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

篇一:看看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

课题:看看我们的社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什么是社区

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设施、机

构、标志。

3、通过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受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机

构给居民带来方便、美好的生活。

4、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倡议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社区、保

护社区环境、爱护社区设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哪些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什么方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社区的设施机构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自己居住地,理解什么是社区(6分钟)

1、介绍自己居住地

师: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住在一定的地区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住处结成小组,现在请组长介绍自己的组是哪个社区的。

(生:组长介绍,组员起立。)

2、感受生活在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了解什么是社区

师:(请一个组起立,做采访)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区,高兴吗?平时你们有什么联系? 现在互相打个招呼、握握手吧。

师小结:不论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区、街道,还是农村的村子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联系,这就形成了“社区”(板书:社区)

一起读读社区的定义。(投影出示社区概念)问:你是哪个社区的?

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也看看来自哪个社区的同学表现的最优秀。(板书:看看我们的)生齐读

二、 师生共同汇报调查结果,了解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14分钟)

1、师介绍自己社区情况:

师:同学们都介绍自己住在哪里,你们知道老师住在哪个社区吗?

师:我居住在新兴社区,想看看曹老师居住的社区什么样子吗?我特地在星

期天拍了很多社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要求:看看老师居住的社区里有什么设施机构,觉得这个社区怎么样?

播放课件(允许学生边看边轻轻读出来)

提问:觉得曹老师居住的社区怎么样?

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1) 师:前几天曹老师也给同学们发了调查表,布置同学观察自己居

住社区的情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调查结果,然后

组长组织大家填写汇报单。

(2) (投影出示汇报单)要求:自己社区有什么,打勾,表上没有的,

自己补充。常见的标志,能画的要画出来。

(3) 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 组织交流:师鼓励,发“社区小主人”奖

(5) 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大多数社区里环境优美,有

许多的设施、机构、标志。(板书)这些设施机构有什么作用呢?

三、 感受社区环境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13分钟)

1、(投影出示故事)让生自由读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师:社区里的公用电话给居民和外地民工带来了方便,你们社区里的设施机构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3、小组里说一说。

4、集体交流。

5、师:我们每个社区几乎都有超市,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在那里买过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一周去几次“人民商场”?为什么经常去社区超市,不常去大商场?(方便)

6、考一考:(投影出示考题)让生先自由读读填填,再选一人订正。

7、想一想:小明居住在这样的社区里,感觉怎么样?老师为什么对自己的社区很满意?你对自己居住的社区满意吗?为什么?

四、 共同承诺,激发学生热爱保护社区的情感(7分钟)

1、小结过渡: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加美好。我们做为居住在社区里的居民,社区的小主人,该怎样

爱护环境、保护设施呢?(追问:你见到过不爱护环境、破坏设施的现象吗?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方便?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觉得你们真是讲道德、有责任心的社区小主人。如果社区居民都能像我们这样想、这样做,我觉得我们的社区家园一定会美丽、舒适。

3、我们这些社区小主人都做了承诺,要爱护我们的社区家园。现在我们一起来制定倡议书,让全社区的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4、(出示投影)能做到的、愿意做的请站起来,大声向别人倡议吧。(生读倡议书) 板书设计: 看看我们的社区

保护 爱护

环境 机构 标志 设施

创造方便、美好的生活

篇二: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社区 1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4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一、教材梳理

《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以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和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就触及到了儿童与社会这一层面的内容,提倡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将儿童生活的空间从个人、家庭、学校延伸到生活的社区、家乡。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品德生活》教材中是首次出现。

而相似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说社区》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重复出现,但学习要求提高,螺旋上升。《话说社区》这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能画出社区的示意图。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包括能了解辖区内的几家单位。同时要求了解农村的社区,比较城乡社区的不同,了解社区的变迁。并能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的不同特色,能收集相关的资料。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能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如社区清理废电池活动、慰问社区老人等等,并能制作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

区。能在地图上查找社区、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学生能多方面地搜集资料,了解家乡人文字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侧重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并能为家乡的某项活动出一个金点子。 在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同时,能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所以,我认为,在设计《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的教案时,要注意它的定位和后续性。目标不能太高,以解决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主,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课所要了解的东西,还要注意保留它的深度留到下次教学时使用。在设计时不用面面俱到。

二、教案交流

1. 我们的社区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行为和习惯:能爱护社区的设施,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2. 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

3. 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4. 活动准备:①发调查表;②在大人的带领下参观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施。 教学过程:

一、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通过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了解。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住址,我知道他们的社区有柳营社区,长庆社区、黄马社区、青春坊社区、吴牙社区等。)

1. 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公共设施,他们的作用可大啦。谁能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来展示课前的调查,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拍的照片。)

调查表:

通过学生的展示,大家认识了社区的设施,了解了他们的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课件适当补充学生说得不全的地方。如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宣传栏等等。

2. 请社区阿姨来讲解他们的作用。特别讲解社区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这应该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进去,有哪些适合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时也可以建议老师带着学生跟着社区的阿姨到社区文化活动室参观。)

二、体验社区的服务

社区完善的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感到非常方便和舒适,那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

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 向社区的服务员表达谢意:方式自选(小诗、说一句感谢的话、送一张感谢卡等)

2. 学生准备,交流。

三、课后实践: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自己的社区,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认识,自己在社区的生活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并引导学生课后去参与社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篇三:三年级美术下册 我们的社区3教案 人美版

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图片。(包括有该班学生居住的小区片断)

目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学生:依次谈出自己的印象。)

导语设计的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

二、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

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角色体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汇报,然再依次汇报??)

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课文中作品的含义。我设置三个问题:

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

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

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问学生,那些地方抓住了社区和人物的特点?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去体验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不全面时,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学生初步产生互动。

分组讨论:

1.这些作品从那些角度表现了社区?

2.画面上如何表现前后关系?

3.用了那些表现方法?

目的:把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记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作为参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探究做准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合作的学习能力。 活动三:

教师组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同学间(小组间)合作完成作业

学生已经感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设置了“合作学习”这个环节。

活动过程: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解决以下问题:

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准备以小区的那部分作为表现内容难题,有什么困惑?

2.构图不好,对你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

3.画面空洞,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学生回答:汇报自己组想要画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考虑整个画面的全局;二是心中无数,随意性太大。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老师把自己的方法展示该同学们,供同学参考,学生完成作品。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展评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篇一:看看我们的社区教学设计

课题:看看我们的社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什么是社区

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设施、机

构、标志。

3、通过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受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机

构给居民带来方便、美好的生活。

4、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倡议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社区、保

护社区环境、爱护社区设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哪些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什么方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社区的设施机构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自己居住地,理解什么是社区(6分钟)

1、介绍自己居住地

师: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住在一定的地区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住处结成小组,现在请组长介绍自己的组是哪个社区的。

(生:组长介绍,组员起立。)

2、感受生活在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了解什么是社区

师:(请一个组起立,做采访)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区,高兴吗?平时你们有什么联系? 现在互相打个招呼、握握手吧。

师小结:不论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区、街道,还是农村的村子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联系,这就形成了“社区”(板书:社区)

一起读读社区的定义。(投影出示社区概念)问:你是哪个社区的?

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也看看来自哪个社区的同学表现的最优秀。(板书:看看我们的)生齐读

二、 师生共同汇报调查结果,了解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14分钟)

1、师介绍自己社区情况:

师:同学们都介绍自己住在哪里,你们知道老师住在哪个社区吗?

师:我居住在新兴社区,想看看曹老师居住的社区什么样子吗?我特地在星

期天拍了很多社区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要求:看看老师居住的社区里有什么设施机构,觉得这个社区怎么样?

播放课件(允许学生边看边轻轻读出来)

提问:觉得曹老师居住的社区怎么样?

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1) 师:前几天曹老师也给同学们发了调查表,布置同学观察自己居

住社区的情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调查结果,然后

组长组织大家填写汇报单。

(2) (投影出示汇报单)要求:自己社区有什么,打勾,表上没有的,

自己补充。常见的标志,能画的要画出来。

(3) 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 组织交流:师鼓励,发“社区小主人”奖

(5) 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大多数社区里环境优美,有

许多的设施、机构、标志。(板书)这些设施机构有什么作用呢?

三、 感受社区环境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13分钟)

1、(投影出示故事)让生自由读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师:社区里的公用电话给居民和外地民工带来了方便,你们社区里的设施机构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3、小组里说一说。

4、集体交流。

5、师:我们每个社区几乎都有超市,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在那里买过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一周去几次“人民商场”?为什么经常去社区超市,不常去大商场?(方便)

6、考一考:(投影出示考题)让生先自由读读填填,再选一人订正。

7、想一想:小明居住在这样的社区里,感觉怎么样?老师为什么对自己的社区很满意?你对自己居住的社区满意吗?为什么?

四、 共同承诺,激发学生热爱保护社区的情感(7分钟)

1、小结过渡: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加美好。我们做为居住在社区里的居民,社区的小主人,该怎样

爱护环境、保护设施呢?(追问:你见到过不爱护环境、破坏设施的现象吗?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方便?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觉得你们真是讲道德、有责任心的社区小主人。如果社区居民都能像我们这样想、这样做,我觉得我们的社区家园一定会美丽、舒适。

3、我们这些社区小主人都做了承诺,要爱护我们的社区家园。现在我们一起来制定倡议书,让全社区的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4、(出示投影)能做到的、愿意做的请站起来,大声向别人倡议吧。(生读倡议书) 板书设计: 看看我们的社区

保护 爱护

环境 机构 标志 设施

创造方便、美好的生活

篇二: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社区 1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4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一、教材梳理

《品德与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以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和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就触及到了儿童与社会这一层面的内容,提倡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将儿童生活的空间从个人、家庭、学校延伸到生活的社区、家乡。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品德生活》教材中是首次出现。

而相似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说社区》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重复出现,但学习要求提高,螺旋上升。《话说社区》这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能画出社区的示意图。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包括能了解辖区内的几家单位。同时要求了解农村的社区,比较城乡社区的不同,了解社区的变迁。并能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的不同特色,能收集相关的资料。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能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如社区清理废电池活动、慰问社区老人等等,并能制作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成为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

区。能在地图上查找社区、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学生能多方面地搜集资料,了解家乡人文字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侧重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并能为家乡的某项活动出一个金点子。 在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同时,能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所以,我认为,在设计《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的教案时,要注意它的定位和后续性。目标不能太高,以解决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主,既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课所要了解的东西,还要注意保留它的深度留到下次教学时使用。在设计时不用面面俱到。

二、教案交流

1. 我们的社区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行为和习惯:能爱护社区的设施,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2. 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

3. 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4. 活动准备:①发调查表;②在大人的带领下参观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施。 教学过程:

一、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通过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了解。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住址,我知道他们的社区有柳营社区,长庆社区、黄马社区、青春坊社区、吴牙社区等。)

1. 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公共设施,他们的作用可大啦。谁能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来展示课前的调查,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拍的照片。)

调查表:

通过学生的展示,大家认识了社区的设施,了解了他们的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课件适当补充学生说得不全的地方。如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宣传栏等等。

2. 请社区阿姨来讲解他们的作用。特别讲解社区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这应该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进去,有哪些适合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时也可以建议老师带着学生跟着社区的阿姨到社区文化活动室参观。)

二、体验社区的服务

社区完善的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感到非常方便和舒适,那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

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 向社区的服务员表达谢意:方式自选(小诗、说一句感谢的话、送一张感谢卡等)

2. 学生准备,交流。

三、课后实践: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关注自己的社区,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通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的认识,自己在社区的生活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并引导学生课后去参与社区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篇三:三年级美术下册 我们的社区3教案 人美版

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图片。(包括有该班学生居住的小区片断)

目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学生:依次谈出自己的印象。)

导语设计的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

二、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

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角色体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汇报,然再依次汇报??)

目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课文中作品的含义。我设置三个问题:

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

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

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问学生,那些地方抓住了社区和人物的特点?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去体验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不全面时,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学生初步产生互动。

分组讨论:

1.这些作品从那些角度表现了社区?

2.画面上如何表现前后关系?

3.用了那些表现方法?

目的:把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记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作为参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探究做准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合作的学习能力。 活动三:

教师组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同学间(小组间)合作完成作业

学生已经感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设置了“合作学习”这个环节。

活动过程: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解决以下问题:

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准备以小区的那部分作为表现内容难题,有什么困惑?

2.构图不好,对你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

3.画面空洞,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学生回答:汇报自己组想要画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考虑整个画面的全局;二是心中无数,随意性太大。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老师把自己的方法展示该同学们,供同学参考,学生完成作品。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展评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相关内容

  • 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
  • 第四单元 我居住的社区 主题一看看我们的社区 目标要求: 1.通过了解社区的环境,使学生懂得生活环境和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社区的变化与发展,增进对于自己居住的社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促进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的提高. 3.知 ...

  • 1.1.2在社区中生活 教学设计
  • 1-1.2<在社区中生活>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3 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通.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会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解读:区域联系的内容与形式包括人员流动.物资与文化交流.信息扩散等,现代社会的区域发展离不开区域联系.在具 ...

  • 2可爱的社区人1
  • 2.可爱的社区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 ...

  •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浙教版
  •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话说社区 1 社区--我的大"家"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 ...

  • 三年级思品下册全册教案
  •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1.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2.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3.社区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 第五单元 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 1.移动的画板 2.合作的乐趣 3.地图就是一幅画 第六单元 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 1.我家的日常购物 2.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

  •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设计
  • 1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共设施. 3.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社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了解自己的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 2.学会收集信息,初 ...

  • 关于平面设计的几点思考
  • INTELLIGENCE人文论坛 关于平面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 朱小乐 摘要:平面设计中要考虑本土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设计中要有超前意识.包装设计要考虑绿色设计因素,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平面设计本土文化 超前设计 绿色设计 文化,就 ...

  •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 第四单元 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主题一: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教学准备: 请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家庭是什么时候来到目前居住的社区.原来住在哪里等,还可以向自己的邻居了解与之相关的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单元导 ...

  •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 一.为校园画张像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精神.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能力.3.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组合. 教学重难点:小组分工合作画学校的景观图并进行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