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规划述评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述评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概述

(一)发展战略目标

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1. 发展目标(见表一)

表一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目标

(二)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

1. 空间发展战略

①东优西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②提北强南,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③连城带乡,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④治江保绿,提高生态安全保障。

2. 生态网络体系

核心区应构建“一心、一带、多廊道、

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

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相向地带,保

留其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功能。

3. 空间发展结构

注重集约化、生态型和开放式开发,

形成“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

4. 创新发展区域

①创新发展绿心:引导低消耗、高产出、

无污染的高端产业进入绿心,建设精品型服

务区。

②创新发展长沙河西:探索产业和空间的新形态,形成“第三空间”形态。 ③创新发展长株潭东部:探索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集约发展新模式。

④创新发展湘潭西部:在城乡结合部探索城市化的新途径。

5. 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①建立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②改造旧城片区,提升沿江城市品质。

③提升航运能力和景观质量。

④丰富湘江的生态景观功能。

(三)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1. 产业体系建设

全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2. 交通规划

机场、铁路、航道、区域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的建设。

3. 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供水、排水、城市垃圾处理、防洪与信息等系统的建设。

(四)城市群规划实施

1. 核心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指引

振兴扶持地区、发展提升地区、发展转型地区、战略储备地区、特色保护和新兴功能发展地区。

2. 核心区建设发展时序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评价

(一) 优点

1. 战略定位符合现状,比较合理。

2011年末,长株潭三市总人口为1373.6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的20.8%,其中城镇人口852.68万人,乡村人口520.92万人,城镇化率为62.1%,高于湖

南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7.74亿元,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42.3%、39.5%、44.4%、60.5%、43.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491元和11207元,分别较湖南省平均水平高5647元和4640元。综上所述,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在充分分析和把握长株潭地区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这一定位切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既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对于最后的“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个人认为,虽然现在长株潭的发展还不能说是达到国际品质了,但我们应该向着这一目标前进和发展。

2. 《规划》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要求

虽然《规划》中许多内容都是以语言定性地将建设内容与目标表述出来,但是它也构建了城市群发展指标体系,其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友好指标、环境建设与人工环境协调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节能指标、节地指标、节水指标、经济发展指标、人文科技指标与和谐社会建设指标,并对它们在不同的规划时期进行了不同目标的设定。

3. 《规划》对城市群的建设非常详细,涵盖面广

《规划》的主要对象是长株潭核心区,它对城市群的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明确,划分了主体功能区,并对核心区的发展规模、生态网络体系、空间发展结构、职能结构、创新发展区域、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城乡功能布局、乡村地区发展进行了规划,但它也没有忽略掉城市群与周边市县的关系,对“3+5”城市群进行区域统筹发展,提出了建设措施。此外,它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与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提出了建设目标。综上所述,《规划》的内容非常全面,有利于指导长株潭城市群建设。

4. 《规划》很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首先,在空间发展战略中,《规划》明确提出“治江保绿,提高生态安全保

障”。随后,提出应构建“一心、一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相向地带,保留其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功能。最后,对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提出措施,建立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旧城片区,提升沿江城市品质,同时,建立生态景观区,丰富湘江的生态景观功能。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规划》很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希望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生态型城镇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使城市群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为生态安全、环境优越、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生态型城市群。

5. 长株潭区域规划产业规划部分对产业进行了统筹分类,分别制订了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四带、十一园、三片”的空间产业结构。

本次产业规划顺应总体规划,全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导向机制,发挥高新技术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严格按照区域总规布局产业,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6. 《规划》对核心区城市空间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给予不同的政策指引

《规划》将长株潭核心区分为振兴扶持地区、发展提升地区、发展转型地区、战略储备地区、特色保护和新兴功能发展地区五类政策区,针对他们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通过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等引导“振兴扶持地区”积极发展,对于发展较好但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则加强环境治理,引进绿色无污染产业,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不足之处

1. 《规划》中缺乏统一的经济发展调控中心,不能被贯彻实施

虽然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在2007年就成立了,并且经过6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三市是不同的行政区,彼此间存在利益与竞争,因此虽然通过建立 “两型办”协调彼此关系,对各自为政的情况进行了控制,但仍不能实现无间合作,“湘潭西进北拓、东联南接;株洲北联西接、东控南进”的情况未得到明显变化。

2.《规划》的重点是核心区,对其周边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不够

正如在优点中所说,《规划》对城市群的建设非常详细,涵盖面广,但是通篇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建设和发展核心区而言,虽然有涉及到“3+5”城市群的建设,但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以外的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提及较少。而核心区的面积为6630.46 k㎡,仅占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的23.68%,剩下的76.32%的面积均为非核心区。虽然核心区的发展于长株潭城市群而言最为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区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未发展起来,而只有城市中心发展起来,出现这种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对非核心区多加规划,实现较均衡发展。

(三) 建议

建议1:《规划》中可要求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调控中心,让该部门对长沙、株洲、湘潭的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调控,但是也要避免该部门对三市的政治等过度干涉。

建议2:加大力度对核心区周围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科学安排其发展,合理利用它们的资源,让小城镇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有力的后盾。

建议3:在《规划》中增加一项内容,该内容应该是关于如何让市民积极主动、共同参与到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中来,为城市群的建设出谋划策。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述评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概述

(一)发展战略目标

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1. 发展目标(见表一)

表一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目标

(二)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

1. 空间发展战略

①东优西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②提北强南,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③连城带乡,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④治江保绿,提高生态安全保障。

2. 生态网络体系

核心区应构建“一心、一带、多廊道、

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

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相向地带,保

留其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功能。

3. 空间发展结构

注重集约化、生态型和开放式开发,

形成“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

4. 创新发展区域

①创新发展绿心:引导低消耗、高产出、

无污染的高端产业进入绿心,建设精品型服

务区。

②创新发展长沙河西:探索产业和空间的新形态,形成“第三空间”形态。 ③创新发展长株潭东部:探索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集约发展新模式。

④创新发展湘潭西部:在城乡结合部探索城市化的新途径。

5. 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①建立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②改造旧城片区,提升沿江城市品质。

③提升航运能力和景观质量。

④丰富湘江的生态景观功能。

(三)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1. 产业体系建设

全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2. 交通规划

机场、铁路、航道、区域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的建设。

3. 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供水、排水、城市垃圾处理、防洪与信息等系统的建设。

(四)城市群规划实施

1. 核心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指引

振兴扶持地区、发展提升地区、发展转型地区、战略储备地区、特色保护和新兴功能发展地区。

2. 核心区建设发展时序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评价

(一) 优点

1. 战略定位符合现状,比较合理。

2011年末,长株潭三市总人口为1373.6万人,占湖南省总人口的20.8%,其中城镇人口852.68万人,乡村人口520.92万人,城镇化率为62.1%,高于湖

南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7.74亿元,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42.3%、39.5%、44.4%、60.5%、43.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491元和11207元,分别较湖南省平均水平高5647元和4640元。综上所述,长株潭三市是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在充分分析和把握长株潭地区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这一定位切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既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对于最后的“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个人认为,虽然现在长株潭的发展还不能说是达到国际品质了,但我们应该向着这一目标前进和发展。

2. 《规划》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要求

虽然《规划》中许多内容都是以语言定性地将建设内容与目标表述出来,但是它也构建了城市群发展指标体系,其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友好指标、环境建设与人工环境协调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节能指标、节地指标、节水指标、经济发展指标、人文科技指标与和谐社会建设指标,并对它们在不同的规划时期进行了不同目标的设定。

3. 《规划》对城市群的建设非常详细,涵盖面广

《规划》的主要对象是长株潭核心区,它对城市群的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明确,划分了主体功能区,并对核心区的发展规模、生态网络体系、空间发展结构、职能结构、创新发展区域、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城乡功能布局、乡村地区发展进行了规划,但它也没有忽略掉城市群与周边市县的关系,对“3+5”城市群进行区域统筹发展,提出了建设措施。此外,它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与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提出了建设目标。综上所述,《规划》的内容非常全面,有利于指导长株潭城市群建设。

4. 《规划》很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首先,在空间发展战略中,《规划》明确提出“治江保绿,提高生态安全保

障”。随后,提出应构建“一心、一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网状生态结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相向地带,保留其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的功能。最后,对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提出措施,建立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旧城片区,提升沿江城市品质,同时,建立生态景观区,丰富湘江的生态景观功能。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规划》很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希望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生态型城镇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使城市群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为生态安全、环境优越、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生态型城市群。

5. 长株潭区域规划产业规划部分对产业进行了统筹分类,分别制订了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四带、十一园、三片”的空间产业结构。

本次产业规划顺应总体规划,全力发展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稳步提升基础性产业,限制和退出劣势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导向机制,发挥高新技术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严格按照区域总规布局产业,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6. 《规划》对核心区城市空间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给予不同的政策指引

《规划》将长株潭核心区分为振兴扶持地区、发展提升地区、发展转型地区、战略储备地区、特色保护和新兴功能发展地区五类政策区,针对他们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通过政策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等引导“振兴扶持地区”积极发展,对于发展较好但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则加强环境治理,引进绿色无污染产业,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不足之处

1. 《规划》中缺乏统一的经济发展调控中心,不能被贯彻实施

虽然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在2007年就成立了,并且经过6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三市是不同的行政区,彼此间存在利益与竞争,因此虽然通过建立 “两型办”协调彼此关系,对各自为政的情况进行了控制,但仍不能实现无间合作,“湘潭西进北拓、东联南接;株洲北联西接、东控南进”的情况未得到明显变化。

2.《规划》的重点是核心区,对其周边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不够

正如在优点中所说,《规划》对城市群的建设非常详细,涵盖面广,但是通篇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建设和发展核心区而言,虽然有涉及到“3+5”城市群的建设,但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以外的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提及较少。而核心区的面积为6630.46 k㎡,仅占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的23.68%,剩下的76.32%的面积均为非核心区。虽然核心区的发展于长株潭城市群而言最为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区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未发展起来,而只有城市中心发展起来,出现这种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对非核心区多加规划,实现较均衡发展。

(三) 建议

建议1:《规划》中可要求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调控中心,让该部门对长沙、株洲、湘潭的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调控,但是也要避免该部门对三市的政治等过度干涉。

建议2:加大力度对核心区周围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科学安排其发展,合理利用它们的资源,让小城镇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有力的后盾。

建议3:在《规划》中增加一项内容,该内容应该是关于如何让市民积极主动、共同参与到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中来,为城市群的建设出谋划策。


相关内容

  •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述评
  • 第15卷第5期水土保持研究 Vol.15,No.5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述评刘咏梅1,杨勤科1,王 略2 3 (1.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0691;2.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212) 摘 要: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根本性工作.针对 ...

  •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 第19卷 2004年第3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 BUNE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丁焕峰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3 [摘 要]本文对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在此基础上, 认为我国近20年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 ...

  •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
  • 中国XX大学 *注意:本文上传具有使用权,所以请忽贸然使用*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公共管理学背景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 老师: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班级: 基于公共管理学背景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 摘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科在公共管理学院依托着公共管理学这门大的学科体系下 ...

  • 从问题到课题的规划设计步骤
  • 从问题到课题的规划设计步骤 魏耕祥 编者按: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初次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往往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进行课题规划和研究,已经做过课题研究的也往往因为标准不一,做出的课题,不符合学术规范,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表达,也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成长.市教科所总结了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经验,根据学术逻辑与规则,拟定了 ...

  • 镇党委书记述职述法心得体会
  • 去年以来,我市推行述职述法考评新机制.作为一名基层镇党委书记,既是被述法考评的对象,同时又是述法考评工作的组织者.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规范运作,在述评中勇于率先垂范 我市创立并实施述法考评后,我在努力当好一名考生的同时,也努力当好一名考官.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述法考评 ...

  • 地方治理理论述评
  • 地方治理理论述评 引言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前者,就不能了解后者.在欧美,地方政府被视为民主政治训练的场所.公民道德和意识培养的基地.切合公民需要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中央政府集权倾向的制衡者之一.而地方政府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20世纪30年 ...

  • 小学英语教育研究述评
  • [摘 要]当前的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行性探讨.实践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可行性探讨主要集中于小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中小学英语能否良好地衔接以及小学英语是否具备开设条件等.实践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英语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建构等.这两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也 ...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作者:夏国锋 吴理财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1年01期 发布时间:2011年4月12日 http://www.ccrs.org.cn/show_7570.aspx 摘要: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次重申和强 ...

  • 行政性垄断及反垄断法律规制述评
  •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其中暴露出的行政性垄断,阻碍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由此有关反垄断的法律陆续出台,而此项举措对行政性垄断是否有效,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否能得到有效监督,法律的制定是否符合我国国情,针对特别的经济领域,政府应该怎样管制,是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