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陈希: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2015年11月11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强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充分认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并写进了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活力。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推动“人力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以“人才红利”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创新优势,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增强国际人才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新的人才战略,策划出台新的政策法规和举措,加大对他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留置力

度。例如,美国参议院通过《移民改革法案》,提出取消科技、工程等领域人才移民配额,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取得绿卡可以不受数额限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欧盟实施支持青年人才跨境培养行动计划,确保优秀人才在欧盟国家内良性循环;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专门制定吸引外国专业技术人才、海外企业家的移民项目。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角逐的决定性力量,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优势。面对严峻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我们必须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采取更加有力的人才举措,制定更具优势的人才政策,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集聚各方人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严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同时,面对人才规模日渐壮大、构成更趋复杂、思想状况更加多元的客观现实,需要加强政治引领和吸纳,密切党同人才的联系,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汇聚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更好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本路径。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要与人才发展同步推进,促使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我国创新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发挥人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作用,下好人才“先手棋”,确保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结构优先调整、政策优先创新。着眼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

大力培养集聚创新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更大力度

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建立国家杰出创新人才工作室,大力集聚从事原创研究、交叉研究且能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的战略科学家;大力集聚适应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需要、有望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军人才;大力集聚适应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需要、具有国际化管理创新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大力集聚支撑中国创造、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力集聚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资本运作、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力集聚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让各类人才在中国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其长。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撬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近些年人才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健全完善工程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使人才工程成为凝聚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大平台,成为人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的助推器。支持各地各部门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构建横向和纵向有效衔接的人才工程体系。同时,创新人才工程协同推进机制,统筹落实人才支持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做好国际组织所需人才的培养推送工作,加快培养推送政治过硬、专业水平高、精通国际事务的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思想束缚和制度藩篱,实施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完善待遇、税收、保险等激励政策,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流动的政策体系。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建立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利益回报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促进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增强人才工作生机活力。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的成长、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健全

人才法律法规,维护人才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成果得到保护。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大人才”观念,强化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依据市场标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减少对用人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人才管理部门要充分放权松绑,提供服务保障。同时,人才资源又不同于一般资源,不能完全交由市场配置,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积极运用财政、税收等宏观经济手段,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使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高端引领和整体开发相统一。我国人才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大师更为稀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突出高端人才这个重点,着重培养造就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核心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事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各类人才。我们既要着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又要着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让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都能够得到重视、得到培养、得到使用,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浩浩荡荡人才大军。

坚持自主培养国内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引进,两手都要硬。广大国内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加大自主培养力度,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积极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施

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海外引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敞开大门,招四方英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协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既不妄自菲薄,“招来女婿气走儿”;也不固步自封,“闭门只练自家拳”。引导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人才加强合作、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动各方面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党管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实质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既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做好人才发展的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又要健全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同时,管好人才工程项目,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工作的统筹。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1日 07 版)

陈希: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2015年11月11日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强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充分认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并写进了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活力。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推动“人力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以“人才红利”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创新优势,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增强国际人才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新的人才战略,策划出台新的政策法规和举措,加大对他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留置力

度。例如,美国参议院通过《移民改革法案》,提出取消科技、工程等领域人才移民配额,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取得绿卡可以不受数额限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欧盟实施支持青年人才跨境培养行动计划,确保优秀人才在欧盟国家内良性循环;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专门制定吸引外国专业技术人才、海外企业家的移民项目。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角逐的决定性力量,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未来一个时期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优势。面对严峻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我们必须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采取更加有力的人才举措,制定更具优势的人才政策,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集聚各方人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严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同时,面对人才规模日渐壮大、构成更趋复杂、思想状况更加多元的客观现实,需要加强政治引领和吸纳,密切党同人才的联系,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汇聚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更好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本路径。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要与人才发展同步推进,促使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我国创新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发挥人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作用,下好人才“先手棋”,确保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结构优先调整、政策优先创新。着眼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

大力培养集聚创新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更大力度

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建立国家杰出创新人才工作室,大力集聚从事原创研究、交叉研究且能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的战略科学家;大力集聚适应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需要、有望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军人才;大力集聚适应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需要、具有国际化管理创新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大力集聚支撑中国创造、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力集聚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资本运作、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力集聚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让各类人才在中国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其长。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撬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近些年人才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健全完善工程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使人才工程成为凝聚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大平台,成为人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的助推器。支持各地各部门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构建横向和纵向有效衔接的人才工程体系。同时,创新人才工程协同推进机制,统筹落实人才支持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做好国际组织所需人才的培养推送工作,加快培养推送政治过硬、专业水平高、精通国际事务的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思想束缚和制度藩篱,实施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完善待遇、税收、保险等激励政策,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流动的政策体系。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建立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利益回报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促进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增强人才工作生机活力。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的成长、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健全

人才法律法规,维护人才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成果得到保护。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大人才”观念,强化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依据市场标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减少对用人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人才管理部门要充分放权松绑,提供服务保障。同时,人才资源又不同于一般资源,不能完全交由市场配置,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积极运用财政、税收等宏观经济手段,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使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高端引领和整体开发相统一。我国人才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大师更为稀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突出高端人才这个重点,着重培养造就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核心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事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各类人才。我们既要着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又要着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让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都能够得到重视、得到培养、得到使用,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浩浩荡荡人才大军。

坚持自主培养国内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引进,两手都要硬。广大国内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加大自主培养力度,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积极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施

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海外引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敞开大门,招四方英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协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既不妄自菲薄,“招来女婿气走儿”;也不固步自封,“闭门只练自家拳”。引导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人才加强合作、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动各方面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党管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实质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既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做好人才发展的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又要健全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同时,管好人才工程项目,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工作的统筹。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1日 07 版)


相关内容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中文名: 划" 简称: "卓越计划" 创办时2010年6月 间: 类别: 部属高校.省属高校 主管部门: 人才培养: 具体实施: 使命宗 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教育部" ...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动态
  • 高教信息参考 第 17 期 主办: 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主办: 出版日期: 10. 2010 出版日期: 10.8.30 20 本 期 目 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一.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

  • 教育公益性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关键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十七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感到很振奋.教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社会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陈希认为,十七 ...

  • 教学改革演讲稿
  • 教育部大学生英语演讲稿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举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总结改革经验,梳理体制机制,解决难点问题,推动新一轮高教改革,带着这样的目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7月9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这是近期咨询委员会围绕同一专题连续举行的第三场研讨会。先后有40多所 ...

  • 2014.9.2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12月02日08:09 来源:人民日报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

  • 三部委座谈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 5日上午,中组部.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 ...

  • 学习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 今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它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人才发展面临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 ...

  • [中国制造2025]全文内容
  •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5月8日 (本文有删减)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 ...

  •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 专题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时政要闻 ●庆祝建国60周年的阅兵仪式,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威武的 16个陆军装备方队,从火力强大的自行火炮到威武先进的主战坦克,全部实现 自主研制:由中航工业制造的总计15个机型151架飞机中,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