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薛大卫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薛大卫

今年夏天,由于注意到国内逐年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以及被其大有可能持续增长的不良趋势所吸引,我从北京乘坐高铁回到我的老家—安徽淮南,目的是想要对这一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这一现象一探究竟。青少年违法犯罪在整体犯罪数量的比重是多少?什么类型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他们犯罪的初衷和真正的原因?以及社会如何对待并帮助这一类青少年改过自新,或者说对其他青少年提前进行预防教育。这些问题都将会涵盖在下面的报告之中。

根据我查阅的资料显示,当今国内的青少年犯罪的总人数在犯罪嫌疑人总数中占43.5%,而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更是接近50%,并且足以引发社会关注的是这一类犯罪的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曾经有人将青少年比喻为未来祖国的花朵,或者说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可是如果一个国家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时光荏苒,等到这一代人主导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未来可想而知。所以说青少年犯罪这一领域应当被给予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类人群,做出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 作为一个青少年,我对自身所处的社会人群感触颇深,同样也存在很多疑惑。现今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家里的独生子,

可以说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但是因此同时我们受到了太多的关爱,太多的期望,结果可能又非常的讽刺,那就是不断的令自己的父母失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则是父母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青少年犯罪的年龄跨度很大,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然而对这个下限社会上存有众多不同意见,在这之中我比较赞同的观点是青少年犯罪的最低年龄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然而从刑法的规定上看,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所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为了更好的深入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以及他们违法犯罪的原因,我从淮南市劳教所的资料库中筛选了四位不同类型的九零后作为研究对象。

老实说,在我来到这个位于穷乡僻壤的劳教所之前,我

内心里对于这次行程还是存有几分畏惧。毕竟在我的印象里进入劳教所或者监狱的人都是生得一副要么凶神恶煞,要么阴险狡诈的面孔。在之前我原本打算假装同样是青少年犯并混入他们的生活之中,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理。但是当有人告诉我像牢头狱霸这样的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之后,我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第一天到达劳教所的时候,天上下着朦朦的细雨,使这原本就很安静的地方更添几分灰暗的色调。我在之前和劳教所管理人打好招呼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入了这个劳教所。在和管理人重申了一下我此行的意图并大概说明了我行事的步骤之后,他在资料库中筛选出了十几个比较符合我要求的犯人,我也根据调查需要以年龄为标准最终选择了四个九零后,最大的22岁,最小的与我同龄,17岁。 进入隔离办公区和监禁区紧闭的深绿色大门之后,我按着名单上的顺序开始招人,第一位青少年犯名叫陈松。我麻烦了一下管教帮忙找陈松出来谈话。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陈松的面庞很稚嫩,很淳朴。和我身边的朋友同学们没有什么两样,看来这里的人并不都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恶狠狠的样子。在管教的命令下,陈松从废弃的宿舍中抬出来两把覆盖上厚厚一层灰尘的凳子,几步小跑接回来一桶自来水便开始擦凳子。看着陈松跑来跑去的身影,同是同龄人的我却站在一旁看着他为我

搬凳子擦凳子,我不知道我心里为什么感觉有那么一点儿不好意思。 1. 个人情况: 陈松 1995年8月生 男 汉族 小学学历 敲诈勒索 小学六年级开始不断逃学,对学习丧失兴趣,加之学校老师教育不负责任,开始在社会上游荡。 之前因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和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多次进入拘留及劳教场所。 目前剩余劳教时间六个月。

家庭情况:

陈母早年经营一家饭店,后来改为为他人的饭店打工。

陈父之前因为故意伤害罪曾经入狱,出狱之后在工地工作。

案件经过: 陈的朋友因为殴打他人,被受害者的父母找上家门索取赔款1000元。之后因朋友对此不服气,在陈的陪同下再次围堵受害者进行殴打并强行扣留受害者手机一部,告知受害者给钱才能交还手机。事后在和家人外出就餐时被民警以敲诈勒索罪逮捕,判处劳教1年,目前表现良好。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社会闲杂人员和在校同学。

每天的生活基本在网吧度过(7-8小时),经常通宵在网吧过夜,早晨回家。随身带刀。日常花销(吃喝以及网费)来源于勒索他人,对象基本是在校学生。

从我和陈松聊天中获取的信息中,可以看出陈松违法犯罪的历史劣迹斑斑,早在这次进入劳教所之前他便已经因为故意伤害、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等原因多进宫。这些原本应该是他应该在学校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的时候,他却过早地流入社会这趟浑水,深陷其中。从陈松的家庭情况中我了解到他的父亲早年也曾经因故意伤害而入狱,这件事情对小陈松的影响可不小。陈松告诉我在他父亲犯事之后,邻居们开始在背后议论他们一家人,并且对小陈松恶言相向,说他将来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违法犯罪,被抓进监狱。这些流言蜚语对于小时候的陈松影响非

常大,一开始他非常难过,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进了监狱,另一方面则是邻居们的嚼舌头。但是时间一长,由于低文化水平的父母以及不良的交友环境,陈松最终还是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从陈松的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一些父母们因为未受过高等教育而对自己子女的成长缺乏正确引导的能力,任由孩子接触各样的事物,最终可能导致是非观、价值观不健全的孩子们走歪路。

完成了对陈松的采访,也到了劳教所的饭点,正好我的下一位采访对象是管理所有犯人伙食的五队(故意伤害)的潘征,我便跟随着管教走进了他们的食堂。这个铺满白瓷砖的食堂和我自己学校的食堂差不多大,饭桌凳子等摆设也都相差无几。管教去叫潘征的时候他正在给其他犯人分发饭菜,等他走到我面前,说实话我挺难以相信这样一个22岁的帅小伙是因为故意伤害而进入劳教所的。 2. 个人情况: 潘征 1990年9月生 男 汉族 初中学历 故意伤害

初中开始因为学校老师管理教育不负责任,生活环境没有学习氛围以及自己主观的不重视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继而辍学,开始在一家啤酒厂工作。 家庭情况:潘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现已下岗,但是之前家里经济足以支持潘的学业,并且给予很大的关心。

案件经过:一日潘与其父母外出就餐时接到其朋友的一通电话,电话里声音嘈杂,潘因担心朋友有事前去查看。到了现场潘发现朋友陷入一场群架,于是出手帮助其朋友斗殴。事后被警方逮捕,判处劳教1年。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由于盘所居住和成长的环境是淮南市最乱的地区,所以他所结交的朋友大多和他本人家庭情况相似,日常活动也多集中在闹市区,随身带刀。在工作之后潘除了上班之外,休息时间多闲置在家中上网

或外出与职业不稳定的朋友外出打零工挣钱,如给工地送材料等体力活。

不过在和潘征进行了一番谈话之后,我便得到了答案。不只是因为年龄比陈松和我大的原因还是什么,我感觉潘征在言语之间总是透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或者说对于这个混杂的社会自己的一种无能为力。虽然和陈松一样,潘征同样因为家里人的文化水平和老师的不负责任而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但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潘征从小生活到现在的地区是我的老家淮南最混乱的一片地区,那里有人居住是因为那里有一片不错的煤矿(淮南的主要产业),而大家为了赚钱都就近就住在了周围。下井工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自然不高,而他们的子女也同样继承了上一辈的思想,那就是赚钱是第一位的!上学读书什么的如果将来赚不了钱那就不要去浪费时间,尽早的去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那是最现实的。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不良的成长氛围,潘征身不由己,想学习也没有办法,所以过早地进入一家啤酒厂做销售工作。按照潘征的叙述,他故意伤害的原因就是简简单单的为了帮助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两肋插刀。在此之前,潘征安安稳稳的过着到处打工挣钱的生活,从未触碰法律禁区。潘征告诉我他挣钱的时候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做偷鸡摸狗之事。在潘征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明事理,并且对他非常关心,所以家庭因素并非是犯

罪的根本原因,而混乱的成长环境则是罪魁祸首。生活在其中,潘征不得不和社会上的人接触、交友,最终因为朋友犯事而牵连其中。

告别了潘征,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各大队的犯人们也都从车间收工,开始到几个宿舍环绕的不大不小的广场上散步聊天打发时间。管教帮我找来了我的第三位采访对象,他名叫闫乐乐,人如其名,脸上总是挂着一副笑嘻嘻的表情,说话让人感觉很油腔滑调的。 3. 个人情况: 闫乐乐 1995年9月生 男 汉族 初中学历 盗窃

初二的时候,老师不负责任,同学也大多不学习,所以闫开始丧失学习兴趣并开始逃学,经常和朋友同学出入网吧等娱乐场所打发时间,之前并无违法犯罪行为,为初次进入劳教所。

家庭情况:闫家住农村,闫父初中学历,在装潢公司工作,闫母小学学历,现在在家务农。闫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姐已经以近600分的成绩考上大学,其余几人也都有工作。

案件经过:一日闫与其在饭店打工时认识的朋友下班之后外出玩乐至深夜,找不到回家的公交车或出租车,其友便出主意偷一辆电瓶车回家。起初闫不愿意偷车,但是拗不过其友的再三诱骗,只得帮忙动手。他们刚刚开始,就有发现有人朝他们走来,情急之下二人分头逃窜。闫跑进楼房中直至楼顶无路可逃才被抓住,而其友则逃逸成功。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闫的好朋友大多安分守己,有稳定的工作,并不会触碰法律禁区。但是也有一些闫的普通朋友同样进入了劳教所。平日喜欢和朋友外出游玩聊天,也不会有违法的行为。那个闫在饭店打工认识的朋友则是一个无稳定工作的社会人员,这次犯罪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朋友的干涉。

也许是因为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和闫乐乐的交谈很顺利也比较彻底。同样和前两位一样,闫乐乐对于学习也是没有多少兴趣,但是他的家庭情况比起陈松和潘征就好了不知多少,虽说家住农村,但是也比发展不良的小城镇要

好得多。首先在物质层面,闫乐乐的父亲是做装潢的,收入自然不会少,而且在这个家庭里,闫乐乐的大姐今年已经以近6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了安徽一所不错的大学。在犯事之前,其实闫乐乐也和其他的三个兄弟姐妹一样都找到了一份稳定正常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了。闫乐乐的工作是在当地的一家中型饭店里做厨师,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了这个把他拐上犯罪道路的朋友,暂且称其为A。由于闫乐乐远离农村老家,在城里并没有什么朋友,所以这同住一间员工宿舍的二人很快便称兄道弟,经常出去玩乐了。据闫乐乐描述,A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人,什么赚钱干什么,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在社会上瞎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他觉得A人还是不错的,所以就时常在下班之后跟着A到处玩乐,然后在一天晚上玩乐到深夜的时候就发生了上面档案中叙述的案件。闫乐乐告诉我他当时是坚决反对去偷别人的电动车的,但是经不住A的说服,只得做了从犯。从这例案件中可以看出,闫乐乐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都相对不错,只是由于初入社会交友不慎而马失前蹄。这就牵扯到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由于闫乐乐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他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年仅17岁的他又尚未形成完整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以及价值观,一旦受到外界不良的诱惑刺激(例如不慎认识了A这样的朋友),很容易就

会走上歧途。

结束了和闫乐乐的对话之后,天色似乎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的样子了,发觉时间有些紧张,我便打算不做休息一鼓作气完成最后一轮交流访谈。他的名字叫做徐建,在见面之前,管教悄悄地提醒了我一句徐建的脑子可能有点不太好使,我顿时不再关心时间的问题,开始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4. 个人情况: 徐建 1993年12月生 男 汉族 初中学历 盗窃 徐如初中之后,同样由于老师们的不负责任以及同学的不良影响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辍学之后基本天天闲置于家中无所事事。很不爱与人交流。此次为二进宫,第一次入室盗窃游戏机一部,上学的时候也经常偷拿同学的笔和本子。从小学开始便养成这种行为,看到好东西不拿就不舒服,也不是因为家里负担不起。

家庭情况:徐父有一份正常工作,徐母则在大街上摆煎饼摊挣钱,徐另有一姐姐在商场卖衣服。家里人受教育程度均不高。

案件经过:在户外游荡的时候看见一辆自行车,觉得很好很想要所以便行事偷窃,事后被人在监控上发现并逮捕。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和别人联系。平常喜欢到书店看历史故事书。

此行之前,我把调查研究的主要方面列为了深入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从他们自己的内因作为出发点,梳理他们犯罪的成因。可是前三位犯罪的原因让我感觉在心理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所以只好作罢。这下好不容易遇到我期望中的调查对象,我打算好好和徐建聊一聊。但是事情发展的并没有那么容易,正如管教事先提醒我的,徐建和人交流很费劲儿,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整个对话的过程之中,徐建很少抬头直视我,问他问题的时候往往要

重复至少一遍他才看似十分不勉强的说出几个简短的句子,不过到结束的时候我还是从他嘴里挖掘出了不少的信息。从上述的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建的朋友很少,即使有几个朋友,徐建除了偶尔见面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联系他们。而除了封闭自我这一心理问题,导致徐建因为盗窃而进入劳教所的原因是他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疾病—那就是只要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拿。不是因为家里买不起或是家长不给买,而就是看到好东西就想拿。因为这个问题,徐建曾经偷过许多同学的笔记本和签字笔,也曾入室盗窃过邻居小孩的游戏机,这次他又看上了停在他家楼下的一辆自行车。对于寡言的徐建,我无法从他自己的嘴里边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他是如何养成这种性格的。但是根据我所查阅到的资料,我想我可以大致推断出一种可能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是客观因素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的,其中主体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有着密切联系。而主体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而在徐建这个案例中,心理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因素是指青少年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如个性倾向、性格结构中的不良因素等,又吸收了主体外的不良因素,从而内化为犯罪心理。

从个性倾向的角度来说,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如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人需要,个人需要脱离客观实际无限制地膨胀,追求高档消费,追求“性自由”,损人利己的动机、不当的兴趣爱好,缺乏正确的理想以及错误的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徐建的情况恰好符合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产生了不当而又损人利己的兴趣爱好。而这种缺失明显是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当以及学校老师的不闻不问造成的,这些本来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中的指明灯的人们对自己所肩负的重担毫无意识,好比海上的灯塔在风雨夜无声的熄灭。 从性格结构的角度来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它包括: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性格特征,如对社会持敌视态度,对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能否自觉地调节自已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如盲目性、冲动性、放纵、依赖性、任性、顽固性、冒险性以及意志薄弱、自我控制力差等;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如起伏波动的不稳定情绪,长期萎靡不振消沉悲观情绪等;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表现在认识方面,如思维偏激极端,是非善恶分辩力差。以徐建为例,他自我封闭的性格明显导致了他的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从而产生了其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依赖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性格特征。

结束了这一次行程,我确实对于青少年犯罪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不像是以前那样仅仅了解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而是深入理解了最根本的因素。恰恰如果想要对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防治、改造,知晓本源就是最基础的起点。虽说我这次采访的人数有限,结论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基于我的老家淮南并不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城市,青少年犯罪率自然会偏高。但是影响或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几个主要因素无非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大方面。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资料附在最后,大家可以引以为戒并帮助自己身边正在或者即将遭受毒害而走上违法犯罪不归路的青少年避免铸成影响自己一生的大错。

附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的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3、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学校预防

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传授各种知识。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

“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

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校里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 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薛大卫

今年夏天,由于注意到国内逐年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率,以及被其大有可能持续增长的不良趋势所吸引,我从北京乘坐高铁回到我的老家—安徽淮南,目的是想要对这一令人不安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这一现象一探究竟。青少年违法犯罪在整体犯罪数量的比重是多少?什么类型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他们犯罪的初衷和真正的原因?以及社会如何对待并帮助这一类青少年改过自新,或者说对其他青少年提前进行预防教育。这些问题都将会涵盖在下面的报告之中。

根据我查阅的资料显示,当今国内的青少年犯罪的总人数在犯罪嫌疑人总数中占43.5%,而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更是接近50%,并且足以引发社会关注的是这一类犯罪的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曾经有人将青少年比喻为未来祖国的花朵,或者说是未来国家的栋梁,可是如果一个国家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时光荏苒,等到这一代人主导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未来可想而知。所以说青少年犯罪这一领域应当被给予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类人群,做出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 作为一个青少年,我对自身所处的社会人群感触颇深,同样也存在很多疑惑。现今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家里的独生子,

可以说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但是因此同时我们受到了太多的关爱,太多的期望,结果可能又非常的讽刺,那就是不断的令自己的父母失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则是父母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青少年犯罪的年龄跨度很大,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犯罪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然而对这个下限社会上存有众多不同意见,在这之中我比较赞同的观点是青少年犯罪的最低年龄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然而从刑法的规定上看,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所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为了更好的深入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以及他们违法犯罪的原因,我从淮南市劳教所的资料库中筛选了四位不同类型的九零后作为研究对象。

老实说,在我来到这个位于穷乡僻壤的劳教所之前,我

内心里对于这次行程还是存有几分畏惧。毕竟在我的印象里进入劳教所或者监狱的人都是生得一副要么凶神恶煞,要么阴险狡诈的面孔。在之前我原本打算假装同样是青少年犯并混入他们的生活之中,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理。但是当有人告诉我像牢头狱霸这样的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之后,我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第一天到达劳教所的时候,天上下着朦朦的细雨,使这原本就很安静的地方更添几分灰暗的色调。我在之前和劳教所管理人打好招呼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入了这个劳教所。在和管理人重申了一下我此行的意图并大概说明了我行事的步骤之后,他在资料库中筛选出了十几个比较符合我要求的犯人,我也根据调查需要以年龄为标准最终选择了四个九零后,最大的22岁,最小的与我同龄,17岁。 进入隔离办公区和监禁区紧闭的深绿色大门之后,我按着名单上的顺序开始招人,第一位青少年犯名叫陈松。我麻烦了一下管教帮忙找陈松出来谈话。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陈松的面庞很稚嫩,很淳朴。和我身边的朋友同学们没有什么两样,看来这里的人并不都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恶狠狠的样子。在管教的命令下,陈松从废弃的宿舍中抬出来两把覆盖上厚厚一层灰尘的凳子,几步小跑接回来一桶自来水便开始擦凳子。看着陈松跑来跑去的身影,同是同龄人的我却站在一旁看着他为我

搬凳子擦凳子,我不知道我心里为什么感觉有那么一点儿不好意思。 1. 个人情况: 陈松 1995年8月生 男 汉族 小学学历 敲诈勒索 小学六年级开始不断逃学,对学习丧失兴趣,加之学校老师教育不负责任,开始在社会上游荡。 之前因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和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多次进入拘留及劳教场所。 目前剩余劳教时间六个月。

家庭情况:

陈母早年经营一家饭店,后来改为为他人的饭店打工。

陈父之前因为故意伤害罪曾经入狱,出狱之后在工地工作。

案件经过: 陈的朋友因为殴打他人,被受害者的父母找上家门索取赔款1000元。之后因朋友对此不服气,在陈的陪同下再次围堵受害者进行殴打并强行扣留受害者手机一部,告知受害者给钱才能交还手机。事后在和家人外出就餐时被民警以敲诈勒索罪逮捕,判处劳教1年,目前表现良好。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社会闲杂人员和在校同学。

每天的生活基本在网吧度过(7-8小时),经常通宵在网吧过夜,早晨回家。随身带刀。日常花销(吃喝以及网费)来源于勒索他人,对象基本是在校学生。

从我和陈松聊天中获取的信息中,可以看出陈松违法犯罪的历史劣迹斑斑,早在这次进入劳教所之前他便已经因为故意伤害、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等原因多进宫。这些原本应该是他应该在学校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的时候,他却过早地流入社会这趟浑水,深陷其中。从陈松的家庭情况中我了解到他的父亲早年也曾经因故意伤害而入狱,这件事情对小陈松的影响可不小。陈松告诉我在他父亲犯事之后,邻居们开始在背后议论他们一家人,并且对小陈松恶言相向,说他将来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违法犯罪,被抓进监狱。这些流言蜚语对于小时候的陈松影响非

常大,一开始他非常难过,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进了监狱,另一方面则是邻居们的嚼舌头。但是时间一长,由于低文化水平的父母以及不良的交友环境,陈松最终还是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从陈松的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一些父母们因为未受过高等教育而对自己子女的成长缺乏正确引导的能力,任由孩子接触各样的事物,最终可能导致是非观、价值观不健全的孩子们走歪路。

完成了对陈松的采访,也到了劳教所的饭点,正好我的下一位采访对象是管理所有犯人伙食的五队(故意伤害)的潘征,我便跟随着管教走进了他们的食堂。这个铺满白瓷砖的食堂和我自己学校的食堂差不多大,饭桌凳子等摆设也都相差无几。管教去叫潘征的时候他正在给其他犯人分发饭菜,等他走到我面前,说实话我挺难以相信这样一个22岁的帅小伙是因为故意伤害而进入劳教所的。 2. 个人情况: 潘征 1990年9月生 男 汉族 初中学历 故意伤害

初中开始因为学校老师管理教育不负责任,生活环境没有学习氛围以及自己主观的不重视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继而辍学,开始在一家啤酒厂工作。 家庭情况:潘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现已下岗,但是之前家里经济足以支持潘的学业,并且给予很大的关心。

案件经过:一日潘与其父母外出就餐时接到其朋友的一通电话,电话里声音嘈杂,潘因担心朋友有事前去查看。到了现场潘发现朋友陷入一场群架,于是出手帮助其朋友斗殴。事后被警方逮捕,判处劳教1年。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由于盘所居住和成长的环境是淮南市最乱的地区,所以他所结交的朋友大多和他本人家庭情况相似,日常活动也多集中在闹市区,随身带刀。在工作之后潘除了上班之外,休息时间多闲置在家中上网

或外出与职业不稳定的朋友外出打零工挣钱,如给工地送材料等体力活。

不过在和潘征进行了一番谈话之后,我便得到了答案。不只是因为年龄比陈松和我大的原因还是什么,我感觉潘征在言语之间总是透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或者说对于这个混杂的社会自己的一种无能为力。虽然和陈松一样,潘征同样因为家里人的文化水平和老师的不负责任而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但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潘征从小生活到现在的地区是我的老家淮南最混乱的一片地区,那里有人居住是因为那里有一片不错的煤矿(淮南的主要产业),而大家为了赚钱都就近就住在了周围。下井工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自然不高,而他们的子女也同样继承了上一辈的思想,那就是赚钱是第一位的!上学读书什么的如果将来赚不了钱那就不要去浪费时间,尽早的去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那是最现实的。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不良的成长氛围,潘征身不由己,想学习也没有办法,所以过早地进入一家啤酒厂做销售工作。按照潘征的叙述,他故意伤害的原因就是简简单单的为了帮助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两肋插刀。在此之前,潘征安安稳稳的过着到处打工挣钱的生活,从未触碰法律禁区。潘征告诉我他挣钱的时候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做偷鸡摸狗之事。在潘征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明事理,并且对他非常关心,所以家庭因素并非是犯

罪的根本原因,而混乱的成长环境则是罪魁祸首。生活在其中,潘征不得不和社会上的人接触、交友,最终因为朋友犯事而牵连其中。

告别了潘征,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各大队的犯人们也都从车间收工,开始到几个宿舍环绕的不大不小的广场上散步聊天打发时间。管教帮我找来了我的第三位采访对象,他名叫闫乐乐,人如其名,脸上总是挂着一副笑嘻嘻的表情,说话让人感觉很油腔滑调的。 3. 个人情况: 闫乐乐 1995年9月生 男 汉族 初中学历 盗窃

初二的时候,老师不负责任,同学也大多不学习,所以闫开始丧失学习兴趣并开始逃学,经常和朋友同学出入网吧等娱乐场所打发时间,之前并无违法犯罪行为,为初次进入劳教所。

家庭情况:闫家住农村,闫父初中学历,在装潢公司工作,闫母小学学历,现在在家务农。闫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姐已经以近600分的成绩考上大学,其余几人也都有工作。

案件经过:一日闫与其在饭店打工时认识的朋友下班之后外出玩乐至深夜,找不到回家的公交车或出租车,其友便出主意偷一辆电瓶车回家。起初闫不愿意偷车,但是拗不过其友的再三诱骗,只得帮忙动手。他们刚刚开始,就有发现有人朝他们走来,情急之下二人分头逃窜。闫跑进楼房中直至楼顶无路可逃才被抓住,而其友则逃逸成功。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闫的好朋友大多安分守己,有稳定的工作,并不会触碰法律禁区。但是也有一些闫的普通朋友同样进入了劳教所。平日喜欢和朋友外出游玩聊天,也不会有违法的行为。那个闫在饭店打工认识的朋友则是一个无稳定工作的社会人员,这次犯罪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朋友的干涉。

也许是因为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和闫乐乐的交谈很顺利也比较彻底。同样和前两位一样,闫乐乐对于学习也是没有多少兴趣,但是他的家庭情况比起陈松和潘征就好了不知多少,虽说家住农村,但是也比发展不良的小城镇要

好得多。首先在物质层面,闫乐乐的父亲是做装潢的,收入自然不会少,而且在这个家庭里,闫乐乐的大姐今年已经以近6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了安徽一所不错的大学。在犯事之前,其实闫乐乐也和其他的三个兄弟姐妹一样都找到了一份稳定正常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了。闫乐乐的工作是在当地的一家中型饭店里做厨师,在工作的时候遇到了这个把他拐上犯罪道路的朋友,暂且称其为A。由于闫乐乐远离农村老家,在城里并没有什么朋友,所以这同住一间员工宿舍的二人很快便称兄道弟,经常出去玩乐了。据闫乐乐描述,A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人,什么赚钱干什么,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在社会上瞎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他觉得A人还是不错的,所以就时常在下班之后跟着A到处玩乐,然后在一天晚上玩乐到深夜的时候就发生了上面档案中叙述的案件。闫乐乐告诉我他当时是坚决反对去偷别人的电动车的,但是经不住A的说服,只得做了从犯。从这例案件中可以看出,闫乐乐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都相对不错,只是由于初入社会交友不慎而马失前蹄。这就牵扯到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由于闫乐乐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他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年仅17岁的他又尚未形成完整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以及价值观,一旦受到外界不良的诱惑刺激(例如不慎认识了A这样的朋友),很容易就

会走上歧途。

结束了和闫乐乐的对话之后,天色似乎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的样子了,发觉时间有些紧张,我便打算不做休息一鼓作气完成最后一轮交流访谈。他的名字叫做徐建,在见面之前,管教悄悄地提醒了我一句徐建的脑子可能有点不太好使,我顿时不再关心时间的问题,开始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4. 个人情况: 徐建 1993年12月生 男 汉族 初中学历 盗窃 徐如初中之后,同样由于老师们的不负责任以及同学的不良影响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辍学之后基本天天闲置于家中无所事事。很不爱与人交流。此次为二进宫,第一次入室盗窃游戏机一部,上学的时候也经常偷拿同学的笔和本子。从小学开始便养成这种行为,看到好东西不拿就不舒服,也不是因为家里负担不起。

家庭情况:徐父有一份正常工作,徐母则在大街上摆煎饼摊挣钱,徐另有一姐姐在商场卖衣服。家里人受教育程度均不高。

案件经过:在户外游荡的时候看见一辆自行车,觉得很好很想要所以便行事偷窃,事后被人在监控上发现并逮捕。

朋友圈及日常活动: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和别人联系。平常喜欢到书店看历史故事书。

此行之前,我把调查研究的主要方面列为了深入青少年罪犯的心理,从他们自己的内因作为出发点,梳理他们犯罪的成因。可是前三位犯罪的原因让我感觉在心理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所以只好作罢。这下好不容易遇到我期望中的调查对象,我打算好好和徐建聊一聊。但是事情发展的并没有那么容易,正如管教事先提醒我的,徐建和人交流很费劲儿,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整个对话的过程之中,徐建很少抬头直视我,问他问题的时候往往要

重复至少一遍他才看似十分不勉强的说出几个简短的句子,不过到结束的时候我还是从他嘴里挖掘出了不少的信息。从上述的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建的朋友很少,即使有几个朋友,徐建除了偶尔见面的时候也基本上不会联系他们。而除了封闭自我这一心理问题,导致徐建因为盗窃而进入劳教所的原因是他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疾病—那就是只要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情不自禁的伸手去拿。不是因为家里买不起或是家长不给买,而就是看到好东西就想拿。因为这个问题,徐建曾经偷过许多同学的笔记本和签字笔,也曾入室盗窃过邻居小孩的游戏机,这次他又看上了停在他家楼下的一辆自行车。对于寡言的徐建,我无法从他自己的嘴里边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他是如何养成这种性格的。但是根据我所查阅到的资料,我想我可以大致推断出一种可能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是客观因素和主体因素相互作用的,其中主体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有着密切联系。而主体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而在徐建这个案例中,心理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因素是指青少年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因素,如个性倾向、性格结构中的不良因素等,又吸收了主体外的不良因素,从而内化为犯罪心理。

从个性倾向的角度来说,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模式上。如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个人需要,个人需要脱离客观实际无限制地膨胀,追求高档消费,追求“性自由”,损人利己的动机、不当的兴趣爱好,缺乏正确的理想以及错误的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徐建的情况恰好符合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产生了不当而又损人利己的兴趣爱好。而这种缺失明显是由于父母的教育不当以及学校老师的不闻不问造成的,这些本来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中的指明灯的人们对自己所肩负的重担毫无意识,好比海上的灯塔在风雨夜无声的熄灭。 从性格结构的角度来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它包括: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性格特征,如对社会持敌视态度,对集体漠不关心,自私自利;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能否自觉地调节自已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如盲目性、冲动性、放纵、依赖性、任性、顽固性、冒险性以及意志薄弱、自我控制力差等;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如起伏波动的不稳定情绪,长期萎靡不振消沉悲观情绪等;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表现在认识方面,如思维偏激极端,是非善恶分辩力差。以徐建为例,他自我封闭的性格明显导致了他的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从而产生了其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依赖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性格特征。

结束了这一次行程,我确实对于青少年犯罪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不像是以前那样仅仅了解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而是深入理解了最根本的因素。恰恰如果想要对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防治、改造,知晓本源就是最基础的起点。虽说我这次采访的人数有限,结论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基于我的老家淮南并不是一个十分发达的城市,青少年犯罪率自然会偏高。但是影响或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几个主要因素无非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大方面。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资料附在最后,大家可以引以为戒并帮助自己身边正在或者即将遭受毒害而走上违法犯罪不归路的青少年避免铸成影响自己一生的大错。

附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的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家庭预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1、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2、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3、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学校预防

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传授各种知识。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

“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

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校里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 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


相关内容

  • [案例分析]高某不构成挪用资金罪无罪辩护经典案例
  • 高某不构成挪用资金罪无罪辩护经典案例 [案情简介] 报案人陈某东,1990年代初到时武汉承包工程,因个人无建筑资质而挂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分武汉公司(下称十六冶武汉公司),并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武汉公司直属高层工程处(下称十六冶武汉公司高层处),陈某东任主任. 被告 ...

  • 八十部结局出人意料的经典电影
  • 80部结局出乎意料的经典电影 (排名不分先后,每部都很精彩) (截至20121012) 1.穆赫兰道 [国 家]美国/法国 [类 别]惊悚/剧情/悬疑 [影片长度]146min [对白语言]英语 [导 演]大卫·林奇 David Lynch [主 演]娜奥米·沃茨 劳拉·赫利 [内容简介]好莱坞的穆 ...

  • 道格拉斯水果公司的市场定位
  • ----------专注于有机核果的家族生意 作者:杰拉尔丁-华纳(GeraldineWarner)/2015年1月20日  翻译:侯纪伟,水果邦翻译组英语组出品 ----------------------------------------------- 感谢水果邦翻译组英语组侯纪伟老师,在此代 ...

  • 基督教简明查经讲章大纲
  • 基督教简明查经讲章大纲-黄彼得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卫的特别遗嘱 经文:王上2:5-6,28-35 引言: 大卫临终之时,有些事情要吩咐儿子所罗门.列王纪上2:1-4里的吩咐都是好平常的,都是吩咐儿子要刚强,敬畏神,遵守神的命令.可是在5-6节却说了一些令人不大明白的话.约押岂不是帮助了大卫许多吗 ...

  • 奥斯卡 · 讲述黑人.毒品.同性恋[月光男孩],是编剧自己的故事
  • 相关新闻 <月光男孩>获得第 89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月光男孩>编剧亲述:混乱就是我的记忆 VICE 中国,世界在下沉,我们在狂欢 埃里克斯·希波(Alex Hibbert),大卫·伯恩福摄,由 A24 提供. "我们都有自己出身的故事."演员兼剧作家 ...

  • 圣经问答题;
  • 圣经问答(十一) (一) 选择题:<1>耶稣说( )是真以色列人.A:彼得,B:约翰,C:拿但业, 答案:C:拿但业, 约1:47节 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 <2>亚伯兰将所得的十分之一给( ).A: ...

  • 耶稣所讲的比喻之(十八)--浪子的比喻4
  • (路15:11-24,,25-32) 二.慈爱的父亲:20下-24 1.急切的等候(20节下)"相离还远" 圣经说,相离还远的时候,父亲就首先看见了.为什么不是仆人先看见,而是父亲先看见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这个时候的浪子与几年前离家出走的时候,可以说样子已经发生了极大 ...

  • 值得推荐的电影
  • 日志返回日志列表[转] 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不知道结局而且震撼你心灵的高端电影 2013-11-14 19:12 阅读(3.56 万) 转载自 holy long for在原日志的基础上 加几部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电影.<告白> 每一慢镜头都那么美好 就像学生们肆无忌惮的大笑 却不知道下面开出 ...

  • 这应该是2014年最受好评的20部电影
  • 年底将至,各家媒体各家媒体.协会.奖项都纷纷公布了今年的十佳片单.这里综合了<华盛顿邮报>.<视与听>杂志.<电影手册>.<帝国>杂志.<时代>杂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娱乐周刊>.波士顿在线影评人协会.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