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

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按照甘肃省政府关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水利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推广实施各种先进适用高效的节水措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相继实施了以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级渠道防渗、滴灌管灌、喷灌等节水措施,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5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6%。节水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节水灌溉工程水分生产率达到1.31kg/m3,粮食亩均增产60kg ,经济作物亩均增加产值320元。

(一) 发展节水农业是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稀缺性、重要性更加突出。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省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河西地区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更高达90%。如果能将我省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发达国家0.7以上的水平,每年就能够节水20多亿立方米。

(二) 发展节水农业是突破水土资源束缚,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的有效方式。我省人均水资源量

1077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亩均水资源量404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口、耕地面积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供用水矛盾逐年加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需求。与传统的漫灌相比,低压管道灌溉亩均节水80—100m3,喷灌亩均节水150m3,滴灌亩均节水180m3,且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依托先进节水技术,能使现有的水土资源承载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三) 发展节水农业是调整用水结构,推进优质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单位产值粮食作物的耗水量普遍高于经济作物,非耐旱品种的耗水量显著高于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必然要求改变目前的结构性高耗水状况,大力推广高效益、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耐旱品种,促进农业粮经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优化,促进用水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时,通过对农作物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进行科学调节,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溉,更能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四) 发展节水农业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很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我省局部地区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了部分地区河道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了绿洲规模减小、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生态问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把农业用水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有利于解决生产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有利于恢复和保护农村良好的自然风貌。

我省农业节水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干旱缺水和农业用水浪费并存,使水资源紧缺矛盾更为突出;二是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还没有建立,农业节水缺乏动力;三是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单一,没有发挥各种节水措施的综合效应;四是农业节水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投入保障体系。

二、积极推广实施各种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用水或者限制用水,是指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手段,应用必要的、现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用水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用水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单方水的生产力。目前,应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为重点,在源头节水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坚决遏制地下水无序开采,超采区要落实“三禁”。在谋划项目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科学规划论证。严格控制灌区用水总量,努力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

二是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在工程节水上下功夫。以渠道防渗、田间配套、管道输水为重点,加快实施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各级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逐步实现渠道防渗化、井灌区管道化,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三是以推广滴灌等高新节水为重点,在技术节水上下功夫。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到“一巩固、三优先”,即巩固已经建成的高新节水灌溉面积,优先在温室蔬菜、优质葡萄、啤酒花等高效作物中发展,优先在农业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区域发展,优先在水资源紧缺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发展。

四是以调整和优化作物布局为重点,在结构节水上下功夫。依靠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应统筹考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节水增效,把节水作为农作物品种选定的重要标准,积极扩大抗旱、耐旱、省水作物面积,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结构。

五是以调整农业用水价格为重点,在经济节水上下功夫。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适度提高农业灌溉水价,充分发挥水价对调整用水的经济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根据不同的用水类型,

不同的供水保证程度,制定不同的水价,实行阶梯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定鼓励和扶持农业节水的各项政策,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办节水灌溉工程。

六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管理节水上下功夫。深化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节奖超罚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合理确定灌溉定额和灌溉周期,实现科学灌溉。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和用水精细化管理。

发展节水农业,还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一要因地制宜。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种植结构,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节水有不同的要求,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济承受能力。二要多措并举。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措施综合并用,常规节水与高新节水并举,形成复合式的节水发展模式。三要利益引导。优先实施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的节水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以高效益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要协调推进。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力推进、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的良好机制,以点带面,合力共建,防止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节水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立足长远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战略措施。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在强化对已有制度和法规落实的基础上,完善节水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节水,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体制基础;二是加快明晰水权和强化用水调控。以明晰初始水权为前提,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统筹生活、生产与生态环境用水,为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水资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

实行地表、地下水统一管理,从严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积极推广精确计量,实现优化调度,提高用水效率。四是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适时、适度对现有水价进行调整,积极推行丰枯季节浮动水价,合理调节用水需求,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建立激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五是加强技术服务和示范宣传。注重抓好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和设备,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节水技术服务网络。六是继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巩固已有试点成效,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来抓,着力推进敦煌等国家级和其它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注重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等各类节水型社会单元载体和水资源配置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干旱半干旱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内涵丰富,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其途径与手段,从微观用水效率的提高拓展到宏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用水末端计量发展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蓄、取、供、用、耗、排的系统控制,从传统的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转为制度建设和全过程管理,从传统的行政措施转为经济调节等多措并举上来。通过从传统节水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跨越,实现水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按照甘肃省政府关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水利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推广实施各种先进适用高效的节水措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相继实施了以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级渠道防渗、滴灌管灌、喷灌等节水措施,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业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5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6%。节水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全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节水灌溉工程水分生产率达到1.31kg/m3,粮食亩均增产60kg ,经济作物亩均增加产值320元。

(一) 发展节水农业是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的稀缺性、重要性更加突出。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解决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省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河西地区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更高达90%。如果能将我省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发达国家0.7以上的水平,每年就能够节水20多亿立方米。

(二) 发展节水农业是突破水土资源束缚,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的有效方式。我省人均水资源量

1077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亩均水资源量404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人口、耕地面积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供用水矛盾逐年加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需求。与传统的漫灌相比,低压管道灌溉亩均节水80—100m3,喷灌亩均节水150m3,滴灌亩均节水180m3,且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依托先进节水技术,能使现有的水土资源承载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力。

(三) 发展节水农业是调整用水结构,推进优质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单位产值粮食作物的耗水量普遍高于经济作物,非耐旱品种的耗水量显著高于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必然要求改变目前的结构性高耗水状况,大力推广高效益、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耐旱品种,促进农业粮经结构和品种结构的优化,促进用水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时,通过对农作物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进行科学调节,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溉,更能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四) 发展节水农业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很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我省局部地区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了部分地区河道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了绿洲规模减小、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生态问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有利于把农业用水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有利于解决生产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有利于恢复和保护农村良好的自然风貌。

我省农业节水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干旱缺水和农业用水浪费并存,使水资源紧缺矛盾更为突出;二是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还没有建立,农业节水缺乏动力;三是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单一,没有发挥各种节水措施的综合效应;四是农业节水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投入保障体系。

二、积极推广实施各种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用水或者限制用水,是指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手段,应用必要的、现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用水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用水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单方水的生产力。目前,应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为重点,在源头节水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坚决遏制地下水无序开采,超采区要落实“三禁”。在谋划项目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科学规划论证。严格控制灌区用水总量,努力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

二是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在工程节水上下功夫。以渠道防渗、田间配套、管道输水为重点,加快实施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各级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逐步实现渠道防渗化、井灌区管道化,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三是以推广滴灌等高新节水为重点,在技术节水上下功夫。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到“一巩固、三优先”,即巩固已经建成的高新节水灌溉面积,优先在温室蔬菜、优质葡萄、啤酒花等高效作物中发展,优先在农业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区域发展,优先在水资源紧缺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发展。

四是以调整和优化作物布局为重点,在结构节水上下功夫。依靠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应统筹考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节水增效,把节水作为农作物品种选定的重要标准,积极扩大抗旱、耐旱、省水作物面积,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结构。

五是以调整农业用水价格为重点,在经济节水上下功夫。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适度提高农业灌溉水价,充分发挥水价对调整用水的经济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根据不同的用水类型,

不同的供水保证程度,制定不同的水价,实行阶梯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定鼓励和扶持农业节水的各项政策,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办节水灌溉工程。

六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管理节水上下功夫。深化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节奖超罚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合理确定灌溉定额和灌溉周期,实现科学灌溉。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和用水精细化管理。

发展节水农业,还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一要因地制宜。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种植结构,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节水有不同的要求,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济承受能力。二要多措并举。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措施综合并用,常规节水与高新节水并举,形成复合式的节水发展模式。三要利益引导。优先实施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的节水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以高效益调动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要协调推进。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力推进、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的良好机制,以点带面,合力共建,防止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节水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立足长远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战略措施。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在强化对已有制度和法规落实的基础上,完善节水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节水,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体制基础;二是加快明晰水权和强化用水调控。以明晰初始水权为前提,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统筹生活、生产与生态环境用水,为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水资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

实行地表、地下水统一管理,从严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积极推广精确计量,实现优化调度,提高用水效率。四是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适时、适度对现有水价进行调整,积极推行丰枯季节浮动水价,合理调节用水需求,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建立激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五是加强技术服务和示范宣传。注重抓好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和设备,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节水技术服务网络。六是继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巩固已有试点成效,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来抓,着力推进敦煌等国家级和其它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注重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等各类节水型社会单元载体和水资源配置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干旱半干旱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内涵丰富,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其途径与手段,从微观用水效率的提高拓展到宏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用水末端计量发展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蓄、取、供、用、耗、排的系统控制,从传统的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转为制度建设和全过程管理,从传统的行政措施转为经济调节等多措并举上来。通过从传统节水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跨越,实现水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内容

  • 气候问题是如何走上国际谈判桌的
  • 近日,中国正在经历雾霾之痛,与此同时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这一协议提出了一个远期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作为科学问题的气候问题,是如何成为社会问题,并最终走上了国际的谈判桌的?小编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 气候问题如何成为政 ...

  •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论文
  • 水资源污染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工学院土木工程1103班 姓名:陈伏生 学号:2011011928 摘要:水污染加剧了全球的水资源短缺,危及到环境健康,严重制约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当前我国面临着水量危机的同时,还面临着因污染导致的水质危机.水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有:严格控制点源污染 ...

  • 全球变化及水之源问题
  •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 ...

  •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 Resources Science 第35卷第1期2013年1月 2013,35(1):2-13 Vol. 35,No. 1Jan. , 2013 文章编号:1007-7588(2013)01-0002-12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233 谷树忠1,,胡咏君1,,周洪1, (1. 中国科 ...

  • 修改解决企业资金紧缺问题的探讨
  •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解决企业资金紧缺问题的探讨 作者:李明 摘要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存在的灵魂,贯穿着企业发展的整个脉搏.一个企业只有能以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他才能迅速发展并显示出生生不息的活力.企业因各种原因会形成资金紧缺,而资金紧缺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 ...

  • 温室效应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容忽视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 温室效应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容忽视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使全球的温室效应 A ,造成了水资源的紧缺.科学家指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供水量的变化对于灌溉农业的制约将不容忽视. ②据介绍,温室效应 B 了地球反射的热波透过,造成了大气层的温度增高,使水文循环(即水在海洋.空气和陆地之间的交换 ...

  • 我国水资源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年论文 题 目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学 生 郑皓晖 班 级 F1101004 学 号 5110109086 专 业 海洋工程与土建类 院 系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邵嘉慧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防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文 题目: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xxx 学号: [1**********]0 专业: 土木工程 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授课老师: xxx 2015年6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

  •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海洋污染 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