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协定中文文本与英文文本内容差异致纳税...

编者按:税收协定是国家或地区的最高政府之间签署的国际性协议,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防止国际性双重征税。因此,税收协定的具体规定对于具有跨国收入的纳税人的权益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家间的语言差异,通常税收协定的签署文本包含三个,其中两个文本采用签约国各自的语言,另一个文本采用英文。但是,这仍难免出现不同语言文本对某一具体规定的表述差异,从而导致纳税争议。下文即是这样一件纳税争议案件,笔者通过简要介绍案情分析在税收协定不同文本的具体规定有差异的情况下税收协定的适用问题。

一、案情简介

2010年,意大利籍科学家林女士(化名)受到中国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的邀请,来到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进行任教。

2010年9月,林女士与研究院签订了一份雇佣合同,约定林女士在研究院的任教期间为2010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研究院向林女士支付任教报酬。

2012年9月,第一份雇佣合同到期后,林女士与研究院又签订了一份新的雇佣合同,约定林女士继续在研究院的任教期间为2012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研究院继续向林女士支付任教报酬。

林女士在研究院工作满三年后,深圳当地税务机关要求林女士补缴其在研究院前三年的任教期间的个人所得税,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简称“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条。

然而,林女士查阅中意税收协定的英文本第二十条的规定时发现,根据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条的规定,林女士在研究院前三年的任教期间取得的收入在中国应当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林女士与当地税务机关产生争议,当地税务机关发现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与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的内容不一致,遂向国家税务总局发函请示。最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案批复,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外籍科学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3]229号),认定当地税务机关应当适用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林女士无需对其在研究院前三年的任教期间取得的收入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妥善地解决了这一纳税争议。

二、华税点评

(一)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与英文本的规则内容存在差异导致争议的发生

1、对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第二十条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任何个人是、或者在紧接着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仅由于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大学、学院、学校或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从其到达之日起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年的,该缔约国一方应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

从中国政府征税权的角度看,本条中文本的规定主要有如下三层含义:

其一,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的,中国政府有权向意大利居民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其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中国政府免于向意大利居民个人征税:

(1)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停留的目的仅是为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

(2)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三年。

其三,如果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停留时间超过三年或者非仅以从事教学、科研或讲学的目的停留的,中国政府有权根据国内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征收意大利居民个人从其到达中国之日起取得的来源于中国的报酬的个人所得税款。

正是根据此条规定,当地税务机关认为林女士已经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超过了三年,不能再适用税收协定的免税待遇,林女士应当针对自其来华之日起取得的来源于中国的所得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补缴个人所得税款。

2、对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第二十条的理解与适用

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如下:

ARTICLE 20

TEACHERS ANDRESEARCHERS

An individual who is,or immediately before visiting a Contracting State was, a resident of the otherContracting State and is present in the first-mentioned Contracting State forthe purpose of teaching, giving lectures or conducting research at auniversity, college, school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or scientific researchinstitution shall be exempt from tax in the first-mentioned ContractingState, for a period not exceeding three years from the date of his firstarrival in the first-mentioned Contracting State in respect of remuneration forsuch teaching, lectures or research.

从中国政府征税权的角度看,本条英文本的规定主要有如下三层含义:

其一,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的,中国政府有权向意大利居民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其二,中国政府承诺对意大利居民个人就上述所得在其停留中国期间的前三年内免税;

其三,如果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停留期间超过三年,中国政府有权对意大利居民个人的上述所得中超过前三年期间的剩余期间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显然,根据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的第二十条的规定,林女士在中国的研究院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总共有四年的时间,前三年取得的收入应当在中国免税,自满三年后的一年期间取得的收入应当向中国政府交税。

(二)中意税收协定出现文本内涵差异的,应当以英文本为准

据前述,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第二十条将“停留不超过三年”作为了居民个人享受免税待遇的一项条件,而考察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则并没有为免税待遇设置期限条件,规定的“三年”其实是一个免税期。

由于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本协定于1986年10月31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意大利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有疑义,应以英文本为准。”因此,就此条之规定,由于英文本与中文本的规定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中国的税务机关应当依照英文本的规则涵义对该条加以适用。

国家税务总局对本案的批复也认同了这一做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外籍科学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3]229号)部分原文如下:

经比较后发现,中国-意大利税收协定第二十条的英文本与中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存在差异:中文本将停留不超过三年作为缔约国一方教师和研究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享受免税待遇的条件,而按照英文本,缔约国一方教师和研究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应享受最多不超过三年的免税期。

根据中国-意大利税收协定第二十九条“如有疑义,应以英文本为准”的规定,该女士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受雇取得的报酬,前三年(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应免征个人所得税。

小结

本案实际上凸显出的是税收协定的作准文字及解释方法的问题。我国签署的税收协定大多采用中文、另一缔约国的文字文本以及英文文本作为三种作准文字,每一种文本均具有同等效力,即我国政府及缔约国政府均有权依照各自文字文本的税收协定实施税收征管。当两个文字文本的含义出现偏差时,英文文本含义的效力将高于其他两个文字文本的含义效力。类似于本案的税收协定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确实存在,并且极有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税负成本。因此,建议具有跨国性收入的纳税人针对其跨国收入及可能会适用的税收优惠待遇向税法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编者按:税收协定是国家或地区的最高政府之间签署的国际性协议,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防止国际性双重征税。因此,税收协定的具体规定对于具有跨国收入的纳税人的权益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家间的语言差异,通常税收协定的签署文本包含三个,其中两个文本采用签约国各自的语言,另一个文本采用英文。但是,这仍难免出现不同语言文本对某一具体规定的表述差异,从而导致纳税争议。下文即是这样一件纳税争议案件,笔者通过简要介绍案情分析在税收协定不同文本的具体规定有差异的情况下税收协定的适用问题。

一、案情简介

2010年,意大利籍科学家林女士(化名)受到中国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的邀请,来到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进行任教。

2010年9月,林女士与研究院签订了一份雇佣合同,约定林女士在研究院的任教期间为2010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研究院向林女士支付任教报酬。

2012年9月,第一份雇佣合同到期后,林女士与研究院又签订了一份新的雇佣合同,约定林女士继续在研究院的任教期间为2012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研究院继续向林女士支付任教报酬。

林女士在研究院工作满三年后,深圳当地税务机关要求林女士补缴其在研究院前三年的任教期间的个人所得税,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简称“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条。

然而,林女士查阅中意税收协定的英文本第二十条的规定时发现,根据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条的规定,林女士在研究院前三年的任教期间取得的收入在中国应当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林女士与当地税务机关产生争议,当地税务机关发现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与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的内容不一致,遂向国家税务总局发函请示。最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案批复,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外籍科学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3]229号),认定当地税务机关应当适用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林女士无需对其在研究院前三年的任教期间取得的收入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妥善地解决了这一纳税争议。

二、华税点评

(一)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与英文本的规则内容存在差异导致争议的发生

1、对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第二十条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任何个人是、或者在紧接着前往缔约国一方之前曾是缔约国另一方居民,仅由于在该缔约国一方的大学、学院、学校或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停留在该缔约国一方,从其到达之日起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年的,该缔约国一方应对其由于教学、讲学、或研究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

从中国政府征税权的角度看,本条中文本的规定主要有如下三层含义:

其一,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的,中国政府有权向意大利居民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其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中国政府免于向意大利居民个人征税:

(1)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停留的目的仅是为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的目的;

(2)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三年。

其三,如果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停留时间超过三年或者非仅以从事教学、科研或讲学的目的停留的,中国政府有权根据国内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征收意大利居民个人从其到达中国之日起取得的来源于中国的报酬的个人所得税款。

正是根据此条规定,当地税务机关认为林女士已经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超过了三年,不能再适用税收协定的免税待遇,林女士应当针对自其来华之日起取得的来源于中国的所得根据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补缴个人所得税款。

2、对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第二十条的理解与适用

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如下:

ARTICLE 20

TEACHERS ANDRESEARCHERS

An individual who is,or immediately before visiting a Contracting State was, a resident of the otherContracting State and is present in the first-mentioned Contracting State forthe purpose of teaching, giving lectures or conducting research at auniversity, college, school 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or scientific researchinstitution shall be exempt from tax in the first-mentioned ContractingState, for a period not exceeding three years from the date of his firstarrival in the first-mentioned Contracting State in respect of remuneration forsuch teaching, lectures or research.

从中国政府征税权的角度看,本条英文本的规定主要有如下三层含义:

其一,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讲学或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的,中国政府有权向意大利居民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其二,中国政府承诺对意大利居民个人就上述所得在其停留中国期间的前三年内免税;

其三,如果意大利居民个人在中国的停留期间超过三年,中国政府有权对意大利居民个人的上述所得中超过前三年期间的剩余期间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显然,根据中意税收协定英文本的第二十条的规定,林女士在中国的研究院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总共有四年的时间,前三年取得的收入应当在中国免税,自满三年后的一年期间取得的收入应当向中国政府交税。

(二)中意税收协定出现文本内涵差异的,应当以英文本为准

据前述,中意税收协定中文本第二十条将“停留不超过三年”作为了居民个人享受免税待遇的一项条件,而考察英文本的第二十条规定,则并没有为免税待遇设置期限条件,规定的“三年”其实是一个免税期。

由于中意税收协定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本协定于1986年10月31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意大利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有疑义,应以英文本为准。”因此,就此条之规定,由于英文本与中文本的规定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中国的税务机关应当依照英文本的规则涵义对该条加以适用。

国家税务总局对本案的批复也认同了这一做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外籍科学家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3]229号)部分原文如下:

经比较后发现,中国-意大利税收协定第二十条的英文本与中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存在差异:中文本将停留不超过三年作为缔约国一方教师和研究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享受免税待遇的条件,而按照英文本,缔约国一方教师和研究人员在缔约国另一方应享受最多不超过三年的免税期。

根据中国-意大利税收协定第二十九条“如有疑义,应以英文本为准”的规定,该女士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受雇取得的报酬,前三年(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应免征个人所得税。

小结

本案实际上凸显出的是税收协定的作准文字及解释方法的问题。我国签署的税收协定大多采用中文、另一缔约国的文字文本以及英文文本作为三种作准文字,每一种文本均具有同等效力,即我国政府及缔约国政府均有权依照各自文字文本的税收协定实施税收征管。当两个文字文本的含义出现偏差时,英文文本含义的效力将高于其他两个文字文本的含义效力。类似于本案的税收协定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确实存在,并且极有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税负成本。因此,建议具有跨国性收入的纳税人针对其跨国收入及可能会适用的税收优惠待遇向税法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相关内容

  •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资料
  • 详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政策辅导资料 一.什么是非居民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分为两种类型: (一)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主要是外国企业在 ...

  • 国税发[2009]3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
  •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

  • 涉外会计论文
  • 跨国关联企业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10-11-05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跨国避税与反避税这一命题是近年来国际税法领域的重要课题,跨国关联企业作为跨国避税的重要主体,对其滥用企业间的外部控制关系大肆逃避东道国税收管辖权的情形,西方各国政府均予以高度重视,相应制订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反 ...

  • 跨境电子商务政策
  • 目 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一 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 ...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正式签署
  •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其中已通过国内审批程序的50个国家正式签署<协定>,分别是: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巴西.柬埔寨.文莱. ...

  • 征管基础检查内容.标准
  • 附件二:征管基础重点检查内容.标准 一.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的范围,主要是2008年1月1日至今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征管基础工作.重点对涉及流转税管理.企业所得税管理.征收管理.进出口税收管理.国际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等税收执法业务的执法流程.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手续.档案资料进行检查. 二.检查重点内容 ...

  • 国际避税和反避税
  •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产生背景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避税行为日益成为跨国纳税人的首选手段.我国在反国际避税方面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反国际避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设 二战后,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加之许多国家的 ...

  • 浅析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 浅析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班级:会计1107 姓名:熊娟 学号:24号 指导教师:陈玉新 目录 一.国际避税的基本内涵 ............................................................................................ ...

  • [中德税收协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收稿日期:2012-01-16 作者简介:刘剑文(1959-),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世界税法协会(ITLA)主席,法学博士. 致谢:本文原为2009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二届"中德税法高级论坛"的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