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每一种语言都必然地携带有一些浓厚的基因密码,不在这一种文化之中浸泡长大,你大概是无法体会它的内涵的。有些是典故,比如说“桃花源”,你不能理解为桃花的源头,或者开满桃花的水源地。这些都太实了。蒋勋说,若按照内涵来比附的话,“桃花源”大概类似于“乌托邦”。勉强可以。但是“桃花源”和“乌托邦”给人的直觉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丰美的,是意象化的,是文学的;后者是纯粹的,是抽象化的,是政治或者是哲学的。要理解“桃花源”,至少可以把《桃花源记》去读一遍感受一下。但还有一些是没有明确典故的词,更难办。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词——从容。

什么是从容?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词。别看简简单单两个字,背后不知携带了多少中国古典的精神密码。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儒家的君子气度,但与道家似乎也有某种精神联系。你也可以说它只是一种不着急的动作举止,但似乎又暗含着某种优雅的人格品质。它是一望而知的,同时也是内蕴生动的。今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一种风采描摹下来。要还原一种风采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人。我找的是欧阳修。我们先看他的一首《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句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前两天躺着翻宋词,苏东坡啊,辛弃疾啊,秦观啊,前前后后乱翻,看多了就有些麻木。但当我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直接从床上坐起来了!有一种让人高兴的力量直击心扉。这很奇怪。按理说,这样的调子是非常平和的,没有辛弃疾“挑灯看剑”的英俊,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没有柳永“执手相看泪眼”那种深情又凄美的离别。那么,这种平淡的调子到底有什么动人的呢?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论语中最美的一段话: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一段文字想来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它又非常地难以解释,勉强说几句的话,我觉得这几乎可以说是孔子的一个理想,一个梦,是对幸福的一种向往和诠释。当欧阳修端起酒杯,对春风说,“且共从容”的时候,我忽然之间觉得孔子的这个梦似乎跨越千年,在现实之中落下了一个生动的投影!虽然不能说是理想的实现,但真有如惊鸿一瞥般地让人感动。

那么“暮春者”与“把酒祝东风”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我想幸福与悲剧不同,悲剧的情感可以是很激烈的,是时时刻刻揪着你的心的。但幸福往往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杜甫写战争是“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何等阔大又紧张的手笔,家园万里,生死一发,风声鹤唳。等到了成都草堂之后,画风突变,“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什么叫“细麦落轻花”?一粒麦尖上掉了一朵花,这一种极其细微的变化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几乎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幸福,就是要用敏感得类似显微镜一样的心灵去感受,因为它太不值得一提了!如果说我们把杜甫的人生铺展开来去理解“细麦落轻花”,那么,我们大概要把整个读书人的命运铺展开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欧阳修的“把酒祝东风”。这种看似不值一提的轻松与随意实在是太不容易太珍贵了!

珍贵在哪里呢?在中国但凡要做一个有点气骨的读书人是很辛苦的,气骨越大,命运越是悲惨。屈原投江;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结果下狱而死;嵇康被杀,阮籍抑郁而终;李白流放,杜甫给人感觉好像半辈子都在吐血;明清以来更加恐怖,文字狱不断,一句话、一首诗,稍有不得体满门抄斩。但是,读书人如果不能“货与帝王家”又实在是没有一点用处的,不要说人生抱负实现不了,连一点手艺都没有,混口饭吃都艰难。所以,历朝历代的读书人一边总想保持一点自尊,一边又迫不及待地投向帝王的怀抱,这是一种尴尬和两难。在这样的两难之中,其实读书人的精神空间是很小的。譬如被关在小小的楼梯间里,听着堂上主人和武夫的脚步声乱着急,瞎操心。

但有一个朝代,读书人居然被主人从楼梯间里请出来,还端模端样地坐到了大堂之上。这就是宋代。宋太祖立下祖宗家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所以,王夫之羡慕地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小日子太好过了——当然,所谓的好过也就是横竖不杀头而已,文字狱还是要来两出的(譬如苏东坡乌台诗案)。但只要不杀头,对文人来说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各种风格、气骨、姿态“千树万树梨花开”了。我们要理解“从容”,要理解欧阳修就必须放到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在别的时代,文人想保持风骨,大概要走不怕死的“慷慨”的路子,但唯有在宋代,不需要慷慨,把酒祝东风,在一个太平年代优优雅雅地就可以展现一种叫做“从容”的气派。

到这里我想说,从容,是太平年代的奢侈品。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两句一起说。紫陌是京郊的路,紫色的土,看起来是不是很富贵很豪华?洛城也是的。又要说到文字自带的基因密码,洛阳,洛城,这样的字一眼看去就是花团锦簇的,如果说在古典诗词里“长安”两个字有一种政治的象征,类似于北京;那么“洛城”就有一种繁华的象征,类似于上海;垂杨紫陌洛城东,其实色彩极为丰富,绿色的垂杨,紫色的路,再加上洛城——花团锦簇。但这种富贵安乐的气息是随意的,既没有故意包藏,也没有故意铺展,所以一眼看去色调也很平和。

游遍芳丛。叶嘉莹先生说,欧阳修表现出一种遣玩的意兴,真是眼光独到。什么叫游遍芳丛?要么不玩,要玩就玩个大满贯。我带孩子去游乐场,那些惊险的玩意儿我都不敢去,吓得腿软,鬼叫鬼叫的。被她嫌弃了,妈妈!你连玩都不会!她是什么都要去玩一遍的,有些好玩的一遍不够,两遍三遍地玩。这个就叫“游遍芳丛”。还有一句也是欧阳修的,“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我要把每一朵花全部都看透了,才可以跟春天说再见。我们见过老杜那样为国家为生民呕心沥血,三句话不离致君尧舜的,好像很少看见像老欧这样为好玩尽心尽力的。欧阳修玩起来真是起劲,真是会玩。我们以前读《醉翁亭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好大一桌子人嗨翻了,热闹得跟KTV似的。有人说这是欧阳修关心百姓与民同乐,胡扯。这明明是一个人玩起来没劲,大家一起玩才嗨皮。欧阳修号六一,为什么叫六一呢?我真想说因为他是老顽童啊,喜欢过儿童节啊。真相其实也差不多,“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琴棋书画在当时不是高考加分项目,全是玩的。这些倒也罢了,最奇葩的还有这样玩的: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他说自己喝到醉醺醺的,头上插满了花,坐在一个小小的竹轿子里回去了。“逢太守”,被人家看到了,没关系啊,他很高兴啊,跟人家说哈啰哈啰……就是这样的一个太守。

所以,到这里我要说,不会玩的人是不懂得“从容”的。为什么呢?玩有这么重要吗?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比作一个原子,那么你的理想、你的抱负、你所要担当的责任大概就是坚硬的原子核,其它大量的空间是留白的,是可以让生命在其中飞驰的,有空间才可以飞驰,有空间才可以从容。如果所有的地方都挤满原子核,那我们的人生是不堪重负的。我有时候读论语,真觉得不堪重负。特别到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真要累死了,把全天下扛在他一人肩上的感觉。天下真的需要你一个人去扛吗?人一有扛天下的念头就不会从容了。同一个时代,范仲淹不从容,王安石不从容;欧阳修和苏东坡就从容很多。每一个人生下来,首先不是属于国家、不是属于朝廷的,首先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有义务让自己尽可能高高兴兴地过一辈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正常人,要累死了。欧阳修不是这样的,他正常,他可爱,他亲切,他活得像一个真真实实的有趣的人。

到这里我想说,从容,要有遣玩的意兴。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这句很特别。这里说到“此恨无穷”,真的是无穷吗?我们见过李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那种痛苦悲愁真是一泻千里,往而不返的。所以李后主的悲愁才真叫“此恨无穷”。这里要送别朋友,我觉得他其实在说很一般的话,漫不经心的,人云亦云的。譬如人家结婚,你要说百年好合;人家生病,你要说早日康复;跟朋友分别呢,那就要惆怅一下。当然不是说没有真情,而是,这种分别的伤感之情其实并不严重。两个好朋友年轻有为,即便分别,也是天涯海角各有作为的。为什么他明明说“苦”、说“恨”,我却觉得不苦不恨呢?你看他后面的句子: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什么有“太匆匆”的感叹呢?因为对于他而言,这美好的花开的光景是往而不返的。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漫天的飞花无可奈何地跌落至“污淖陷渠沟”的命运,所以“阶前愁煞葬花人”。那个是真愁!但是欧阳修不是这样的,他说,今年花胜去年红。花谢了是会回来的,而且比去年更好。所以在不同的人眼睛里看出来,花跟花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很难说花到底是回来还是不回来呢,当你把自己的生命代入到花的生命中去,那么就是往而不返的。李后主的花和林黛玉的花其实是他们自己。但是,欧阳修的花不是的,那只是他的风景。同样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晏殊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没回来,但是燕子回来了。这大概都是宋代文人一种理性与乐观的表达。后面一句更奇葩,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你跟女朋友分手的时候这样说试试,不打死你!他为什么平白无故地会觉得明年花更好呢?我觉得这句诗非常非常地珍贵,我们很难再找到这样天真而直白的表达了。他在说什么呢?他在说“相信未来”。他对未来没有焦虑,没有恐惧,而是一派天真地去相信。不单单花会更好,而且,还一定会有别的人陪他,只是不知道那人是谁——是不是好有期待的感觉?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想说,欧阳老师,你们的时代真太好了!

从容,是对未来的确信。——写完杯具了,我发现自己一点儿也不从容!

每一种语言都必然地携带有一些浓厚的基因密码,不在这一种文化之中浸泡长大,你大概是无法体会它的内涵的。有些是典故,比如说“桃花源”,你不能理解为桃花的源头,或者开满桃花的水源地。这些都太实了。蒋勋说,若按照内涵来比附的话,“桃花源”大概类似于“乌托邦”。勉强可以。但是“桃花源”和“乌托邦”给人的直觉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丰美的,是意象化的,是文学的;后者是纯粹的,是抽象化的,是政治或者是哲学的。要理解“桃花源”,至少可以把《桃花源记》去读一遍感受一下。但还有一些是没有明确典故的词,更难办。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词——从容。

什么是从容?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词。别看简简单单两个字,背后不知携带了多少中国古典的精神密码。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儒家的君子气度,但与道家似乎也有某种精神联系。你也可以说它只是一种不着急的动作举止,但似乎又暗含着某种优雅的人格品质。它是一望而知的,同时也是内蕴生动的。今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一种风采描摹下来。要还原一种风采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人。我找的是欧阳修。我们先看他的一首《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一句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前两天躺着翻宋词,苏东坡啊,辛弃疾啊,秦观啊,前前后后乱翻,看多了就有些麻木。但当我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直接从床上坐起来了!有一种让人高兴的力量直击心扉。这很奇怪。按理说,这样的调子是非常平和的,没有辛弃疾“挑灯看剑”的英俊,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没有柳永“执手相看泪眼”那种深情又凄美的离别。那么,这种平淡的调子到底有什么动人的呢?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论语中最美的一段话: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一段文字想来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它又非常地难以解释,勉强说几句的话,我觉得这几乎可以说是孔子的一个理想,一个梦,是对幸福的一种向往和诠释。当欧阳修端起酒杯,对春风说,“且共从容”的时候,我忽然之间觉得孔子的这个梦似乎跨越千年,在现实之中落下了一个生动的投影!虽然不能说是理想的实现,但真有如惊鸿一瞥般地让人感动。

那么“暮春者”与“把酒祝东风”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我想幸福与悲剧不同,悲剧的情感可以是很激烈的,是时时刻刻揪着你的心的。但幸福往往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杜甫写战争是“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何等阔大又紧张的手笔,家园万里,生死一发,风声鹤唳。等到了成都草堂之后,画风突变,“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什么叫“细麦落轻花”?一粒麦尖上掉了一朵花,这一种极其细微的变化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几乎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幸福,就是要用敏感得类似显微镜一样的心灵去感受,因为它太不值得一提了!如果说我们把杜甫的人生铺展开来去理解“细麦落轻花”,那么,我们大概要把整个读书人的命运铺展开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欧阳修的“把酒祝东风”。这种看似不值一提的轻松与随意实在是太不容易太珍贵了!

珍贵在哪里呢?在中国但凡要做一个有点气骨的读书人是很辛苦的,气骨越大,命运越是悲惨。屈原投江;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结果下狱而死;嵇康被杀,阮籍抑郁而终;李白流放,杜甫给人感觉好像半辈子都在吐血;明清以来更加恐怖,文字狱不断,一句话、一首诗,稍有不得体满门抄斩。但是,读书人如果不能“货与帝王家”又实在是没有一点用处的,不要说人生抱负实现不了,连一点手艺都没有,混口饭吃都艰难。所以,历朝历代的读书人一边总想保持一点自尊,一边又迫不及待地投向帝王的怀抱,这是一种尴尬和两难。在这样的两难之中,其实读书人的精神空间是很小的。譬如被关在小小的楼梯间里,听着堂上主人和武夫的脚步声乱着急,瞎操心。

但有一个朝代,读书人居然被主人从楼梯间里请出来,还端模端样地坐到了大堂之上。这就是宋代。宋太祖立下祖宗家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所以,王夫之羡慕地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小日子太好过了——当然,所谓的好过也就是横竖不杀头而已,文字狱还是要来两出的(譬如苏东坡乌台诗案)。但只要不杀头,对文人来说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各种风格、气骨、姿态“千树万树梨花开”了。我们要理解“从容”,要理解欧阳修就必须放到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在别的时代,文人想保持风骨,大概要走不怕死的“慷慨”的路子,但唯有在宋代,不需要慷慨,把酒祝东风,在一个太平年代优优雅雅地就可以展现一种叫做“从容”的气派。

到这里我想说,从容,是太平年代的奢侈品。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两句一起说。紫陌是京郊的路,紫色的土,看起来是不是很富贵很豪华?洛城也是的。又要说到文字自带的基因密码,洛阳,洛城,这样的字一眼看去就是花团锦簇的,如果说在古典诗词里“长安”两个字有一种政治的象征,类似于北京;那么“洛城”就有一种繁华的象征,类似于上海;垂杨紫陌洛城东,其实色彩极为丰富,绿色的垂杨,紫色的路,再加上洛城——花团锦簇。但这种富贵安乐的气息是随意的,既没有故意包藏,也没有故意铺展,所以一眼看去色调也很平和。

游遍芳丛。叶嘉莹先生说,欧阳修表现出一种遣玩的意兴,真是眼光独到。什么叫游遍芳丛?要么不玩,要玩就玩个大满贯。我带孩子去游乐场,那些惊险的玩意儿我都不敢去,吓得腿软,鬼叫鬼叫的。被她嫌弃了,妈妈!你连玩都不会!她是什么都要去玩一遍的,有些好玩的一遍不够,两遍三遍地玩。这个就叫“游遍芳丛”。还有一句也是欧阳修的,“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我要把每一朵花全部都看透了,才可以跟春天说再见。我们见过老杜那样为国家为生民呕心沥血,三句话不离致君尧舜的,好像很少看见像老欧这样为好玩尽心尽力的。欧阳修玩起来真是起劲,真是会玩。我们以前读《醉翁亭记》: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好大一桌子人嗨翻了,热闹得跟KTV似的。有人说这是欧阳修关心百姓与民同乐,胡扯。这明明是一个人玩起来没劲,大家一起玩才嗨皮。欧阳修号六一,为什么叫六一呢?我真想说因为他是老顽童啊,喜欢过儿童节啊。真相其实也差不多,“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琴棋书画在当时不是高考加分项目,全是玩的。这些倒也罢了,最奇葩的还有这样玩的: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他说自己喝到醉醺醺的,头上插满了花,坐在一个小小的竹轿子里回去了。“逢太守”,被人家看到了,没关系啊,他很高兴啊,跟人家说哈啰哈啰……就是这样的一个太守。

所以,到这里我要说,不会玩的人是不懂得“从容”的。为什么呢?玩有这么重要吗?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比作一个原子,那么你的理想、你的抱负、你所要担当的责任大概就是坚硬的原子核,其它大量的空间是留白的,是可以让生命在其中飞驰的,有空间才可以飞驰,有空间才可以从容。如果所有的地方都挤满原子核,那我们的人生是不堪重负的。我有时候读论语,真觉得不堪重负。特别到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真要累死了,把全天下扛在他一人肩上的感觉。天下真的需要你一个人去扛吗?人一有扛天下的念头就不会从容了。同一个时代,范仲淹不从容,王安石不从容;欧阳修和苏东坡就从容很多。每一个人生下来,首先不是属于国家、不是属于朝廷的,首先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有义务让自己尽可能高高兴兴地过一辈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正常人,要累死了。欧阳修不是这样的,他正常,他可爱,他亲切,他活得像一个真真实实的有趣的人。

到这里我想说,从容,要有遣玩的意兴。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这句很特别。这里说到“此恨无穷”,真的是无穷吗?我们见过李后主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那种痛苦悲愁真是一泻千里,往而不返的。所以李后主的悲愁才真叫“此恨无穷”。这里要送别朋友,我觉得他其实在说很一般的话,漫不经心的,人云亦云的。譬如人家结婚,你要说百年好合;人家生病,你要说早日康复;跟朋友分别呢,那就要惆怅一下。当然不是说没有真情,而是,这种分别的伤感之情其实并不严重。两个好朋友年轻有为,即便分别,也是天涯海角各有作为的。为什么他明明说“苦”、说“恨”,我却觉得不苦不恨呢?你看他后面的句子: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什么有“太匆匆”的感叹呢?因为对于他而言,这美好的花开的光景是往而不返的。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漫天的飞花无可奈何地跌落至“污淖陷渠沟”的命运,所以“阶前愁煞葬花人”。那个是真愁!但是欧阳修不是这样的,他说,今年花胜去年红。花谢了是会回来的,而且比去年更好。所以在不同的人眼睛里看出来,花跟花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很难说花到底是回来还是不回来呢,当你把自己的生命代入到花的生命中去,那么就是往而不返的。李后主的花和林黛玉的花其实是他们自己。但是,欧阳修的花不是的,那只是他的风景。同样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晏殊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没回来,但是燕子回来了。这大概都是宋代文人一种理性与乐观的表达。后面一句更奇葩,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你跟女朋友分手的时候这样说试试,不打死你!他为什么平白无故地会觉得明年花更好呢?我觉得这句诗非常非常地珍贵,我们很难再找到这样天真而直白的表达了。他在说什么呢?他在说“相信未来”。他对未来没有焦虑,没有恐惧,而是一派天真地去相信。不单单花会更好,而且,还一定会有别的人陪他,只是不知道那人是谁——是不是好有期待的感觉?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想说,欧阳老师,你们的时代真太好了!

从容,是对未来的确信。——写完杯具了,我发现自己一点儿也不从容!


相关内容

  • 中学生必背宋词20首
  • 河南中学校本课程 河南中学教务处 中学生必备宋词20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

  • 欧阳修词集
  •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B348管弦.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
  • 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识部分,经常会结合古典诗歌,考查中国传统节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习惯.在单一考查传统节日及节日的风俗习惯时,难度并不大,一旦结合古典诗词进行考查,难度就突然加大了.此时,考生不但要熟练掌握古典诗歌,还要和传统节日有效结合,才能从容应对试题.本文对常见的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典诗词进行总结 ...

  • 写给知心姐姐的话
  • 当你成功时,喷嚏如歌;当你失败时,歌如喷嚏。 ·随情自恃偶缘至,风知归路但相痴。而今问君何为志,逝却妄疑珍自珍。 ·痛与乐的心语能否聆听,如果相爱不是曾经,我想在你坚强的心里与你共享喜怒哀乐。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一切都不再重要。 ·愿幸福像阳光普照大地般环绕在你身边,愿幸运像春雨滋润万物般围绕在你 ...

  • 酒泉子,莫辞花下醉芳茵
  • <酒泉子>,词牌名之一.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双片四十一字,全阕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酒泉子·春色融融> [唐] 冯延巳 春色融融, 飞燕乍来莺未语. 小桃寒,垂杨晚,玉楼 ...

  • 感人诗词五十首
  • 1.赵令畤<清平乐>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2.张炎<八声甘州>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 ...

  • 十招精心雕刻考场作文的"凤头"
  • 十招精心雕刻考场作文的"凤头 " 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就要精心雕刻"凤头",让你的作文开头美丽精巧.新颖贴切,有创造力.震撼力和吸引力,使读者(阅卷者)一见钟情,必欲读之而后快. 怎样雕刻出"凤头"呢?下面的成功范例可供参考: 1.装点形象, ...

  • 市场营销大赛
  • 从容进取,品质生活 诸葛东风队 2010"东风风神杯"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 营销策划方案 题目:"东风风神杯"舞龙大赛策划方案 目 录 前言---------------------------------------------------1 一. ...

  •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 翻开一本书,看了好久好久-- <城南旧事>--讲述了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女孩,发生在老北京的童年趣事.它用鲜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乐在其中. 童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虽然没有主人翁的驴儿打滚和骆驼队有趣, 但吾心依然感到温暖.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我读了<城南旧事 ...