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企业管理思想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繁荣,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就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所有各种企业的兴旺发达。而企业的兴旺发达,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可称为国家栋梁。
众所周知,我国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今天除外)。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101岁,俨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这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大家往下听就会同意这一看法。
第一讲 易经及其重要地位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易经概说
1.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从这个意义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本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由于夏朝的《连山易》和商朝的《归藏易》已经失传,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为山,以山作为起点,反映出原始社会的特征。《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坤为大地为母亲,以大地母亲作为起点,反映出母系社会的特征。《周易》则以乾卦为首,乾为天为父,以天作为起点,反映出父系社会的特征。
我们平常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两部分。上经由乾至离等三十卦所组成,下经由咸至未济等三
十四卦所组成。每卦由一个卦象、一句卦辞、六或七句爻辞所组成。
《易传》则由十篇文章所组成,分别是《篆》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它们如同为易经加上了翅膀一样,故又称为十翼。这十篇文章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对易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和阐述。用科学的逻辑和唯物的观点,揭示出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易传这十篇文章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易经本身。所以,我们在读易经上下两经的同时,必须也认真读一读易传这十篇文章。
2.易经的来源
《系辞》中说:“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就是阴阳,四象则包括老阴、少阴和老阳、少阳。但八卦和阴阳理论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谜。
关于八卦的来源,有这些说法:古天文学、河图洛书、文字、数字、官职、占卜等。关于阴阳的来源,有如下说法:天地之分、生殖器官、占卜工具、结绳计数方法等。
传说易经三圣:伏羲、周文王与孔子。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发明了先天八卦。邵伟华先生在其成名作《周易与预测学》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八卦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到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监狱里时,也许是时间太多,也许是其他原因,他又推演出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并给每一卦配上卦辞。每卦包括六个爻,乾坤二卦多一个爻,共386爻。而周文王的弟弟周公则完成了每个爻的爻辞,使之成为较为完整的一部易经。
到春秋时期,又由孔夫子作十翼,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易经体系。但也有人认为,十翼并非孔夫子一人所作,而是由多人所作。实际上,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之后,到了50多岁时才开始研易,因而他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以后,历朝历代又有很多学者研究易经,并为易经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特别在汉代和宋代,对易经的研究形成两次高潮。其中,以宋代的朱熹为杰出代表。他与程颐、程灏都是宋朝理学的代表人物,堪称一代宗师。今天,我们期待着能够形成第三次高潮。
(二)易经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拥有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儒家的六经之首,甚至有人称之为万经之首。但在一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提出《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是导致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重要原因。杨教授的谈话显然对社会和企业界的易经热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一场争论。那么,《易经》在人类社会中究竟处在一种什么地位呢?它能否成
为一本现代工商管理的参考读物甚至指导思想呢?
首先,易经可用64种卦象来代表64种状态,每种状态又从6个方面揭示其中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发展规律。能够使用如此简约、概括的方法来描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祖先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其次,《易经》决不仅仅是一本算卦的书,它实质上是从天、地、人的关系角度来推理个人、社会、国家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规律,里面蕴涵了诸如“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对立统一”等哲学道理,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难怪被孔子尊为六经之首。
再者,西方的哲学家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科斯林在《基业常青》一书中也都引用了很多《易经》思想,比如阴阳协调观念、对立统一观念、系统观念等,这对西方式的理性演绎推理是个很大的突破。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都曾经感叹道: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乃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周易。可见周易在西方哲学家心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曾经说过,“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东方智慧,就会变成瞎子;东方社会如果缺少西方科技,就会变成瘸子”,可谓非常精辟地概括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作用。他还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实际上,二进制、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科技的诞生,都是和易经息息相关的。而若没有二进制的诞生,近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易经中的企业管理思想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繁荣,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就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所有各种企业的兴旺发达。而企业的兴旺发达,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可称为国家栋梁。
众所周知,我国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今天除外)。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101岁,俨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这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大家往下听就会同意这一看法。
第一讲 易经及其重要地位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易经概说
1.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从这个意义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本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由于夏朝的《连山易》和商朝的《归藏易》已经失传,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为山,以山作为起点,反映出原始社会的特征。《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坤为大地为母亲,以大地母亲作为起点,反映出母系社会的特征。《周易》则以乾卦为首,乾为天为父,以天作为起点,反映出父系社会的特征。
我们平常所说的《周易》,一般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其中,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两部分。上经由乾至离等三十卦所组成,下经由咸至未济等三
十四卦所组成。每卦由一个卦象、一句卦辞、六或七句爻辞所组成。
《易传》则由十篇文章所组成,分别是《篆》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它们如同为易经加上了翅膀一样,故又称为十翼。这十篇文章从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对易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解释和阐述。用科学的逻辑和唯物的观点,揭示出易经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易传这十篇文章的精彩程度,并不亚于易经本身。所以,我们在读易经上下两经的同时,必须也认真读一读易传这十篇文章。
2.易经的来源
《系辞》中说:“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就是阴阳,四象则包括老阴、少阴和老阳、少阳。但八卦和阴阳理论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谜。
关于八卦的来源,有这些说法:古天文学、河图洛书、文字、数字、官职、占卜等。关于阴阳的来源,有如下说法:天地之分、生殖器官、占卜工具、结绳计数方法等。
传说易经三圣:伏羲、周文王与孔子。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发明了先天八卦。邵伟华先生在其成名作《周易与预测学》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八卦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到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监狱里时,也许是时间太多,也许是其他原因,他又推演出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并给每一卦配上卦辞。每卦包括六个爻,乾坤二卦多一个爻,共386爻。而周文王的弟弟周公则完成了每个爻的爻辞,使之成为较为完整的一部易经。
到春秋时期,又由孔夫子作十翼,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易经体系。但也有人认为,十翼并非孔夫子一人所作,而是由多人所作。实际上,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之后,到了50多岁时才开始研易,因而他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以后,历朝历代又有很多学者研究易经,并为易经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特别在汉代和宋代,对易经的研究形成两次高潮。其中,以宋代的朱熹为杰出代表。他与程颐、程灏都是宋朝理学的代表人物,堪称一代宗师。今天,我们期待着能够形成第三次高潮。
(二)易经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拥有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儒家的六经之首,甚至有人称之为万经之首。但在一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提出《易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是导致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重要原因。杨教授的谈话显然对社会和企业界的易经热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一场争论。那么,《易经》在人类社会中究竟处在一种什么地位呢?它能否成
为一本现代工商管理的参考读物甚至指导思想呢?
首先,易经可用64种卦象来代表64种状态,每种状态又从6个方面揭示其中的相互影响、制约的发展规律。能够使用如此简约、概括的方法来描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祖先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其次,《易经》决不仅仅是一本算卦的书,它实质上是从天、地、人的关系角度来推理个人、社会、国家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规律,里面蕴涵了诸如“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对立统一”等哲学道理,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难怪被孔子尊为六经之首。
再者,西方的哲学家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科斯林在《基业常青》一书中也都引用了很多《易经》思想,比如阴阳协调观念、对立统一观念、系统观念等,这对西方式的理性演绎推理是个很大的突破。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都曾经感叹道: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乃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周易。可见周易在西方哲学家心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曾经说过,“西方科技如果缺少了东方智慧,就会变成瞎子;东方社会如果缺少西方科技,就会变成瘸子”,可谓非常精辟地概括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作用。他还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实际上,二进制、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现代科技的诞生,都是和易经息息相关的。而若没有二进制的诞生,近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都是不可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