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月考试

37.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考虑空间因素):

A. 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为

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牛与鸡

之间有竞争关系,理由是它们都吃玉米

C.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 2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D.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理由是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滩桥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12月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 和Y 分别可

代表

A .葡萄糖、CO 2 B .氨基酸、胰岛素

C .肾上腺素、尿素 D .甘油三酯、脂肪酸

2. 《国家科学院学报》报道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分别为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将4组小鼠分别分开饲喂(饲喂定时定量进行)的情况如下表。( )

A .a 1=a2、b 1>b2、c 1>c2、d 1>d2 B .a 2=b2=c2=d2

C .a 1b2、c 1>c2、d 1>d2 D .a 1>a2、b 1>b2、c 1>c2、d 1>d2

3.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

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

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

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

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

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

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4. 世界顶级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 .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 .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 .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5. 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 7) 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

细胞产生兴奋

B .刺激强度达到S 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

加兴奋逐渐增强

C .在S 1~S 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

进出

D .在S 5~S 7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6. 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

建立的过程如图10,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图10甲中,声音属于条件

刺激

B .图l0乙表示强化过程

C .图10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

D .若对图10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7. 下列有关人体突触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突触间隙中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

B. 神经信号通过突触发生变化的流程图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梢的一部分, 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一部分

D.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进人突触间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8. 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A .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 .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C .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D .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9. 麻疹病毒减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 消灭的目标。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疫苗不具有细胞结构,其表面特有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可产生效应T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与麻疹病毒在循环系统中“作战”的免疫细胞,构成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D. 再次感染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并与麻疹病毒结合,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10. 如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是

A.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B.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

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

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

C. 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

D. 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

11. 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首先出现的是CK ,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

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 .其次增加的是GA

和IAA ,参与有机物

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

C .ABA 促进种子贮

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12.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

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给予

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

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4

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

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

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3. 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8,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B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C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D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1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

④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⑤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描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15. 甲、乙分别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

A 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B .乙图中的D 是生态系统中的

主要成分

C .人体O 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甲

图中的B

D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

图中的B 所处的营养级

16. 如图表示三种哺乳动物由

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

的代谢速度变化。在以下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Y 比动物Z 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 动物X 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C. 在温度t 1时,动物X 、Y 、Z 代谢速度相同

D. 在温度低于t 2时,动物Z 代谢速度增加最快

17. 下图表示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

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t 2、t 4时刻甲、乙种群的数量最多

B. 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

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C.t 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甲乙两种生物没有关系,它们各自独立生存

18.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9.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适应

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 库

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

示,a -e 段,这种罗非 鱼的种群

数量发生了明显的波动。调查发现,

有人在该水库 中放生了大型肉食

性鱼(FNE);—段时间后,罗非鱼种

群的 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如右图)。由于向水库的水体投

放大量的鱼饵料,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库出现水华现象。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当罗非鱼由咸水进人淡水时,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其尿量增加, 以适应淡水环境

B. 在放生FNE 之前和之后,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接近K 1和K 2

C. 在水库发生水华现象时, 罗非鱼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浓度最高

D. 若物种FNE 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的能量会增加

20.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

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

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

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

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

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1. 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食物链

B .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 .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

虫的鸟类

D .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可

能其营养级越高

22.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如果人每增重G 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多少?如果有植物G 千克,不计人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此时人体重最多能增重多少千克?

A 、消耗植物G/55千克,人增重G/280 千克

B 、消耗植物280G 千克,人增重G/55千克

C 、消耗植物G/280千克 ,人增重280G 千克

D 、消耗植物280G 千克,人增重G/280千克

23. 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 ~e 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共有三条食物链

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 ,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 .若c 所含能量为5.8×109kJ ,d 含1.3×108 kJ,则a 至少约含4.5×107 kJ

24.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

乔木

D. 边坡甲上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25. 假设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

照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

所获得的能量最多分别为

A .20%和4% B .4%和4% C .4%和0.8% D .0.8%和0.8%

26.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27. 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 、鱼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8.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鱼业捕捞,保护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

A. 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 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 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 四种说法都正确

29.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数字表示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贮存。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104 kJ/m2.y

C. 该生态系统中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

D. 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

30.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

能量流向示意图,h 、i 、j 、k 表示

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

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 2量与各

h 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中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

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k 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31. 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根据下表中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物种A 、B 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与物种A 、B 相比较,物种C 、D 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

C .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A 开始的

D .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由C 至D 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32. 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33.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 ,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 ,则

A. 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 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34. 假设a 、b 、c 、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

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 、c 、d 的营养关

系为a →c →d ,a 与b 的关系如图,a 是该生

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 该生态系统中a 和b 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 若d 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

加的种群是a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c 。

C. 若持续干旱使a 大量死亡,c 和d 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D.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35.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图乙中a 、a 1、a 2表示

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 、e 1、

e 2表示呼吸消耗量)

A .b +c +d +e 为本年度流入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c 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 .b 和d 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 中的

36.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能,各生

物的生存还需要有水、空气等非生物条件

C .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

物和阳光。

D .图中A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 、C 、D

的同化作用方式都是异养型

37.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考虑空间因素):

A. 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为

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牛与鸡

之间有竞争关系,理由是它们都吃玉米

C.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 2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D.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理由是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38.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39.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 .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且说明a 和f 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双向流动的

C .图中的a 一定是自养生物,b 、c 、d 、e 一定是异养生物

D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 传到b

40. 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样性,这说明

A .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 .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 .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 .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二.填空题

31. (11分)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请根据下面

与 有关。 (2)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3)假设二的A 中盐酸的作用是 。

(4)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5)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原因是 。 32. (8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10,正常情况下C 、W 曲线交于点S ,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 调节,增加 、减少 ,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 右移,出现发热。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4分) 33.(10分) 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 ,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

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

(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简单的培养方法:___________。

(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__________外,还须置于________处

培养。

(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①“有光—食物丰富”,②“有光-食物贫乏”,③“无光-食物丰富”,④“无光-食物贫乏”。上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 、B 、C 和D 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用序号表示) 。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________关系。

34. (11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但由于干旱,导致植物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是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去向是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

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除了这条食物链中的还有 (6)能量流动过程中,田鼠的摄入量与其同化量差值的去向是 (7)表中呼吸量的意义是

滩桥高中12月考试生物答案

31. (11分)除标明外,其余的2分 (1)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

(2)刮取从未经过盐酸刺激的狗的小肠黏膜并磨碎后,将提取液注入实验动物的血液中 检测不到大量胰液

(3)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4)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5)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 32. (8分)除标明外,其余的1分

(1)高于 神经体液 产热 散热 (2)失调

(3)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T 细胞在接受病毒的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接触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使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被入侵的病毒。 病毒在血液中被清除过程:病毒→吞噬细胞处理→刺激T 细胞→T 细胞分泌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和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

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33.

(1)氧气 养料

(2)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作草履虫的食物 (3)无机盐 有光

(4)④ ② ① ③ 竞争 34.

(1)3%

(2)标志重捕 偏大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3)生长、发育和繁殖 以热能形式散失 (4)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6)被分解者利用

(7)维持田鼠,肉食性猛禽的各项生命活动

高二12月考试生物答题卡

二.填空题(40分)

31. (11分)除标明外,其余的2分 (1) (1分)

(2) (3)

(4) (5)

32. (8分)除标明外,其余的1分

(1) (2) (3)(4分)

33.(10分) 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4. (11分)每空1分 (1)

(2) (3) (4)(5) (6) (7)

37.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考虑空间因素):

A. 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为

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牛与鸡

之间有竞争关系,理由是它们都吃玉米

C.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 2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D.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理由是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滩桥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12月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图5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交换,X 和Y 分别可

代表

A .葡萄糖、CO 2 B .氨基酸、胰岛素

C .肾上腺素、尿素 D .甘油三酯、脂肪酸

2. 《国家科学院学报》报道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分别为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将4组小鼠分别分开饲喂(饲喂定时定量进行)的情况如下表。( )

A .a 1=a2、b 1>b2、c 1>c2、d 1>d2 B .a 2=b2=c2=d2

C .a 1b2、c 1>c2、d 1>d2 D .a 1>a2、b 1>b2、c 1>c2、d 1>d2

3.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

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

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

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

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

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

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 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效应器

4. 世界顶级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 .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 .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 .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5. 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 7) 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

细胞产生兴奋

B .刺激强度达到S 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

加兴奋逐渐增强

C .在S 1~S 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

进出

D .在S 5~S 7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6. 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

建立的过程如图10,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图10甲中,声音属于条件

刺激

B .图l0乙表示强化过程

C .图10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

D .若对图10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7. 下列有关人体突触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突触间隙中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

B. 神经信号通过突触发生变化的流程图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梢的一部分, 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一部分

D.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进人突触间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8. 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A .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 .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C .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D .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9. 麻疹病毒减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 消灭的目标。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疫苗不具有细胞结构,其表面特有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可产生效应T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与麻疹病毒在循环系统中“作战”的免疫细胞,构成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D. 再次感染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并与麻疹病毒结合,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10. 如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是

A.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B.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

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

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

C. 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

D. 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

11. 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首先出现的是CK ,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

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 .其次增加的是GA

和IAA ,参与有机物

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

C .ABA 促进种子贮

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12.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

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给予

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

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4

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

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

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3. 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8,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B .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C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D .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1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②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

④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⑤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描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15. 甲、乙分别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

A 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B .乙图中的D 是生态系统中的

主要成分

C .人体O 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甲

图中的B

D .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

图中的B 所处的营养级

16. 如图表示三种哺乳动物由

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

的代谢速度变化。在以下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Y 比动物Z 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 动物X 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C. 在温度t 1时,动物X 、Y 、Z 代谢速度相同

D. 在温度低于t 2时,动物Z 代谢速度增加最快

17. 下图表示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

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t 2、t 4时刻甲、乙种群的数量最多

B. 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

于乙,竞争强度弱→强→弱

C.t 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甲乙两种生物没有关系,它们各自独立生存

18.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9.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适应

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 库

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

示,a -e 段,这种罗非 鱼的种群

数量发生了明显的波动。调查发现,

有人在该水库 中放生了大型肉食

性鱼(FNE);—段时间后,罗非鱼种

群的 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如右图)。由于向水库的水体投

放大量的鱼饵料,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库出现水华现象。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当罗非鱼由咸水进人淡水时,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其尿量增加, 以适应淡水环境

B. 在放生FNE 之前和之后,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分别接近K 1和K 2

C. 在水库发生水华现象时, 罗非鱼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浓度最高

D. 若物种FNE 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的能量会增加

20.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

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

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

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

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

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1. 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食物链

B .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 .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

虫的鸟类

D .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可

能其营养级越高

22.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如果人每增重G 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多少?如果有植物G 千克,不计人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此时人体重最多能增重多少千克?

A 、消耗植物G/55千克,人增重G/280 千克

B 、消耗植物280G 千克,人增重G/55千克

C 、消耗植物G/280千克 ,人增重280G 千克

D 、消耗植物280G 千克,人增重G/280千克

23. 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 ~e 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共有三条食物链

B .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 ,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 .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 .若c 所含能量为5.8×109kJ ,d 含1.3×108 kJ,则a 至少约含4.5×107 kJ

24.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

乔木

D. 边坡甲上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25. 假设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

照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和三级消费者

所获得的能量最多分别为

A .20%和4% B .4%和4% C .4%和0.8% D .0.8%和0.8%

26.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27. 图2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 、鱼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8.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鱼业捕捞,保护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

A. 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 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 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 四种说法都正确

29.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数字表示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贮存。

B.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104 kJ/m2.y

C. 该生态系统中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

D. 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

30.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

能量流向示意图,h 、i 、j 、k 表示

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

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 2量与各

h 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中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

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k 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31. 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根据下表中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物种A 、B 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与物种A 、B 相比较,物种C 、D 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

C .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A 开始的

D .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由C 至D 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32. 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33.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 ,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 ,则

A. 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 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34. 假设a 、b 、c 、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

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 、c 、d 的营养关

系为a →c →d ,a 与b 的关系如图,a 是该生

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 该生态系统中a 和b 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 若d 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

加的种群是a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c 。

C. 若持续干旱使a 大量死亡,c 和d 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D.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35.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 为生产者,Q 1为初级消费者,Q 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图乙中a 、a 1、a 2表示

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 、e 1、

e 2表示呼吸消耗量)

A .b +c +d +e 为本年度流入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c 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 .b 和d 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 .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 中的

36.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能,各生

物的生存还需要有水、空气等非生物条件

C .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

物和阳光。

D .图中A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 、C 、D

的同化作用方式都是异养型

37.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考虑空间因素):

A. 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为

B.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 牛与鸡

之间有竞争关系,理由是它们都吃玉米

C. 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 2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D. 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减少,理由是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38.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39.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 .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且说明a 和f 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双向流动的

C .图中的a 一定是自养生物,b 、c 、d 、e 一定是异养生物

D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 传到b

40. 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样性,这说明

A .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 .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 .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 .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二.填空题

31. (11分)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请根据下面

与 有关。 (2)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3)假设二的A 中盐酸的作用是 。

(4)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5)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原因是 。 32. (8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10,正常情况下C 、W 曲线交于点S ,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 调节,增加 、减少 ,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 右移,出现发热。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4分) 33.(10分) 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 ,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

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

(1)绿藻可以为共生的草履虫生存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现有一批绿色草履虫,请设计一个既能除去共生绿藻,使之成为无色草履虫,又能保证其存活的简单的培养方法:___________。

(3)将破碎的绿色草履虫培养,可以获得共生的绿藻种群。培养液中除须含有__________外,还须置于________处

培养。

(4)将绿色草履虫和除去绿藻的无色草履虫,在四种实验条件下培养,实验条件是①“有光—食物丰富”,②“有光-食物贫乏”,③“无光-食物丰富”,④“无光-食物贫乏”。上图所示的生长曲线是四种实验条件下所得的结果,则对应于图A 、B 、C 和D 结果的实验条件分别是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用序号表示) 。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时,在食物上存在着________关系。

34. (11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 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但由于干旱,导致植物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是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去向是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

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除了这条食物链中的还有 (6)能量流动过程中,田鼠的摄入量与其同化量差值的去向是 (7)表中呼吸量的意义是

滩桥高中12月考试生物答案

31. (11分)除标明外,其余的2分 (1)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

(2)刮取从未经过盐酸刺激的狗的小肠黏膜并磨碎后,将提取液注入实验动物的血液中 检测不到大量胰液

(3)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4)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5)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 32. (8分)除标明外,其余的1分

(1)高于 神经体液 产热 散热 (2)失调

(3)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T 细胞在接受病毒的刺激后→分化成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接触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使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被入侵的病毒。 病毒在血液中被清除过程:病毒→吞噬细胞处理→刺激T 细胞→T 细胞分泌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和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裂解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过程

清除血液中的病毒:

33.

(1)氧气 养料

(2)在暗处较长时间培养,培养液中要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作草履虫的食物 (3)无机盐 有光

(4)④ ② ① ③ 竞争 34.

(1)3%

(2)标志重捕 偏大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3)生长、发育和繁殖 以热能形式散失 (4)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6)被分解者利用

(7)维持田鼠,肉食性猛禽的各项生命活动

高二12月考试生物答题卡

二.填空题(40分)

31. (11分)除标明外,其余的2分 (1) (1分)

(2) (3)

(4) (5)

32. (8分)除标明外,其余的1分

(1) (2) (3)(4分)

33.(10分) 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4. (11分)每空1分 (1)

(2) (3) (4)(5) (6) (7)


相关内容

  • 高二地理必修三月考试卷
  • 上饶县二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测一 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命题人:徐家耀 审题人:王登芳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配送体 4.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四合院民居图(如右图),其房屋 ...

  • 高一物理必修2进度表及教学计划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对学生基本情况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接触了物理必修一的知识与物理思想,对学习物理的认知还不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完成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 ...

  • 大学生个人事迹材料1
  • ***个人事迹材料 一. 基本介绍: **,女,22岁,预备党员,来自生命科院生物工程30901班.现为生物30901班文体委员.从刚进入大学到现在,她一直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女生,很努力,不怕困难.大一加权平均分专业第一,大二加权平均分专业第二,大三上学期加权平均分专业第一.大二下大三上连续二学期成绩 ...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工艺方向)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说明 一.标准学制与学位授予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名称: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仪器科学.控制科学.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 ...

  • 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历史)2016.05.05 1.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 .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 .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C .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 ...

  • 中高考政策
  • 二○一一年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 2010年我市中考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落实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9 ...

  • 2012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 湖北省2012年高考相关信息整理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的四大变化 2011年湖北高校的录取分数线 2012高考考试日期 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武汉教科院给四月调考"号脉"(长江商报) 四月调考试卷部分学科解析(金报) 湖北省:2012年高考改革四大变化 2 ...

  • 在小高考前动员会上的讲话稿
  • 在小高考动员会上的讲话稿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经过一个多月的寒窗苦读,40天地艰苦跋涉,我感慨颇多: 很怀念我们一起度过的这一段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的美好时光,因为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奋斗,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思索,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收获,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成长!必修科老师起早贪黑, ...

  • 2011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皖教基[2011]3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 根据<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教基[2006]14号)等文件规定,我省从2006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并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