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排比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

  摘要:修辞是考试的必考项,也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要点。修辞格中排比是最为常用的。作文中善用排比不仅能够一气呵成的准确表达意思,更能够是文章的文采大放光彩。但是排比要运用的恰当。通常出现在开头,能够吸引人;文中出现,能够使文章简洁;结尾运用,能够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同时,在运用的时候还可以兼容其他修辞格,更能使排比这种修辞格的运用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排比;排比段;兼用;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5-01

  翻阅诸多满分作文,发现它们无一不善用排比,看来排比往往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为什么排比会成为考生的首选呢?

  一、排比句放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运用排比,如:从“A、B、C、D”到“平平仄仄”,从“香山红叶红满天”到“沧海月明珠有泪”,从骆宾王的《鹅》到庄子《逍遥游》,从小学一年级看着拼音读文章到高三的诵诗背文。语文,你与我已是风雨相伴的朋友,可是你知道吗?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文章一落笔就先声夺人,用排比句使语言气势充沛畅达,文采斐然,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产生一种“视觉冲击波”,给阅卷人留下好的印象,使之不能不另眼相看。

  1.文章的主体构成排比段,如:

  语文是一本日记,记载着我有成长经历。记得还是孩提时代,就跟着妈妈咿呀学语,用不标准的发音背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词;稍大些进了学校,全班小同学戴着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声朗诵“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到了中学,又被孔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所吸引。

  语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载着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知道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来到滕王阁,我明白了什么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登上了泰山,我直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文是一部历史片,带着我穿越时空,驰骋古今。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我读出了屈原对亡国的无奈;从“壮志饥餐春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我读出了岳飞对复国的渴望;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读出了文天祥的视死如归。

  这样文章结构匀称、整齐,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2.文章的结尾运用排比,如: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文章从“源自人们内心和谐”“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证明了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结尾以排比这一形式对主体的三个方面作重申,使结构非常严谨,开合自如,也显得很有气势,收束有力。

  二、排比用于不同的文体,显示不同的魅力

  (1)用排比说理,如:

  包容是面对别人的错误和误解宽厚的一笑,包容是对待他人无私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圣徒的般的心灵;包容是面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都虚心倾听;包容也是一视同仁的公正和不计前嫌的伟大。这里用排比把“包容”的各个方面具体出来 ,使立论大气磅礴,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无懈可击。

  (2)用排比的事实做论据,如:

  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艰难的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光明大道。孔子困厄周游列国的大道上,仍讲学布道;司马迁饱受凌辱歧视,仍修史不断;曹雪芹在独守茅庐的清贫中,仍笔耕不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人的事例组成排比句, 概括凝练,这样文章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覆盖面大,使论证一泻千里,气势酣畅,有很强的说服力。这里运用排比满足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要求,又能满足发展等级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语言具有表现力”。

  (3)用排比抒情, 如:感谢你(语文),让我看遍了历史的沧桑,感谢你,让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感谢你,让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排比的句式使作者将对“语文”的感谢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激荡热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排比如此让文章增色,那么,如何组织排比句呢?

  1.兼容其他修辞手法。如:珍珠记住了蚌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次无瑕;蝴蝶记住了蛹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段轻舞;花朵记住了土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季盛放……排比兼用了拟人。

  品味语文,就像咀嚼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的刚沁 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排比兼用了比喻。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磁卡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排比兼用设问。

  我曾随着孔圣人周游于列国,伴着屈原大夫行吟于泽畔;陪着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伴着关汉卿六月飞雪哭窦娥;化着刀枪与鲁迅一同呐喊民族的觉醒,变成号角同茅盾一道守望子夜的钟声……排比兼用对偶。

  此外,还可以兼用对比、设问等等。

  兼用多种修辞,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学氛围,文章显得光彩四溢,亮人眼眸。

  2.用短语、单句、复句构成各式各样的排比。如:

  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周口店的泥沙,河姆渡的烟云,大汶口的风霜,这是脱胎于蛮荒中的生命;秦砖汉瓦锻造了你的刚强,汉韵唐风铺垫了你的淳厚,泰山昆仑托起了你的身躯,长江黄河疏通了你的血脉……2007年江西考生)兼有短语的排比和单句的排比。

  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露;如果,苦难是一片浩渺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巨轮;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维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复句构成排比。

  短语的排比,短促有力,节奏感强;单句、复句的排比,句式整齐,读来气韵流畅,气势恢弘。

  华丽的服装需要珠宝的点缀,以显其高贵;出色的文章需要修辞的装饰以闪出亮丽。灵活地运用排比就如在文中镶嵌了珠玉一般,使考场作文增光生辉。

  摘要:修辞是考试的必考项,也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要点。修辞格中排比是最为常用的。作文中善用排比不仅能够一气呵成的准确表达意思,更能够是文章的文采大放光彩。但是排比要运用的恰当。通常出现在开头,能够吸引人;文中出现,能够使文章简洁;结尾运用,能够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同时,在运用的时候还可以兼容其他修辞格,更能使排比这种修辞格的运用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排比;排比段;兼用;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5-01

  翻阅诸多满分作文,发现它们无一不善用排比,看来排比往往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为什么排比会成为考生的首选呢?

  一、排比句放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文章的开头运用排比,如:从“A、B、C、D”到“平平仄仄”,从“香山红叶红满天”到“沧海月明珠有泪”,从骆宾王的《鹅》到庄子《逍遥游》,从小学一年级看着拼音读文章到高三的诵诗背文。语文,你与我已是风雨相伴的朋友,可是你知道吗?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文章一落笔就先声夺人,用排比句使语言气势充沛畅达,文采斐然,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产生一种“视觉冲击波”,给阅卷人留下好的印象,使之不能不另眼相看。

  1.文章的主体构成排比段,如:

  语文是一本日记,记载着我有成长经历。记得还是孩提时代,就跟着妈妈咿呀学语,用不标准的发音背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词;稍大些进了学校,全班小同学戴着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声朗诵“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到了中学,又被孔夫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所吸引。

  语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载着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知道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来到滕王阁,我明白了什么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登上了泰山,我直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语文是一部历史片,带着我穿越时空,驰骋古今。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我读出了屈原对亡国的无奈;从“壮志饥餐春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我读出了岳飞对复国的渴望;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读出了文天祥的视死如归。

  这样文章结构匀称、整齐,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2.文章的结尾运用排比,如: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文章从“源自人们内心和谐”“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证明了论点“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结尾以排比这一形式对主体的三个方面作重申,使结构非常严谨,开合自如,也显得很有气势,收束有力。

  二、排比用于不同的文体,显示不同的魅力

  (1)用排比说理,如:

  包容是面对别人的错误和误解宽厚的一笑,包容是对待他人无私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圣徒的般的心灵;包容是面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都虚心倾听;包容也是一视同仁的公正和不计前嫌的伟大。这里用排比把“包容”的各个方面具体出来 ,使立论大气磅礴,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无懈可击。

  (2)用排比的事实做论据,如:

  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艰难的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光明大道。孔子困厄周游列国的大道上,仍讲学布道;司马迁饱受凌辱歧视,仍修史不断;曹雪芹在独守茅庐的清贫中,仍笔耕不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人的事例组成排比句, 概括凝练,这样文章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覆盖面大,使论证一泻千里,气势酣畅,有很强的说服力。这里运用排比满足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要求,又能满足发展等级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语言具有表现力”。

  (3)用排比抒情, 如:感谢你(语文),让我看遍了历史的沧桑,感谢你,让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感谢你,让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排比的句式使作者将对“语文”的感谢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激荡热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排比如此让文章增色,那么,如何组织排比句呢?

  1.兼容其他修辞手法。如:珍珠记住了蚌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次无瑕;蝴蝶记住了蛹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段轻舞;花朵记住了土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季盛放……排比兼用了拟人。

  品味语文,就像咀嚼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的刚沁 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排比兼用了比喻。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磁卡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排比兼用设问。

  我曾随着孔圣人周游于列国,伴着屈原大夫行吟于泽畔;陪着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伴着关汉卿六月飞雪哭窦娥;化着刀枪与鲁迅一同呐喊民族的觉醒,变成号角同茅盾一道守望子夜的钟声……排比兼用对偶。

  此外,还可以兼用对比、设问等等。

  兼用多种修辞,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学氛围,文章显得光彩四溢,亮人眼眸。

  2.用短语、单句、复句构成各式各样的排比。如:

  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周口店的泥沙,河姆渡的烟云,大汶口的风霜,这是脱胎于蛮荒中的生命;秦砖汉瓦锻造了你的刚强,汉韵唐风铺垫了你的淳厚,泰山昆仑托起了你的身躯,长江黄河疏通了你的血脉……2007年江西考生)兼有短语的排比和单句的排比。

  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露;如果,苦难是一片浩渺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巨轮;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维的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复句构成排比。

  短语的排比,短促有力,节奏感强;单句、复句的排比,句式整齐,读来气韵流畅,气势恢弘。

  华丽的服装需要珠宝的点缀,以显其高贵;出色的文章需要修辞的装饰以闪出亮丽。灵活地运用排比就如在文中镶嵌了珠玉一般,使考场作文增光生辉。


相关内容

  • 吉林省中考材料作文满分作品选
  • 2010年吉林省中考"给材料作文"满分作品选 牵挂是一根线 吉林一考生 人世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使相距无论多么遥远的两颗心连在一 起,它能让亲人的感情更加亲密,它能让朋友的友情更加深厚,它甚至能让陌生人心手相携.这种情感就是牵挂. 牵挂,让亲人的感情更加亲密,那是一种&q ...

  • 作文的语言技巧 (精选范文)
  • 作文的语言技巧 --作文语言要追求文学因素 一段优美的文字,如一支婉转的乐曲,让你陶醉其中:一句诙谐的话语,如一杯凉爽的饮料,让你怡然自乐.如何打造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作文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用修辞,让你的语言美起来 1.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著名作家秦牧说:"精彩的比喻像 ...

  • 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模式
  • 桃江县2012年初中语文 学科会经验交流资料 开展互评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坐在这里,我十分荣幸.三年磨一剑,将近中考,冲刺阶段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是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我在作文教学中,创建了互评互改的模式,取得了点滴的成绩,敝帚自珍,与大家交流.分享. ...

  • 记叙文结构构思法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 记叙文结构构思法: 一 题目:空灵.新颖.完美 1.题记:用最为精练或精警的句子,揭示或提示文章的中心主题(先表个态) 2.典型场景1:从前铺部分选择一个富于动态的场景作简要的细节描写(吸引 读者,引起悬念,暗含事件起因)[以描写为主//点] 3.插入:补充说明事件起因,或者插叙能够映衬主题,而又不 ...

  • 记叙文结构构思法
  • 记叙文结构构思法 一 题目:空灵.新颖.完美 1题记 用最为精练或精警的句子 揭示或提示文章的中心主题先表个态 2典型场景1从前铺部分选择一个富于动态的场景作简要的细节描写吸引读者,引起悬念,暗含事件起因[以描写为主点] 3插入补充说明事件起因或者插叙能够映衬主题而又不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任意内 ...

  • 备战中考作文之--满分写作篇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撰 稿:王达沁 编 审:张立平 责 编:李静 备战中考作文之--满分写作篇(一) 如何能在不到 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优秀作文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年来200多篇中考满分作文的分析,揭密一下这些满分作文是怎样"炼" ...

  • 2015中考满分作文开头技巧
  • 中考满分作文开头技巧 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这一比喻反映了开头在全篇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写好开头的艰苦性.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让阅卷者"一 ...

  • 中考作文方法指导及注意事项
  • 1.中考作文方法指导及注意事项 2.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几种技巧 3.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4.记叙文"无中生有"三法 5.旁征博引,情理并茂--中考议论文成功探源 6.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 7.如何拟写作文题记 8.2008年中考作文十大猜想及思路点拨 附:吹 ...

  • [优秀作文]中考作文技巧
  • 中考作文失分"硬伤"及消除对策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所占分值比重最大,去年我省中考作文为65分,占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作文是中考的重头戏.而在中考中,有如下几个"硬伤"需引起考生注意. 一.审题 这几年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考得最多的体裁无疑是话题作文.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