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与财政打交道,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计民生都离不开财政的影子。我想这一点在税收上体现的作为深刻,从小在家里就听到父母说交了什么税,当时感觉很好奇,问了父母“税是什么”,他们也只说是交给国家的钱。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财政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即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权力,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起来所形成的各种货币或实物资产收入。作为一个过程,它组织收入、筹集资金;作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它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支持农村发展,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进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公共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开展外交活动,保证国家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来源的广泛性。税收不仅可以对流转额征税,还可以对各种收益、资源、财产、行为征税;不仅可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征税,还可以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征税;等等。税收保证财政收入来源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拟的。二是税收收入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因此税收就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及时、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成为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提高财政收入,即增加税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发展经济。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

具体的措施有:

一、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可以适当的提高某些税种的税率。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那些所得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和个人适当提高征收税率。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能阻止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遏制偷税、漏税行为。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及个人严惩不贷。完善相关法律,让偷税漏税行为无机可乘。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财政这块“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同时要遏制灰色收入的滋生。

三、增加就业

目前我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同样促进经济发展,间接也会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四、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是指政府在处理国民收入再分配、并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财政收入获取的多少,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以调动、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促进技术进步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适应,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和保障。由此看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但是,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将吸干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对经济发展竭泽而渔式的攫取将大大影响经济发展后劲。高税收、高收费直接削弱经济实体的发展后劲,使其没有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改造、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并且直接导致实体经济链条利润率过低甚至保本经营,扼杀其生产积极性。从劳动要素来说,在一次分配环节对劳动所得税收过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增长拉动转变到以内需消费为主,财政收入过多导致的高税收将大大阻碍启动居民消费大计的实施。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处理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上,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而使工资长期冻结,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不能脱离国家财力的制约而任意提高工资,而是必须把财政收支的安排同工资增长的幅度密切结合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好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证工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高科技生产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市场竞争,以达到财政收入的增长。

除此之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同样影响财政的收入。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收入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创造的;第三产业主要指除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财政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与咨询、信息、购销存储、交通运输以及融资服务等。

总之,财政学的学习是充实的,它所囊括的知识让我对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财政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还应该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对财政税收的认识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与财政打交道,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计民生都离不开财政的影子。我想这一点在税收上体现的作为深刻,从小在家里就听到父母说交了什么税,当时感觉很好奇,问了父母“税是什么”,他们也只说是交给国家的钱。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财政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第一个阶段,即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权力,将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起来所形成的各种货币或实物资产收入。作为一个过程,它组织收入、筹集资金;作为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它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支持农村发展,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进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公共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开展外交活动,保证国家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来源的广泛性。税收不仅可以对流转额征税,还可以对各种收益、资源、财产、行为征税;不仅可以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征税,还可以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征税;等等。税收保证财政收入来源的广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拟的。二是税收收入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因此税收就把财政收入建立在及时、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成为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财力保障。

提高财政收入,即增加税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发展经济。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

具体的措施有:

一、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可以适当的提高某些税种的税率。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那些所得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和个人适当提高征收税率。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能阻止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遏制偷税、漏税行为。对于偷税漏税的行为,企业及个人严惩不贷。完善相关法律,让偷税漏税行为无机可乘。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把财政这块“蛋糕”既要做大,又要分好。同时要遏制灰色收入的滋生。

三、增加就业

目前我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同样促进经济发展,间接也会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四、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是指政府在处理国民收入再分配、并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财政收入获取的多少,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以调动、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促进技术进步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适应,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和保障。由此看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但是,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将吸干经济发展成果,这种对经济发展竭泽而渔式的攫取将大大影响经济发展后劲。高税收、高收费直接削弱经济实体的发展后劲,使其没有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改造、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并且直接导致实体经济链条利润率过低甚至保本经营,扼杀其生产积极性。从劳动要素来说,在一次分配环节对劳动所得税收过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增长拉动转变到以内需消费为主,财政收入过多导致的高税收将大大阻碍启动居民消费大计的实施。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应该看到,同其他国家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国家掌握的财政收入偏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我觉得国家应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处理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上,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而使工资长期冻结,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不能脱离国家财力的制约而任意提高工资,而是必须把财政收支的安排同工资增长的幅度密切结合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好调整工资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证工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采用高科技生产手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开展市场竞争,以达到财政收入的增长。

除此之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同样影响财政的收入。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

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收入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就会受到制约;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由工业创造的;第三产业主要指除农业和工业之外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等,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财政收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与咨询、信息、购销存储、交通运输以及融资服务等。

总之,财政学的学习是充实的,它所囊括的知识让我对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财政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还应该加强财政理论的学习和及时跟踪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从财政学的课程定位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努力反映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断将前沿科学的发展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来,充分的做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去分析和解释财政问题和现象,提出有益的对策。


相关内容

  • 我对税收的认识
  • 我对税收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民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在国民收入总量中,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和使用.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利,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国家掌控的收 ...

  • 浅谈对我国财税体制中"营改增"的认识
  • [摘 要]"营改增"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前缴纳的营业税改成缴纳增值税.2013年8月1日,对全国应纳营业税的纳税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天起,对占财政总收入15.6%(2012年数据)的营业税应税项目应交营业税将改成应交增值税的方式征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将对国民经济产 ...

  • 财政与金融试卷B及答案
  • 浙江万里学院成人教育2015年第一学期 <财政与金融>课程考试试卷(B卷) 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2.班级.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3.适用班级: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 A.财政基本需求率 ...

  •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法律分析
  • 作者:叶姗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年05期 税收优惠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性过强.规范性太差.法律效力层次较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虽然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但并未引入 ...

  •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研究述评
  • 研究综述 财经政法资讯 2007年第2期 我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研究述评 p周成刚 税收负担水平是一国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而且还与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许多学者对宏观税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很多有益的成果.本文对前人的宏观税负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对其 ...

  • 改革开放二十载,财政理论写新篇
  • 作者:邓子基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01期 改革开放至今已20年了,我国的财政理论界20年来认真总结财经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借鉴西方有益东西,积极探索符合改革开放要求的各种财政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作为财政理论战线的一个老兵,一直参与财政理论的研究,为20年来我国财政理论取得的成绩和 ...

  • 在全市财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刚才,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财政税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韩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省财政经济形势,就进一步抓好财税工作讲了非常重要的意见,对我市下步如何做好财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受连市长.徐市长委托,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韩省长的讲话精神,做好全市的财税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

  •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 在上海率先试点和北京等其他地区的积极跟进之后,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对"1+7"行业全面推开.试点地区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对地方财政收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及地方税体系产生了影响,有必要正确认识,并合理采取措 ...

  • 走出宏观税负的误区肖捷)
  • 走出宏观税负的误区肖捷 来源:<中国改革>2010年第10期 作者:肖捷 国家税务 总局局长 摘要:比较分析宏观税负水平,不能脱离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政府职能范围,宏观税负水平没有放之四海皆适用的统一标准 中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宏观税负水平随着经济发展相应提升 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