)看到了山的断崖残石和山的深广(1分)。(如从冬天、春天的角度分析亦可酌情计分,但不能超过3分。)

21.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例文:(1)《坐对一山青》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窗外青山美妙景象的描绘,抒发对青山和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宁静平和境界的向往之情。

首先,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刻画了青山的形象。文章从远近、雨晴、冬春等不同角度,描写山的不同姿态,由山的外表的美丽,进而揭示山的沉默、宽广、坚强和包容的内涵,立体的丰满了山的形象。

其次,作者以委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青山的牵挂。文章描写推土机的轧轧声辗碎了一山的岑寂,青山绿树、飞鸟鸣蝉将不复存在,暗示都市的文明将破坏宁静安谧的自然环境,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最后,作者以抒情的议论,寄寓了对青山的怀念。文章的最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以山的形象启示我们,面对繁忙、喧嚣、浮躁的现代都市生活,每个人都应保持心灵的一块净土,让生活还能有一些安宁与诗意。只要我们 “心中长留青山在”,也能使绿意映满眼前,植满一心。

本文的成功在于主旨开掘有深度,紧扣时代的脉搏,能引起现代都市人心灵的共鸣。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例文:《坐对一山青》这篇散文,寄意深切,文情并茂。尤其是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给人清新优美的感受。

一是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文章写无语的青山以它哲人的雄姿给人以最好的安慰,使“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山的神奇的力量,在比喻的基础上得到了合理的夸张。山是有感情的,有欢乐,也有愁苦,作者借助精巧的比喻,使山幻化成啜泣的白云少妇,在雨中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文中运用拟人手法,使雨后晶莹翠绿的青山,变成挑逗白云少女的情郎,拥抱着自天外飞来、不胜娇羞的云姑娘,把笑脸迎向朗朗晴空。在作者笔下,山变成有灵性的朋友,生机茁壮、生意盎然的巍峨青山给人以力量,以愉悦,以安慰。

二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写景。作品中,雨天、晴天,白天、晚上,冬天、春天,山的姿态各异。作者凭借想象的羽翼在广阔无垠的艺术天地里自由驰骋,用饱蘸诗意、灵活多变的笔墨,极有层次地绘出了具有立体感的画面。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都经过作者精心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赏心悦目,而且具有一种诱人的神韵气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坐对一山青

朱星鹤

只要一回到家,我总爱朝窗前的藤椅一坐,不论早晚,不论晴雨。

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至,我会忧愁,也很不快乐,而当烦闷苦恼、心绪不宁时,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举目遥望,无言相对,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于是,心境恢复了澄明,我仍拥有一片宁静和平和。

雨天的山,像个啜泣的少妇,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把那份凄楚挂满一山千树。我喜欢看雨中的山,看它的凄迷,看它的落寞,看烟笼雨罩中那蒙蒙的姿态,有时密密的雨如丝如缕把山岭裹进一片灰暗中,任你搜集寻觅,也只能望见一抹若隐若现、劳而无功、若远若近的陵线,的确是“山在虚无缥缈间”。

晴天是另一种神貌,尤其是雨后青山,晶莹翠绿,一副冰清玉洁。白云自天外飞来,绕着群山飞舞,山伸出千树手指,戏弄着云,也逗引着风,云是不胜娇羞的少女,怎禁得住山的挑逗?她躲躲闪闪,一不小心跌进山的怀抱,把山谷跌成一片氤氲,山笑了,把笑脸迎向朗朗睛空,迎向坐在窗前的我。一抬头,我便承接住山的明朗与活泼,我窥见云的飘逸和洒脱。于是,我也忍不住把笑脸迎向山、迎向云、迎向蓝天、迎向大自然的和煦温馨里。

惟其宽容,它才能忍受风雨的凌虐;惟其沉默,它才能启示无穷的智慧。千百年来,山便以哲人之姿静静地踞坐在那里,看尽山上人世的变幻,而它恒常以沉默向世人宣示: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追寻,必得永恒!这里的夏天好像特别长,蝉声已经在窗外聒噪了一季,而山也绿了一个长长的夏,就是不闻秋声;即使秋来,山上的树也不见落叶,落叶也不见枯黄。

冬来,满山仍是一片绿青,只是它绿得不像夏天那么浓,青得不如春季那么嫩。说起冬天,我就不免埋怨这座山了,为何它那么不甘心情愿脱下一身葱茏,把山的原始作一次全然的裸露?我是好想去探一探山的,但却怕破坏了它埋在我心中的神秘,美感是由距离产生,一旦距离消失,美感也消失,即使我不去探山,我也想象得出它的峥嵘巍峨。

春风尚未吹起,山便抢先披一身青绿,还把这身绿自山脚向原野铺陈。于是,整个大地都被妆扮起来了,这里那里全喧腾着春的热闹;只有山依然静静地坐着,散发着春的芬芳,传送着春的讯息,而且,它也招引着成群成群的人走向山里,去亲一亲山的芳泽。

清晨,曙光微露,山的脊背驮着初升的朝阳,把光明投向宇宙。当一轮红日从山的那一边冉冉爬升出来时,山便挺立如守护太阳神的武士,披挂起一身庄严,威武昂扬地向人们提出忠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月夜,山的侧影画在星空里,远远望去,“横看成岭侧成峰”,格外地显得诗意与朦胧。山也有倦的时候,当大地睡向沉沉的午夜,山横卧在夜的荒原,这时我如醒着,总爱凭窗小立,看夜空下山的睡态,看它的静谧柔和,我甚至听得见山沉沉的鼾声和沉沉的叹息。

老这样坐着看山,对山的认识毕竟有限,于是,我有去访一访山的欲望了。

选一个没有人的时刻,我浴一肩斜阳叩响山的小径,森林摇动手臂迎接我,款款的枝丫摇曳出一山风情,阵阵野香自四面八方沁来,浸得我通体舒畅,鸟声、虫声、蛙声……和着山风奏起一曲交响乐,那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迎宾曲,最美的音乐。

我没读过这山的历史,但我了解它自亘古以来与风雨雷电搏斗挣扎的经过,没有那份锤打和考验,山不会如此坚强和硬朗。无须听它述说当年的英勇,只须环山巡视一遍,就可以看到满山伤痕,那些断崖残石,便是当年战斗的痕迹,山谷下或许仍躺着它们的伙伴――当年的战友。这山是如此的挺拔,是如此的峥嵘,正展示出它的光辉史实,我走遍山前山后,看尽山腹山背,我忽然领悟:山之所以沉默,正由于它的深广。

倦了,我随意朝山腰一坐,夜色晦暝中,望见山外一片灯海,原来还有无数的窗开向这座山,那么,坐对一山青的人也绝不止我一个了。想到有那么多人和我共同拥有一座山,共同拥有豪放和雄伟,险峻和深沉,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共同看山赏山,心中便兴起“吾道不孤”的喜悦。从那以后,无论是窗前小立,或是窗下独坐,我再也不会有孤独的感觉。我原无意独占,现在,这山更教会了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

听说,有人看中了这最近处的一座山,不久,这山里便将盖起房子,修起马路,点起电灯,所有都市文明都搬进这座山里来,甚至冷气机。我听了好难过!然而,山无言,山不语,如果命运安排必须那样,山也不会抗议,它仍会坦荡荡的接纳,一如接纳自亘古以来人们的赞颂或是诅咒。

传闻变成了事实,现在,推土机的轧轧声辗碎了一山的岑寂,山路被拓宽了,山头被推平了,而那一山青和一山绿随着砍伐的树林消失,林中的鸟想必早已飞向别处,蝉声已杳,蛙鼓不鸣,而现在正是夏天,正是我们急需以山的灵秀喂饱眼睛和心灵的时候。推窗外望,我看到的是一丘黄土,工地的水泥和红砖也堆得比另一座山高,我忽然若有所失,默立良久,心意凄然。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早已失掉了悠闲与从容,而我们还须随时准备失落。但愿心中长留青山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青山如黛,使绿意映满眼前,也植满一心。

17.作者最后说:“但愿心中长留青山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青山如黛。”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答:

18.作者不仅写山的美,也写了山给予自己的教益,请归纳作者从山那里得到的人生启迪。(4分)

答:

19.面对“都市文明搬进这座山里来”的现实,作者是怎样的态度?(4分)

答:

20.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青山?请分条概述。(6分)

答: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阅读答案:

17.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意思是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心中都应保存一份清净、安宁、让生活充满美感。(2分)(大意如此即可)

18.答:人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2分)追寻真理,人的精神才会永恒(2分)(顺序可换,大意对即可。但应适当用自己的话归纳,若照搬原文“真理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追寻,必得永恒!”“这山更教会了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只能得一半分。)

19.既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和凄然,(2分)也有一种在坚守心中的“青山绿意”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变化的理解和坦然。(2分)(大意如此即可)

20.答:一是远距离看山,(1分)看到了山在不同时候的姿容,(1分)晴天的山,明朗活跃,清晨的山威武庄严,月夜的山诗意朦胧、静谧柔和(2分);二是走进山中,(1分)看到了山的断崖残石和山的深广(1分)。(如从冬天、春天的角度分析亦可酌情计分,但不能超过3分。)

21.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例文:(1)《坐对一山青》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窗外青山美妙景象的描绘,抒发对青山和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宁静平和境界的向往之情。

首先,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刻画了青山的形象。文章从远近、雨晴、冬春等不同角度,描写山的不同姿态,由山的外表的美丽,进而揭示山的沉默、宽广、坚强和包容的内涵,立体的丰满了山的形象。

其次,作者以委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青山的牵挂。文章描写推土机的轧轧声辗碎了一山的岑寂,青山绿树、飞鸟鸣蝉将不复存在,暗示都市的文明将破坏宁静安谧的自然环境,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最后,作者以抒情的议论,寄寓了对青山的怀念。文章的最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以山的形象启示我们,面对繁忙、喧嚣、浮躁的现代都市生活,每个人都应保持心灵的一块净土,让生活还能有一些安宁与诗意。只要我们 “心中长留青山在”,也能使绿意映满眼前,植满一心。

本文的成功在于主旨开掘有深度,紧扣时代的脉搏,能引起现代都市人心灵的共鸣。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赏析《坐对一山青》

例文:《坐对一山青》这篇散文,寄意深切,文情并茂。尤其是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给人清新优美的感受。

一是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文章写无语的青山以它哲人的雄姿给人以最好的安慰,使“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山的神奇的力量,在比喻的基础上得到了合理的夸张。山是有感情的,有欢乐,也有愁苦,作者借助精巧的比喻,使山幻化成啜泣的白云少妇,在雨中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文中运用拟人手法,使雨后晶莹翠绿的青山,变成挑逗白云少女的情郎,拥抱着自天外飞来、不胜娇羞的云姑娘,把笑脸迎向朗朗晴空。在作者笔下,山变成有灵性的朋友,生机茁壮、生意盎然的巍峨青山给人以力量,以愉悦,以安慰。

二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写景。作品中,雨天、晴天,白天、晚上,冬天、春天,山的姿态各异。作者凭借想象的羽翼在广阔无垠的艺术天地里自由驰骋,用饱蘸诗意、灵活多变的笔墨,极有层次地绘出了具有立体感的画面。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都经过作者精心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赏心悦目,而且具有一种诱人的神韵气质。


相关内容

  • 西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西湖 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xiāng)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望去 极目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 ...

  • 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 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体阐释] 2011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诗文,其中传记类文言文仍为首选,但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也渐入人们视野.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 ...

  •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
  • 桃花源记中考习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 (2003北京市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

  • 大自然的感悟阅读答案
  • <感悟自然>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感悟自然>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楼房越来越小,天空却越来越小;道路越来越宽,车速却越来越慢;人口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躁动.喧嚣的年代和社会.可是,再回首 ...

  •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1
  •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比较阅读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

  •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练习与答案
  •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描绘的画面迷蒙中透出冷寂,描绘的画面具有--朦胧迷茫冷寂的特点,作用是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第二句点明悲凉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 ...

  • 广东小学2002年初3第5单元第4节3课[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一.(2004·肇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

  • 三年级入学考试试卷
  • 三年级入学考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pi āo dàng yǎn yìng rán shāo fâng xiàn chuāng lián ( ) ( ) ( ) ( ) ( ) ji àn zào huāng shān tǐng bá dàng yàng chún jìng ( ) ...

  • 桃花源记 期末复习 带答案
  • <桃花源记>期末复习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