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苏轼阅读答案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知,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宣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革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上,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宣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的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阅读答案:

1.B  2.A  3.C  4.D

1.B 点拨:B项一句的意思是:鹤在隐幽的地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随声应和。“和”为应和的意思。

2.A 点拨: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拿、用”的意思。B项中“其”在第一句中是代词“它们”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副词,表反问。C项“而”在第一句中是连词,表并列;在第二句中是连词,表修饰。D项“于”在第一句中是介词“在”的意思;第二句中是介词“被”的意思。

3.C 点拨:A项中“明年”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B项中“适”是恰好的意思。今义多指合适的意思。C项中“同日而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与否定词连用,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D项中“南面之君”是面南而坐的君主的意思。

4.D  点拨:D项中放鹤、招鹤之歌是作者所作而非山人所作。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知,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宣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革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上,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宣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的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阅读答案:

1.B  2.A  3.C  4.D

1.B 点拨:B项一句的意思是:鹤在隐幽的地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随声应和。“和”为应和的意思。

2.A 点拨: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拿、用”的意思。B项中“其”在第一句中是代词“它们”的意思;在第二句中是副词,表反问。C项“而”在第一句中是连词,表并列;在第二句中是连词,表修饰。D项“于”在第一句中是介词“在”的意思;第二句中是介词“被”的意思。

3.C 点拨:A项中“明年”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B项中“适”是恰好的意思。今义多指合适的意思。C项中“同日而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与否定词连用,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D项中“南面之君”是面南而坐的君主的意思。

4.D  点拨:D项中放鹤、招鹤之歌是作者所作而非山人所作。


相关内容

  • 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 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出现了苏轼的古诗<赠刘景文>.我在网上查看了资料,"这首诗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秋末冬初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秋末冬初景物,了无一字涉 ...

  • "苏轼故乡观"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综览苏轼关于故乡.异乡的众多文字表达,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浓厚怀乡情结的人.故乡首先是地理意义的出生之所.对此苏轼有明确交代,多次说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虽总在异乡漂泊,但总忘不了其"蜀士&q ...

  • 后赤壁赋苏轼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 ...

  • [赤壁赋]阅读练习
  • 1.第3段为何写历史人物? 第3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 2.第4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 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因 ...

  • 浣溪沙①(苏轼)阅读答案
  •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 ...

  • 蝶恋花(苏轼)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qu ...

  • 张良王安石阅读答案
  • 篇一:张良王安石阅读答案 篇二:张良王安石阅读答案 (节选)王安石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1)请就本诗使用的夸张手法_百度作业帮 (节选)王安石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固陵解鞍聊出口,捕 ...

  • 古诗文阅读理解: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含答案)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①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②.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③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④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①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苏轼第二次遭贬谪初到惠州时所作.②广东新丰,在惠州 ...

  • 苏轼[南堂五首(之五)][纵笔三首(之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南堂五首①(之五) 纵笔三首③(之 二)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④,簟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 儋州(今属海南省 ...

  • 苏轼[红梅]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红  梅①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 ②诗老:指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