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必背范文10篇

一、 从乞丐可入-看图书馆的开办精神

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我们见过太多的收荒匠、推销者莫入的提示标语,却没有见过乞丐拾荒者请进的牌子。杭州图书馆的态度实在让我们感动。但仅仅是感动怕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反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杭州图书馆的好恰恰反衬出我们其它图书馆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办图书馆到底为了什么?图书馆是为谁办?图书馆的开办精神是什么?

——开办图书馆需要包容的精神。

图书馆的包容性是知识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图书中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权利限制别人获得这份遗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份遗产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它并不会像金银珠宝一样,多一个人分每个人分得就少一点。越多的人来分享这个遗产,这个遗产并不会因此减少,反而会增多。

图书馆的包容性也是由图书馆功能决定的。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为学习的人营造良好的环境。知识传播得越多越广,来图书馆学习的人越多,图书馆的功能就越是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无论是对图书馆还是读者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包容会增加图书馆的管理难度和负担,会影响图书馆的“有序”运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包容,受到感化的人越来越多,文明的人越来越多,讲秩序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让图书馆越来越有序,也会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越来越文明有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持包容精神的图书馆只会只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的精神。

图书馆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图书馆经费来源决定的。我国的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财政投入,一是社会捐赠。这决定了图书馆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学校,哪一个个人的,而是属于全社会的。那种把图书馆当做是一部分人的财产,把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当做特权的做法,是保守的、自私的、狭隘的,是一种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严重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向背离的,必须坚决给予批判和抵制!

图书馆的公益性也是由世界潮流决定的,美国、以色列、英国„„,强盛国家的图书馆无不坚持公益精神。要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坚持图书馆的公益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资本主义国家如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进入图书馆学习知识是教育权利的一种延伸。无论贫穷富贵,无论他来自何方,无论他的从前和将来是什么样子,图书馆都应该大开方便之门,平等的对待每一个读者。为全社会建立的图书馆必将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从而为解决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开辟新的渠道。

坚持包容和公益是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和阻力,越是这样,坚持才显得越可贵。这样的坚持还有赖于读者的配合,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换来读者的感动、体谅、支持,这种精神才能长久的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后天”的拷问

——对气候变化的道德考量

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生活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能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界通过十几亿年形成的资源,可能被我们在几十年内开发并消耗殆尽。这些资源的消耗带来的是最近几十年全球的气温骤升,危及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是什么使人类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挥霍资源?有人认为是技术落后,还有人觉得是制度问题,有人认为是认识问题„„,但是很少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对资源的挥霍和道德有什么关系呢?

——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人伦的破坏。

中国文化中尤其注重子嗣的传承,《孟子》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断子绝孙在我们的文化中是非常恶毒的诅咒。我们这么害怕个人断子绝孙,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集体断子绝孙的危险却茫然不知——资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正在使我们的子孙丧失生存的基础。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我们现在挥霍的是我们人类得以延续的命脉。

我们现在的浪费不再单纯是一个人的行为的问题,而是对我们人伦的威胁和破坏,是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我们将不再有天伦之乐。 每一种生物都有延续种族的本能,只要力量能够达到,它们都会为自己种族的明天、后天的生存做准备,甚至牺牲。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却违背作为生物的基本本能,我们现在说这些行为是“连畜生”都不如,还有人会反对吗?

——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他人权利的剥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这样的影响在环境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我在这里心旷神怡开着大马力汽车驰聘,很可能你就在那里愁眉苦脸对着烂在田间的农作物。对资源的使用已经不单纯的是个人的自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有钱没有钱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民间的力量,要彻底的解决对资源的挥霍恰恰就是要让浪费可耻、低碳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那些有能力占有和使用资源的人。

——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人类优良品德的挑战。

首先对资源的挥霍是一种不必要的行为,它是一种虚荣,虚荣心的膨胀会使人越来越浅薄,越来越粗俗,使人丧失节制的美德。其次我们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绝对不应该被看作是贫穷时候的无奈之举,它和贫富无关,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节约应该是一个人应有的品格。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传统过时了,并且理直气壮的说:我们都勤劳同时又节约,生产的产品卖给谁?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这是一种很庸俗、肤浅的论调。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物质利益的多少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消费也不一定要消费能源。我们读一本经典的图书不是消费吗?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去听一场音乐会一定比不上开着大排量的汽车去兜风更加不幸福吗?发展经济不一定要消耗能源,提高生活水平也不一定要消耗能源,我们不能为我们的奢侈找一些自己都不敢认同的借口。

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我们没有权利去挥霍地球留给全人类甚至全体生物的共同遗产。我们不仅要为子孙留下可供他们生存的资源和环境,还应该为他们树立道德品行方面的典范,为人类种族的延续尽到我们的责任。

三、文化遗产保护应坚持的两种姿态

女生们,先生们,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在文化保护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两点意见。

第一,文化遗产保护要坚持公益性。很多人谈到文化的时候都觉得很奢侈,觉得谈文化是吃饱了的人的事情,现实的物质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没有文化可以生活,没有了钱就活不了。这样的看法不仅肤浅而且很危险,事实上对我们来说文化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她是生活的必需品,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文化传统中,如果没有了这个传统,我们将手足无措,连最基本的对话和交流都变得不可能。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像对环境的保护一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遗产的这个特性就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是公益的。我们还要看到,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遗产,而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她关系到全人类共同的明天和未来,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公益事业。我们一些地方把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作为目的,而是作为手段,成为了商业运作的工具。一些地方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为了一点经济利益,就不惜以歪曲、破坏文化遗产为代价,这种本末倒置、削足适履的做法要坚决抵制,要千方百计的使文化回归公益的本质。 第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坚持开放性。一些人总是认为,文化遗产一定要坚持绝对的原生态,只能看不能摸,只要动一下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这种原教旨主义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我是表示尊重和理解的,但是我并不能完全认同。文化从来都是在不停的对话和交流中发展变化的,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古典文化我们融合了儒释道三家,近代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接受了市场经济。汉唐宋等文化昌隆的时期也都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时期。不同形态的文化之间可以横向的交流,古今文化之间为什么就不能纵向交流呢?有人会担心交流之后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和个性,这种担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文化交流和丧失特性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儒家文化不正是在和百家的交流中依然还保留自己的特质吗?

文化遗产保护不必然排斥商业运作。以张艺谋做的印象系列的演出为例,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批评者还是非常多。我并不知道张艺谋做得究竟怎么样,不过作为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新的途径和方式,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份冷静和理解。我们要坚决反对粗暴的文化文化嫁接,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文化的嫁接是可能的,反对那种低俗的对文化的包装,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文化的嫁接包装是可能的,不能否认一些文化中确实存在商业利益,不能否认经济和文化共赢互动的可能。我们要摒弃传统上对商业的偏见,要摒弃保守的态度,搁置一些文化上的洁癖,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保护文化遗产,这样我们的文化才有明天和未来。

同志们,朋友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走多远,未来的文化是更加繁荣还是日益衰败,这一切都在我们掌握之中,让我们以一颗热衷公益的真心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态度共同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世界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要“一刀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即在城市由区财政负责,农村则由县、乡财政负担。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所共知的,这样的教育财政体制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城市的孩子多,农村的孩子少,发达地区的孩子多,落后地区的孩子少。由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在人口不流动的情况下还可以基本维持平衡,但是一旦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由落后地区流入发达地区,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样一来“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就遇到了一个多难的多方面的困境:第一,没有地方愿意为流动人口的教育负责,因为这些孩子不属于这个“地方”;第二,即便是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愿意负责财政部门也不会答应,或者说无法答应,他们没有负担不起这笔资金。再退一步来说,即便是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愿意,当地原有居民的也会反对——这将稀释当地的教育资源。有人建议发放教育券:中央和地方政府按额度标准和分担比例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拨付到位,学生持券入学,学校将收取的教育券由财政部门统一从银行支取拨付到学校。这个办法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各个地方的发放的补贴标准不一样,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必然不愿意接收经济条件差地区的教育券;另一方面是学校有差别,好的学校各方面的支出都比较大,同时家长都愿意将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念书„„

这其中的问题相互纠结相互制约,这些问题使任何改革措施都面临举步维艰、动辄得咎的尴尬局面。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或许能够为走出这些困境带来一线希望:这个“一刀切”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一刀切”。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出身,无论地区,无论资质,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权利。实质的平等固然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在形式上,在制度上应该应该赋予所有的人平等权利。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教育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拨,有多少学生就划拨多少经费,这样学校和地方政府就不会再因为财政的问题相互推诿;另一方面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中学或重点班,均匀的分配教育资源,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争夺“优秀”的教学资源的情况。

这样的“一刀切”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有人会担心这种平面化的教育会使优秀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容易培养出精英,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是对义务教育的定位没有弄

清楚,义务教育本身就是通识基础教育,对精英的培养可以留给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有人担心这样会增加财政负担,我们有钱兴建大工程,有钱办大型活动,有钱吃喝为什么就省不下一点钱留给教育呢?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刀切”或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它却是最不坏的办法,效率最高的办法。“一刀切”一直作为一个方法论上的贬义词被使用,尤其在中国这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不平衡的国家。但是很少人看到,恰恰是因为不平衡,所以才需要“一刀切”,也正是“一刀切”才很好的能维系了这个平衡。正是因为“一刀切”才打破了原有的不平衡,从而使整个系统恢复到新的平衡。(1198)

五、论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三个前提

——从考公务员热说起

公务员考试已经无可争议的超越了高考、考研、司法考试„„成为了天下第一大考。为了捧上金饭碗,一些考生甚至考公专业户,到全国各地巡考,哪里有公务员考试就去哪里考。我们一方面在大力倡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考公务员的人又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现象。

考公的背后首先是求稳的心理在驱使。客观的说,如果只是工资,大部分公务员系统并不是很高。大家之所以要去做公务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务员旱涝保收。做了公务员不用担心生病,甚至不用担心住房„„。我们现在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只有公务员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到失业保险,住房保障„„,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还非常的不完善。而公务员系统的人,就是先被保障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有保障是好的,我们并不要求取消保障,而是希望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公务员式的保障得以全面覆盖。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没有房子住,不用担心生病,还会有这么多人考公务员吗?我们将看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大力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

大量的人考公务员和我们的政治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是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的不健全。这个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当前我国的公务员系统出现只进不出,所以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当前我们应该完善对公务员的考核机制,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公务员要进行清退。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差额选举制度。我们欣喜的看到,深圳等一些地方正在为建立良好的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这样的探索不仅仅是一个开始。和完善退出机制比起来,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更为紧迫。我身边的一些人就直言不讳的说,考公务员不是为了一点工资,

而是为了获取权力和随之带来的灰色收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全面遏制住腐败,考公热就一天不会退。

透过公务员考试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封建思想的残余。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使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考上公务员就是做官,做官就是就可以管人,可以管人的人就是人上人。我父母经常教导我,要做官,做了官就没有人欺负我们,做了官就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官本位思想严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毒瘤,这颗毒瘤侵蚀的是我们的心灵。在这样的侵蚀下,对于为我们服务的人,我们往往看不起,对于那些管理甚至压迫我们的人,我们往往充满了敬意。官本位思想和缺乏服务意识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为公务员,其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为公众服务的,是最需要的是服务意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做公务员这个行业就是服务业,它和做服务员、保姆„„等等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做好公务员,就不是一个好公务员!

我并不反对考公务员,而是反对所有的人都去考公务员。想不要所有人都去考公务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关键。想让考上公务员的人做好公务员,完善考核和监督制度,端正报考的心态是基础。这个三个问题是摆在我们的政府面前,摆在我们的社会和大学生面前的难以解决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六、论城市的制度包容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人涌入城市。农村人进城已经由变成了拖家带口,这样很多人就有了两个家,一个家在乡下,一个家在城市。但尴尬的是,这两个家都不太像家——他们大部分身在城市,但是却没有融入城市,在心理从来没有认同城市;农村的家虽然在心理上受到认同,但是却不是生活的地方。很多人都过着身心分裂的生活,长期“生活在别处”,有人把这称为“失根”状态。

这种“失根”的状态和我们的一些城市缺乏包容性有很大关系。这种包容性的缺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们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集中体现在公共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不能进入公立学校念书,生病不敢在当地的医院看,经济适用房轮到不自己,连住廉租房的资格都没有„„。在这样制度设计下想要外来人口有归属感实在很难。城市的制度设计难道就不能更具有包容性一些吗?是的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制度设计包容性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例如外来人口会挤占本地人的公共资源,稀释本地人的福利,此外还会抬高本地人的生活成本、增加本地人的就业压力等等。以广州为例,本地人很多都成了“包租婆”、“包租公”,自己却可以住在政府补贴安置房里。如果一旦让外来人住上廉租房,本地人的房子租给谁?

城市制度设计的包容性需要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如果当地政府设计更加包容会有一些当地老百姓反对。但是如果不包容则有失公平——当地人的良好的福利很多本来就是外地人创造的。面临这个两难我们的政府要有勇气和决心作出选择。政府自己要看到制度设计包容性不仅是对外来人口,而且对当地人和整个城市的整体长远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制度包容性可以让外来人口有安全感,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创造巨大人口

红利。制度的包容性可以改变一些当地人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迫使他们的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制度设计的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可以让城市更加和谐„„。广东省的深圳市被称为中国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就和它制度的包容性相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制度设计的限制少,能够吸引到全世界的人才。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具有包容性的文明,我们的城市也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我们要把这种包容精神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我们的制度中,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为流动人口找到自己的家园奠定公平的制度基础。

七、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角色与作用

拆迁问题关系到城镇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定位政府在拆迁中的角色,如何扮演好好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拆迁的成败,关系到被拆迁户的利益,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政府在拆迁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政府首先应该是良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好的政策可以让坏人做好事,坏的政策会让好人做坏事。制定一套各方都能接受又可行的方案应该成为政府的工作中头等大事。制定好政策可以给拆迁中的各种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对于全面的,长期的,从根本上解决拆迁的问题起到典范的作用。当前我们的政策中要解决几个重点问题是: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如何界定,补偿标准如何制定,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等等。

政府还应该是各方利益的维护者。首先被拆迁户利益的维护者。无论是面对政府还是面对开发商,被拆迁户在拆迁中属于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拆迁中首要维护的利益应该是被拆迁户的利益。对于一些被拆迁户中的弱势群体利益政府还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只有维护好了被拆迁户的利益才能保障拆迁有序进行,这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政府还要维护好公共利益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拆迁中个别人漫天要价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发拆迁财的心理在一些人当中还很有市场。政府要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合理的引导来转变观念。只有维护好了公共利益和开发商的利益,才能够长久的推动城市化进程,为促进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政府的角色应该是灵活的,在不同性质的拆迁中政府应该有不同的角色。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拆迁中政府应该是直接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直接和被拆迁户进行交涉,可以动用一些公共资源来解决被拆迁户的拆迁后住房、公共服务体系等问题。在商业的拆迁中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它的主要作用是一个外部的监管。只要商业拆迁不涉及公共利益,不发生危及到社会安全的矛盾冲突,政府就应该保持中立。但是一旦出现野蛮拆迁等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情况,政府绝不能推卸责任,应该积极介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对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成功,政府应该引导当事人双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当前我们在拆迁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站稳自身的立场,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以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公正合理的制度为保障,以完备的司法监督为后盾,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兼顾公平与效率,稳步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承担起作为政府应有的责任!

八、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两个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人为此感到欢欣鼓舞,认为这个产业是未来经济的救星,很多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文化创意产业真的是遍地黄金吗?如果真的这样想是很危险的。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人才匮乏、市场不成熟、行业混乱、风险大„„。这些问题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硬伤”。这些硬伤中最突出的是创新不足和价值观的混乱。

——盲目跟风是最突出的问题。

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常常通过巨大的投资和商业炒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阿凡达》,比如《2012》,比如《泰坦尼克号》„„。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我们就不能拍一部《阿不凡达》?这样的心态促使很多人在做产业的时候只注重炒作和投资,场面要大,背景要雄伟,明星要大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内涵,使一些产品成为单纯的获取感官的刺激,这样的刺激比起国外的很多作品又要差。这样的做法是严重的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既难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取得好的社会效益。

——突出创意,立足国情,扬长避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潜心研究,鼓励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在政策层面上对于勇于创新给予支持,设立创意基金,打造创意中心,发挥规模优势。要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将创意和市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后发的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还存在不足,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样才有可能变劣势为优势,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

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创意还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使文化创意产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正确的引导,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正确方向是当务之急。

一些文化创意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常常通过一些哗众取宠的方式,通过一些反社会的方式来搞“创意”。一些节目有意无意的选一些疯狂的拜金主义的人赤裸裸的表达他们不健

康的、贪婪的、堕落的想法,并且振振有词的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还有一些网络游戏给玩家设计无穷无尽的陷阱,让很多成年人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们真的只有通过这种变态的方式才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吗?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在影片中选出团结、互助、友爱、宽容这些在一些人看来老掉牙的东西,但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孩子爱看,很多大人也爱看,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坚持健康的文化方向,缺乏了这个方向,这样的产业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点经济效益,但是对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发展则是有害无益的。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发展经济又提升社会的精神修养,并最终引领世界的潮流!

九、人才——农村发展的关键

在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怀和农民自身的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背景之下,连地处偏远的重庆垫江县一个新当选的村主任刘群提出农村不缺钱,却的是“知识和思想,是愿意扎根农村的人才”。

在我看来刘群主任的这个说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它是一个农民企业家对农村现状敏锐的观察的结晶,点中农业发展的死穴。为什么说农村最缺乏的是人才呢?

——农村人才缺乏是历史和现实决定的。

农村人才的缺乏是农村的现状。成为城里人是大多数农村人的梦想,以前受到户籍和大学招生数量的限制,想改变农村人的身份的机会少得可怜。随着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同通过考大学,通过打工,通过经商在城市买了房,摇身一变成为了城里人。城市的就像一个磁铁,把各种各样的农村人才都吸进来,而农村则边变成了空心村。

——农村人才缺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基础就是人才。所有的地方都在争抢人才,在现代社会缺乏人才不会是农村的特有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都必然的存在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之下,农村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在和城市竞争中要留住人才压力会更大。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最急需的是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

当前的农村生产力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地方已经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的方式,建起了大棚,修建了各种养殖场,但是大部分生产方式还是非常原始落后的。造成这样情况除了缺乏资金外最主要还是农民缺乏相关的技术,对现代化的农业投资缺乏信心。

——管理和领导的人才也必不可少。

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都是“单干”,如果说在三十年前单干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那么三十年后单干只能削弱农民的力量,使他们在以企业为主题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很好的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团结不仅需要良好的合作意识,还要有能力有魄力的带头人。

——此外还缺市场运作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常大,对市场直接全面准确的把握对农业生产来说可谓生死攸关,同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通畅也关系到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生存,市场运作的人才对农村来说至关重要。农村所缺乏的人才还包括文化,卫生医疗等各个方面。

现在的问题是:第一,需要这么多的人才不可能全部考靠引进,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农村的人才或者说如何为农村人才的出现创造条件?第二,在这些人才中,农村和城市,中国的农村和国外的农村存在竞争,怎么样留住人才?这两个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十、给网民朋友的公开信

各位网民朋友:

大家好!

网络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所有的网民都是网络这个大家庭的中一员。我们在这个家庭中分享快乐,交流思想,认识朋友……,网络让我们的视野得到开拓,生活变得精彩,思想得到升华……。但是在这个大家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色情泛滥,欺诈横行,诽谤滋生……。在这些不良现象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语言的暴力。

语言的暴力突出的表现在讨论公共事务的领域。一些网民对发生的公共事件,不分青红皂白,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将矛头指向政府。无论政府做得好还是做得差,无论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得到的主要都是批评。以前不久发生的广州亚运会期间实行的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为例,政府在实行这个政策之后,网民批评政府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政府接受批评改正这个政策之后,网民又铺天盖地的批评政府的政策没有严肃性,朝令夕改。更有甚者一些网民不是批评,直接就是嘲讽甚至谩骂,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的心态。一些网民会认为这就是民主和自由的体现。如果这就是所

谓的自由和民主的话,无论什么样的政府在这样的条件都是无法生存的。简单、粗暴地对政府所做的一切都采取批评的态度,这样只会败坏一个政府,让政府丧失动力和信心。

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对于难处我们不能只是批评也要体谅理解。孔子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就怕自己不知道别人。谩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拉大广大网民和政府之间的距离。有网民朋友会说,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谩骂。是这样的吗?孔子的另外一句话或许对我们有点启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是说不怕没有位置,就怕自己没有见地;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想办法让别人知道自己。我们要做的是和政府对话,如果难以对话应该去寻求一些诉求渠道表达的自己的见解,何况我们的政府正在积极地搭建一些网络对话的平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积极地听取网民的意见。也许这些平台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的网民不懈努力,不停争取,这些平台就一定能得到逐步完善。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民主的平台,是一个很开放的表达意见的场所。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场所,爱护这个场所,将她建立成百姓和政府对话和讨论问题的好地方。我们相信我们的网民——无论是作为普通民众的网民还是作为政府领导人的网民,都一定有意愿,有信心,有决心将这个平台维护好!我们也相信在大家努力下互联网一定发展成为汇集社情、集纳民意、体察民情、发挥民智的重要途径,并最终成为一个政府决策与基层民意亲密接触的新型政治空间!

此致

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一、 从乞丐可入-看图书馆的开办精神

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我们见过太多的收荒匠、推销者莫入的提示标语,却没有见过乞丐拾荒者请进的牌子。杭州图书馆的态度实在让我们感动。但仅仅是感动怕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反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杭州图书馆的好恰恰反衬出我们其它图书馆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办图书馆到底为了什么?图书馆是为谁办?图书馆的开办精神是什么?

——开办图书馆需要包容的精神。

图书馆的包容性是知识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图书中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权利限制别人获得这份遗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份遗产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它并不会像金银珠宝一样,多一个人分每个人分得就少一点。越多的人来分享这个遗产,这个遗产并不会因此减少,反而会增多。

图书馆的包容性也是由图书馆功能决定的。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为学习的人营造良好的环境。知识传播得越多越广,来图书馆学习的人越多,图书馆的功能就越是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无论是对图书馆还是读者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包容会增加图书馆的管理难度和负担,会影响图书馆的“有序”运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包容,受到感化的人越来越多,文明的人越来越多,讲秩序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让图书馆越来越有序,也会让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越来越文明有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坚持包容精神的图书馆只会只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 ——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的精神。

图书馆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图书馆经费来源决定的。我国的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财政投入,一是社会捐赠。这决定了图书馆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学校,哪一个个人的,而是属于全社会的。那种把图书馆当做是一部分人的财产,把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当做特权的做法,是保守的、自私的、狭隘的,是一种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严重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向背离的,必须坚决给予批判和抵制!

图书馆的公益性也是由世界潮流决定的,美国、以色列、英国„„,强盛国家的图书馆无不坚持公益精神。要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坚持图书馆的公益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资本主义国家如此,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进入图书馆学习知识是教育权利的一种延伸。无论贫穷富贵,无论他来自何方,无论他的从前和将来是什么样子,图书馆都应该大开方便之门,平等的对待每一个读者。为全社会建立的图书馆必将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从而为解决图书馆的经费问题开辟新的渠道。

坚持包容和公益是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和阻力,越是这样,坚持才显得越可贵。这样的坚持还有赖于读者的配合,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换来读者的感动、体谅、支持,这种精神才能长久的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后天”的拷问

——对气候变化的道德考量

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生活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能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界通过十几亿年形成的资源,可能被我们在几十年内开发并消耗殆尽。这些资源的消耗带来的是最近几十年全球的气温骤升,危及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是什么使人类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挥霍资源?有人认为是技术落后,还有人觉得是制度问题,有人认为是认识问题„„,但是很少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对资源的挥霍和道德有什么关系呢?

——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人伦的破坏。

中国文化中尤其注重子嗣的传承,《孟子》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断子绝孙在我们的文化中是非常恶毒的诅咒。我们这么害怕个人断子绝孙,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集体断子绝孙的危险却茫然不知——资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正在使我们的子孙丧失生存的基础。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我们现在挥霍的是我们人类得以延续的命脉。

我们现在的浪费不再单纯是一个人的行为的问题,而是对我们人伦的威胁和破坏,是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我们将不再有天伦之乐。 每一种生物都有延续种族的本能,只要力量能够达到,它们都会为自己种族的明天、后天的生存做准备,甚至牺牲。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却违背作为生物的基本本能,我们现在说这些行为是“连畜生”都不如,还有人会反对吗?

——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他人权利的剥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这样的影响在环境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我在这里心旷神怡开着大马力汽车驰聘,很可能你就在那里愁眉苦脸对着烂在田间的农作物。对资源的使用已经不单纯的是个人的自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有钱没有钱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民间的力量,要彻底的解决对资源的挥霍恰恰就是要让浪费可耻、低碳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那些有能力占有和使用资源的人。

——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人类优良品德的挑战。

首先对资源的挥霍是一种不必要的行为,它是一种虚荣,虚荣心的膨胀会使人越来越浅薄,越来越粗俗,使人丧失节制的美德。其次我们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绝对不应该被看作是贫穷时候的无奈之举,它和贫富无关,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节约应该是一个人应有的品格。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传统过时了,并且理直气壮的说:我们都勤劳同时又节约,生产的产品卖给谁?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这是一种很庸俗、肤浅的论调。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物质利益的多少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消费也不一定要消费能源。我们读一本经典的图书不是消费吗?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去听一场音乐会一定比不上开着大排量的汽车去兜风更加不幸福吗?发展经济不一定要消耗能源,提高生活水平也不一定要消耗能源,我们不能为我们的奢侈找一些自己都不敢认同的借口。

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我们没有权利去挥霍地球留给全人类甚至全体生物的共同遗产。我们不仅要为子孙留下可供他们生存的资源和环境,还应该为他们树立道德品行方面的典范,为人类种族的延续尽到我们的责任。

三、文化遗产保护应坚持的两种姿态

女生们,先生们,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在文化保护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两点意见。

第一,文化遗产保护要坚持公益性。很多人谈到文化的时候都觉得很奢侈,觉得谈文化是吃饱了的人的事情,现实的物质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没有文化可以生活,没有了钱就活不了。这样的看法不仅肤浅而且很危险,事实上对我们来说文化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她是生活的必需品,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文化传统中,如果没有了这个传统,我们将手足无措,连最基本的对话和交流都变得不可能。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像对环境的保护一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遗产的这个特性就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是公益的。我们还要看到,文化遗产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遗产,而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她关系到全人类共同的明天和未来,因此它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公益事业。我们一些地方把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作为目的,而是作为手段,成为了商业运作的工具。一些地方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为了一点经济利益,就不惜以歪曲、破坏文化遗产为代价,这种本末倒置、削足适履的做法要坚决抵制,要千方百计的使文化回归公益的本质。 第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坚持开放性。一些人总是认为,文化遗产一定要坚持绝对的原生态,只能看不能摸,只要动一下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这种原教旨主义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我是表示尊重和理解的,但是我并不能完全认同。文化从来都是在不停的对话和交流中发展变化的,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古典文化我们融合了儒释道三家,近代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接受了市场经济。汉唐宋等文化昌隆的时期也都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时期。不同形态的文化之间可以横向的交流,古今文化之间为什么就不能纵向交流呢?有人会担心交流之后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和个性,这种担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文化交流和丧失特性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儒家文化不正是在和百家的交流中依然还保留自己的特质吗?

文化遗产保护不必然排斥商业运作。以张艺谋做的印象系列的演出为例,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批评者还是非常多。我并不知道张艺谋做得究竟怎么样,不过作为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新的途径和方式,我们是否可以多一份冷静和理解。我们要坚决反对粗暴的文化文化嫁接,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文化的嫁接是可能的,反对那种低俗的对文化的包装,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文化的嫁接包装是可能的,不能否认一些文化中确实存在商业利益,不能否认经济和文化共赢互动的可能。我们要摒弃传统上对商业的偏见,要摒弃保守的态度,搁置一些文化上的洁癖,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保护文化遗产,这样我们的文化才有明天和未来。

同志们,朋友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走多远,未来的文化是更加繁荣还是日益衰败,这一切都在我们掌握之中,让我们以一颗热衷公益的真心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态度共同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世界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要“一刀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即在城市由区财政负责,农村则由县、乡财政负担。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所共知的,这样的教育财政体制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城市的孩子多,农村的孩子少,发达地区的孩子多,落后地区的孩子少。由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在人口不流动的情况下还可以基本维持平衡,但是一旦人口由农村流入城市,由落后地区流入发达地区,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样一来“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就遇到了一个多难的多方面的困境:第一,没有地方愿意为流动人口的教育负责,因为这些孩子不属于这个“地方”;第二,即便是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愿意负责财政部门也不会答应,或者说无法答应,他们没有负担不起这笔资金。再退一步来说,即便是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愿意,当地原有居民的也会反对——这将稀释当地的教育资源。有人建议发放教育券:中央和地方政府按额度标准和分担比例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拨付到位,学生持券入学,学校将收取的教育券由财政部门统一从银行支取拨付到学校。这个办法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各个地方的发放的补贴标准不一样,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必然不愿意接收经济条件差地区的教育券;另一方面是学校有差别,好的学校各方面的支出都比较大,同时家长都愿意将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念书„„

这其中的问题相互纠结相互制约,这些问题使任何改革措施都面临举步维艰、动辄得咎的尴尬局面。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或许能够为走出这些困境带来一线希望:这个“一刀切”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一刀切”。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出身,无论地区,无论资质,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的权利。实质的平等固然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在形式上,在制度上应该应该赋予所有的人平等权利。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教育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划拨,有多少学生就划拨多少经费,这样学校和地方政府就不会再因为财政的问题相互推诿;另一方面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中学或重点班,均匀的分配教育资源,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争夺“优秀”的教学资源的情况。

这样的“一刀切”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有人会担心这种平面化的教育会使优秀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容易培养出精英,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是对义务教育的定位没有弄

清楚,义务教育本身就是通识基础教育,对精英的培养可以留给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有人担心这样会增加财政负担,我们有钱兴建大工程,有钱办大型活动,有钱吃喝为什么就省不下一点钱留给教育呢?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刀切”或许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它却是最不坏的办法,效率最高的办法。“一刀切”一直作为一个方法论上的贬义词被使用,尤其在中国这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不平衡的国家。但是很少人看到,恰恰是因为不平衡,所以才需要“一刀切”,也正是“一刀切”才很好的能维系了这个平衡。正是因为“一刀切”才打破了原有的不平衡,从而使整个系统恢复到新的平衡。(1198)

五、论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三个前提

——从考公务员热说起

公务员考试已经无可争议的超越了高考、考研、司法考试„„成为了天下第一大考。为了捧上金饭碗,一些考生甚至考公专业户,到全国各地巡考,哪里有公务员考试就去哪里考。我们一方面在大力倡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考公务员的人又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现象。

考公的背后首先是求稳的心理在驱使。客观的说,如果只是工资,大部分公务员系统并不是很高。大家之所以要去做公务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务员旱涝保收。做了公务员不用担心生病,甚至不用担心住房„„。我们现在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只有公务员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到失业保险,住房保障„„,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还非常的不完善。而公务员系统的人,就是先被保障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有保障是好的,我们并不要求取消保障,而是希望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公务员式的保障得以全面覆盖。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没有房子住,不用担心生病,还会有这么多人考公务员吗?我们将看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大力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

大量的人考公务员和我们的政治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是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的不健全。这个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当前我国的公务员系统出现只进不出,所以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当前我们应该完善对公务员的考核机制,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公务员要进行清退。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差额选举制度。我们欣喜的看到,深圳等一些地方正在为建立良好的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这样的探索不仅仅是一个开始。和完善退出机制比起来,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更为紧迫。我身边的一些人就直言不讳的说,考公务员不是为了一点工资,

而是为了获取权力和随之带来的灰色收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全面遏制住腐败,考公热就一天不会退。

透过公务员考试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封建思想的残余。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使人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考上公务员就是做官,做官就是就可以管人,可以管人的人就是人上人。我父母经常教导我,要做官,做了官就没有人欺负我们,做了官就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官本位思想严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毒瘤,这颗毒瘤侵蚀的是我们的心灵。在这样的侵蚀下,对于为我们服务的人,我们往往看不起,对于那些管理甚至压迫我们的人,我们往往充满了敬意。官本位思想和缺乏服务意识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为公务员,其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为公众服务的,是最需要的是服务意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做公务员这个行业就是服务业,它和做服务员、保姆„„等等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做好公务员,就不是一个好公务员!

我并不反对考公务员,而是反对所有的人都去考公务员。想不要所有人都去考公务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关键。想让考上公务员的人做好公务员,完善考核和监督制度,端正报考的心态是基础。这个三个问题是摆在我们的政府面前,摆在我们的社会和大学生面前的难以解决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六、论城市的制度包容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人涌入城市。农村人进城已经由变成了拖家带口,这样很多人就有了两个家,一个家在乡下,一个家在城市。但尴尬的是,这两个家都不太像家——他们大部分身在城市,但是却没有融入城市,在心理从来没有认同城市;农村的家虽然在心理上受到认同,但是却不是生活的地方。很多人都过着身心分裂的生活,长期“生活在别处”,有人把这称为“失根”状态。

这种“失根”的状态和我们的一些城市缺乏包容性有很大关系。这种包容性的缺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们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集中体现在公共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不能进入公立学校念书,生病不敢在当地的医院看,经济适用房轮到不自己,连住廉租房的资格都没有„„。在这样制度设计下想要外来人口有归属感实在很难。城市的制度设计难道就不能更具有包容性一些吗?是的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制度设计包容性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例如外来人口会挤占本地人的公共资源,稀释本地人的福利,此外还会抬高本地人的生活成本、增加本地人的就业压力等等。以广州为例,本地人很多都成了“包租婆”、“包租公”,自己却可以住在政府补贴安置房里。如果一旦让外来人住上廉租房,本地人的房子租给谁?

城市制度设计的包容性需要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如果当地政府设计更加包容会有一些当地老百姓反对。但是如果不包容则有失公平——当地人的良好的福利很多本来就是外地人创造的。面临这个两难我们的政府要有勇气和决心作出选择。政府自己要看到制度设计包容性不仅是对外来人口,而且对当地人和整个城市的整体长远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制度包容性可以让外来人口有安全感,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创造巨大人口

红利。制度的包容性可以改变一些当地人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迫使他们的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制度设计的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可以让城市更加和谐„„。广东省的深圳市被称为中国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就和它制度的包容性相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制度设计的限制少,能够吸引到全世界的人才。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具有包容性的文明,我们的城市也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我们要把这种包容精神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我们的制度中,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为流动人口找到自己的家园奠定公平的制度基础。

七、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角色与作用

拆迁问题关系到城镇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定位政府在拆迁中的角色,如何扮演好好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拆迁的成败,关系到被拆迁户的利益,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政府在拆迁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政府首先应该是良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好的政策可以让坏人做好事,坏的政策会让好人做坏事。制定一套各方都能接受又可行的方案应该成为政府的工作中头等大事。制定好政策可以给拆迁中的各种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对于全面的,长期的,从根本上解决拆迁的问题起到典范的作用。当前我们的政策中要解决几个重点问题是: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如何界定,补偿标准如何制定,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等等。

政府还应该是各方利益的维护者。首先被拆迁户利益的维护者。无论是面对政府还是面对开发商,被拆迁户在拆迁中属于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拆迁中首要维护的利益应该是被拆迁户的利益。对于一些被拆迁户中的弱势群体利益政府还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只有维护好了被拆迁户的利益才能保障拆迁有序进行,这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都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政府还要维护好公共利益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拆迁中个别人漫天要价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发拆迁财的心理在一些人当中还很有市场。政府要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合理的引导来转变观念。只有维护好了公共利益和开发商的利益,才能够长久的推动城市化进程,为促进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政府的角色应该是灵活的,在不同性质的拆迁中政府应该有不同的角色。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拆迁中政府应该是直接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直接和被拆迁户进行交涉,可以动用一些公共资源来解决被拆迁户的拆迁后住房、公共服务体系等问题。在商业的拆迁中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它的主要作用是一个外部的监管。只要商业拆迁不涉及公共利益,不发生危及到社会安全的矛盾冲突,政府就应该保持中立。但是一旦出现野蛮拆迁等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情况,政府绝不能推卸责任,应该积极介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对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成功,政府应该引导当事人双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拆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当前我们在拆迁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站稳自身的立场,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以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公正合理的制度为保障,以完备的司法监督为后盾,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兼顾公平与效率,稳步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承担起作为政府应有的责任!

八、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两个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人为此感到欢欣鼓舞,认为这个产业是未来经济的救星,很多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文化创意产业真的是遍地黄金吗?如果真的这样想是很危险的。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人才匮乏、市场不成熟、行业混乱、风险大„„。这些问题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硬伤”。这些硬伤中最突出的是创新不足和价值观的混乱。

——盲目跟风是最突出的问题。

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常常通过巨大的投资和商业炒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阿凡达》,比如《2012》,比如《泰坦尼克号》„„。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我们就不能拍一部《阿不凡达》?这样的心态促使很多人在做产业的时候只注重炒作和投资,场面要大,背景要雄伟,明星要大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内涵,使一些产品成为单纯的获取感官的刺激,这样的刺激比起国外的很多作品又要差。这样的做法是严重的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既难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取得好的社会效益。

——突出创意,立足国情,扬长避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潜心研究,鼓励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在政策层面上对于勇于创新给予支持,设立创意基金,打造创意中心,发挥规模优势。要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将创意和市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后发的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还存在不足,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样才有可能变劣势为优势,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

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创意还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使文化创意产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

——正确的引导,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正确方向是当务之急。

一些文化创意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常常通过一些哗众取宠的方式,通过一些反社会的方式来搞“创意”。一些节目有意无意的选一些疯狂的拜金主义的人赤裸裸的表达他们不健

康的、贪婪的、堕落的想法,并且振振有词的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还有一些网络游戏给玩家设计无穷无尽的陷阱,让很多成年人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我们真的只有通过这种变态的方式才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吗?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在影片中选出团结、互助、友爱、宽容这些在一些人看来老掉牙的东西,但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孩子爱看,很多大人也爱看,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坚持健康的文化方向,缺乏了这个方向,这样的产业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点经济效益,但是对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发展则是有害无益的。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发展经济又提升社会的精神修养,并最终引领世界的潮流!

九、人才——农村发展的关键

在政府的扶持,社会的关怀和农民自身的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背景之下,连地处偏远的重庆垫江县一个新当选的村主任刘群提出农村不缺钱,却的是“知识和思想,是愿意扎根农村的人才”。

在我看来刘群主任的这个说法是非常有见地的,它是一个农民企业家对农村现状敏锐的观察的结晶,点中农业发展的死穴。为什么说农村最缺乏的是人才呢?

——农村人才缺乏是历史和现实决定的。

农村人才的缺乏是农村的现状。成为城里人是大多数农村人的梦想,以前受到户籍和大学招生数量的限制,想改变农村人的身份的机会少得可怜。随着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同通过考大学,通过打工,通过经商在城市买了房,摇身一变成为了城里人。城市的就像一个磁铁,把各种各样的农村人才都吸进来,而农村则边变成了空心村。

——农村人才缺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基础就是人才。所有的地方都在争抢人才,在现代社会缺乏人才不会是农村的特有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都必然的存在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之下,农村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在和城市竞争中要留住人才压力会更大。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最急需的是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

当前的农村生产力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地方已经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的方式,建起了大棚,修建了各种养殖场,但是大部分生产方式还是非常原始落后的。造成这样情况除了缺乏资金外最主要还是农民缺乏相关的技术,对现代化的农业投资缺乏信心。

——管理和领导的人才也必不可少。

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都是“单干”,如果说在三十年前单干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那么三十年后单干只能削弱农民的力量,使他们在以企业为主题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很好的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团结不仅需要良好的合作意识,还要有能力有魄力的带头人。

——此外还缺市场运作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常大,对市场直接全面准确的把握对农业生产来说可谓生死攸关,同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否通畅也关系到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生存,市场运作的人才对农村来说至关重要。农村所缺乏的人才还包括文化,卫生医疗等各个方面。

现在的问题是:第一,需要这么多的人才不可能全部考靠引进,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农村的人才或者说如何为农村人才的出现创造条件?第二,在这些人才中,农村和城市,中国的农村和国外的农村存在竞争,怎么样留住人才?这两个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十、给网民朋友的公开信

各位网民朋友:

大家好!

网络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所有的网民都是网络这个大家庭的中一员。我们在这个家庭中分享快乐,交流思想,认识朋友……,网络让我们的视野得到开拓,生活变得精彩,思想得到升华……。但是在这个大家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色情泛滥,欺诈横行,诽谤滋生……。在这些不良现象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语言的暴力。

语言的暴力突出的表现在讨论公共事务的领域。一些网民对发生的公共事件,不分青红皂白,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将矛头指向政府。无论政府做得好还是做得差,无论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得到的主要都是批评。以前不久发生的广州亚运会期间实行的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为例,政府在实行这个政策之后,网民批评政府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政府接受批评改正这个政策之后,网民又铺天盖地的批评政府的政策没有严肃性,朝令夕改。更有甚者一些网民不是批评,直接就是嘲讽甚至谩骂,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的心态。一些网民会认为这就是民主和自由的体现。如果这就是所

谓的自由和民主的话,无论什么样的政府在这样的条件都是无法生存的。简单、粗暴地对政府所做的一切都采取批评的态度,这样只会败坏一个政府,让政府丧失动力和信心。

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对于难处我们不能只是批评也要体谅理解。孔子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就怕自己不知道别人。谩骂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拉大广大网民和政府之间的距离。有网民朋友会说,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谩骂。是这样的吗?孔子的另外一句话或许对我们有点启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是说不怕没有位置,就怕自己没有见地;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想办法让别人知道自己。我们要做的是和政府对话,如果难以对话应该去寻求一些诉求渠道表达的自己的见解,何况我们的政府正在积极地搭建一些网络对话的平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积极地听取网民的意见。也许这些平台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的网民不懈努力,不停争取,这些平台就一定能得到逐步完善。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民主的平台,是一个很开放的表达意见的场所。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场所,爱护这个场所,将她建立成百姓和政府对话和讨论问题的好地方。我们相信我们的网民——无论是作为普通民众的网民还是作为政府领导人的网民,都一定有意愿,有信心,有决心将这个平台维护好!我们也相信在大家努力下互联网一定发展成为汇集社情、集纳民意、体察民情、发挥民智的重要途径,并最终成为一个政府决策与基层民意亲密接触的新型政治空间!

此致

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相关内容

  • 2013公务员考试资料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特别策划一:入门篇 5.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3.其他需要关注的重要政策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特别策划四:备考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职位表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特别策划一:入门篇 一.什么是公务员? <中 ...

  • 2014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宝典
  • 2014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宝典 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调查"年轻人进机关,真那么好吗"?工作清闲.缺乏激情,提前过上50岁人的生活.如今,还房贷要钱,未来结婚要钱,养孩子要钱,某城市机关大院里工作4年的小邹月薪只有2800元.小李在某部委,工作快5年了月入470 ...

  • 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 http://fuyang.offcn.com 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导读] 阜阳中公教育http://fuyang.offcn.com联合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欢迎加入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QQ ...

  • 2016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关注二孩政策配套制度
  • 2016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关注二孩政策配套制度 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欢迎和拥护.但是,从2013年国家实行允许夫妻单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政策落地以来,全国各地二孩生育的增长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发生二孩生育的井喷现象.通过对湖南长 ...

  • 申论范文:改良"生态环境"促进年轻干部茁壮成长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指导之申论范文 --改良"生态环境" 促进年轻干部茁壮成长 近年来,一大批"70后"."80后"年轻干部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承载着党和国 ...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光盘行动"倡议书 申论贯彻执行类题目历来是广大考生成"公"路上的拦路虎,如何准确把握贯彻执行的格式.逻辑.语言表达风格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贯彻执行类题目以类目庞杂为主要特征,涵盖范围广,体裁不限,导致考生复习难度加大.在此,新私学教育 ...

  • 申论范文:法的信仰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指导之申论范文 --法的信仰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法的信仰作为落实依法治国的文化前提和基础,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的信仰是民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法治是构 ...

  •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 ...

  •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刘备立军令状,三天备十万支箭) 千里走单骑(关羽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 ...

  • 2013年深圳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mantou
  • 2013年深圳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材料1: "亲,这周末你看<非诚勿扰>了吗?如果没有,那你就out了." 当前,"剩男"."剩女"越来越多,许多电视台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