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究

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究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

关键词:质疑能力 质疑方法 质疑习惯 读思质疑

1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质疑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促进其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应鼓励学生提问题。这一时期,学生年龄小,知识储量少,表达和理解水平低,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大。然而,这也正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开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冷却学生求知的热情,错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要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的想象,进而产生疑问,例如《乌鸦喝水》这一课,讲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讲读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乌鸦口渴了,但它找到的瓶子口小、身高、水少怎么也喝不到水。在此基础上,我打破常规教法,带学生学习最后一节,学生惊喜地发现乌鸦居然喝到了水。至此,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画了一个大问号:它是怎样办到的呢?学生急不可耐地阅读了课文的中间部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时,有同学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里面的水就慢慢升高了呢?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瓶子的四周有玻璃挡着,水只能向上移动,水位就升高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悬念中解决了,学生们对这只聪明的乌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一旦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向更深一层次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促进一种新的求知欲的形成。刚开始,由于孩子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可能会提出些幼稚或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幼苗。《熊猫妈妈听电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朋友看我表演滑滑梯,都笑个不停。”在讨论“笑个不停”在句中意思时,突然有学生举手问:“真奇怪,大家看林林表演滑滑梯,笑

个不停。他们不要吃饭,不要睡觉啦?”这个看似小儿科的问题并没有被我制止。我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主动探求、积极学习的一种体现,处理不当就会扼杀孩子这种可贵的学习精神。于是,我建议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同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笑个不停”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经过讨论,马上有人举手说:“这是看表演呀,看表演时大家笑个不停,看完表演他们当然要回家的。”回答得多好!就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烈。 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松树的尾巴》时,我刻意地教学生如何提问。第二节我示范提了三个问题。(1)作者是通过什么事写松鼠尾巴的用处的?(2)松鼠妈妈为什么只对小松鼠说:“笤帚就在你身上啊”,说完就出去了呢?(3)为什么在写小松鼠找笤帚时用上“找遍全身”、“最后发现”这些词语?然后,让他们自学第3、4节,试着提问。聪明的学生有了提问的例子,便举一反三,也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1)为什么第二次松鼠妈妈要把小松鼠尾巴的用处直接告诉它?

(2)松树妈妈对小松鼠说:“乖乖,盖上你的被子!”这次,为什么小松鼠“马上明白了”呢?(3)能否把“它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改成“它把毛茸茸的大尾巴披在身上”?有了这些指导,学是在课堂中的提问便逐步趋向深入,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渐增强。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习惯

老师在提问题上把“主体”转化成“主导”。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主要应该起着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范围变窄,内容提高针对性、典型性,这是由老师在培养质疑能力所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度的调控,针对教材要求,把矛盾集中,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角落”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产生讨论,展开讨论。

2.1课前预习,布置提问

以往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新课,不外乎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生字,查查字典理解词意,读几遍课文。而上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将预习的重点放在提问上,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写在预习簿上,无论问题质量的高低,只要字迹端正,态度认真,一律可得优。有的学生惰性作怪。马马虎虎提一个问题应付一下。因此,我便规定了问题的数量,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能提出三至五个问题,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质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

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钻研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预习中布置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长此以往,学生好问的良好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2.2注重讲评,提高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

新课之前,我总是将打上五角星的问题读给孩子们听,并且赞扬提出这些问题的小朋友读书真仔细,真会开动脑筋,被表扬的小朋友成就感大增,质疑热情高涨,不大会提问的小朋友通过讲评也慢慢学会了怎样问。

其实,在批阅和讲评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获益匪浅,怎样才算得上有价值的问题呢?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究竟在哪呢?只有通过批改,教师方能了解学生的疑惑,才能逐步提高教师对问题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教学相长,在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的同时,我感到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和提高,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钻研和理解,学生的问题给我许多新的思路及设想。

如在教学《拾贝壳》一课时,为了体会词语运用的正确性,我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们区别“拾”与“捡”的词意。通过两个动作的演示,学生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更清晰了。我知道,词句的训练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在理解课文语句的过程中去进行。因此,我建议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同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拾”与“捡”的真正含义。明白“拾贝壳”表明看见一个就捡一个,而“捡贝壳”则表示在许多贝壳中有所选择地捡。孩子们到海边一定是来拾贝壳的。若是如文中所说“口袋装满了,手帕盛满了”,他们才会有所选择地捡自己特别喜欢的带回家。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思索,帮助我们吃透教材,那就应该算是有价值的好问题。

在讲评学生疑问的同时,我还注意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属于对词语质疑,有的属于对课文内容质疑,还有的属于对题目、语句、标点等进行质疑。通过讲评,让学生逐步感悟怎样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3读思质疑、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首先,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初读课文阶段,着重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教学《海上气象员》一课,我板书了课题,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气象员?”学生答:“预报天气情况的人就叫气象员。”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提出疑问:谁是海上气象员?为什么说它是海上气象员?这位海上气象员是怎样预报天气情况的?问题的提出在学生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性趣,都希望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引起了学生探索课文的积极性。

其次,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不断设置悬念,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纵深,积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读,在一遍又一遍“读”的过程,自发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质疑问难的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在讲读分析完课文后,我留一些时间,问学生是否都学懂了,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理解,通过再质疑,解疑,能开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提高阅读效果。如《美丽的大公鸡》这篇童话,讲述了一只美丽而骄傲的大公鸡四处与别人比美,最后受到教育改正了缺点的故事。鉴于故事前后大公鸡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我断定二年级的学生会对这只公鸡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学完课文后,我别有用心地设疑“你喜欢这只大公鸡吗?”果然,他们产生了新的疑问:“这只大公鸡究竟可不可爱?”这时,我及时进行引导,先让他们各抒己见,然后帮助学生明白这只公鸡是很骄傲,但它能勇敢地改正缺点,成了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是值得大家喜爱的。

另外,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

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但我发现学生既兴发问中有质量的问题更多,上课时,我允许学生随时可以打断我的讲话,提出他们的疑问。能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有时学生会打断你津津有味的讲课而插入一些在你看来根本是莫名其妙,不值得提的问题。每当这时,我只能耐着性子提醒自己,学生是在开动脑筋,否则他们不会有异议,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为培养学生质疑的好品质,我的确牺牲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课上的质疑,我一般由学生相互交流解疑,学生解释得不正确,我给予纠正;学生回答不全面,我加以补充;有时学生的提问很棘手,教师吃不准,甚至根本答不上来,那只能放下架子,对学生说对不起,请学生允许老师查找资料或思考后再回答他们的疑问。决不能为了维护面子向学生错误地作解释,课后,一定要把学生问题放在心上,尽力给学生满意的答复。

小结:“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这正如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种新的认识或创造发明,都跟疑紧密相关,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究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

关键词:质疑能力 质疑方法 质疑习惯 读思质疑

1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质疑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促进其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应鼓励学生提问题。这一时期,学生年龄小,知识储量少,表达和理解水平低,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大。然而,这也正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开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冷却学生求知的热情,错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要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的想象,进而产生疑问,例如《乌鸦喝水》这一课,讲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讲读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乌鸦口渴了,但它找到的瓶子口小、身高、水少怎么也喝不到水。在此基础上,我打破常规教法,带学生学习最后一节,学生惊喜地发现乌鸦居然喝到了水。至此,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画了一个大问号:它是怎样办到的呢?学生急不可耐地阅读了课文的中间部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时,有同学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里面的水就慢慢升高了呢?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瓶子的四周有玻璃挡着,水只能向上移动,水位就升高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悬念中解决了,学生们对这只聪明的乌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一旦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向更深一层次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促进一种新的求知欲的形成。刚开始,由于孩子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可能会提出些幼稚或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幼苗。《熊猫妈妈听电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朋友看我表演滑滑梯,都笑个不停。”在讨论“笑个不停”在句中意思时,突然有学生举手问:“真奇怪,大家看林林表演滑滑梯,笑

个不停。他们不要吃饭,不要睡觉啦?”这个看似小儿科的问题并没有被我制止。我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主动探求、积极学习的一种体现,处理不当就会扼杀孩子这种可贵的学习精神。于是,我建议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同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笑个不停”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经过讨论,马上有人举手说:“这是看表演呀,看表演时大家笑个不停,看完表演他们当然要回家的。”回答得多好!就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烈。 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松树的尾巴》时,我刻意地教学生如何提问。第二节我示范提了三个问题。(1)作者是通过什么事写松鼠尾巴的用处的?(2)松鼠妈妈为什么只对小松鼠说:“笤帚就在你身上啊”,说完就出去了呢?(3)为什么在写小松鼠找笤帚时用上“找遍全身”、“最后发现”这些词语?然后,让他们自学第3、4节,试着提问。聪明的学生有了提问的例子,便举一反三,也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如:(1)为什么第二次松鼠妈妈要把小松鼠尾巴的用处直接告诉它?

(2)松树妈妈对小松鼠说:“乖乖,盖上你的被子!”这次,为什么小松鼠“马上明白了”呢?(3)能否把“它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改成“它把毛茸茸的大尾巴披在身上”?有了这些指导,学是在课堂中的提问便逐步趋向深入,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渐增强。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习惯

老师在提问题上把“主体”转化成“主导”。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主要应该起着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范围变窄,内容提高针对性、典型性,这是由老师在培养质疑能力所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度的调控,针对教材要求,把矛盾集中,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角落”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产生讨论,展开讨论。

2.1课前预习,布置提问

以往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新课,不外乎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生字,查查字典理解词意,读几遍课文。而上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将预习的重点放在提问上,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写在预习簿上,无论问题质量的高低,只要字迹端正,态度认真,一律可得优。有的学生惰性作怪。马马虎虎提一个问题应付一下。因此,我便规定了问题的数量,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能提出三至五个问题,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质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

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钻研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预习中布置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长此以往,学生好问的良好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2.2注重讲评,提高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作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

新课之前,我总是将打上五角星的问题读给孩子们听,并且赞扬提出这些问题的小朋友读书真仔细,真会开动脑筋,被表扬的小朋友成就感大增,质疑热情高涨,不大会提问的小朋友通过讲评也慢慢学会了怎样问。

其实,在批阅和讲评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获益匪浅,怎样才算得上有价值的问题呢?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究竟在哪呢?只有通过批改,教师方能了解学生的疑惑,才能逐步提高教师对问题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教学相长,在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的同时,我感到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和提高,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钻研和理解,学生的问题给我许多新的思路及设想。

如在教学《拾贝壳》一课时,为了体会词语运用的正确性,我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们区别“拾”与“捡”的词意。通过两个动作的演示,学生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更清晰了。我知道,词句的训练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在理解课文语句的过程中去进行。因此,我建议大家认真读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同桌讨论,引导他们理解“拾”与“捡”的真正含义。明白“拾贝壳”表明看见一个就捡一个,而“捡贝壳”则表示在许多贝壳中有所选择地捡。孩子们到海边一定是来拾贝壳的。若是如文中所说“口袋装满了,手帕盛满了”,他们才会有所选择地捡自己特别喜欢的带回家。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思索,帮助我们吃透教材,那就应该算是有价值的好问题。

在讲评学生疑问的同时,我还注意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属于对词语质疑,有的属于对课文内容质疑,还有的属于对题目、语句、标点等进行质疑。通过讲评,让学生逐步感悟怎样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3读思质疑、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首先,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初读课文阶段,着重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教学《海上气象员》一课,我板书了课题,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气象员?”学生答:“预报天气情况的人就叫气象员。”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提出疑问:谁是海上气象员?为什么说它是海上气象员?这位海上气象员是怎样预报天气情况的?问题的提出在学生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悬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性趣,都希望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引起了学生探索课文的积极性。

其次,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不断设置悬念,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纵深,积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读,在一遍又一遍“读”的过程,自发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质疑问难的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在讲读分析完课文后,我留一些时间,问学生是否都学懂了,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理解,通过再质疑,解疑,能开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提高阅读效果。如《美丽的大公鸡》这篇童话,讲述了一只美丽而骄傲的大公鸡四处与别人比美,最后受到教育改正了缺点的故事。鉴于故事前后大公鸡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我断定二年级的学生会对这只公鸡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学完课文后,我别有用心地设疑“你喜欢这只大公鸡吗?”果然,他们产生了新的疑问:“这只大公鸡究竟可不可爱?”这时,我及时进行引导,先让他们各抒己见,然后帮助学生明白这只公鸡是很骄傲,但它能勇敢地改正缺点,成了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是值得大家喜爱的。

另外,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

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但我发现学生既兴发问中有质量的问题更多,上课时,我允许学生随时可以打断我的讲话,提出他们的疑问。能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有时学生会打断你津津有味的讲课而插入一些在你看来根本是莫名其妙,不值得提的问题。每当这时,我只能耐着性子提醒自己,学生是在开动脑筋,否则他们不会有异议,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不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为培养学生质疑的好品质,我的确牺牲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 学生课上的质疑,我一般由学生相互交流解疑,学生解释得不正确,我给予纠正;学生回答不全面,我加以补充;有时学生的提问很棘手,教师吃不准,甚至根本答不上来,那只能放下架子,对学生说对不起,请学生允许老师查找资料或思考后再回答他们的疑问。决不能为了维护面子向学生错误地作解释,课后,一定要把学生问题放在心上,尽力给学生满意的答复。

小结:“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这正如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种新的认识或创造发明,都跟疑紧密相关,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相关内容

  • 物理学科素养
  •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 ...

  • 四年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板桥小学<科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 ...

  •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 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 ...

  • 五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中国大学网范文之教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二 ...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编写说明
  • 北师大版第五册教材编写说明 一.教材编写说明 (一)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 ...

  • 七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 七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 <童趣> 6 3 9.14---9.27 综合 ...

  • 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回首这一学期所走的路,一页一页地去翻一下,或成功,或失误,无不包含着耕耘者的辛酸,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本学期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书育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改进课堂 ...

  • 2012-2013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顾 广 玉 回首这一学期所走的路,一页一页地去翻一下,或成功,或失误,无不包含着耕耘者的辛酸,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本学期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书育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德州一中 刘学英 2010年7月26日 21:4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彭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长素的发现>.我所选用 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该节内容的课时设计为1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