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

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中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和《规划》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科技进一步增强。并对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叙述。

关键字:科技 创新 科技合作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科技上有过光辉成就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1】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学科齐全、

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年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以整体科技实力获得显著增强,中国科技为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但是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我国的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的能力还不够,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带队攻坚的领衔科学家仍然不足,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生产力发展矛盾依然突出,几千年封建小生产意识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残余仍束缚着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发展。因此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

国际科技合作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紧密配合国家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加快调整科技合作布局,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2】。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表明,国际科技合作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制定和实施我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战略,着力深化科技对外开放,着力改善合作环境,着力深化合作内容,着力创新合作方式,着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着力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编制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国发[2013]8 号)[3]。《规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明确指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的重点科学领域,对其发展方向也有明确规定,并且为保证它的顺利实施,还有具体措施的实施。《规划》的出版使得我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政策更加完善和具体。

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着力体现国家战略意图,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以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为保障,加快建设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上述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在部署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时,要坚持着眼长远、服务大局,科学谋划、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等原则。

中国从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是一个长久且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摸索,去实验。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会经历失败,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紧紧跟着国家政策走,从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具有创新精神,不怕吃苦,我国终将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中国技术创新政策(1999.1-2000.9.)》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

【2】科宣. 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J]:中国科技产业.2011(4);16

【3】张振.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J]:中国经贸导刊.2013(5);13-16

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中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和《规划》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科技进一步增强。并对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叙述。

关键字:科技 创新 科技合作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科技上有过光辉成就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1】经过8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学科齐全、

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在某些科技领域的年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以整体科技实力获得显著增强,中国科技为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但是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我国的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的能力还不够,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带队攻坚的领衔科学家仍然不足,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生产力发展矛盾依然突出,几千年封建小生产意识与传统教育观念的残余仍束缚着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发展。因此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重要途径。

国际科技合作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紧密配合国家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加快调整科技合作布局,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2】。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表明,国际科技合作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制定和实施我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战略,着力深化科技对外开放,着力改善合作环境,着力深化合作内容,着力创新合作方式,着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着力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编制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国发[2013]8 号)[3]。《规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明确指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的重点科学领域,对其发展方向也有明确规定,并且为保证它的顺利实施,还有具体措施的实施。《规划》的出版使得我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政策更加完善和具体。

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着力体现国家战略意图,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以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机制为保障,加快建设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为我国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上述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在部署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时,要坚持着眼长远、服务大局,科学谋划、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等原则。

中国从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是一个长久且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摸索,去实验。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会经历失败,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紧紧跟着国家政策走,从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具有创新精神,不怕吃苦,我国终将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中国技术创新政策(1999.1-2000.9.)》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

【2】科宣. 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实现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J]:中国科技产业.2011(4);16

【3】张振.中国科技现状及反思[J]:中国经贸导刊.2013(5);13-16


相关内容

  • 从网络大国建设成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 从网络大国建设成网络强国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 ...

  • 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崛起之路!
  • 与过去两次工业革命明显不同的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是以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姿态出现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我国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2.0向工业3.0的升级,并奠定工 ...

  • 从软件大国迈向软件强国科技部构架软件业发展"路线图"
  • "着力加强软件科技创新工作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特征,必须尽快转变以模仿.跟踪和应用产品开发为主的路线,实施'前沿突破,市场牵引,组织创新'的新战略.只有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 ...

  • 建设海洋强国
  • 建设海洋强国 一.背景材料: 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1.8万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万多千米的岛屿岸线,勾勒出我国辽阔的海疆.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

  • "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之路(2015-03-23 )
  •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国制造2025".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目前, ...

  •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班级:农经152 姓名:陈杰 工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源泉,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在历史上,掌握了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崛起了德日意美等资本主义国家 三次科技革命美国掌握制高点,于世界其他国家遥遥领先 ...

  • 关于把我国建设成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战略思考
  •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不仅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必然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海洋.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地球表面积约为5 l 亿 ...

  • 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景及其世界影响
  • 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景及其世界影响 王海运 2011-03-09 12:53:59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1期 [内容提要] 俄罗斯重新崛起势头强劲, 很快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但仍不是"世界强国".俄罗斯具有重新崛起为 ...

  •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 经济.科技与国家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 姓名:冯洋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班级:财税班学号:2015200016 手机:[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纵览<大国的兴衰>这本书,保罗·肯尼迪格局广大,风轻云淡之间总说五个大国的兴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