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语文月考题

初三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一、语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绯红f ēi 查无消息 y ǎo 宽恕 诚惶诚恐 ..B 、瞥见pi ē 正襟危坐 j īn 鹤立鸡群 不可名状 ..C 、诘责ji é 冥思遐想m íng 花团锦簇 粗制烂造 ..D 、粗糙 zh ōu 截然不同 翻来覆去 .c āo 文绉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保护沧海桑田吧,不要让罗布泊的悲剧重演! ....B 、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他油嘴滑舌,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

D 、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人生 A 、②①④③B 、①④③②C 、③②④①D 、②④③① 4、下列句子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2分)

A 、有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是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的有效途径。 B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他揭露了一个个自然之迷。 C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情感,像春天的甘霖,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D 、通过寻觅春天的踪迹,使同学们对春天有了更多的感悟。

5、假如今天是你爷爷或奶奶的大寿,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副送给他或她。(2分)( ) A 、依山傍水景中胜地,坐北朝南函里新居 B 、红梅点点,春意浓浓

C 、福分洋洋如东海,鹤寿悠悠似南山 D 、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郭沫若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C 、《名人传》传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了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也是选自同一作品。

1

)(2分)

7、根据提示填空(8分)

①胡马依北风, 。 ②花间一壶酒, 。 ③请为父老歌, 。

④《陈涉世家》中,表达陈胜自己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⑤《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写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 。

⑥请你写出两句能表现积极乐观情怀的诗句 8、(2分)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9——10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9、诗中除了以“雪”比喻梨花外,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分)

10、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回答11——15题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秦王怫然怒 ( )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

枯萎的内心感受, 让读者沉迷其中, 流连忘返, 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 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并非难事, 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到动情之处, 或怦然心动, 或潸然泪下; 到“山重水复”之处, 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3)秦王色挠 ( ) (4) 虽千里不敢易也 ( ) ..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当

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 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 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 让心灵不能自由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呼吸, 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 永远不会叹息。”文学

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 可以照亮人生, 拨开心灵的迷雾, 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

1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

A. 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

B.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

C. 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

1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2

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

分)

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

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

1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

(2分)

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

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一)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

1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2分)

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

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

18.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

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 皆在使观听之人, 为之兴感

19.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 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

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

藉属性,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 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 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

的文学作品, 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 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 唤醒人们已然

2

(二)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3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20.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2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22.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3.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四、写作(40分)

24、过生日时,人们都会要求过生日的人说:“许个愿吧!”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说出自己的心愿,表达的是对明天、对未来美好的希冀与向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而且,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还常常会有不同的心愿。心愿一个接一个,追求的脚步也一步接一步。不断地有新的心愿,才有不断前进的人生。

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

初三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一、语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绯红f ēi 查无消息 y ǎo 宽恕 诚惶诚恐 ..B 、瞥见pi ē 正襟危坐 j īn 鹤立鸡群 不可名状 ..C 、诘责ji é 冥思遐想m íng 花团锦簇 粗制烂造 ..D 、粗糙 zh ōu 截然不同 翻来覆去 .c āo 文绉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保护沧海桑田吧,不要让罗布泊的悲剧重演! ....B 、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他油嘴滑舌,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

D 、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人生 A 、②①④③B 、①④③②C 、③②④①D 、②④③① 4、下列句子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2分)

A 、有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是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的有效途径。 B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他揭露了一个个自然之迷。 C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情感,像春天的甘霖,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D 、通过寻觅春天的踪迹,使同学们对春天有了更多的感悟。

5、假如今天是你爷爷或奶奶的大寿,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副送给他或她。(2分)( ) A 、依山傍水景中胜地,坐北朝南函里新居 B 、红梅点点,春意浓浓

C 、福分洋洋如东海,鹤寿悠悠似南山 D 、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郭沫若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C 、《名人传》传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了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也是选自同一作品。

1

)(2分)

7、根据提示填空(8分)

①胡马依北风, 。 ②花间一壶酒, 。 ③请为父老歌, 。

④《陈涉世家》中,表达陈胜自己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⑤《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写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 , 。

⑥请你写出两句能表现积极乐观情怀的诗句 8、(2分)仿照例句,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9——10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9、诗中除了以“雪”比喻梨花外,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2分)

10、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回答11——15题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秦王怫然怒 ( )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

枯萎的内心感受, 让读者沉迷其中, 流连忘返, 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 享受到精神的愉悦

并非难事, 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到动情之处, 或怦然心动, 或潸然泪下; 到“山重水复”之处, 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3)秦王色挠 ( ) (4) 虽千里不敢易也 ( ) ..

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当

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 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 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 让心灵不能自由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呼吸, 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 永远不会叹息。”文学

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 可以照亮人生, 拨开心灵的迷雾, 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

13.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

A. 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

B.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

C. 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

1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2

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

分)

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

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

15.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

(2分)

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

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一)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

1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2分)

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

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

18.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

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 皆在使观听之人, 为之兴感

19.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 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

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

藉属性,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 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 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

的文学作品, 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 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 唤醒人们已然

2

(二)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3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20.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2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22.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3.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四、写作(40分)

24、过生日时,人们都会要求过生日的人说:“许个愿吧!”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说出自己的心愿,表达的是对明天、对未来美好的希冀与向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而且,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们还常常会有不同的心愿。心愿一个接一个,追求的脚步也一步接一步。不断地有新的心愿,才有不断前进的人生。

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


相关内容

  • 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变化说明
  • 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变化说明 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说明:根据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说明,2014年成都中考语文删除删除李白篇目等,请看2014年成都中考考试科目考点及考试题型说明. <成都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简称<考 ...

  •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本学月教学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学生能力,本阶段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能够易于识记.理解,尤其学以致用. 根据中考说明及相关的解读,本学月专题复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专题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 ...

  • 初三语文月考题
  • 2009年荔浦中学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2分) ...

  •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 陈庄中学 刘青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初三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结束冲刺阶段,作为新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和初三的学生一样,都十分重视初三这个特殊的阶段.初三是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一年,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所以初三的教学又是与众不同的.初三的教学工不同与其他两个年级,可以说是更加的紧张. ...

  • 新学期初三学生如何做好语文中考复习准备
  • 金秋九月,同学们怀着期待与梦想开始了崭新的生活,想必此时初三的学生在期待与喜悦之余内心会有一丝沉重,因为摆在我们眼前的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怎样已步入初三就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个科学的规划,二是在最后的一年里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此把我过去几年里的教学心得加以总结, ...

  • 初三语文教师述职报告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作为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兼初三语文教师,一年的初三教学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初三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由初三毕业班的性质所决定的。工作总结时刻都应该进行,时刻都应以提高初三教学质量为中心,为同学们的中考做好准备。现将我的工作作出如下述职:   一、领导重视 ...

  • 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 初三语文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为全区第一次模拟检测,该试题能体现出中考出题思路,兼顾基础和能力的考察.各知识点的分数分配适当.比较客观地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这次的作文题为<掌声>.该作文题能够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 二.学生答题情况 古诗词默 ...

  • 2009年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2009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总分排罗湖区第三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翠园、罗外相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 ...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新建中学 程壮莉 一年一度的语文中考即将来临,每一位初三教师又面对着如何搞好初三语文复习这个话题.初三语文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等特点.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