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无极限的国王与英国国会的诞生

听说法国人在英格兰大受欢迎,有许多本来跟王后以及王太后八竿子打不着的法国人,也跑来套磁,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而国王仍然来者不拒。在亨利三世婚后,英格兰贵族和在英国的法国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了英格兰的主要矛盾。贵族们私下开始串联,暗中酝酿再一次反抗国王的起义。

1238年1月,国王寡居的妹妹宣布要嫁给一个法国人,这一婚讯成为暴乱的导火索,贵族叛乱再一次在英格兰的土地上爆发。国王妹妹的新老公在英格兰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这件事得详细说说。

1230年的一天,英格兰王宫来了一个英俊潇洒,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叫做西蒙·德·蒙德福特(Simon de Montfort,1208年5月23日-1265年8月4日),他是来找亨利三世要回祖产的。

西蒙·德·蒙德福特

西蒙·德·蒙德福特的家族是法国的一个诺曼大领主,在金雀花王朝鼎盛之时,在法国和英格兰都有领地,在英国的领地位于来彻斯特(Leicester)。西蒙·德·蒙德福特的父亲,与他同名的老西蒙·德·蒙德福特是南征清洁派的十字军首领。在约翰王与法国开战的时代,他们家族选择站在法兰西一边,由于当时英法敌对,因此在英格兰的领地就被放弃了。他父亲去世后,按照当时通行的“长子继承制”,所有领地由长子阿莫瑞继承。

这位长兄拿到了所有家产之后,从故纸堆里翻出他们家的英格兰领地证明,劝蒙德福特去英格兰碰碰运气:听说现在的英国国王特别喜欢法国人,说不定能把领地还回来呢,要是能要回来,就算是你的领地!

这位大哥也是个大忽悠,当年战争中选边站队,放弃的位于敌国土地现在还想收回?思维正常的君主都不可能答应这一要求。他这一招就是为了避免蒙德福特还想从自己手里分家产而已。

偏偏亨利三世不属于正常思维君主的范畴。而蒙德福特的忽悠功力更胜其兄长一筹,再加上他仪表堂堂,谈吐气质颇为不凡,颇受亨利三世赏识,不但获得了他家原来的领地,更被作为国王扈从大臣参与英格兰的国事,其军政才能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蒙德福特相貌英俊,撩妹手段高超,其后成功撩到了寡居的国王妹妹莱斯特的埃莉诺。这位公主本来是亨利三世的第一任摄政大臣威廉·马歇尔长子的妻子,丈夫早死,她曾在坎特伯雷大主教面前发誓此后终身守寡,永不再嫁。可是决心再大架不住别人撩妹手段高啊!撩着撩着这位寡居的公主就春潮萌动,芳心暗许,非蒙德福特不嫁了!

蒙德福特等于是空手套白狼,本来是个一无所有的从子,来了英格兰爵位土地官位全有了,还成了皇亲国戚,真是迎娶了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蒙德福特知道现在法国人在英格兰贵族中不受待见,他要求秘密结婚。但是消息仍然走漏,愤怒的贵族们通过发动叛乱来反对这一婚事,为首的就是亨利三世的弟弟康沃尔伯爵理查和新任彭布洛克伯爵吉尔伯特·马歇尔。自从威廉·马歇尔之后,马歇尔家族成了讨逆(叛乱)专业户。新郎官蒙德福特亲自带兵,把这次叛乱镇压了下去。

蒙德福特渐渐发现,国王对治国理政实在是一窍不通,那就老实不客气了哈!在他的高超政治手腕之下,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到他的手中。由于蒙德福特本人的利益都在岛内,他割断了与法兰西的精神纽带,转变为比英格兰人还要更维护英格兰利益的人。

蒙德福特的信条是:对他本人有利的,就是对英格兰有利的。他与其他在英格兰的法国人划清了界限,而与英格兰贵族们站在了一起,当初被英格兰贵族激烈反对的蒙德福特,变成了英格兰贵族的利益代表。

这种事在历史上可一点都不新鲜,随便就能举出一大票。比如,拿破仑是科西嘉岛人,曾经参与科西嘉岛独立运动,反抗法国人统治,后来成为法国皇帝,成了法国利益最高代表;斯大林本来是格鲁吉亚人,但为了苏联利益,不惜对格鲁吉亚动兵;汉密尔顿是西印度群岛人,但去了北美之后,比大多数土生土长美国人更加爱美国。

这是一种归化民渴望取得认同的心理,归化民为了获得原生土著群体认同,会比群体中的土著成员表现得更加维护群体利益。这种心理比较反面的例子是,汉奸带路党对待自己的同胞,会比外来敌人更加凶残;对待自己原本的祖国,诋毁得会比外人更加疯狂。

这样一来,亨利三世不切实际的反攻大陆的愿望,就成了蒙德福特极力反对的对象。两人的矛盾在一次次的事件中累积起来,并逐渐激化。

1242年,亨利三世应自己的母亲伊莎贝拉的请求,配合吕西昂家族的叛乱发动了如闹剧一般的对法国远征,结果以遭遇了一连串丢人现眼的惨败,给国家造成了财政负担,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国王是个军事白痴的传言。自1252年起连续三年出现气候异常,粮食歉收,民生更加艰难。以加斯东·德·贝阿恩为首的加斯科涅贵族趁机发动叛乱,作为加斯科涅总督的蒙德福特严厉地镇压了叛乱,没收叛乱者的土地,摧毁他们的房屋,砍了他们的葡萄树——这是最为严厉的惩罚,因为该地区最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葡萄酒。

加斯科涅贵族向亨利三世投诉蒙德福特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控诉他是“臭名昭著的叛徒”,对人民敲诈勒索,将政敌囚禁并活活饿死。亨利三世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谴责了蒙德福特,并对他进行审判。蒙德福特感到受到莫大侮辱,他向亨利三世怒吼道:“陛下的耳朵和心灵莫非倾向于这些逆贼?您莫非相信了这些乱臣贼子,而不相信我——您忠实的臣子?”

蒙德福特虽然被宣判无罪,但是总督是做不成了,他与亨利三世的嫌隙也越来越深。亨利三世曾对蒙德福特说:“我此生最追悔莫及的事情莫过于允许你来到英格兰,以及允许你再英格兰占据土地和头衔。你的翅膀硬了,吃肥了,就来反抗我的权威。”

亨利三世最大的困境是,与他的祖先和竞争对手相比,他太穷了。路易九世可以一掷十万金购买圣物,筹措100万里弗尔巨款发动十字军东征,亨利三世发动简单的跨越海峡的战役,攒钱来都十分吃力。他渐渐意识到,把持了国家财政大权以及经济命脉的圣殿骑士团是导致经济困难的罪魁祸首。同样在1252年,亨利三世扬言要没收圣殿骑士团的领地以及种种特权。“你们这些圣殿骑士……拥有太多的自由和特权,拥有的财物使你们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所有一时疏忽的封赏,都要毫不疏忽地没收。所有不周的授权,必须周密地取消。”

圣殿骑士团伦敦分团长冷冷地答复说:“哦,陛下,您在说什么啊?从您的嘴里怎么能说出如此令人不快和愚蠢的话语。只要您能主持公道,您就能继续执政;一旦您敢践踏公正,国王恐怕就做不成了”。

这话哪里像一个臣子对国王说的话啊!分明是赤裸裸地威胁亨利三世:脑子放清楚点,搞清楚到底谁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亨利三世也就是说说,他的政治智慧实在匮乏,连自己的妹夫蒙德福特都搞不定,就更别说老谋深算势力庞大的圣殿骑士团了。于是,从圣殿骑士团收权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掌握金融特权、飞扬跋扈的圣殿骑士团

亨利三世眼高手低、赏罚不分,渐渐与各方关系都变得恶劣,国王陷入重重危机之中,最终一件事导致了危机总爆发。

这件事的起因,又是虔诚的亨利三世被教皇忽悠了。教皇连年与德皇战争,军费一直是个大问题。以前在权臣德·罗什掌权时,英格兰就是教皇的提款机,军费都是英格兰负担。后来外戚掌权,英格兰的钱都被搜刮到法兰西去了,就断了教皇的军饷。教皇只能想尽各种办法筹措军费。教皇英诺森四世想出了一个空手套白狼骗钱的主意:将西西里的王位拿出来标价售卖。

问题是,西西里当时并不在教皇掌控之中,而是在与其敌对的德皇掌握之下。拿敌人的领土出来售卖筹措军费,然后用来打敌人,天底下哪有这么荒谬的道理?教皇把这个王位在西欧兜售了一圈,领主们一个个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就连虔诚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也没上这个当。亨利三世的弟弟康沃尔伯爵查理对教廷特使讥讽道:“你还不如对我说:‘我把月亮送给你或者卖给你,你自己爬上去拿吧!’”但是,当教廷特使带着这个一眼就能看穿的蹩脚骗局找到亨利三世,他居然把这个骗钱的勾当当真了!

英诺森四世(看起来是个面色和善的老头,实际是个超级大忽悠)

1254年,智商已欠费停机的亨利三世与教皇英诺森四世达成一项协议,教皇将西西里王位作价十四万马克卖给亨利三世的次子埃德蒙,这笔钱相当于英国王室岁入的四倍;当时,埃德蒙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付了巨款还不算,英格兰还必须自己发动对德意志的战争抢夺西西里,战争获胜才能得到西西里王位。

西西里岛在地中海,离英格兰十万八千里,走陆路要经过老冤家法国,法国人绝对不可能让英国军队经过自己的领土;走海路,要绕好大一圈,后勤补给神马的难如登天;而且对手不是别人,是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连家门口的法国都打不赢,还想远赴千里打神罗?脑子怎么长的?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亨利三世居然还同意,如果没有完成这项使命,英格兰将被处以停止圣事的禁令,他本人将遭到绝罚。

可以说,这笔交易真是坑到马里亚纳海沟去了!

亨利三世为了筹集这笔交易的付款以及发动西西里战争的军费,召集贵族开会,要求加税。贵族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脑子都快不转了,尼玛不是吧!我们的国王就是彻头彻尾的智障!再让这个傻瓜当国王,英格兰再有多少钱都不够教皇骗的。贵族一致反对国王的要求,双方展开激烈争执,教皇的使节阿尔洛特仍然在喋喋不休地威胁,如果国王不付清征服西西里的军费就将处以绝罚令和禁教令,吕西昂家族还在肆无忌惮的横行霸道。更糟糕的是,威尔士人在这当口发动了大叛乱。贵族们见国王的脑子已经是病入膏肓,怎么劝也听不进去,决定发动兵谏。

1258年4月30日清晨,以蒙德福特为首的七名最有权势的贵族,全副武装去威斯特敏斯特教堂见国王,他们抽出剑指着国王,要求亨利三世废除与教皇的协议,放弃征税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诸位爱卿,这是为何?”亨利三世问道,“你们要俘虏我这可怜人吗?”

“并非如此,”诺福克伯爵答道,“但是,让可耻的普瓦图人(指吕西昂家族)和所有外邦人从陛下面前、从我们面前逃走,就像从狮子面前逃走一样,那么天上的上帝将尽享荣光,在陛下的土地上,善心的人们也将享有和平。”

贵族们提出了条件:为了更好地遵守《大宪章》的要求,要求国王在牛津召开国会,重新规定国王的权力。1258年6月,亨利三世被迫在牛津召开了被称为“狂暴国会”的会议,会议上,贵族们迫使亨利三世签署《牛津条例》,国王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全盘接受。在牛津会议召开后不久,贵族们对吕西昂家族下达最后通牒:要么交出城堡后滚蛋,要么掉脑袋。亨利三世已经没有权力护着这些为非作歹的同母兄弟了,他们一个个灰溜溜地滚蛋大吉。

《牛津条例》的规定是革命性的,其内容非常近似四百年后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光荣革命”中签署的《权利法案》。

根据《牛津条例》的规定,国王提出的任何施政措施必须经国会同意才可实施。实际上,国王被罢黜了一切实权,王权被一个贵族和教士组成的国会所代替,由国会代替国王统治英国。

《牛津条例》还规定,国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以讨论决定国家的各项大事;每个郡挑选出四名有地位的骑士作为代表参加国会,以倾听民众的声音,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并且所有外来的大臣必须被驱逐。1258年是英国国会诞生之年,从此以后,“国会”这个词就广泛出现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

《牛津条例》虽然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发布的,但是亨利三世已经被完全架空,成为一个彻底的傀儡。亨利三世的朋友们都被驱逐出境,在随后三年内,国会执掌朝纲,贵族代表接管了与威尔士和法兰西的和谈,并努力说服教皇,让他忘记关于西西里的事情。

1170年圣徒贝克特之死,开启了英国王权的瓦解历程;到理查一世执政时期,贵族掌权成为事实;1215年《大宪章》的签订,标志贵族掌权制度化、法律化,并在亨利三世期间得到落实;1258年的《牛津条例》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达到顶峰。英国的第一轮政治民主化进程历经约90年,达到最高潮。

这一年,南宋还在跟蒙古打仗。客观地说,在英国进行民主化尝试的同时,中国宋朝其实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民主化尝试,内阁议政、党派之争都已经出现。例如宋仁宗这个皇帝似乎一直就没什么主见,政事无论大小,都交给廷臣公议,议出一个结果来再施行,所以时人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当然后来结果中国人都知道了,宋朝从上到下,各项决策效率都十分低下,外敌都快打过来了,国内还在为如何抵抗,派谁带兵争个不休,然后就被毫无悬念地干挺了。

宋仁宗

比较而言,英国民主化要比宋朝更为激进,宋朝再民主,皇帝仍然是居于最高位置,大臣议定的结果,必须皇帝同意才能执行。而在英国恰好反过来,国王基本成了一个摆设,一切事宜,都是国会说了算。

必须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英格兰国会有很大的价值,因为亨利三世被基督教忽悠的IQ早已欠费停机,摊上这么一个国王实在是伤不起,国会至少能起到个止损的作用。但回过头来,国王被教育成这样,不就是这些贵族们自己当初选择的结果吗?

民主化的宋朝最终亡于蒙元,更为激进的民主化英国接下来是怎样的命运呢,且看下章分解。

(未完待续)

听说法国人在英格兰大受欢迎,有许多本来跟王后以及王太后八竿子打不着的法国人,也跑来套磁,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而国王仍然来者不拒。在亨利三世婚后,英格兰贵族和在英国的法国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了英格兰的主要矛盾。贵族们私下开始串联,暗中酝酿再一次反抗国王的起义。

1238年1月,国王寡居的妹妹宣布要嫁给一个法国人,这一婚讯成为暴乱的导火索,贵族叛乱再一次在英格兰的土地上爆发。国王妹妹的新老公在英格兰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这件事得详细说说。

1230年的一天,英格兰王宫来了一个英俊潇洒,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叫做西蒙·德·蒙德福特(Simon de Montfort,1208年5月23日-1265年8月4日),他是来找亨利三世要回祖产的。

西蒙·德·蒙德福特

西蒙·德·蒙德福特的家族是法国的一个诺曼大领主,在金雀花王朝鼎盛之时,在法国和英格兰都有领地,在英国的领地位于来彻斯特(Leicester)。西蒙·德·蒙德福特的父亲,与他同名的老西蒙·德·蒙德福特是南征清洁派的十字军首领。在约翰王与法国开战的时代,他们家族选择站在法兰西一边,由于当时英法敌对,因此在英格兰的领地就被放弃了。他父亲去世后,按照当时通行的“长子继承制”,所有领地由长子阿莫瑞继承。

这位长兄拿到了所有家产之后,从故纸堆里翻出他们家的英格兰领地证明,劝蒙德福特去英格兰碰碰运气:听说现在的英国国王特别喜欢法国人,说不定能把领地还回来呢,要是能要回来,就算是你的领地!

这位大哥也是个大忽悠,当年战争中选边站队,放弃的位于敌国土地现在还想收回?思维正常的君主都不可能答应这一要求。他这一招就是为了避免蒙德福特还想从自己手里分家产而已。

偏偏亨利三世不属于正常思维君主的范畴。而蒙德福特的忽悠功力更胜其兄长一筹,再加上他仪表堂堂,谈吐气质颇为不凡,颇受亨利三世赏识,不但获得了他家原来的领地,更被作为国王扈从大臣参与英格兰的国事,其军政才能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蒙德福特相貌英俊,撩妹手段高超,其后成功撩到了寡居的国王妹妹莱斯特的埃莉诺。这位公主本来是亨利三世的第一任摄政大臣威廉·马歇尔长子的妻子,丈夫早死,她曾在坎特伯雷大主教面前发誓此后终身守寡,永不再嫁。可是决心再大架不住别人撩妹手段高啊!撩着撩着这位寡居的公主就春潮萌动,芳心暗许,非蒙德福特不嫁了!

蒙德福特等于是空手套白狼,本来是个一无所有的从子,来了英格兰爵位土地官位全有了,还成了皇亲国戚,真是迎娶了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蒙德福特知道现在法国人在英格兰贵族中不受待见,他要求秘密结婚。但是消息仍然走漏,愤怒的贵族们通过发动叛乱来反对这一婚事,为首的就是亨利三世的弟弟康沃尔伯爵理查和新任彭布洛克伯爵吉尔伯特·马歇尔。自从威廉·马歇尔之后,马歇尔家族成了讨逆(叛乱)专业户。新郎官蒙德福特亲自带兵,把这次叛乱镇压了下去。

蒙德福特渐渐发现,国王对治国理政实在是一窍不通,那就老实不客气了哈!在他的高超政治手腕之下,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到他的手中。由于蒙德福特本人的利益都在岛内,他割断了与法兰西的精神纽带,转变为比英格兰人还要更维护英格兰利益的人。

蒙德福特的信条是:对他本人有利的,就是对英格兰有利的。他与其他在英格兰的法国人划清了界限,而与英格兰贵族们站在了一起,当初被英格兰贵族激烈反对的蒙德福特,变成了英格兰贵族的利益代表。

这种事在历史上可一点都不新鲜,随便就能举出一大票。比如,拿破仑是科西嘉岛人,曾经参与科西嘉岛独立运动,反抗法国人统治,后来成为法国皇帝,成了法国利益最高代表;斯大林本来是格鲁吉亚人,但为了苏联利益,不惜对格鲁吉亚动兵;汉密尔顿是西印度群岛人,但去了北美之后,比大多数土生土长美国人更加爱美国。

这是一种归化民渴望取得认同的心理,归化民为了获得原生土著群体认同,会比群体中的土著成员表现得更加维护群体利益。这种心理比较反面的例子是,汉奸带路党对待自己的同胞,会比外来敌人更加凶残;对待自己原本的祖国,诋毁得会比外人更加疯狂。

这样一来,亨利三世不切实际的反攻大陆的愿望,就成了蒙德福特极力反对的对象。两人的矛盾在一次次的事件中累积起来,并逐渐激化。

1242年,亨利三世应自己的母亲伊莎贝拉的请求,配合吕西昂家族的叛乱发动了如闹剧一般的对法国远征,结果以遭遇了一连串丢人现眼的惨败,给国家造成了财政负担,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国王是个军事白痴的传言。自1252年起连续三年出现气候异常,粮食歉收,民生更加艰难。以加斯东·德·贝阿恩为首的加斯科涅贵族趁机发动叛乱,作为加斯科涅总督的蒙德福特严厉地镇压了叛乱,没收叛乱者的土地,摧毁他们的房屋,砍了他们的葡萄树——这是最为严厉的惩罚,因为该地区最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葡萄酒。

加斯科涅贵族向亨利三世投诉蒙德福特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控诉他是“臭名昭著的叛徒”,对人民敲诈勒索,将政敌囚禁并活活饿死。亨利三世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谴责了蒙德福特,并对他进行审判。蒙德福特感到受到莫大侮辱,他向亨利三世怒吼道:“陛下的耳朵和心灵莫非倾向于这些逆贼?您莫非相信了这些乱臣贼子,而不相信我——您忠实的臣子?”

蒙德福特虽然被宣判无罪,但是总督是做不成了,他与亨利三世的嫌隙也越来越深。亨利三世曾对蒙德福特说:“我此生最追悔莫及的事情莫过于允许你来到英格兰,以及允许你再英格兰占据土地和头衔。你的翅膀硬了,吃肥了,就来反抗我的权威。”

亨利三世最大的困境是,与他的祖先和竞争对手相比,他太穷了。路易九世可以一掷十万金购买圣物,筹措100万里弗尔巨款发动十字军东征,亨利三世发动简单的跨越海峡的战役,攒钱来都十分吃力。他渐渐意识到,把持了国家财政大权以及经济命脉的圣殿骑士团是导致经济困难的罪魁祸首。同样在1252年,亨利三世扬言要没收圣殿骑士团的领地以及种种特权。“你们这些圣殿骑士……拥有太多的自由和特权,拥有的财物使你们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所有一时疏忽的封赏,都要毫不疏忽地没收。所有不周的授权,必须周密地取消。”

圣殿骑士团伦敦分团长冷冷地答复说:“哦,陛下,您在说什么啊?从您的嘴里怎么能说出如此令人不快和愚蠢的话语。只要您能主持公道,您就能继续执政;一旦您敢践踏公正,国王恐怕就做不成了”。

这话哪里像一个臣子对国王说的话啊!分明是赤裸裸地威胁亨利三世:脑子放清楚点,搞清楚到底谁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亨利三世也就是说说,他的政治智慧实在匮乏,连自己的妹夫蒙德福特都搞不定,就更别说老谋深算势力庞大的圣殿骑士团了。于是,从圣殿骑士团收权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掌握金融特权、飞扬跋扈的圣殿骑士团

亨利三世眼高手低、赏罚不分,渐渐与各方关系都变得恶劣,国王陷入重重危机之中,最终一件事导致了危机总爆发。

这件事的起因,又是虔诚的亨利三世被教皇忽悠了。教皇连年与德皇战争,军费一直是个大问题。以前在权臣德·罗什掌权时,英格兰就是教皇的提款机,军费都是英格兰负担。后来外戚掌权,英格兰的钱都被搜刮到法兰西去了,就断了教皇的军饷。教皇只能想尽各种办法筹措军费。教皇英诺森四世想出了一个空手套白狼骗钱的主意:将西西里的王位拿出来标价售卖。

问题是,西西里当时并不在教皇掌控之中,而是在与其敌对的德皇掌握之下。拿敌人的领土出来售卖筹措军费,然后用来打敌人,天底下哪有这么荒谬的道理?教皇把这个王位在西欧兜售了一圈,领主们一个个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就连虔诚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也没上这个当。亨利三世的弟弟康沃尔伯爵查理对教廷特使讥讽道:“你还不如对我说:‘我把月亮送给你或者卖给你,你自己爬上去拿吧!’”但是,当教廷特使带着这个一眼就能看穿的蹩脚骗局找到亨利三世,他居然把这个骗钱的勾当当真了!

英诺森四世(看起来是个面色和善的老头,实际是个超级大忽悠)

1254年,智商已欠费停机的亨利三世与教皇英诺森四世达成一项协议,教皇将西西里王位作价十四万马克卖给亨利三世的次子埃德蒙,这笔钱相当于英国王室岁入的四倍;当时,埃德蒙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付了巨款还不算,英格兰还必须自己发动对德意志的战争抢夺西西里,战争获胜才能得到西西里王位。

西西里岛在地中海,离英格兰十万八千里,走陆路要经过老冤家法国,法国人绝对不可能让英国军队经过自己的领土;走海路,要绕好大一圈,后勤补给神马的难如登天;而且对手不是别人,是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连家门口的法国都打不赢,还想远赴千里打神罗?脑子怎么长的?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亨利三世居然还同意,如果没有完成这项使命,英格兰将被处以停止圣事的禁令,他本人将遭到绝罚。

可以说,这笔交易真是坑到马里亚纳海沟去了!

亨利三世为了筹集这笔交易的付款以及发动西西里战争的军费,召集贵族开会,要求加税。贵族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脑子都快不转了,尼玛不是吧!我们的国王就是彻头彻尾的智障!再让这个傻瓜当国王,英格兰再有多少钱都不够教皇骗的。贵族一致反对国王的要求,双方展开激烈争执,教皇的使节阿尔洛特仍然在喋喋不休地威胁,如果国王不付清征服西西里的军费就将处以绝罚令和禁教令,吕西昂家族还在肆无忌惮的横行霸道。更糟糕的是,威尔士人在这当口发动了大叛乱。贵族们见国王的脑子已经是病入膏肓,怎么劝也听不进去,决定发动兵谏。

1258年4月30日清晨,以蒙德福特为首的七名最有权势的贵族,全副武装去威斯特敏斯特教堂见国王,他们抽出剑指着国王,要求亨利三世废除与教皇的协议,放弃征税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诸位爱卿,这是为何?”亨利三世问道,“你们要俘虏我这可怜人吗?”

“并非如此,”诺福克伯爵答道,“但是,让可耻的普瓦图人(指吕西昂家族)和所有外邦人从陛下面前、从我们面前逃走,就像从狮子面前逃走一样,那么天上的上帝将尽享荣光,在陛下的土地上,善心的人们也将享有和平。”

贵族们提出了条件:为了更好地遵守《大宪章》的要求,要求国王在牛津召开国会,重新规定国王的权力。1258年6月,亨利三世被迫在牛津召开了被称为“狂暴国会”的会议,会议上,贵族们迫使亨利三世签署《牛津条例》,国王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全盘接受。在牛津会议召开后不久,贵族们对吕西昂家族下达最后通牒:要么交出城堡后滚蛋,要么掉脑袋。亨利三世已经没有权力护着这些为非作歹的同母兄弟了,他们一个个灰溜溜地滚蛋大吉。

《牛津条例》的规定是革命性的,其内容非常近似四百年后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光荣革命”中签署的《权利法案》。

根据《牛津条例》的规定,国王提出的任何施政措施必须经国会同意才可实施。实际上,国王被罢黜了一切实权,王权被一个贵族和教士组成的国会所代替,由国会代替国王统治英国。

《牛津条例》还规定,国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以讨论决定国家的各项大事;每个郡挑选出四名有地位的骑士作为代表参加国会,以倾听民众的声音,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并且所有外来的大臣必须被驱逐。1258年是英国国会诞生之年,从此以后,“国会”这个词就广泛出现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

《牛津条例》虽然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发布的,但是亨利三世已经被完全架空,成为一个彻底的傀儡。亨利三世的朋友们都被驱逐出境,在随后三年内,国会执掌朝纲,贵族代表接管了与威尔士和法兰西的和谈,并努力说服教皇,让他忘记关于西西里的事情。

1170年圣徒贝克特之死,开启了英国王权的瓦解历程;到理查一世执政时期,贵族掌权成为事实;1215年《大宪章》的签订,标志贵族掌权制度化、法律化,并在亨利三世期间得到落实;1258年的《牛津条例》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达到顶峰。英国的第一轮政治民主化进程历经约90年,达到最高潮。

这一年,南宋还在跟蒙古打仗。客观地说,在英国进行民主化尝试的同时,中国宋朝其实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民主化尝试,内阁议政、党派之争都已经出现。例如宋仁宗这个皇帝似乎一直就没什么主见,政事无论大小,都交给廷臣公议,议出一个结果来再施行,所以时人说宋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当然后来结果中国人都知道了,宋朝从上到下,各项决策效率都十分低下,外敌都快打过来了,国内还在为如何抵抗,派谁带兵争个不休,然后就被毫无悬念地干挺了。

宋仁宗

比较而言,英国民主化要比宋朝更为激进,宋朝再民主,皇帝仍然是居于最高位置,大臣议定的结果,必须皇帝同意才能执行。而在英国恰好反过来,国王基本成了一个摆设,一切事宜,都是国会说了算。

必须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英格兰国会有很大的价值,因为亨利三世被基督教忽悠的IQ早已欠费停机,摊上这么一个国王实在是伤不起,国会至少能起到个止损的作用。但回过头来,国王被教育成这样,不就是这些贵族们自己当初选择的结果吗?

民主化的宋朝最终亡于蒙元,更为激进的民主化英国接下来是怎样的命运呢,且看下章分解。

(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 九年级历史上
  • 九上历史材料题 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国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会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习题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导火线是(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1642年内战开始 C.1640年在被迫恢复的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D.查理一世上台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①农民阶级 ②封建地主 ③新贵族 ④资产阶级 A.①② B.① ...

  • 论美国政体
  • 论美国政体 叶建亮 南昌大学 摘要: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但是美国的政体确立却是经历了一个由邦联转变为联邦的过程,并最终确立了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政体.美国政体从大的方面说,没有君主,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美国共和制的特点是实行三权分立,但行政 ...

  • 九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
  • „9A 历史学力测试 „„„„„„ _„__„__„_„__„1."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_号„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试„A .基督教产生 B .文艺复兴发生 C .新航路开辟 D .启 ...

  • 工业革命时代的世界文明
  • [Ⅱ] 工业革命时代的世界文明 (一) 西方的近代化之路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文明 ● 涉及内容:必修1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八单元第1课 马克思主义诞生 必修2第五单元第3课 工业革命 1. 经济上的近代化 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探讨两次工业革 ...

  • 汕头金山中学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 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 2.所有成年男 ...

  • [美国的诞生]教学案例
  • <美国的诞生>教学案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掌握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 及历史影响:掌握<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 . 2.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 ...

  • 高中历史选修二知道点总结人教版
  •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一.背景:资本主义在封建母体中孕育 1.经济发展: (1)工业出现及发展 (2)农场和牧场的出现 (3)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 2.资产阶级的壮大: (1)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2)宗教形成--清教 (3)思想发展--反对"君权神授&quo ...

  • 试论英国都铎王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 试论英国都铎王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原文出处]史学集刊 [原刊期号]198304 [原刊页号]63-69 [分 类 号]K5 [分 类 名]世界史 [复印期号]198312 [作 者]尹曲/李德志 封建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东西方大多数封建国家都曾实行过,而其专制本质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