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部分)重要简答论述题汇总

1、但丁的《神曲》的思想内容:1、《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寓言性的总结。2、《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教会的倾向。3、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的萌芽。

2、《神曲》的艺术特色: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3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3、三一律:

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三一律”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4、启蒙运动:

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民展,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理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的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种社会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5、“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就是“浮士德精神”。

精神的体现。

6、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可笑。他模样可笑:明明是年过半百的干瘦老头,偏要夸口自己是个武艺精通、天下少有的模范骑士。行为可笑: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明明被风车摔倒在地,却非说是魔法师的诡计,总是单枪匹马地蛮干,结果却人仰马翻,以失败告终。

可爱。堂吉诃德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角色,因为他荒唐行为的出发点是高尚的,是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立志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而且具有奋不顾身,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大战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成危害人类的巨人;他解放苦役犯,是因为他把苦役犯看作是受苦的骑士。在荒唐的行为中,包含着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封建专制暴政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可悲。堂吉诃德忠于自己的信念,却又盲目蛮干,幻想用中世纪骑士游侠的方

式实现理想,结果每次出马,总是失利,最终只能成为主观愿望与冷酷现实碰撞的牺牲品,充满着令人辛酸的悲剧因素。

7、《堂吉诃德》对欧洲小说的贡献,为什么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做出巨大的贡献。1、它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2、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小说比较集中描写了客店和贵族城堡,当做环境的交叉点,出现多种人物引出各种事件。3、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8、莎士比亚戏剧特色是什么?

(1)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喜剧和悲剧的结合

(2)善于处理题材 点石成金

(3)戏剧人物丰富多样 富于个性化

(4)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

9、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3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10、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

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11、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12、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1、但丁的《神曲》的思想内容:1、《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寓言性的总结。2、《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教会的倾向。3、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的萌芽。

2、《神曲》的艺术特色: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3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3、三一律:

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只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之内。“三一律”总结了戏剧艺术的突出特点,规范了戏剧形式,但过分强调这种规范,又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

4、启蒙运动:

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民展,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理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的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种社会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5、“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他不断地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就是“浮士德精神”。

精神的体现。

6、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可笑。他模样可笑:明明是年过半百的干瘦老头,偏要夸口自己是个武艺精通、天下少有的模范骑士。行为可笑: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明明被风车摔倒在地,却非说是魔法师的诡计,总是单枪匹马地蛮干,结果却人仰马翻,以失败告终。

可爱。堂吉诃德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角色,因为他荒唐行为的出发点是高尚的,是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立志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而且具有奋不顾身,自我牺牲的精神。他大战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成危害人类的巨人;他解放苦役犯,是因为他把苦役犯看作是受苦的骑士。在荒唐的行为中,包含着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对封建专制暴政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可悲。堂吉诃德忠于自己的信念,却又盲目蛮干,幻想用中世纪骑士游侠的方

式实现理想,结果每次出马,总是失利,最终只能成为主观愿望与冷酷现实碰撞的牺牲品,充满着令人辛酸的悲剧因素。

7、《堂吉诃德》对欧洲小说的贡献,为什么说它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做出巨大的贡献。1、它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2、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小说比较集中描写了客店和贵族城堡,当做环境的交叉点,出现多种人物引出各种事件。3、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8、莎士比亚戏剧特色是什么?

(1)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喜剧和悲剧的结合

(2)善于处理题材 点石成金

(3)戏剧人物丰富多样 富于个性化

(4)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

9、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3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10、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

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11、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12、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相关内容

  • 北师大2013-1993文学类考研真题
  • 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裔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中.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__. 3.<庄子 ...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 ...

  • 北京外国语大学保送2013
  • 北外保送2013(英语语种) 郑州外国语学校 考试时间:12月30日 上午9:00~11:30 英语 200分 下午 2:00~4:30 语文 200分 12月31日 7:15 开始面试 100分 考试地点:笔试 逸夫楼 面试 十二大教室 英语学院 试卷是类似于四六级装订成一本一本那样的试卷 英语( ...

  • 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历年试题
  • 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历年试题(文学院) 2000年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一,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在哪些方面模仿荷马史诗? 2, 简述堂吉坷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关系. 3, 简述魏玛古典主义的基本观点.标志着歌德从"狂飙突进& ...

  • 中国通史与剑桥中国史的对比(新)
  • 作为以中国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皇皇巨著,<中国通史>与<剑桥中国史>在国内外都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下面,笔者就<中国通史>与<剑桥中国史>略加评论,若有失误之处,还望指正.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发 ...

  • 2012年7月电大知识产权法网考论述最全汇总
  • (一)试分析社会上经常发生非法复制和使用他人新技术的原因,并论述保护专利权的重要性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分析原因 2.论述重要性 3.能阐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原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 ...

  • 2006-2015外国文学史简答题汇总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神人同形同性.(3分) (2)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3分) (1)<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1分) (2)坚强.勤劳而富于反抗性.(2分) (3)身上残存某些旧道德观念和宿命观点.(2分) (4)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1分) ...

  • 93-11考研真题
  • 2011 723古代一1庄骚2永明体3<云谣集杂曲子>4唐宋派5<阅微草堂笔记> 二简答1班固<汉书>称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如何看待这一评价? 2比较<长生殿>和<桃花扇>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三论述:结合作品,分析 ...

  •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